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调研报告

时间:2023-04-09 13:17:30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食品调研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食品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食品调研报告

食品调研报告1

  笔者近日有幸参加县政府年度绩效考核组对全县乡镇政府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闲暇之余,借机对我县__、__、__、__、__等5个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就其有关工作情况概述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绩

  (一)从无到有,均落实了“五个一”工程

  相对于县级来说,乡镇政府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起步更晚,底子更薄,业务开展有待进一步“挖掘”。但是,笔者抽查的5个乡镇均能够按照县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统一部署,先树“形象”,先后已落实了“五个一”工程,即一块“牌子”——有专门的办公室(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办公室)、一套人马——成立了食品药品安全协管领导小组、一个专职人员——专职食品药品协管员、一张桌子、一套档案资料等。

  (二)稳步推进,内部档案资料不断完善

  一是明确职责,合理定位。5个乡镇协管办都能“量体裁衣”地制定出本岗位工作职责,明确具体工作制度,成立包括分管领导在内的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积极作为,掌握动态。各乡镇协管员都能够适时建立、更新辖区内的食品药品企事业单位、人员有关的信息资料,及时收集、掌握辖区内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三是周密部署,年度工作安排有序。各乡镇都详细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出台了“五一、国庆”等重要节假日期间的食品药品专项整治方案,能及时上报季度及年终工作情况总结。其中,__乡在20__年还及时组织部署了奶粉、生猪定点屠宰等大型食品药品专项整治行动。四是制订预案,积极应对突发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为防止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蔓延,__镇、__镇、__乡等乡镇政府与时俱进,及时制定了《突发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强化了地方政府责任,明确了重大安全事件应急应对措施。五是落实责任,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为进一步强化企/事业单位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人意识,落实地方管理责任,__镇党委、政府与辖区内村两委、学校及其重要的食品药品企/事业单位签订了《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目标协管责任书》。

  (三)宣传到位,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家喻户晓

  各乡镇协管办积极行动,多措并举,不断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力度,着力营造良好的食品药品安全氛围。__乡利用网络平台——“__乡先锋在线工作站”网站开辟了“食品药品专栏”。其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及时录入了辖区内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等各项基础资料,并加载有食品药品安全宣传知识。__、__等乡镇在镇广播电视台插播期间利用农民喜爱的点歌栏目飘字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知识,颇受广大百姓的信赖和欢迎。

  (四)敢于作为,专职协管员尽职尽责

  成立乡镇协管办的初衷在于其有效发挥协查协管作用。近年来,通过乡镇协管员举报、协助查获的案件数数不胜数,各乡镇协管办工作开展有声有色。在06年的.__镇,因某一医疗机构负责人拒不配合,躲着拒绝签收《行政处罚决定书》,乡镇协管员得知情况后及时赶到,说明情况,注明签收事由,见证签字,致使案件履行异常顺利。__、__等乡镇协管员积极作为,主动介入,不定期到辖区内药械经营使用单位进行随访、宣传、督导等,既受到药械从业者的欢迎,又受到百姓的赞许,有力的保障了公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二、工作不足部分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乡镇专职协管员权限不清,职责不明。乡镇协管员“师出无名”,无明确法律依据,无法“依法行政”。稍有不慎,容易造成“缺位”、“越位”。在__乡就曾发生过协管员被很不友好地被“请出门”的事件。二是协管员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县乡镇专职协管员系从退伍军人中招录,大专以上学历者较少,均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食品、医药、法律等专业的知识培训,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欠缺。

  纵观以上正反两个方面,因此,笔者建议一是政府、有关部门科学、准确界定乡镇协管员“身份”问题,解决其在协查协管中的“尴尬”地位、不利局面。二是进一步加大业务指导和考核力度,进一步提升乡镇协管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乡镇政府统揽食品药品安全全局的能力。

食品调研报告2

  近年以来,商务部会同中宣部、科技部、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等十二部门联合实施了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为全面掌握实施情况,更好地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xx]23号)精神,商务部组织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主要成效

  上市食品安全状况总体好转。

  据有关部门监测,我国食品内在卫生质量有了明显改观,食品卫生平均合格率20xx年为88.6%,20xx年为89.5%,20xx为90.45%,20xx年预计为92%左右,呈逐年上升态势。20xx年37个城市第五次监测农药残留合格率为93%,比20xx年提高30。5个百分点,比20xx年提高9.4个百分点,比20xx年提高1.9个百分点学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20xx年4月份,16个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检出率仅为1.2%,在20xx年大幅下降基础上又下降了1.4个百分点。5城市水产品氯霉素残留检测均为0。

  市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得到加强。

  目前,全国年销售2亿元以上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普遍实行了自检制度,实施检测的零售店铺数量逐年增加。大中城市商务部门定点检测机构已覆盖了较大的范围,并形成了企业自检、社会中介机构受托检测和政府部门监督抽检三道防线。据调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42.6%设立了检测室,55.1%配备了专职检测人员,其中最多配备了62人;连锁超市中,73%配备了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建立了目标责任体系,21%向其所属门店派出卫生质量巡查专员。

  市场食品安全准入制度得到实施。

  近年来,由于大力推行认证、索证、索票、信用档案、场厂(地)挂钩等准入制度,市场食品安全把关作用得到加强

  调研发现,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普遍推行,其中32%的企业采用了国际标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4.45%通过了ISO9000、ISO14000和OSHMS18000三类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7.11%设立了无公害产品专区,16.31%设立了绿色食品专区,6。14%设立了有机食品专区,三者相加近50%;超市公司中,注重食品安全基础建设的占91%,建立加工食品安全制度的`占73%,注重环境因素的占59%,实行食品卫生安全岗位责任制的达91%,把食品安全指标量化并作为考核依据的达86%工作报告。20xx年,全国32。9万家食品经销企业中,有15.1万家建立了进货验收制度,14.5万家建立了购销台账制度,11.9万家建立了销售食品质量承诺制度。

  食品流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观。

  经调研,目前,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建有冷库的占38.56%,其中上海高达52.4%;27.9%配备了速测仪,10.59%配备了色谱仪,3.6%购置了检测车;43%配备了污物处理设备,其中,12.92%拥有垃圾分类处理设备,9.53%设立封闭式垃圾楼,8.9%配备污水处理设施;24.79%建立了配送中心。连锁超市中,大多数已把食品冷藏柜作为营业设施中的基本配置,辽宁、福州、青岛、南京、上海、广州、宁波等地城市在肉类食品市场上配备冷柜的超过60%,部分企业也配备了简易的检测设备;被调查的超市全都对垃圾污物进行分类,集中处理;90%以上的连锁零售企业建有配送中心,截止20xx年6月末,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配送中心已达2845个。

食品调研报告3

  20xx年9月2日,镇人大主席和政法书记组织辖区内的县人大代表、镇人大代表以及食品安全监管员调研食品安全,本次活动先后调研了生活超市两家,小摊点一家,食品企业一家,学校食堂一家,饭店两家,并到市场集市调研了生熟食,最后到医院调研病人,由院长介绍全年因食用不洁食物造成疾病及中毒情况。代表们探讨食品安全控制办法。本次活动由镇工商局的同志全程配合,向代表讲解合格食品的辨别办法。

  代表们调研后认为:我镇的食品安全监管同其他地方一样按环节监管,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明确划分了各部门的具体监管职责,较好的解决了交叉监管,多头监管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职责不清的问题,诸如对前店后厂的熟食店,流动的小食品加工商贩,既有加工环节,同时又属于流通环节,日常监管应归哪个职能部门不好确定,保健食品销售按环节应归工商部门,但管理法规执法主体为卫生行政部门。

  一、我镇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在种植上为了防治病虫害、除草、促使农作物增产增收、农药、化肥的使用率较高。

  2、小食品生产加工作坊无证生产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所生产的产品不能检测,卫生条件比较差。

  3、从业人员素质低,技术力量薄弱,效率低下,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产品质量保证能力严重不足,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4、食品经营点、农贸市场还有无《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经营食品的现象,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比较差,进货制度不健全,没有验收记录及索票证明。

  5、餐饮食堂内卫生状况较差、生熟不分,没有必要的消毒设施;街头饮食摊点和夜市大排档的卫生状况堪忧。绝大多数的碗筷等用具消毒不够,食用油的购进渠道不正,加之管理涉及各个部门,容易形成监督的盲点,是一个病从口入的隐患。

  6、农村成为假劣食品的主要倾销地,低价位的假劣食品有一定的生存土壤。

  二、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食品安全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在目前监管体制下,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在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未做出新的决策之前,针对我镇食品安全现状,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1、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形成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充分发挥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作用,统一协调,整合监管资源,明确监管职责,加大食品综合监管力度。整合现有执法力量,推进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使各部门既各负其责又加强协作,解决各自为政,多头执法、交叉执法问题。加强对各部门工作的督察督办力度。

  2、加强对食品安全源头监督管理,把监管关卡前移。一是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做好农畜产品、水产品生产基地及加工基地的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二是严格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登记审批,购进、销售实行登记备查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加强源头污染治理。三是提高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市场准入标准,实施资格强制认证制度。对新办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发证时必须达标,原有企业限期达到标准。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把小作坊式、小工厂式食品企业逐步淘汰出局。四是变事后监督为事前控制。在食品生产加工行业分期分批逐步实施haccp制度,从源头上有效防止食品危害的发生。

  3、进一步加大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力度,落实打假责任制。一是加大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的力度,积极开展专项检查,树立执法权威,坚决取缔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窝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二是要加大处罚力度,不但要从经济上对制假者处以重罚,增加其制假售假成本,而且对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是按分工负责制的原则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督察督办工作,定期对其工作进行考评考核,对工作不到位,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4、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一是继续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健全重点监控机制、守信激励机制、失信惩戒机制、严重失信淘汰机制,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制约机制。二是构建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系。聘请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建立镇、村两级监管网络。创新投诉举报工作,推行有奖举报;

  5、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营造浓烈社会氛围。大力宣传和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掌握鉴别假劣食品知识,了解食品监管的有关政策,把健康的消费观念植根于群众心中,倡导消费者的绿色有机消费行为,形成“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关爱生命和健康”的浓烈社会氛围。

食品调研报告4

  产业集群是一种特定的产业聚集现象。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围绕某一产业而形成的由众多企业组成的有机群体,称之为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有着持续、强劲的竞争优势,是一种高效的产业组织方式和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近几年来,孝感市的产业集群发展迅速。20xx年,全市有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的产业集群9个,实现营业收入327.78亿元。但是,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孝感的产业集群发展还十分不足,主要表现为产业集群的数量少、规模小、产业竞争优势不明显等。如何因势利导加快孝感产业集群的发展?最近,孝感市政府研究室组成课题组,对汉川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进行了调研。意在通过对汉川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这一在孝感发展相对充分的产业集群的解剖,进一步丰富人们对产业集群发展规律的认识,并从中借鉴经验,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进全市产业集群更快发展。

  一、快速发展的汉川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食品加工产业被称为人类的生命工业。汉川的食品加工产业虽然起源较早,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发展缓慢,食品加工多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企业点多面广,生产规模小、工艺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近几年来,通过走集群发展之路,汉川的食品加工产业获得了突破性发展。

  1、产业集中度迅速提高。20xx年,汉川市有食品加工企业675家,实现产值5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家,实现产值37亿元,同比增长31.2%。规模以上企业虽然数量只占3.4%,但产值却占到了74%,反映出汉川食品加工产业的高集中度。今年元至6月,汉川食品加工产业实现产值37.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7亿元,同比增长52.1%。

  2、聚集发展态势基本形成。初步形成了六大板块:一是汉川开发区的休闲食品板块,二是城隍、华严的糖果调味品板块,三是刘隔、麻河的莲藕制品板块,四是仙女山糕点饮料板块,五是汈汊湖鱼类加工板块,六是里潭、垌冢、韩集、刘家隔等集中粮产区的精米加工板块。其中,规模较大的汉川开发区休闲食品板块,已聚集规模以上企业11家,总投资达16.4亿元。

  3、产业链条不断加粗延伸。已形成三条较长的产业链:一是小麦、马铃薯→大米面粉、马铃薯粉→大米粉饼干、蛋黄派、薯片、月饼产业链,二是绿豆、花生、杂粮→八宝粥产业链,三是淀粉糖、乳制品→茶含乳饮料、茶饮料产业链。在每条产业链上,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生产性服务组织等各类市场主体分工明确,它们以市场为纽带,形成了互惠互利、共生共荣的链条式合作关系。

  4、产业品牌建设显著加强。通过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形成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达利集团的“达利园”、福源食品的“盼盼”、云峰酒业的“小糊涂仙”、“小糊涂神”被评为全国驰名商标;

  山乡调味品公司的“山乡”商标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山乡”牌酱醋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山乡”牌腊八豆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

  汈汊湖9个鱼类加工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

  5、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显现。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产业集群效应不断增大。在汉川开发区,龙头企业福源食品经过多次扩能,现有9条生产流水线,年销售收入达2。6亿元;

  达利集团已建成生产流水线20多条,年销售额超过13亿元;

  银鹭食品的总投资额达10亿元,预计投产前三年的年均销售收入可达35亿元。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合兴包装、宏腾包装、吉源制罐、友达粘胶、捷达物流等配套企业迅速跟进。预计三五年内,汉川市食品加工产业的销售额就可突破100亿元。

  二、汉川推进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举措

  任何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为加快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汉川市从构建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出发入手,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促进了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政策扶持,引导产业集群发展。汉川市紧邻武汉,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作为全省27个粮食主产县市之一,汉川的食品加工资源十分丰富。多年来,汉川已建成一批高标准、集中连片、有特色的板块基地和产业带,粮、油、水产、生猪、畜禽、蔬菜等产量居全省前列,发展食品加工产业优势明显。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汉川市把食品加工产业作为全市的支柱产业来抓。出台了加快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发展的思路、目标、发展重点、保障措施等;

  从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多个方面,支持食品加工企业发展;

  设立固定资产投资奖、品牌创建奖、科技进步奖、技改投入奖、税收贡献奖等政府奖项,鼓励企业新上项目、技术改造、上档升级、多作贡献。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汉川的食品加工产业快速发展。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亿元,同比增长26%;

  今年上半年,完成投资8.24亿元,同比增长153.6%。

  2、招引龙头企业,支撑产业集群发展。龙头企业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在自身龙头企业发展较弱的情况下,通过招商引进,让外来龙头企业唱主角,是发展产业集群的有效捷径。汉川市把招商引资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引进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他们在全面分析全国食品加工企业状况的基础上,把位于福建的福源食品、达利集团等企业作为重点招商对象,派出工作专班,跟踪招商。因为这些企业一方面有较强的扩张需求,另一方面正希望在中部地区布点。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优越的交通条件、良好的发展环境,加上汉川市领导真诚的招商态度,使福源食品、达利集团、银鹭食品等一批食品加工企业很快落户汉川,成为汉川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

  3、搞好配套建设,服务产业集群发展。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引来的“凤凰”能不能留住,就看配套建设跟不跟得上。汉川市为促进龙头企业发展,采取了三方面的配套措施。一是抓园区配套。建立了专门的食品加工产业园,在充分考虑龙头企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精心编制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快速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企业落户、扩能、新上项目的需要。二是抓产业链配套。在引进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引进配套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组织,围绕食品加工产业做多市场主体,促进集群式发展。三是抓原材料配套。根据食品加工产业对原材料依赖性较强的特点,大力建设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目前,汉川市已发展优质稻55万亩、优质棉25万亩、马铃薯3。2万亩、生猪56万头、蛋鸡100万只,为食品加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保障。这些措施,得到了引进企业的好评。

  4、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品牌是食品加工企业的生命。为推进食品加工产业品牌建设,汉川市大力引导食品加工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广泛开展质量管理达标活动。至今年6月,汉川市已有8家食品加工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109家获得国家QS准入标志。其中,膨化食品、藕制品保鲜、调味料生产等行业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为鼓励企业创精品名牌,汉川市政府规定:对当年自主研发并获得省级或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奖励企业5—10万元;

  获得绿色食品证书的,奖励1万元;

  获得湖北著名商标、湖北省名牌产品或湖北省出口名牌产品的,奖励5万元;

  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的,奖励20万元。品牌建设的加强,极大增强了汉川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影响力。

  5、优化发展环境,保障产业集群发展。为保障食品加工产业健康发展,汉川市把优化发展环境放在重要位置。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行“直通车”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严格执行企业检查准入制,坚决防止不正常的扰商、罚商现象发生;

  加大对项目建设环境整治力度,坚决打击强行参工参运等行为。在我们对23家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的问卷调查中,18家企业认为政府服务效率“很高”,5家认为“较高”;

  12家认为汉川的发展环境“很好”,11家认为“较好”;

  全部23家企业都对在汉川发展“很有信心”,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汉川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汉川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今年初,孝感市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重点产业三年倍增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到20xx年,孝感市的盐磷化工、汽车机电、纺织服装、食品医药等11个重点工业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20xx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达到1300亿元,产业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落实重点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必须坚持走产业集群式发展之路。汉川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启示。

  1、找准产业定位是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首要前提。推进产业集群发展,首先要找准产业定位,使本地的生产要素与产业发展的要求相契合。汉川有很多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优势:农产品资源丰富,可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劳动力资源充足,可降低企业劳工成本;

  交通区位优越,可节约企业运输成本,并使产品更快到达目的地。当这些优势和全国性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结合时,汉川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一个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这个地方所具有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众多的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构成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有很强的地域选择性,它只选择在最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生长;

  而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其本身又会成为发展的比较优势。因此,必须找准产业定位,使产业集群发展从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向,通过比较优势的发挥,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2、政府引导培育是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途径。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可分为三种:一是自发生长型,政府介入较少,主要靠企业自发聚集生长;

  二是政府引导培育型,政府在已有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培育,促成优势产业集群式发展;

  三是政府强制培育型,政府通过催生产业龙头企业,“制造”出产业集群。在产业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靠企业自发生长形成产业集群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强制培育产业集群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所以产业集群的发展,更多的是选择政府引导培育型的`路径。汉川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就是一个典型的政府引导培育型产业集群。它一方面结合了汉川固有的产业发展优势,另一方面又较好发挥了政府的引导扶持作用,这是汉川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发展产业集群,政府责无旁贷,必须把政府意志和产业发展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财政税、金融、土地、规划等方面的政策导向作用,加大对龙头企业、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

  3、培植龙头企业是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环节。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没有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就没有“核心”,也就没有聚集力和竞争力。一个龙头企业的诞生,往往就是一个产业集群的发端。所以必须高度重视龙头企业的发展,把培植龙头企业作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性措施。龙头企业的培植有两条途径,一是在本地企业中培育,二是从外地企业中引进。汉川食品加工产业的龙头企业,主要来自招商引进。在汉川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中,引进企业数量占52%,销售收入占85%。引进企业已成为汉川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主导力量。特别是福源食品、达利集团、银鹭食品等一批福建食品加工企业的引进,极大地增强了汉川食品加工产业的聚集力,促进了产业集群发展。在本地产业基础较差的情况下,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敢于招大商、招强商,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增强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4、促进产业集聚是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举措。任何产业集群的形成,都是从产业集聚开始的。产业集聚不仅可以降低单个企业的交易成本,而且可以促进企业分工合作,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汉川市通过建立专门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拉伸产业链、培植精品名牌等措施,使食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食品加工产业流动,加快了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步伐。产业集聚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把促进产业集聚作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各类开发园区,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特色化方向发展。通过园区内各类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组合,形成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生产性服务组织等在园区内竞相生发展的局面。

  5、优化发展环境是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保障。市场经济的竞争,说到底是发展环境的竞争。哪里的发展环境好,哪里发展就快。汉川市正是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外地优势食品加工企业落户。实践证明,良好的环境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保障。必须把优化环境作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性措施,切实做好优化发展环境的各项工作。优化发展环境内涵丰富,既要重视“硬环境”建设,如交通道路、园区基础设施、市场体系的建设等;

  更要重视“软环境”建设,如政策环境、法律环境、信用环境、人文环境的建设等。要不断加强行政服务环境建设,强化行政服务理念,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6、弘扬创业文化是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措施。从汉川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情况看,区域文化所孕育的创业精神,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人文基础。汉川有一批敢于冒险、不断开拓、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的企业家,他们市场意识强,吃苦耐劳,能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经千辛万苦,使汉川民营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汉川人的创业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必须进一步发扬创业精神,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放宽民营资本准入范围,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槛”,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大力弘扬创业文化,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持久强大的动力。

食品调研报告5

  为了全面了解我市食品安全状况及发展态势,充分发挥综合监督,组织协调职能,更好地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当好政府的抓手和参谋,促进**食品经济的健康发展,确保群众饮食安全,今年我局对全市食品安全的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 食品安全基本状况

  1、食品产业状况:

  我们先后组织到农委、畜牧局、质监局、工商局、

  卫生局等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进行调查研究,到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座谈,深入了解我市食品产业基本状况,获得了一些相关资料,对我市食品产业状况和发展态势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目前,我市粮食年产量22.9 万吨,主要作物有水稻、玉米和大豆,截止20xx年8月,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4个,面积4.5 万亩,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2 个,获“绿色食品”使用权的3 种。畜牧养殖业主要以奶牛、生猪、蛋鸡、林蛙、大鹅为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43 家,其中小麦粉生产企业2家,大米生产企业52家,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13家,速冻米面类2家;酱油生产企业2家;食用醋生产企业1家;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2家;加工盐生产企业1家;白酒生产企业5家;生猪屠宰加工企业6家;其他食品生产企业57家。

  从生产人数和生产规模来看,我市大多数食品加工企业为家庭作坊式,占到90%以上,且无证照者接近三分之一(全市豆腐加工企业56家,均无生产、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集体、股份制企业所占比重不足5%。

  --人数多在1-5人,生产规模小,生产水平低,生产设备简陋,工艺落后,98%的企业不具备检验设备,检验项目仅仅靠有关部门的检验把关,很难保证产品质量。

  --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专业技术人员欠缺,大中专生几乎没有,产品只停留在传统式的制作上,缺少创新意识,不能够适应市场的要求,而且质量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

  --季节性生产企业占30%。

  --有一定规模,设备比较先进,技术力量较强,管理体制健全,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的企业仅占5%,主要有盛中乳品、集佳牧业、九合泉米业等,其中较为突出的应该是翠花蔬菜集团有限公司,现已发展为拥有固定资产5646.5万元、种植面积2万亩、年生产加工能力5000余万吨、8大系列100余个品种、实现年均销售收入692.3万元、利税22.4万元、产品远销7省30多个市地闻名全国的酸菜、山野菜、油豆角生产基地和集散地,目前已成为**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全市食品经营企业有633家,其中食品批发零售企业有35家(市内有规模副食超市9家);饮食服务业544家(星级酒店1家);食品摊点121家;学生食堂2家。

  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食品产业比重小、产值小、效益低。总体而言,我市食品生产加工行业大中型企业少,品种单一,生产加工能力差,绝大多数食品由外省市输入;食品流通方面经营企业多集中于城区和乡镇所在地,并且存在规模小、素质低、管理差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提高;餐饮业具备一定的基础,呈逐步扩展的趋势。全市现有食品从业人员5645人。

  2、食品安全状况。

  根据联合执法检查和市场暗访调查了解,我市的食品安全存在着一定隐患。蔬菜等农产品中残留有毒有害物质;食品加工企业生产条件达不到国家要求,质量管理意识不强,产品不精不细,特别是熟食加工、豆制品加工烧饼馒头等面食品加工都为小作坊式生产,滥用食品添加剂,粗制滥造,卫生环境差;流通环节企业管理不规范,80%的企业没有建立起购销台帐,不索证索票,来源去向不清,一些企业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差,经销过期变质食品和三无食品;餐饮业中大型企业和学校食堂基本能够达到卫生标准,但一些小吃部、小饭店多数卫生环境差,餐具没有按要求消毒,80%配置的消毒柜未使用。

  3、食品安全监管状况。

  20xx年7月,我市成立了由市政府副市长孟庆彬任组长的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负责对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总体分析、部署。这个机构体系成立以来,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全市食品安全形势、针对发现的问题整体部署专项整治工作,有效整合了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执法资源和力量,同时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印发《**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会议制度》、《**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部门责任制》《**市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联合检查制度》、《**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信息报送制度》、《**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督察督办制度》、《**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投诉举报处理制度》等多项制度,随后协助市政府制定了《**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市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市食品放心工程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每逢“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都要精心组织成员()单位开展专项检查和联合检查,规范整顿市场秩序,确保广大群众饮食安全,尤其是今年6月开展的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7月份的旅游市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市的食品安全监管同其他市县一样按环节监管,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明确划分了各部门的具体监管职责,较好的解决了交叉监管,多头监管的问题。但在实际工

  作中,依然存在职责不清的问题,诸如对前店后厂的熟食店,流动的小食品加工商贩,既有加工环节,同时又属于流通环节,日常监管应归哪个职能部门不好确定,保健食品销售按环节应归工商部门,但管理法规执法主体为卫生行政部门。

  二、我市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在种植上为了防治病虫害、除草、促使农作物增产增收、农药、化肥的使用率较高。

  2、小食品生产加工作坊无证生产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所生产的产品不能检测,卫生条件比较差。

  3、从业人员素质低,技术力量薄弱,效率低下,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产品质量保证能力严重不足,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4、食品经营点、农贸市场还有无《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经营食品的现象,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比较差,进货制度不健全,没有验收记录及索票证明。

  5、餐饮食堂内卫生状况较差、生熟不分,没有必要的消毒设施;街头饮食摊点和夜市大排档的卫生状况堪忧。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有特色的街头小吃摊点和夜市大排档日益增多,在我市约有上百户。绝大多数的碗筷等用具消毒不够,食用油的购进渠道不正,加之管理涉及各个部门,容易形成监督的盲点,是一个病从口入的隐患。

  6、养殖场的条件较差,特别是肉食鸡养殖,业主为了防止疾病流行和增加产量,违规大量使用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造成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于畜、肉产品中,直接危害人民的饮食安全。

  7、城乡结合部和农村成为假劣食品的主要倾销地,低价位的假劣食品有一定的生存土壤。

  三、 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食品安全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在目前监管体制下,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在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未做出新的决策之前,针对我市食品安全现状,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1、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形成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充分发挥政府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作用,统一协调,整合监管资源,明确监管职责,加大食品综合监管力度。整合现有执法力量,推进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使各部门既各负其责又加强协作,解决各自为政,多头执法、交叉执法问题。加强对各部门工作的督察督办力度。

  2、加强对食品安全源头监督管理,把监管关卡前移 。一是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做好农畜产品、水产品生产基地及加工基地的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对基地农畜产品实行标注产地编码和标签制度。二是严格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登记审批,购进、销售实行登记备查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加强源头污染治理。三是提高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市场准入标准,实施资格强制认证制度。对新办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发证时必须达标,原有企业限期达到标准。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把小作坊式、小工厂式食品企业逐步淘汰出局。四是变事后监督为事前控制。在食品生产加工行业分期分批逐步实施haccp制度,从源头上有效防止食品危害的发生。

  3、进一步加大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力度,落实打假责任制。一是加大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的力度,积极开展专项检查,树立执法权威,坚决取缔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窝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二是要加大处罚力度,不但要从经济上对制假者处以重罚,增加其制假售假成本,而且对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是按分工负责制的原则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督察督办工作,定期对其工作进行考评考核,对工作不到位,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4、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一是继续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健全重点监控机制、守信激励机制、失信惩戒机制、严重失信淘汰机制,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制约机制。二是构建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系。聘请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建立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创新投诉举报工作,建立网上举报中心,推行有奖举报;

  5、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营造浓烈社会氛围。大力宣传和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掌握鉴别假劣食品知识,了解食品监管的有关政策,把健康的消费观念植根于群众心中,倡导消费者的绿色有机消费行为,形成“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关爱生命和健康”的浓烈社会氛围。

食品调研报告6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网络这一平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充分的应用,现在的人们常常会运用网络来实现生活中的一些需求,网络的普及和互联网应用的飞速发展,许多企业也将市场从传统的市场转移到了网络市场,营销方式也从市场营销方式转变到了网络营销方式,网络营销信息对消费者产生的效果同各种广告信息一样,甚至超过了传统的广告。为了刚好的络营销,本人对XX市食品有限公司的网络营销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对象:食品有限公司

  企业网址:

  调查内容:对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给住解决方案

  网站只能分析

  在该公司的网站上,网络营销的基本职能都有所体现

  一、网络品牌

  网络品牌主要指企业注册在通用网址的域名与企业名称、商标一起构成企业的名牌。

  XX市食品有限公司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其主页中,以其企业的注册商标作为网站的logo,又以一届忠臣关羽作为素材制作了主页的banner,运用关羽故乡与企业所在地的'关系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

  二、网站推广

  网站推广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进行的,为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推广活动。使网络用户可以更方便的进入和了解你的网站的一种手段。

  XX市食品有限公司的网站做到了加注搜索引擎,在百度中搜索运城锅巴后,XX市食品有限公司的企业网站位居榜首。在其网站主页上,设有友情链接栏目,连接了link、百度、网易等一些有价值的大型网站,对其企业网站的推广有很大的好处。

  除了引擎加注和友情链接这两个方法之外,论坛推广和软文推广也比较适合这家企业的网站推广。

  三、信息发布

  互联网为企业发布信息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不仅可将信息发布在企业网站上,还可以利用各种网络营销工具和网络服务商的信息发布渠道向更大的范围传播信息。

  XX市食品有限公司的企业网站对信息发布做的不是特别到位,他的主页上发布的信息只有公司简介,而且没有做到及时更新,只在其导航栏中设有公司简介和诚聘英才的栏目,并且公司简介与主页上的公司简介完全相同。我认为该企业浪费了一个好的信息发布平台,不应该只是将公司简介放在重点关注的是网络营销思想指导下的企业网站建设一般原则,是的企业网站建设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系统性,让网站真正能发挥其网络营销的价值。

食品调研报告7

  食品生产销售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才可参加工作,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第二十条也有一样的规定。国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了,食品生产销售人员不得将传染性疾病传播给广大消费者的制度,明确要求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参加或者临时参加食品生产经营工作,必须履行“取得健康证明”这一义务,这是正确的,也是科学的,表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关怀。

  1 存在问题

  在实践中,经常遇到下列几种意外情况和问题:一是没有出示、明示健康证明的义务规定,一部分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或许取得健康证明,但现场检查时往往不能立即查看到,要调查清楚遇到的困难较多,例如:

  ①单位负责人或健康证明统一保管人不在现场,健康证明被锁入柜内;

  ②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流动到另一个单位上岗工作,而健康证明被扣留在原单位;

  ③健康证明留在住宿处未携带在身边;

  ④故意不出示健康证明,不配合卫生监督检查;⑤实际没有取得,在调查核对的过程中补办了健康证明或者人已离开工作岗位,无法进一步调查核对等等。二是没有明确规定体检后多长时间内必须签发健康证明,体检结束后,一部分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不积极办理健康证明,致使体检时间与签发健康证明时间间隔较长。三是没有统一规定跨辖区健康证明的有效程度。四是27种法律文书之一的《预防性健康检查卫生培训合格证》未被依法认定和指定是《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中所称的“健康证明”,二者之间的联系不紧密。

  2 分析讨论

  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上述问题是较普遍的,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不利因素有如下几方面。

  2.1 无出示、明示健康证明的义务性规定,给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增添了新的难度。

  ①食品卫生监督人员少,而相应的食品从业单位多,从业人员多,卫生监督监测工作面广、量大。如 省 地区 年专兼职食品卫生监督员92人,食品从业单位7 743户,从业人员14 532人,每个食品卫生监督员要承担84.2户食品从业单位,158名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再如,有的食品从业单位在同一场所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有几人、几十人、几百人或者更多,几个食品卫生监督员在这个场所开展监督检查和笔录调查核对工作难度大,顾东顾不了西。

  ②国家没有健康证明使用管理规定.实践中,有的单位将健康证明统一收起,装入镜框内挂在办公室,查阅翻看很不方便.有的统一锁在柜子内,有的分发给本人,带在身边的和没带在身边的情况都有,很混乱。

  ③取得健康证明距离现场监督检查时能够积极出示、明示健康证明缺少一段过程。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要出示给食品卫生监督检查人员查看或者其它有关人员看阅,也没有对“取得”给以解释定义,是不是真正取得,要依法进一步笔录调查核实,要走很多弯路、绕很大圈子,这无疑是给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增添了新的难度,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履行义务的规定有不明确,不完整、不彻底的一面,取得健康证明,但无积极出示、明示的义务规定,有碍于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如果说从发证单位掌握了解是否取得健康证明,那就没有“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的立法必要。

  2.2 不能有效开展食品卫生的社会监督。取得健康证明不出示、明示与未取得健康证明人员混杂在一起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不容易区分或者不能够区分,从业人员相互之间不知道,广大消费者,人民群众也不知道谁取得健康证明。从这一点讲,与《食品卫生法》第五条“国家鼓励和保护社会团体和个人对食品卫生的社会监督”的规定不相配合。不能出示、明示有效健康证明,社会监督也就无从谈起,单靠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孤军奋战,显然是不够的。

  2.3 无出示、明示健康证明的义务规定,与《食品卫生法》的立法目的不是积极吻合。现场不能立即查看到健康证明就需要大量的笔录调查取证,能调查清楚尚好,调查不清楚,在诉讼过程中,就有败诉的可能,有损执法形象。同时,在调查核实的过程中,未取得健康证明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已造成了一段事实,存在无证的继续状态,但是卫生监督机构还不能够限制其人身自由,由于这种情况,给疾病传播以可乘之机,从这一点讲,与《食品卫生法》的立法目的不积极吻合。

  2.4 健康证明的发放使用管理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①应规定体检结束后在一定期限内办理健康证明,否则重新体检。理由,一是一部分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体检结束后,不积极办理《预防性健康检查卫生培训合格证》;二是履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和一年内有效的义务规定都是法律法规综合各方面情况规定的,不履行那一项义务都是不合法的;三是规定一定的体检签证有效期,有利于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身体在“一年”内中途的复查工作。②跨辖区的健康证明应依法确认其有效。人员的健康状况与地域辖区无关,应当明确规定辖区外健康证明具有辖区内签发健康证明同等的效力,并要求在当地卫生监督机构换证登记注册。③《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性健康检查表》和《预防性健康检查卫生培训合格证》都能证明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健康状况,但没有依法认定和指定那一个是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所称的“健康证明”。且二者的文书形式和内容都未能简化方便使用。此外,取得健康证明后,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示、明示给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和广大人民群众?等等,这些都需要法律法规明确规定。

  3 模拟设计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分析讨论,假设健康证明法律文书的形式要件和使用方式为单页卡片式并佩带在左上胸前,正面具有:照片、姓名、单位名称、地址、健康证编号、发证机关名称、体检时间、发证时间等内容,并用红色印上“健康证”三字与其它内容的字样相区别,背面注意事项:

  1、健康证的有效时间为体检结束后满一年;

  2、不佩带健康证明参加工作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3、体检结束后45天内签发《健康证》,否则体检无效;

  4、跨辖区的《健康证》要换证登记注册,

  5、其它义务性规定。以上形式和使用方式必须依据和来源于健康证的发放使用管理办法或有关法律法规,这样做的好处是

  ①有了法定的时间界限,现场检查时,未佩带有效《健康证》就不能参加工作;

  ②取证也较方便,一张照片就能作为证据;

  ③取得《健康证》与未取得《健康证》容易区分,未佩带在左上胸前即依法认定未取得健康证;

  ④便利于社会监督;

  ⑤便利于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处理;

  ⑥与《食品卫生法》的立法目的进一步吻合,从发现开始就可以限制其非法从业活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⑦与其它行政法律、法规相互协调,证明了劳动就业这一客观事实。

  4 建议

  解释《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中“取得”的含义,或进一步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并佩带《健康证》后方可参加工作”。

  4.2 制定《健康证》的发放使用管理办法或者有关法规,明确地规定:

  ①签发《健康证》所依据的体检表在体检结束后45天内有效,愈期重新体检。

  ②认可辖区外《健康证》要经过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换证登记注册。

  ③依法认定和指定《健康证》是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健康证明。

  ④未佩带健康证明为行政处罚行为,并根据《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对未进行健康检查的,给予责令改正,处5 0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对未取得健康证明的,给予责令改正,处1 0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对未佩带健康证明的,给予责令改正,处5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

食品调研报告8

  为摸清我区食品饮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区发改局联合区经促局对我区食品饮料产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显示,我区目前食品饮料产业规模还比较小,但随着康师傅的正式投产,东望洋、天地壹号增资扩产等项目的建成投产,我区食品饮料产业在未来五年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到20xx年,食品饮料产业工业总产值有望突破255亿元,成为我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发展现状

  XX区现有规模以上食品饮料生产企业4家,包括康师傅、天地壹号、亿滋食品、互惠食用添加剂等企业,预计20xx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17亿元,约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5个百分点;规模以下食品饮料企业57家,预计20xx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1亿元。

  二、发展特点

  (一)龙头企业竞争力强

  目前我区已形成一批企业知名度高、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骨干龙头企业,对整个食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和支撑作用。

  顶新集团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计划在江沙食品产业园投资40亿元,打造华南区最大的方便面、饮品、奶制品、糕饼等食品生产基地。目前集团的三大品项产品,皆已在中国食品市场占有显著的市场地位。其中,方便面、饮茶及包装水销售额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5.8%、51.9%和20.8%,稳居市场领导地位;稀释果汁以17.5%、夹心饼干以22.7%同居于市场第二位。

  天地壹号饮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江沙食品产业园投资10亿元打造中国最大的醋饮料生产基地。目前该公司主导产品有陈醋、苹果醋、山楂醋饮料,具备了年产约6万吨醋饮料的.生产能力。“天地壹号”经国家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xx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1.8亿元,占全国醋饮料市场的40%,广东市场的80%。

  东望洋(江门)食品有限公司在江沙食品产业园投资3.5亿元建设一个现代化大型烘焙食品生产基地,以满足港澳地区、内地市场和出口外销的需要。该公司是澳门最具实力的商业集团公司之一,投资项目涉及房地产、酒店、旅游公司、饼店、手信店及制饼厂等。

  (二)重点项目快速推进

  目前,我区多个食品饮料产业重点项目正在快速推进。占地约1250亩的康师傅饮料、面食等项目计划投资40亿元,现顶津饮料项目投产,顶益方便面项目预计20xx年年底动工建设,秉信纸业项目正在进行招拍挂的前期准备,其余的顶正、秉创、和昇等项目正在确定用地红线;天地壹号增资扩产项目用地总面积290亩,总投资7.3亿元,已经完成首期209亩供地,目前联合车间正进行内部装修及安装设备,计划1月份安装完毕,动力车间、发酵车间、制冷车间、转运站基本完成框架结构建设;东望洋项目计划投资3.5亿元,首期厂房9月正式投产,二期兴建办公楼,建筑面积2352.2平方米,已经封顶。

  (三)行业发展优势明显

  一是扶持政策完善。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XX市关于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印发XX市先进制造业江沙示范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xx-2025年)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动市区企业改制上市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为江沙示范园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xx年8月,XX市政府将先进制造业江沙示范园区纳入江门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成为国家高新区的分园区。

  二是发展资源充足。江沙示范园区规划总面积共11580亩,可开发建设用地面积9380亩,目前,园区已基本完成“九通一平”;电力能源充足,江沙食品产业园规划设有一个220kva变电站和两个110kva的变电站为其供电,其中一个110kva堡棠变电站已建成,保证重点企业不停电。华电XX市XX区江沙示范园热电冷三联供项目预计20xx年投产,两套机组投产后每年可为园区供应工业蒸汽87.5万吨、制冷6.95*10^5mw,将满足江沙示范园区内企业电力、蒸汽、生活热水、冷冻水、冷气的需求。

  三是配套服务完善。研发平台支撑:区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本地区产业特点在周边打造了XX市工业设计中心、广东(江门)设计创意园、XX市火炬创业园等一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物流服务支撑:拥有大昌行物流有限公司、XX市德润工业品物流有限公司等10家现代物流企业,服务网络覆盖中国、遍及全球主要经济区域。金融服务支撑:XX市已形成比较完善的投融资体系,是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新锐金融生态城市。目前多家银行陆续进驻江门,为我区食品饮料产业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三、发展趋势

  (一)发展后劲充足有力

  目前,我区规模以上食品饮料企业4家,在建项目5个,签约项目7个,在谈项目13个,未来五年,随着在建在谈项目的建成投产,将为我区食品饮料产业带来有力的发展后劲。到20xx年,食品饮料产业将发展成为我区一个品类齐全、产业链完善的重要支柱产业。

  现已签约的食品项目有康师傅食品配套产业园项目、一日三餐食品项目、XX市卓盛纸制品项目等;在谈的食品项目有味全食品、亿滋多品类食品基地、五芳斋、咀香园、祯祥食品等13家。

  (二)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到20xx年,预计我区食品饮料产业工业总产值有望突破255亿元,20xx-2020年产值年均增长56%。

  其中,康师傅集团产值将达到150亿元;天地壹号产值达到50亿元;亿滋(仓后厂区)11亿元;东望洋产值达到2亿元;滨崎食品产值达到30亿元。

  (三)产业链条更加完善

  在食品饮料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相关配套企业也将迎来大发展,秉信纸业、秉创纸业、顶正包材、和昇塑料制品、顶正纸容器、味全冷藏等企业将为顶津饮品、顶益等项目提供包装材料配套。森源创展、卓盛纸制品等企业也将为食品饮料产业提供包装材料。能源供应、食材包装、产品设计、公共物流等相关企业将使整个食品饮料产业产业链变得更加完善。

  四、发展建议

  (一)加强产业招商

  以产业规划为指导,围绕食品产业发展方向开展产业招商。积极引进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引导食品企业向重点园区(基地)聚集,形成食品产业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食品产业重点项目严格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布点,食品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食品产业重大项目的布局。

  (二)力促项目落地

  落实区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每月一报”制度,主动贴身服务企业,定期实地走访主动加强与企业沟通联系,了解、收集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问题挂账销账制度,有关职能部门靠前服务、提前介入,积极沟通协调解决,确保项目顺利落地投产。

  (三)创建示范基地

  藉江门工业园区规划大规模整合重组的契机,加快我区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食品产业集群化发展,积极申报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省市共建食品产业基地,以江沙食品产业园为载体,重点带动发展方便食品、醋饮料、烘焙食品等食品产业,推动江沙食品工业园形成更大的发展规模。

  (四)优化政策扶持

  完善优化有利于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和市场投资的软环境。制定包括财政、金融、土地、环保、政府采购、人才等促进食品产业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

  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等手段,推动企业产品升级;支持食品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参与食品行业标准制定;实施食品科技专项,集中扶持一批在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等方面能取得突破的创新项目。

  (五)完善有利要素

  要积极推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整合现有高校、研究院和骨干企业的研发资源,搭建行业研发中心、专业检测机构、标准化信息系统等区域公共创新平台;充分利用政府资金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介入,建立食品产业投资的创新机制;通过多种教育模式,培养行业内的科技领军人才、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一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服务于食品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

  (六)加强产业配套

  一是完善园区供能工程。食品企业对蒸汽需求大,目前已入驻江沙示范园区的华电分布式能源站将为园区食品企业提供热电冷蒸汽五联供,为此,需加大力度推进华电分布式能源站的建设,力促项目早日建成供能,吸引优质大型食品项目入驻。二是完善园区生活配套设施。江沙示范园区集中规划生活配套区,已建成公租房、职工活动中心,饭店、超市、银行等生活配套服务相继进驻,公交线路逐步开通,将继续完善园区生活配套,为园区企业职工提供全方位、优质的生活便利。三是完善食品运输物流链。XX区是珠三角和港澳地区与粤西、中国西南各省水路交通的重要门户,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区位优势明显。目前,我区已引入宇培物流园项目,进一步完善我区现代仓储物流业,推进运输物流链的发展。

食品调研报告9

  为认真做好我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根据地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要求,我区围绕从“农田到餐桌”的各环节食品安全现状、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和食品安全信息分布状况开展调查研究,并对试点企业进行了调研,了解试点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区局基本情况

  **区始建于1965年,1970年设区建制,从而形成政企合一体制。区政府辖五个镇(林场)区(局)机关设在小扬气镇内,总面积459048公顷,人口49611人,其中镇内23397人,形成面广、人疏、线长的自然情况。

  **区人民政府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把保障食品安全作为一项大事常抓不懈,积极推行食品放心工程的实施和综合评价,加大对各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为保证全区人民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我区食品企业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有38户,其中,豆制品加工19户,面食类加工8户,熟食加工8户,冷饮加工3户,已获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14家,占总数的36%。这些企业,生产厂房布局合理,环境卫生较好,加工设备较落后,产值五十万元以上的只有1家,5人以下家庭式作坊居多。各类食品经营企业有280家,年销售额五十万元的有6家。

  餐饮业(包括食堂)有37家,其中饭店32家。食堂5家,全区共37户学校食堂和餐饮企业进行了量化分级信誉度等级评定,共分为a、b、c、d四个等级,经过地区评定小组认真检查评分,我区评为b级的餐饮单位共有3家,其余34家均为c级单位。

  以上反映出我区的食品加工业整体处于低水平状态,生产加工能力差,种类偏少,是外地生产加工食品的销售区;食品流通业处于一般水平,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餐饮业具备一定的基础,呈逐步扩展的趋势。

  三、近年来我区保障食品安全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近年特别是XX年以来,我区借助“食品放心工程”这一有效载体,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集中各方力量开展了不同种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严厉查处粮、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酒、饮料、儿童食品和保健食品等10类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违法行为;认真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对无证照生产小作坊的取缔力度,对有制假劣迹和质量不稳定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和整治,对提高全区食品质量的总体好转起到了明显效果。

  四、我区部分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1、我区肉制品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患,突出表现在:牛、羊肉定点屠宰尚未实行,没有检验、检疫设备,肉类品种的检验、检疫工作等于没有开展,导致我区鲜肉的安全质量没有保证;少数城乡结合部定点屠宰操作尚不规范,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整顿规范。

  2、豆制品行业。我区豆制品生产企业有19余家,都为家庭作坊式,加工设备简陋,工艺简单,环境卫生不符规定。而且都未办理生产许可证,虽进行多次清理整顿,但仍难以改变。 3、街头饮食摊点的卫生状况甚忧。随着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有特色的街头小吃摊点增多,尤其是夏季夜市开始,绝大多数小吃摊点也随之开张,他们对碗筷等用具消毒不够,加之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容易形成监督的盲点和病从口入的隐患。

  4、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现象依然存在。我区经济欠发达,为了生存,一些人无视法律法规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由于牵涉到社会稳定,使查处取缔的力度大打折扣。

  五、目前我区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1、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情况

  我区于XX年6月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主任的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负责对全区食品安全总体分析、部署安排工作。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食品药品监管局。使区政府在保证食品安全方面有了一个“抓手”。这个机构成立以来,通过定期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针对发现的问题整体部署各类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等活动的开展,集中了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执法资源和力量。

  在该机构运转过程中,我们感到虽然协调委员会在改善食品安全状况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感到这是一个议事的、协调的机构,统一性、权威性特别是高效性难以得到真正树立,如果要使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比较明显的改观,需要有一个更有力的`机构具体进行实施。

  2、检测监测情况。

  要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一方面在规范食品进货渠道的同时加强食品的检测和监测非常重要,我区目前还没有检测监测设备,要想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是很难达到的。

  3、人员、经费问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务重、范围广、责任大。目前,我局仅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而无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经费。给食品综合监管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六、有关思考建议

  食品安全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在目前监管体制下,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针对我区食品安全现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1、进一步发挥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加大综合协调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力度,通过分析评估食品安全的隐患,在预警和控制上下功夫,形成一个快速预警系统,提前控制、消除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防止事件的发生。

  2、加强监督执法的力度,在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上进行适当的探索。我们认为,充分保障食品安全,一是各食品监管部门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内对食品企业监管到位,加强食品生产和市场准入;

  3、加大食品检测监测资金的投入。

  4、食品信用体系建设情况。根据我区食品现状调查,我们选择了3家企业作为食品信用体系试点单位,

  (1)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试点单位:**区林格贝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为我区最大的食品生产企业,年销售金额为五十万元,生产厂房布局合理,环境卫生好,加工设备先进,主要产品为加工提取华青素,生产前景好。

  (2)**区南味饭店:在我区餐饮业中为规模较大酒店,此企业进行了量化分级信誉度等级评定,经过地区评定小组认真检查评分,被评为b级餐饮单位,为**区最高等级评分。

  (3)**区东兴商店:此企业为批发兼零售食品超市,为**区信誉好的一家企业。 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农委、质监、工商、卫生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我区已召开了动员会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对试点企业进行了培训,并建立了诚信档案。

  5、开展食品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正处在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全社会对信用的价值还缺乏深刻的认知,加之信用制度建设滞后,失信行为没有受到有效的防范和严格的惩戒,违规失信已成为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面对突出的信用供需矛盾,只有从体制、机制和法制等方面加快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才能促进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食品市场环境的形成,才能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根据对我区食品现状调研情况看,我区开展食品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势在必行,通过开展食品信用体系建设,可以改善食品安全信用环境,培养食品安全信用意识,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食品市场秩序,对我区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食品调研报告10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6月17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xx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工作的通知》(x食安办发〔20xx〕x号)要求,结合我县政府食品安全办的工作要求,我乡自行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过程

  (一)为深入开展此次调研,全面了解我乡食品安全情况,我乡组建食品安全调查小组,调查小组由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乡兽医站检疫人员、协管员和信息员组成。加大对农产品安全的监管力度,针对农村集市和餐饮店的食品安全情况进行监管。乡兽医站检疫人员对市场上销售的肉类产品进行了检验检疫,切实打击私屠滥宰和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乡农推站对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健康”。

  (二)抓整治,重宣传,促进食品安全质量的提高。六月来我乡野生菌陆续上市,百姓自采自食加大了食品安全事故的隐患,我乡及时发布预防野生菌中毒有关事项的通告,充分利用张贴宣传画册、公告、发放宣传册子等形式告知群众加工食用野生菌过程中要认真挑选、清洗,不要凉拌生吃,要炒熟煮透后再食用;每次只加工和食用一种野生菌,避免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产生有毒物质。提醒辖区内的餐饮经营单位餐饮经营单位(户)严把野生菌的采购关,建立和掌握野生菌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及流程,严格执行用沸水先煮漂等安全的烹调加工方法,并留样备查,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检查学校食堂、集体食堂、工地食堂、婚丧宴请、大型会议等群体性聚餐的地方,严格告知负责人严禁加工烹饪食用野生菌类,防止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看来,当前我乡食品安全监管处于有序状态,食品安全真题水平有所提高,同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

  (一)食品经营者守法经营和诚信经营意识有待提高,经营着法制意识淡薄,追求利益而忽视管理,部门餐饮商户卫生状况差。我乡豆制品制作商户都为家庭作坊式,加工设备简陋,加工工艺简单,环境卫生不符合标准,存在一定食品安全隐患。

  (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有待提高,由于消费群体层次的不同,导致群众食品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层次不齐,有的群众因价格便宜而忽视食品安全问题,有的.买到不合格商品,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依法维护自身利益。

  (三)食品经营点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较差,进货制度不健全,过期食品不及时销毁,散装食品进货日期和保质期标识不完善。一些销售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由于超市人员流动性强,一些销售人员上岗前大都没经过正规培训,也没有进行正规体检。街头饮食摊点的卫生状况堪忧,对碗筷等用具消毒不达标,容易病从口入的隐患。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培训,加强从事食品经营的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健康体检,增强商家对保障社会食品安全是责任意识,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入口关。

  (二)加大宣传力度,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长期艰巨的任务,要多渠道,多形式的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食品安全和群众自身防范意识。

  (三)加大具有执法资格人员对食品生产销售点的检查力度。

  xx乡人民政府

  6月24日

食品调研报告1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的生存和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民族的素质与兴衰。近年来多起恶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让消费者对身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广更高的要求。党和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加大了对食品安全问题防患于未然的监督力度。针对__食品安全存在的症结,要做到科学管理,需结合辖区各项实际,相关职能部门、企业各尽其责,以达到全程控制。

  一、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典型症结

  一是食品企业的小、散、乱造成了食品质量标准的不统一和工艺标准的混乱及生产方式的落后;二是食品生产原料多数来向农村,因而难于控制微生物污染、农药、兽药、饲料、化肥的超标准使用和污染等状况;三是滥用添加剂,甚至使用非食品用的化工原料和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容器、包装材料、工具设备等;四是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尤其是作坊式的小型企业,由于食品生产的必备条件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要求,因而在生产全程的运输、包装、仓储等过程中,对食品造成不同程度的反复污染;五是交叉监管式或分段监管都有可能出现某种真空,从而给假冒伪劣的产品和假冒伪劣的原料辅料、包装物、工具设备等以可乘之机,直接影响到食品质量的安全。

  二、实现食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的对策建议

  1、建立企业质量文化,把质量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之中,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质量文化。通过大力开展质量文化建设和全员质量培训,营造全员关注质量、全员参与质量的良好氛围,把质量最终落实到每个员工中去,自觉形成把“要我搞好质量”转变成“我要搞好质量”,真正体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2、严格执行标准,包括质量标准和工艺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既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准绳,又是识别假冒伪劣的“照妖镜”,还是维护企业权益的“护身符”,而工艺标准是生产合格产品的“指南针”,严格按照工艺标准进行生产全程控制,则是生产合格产品的“必由之路”。

  3、严格选择原料供应源。食品生产同其它行业相比,更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不论原料供应源是农村还是其它生产企业,都要有符合国家要求的环境条件论证,无公害论证,对化肥、农药、兽药、添加剂、饲料等的使用都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还必须有技术和管理方面专业人员,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档案。

  4、严格实行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全程控制。有了标准,有了合格的`原料,不等于就有了合格的产品,企业还必须建立健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从产品研发、原料精选、生产操作、产品验收、包装运输、终端管理到产品出厂,以及信息反馈都要有严格的质量管理规则。

  5、严格执行国家对使用添加剂等食品辅助原料的规定,杜绝使用非食用的化工原料和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其它物资,使每个环节都成为食品安全的保障。

  6、严格企业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纵横交错的监管制度。一是要以企业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保障;二是要自觉接受政府执法部门的监管;三是要严把原料、辅料、包装物、容器、工具等物资的质量关和产品销售过程的储存关及运输关。

  7、建立有效的应急[文秘站:]反应机制:有了这样的机制,企业就能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食品调研报告12

  一、现状分析

  通过联合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和突击检查,**县保健食品市场逐步得到规范,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概而言之,一是假冒伪劣保健食品若隐若现、虚假夸大宣传广告时有发生、消费者盲目跟随成风;二是监管法规不够完善、管理模式仍不成熟、保健食品市场还不规范。究其原因有:

  1、审批与监督脱节,出现监管真空。一是保健食品注册审批与监督脱节。根据《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经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形式审查及受理后,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并注册;保健食品市场监管由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注册审批既不要审查,更不存在审批,对市场上的保健食品又没有具体的监管职能。这种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纵向断层,审批注册与市场监管横向脱节的监管体制,严重制约着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二是保健食品广告审批与监测脱节。从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内部来看,保健食品广告的审批权仅限于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市、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无审批权,保健食品广告审批与监测出现“管着的看不到,看着的管不到;审批的不监测,监测的不审批”的尴尬状况。

  2、监测与处罚掉链,引发监管短路。《广告法》和《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规定,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辖区内审批的保健食品广告发布情况进行监测,并将违法发布保健食品广告行为的,填写《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移送通知书》移送同级工商管理部门查处。实际工作中,审批部门的监测侧重于是否经过批准,广告的内容是否与批准内容一致,对监测到的违法广告只能通报和移送,无权查处;而监督处罚部门主要侧重于广告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对于保健食品广告内容,往往是雾里看花等其他因素,给一些广告违法分子有机可乘。保健食品广告监测与处罚部门这种“监测的不处罚,处罚的不监测”状况,必然导致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禁止受牵制、处理受限制。

  3、职能与责任移位,诱发责权扯皮。“谁审批、谁监管,谁监管、谁负责”是我国行政执法工作中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则。而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与监管,广告审批和监测与处罚等权责却不符合该通则。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权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权却在各级卫生等相关部门。*健食品广告审批权在省级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测工作又在市、县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而对违法广告的处罚权又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这种监管模式容易导致部门之间工作上的互相扯皮,一旦发生事故,追究相关责任就比较复杂。

  4、法律法规标准不统一,导致执行艰难。现行保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所明确的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各部门在各自环节的监管工作中,所执行的法律依据各不相同,卫生部门依据《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质监部门主要依据《产品质量法》,工商部门则依据《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这些法律标准不一,如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处罚,按照《产品质量法》,要处以货值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至三倍的罚款;按照《商标法》,则予以通报或处以罚款;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则处以非法所得的一至三倍罚款。具体处罚时,涉及到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等多环节、多部门,执行时有异议,落实时难到位。

  5、部门与部门失衡,致使牵头乏力。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保健食品监管工作,按照“三句话”职能要求,其主要内容是对各职能部门的保健食品监管工作进行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有关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目前,无任是在机构设置、工作职能、单位资历,还基础设施、经费投入、人员数量等诸多方面,作为保健食品监管牵头部门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工商、质监等各保健食品监管职能部门相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显然是级别低、职能虚、资历浅、基础弱、投入少、队伍小,牵头部门与监管职能部门之间基础条件明显失衡,必然制约牵头工作的开展。

  二、对策思考

  针对目前保健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如前所述,目前用于规范保健食品生产、销售的法律法规有《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20xx年7月1日施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1996年6月1日实施)、《食品卫生法》(1995年10月30日施行)。这些法规是在不同的时期制定的,相互之间有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

  根据现有法律的规定,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由卫生部门查处。但目前出现的新动向已经使法律严重滞后。比如,《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对食品说明书内容虚假的,按第四十九条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查处,但在说明书中添加只有药品才具有的适应症和功能主治,超出审批范围的,就不一定适用该法。根据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也可以按20xx年12月1日颁布实施的《药品管理法》由药监部门处罚。药监部门处罚时往往依据《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第四十八条第二款第二项或第三款第二项。但第四十八条第二款第二项指的是“以非药品冒充药品”,其中哪些情形属于“冒充”呢?而且更重要的是处罚依据的第七十八条规定必须载明药检机构的质量检验结果,但药检机构却无检验食品的法律依据,也没有检验标准。所以,很多情况下,部分地区药监部门绕开此条,依据第四十八条第三款第二项来查处,但适用该条的前提条件又必须是药品。

  再比如,对保健食品在宣传中涉及药品的处理,可依据《广告法》、《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来管理。《药品管理法》第六十一条第三款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四十三条对此也作出规定,但因为没有法律责任的规定,药监部门却难以处罚。

  所以,必须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适应当前的市场状况,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严厉打击这些违法行为。

  2、加强相关各部门的协作。

  在国家目前暂不能理顺监管体制大环境下,结合实际,加强保健食品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上面提到的卫生、药监,还涉及到工商、质监、公安、广电等部门。管理的部门越多,链条越长,就越有可能在工作中产生推诿、扯皮、相互踢皮球等现象。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要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建立行之有效的协作机制,突破条块分割的藩篱。目前,国家已经在布置,在药监部门设立了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但从实践来看,光有协调机构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合理完善高效的长效工作机制,使对保健食品日常监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也可以采取在打击违法过程中政府牵头,各部门联合发文,明确各自的分工和任务,开展专项治理等等。

  3、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违法分子之所以敢铤而走险,某种原因就是钻了政府监管不到位、打击不得力的空子。如果各部门面对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打击一起,决不姑息迁就,违法分子就会失去违法的胆量和气焰;如果在处罚时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其违法的成本,使违法行为达不到目的.,违法分子就会灰心丧气、偃旗息鼓。为此,相关监管部门要从群众利益出发,日常监管不松懈,发现违法行为不手软,查处案件不徇私,编制合法产品的安全网,设置违法行为的高压线。更不能为了部门利益,巧立名目收取“管理费”、“索证费”、“备案费”等,干扰查处工作。

  4、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

  打击假冒伪劣,光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向群众宣传科学的医药保健知识和保健食品的有关法规,让群众增强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我局准备与电视台协商,以县政府的名义开设食品药品专栏,既要宣传好经验好做法,更要对违反食品药品的典型案件予以坚决的暴光,使其无处遁形;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放手发动群众参与打击违法行为,让违法分子如过街老鼠无处藏身。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编写手册、印发宣传材料、邀请专家举办讲座把科学知识普及到农村、社区、学校、机关,使消费者增长知识,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保健食品,让假冒伪劣保健食品失去市场和生存的土壤;还可以通过公布举报电话、发布打假信息、公示法律法规制度等形成全民参与、人人打假的气候,使制假售假行为暴露在群众监督之下。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指出,食品药品监管必须树立和实践科学的监管理念。要尽快解决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就要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不断提高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的水平和能力。针对保健食品存在的问题,只要我们迎难而上、认真去想,在上级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坚强支持下,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我们排除万难、认真去做,就一定能规范市场的秩序,保障好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为构建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食品调研报告13

  一、前言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就食品消费而言,大学生有其自己的特点,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食品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食品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在食品上,花的是否合理,是否必须,如果不合理应该怎么改进。

  二、问卷情况

  我们于12月25日到27日之间,对我们身边的同学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4份,收回有效问卷22份。调查的大部分为女生,所以此次的调查目标为在校女大学生。

  调查问卷见附录,包含一份结果分析表格。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800之间,200——400之间也占有一定的比率,但较少,而两个极限A.200以下和D.800以上都比较少,比较符合正态分布。对于一个纯消费群体而言,消费总额在400——800之间是正常的,其他区间符合正态分布。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考虑到我们学校的学费较高,所以大家在其他的花费上对而言会比较节省一点,所以设计的数值没有太高的。通过这已数值的调查,证实了我的想法,在高额的学费下,大家的其他花费相对而言会减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现在的大学生,除了伸手问家里要钱之外,还懂得了体谅父母,懂得了节省。

  2、饮食消费

  由数据表上可以看出,饮食支出主要在200——300元之间,相对而言是一个较低的数值。调查的主要对象为女生,相对而言,饭量比较小,所以在吃饭消费上比较少;再者,女生都要保持身材,所以在吃的上面花费的较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现象,减肥观念在大学校园的流行,致使在校女生都偏瘦。在调查的过程中,观察到,被调查的女生,普遍比较瘦。这也可以反映出我校女生的消费情况。

  消费地点大都在学校食堂,小餐厅点菜的和外面餐馆的相对比较少,在这些地方就餐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方便,其他的各占一部分,由数据可以看出,我校的大学生对面子看得还不是很重,没有选“C有面子”的。

  3、零食的消费

  零食是女生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项内容,有的女生甚至以零食为主食,不按正常的时间就餐,只是拿零食来解决了事,可见零食在女生的生活中的占的份量。

  零食的每天支出主要在1——3元之间,就我预期的而言,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数字,其他各区间都占有一定的比例,3——6元和10元以上的`人基本持平,可见,对于一些人而言,零食是所有消费支出中占的比重较大的一部分。但是就假设的,“如果不买零食是否有盈余”的这一问题上,可以看出,大多数的人会有少部分的盈余,其他的则成正态分布,可见,对女生而言,零食也仅仅是有钱时的消费品,而不是必需品。

  主要购买的零食是蔬菜水果类,调查的过程中,问过一些人为什么选这一项,比较多的回答是“水果有营养,含有较多的维生素”,也有的是因为吃水果就不用吃饭了,可以保持较好的身材;奶制品也占有一定的份额。就调查结果而言,出乎我的意料,膨化食品没有选的,主要选择的是一些有营养价值的水果和奶制品,能够从侧面反映出我校学生的购买特点。

  就购买地点而言,主要是就近原则,选择B学校超市的占了大部分,还有一部分的同学选择外出去大型超市购买,原因是品种比较多,质量有保证。在选购零食时,主要是依据个人喜好购买,受外界的影响较小,可以看出,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理性购买。

  四.更进一步的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他们像鸡尾酒一般拉开层次,并且区分程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的。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

  在吃的方面上,力求便宜有营养,不浪费过多的钱在面子问题上,而且在购买零食上,更突出了理性消费的一面,不受外界的影响,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

  2、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长春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20名女生中,55%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有的就干脆以水果为食,不吃主食。

  五、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价格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参考文献:

  刘德寰:《市场调查》,经济管理出版社20xx版

  田志龙:《市场调研——基本方法、应用于案例》,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樊志育:《市场调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食品调研报告14

  一、我市食品产业的发展现状

  食品工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制品业四大门类。食品工业是我市优势产业之一,是除机械装备制造业之外的第二大产业。截至20xx年末,我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172户,从业人员58933人,资产总额278.41亿元。近年来,我市食品工业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发展,20xx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5.8亿元,同比增长6.9%。主要产品产量均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卷烟81.5万箱,同比增长1.9%;啤酒139.7万千升,同比增长7.0%;软饮料67.4万吨,同比增长92%;乳制品46.7万吨,同比增长16.7%。在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食品销售50强企业中,食品企业有14家,收入占50强的10.12%;在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纳税50强企业中,食品企业有8家,税金占50强的23.1%。

  目前,我市食品产业已逐步形成规模化、集群化的态势,成为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乳制品、大豆加工、啤酒三大优势行业格局基本形成。乳品、啤酒、大米行业产品质量居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金星奶粉”、“龙丹牌乳制品”、“完达山牌奶粉”、“哈尔滨牌啤酒”、“五常牌大米”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殊荣。绿色食品产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已经有337个品种获得国家认证,绿色食品销售到30余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额达86.5亿元。

  二、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食品工业的发展较为迅速,调整和改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结构性的矛盾仍很突出,主要表现以下3个方面:

  (一)结构调整滞后,制约行业发展。我市拥有规模以上食品企业172 户,仅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21.26% ,规模企业的数量较少、规模较小,缺少在全国有影响的大企业、大集团。在产品结构上,浅层次加工产品多、深层次加工产品少;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传统低效益产品多,现代高效产品少;大路货产品多,高技术产品少;地产地销产品多,辐射全国的产品少。

  (二)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不均衡,部分原料基地建设相对滞后。近几年,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我市的乳制品加工、畜禽加工、大豆深加工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大大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在占我市农业经济重要地位的水稻、玉米、马铃薯三大资源产品方面的产业化进程却发展缓慢,仅停留在初级加工上,少部分深加工产品因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差而难以形成气候,目前仍没有拉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及深加工产品。而在乳制品加工、畜禽加工、大豆深加工方面,随着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原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部分原料的供应已趋向紧张,原料基地的建设相对滞后。如我市乳品大户雀巢公司目前日加工能力1500吨,实际日加工鲜奶950吨,奶源供应不足,缺口严重。正大集团设计产能全年屠宰加工肉鸡5000万只,但多年来,因养殖基地建设滞后,肉鸡生产在20xx万—3000万只,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原料基地建设滞后导致原料品质参差不齐、质量难以控制、成本较高以及供应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三)资金短缺制约企业发展。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食品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近几年,由于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银行商业化的运作,使食品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已经越来越困难。受社会风险投资机构较少、上市融资竞争激烈、金融体制还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融资渠道相对较少。我市由于受地理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企业招商引资的难度也比较大。黑龙江乳业集团自组建以来,运筹上市未成,资金短缺的问题一直存在,限制了集团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快食品产业发展的对策

  目前,我市发展食品工业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在副省级城市中,我市的幅员最大,发展食品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粮食商品量、奶牛存栏量、肉类、山特产品等原料居全国前列,发展食品工业具有明显优势。20xx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24600亿元,比20xx年增长22.6%。我市实现产值197.4亿元,仅占全国的0.79%,说明我市食品工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衡量食品工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市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是0.41:1,远低于发达国家2~3:1的水平,这说明我市发展食品工业的潜力很大。为进一步加快我市食品产业的发展,拟采取以下措施做大做强我市食品产业:

  (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食品产业整体水平。一是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使我市食品产业全面进入工业化进程。二是要引入科技创新机制,应用高新技术切实解决我市食品加工资源利用率偏低、综合利用率偏低、质量管理水平偏低等老大难问题。三是加强产学研联合,建立双边、多边技术协作机制,鼓励基础好、经济实力强的大中型食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加大人力、财力投入,搞好科研和技术创新,示范推广,加速形成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四是依靠技术创新,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高技术附加值,开发和增加市场适销产品,加强环境保护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五是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把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学习和借鉴国外成功企业的现代营销管理经验,提高技术创新科学性,防止盲目的低水平重复研究。六是加速食品工业产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和扩大国内和国际食品工业生产、科技、人才、贸易等方面的信息交流,引导食品科研机构、大中型食品企业、食品商贸机构和批发企业重视网络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开发食品工业信息资源,增强食品工业发展活力。

  (二)大力发展和培育龙头食品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巩固发展已组建的龙头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培育组建一批实行原料、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现代龙头食品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保证食品加工企业获得稳定的原料需求来源。食品龙头企业应按照食品各类产品对原料的不同要求,引导农民科学种养殖,在资金、技术、设备、品种培育等方面对农业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可能的投入,使农业切实能够提供加工所需的优质高产农产原料。进一步处理好农工关系,实行利益共享,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以发展和培育农产品加工的食品龙头企业为纽带,开展建设食品工业强县和开发区域经济的活动,推动县域食品工业发展,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快食品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组建各种形式的大型食品集团,在扶持现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发展的同时,要加大资产重组力度,加快规模经济发展的步伐。发挥群体优势,选择经济实力比较雄厚或名牌“拳头”产品企业,组建“贸工农”、“科工贸”一体化的各种形式的食品企业集团。这批企业应该具有原料良种化、质量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经济效益好,管理水平高等优势,并拥有国内国际的著名品牌和世界最新科技加工技能,使之具有较强的抗衡和国际竞争能力和潜力。组建现代生产经营型中小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引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走小而专、小而精有个性的特色之路,进一步走统一原料供应,统一生产工艺,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的连锁生产经营的路子,成为见效快、效益好、竞争力强、灵活性强,消费层面宽的现代中小企业。

  (四)拓展融资渠道,多形式利用国内外资金。积极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大力吸引外资,鼓励外资企业发展,鼓励支持效益好的食品企业上市融资。与此同时,还应积极争取商业银行贷款以及外国政府贷款、国外商业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积极吸引民间资金投向食品工业,使发展食品工业所需的资金投入呈多元化。

  (五)加快培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支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利用粮食、乳品等资源优势,整合现有企业,按照大型化、集约化、精细化的发展方向,搞好精深加工。推动产业向高加工度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重点发展5个集群。一是乳制品产业集群。以完达山集团、雀巢公司、黑乳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发挥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联合协作,严格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积极采用和跟踪国际乳制品加工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使乳制品向功能型、多规格、系列化发展,重点开发生产各种液体奶、乳饮料、乳珍、奶油、乳酪、巴士杀菌奶、配方奶粉及功能性奶粉等产品,打造中国乳业之都。二是饮料产业集群。以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华润啤酒有限公司、哈尔滨顶津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协作与配套企业发展,继续实施规模扩张和品牌扩张战略,建立优质麦芽培育基地,推进大麦产业化进程。采用新型发酵、灌装工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能力,增加品种,扩大高档啤酒、果汁饮料的比重,开发保健啤酒、低醇啤酒、纯生鲜啤酒及保健饮料等新产品。三是粮食深加工产业集群。以九三油脂集团、哈高科、北大荒米业等企业为龙头,发挥我省地产非转基因绿色大豆、大米、玉米、马铃薯等资源优势,开发精深加工品种,促进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从品种种植、基地建设到产品研发、生产加工的产业链化生产格局。四是肉类加工产业集群。以金锣公司、北大荒肉业公司、大众集团、正大实业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加快企业联合重组步伐,推进肉猪、肉鸡、肉牛深加工产业集团的建设和发展。组建一批从繁育、养殖、屠宰到深加工全系列的大型现代化肉制品加工产业集团,完善肉制品的生产安全方面的保障机制。五是烟草产业集群。以哈尔滨卷烟总厂为核心,依托资源整合的优势,提高卷烟质量,增加优质名牌品种,争取达到年产100万箱的生产能力,成为东北地区的优势卷烟加工企业。

  (六)促进食品企业经营国际化发展。要充分利用我省、我市的地缘优势,研究俄罗斯、韩国、日本市场需求特点,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要给予企业从出口到海外销售再到省外直接投资的全过程支持,包括扶持政策、人材培训等多个方面,打造一批能够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国际化企业集团。

食品调研报告15

  为了加快我区园城建设,推进重庆(綦江)食品工业园区(以下简称食品园区)的更好、更快发展,区政协提案文史委在食品园区管委会的支持配合下,对园区未来发展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食品园区发展概况

  重庆(綦江)食品工业园区成立于20xx年9月,是重庆目前唯一的专业食品工业园区。园区规划控制面积20平方公里,一期5平方公里。园区目标定位是打造“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食品工业园,主导和特色产业为调味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目前,园区已投入5亿,亩平投入约20万元。已征用土地2618亩,其中:交付企业用地793亩、道路等公益设施用地265亩、河边预留和商业用地580亩、高坡地830亩、高速路绿花地100亩。一期安置房顺利交付,二期1。5万平方米主体完工。完成1。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5公里一期主干道路、综合管网及人行道铺装绿化工程、日供应3万吨的水厂一期(日供应能力6000吨)已建成投用,电力、天然气、通讯等综合管网已铺设完毕,日供气能力达到5万立方;日处理污水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已完成主体工程;11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园区现已具备企业入驻条件,已有32家企业签约入驻。其中,中国500强食品100强企业1家(“真心”瓜子),“中华老字号”企业4家(“老四川”牛肉干、“桥头”火锅、“冠生园”、“小洞天”),重庆著名品牌企业10余家。总投资约45亿元,产值90亿元,创利税10亿元,解决5000人以上就业。入住的本土企业中,“饭遭殃”、“金立方”、“酒民郎”、“郑胖子”、“古剑山”、“都晓得”等品牌食品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工业旅游开始起步,德宜信食品有限公司成功获批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园区的部分企业也与西南大学食品学院,第三军医大学营养与食品健康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产品研发。园区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重庆市食品工业基地”、“重庆市特色产业基地”、“重庆市农产品加工基地”。

  二、食品园区存在的问题

  食品园区建设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1、因未征地拆迁,目前已签约企业30多家,供地的仅18家,尚有近20多家已签约企业无地可供,特别是已签约的安徽真心瓜子、老四川牛肉干等一些名优企业也无法落地,有意向入驻的企业如重粮集团、重庆红九九、安徽燕之坊,重庆餐饮集团、重庆糕点行业协会、重庆食品工业协会分别抱团入驻的30多家企业无法进一步对接。

  2、园区高速公路以北的道路、管网、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基本未启动。

  3、已经投产的企业还不足10家,“金立方”、“酒民郎”等已投产的企业产品需进一步打开销路。

  4、园区拓展的中长期规划尚未确定。

  三、食品园区发展前景分析

  食品工业始终是世界制造业中的第一大产业,是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是集农业、制造业、现代物流服务业于一体的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需求进一步加大,食品工业将全面进入扩张和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食品园区未来的发展一方面将共享食品工业扩张和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一)丰富的原料优势是园区发展的重要基础

  綦江区最低海拔188米,最高海拔1973米,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且收获季节较长。拥有耕地面积162万亩,林地133万亩。规划面积300平方公里的山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形成雏形。蔬菜和木瓜均已成为全区农业骨干产业。其中,蔬菜种植规模50万亩(花椒10万亩、萝卜10万亩、辣椒20万亩、生姜大蒜各5万亩)。种植木瓜10万亩,梨子1万亩和猕猴桃1万亩均开始投产。可以说,这种得天独厚的原料优势为园区各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同时,随着园区各企业的发展,必将带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实现双盈。

  (二)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使园区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目前,渝黔铁路、210国道公路、渝黔高速公路穿越綦江,綦河水道与长江相连,水陆交通较为便捷。随着綦江到重庆主城的便捷通道惠品大道、三环高速公路、渝黔高速铁路和“三—万—南” 铁路的建成通车,綦江的交通将更加便捷。食品园区又处在三环高速公路、渝黔高速铁路和渝黔高速公路的交叉路口上,并在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三)重庆唯一的专业食品工业园区对食品企业具有强大吸引力

  20xx年重庆轻工业总产值为1738亿元,食品工业为985亿元,占据了轻工业的一半多。食品工业是重庆名副其实的轻工第一大产业。食品园区是重庆市目前唯一的专业食品工业园区,必将吸引更多的重庆食品工业企业乃至全国一流食品工业企业前来考察入住。

  (四)重庆市功能区的划分将引领食品园区大发展

  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将重庆划分五大功能区,綦江区划为城市发展新区,是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是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和渝黔区域合作共赢先行区,是重庆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的有效辐射区域。这一划分使綦江的经济地理得到升级,城市功能定位更加精准,城市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将迎来最新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綦江区作为全市未来工业化的主战场之一,必将引领重庆唯一的专业食品工业园区的大发展。

  (五)园区过去的工作为未来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食品园区从成立到现在,已有6年时间了。管委会在这期间,在目标定位、规划编制、征地撤迁、人员安置、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企业管理等方方面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引进了“真心”瓜子、“桥头”火锅,“冠生园”,“小洞天”、渝派、多味多等较为知名的外地企业入住。本区入住企业生产的“饭遭殃”、“金立方”、“酒民郎”、“郑胖子”等产品已投入市场销售。企业的入住,产品相继进入市场标志着园区发展已初见成效。实践证明,决策成立食品园区是正确的.,园区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

  四、食品园区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食品园区未来发展的方向

  食品园区未来发展的方向应根据食品工业发展的新特点、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规划和食品园区独特的职能作用进行科学定位。二十一世纪我国食品工业将向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专用化及国际化方向发展,这“五化”将成为我国未来食品工业发展的大趋势。 “十二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到20xx 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2。3 万亿元,年均增长15%;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1。5:1。销售收入达到百亿元以上的食品工业企业达到50 家以上;中小食品企业发挥专、精、特、新的优势,逐步实现良性发展,形成各类企业分工协作、东中西部食品工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鼓励和支持食品加工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 国家“十二五”规划,对粮食加工、植物油加工、肉类加工、乳制品加工、水产品加工、果蔬加工、饮料工业、制糖、方便食品制造、发酵、酿酒、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营养与保健食品缺制造等十三类食品工业发展的方向、重点、产业布局和目标都作了具体规划。我区食品园区有四个方面的职能作用:一是培植农产品深度加工的龙头企业,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二是发挥工业经济自身作用,推动工业化发展;三是与东部新城产城融合,实现产城互动发展;四是发展工业旅游,提供旅游商品。

  根据以上情况,我区食品园区未来发展既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坚持“三融合、一集中、一为主”的发展方向。即坚持食品园区的产品布局与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的区域布局相融合,使东部地区技术优势和西部地区资源优势的融合在食品园区得到展现;坚持东部新城建设与食品园区发展相互融合,把食品园区建成生态、绿色、环保的新型现代化工业园区,建成产城融合的典范;坚持食品园区建设、食品工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相融合,发展工业旅游,提供旅游商品,增强园区的美誉度,扩大园区的影响力;充分利用好重庆目前唯一的专业食品工业园区这块金子招牌,强力推进重庆市食品加工企业向食品园区集中;坚持以引进培植农产品深度加工的龙头企业为主体,以调味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为主导和特色产业,挖掘专、精、特、新的优势,培植品牌,拓展市场,实现良性发展。

  (二)食品园区未来发展的目标

  食品园区未来发展目标分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

  近期发展目标:到20xx年,即建园10周年,还有近5年时间,园区面积拓展到5平方公里,8500亩,还需征用土地约6000亩。需建设的道路管网有:惠品大道,控制宽度70米的5公里主干道;次干道,24米宽的3。7公里和12米宽的6公里。共需资金24。1亿元,其中:征地拆迁需资金14亿元,道路管网及市政绿化建设需投资5。6亿元,通惠河和后溪河治理2亿元,电力、通讯等管线搬迁0。5亿元,平场0。8亿元,利息及其他支出1。2亿元。新征土地中:工业用地3700亩,居住用地910亩,商业用地370亩。为实现园区收支自求平衡,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按每亩155万元出让,工业用地按每亩12万元出让,土地出让收入达24。28亿元。引进入住企业达100家以上,投产企业达60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以上,每年综合税收达5亿元以上。

  远期发展目标:到2030年,园区沿惠品大道拓展,面积拓展到20平方公里,30000亩,争取更多的国内仍至世界知名食品工业企业入住,最终实现“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发展目标。

  (三)食品园区未来发展的措施

  1、以地生财,为食品园区建设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当前,全国各地工业用地的出让价格都大大低于征地拆迁成本。园区收支最终要自求平衡只有靠以地生财和税收返还。在园区建设的初始阶段,入住投产的企业少,税收少,税收返还无力支撑园区发展,只有靠以地生财,实现以地养园。政府应给予食品园区征地指标,并特许食品园区将征用的土地一部分用作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征地拆迁成本与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出让的溢价用作补偿工业用地的征地拆迁成本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否则,食品园区将错失发展良机,发展停滞不前。

  2、坚持走“以工哺农”之路,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蔬菜和木瓜均已成为全区农业骨干产业。其中,蔬菜种植规模达50万亩。园区要始终坚持“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食品工业带动綦江农业,帮助綦江农业全面实现现代化,同时带给农民稳定的收入,帮助他们发家致富。目前,綦江在农副食品加工业已经培育出了“綦江辣椒”、“赶水草蔸萝卜”、“石壕糯玉米”、“东溪花生”、“万兴生姜”、“金立方”、“酒民郎”、“饭遭殃”、“郑胖子”、“都晓得” 等本土的鲜菜及其深加工品牌。这些企业在市场也有一定的认可度。今后,园区应该积极引进此类企业,鼓励它们不断更新设备、改进技术,充分利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的各项技术,开发更多更好的产品。

  3、 扩大招商引资,大力培育品牌

  继续引进一批知名企业,特别是重点引进国家级龙头企业、“中国驰名商标”企业、“中华老字号”企业、上市食品公司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品牌企业,甚至是雀巢、卡夫这样的著名大型外资企业入驻,打造品牌聚集区,利用名牌企业带动整个园区的发展。继续大力支持本土企业。尤其要支持“金立方”、“酒民郎”、 “饭遭殃”、“郑胖子”、“古剑山”、“都晓得”等本土品牌企业,积极引导和帮助这些企业做好宣传工作,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营销宣传,同时还要拓展电子商务、网购和团购等销售渠道,让本土品牌走出重庆,面向全国,甚至冲出国门。

  4、突出重点,继续推进主导产业的发展

  园区主打的产业重点是调味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

  在调味食品方面,要重点打造辣椒加工产业化项目和酱腌菜调味品加工项目。基于调味食品加工业的特点,园区的相关企业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立足于本土市场,首先让自己的产品在重庆乃至西南地区成为同类产品中的领先者,先把本土市场做大做强,再考虑逐步扩大市场;第二,顺应市场细分的趋势,重点研发和生产几种主打产品,让主打产品在同类产品中优势明显,很难被替代;第三,在研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在产品上作出相应的调整;第四,大举进入餐饮市场、农贸市场,不要把产品局限于超市和卖场;第五,增加社区、卖场等公共场所的促销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

  在休闲食品方面,要重点打造豆制食品加工产业项目、方便肉制品加工项目、方便谷物食品加工项目和方便蔬菜食品加工项目。园区相关企业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培养品牌,着力打造一些具有区域性特色的品牌产品;第二,发展有益于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的休闲食品,促进休闲食品向营养型、功能型和健康型转变。

  在保健(功能)食品方面,要重点打造木瓜产业化工程项目、菊芋产业化工程项目和膳食纤维产业化工程项目。园区的相关企业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加大科研方面的投资力度、提升产品的质量;第二,充分利用木瓜,辣椒等优势原料中所含有的功能性成分开发新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产值,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利润。

  5、坚持“产学研”相结合,鼓励科技创新

  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需要高新技术的有力支持,只有更多的尖端技术(超高压处理,超临界萃取,膜分离技术,分子蒸馏技术,微胶囊技术,真空技术,食品掺假鉴定等)被应用于食品工业,这个行业才能找到发展的着力点。食品加工厂加工工艺的改进、设备的更新以及产品的研发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研究。目前,我国从事食品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超过350家,已初步形成了国家、部门、地方三级较为完善的研发体系。全国有205所高校设立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近100家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能够培养研究生。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相继成立了研发中心,20多家企业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园区的每一个企业都应该与相应行业的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的机制,让科研团队进驻企业,或者成立共建实验室。园区要尽快建立食品技术孵化区,将其作为企业自主知识创新和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结合的平台。

  6、发展工业旅游,提高园区知名度

  随着工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工业旅游逐渐成为地区或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转型、提高企业知名度、传承民族特色工业、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树立城市形象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园区要依托滨河景观带、美食一条街、食品生产线观光,青杠塝水库和周边原材料基地,组团打造“蛋糕王国”,“木瓜乐园”,“手工体验园”等集生产,销售,消费,娱乐于一体的食品城综合体项目,建设农产品生态农庄及顶级VIP会所等。要着力发展特色旅游产品,把食品园区企业生产的特色旅游产品打造成綦江的重要名片。

【食品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食品安全调研报告03-07

食品安全调研报告01-30

安全食品调研报告03-13

休闲食品的市场调研报告06-20

农村食品药品调研报告08-25

食品市场调研报告06-20

食品安全工作调研报告01-30

食品市场调研报告12-31

关于食品安监工作调研报告01-30

食品终端市场调研实习报告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