- 相关推荐
最新《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范文13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唐诗》读书笔记 1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是中国礼貌的见证。它,虽然仅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以往的历史文化。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忙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教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期望。每一首诗,都出自不一样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礼貌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我的光彩,也有自我的灿烂。它们一向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
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是都是一个伊索寓言,告诉别人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古诗,能让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让事业的流浪者重新成为有名的人士。古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的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礼貌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期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不仅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我,创下伟大的事业。
最新《唐诗》读书笔记 2
唐诗,发出它无限的光芒,见证着中国礼貌。每一首诗都很简朴,仅有短短几行字,可是却很优美,富有一种让人用多优美的语言都表达不出来的完美情感。
唐诗,字字句句都温暖人心,总会给予我们神奇的力量,让我们懂得生活中的大道理,让我们懂得珍惜。每一首诗跟诗人一样,有自我的.光彩、风格。虽然诗人不在了,可是唐诗却永远存在!
唐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去品读,这便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笔财富,让我们一生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人们对中国礼貌的梦想,我们做为一个现代人,必须不能辜负古人的愿望,所以我们应当努力学习,不单是为了祖国,还为了自我。
最终,推荐大家看《唐诗三百首》,也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探索吧!
最新《唐诗》读书笔记 3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不仅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因为如此,我借用国庆假期这个机会,细细品读了《唐诗三百首》。书中主要介绍了唐代的各大诗人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有被称为诗仙李白的《将进酒》、被称为诗圣杜甫的《春望》、被称为诗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等。每品读一首诗就仿佛将走入一个文字构建的朦胧美丽的世界,或悲或喜或动或静都让我留恋往返。我就挑选印象最为深刻的几首诗谈谈自我的'感想。
首先是王维的《鹿柴》。开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两句,原意是想突出山中的寂静,可是诗人反其道而行之,不直接写“静”反而大胆采用“响”字。用空无一人的寂静山谷中传来的隐约人声来反衬深山的静谧,突出诗人寂寞的心境。我们在写作时也能够运用这种反衬的写作手法,借景托出人物的心理描述,而为自我的文章增添一份趣味与内涵。
接下来是李白的《山中问答》。虽然仅有短短四句,可是从这短小精悍的诗句中我读出了属于诗仙的处世之道。拥有万金的李白不贪恋繁华城区的奢华生活,而是选择隐居山林,在碧山丛林深处进取学习,汲取精神食粮。古人道:腹有诗书气自华。李白作为久负盛名的大诗人也在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并没有因为自我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止步不前。我们也应学习李白孜孜不倦的精神、坚持学习和戒骄戒躁的好习惯。
最终是诗佛王维的《少年行》。“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这两句写出咸阳城的游侠在路途中相遇,一见如故,便相邀在路旁酒楼酣饮畅聊的场景。诗句中洋溢着热情与豪迈的气息让我这一千年后的小读者也燃气澎湃之情。虽然古时候这种场景也不太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可是处于新世纪的我们也应当多敞开心扉,广交朋友,让自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唐代诗歌就像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群芳竞艳,姹紫嫣红。唐人在不到三百年创作的诗篇,流传至今的尚有五万余首。虽不能说篇篇都是精华,可是可供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地方却有很多很多。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是应当多学习我国传统国学精髓,传承我国经典,提升自我的文化素养。
最新《唐诗》读书笔记 4
《唐诗三百首》是我的启蒙读物之一。幼时不懂内涵,只觉得平平仄仄的声韵念起来好听,父母慢慢教,诗倒也背了几首。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诗之美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并不只因为其朗朗上口的读音,更因为年少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已经将这浅显的话语转化成了一幅幅动人的场景,古人的一言一行,景物的美不胜收,已然令懵懂的孩儿心生向往。殊不知,在这抑扬顿挫的声韵里,一个新世界也就此翻开。
一路奔跑着成为少年,读过的书渐渐多了,走过的路也渐渐远了,这时翻读《唐诗三百首》也渐渐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唐诗是多样的,诗意存在于大千世界之间:长烟落日,黄河远去,羌笛声声呜咽,诉说着塞外没有春意的凄苦;明月照松,空山新雨,江南流水四季自是一番姹紫嫣红;机中织锦,碧纱如烟,泫然欲泣的女子在月夜思念远行的夫君;楼前雨露,长安城里,五陵年少胯下的白马发出欢乐的嘶鸣……千百年前的画面就这样经过一首首唐诗浮此刻我眼前,按照遥远的文字指点,自我竟然也能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观察、最精细的倾听……不曾想过,年少懵懂的自我,竟然也能与高山共俯仰、与白云同翻卷、与沧海齐阴晴。唐诗让我认知了自我,更让我领悟到了万物有灵,天地之美。手中的诗篇泛黄,少年的青涩逐渐褪去,一路与诗歌相伴而行的青葱岁月,我又获知了许许多多。提起唐朝的诗人,怎样也绕可是李白杜甫等人。而仔细品读,你会发现动人的不仅仅是词句,还有诗歌背后的情感与品格。
李白,他一生不以功名显露,以布衣之身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为此他曾发出内心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蔑视。然而诗人的乐观精神又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这位伟大的漂泊者从悲伤中走出,选择用他的诗笔展现大唐的山水,来丰富当今人们的精神世界。
杜甫,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敢于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甘愿为挽救人民于苦难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应对人民的苦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他静静倾听,长长叹息,默默流泪,向世间发出沉痛的悲叹。他的笔墨,唤醒了当时乃至后世之人的家国情怀。
然而唐诗远不止三百首,唐代也绝不仅仅有这两位诗人。李白的自由洒脱,杜甫的忧国忧民,王维的超然物外,白居易的直白显露……诗人们的闪光点早已融入唐诗中,而当今的我们,是否读懂了什么呢?又是不是应当读懂什么呢?
唐诗三百首,是繁花云霓,也是心灵归宿。从古至今,岁月的河流带走了许多文化,但唐诗却经久不息,直至今日。此刻这个先进的时代,依旧有无数人热爱唐诗,喜欢读唐诗。
“唐诗宋词元曲”乃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我认为,它们能够被称得上是“国宝”。
唐代诗人有各种不一样风格派别,但无论哪一首,都充满韵味,可能是诗情画意的江南美景,也可能是粗狂豪迈的'塞北风光,可能是想象,可能是感慨,可能是思念。还可能是表达一件事情……无论如何,唐代的诗人用简短的诗代替了现代的长篇大论,却将诗人的思想引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我十分喜欢一首诗《春江花月夜》、我甚至将它默写下来贴在墙上: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我最喜欢其中的一句“江天一色无纤层,皎皎空中孤月轮。我眼前立刻出现了一幅美丽的月色图,其中还带着淡淡的哀伤。而最终一句话”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使我感觉到诗人那纷乱的离别之情,慢慢随着残月的余晖,布满在江边的树上。感觉上这首诗仿佛还没有完毕。
同样,对于李白、王维、孟浩然、王之涣等许多著名诗人的诗篇我也十分喜欢。
正如张假设虚的《春江花月夜》,王之涣的《凉州词》也有其富有的韵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句在我面前勾勒出了一幅塞北与江南完全不一样的荒凉遥远的地方,而下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更突出了诗人对边塞战士处境的深切关心。我仿佛吹走了幽怨的羌笛声,又仿佛来到了边塞的孤城,仿佛看见了那一片苍山峻岭。我认为,唐诗是不可缺的,人们从中能够感受到古人当时所体会的一切,也会学会到更多,懂得更多,能够写出好文章,心胸也会开阔。从古至今,我们可能遗失了许多文化,更需要从头学习,并将它们牢记。
最新《唐诗》读书笔记 5
诗词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婉转悠扬,在抑扬顿挫里低回不尽,让人忘忧,使人开颜。
——题记
一幅幅淡雅的山水花鸟画,带我走进了曾冬的世界。
一样的唐诗,不再是课本上死板空洞的文字,而是,在每一首诗里身临其境,以旁观者的身份目睹一切。
李白,也许在世人眼里是:“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但诵《独坐敬亭山》,却不禁孤独之情涌上心头。此时的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已是过眼云烟,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像曾冬描绘的画面:几只流浪的鸟,早已飞出视线,一朵悠闲的白云,踱着方步,也不知去了哪里,辽阔的天空,仿佛只留下诗人与山峰。看着看着,好像山变成了少女,也想向诗人倾诉。原来世间的知己,不一定是人。诗人也痴痴的望着这座敬亭山,不禁从内心,发出感概。
年少时的梦想,抱负,要一起吟遍天下的人,都像众鸟孤云一般离去,只留下自己独上孤山。也许少了几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傲,代替的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寂与自我安慰。这就是李白眼中官场之交,大概就是只为盛名而来,却因低谷而去……
但读《绝句》,却沉沦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的绮丽美景: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好像燃烧一般。而景色宜人的背后,却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那时风景是那么怡人,诗人却无心欣赏,感慨悲叹道什么时候才能归家。春光之美,此时却更感到诗人的.归心迫切,好像也让我看出了作者的无奈和痛苦。当时国内战乱不已,杜甫不得不长期流浪他乡、颠沛流离,因此特别怀念家乡。写怀乡之念,好像也展现出诗人对和平安定生活的一种渴望。而什么时候可以归故乡,作者没有答案,可能也知道希望渺茫吧。书中把时光流逝比喻成了一本一张一张翻动的书,每一页,都有一声漂泊的叹息。
游子对家乡的怀念,也许此刻在杜甫的《绝句》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们是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记忆中的故乡,分别时间愈久却愈有分量。杜甫这位彷徨的诗人,在一个个春天过去后,仍然归期不定。却也无可奈何。
《唐诗素描》,书如其名,像是将每一首诗生动的描绘出了一幅幅写意画,像是将每一首诗写成了散文。用绝妙的文字,勾勒出了一个洁净绝美的世界。
最新《唐诗》读书笔记 6
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章”,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种代表性的文体。这些文体是时代精神的凝聚与升华,以至一提起某个时代,人们便会联想起某种文体;一提起某种文体,人们便会联想起某个时代。如汉朝的赋,六朝的骈文,唐朝的诗,宋朝的词,元朝的曲,明清两朝的小说、戏曲,民国的白话文学等。这些文体在所代表的时代里,作者最多,作品最繁茂,艺术成就最高,如山岳峥嵘,百花竞艳,美不胜收。
唐诗是中国诗歌艺术之巅峰,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词,作为比诗体更自由的韵文体裁的文体,发起于唐,历五代,至宋而大成。宋词实乃词中经典,由小令到中、长调,可谓流派纷呈,风格各异,名篇佳作,精华毕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好诗已被唐人做尽一样,好词也被宋人做完了。
唐诗宋词,犹如日月同辉,珠联璧合,共同永载中华诗歌艺术史册,流芳百世。
唐代为我国诗之盛世。唐人以种种因缘,在诗坛上留空前之伟绩。唐帝国从七世纪初建国到八世纪中叶安史叛乱之前一百多年间,经济一直是上升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即使在安史叛乱之后,由于南方的开发与南北交通保持畅通,经济和文化增长的势头也未停顿下来。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界标,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乱前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乱后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峰对峙,在诗歌创作方面,显示了盛唐之所以为盛。
唐诗是在既继承前代传统,又大胆革新、勇于创造的基础上繁荣发展起来的。初唐诗人陈子昂提出以复古为革新的主张,冲破了齐梁以来宫廷文学的苑囿,恢复了汉魏的传统,重新使诗歌与社会政治结合起来,为唐诗开拓了一条健康的道路。盛唐诗人在初唐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六朝的艺术技巧,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传统,努力表现他们自己时代的社会生活,出现了诗歌创作的高潮。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便是这高潮中两位伟大的诗人。中唐时期,又有白居易提倡新乐府运动,这个运动成为贯穿晚唐的现实主义的巨大潮流。
村居苦寒
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唐宪宗元和六年,作者因母亲去世,退职回到故乡下邽的渭村,居丧三年。在这段时间,他对劳动人民的生活有进一步的了解,对他们的痛苦深表同情。元和八年(八一三)冬天,他写了这首诗,记下自己的感触。
唐代中后期,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域大为减少。但它却供养了大量军队,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侣、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民负担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对此深有体验。他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回观村闾间,十室九贫”,同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的“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夏旱诗》)一样,当系他亲眼目睹的现实生活的实录。
这首诗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写农民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他们是多么痛苦呵!后一部分写自己在这样的大寒天却是深掩房门,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盖,既无挨饿受冻之苦,又无下田劳动之勤。诗人把自己的生活与农民的痛苦作了对比,深深感到惭愧和内疚,以致发出“自问是何人?”的慨叹。
古典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很多,把农民的贫困痛苦与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加以对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象此诗中把农民的穷苦与诗人自己的温饱作对比的却极少见,尤其这种出自肺腑的“自问”,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难能可贵的。
除对比之外,这首诗还具有这样几个特点:语言通俗,叙写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平易,情真意实。这些特点都体现了白诗特有的通俗平易的艺术风格。
宋词多绮语,往往被人看低,认为其居下品,比不上诗。在下深觉不然,宋词之华美如月中嫦蛾轻舞,宋词之壮烈如大气狂吞山河,宋词之寓意如酒香巷深待寻,我深爱宋词,虽不才,也愿留下些文字,以供自娱。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我们先来看这首晏殊的《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借物起情,已是深秋时节,连花草也哀愁了起来,天气渐冷,燕子也飞走了。连明月也不懂离别的痛苦,只是斜光照到天明。昨夜的西风将碧树都凋谢了,独自登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也不见思念的人。想要寄去诗词与书信,可是山长水阔又怎知他在何处!何等的悲凉,何等的思念。
晏殊还有一作《浣溪沙》内中有两句十分的出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于花的凋谢是无可奈何的,年华不也一样吗,离去的东西就不会回来了,可是那归来的燕子却似曾相识一样。无可奈何,何其无情,似曾相识何其有情,一无情,一有情,鲜明的对照,激烈的互射,可见它之出名,并不是偶然的。
再来看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柳三变柳永的《凤栖梧》:
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山光残照里,无人会得凭栏意。也拟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饮还无味。衣带渐宽都不悔,况伊销得人憔悴。
独自倚靠在高楼栏杆边,风轻轻的吹着,远望天边,仿佛离愁从那黯黯生出。残阳照着草色山光,没有人理解我的心事。不如狂放的大醉一场,对酒当歌,原来这样喝酒是无味的。衣带渐渐的宽松也不后悔,他本来就是值得我为之憔悴的啊!最后的两句堪称一字千金,衣带渐宽终不悔,况伊销得人憔悴这种执着和激烈,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柳永的另一作《雨霖铃》也很是著名,“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认为是千古名句,多情总是在伤痛离别,更碰上如此孤独的清秋,今夜酒醒在何处?风一吹,才清醒的看到两岸的杨柳,残月在天,清光如水。似有一种惊梦的.感觉。
辛弃疾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爱国词人,他出身于农民武装队伍,带有豪侠气质,南归后又是征战沙场,又是出任大吏,又是啸咏山林的词人,称得上是文武双全。辛弃疾一生都想着收复北方的失地,但朝中的投降派把持了大权,使其郁郁不得志,又深忧国家的兴亡以及对投降派的怨愤也感叹自己的年华老去,所以他才会咏出“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的词来。
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堪称词界第一意境: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上篇写元宵佳节都市的繁华景象,尽管已经偏安江左,过了长江便可以看到敌人戎马驰骋,但统治者的豪华奢侈却还是惊人的,下篇作者突然笔锋急转,特意塑造了一个异于那群醉生梦死之徒的少女形象,这姑娘是美丽的,又是高洁的,突然她消失在视线中,在人群中寻找千百遍也没有看见,不想猛然回头,才发现她悄然站在零落,游人稀疏的所在。这里,我以为辛弃疾是把自己本人寄托在那姑娘身上,“笑语盈盈暗香去”,自己的灵魂是美丽的,“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不愿同那些醉生梦死之徒胡混着日子。
宋词却有些绮语,但都颇耐人寻味,意境深远,流传至今。比如范仲淹的《苏幕遮》中“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比如欧阳修的《玉楼春》中“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比如秦观的《鹊桥仙》中“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词也不乏忠君爱国之作,如岳飞那首气吞山河的《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读来令人热血澎湃,意气风发。又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如陆游那首《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两句表明了陆游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后两句写梅花不堪风雨摧残纷纷凋落,又与泥水混杂,已经分辨不出花的样子来了,这是何等的悲惨,但“只有香如故”不管如何摧残,梅花那特有的香味却永远如故,是怎样也改变不了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苏轼的《水调歌头》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无可否认应为宋词发展为豪放之作的代表,在此之前宋词多为“婉约派”,直到苏轼的出现,此翁以其淋漓巨笔,书万丈豪情,以其豪放思想,翻万丈波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读后仿佛画面就在眼前,真可谓高视阔步,气势雄浑啊。
最后,我们来看看有史以来最卓越的女词人李清照,她不仅以惊人的才华,高步词坛,而且是最早的一个词评家。她熟通音律,掌握高度的艺术技巧,目无余子,简直不把欧、晏、苏、黄等人放在眼下,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李清照的词,以曲折细腻见长,能把一些非常纤细的事物或感情,通过绝妙的艺术手法加以再现,不但以豪放见长的词人望尘莫及,便是一般婉约为宗的高手,也相形见绌。有人称赞她的“宠柳娇花”“绿肥红瘦”,也有人赏识她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却独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怎一个愁字了得啊。不知该是怎样的女人才能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句啊。
最新《唐诗》读书笔记 7
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很多本书,最喜欢的当然是《唐诗三百首》了。他虽然没有童话书读起来饶有兴趣;没有科幻书读起来那样惊险刺激;没有历史书那样精彩;却蕴含着中国古代诗人的心血和思想感情。
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顶峰。有唐一代,优秀诗人大批涌现,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成为中国诗歌的全盛时期。
唐代的诗人们,如果悲哀失意了,会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然后哂然一笑,便情绪好起来了。如果以前大受挫折,之后又东山再起,会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潇洒豪迈之情溢于言表。如果压力太大,被人排挤,会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如果看不惯有些人眼高手低,妄自尊大,会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而这些诗句,对于我们这天的人来说,又是多么适用!正是这古今相通的人性,使得唐诗虽然和我们相隔了一千余年的间隔,却仍然深深植根于我们心中。让我们自他们的诗中找到一种寄托,一种鼓励。然而,毕竟是相隔了千年的时空间隔,是我读起来,由于语言与时代背景带来的障碍,总还是会觉得有些语言佶屈聱牙。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在它背后却留下了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些巨匠大师使唐诗迸发出最壮美的荣耀,而盛唐气象,也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我所以而相信,即使这个世界在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依然会有像你我一样为他沉醉,被他启发。那么,就让我们从此刻开始,读唐诗吧!
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唐诗,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写的《咏鹅》生动的描写鹅的情态,给人一种高洁傲岸的感受。还有李白写的《静夜思》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色,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并且携有秋的意味,尤其是那一地的疑霜更让人感受那种孤独意象在诗人心中与情景融合的碰撞。就是这些短小的唐诗给我的心灵一种独特的震撼。后来一次偶然的时机看到了一本书《唐诗三百首》。
让我感觉唐诗犹如浩瀚无涯的汪洋大海,假设想畅游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假设能选其精华,汇为一编,使一般人能据一斑而窥全豹,此书当之无愧。
对于怎样去学习唐诗,我的感触是只作欣赏,而不作详细评价,因为唐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它所扎根的历史时代,社会关系,人物心里都与现代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我们在现在的环境中很难体会到唐诗的韵味,而我们自身开展的条件也很难对唐诗做出很好的解释,只能从表层去揭露,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去学习唐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唐诗的时候能够注意到意境的开拓,自己去寻找创作一种意境,倘假设你没有见过鹅,别人让你去体会诗中鹅的.神态,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作为小学老师,就更应该用事实说话,比方通过多媒体与图片等等,让同学们有一个宏观的概念,这就是一种形象思维的立体感觉。
有的人总会说:我们学习唐诗,又很少用,还不如不去学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唐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资源,我们学习唐诗的目的首先在于学习,然后就是学以致用,变成融入现代生活的实践精神。我们要提倡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唐诗,而不是单一的在学术方面,我们从唐诗中提炼有用的东西,例如你可以在笔记本封页上做一个有关于唐诗的图片,然后去销售,用唐诗文化可以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们的思想要更广阔,这就是回忆一落地,变成生产力。
以有涯之身,学而无涯。
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对中华文明的独特影响。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唐诗三百首是唐诗中的精华。唐诗的作家上有帝王将相、下有渔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诗坛上不仅涌现了初唐四杰、王维、孟浩然、白居易、柳宗元、李贺、李商隐、杜牧等璀灿的群星,而且升起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光照千秋的诗坛巨星。许多诗人对近体诗体制的掌握到达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唐代诗歌流派众多,风格多样。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派、边塞派、韩孟派、元白派等,风格上呈现出雄浑、典雅、洗炼、自然、含蓄、豪放、飘逸等多姿多态的景象,唐诗意象的选择、摄取极为广泛,凡社会生活、人物内心世界无不涉及,真实记录了有唐代的社会史实,表达了不同阶层人物的情感和愿望。唐诗以其意象的组合、意境的开拓,创造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取得了后人难以逾越的艺术成就。
最新《唐诗》读书笔记 8
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明。”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读诗,可以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唐朝的诗歌开展最为兴盛,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它是中国文明的见证。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
古诗,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诲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一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文明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己的荣耀,也有自己的灿烂。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而《唐诗三百首》作为我国古诗经典代表著作,它是现今流传最广的一部唐诗选集。唐朝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开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作者,不仅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还有一些不知名的,他们虽然名声不显,但他们的作品亦有其可借鉴之处,值得一阅!因为这写诗作都是经过了时间考验而未被淘汰的,我一向认为,时间是最好的评判家!《唐诗三百首》中有像杜甫的《望岳》,王维的《渭川田家》綦毋潜的《春泛假设耶溪》,李白的《蜀道难》这一类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让人仿假设置身其中,仰躺于山水之间;也有像王维的《送别》,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样的送别诗,让人感佩于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从李白的一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体味到深切的悲意凄凉,然后是释然的洒脱;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深深动容,我仿佛看到一个背影,在逆着光的地方叹息,便也体味到了远离故土的寒冷;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中写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又让我浑身一松,仿佛一个人仰望天空,呼吸都变的芬芳。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开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曾有一那么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崇洋媚外。面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试问,如果每个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场面。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那么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
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最新《唐诗》读书笔记 9
诗词,其实就是古代的流行歌曲,它们记录着一个个时代的变迁,是历史的旋律。
同样是记录历史,史书是国家视角,记录的是帝王将相史,而诗歌是个人视角,记录的是个人的喜怒哀乐。比起历史的过眼云烟,诗歌这些感情是永恒的。鲁迅先生说: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
诗歌是一种表达感情的高级方式。唐诗是古诗词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学好唐诗,是学好古诗词的重要一步。
隋唐之后,随着科举制的出现,读书成为改变命运的重要方式。而在唐代,如果你想考进士,会写诗是基本要求。
国家命运的剧烈变化,给了这些诗人无穷的心理冲击和创作灵感。因此唐朝的诗歌,可以按照时间来区分:
初唐:打倒南朝糟粕,吸收传统内涵,开辟一条大唐特色诗歌的新路。代表人物:初唐四杰以及陈子昂等。
盛唐:百花齐放,走上巅峰。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等。
中晚唐:唐王朝国力衰弱,愁死个人。代表人物:白居易等。
历史上儒、释、道三家彼此相爱相杀,互相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而在古代诗坛,也有三个人分别代表这三大流派:
李白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诗的风格逍遥奔放,仙气外露,因此被称为诗仙。
王维深受佛家思想影响,诗的内容充满禅意,追求内心恬静,因此被称为诗佛。
杜甫则出身官宦世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诗中表达了积极入世、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被称为诗圣。“圣”是儒家思想中的最高尊称,而诗圣也是对杜甫的最高赞扬。
杜甫的诗充满了家国天下的情怀,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和重大事件。而与正史不同的.是,杜诗从个人视角出发,更加生活化,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也被后世称为诗歌的集大成者。唐朝诗人千千万,什么类型的都有,但是想挑一个人来当课代表,那只能是杜甫。从内容上来说,杜甫的诗题材广泛,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他都写过,其他诗人就不像他涉猎这么广泛了。
从技术上来说,杜甫的诗体裁广泛,多数类型的诗歌格式他都能信手拈来,而且水平很高。
最新《唐诗》读书笔记 10
这个假期,我读了《唐诗300首》。看完之后,我觉得里面的《送别古原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伟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也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被称为诗王和诗魔。
《送别古草》这首歌的意思是:多么茂盛的原草啊,春天郁郁葱葱,秋天枯萎,岁月循环,虽然野火烧掉了大面积的枯草,一旦春分化雨草的生命将恢复,迅速生长覆盖大地。虽然古道已经恐慌,但草的'繁殖是它恢复青春,路人看到齐齐草,想到悲伤的离别,似乎每一片草叶都包含着不同的感觉。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如果我家下面有一棵小草,有一次,我在窗前画画,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透过窗户,我看到一棵抬头挺胸的草。它在风雨中战斗。风尖叫地说:哈哈,你抵挡不住草。我比你强多了,哈哈哈!小草轻轻地说:我不怕,我一定会打败你的。小草,别做白日梦!风洋洋得意地说,风吹了一会儿小草断了。这时,我以为草就这样结束了。第二天早上,我起得很早。晚饭后,我迅速跑下楼。我很惊讶草还活着。这时,我忍不住背诵:离开原来的草,一岁一枯,野火烧不完,春风又来了。”
因此,我们也应该像草一样不向困难低头。
最新《唐诗》读书笔记 11
六神磊磊,知名大号,据说主业是读金庸,然而写的文章经常刷屏一阵就不见了。业余读个唐诗,居然也能写出一本著作——《六神磊磊读唐诗》。
只是,怎么来定义这本著作,却令六妹有点为难:说是介绍了唐诗的历史吧,又有作者自己演绎的成分;说他是唐诗的演绎吧,又有很严谨的考据与引证;说他是诗评吧,其实作者把诗歌放在了唐时代的大背景下,结合诗人的生平在介绍;说他是用诙谐的手法给唐朝那些猛人们写小传吧,又觉得他还是想暗搓搓讽刺些啥。总之,这是一本以时间为线索,介绍唐诗的兴起、繁盛及至中唐、晚唐的读本,包含了作者对诗人和作品的理解,并不全面(事实上薄薄一本书也写不尽唐朝风流)却十分鲜活,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只要认识常用汉字,通过这本书,和唐诗的距离就只隔着一道矮墙(如果不是还有那么一丢丢引用艳史,六妹是很想买给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侄子读一读的)。
在书中,六神磊磊做了一个有趣的假设,假如没有李白,对现代人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现代段子手会说不了“深藏功与名”,因为这出自李白的《侠客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化妆品品牌中会少一个叫“露华浓”的,因为这出自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同样,我们也说不了“两小无猜”、“天伦之乐”、“杀人如麻”、“刻骨铭心”。
六妹觉得,什么是文化认同,就是一个中国人,当你看到月亮的时候,想到的是乡愁、嫦娥,而不是月满变狼人。而唐一代的诗人创造出的诗句和意向,已经浸润了我们的文化,刻入了本民族的血脉,因此,去读诗吧,这样当我们面对长江黄河岳阳楼,能感受古人曾有过的激荡;当我们在旅途中为美景所震慑的时候,也不会想了半天只说了一句“我去,好漂亮啊”。
最新《唐诗》读书笔记 12
诗者,兴盛于唐,故后世以“唐诗”为大。清代孙洙因当时通行的《千家诗》“工拙莫辩”而采选编辑了《唐诗三百首》,广为流传。三百余首诗,或取之情真意切,或取之语言工丽,或取之音韵和美,为世人展现了由诗谱写的唐朝乐章。
大唐自乱世中崛起,太宗时期对外战争频繁,征戍是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部分。不少的佳作,都是源于诗人对离别的描写、对故乡的思念、对祖国的忠诚和对未来的期盼。如沈佺期之“为谁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如宋之问之“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无不使人叫绝。
唐初有开元之治,有张九龄这般“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贤明高尚之士,却也免不了受到“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的对待,被李林甫、牛仙客之流排挤诽谤。
边塞诗人岑参,诗句雄浑豪迈,笔力刚健,与高适并称“高岑”,代表唐诗中的边塞诗派。但就是这样一个多年生活在塞外,能高咏“君不见走马行船学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的男儿,也有“誓将桂冠去,觉道资无穷”的抑郁情怀。
善于边塞诗的七绝圣手王昌龄,却并不提倡战争。他同情“从来幽并客,皆共黄沙老”,批评“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哀悼“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最爱那首七绝:“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不知愁却见愁。
著有《黄鹤楼》和《长干行》的崔颢,也曾“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地学长生”,大叹仕途坎坷。
王维在山水田园诗上的成就无人可比,其诗句中体现的洒脱与自得,受到很多人的赞赏。但事实上,王维并非全身心投入隐居,他仍在朝中为官,只是在蓝田南山置备有房产,半官半隐。早年他仕途不顺,安史之乱后险些被皇帝当做叛徒治罪。还好有弟弟王缙为他求情,皇帝才从轻发落。也就是这之后的诗,大都表现对精神解脱的渴求,主调消极厌世。若说喜欢,王右丞的诗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等等,哪个不是美不胜收。可惜食君禄而不为君忧,可谓是愧对了年轻时的抱负。
和王维比起来,孟浩然算是一位隐士。孟襄阳之山水诗不比王摩诘差。但这个长年隐居鹿门山的人,更多时候还是表现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己的孤寂。所以不难想象这位诗人写下了“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样对官场表示渴望的`句子。不论他对仕途表现出多么大的反感,到底还是因为他求官不遂。后来受到张九龄启用,他仍是出仕,做了一个从事。
唐诗万首,李杜为尊。诗仙李白绝对是家喻户晓的,小孩子背唐诗大概也都是从“床前明月光”开始。作为教科书上的风云人物,李白在官场倒并不得意。但他与大多数诗人一样,都希望入朝为官一展宏图平步青云,自“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可见其豪情壮志。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更是风流倜傥。我也一度为李太白的豪饮而绝倒,认为能“斗酒诗百篇”才叫喝酒,否则就是在糟蹋酒。书中只录《月下独酌》中一首,但其二中的“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更让我觉得杜康酿酒,就只为了这个男人。可惜就像世人误以为“上船”就是“登上船只”一样,李青莲的豪迈也被误读。盛传的“贵妃磨墨力士脱靴”,并非是藐视权贵的表现。如果他藐视权贵,也只是因为他不是权贵罢了。李白一生,空有一腔热血,并没有在政治上做出任何建树。留给后人的只是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又或者,只是穷极无聊,写诗发泄。我绝对是喜爱他的,因此才觉得他可怜。另外,“不上船”指的是敞开衣襟,不系上扣子。《康熙字典》有记载:“衣领曰船”,“或曰衣襟为船”。
而另一人杜甫,要说的就少多了。人称“诗圣”的他,让人第一想起的并非他的诗句,而是他端坐远眺的那张画像。这位一生多灾多难的老先生,笔下诗句大多是描写人间疾苦,抒发忧国忧民。虽被称“诗史”,但鲜有人爱,毕竟还是《长相思》比《兵车行》更富浪漫主义色彩,更惹人喜爱。对这位“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老先生,只剩惋惜。
唐诗之美,绝非庸人三言两语可以尽述。还记得高中时,学的最好的是语文,但语文卷子里得分最低的就是诗歌鉴赏。让我写出那些死了几百甚至上千年的人的思想感情,曾经一度令我抓狂的想撕掉卷子。当初为了拿到分,读了无数诗词,还把打动我的全部抄下来。抄着抄着,就真的爱上。后来也不在乎得多少分,在别人背《高中生必背50篇》的时候,我拿着我抄的满满一本子,反复诵读。
如今也不用再在乎那些家伙的思想感情,却被俗世迷得乱成一团,很少再翻阅。但那个本子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当我真正找不到依托的时候,翻开一看,读到那些被尊为神的人或为功名利禄或为红颜知己动了愁吟,就还明白,世间的人和事没有完美的,既然有人能愁的如此美丽,为何我的欢乐不能。
为谁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最新《唐诗》读书笔记 13
梦如翅膀,风若回音。展开那本《唐诗三百首》,欣赏它的风景。
我喜欢读诗。夜深人静的时候,万籁俱寂,仿佛天地间只有我和书。我的思绪在悲喜中跳跃,穿过唐诗宋词,陶醉如身临其境。
我喜欢元祯的诗,深情的诗:"曾经沧海难为水,但巫山不是云",有多少人沉迷于它;我喜欢苏轼的话,细腻的词:"希望人长久,千里共禅娟",生活中有多少悲欢离合,有多少异乡人豁达;我喜欢李白的诗,英雄的诗,一句话"长风破浪有时会直挂云帆济沧海",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多少犹豫不决的年轻生命被激励了?……
我还记得那个盛夏的夜晚,我一个人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那首诗似乎有一种魔力引导我走向那个夜晚,在繁荣中带来惊喜。
有多少活泼的人!烟花在空中绽放,宝马香车一天比一天来。灯笼随风飞舞,玉壶光转,风笛声动。她在哪里?过去的女人化着浓妆走过。在繁华的街道和市场上,她转身回首。是她!在昏暗的灯光下,我巧妙地笑了笑,红唇贝齿,冷眉若霜,美知道世界上的'烟花!让时间冻结在这一秒。
读完这篇文章,我被诗人的心情所影响,竟不觉泪流满面,心情被拉动,解开了缠绕的结,仿佛心被拉得更近了。
读杜甫的诗,仿佛看到了他坎坷却传奇的一生。年轻时,他精力充沛地写了一首诗《望岳》,无法隐藏他无限的英雄主义;但世界让人,他的拳击爱国主义无法展现,无处不在孤独:"明日隔山,世事两茫茫",在战火纷飞的时代,我们仍然担心国家人民:"感觉的时候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动魄",他的字里行间总是充满悲愤,但后人仍然被他的爱国主义和宽广的胸怀所感动,千年后,他的魅力熠熠生辉。他是诗中的圣哲,笔底波澜。
合上书,抚摸略显陈旧的封面,微风吹拂,阳光温暖地洒在书页上,透过窗户。
唐诗宋词的风景让我怀念。读完他们,我的心如止水,进入了下一个世界。尘埃落定后,心中的花朵悄然绽放。
"一个人只有这个世界是不够的,他也应该有一个诗意的前瞻性世界。"我愿意静下心来,独自在诗歌的世界里漫游。
【最新《唐诗》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最新简爱读书笔记08-30
简爱最新读书笔记03-06
唐诗经典名句11-18
《石榴》唐诗赏析10-10
骆驼祥子的最新读书笔记02-20
《罪与罚》读书笔记最新范文12-15
骆驼祥子最新读书笔记07-26
最新《朝花夕拾》读书笔记08-08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最新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