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库存现金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库存现金管理问题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库存现金管理问题调研报告1
内容提要:库存现金是企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日常经营支付的重要手段。加强库存现金的管理,对保证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经营效益意义重大。因此,应建立库存现金的预算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现金的保管和控制,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文章通过对企业库存现金的研究,指出了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字:库存现金,资金管理,措施
一、库存现金的含义及管理意义
库存现金是指企业持有可随时用于支付的现金限额,存放在企业财会部门由出纳人员经管的现金,包括人民币现金和外币现金。库存现金与会计核算中“现金”科目所包括的内容一致。它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而库存现金的管理在中小企业保持资金流动性中占最重要的部分。资金的流动性的作用是保证中小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出现资金断流中,小型企业将面临极大程度的企业倒闭危险。库存现金的管理对于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但库存现金也是企业资产中最容易流失的资产,加强库存现金管理对于企业和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库存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1)严格遵守库存现金限额
各单位经银行核定了库存现金限额后,必须严格将库存现金控制在核定的限额内,超出库存限额的现金必须及时送存银行,如库存现金不足限额的,可向银行提取现金,不得在未经开户银行准许的情况下坐支现金。
(2)严禁私设“小金库”和用“白条”抵库
库存现金管理(1)“小金库”,是指不在本单位财会部门列支列收,私自在单位库存之外保存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私设“小金库”是侵占、截留、隐瞒国家和单位收入的一种违法行为,不仅会搞乱各单位正常的现金收支业务,更严重的是,“小金库”还为各种违法乱纪活动提供了温床,危害极大。因此,国务院历来强调严禁各单位私设“小金库”。 (2)“白条”抵库,是指用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和审批手续的字条或单据,顶抵库存现金的做法。“白条”抵库,使实际库存现金减少,造成正常业务开支所需的现金不足,各种现金收付业务得不到及时的账务处理,很容易导致财务管理出现混乱;“白条”未经合法手续审批,随意支取现金会产生挪用、挥霍和贪污公款等,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白条”一旦丢失,无据可查,给单位或个人都会造成不该有的损失。
(3)单位的库存现金,不准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
为防止有关人员利用公款私存取得利息收入,也防止单位利用公款私存形成账外小金库,单位收入的现金,一律不准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银行一旦发现公款私存,可以对单位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冻结单位现金支付。
(4)加强安全防范,确保现金的安全和完整
为加强对现金的管理,除工作时间需要的少量备用金可放在出纳的抽屉内外,其余的都应放入出纳专用的保险柜内外,不得随意存放,更不得携款回家;单位的库存现金不得与私人的现款混在一起,也不得将公款借给私人使用;为了确保安全,出纳向银行提取现金,或交存现金,均应采取相应的保安措施等。
三、目前企业库存现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随意使用现金,现金交易频繁。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除发放工资、奖金、收购单位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支付个人劳动报酬和各种劳保、福利等零星支付可使用现金外,开户单位之间的往来,必须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但目前情况是开户单位使用现金结算极为随意,一些企业,尤其是承包企业和乡镇企业及个体私营企业,携带巨款外出结算的现象十分普遍,金额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但很不安全,偶尔会发生被偷盗、被抢劫案件。
某些专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为了多拉客户,采取不正当的竞争,对企业承诺:企业开户,给予使用现金方便,并保证充足供应。对这些企业来说,用现金做生意比转账结算方便得多。因为有些商品和原材料紧俏,非现金不供货,客观上迫使该企业搞现金交易。企业需用现金做生意,银行要拉企业成为客户以争业务,双方之间互有需求,造成企业用现金购货、收现销货的现象非常盛行和普遍。
(2)白条抵库严重。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发生白条抵库可谓家常便饭,这些白条多为领导临时应酬,内部职工和推销员等出差或办其他事而借款。不仅借款时间长,而且有些款额高,笔数也很多。个别出纳员利用时间差将库存现金挪作他用,而用白条抵充,有时甚至不能收回外借现金,从而给企业造成损失。
(3)无库存现金限额。按规定,开户银行原则上以开户单位三至五天日常零星开支所需核定起库存现金限额,一年核一次,开户单位如在几家银行同时开户,应以一家开户行核定的限额为准。可现在所谓限额核定名存实完。在多头开户情况下,企业不愿主动执行规定,而银行也不去过问,开户单位多头开户,多头提现,库存现金远远超过限额,对于多出的部分从不主动,及时地交送银行。企业内部也不对库存现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盘点。目前,开户单位库存现金超过限额的少则几倍,多则几十倍,甚至有的现金库存多达几十万。
四、库存现金管理存在的主要原因分析
1、经济成份多元化发展因素
库存现金管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集体,个体经济迅速发展。全国私营、乡镇企业总产值占社会总产值三分之一,它的发展客观上增加了对现金的需用量。私营、乡镇企业的基地在农村,其原材料、半成品等来自农户,而这些商品的购进绝大部分是现金交易。同时,许多规模较小的私营、乡镇企业没有固定账户,客观上促使大中型企业认购他们商品时也使用现金。八十年代中后期,各种合资合营合作企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伴随着股份制及股份合作企业的出现和发展,客观上也增加了对现金用量的需求。而多种形式的承包以及单位内部层层承包,单立账户,独立核算、独立现金收付,现金的需求更是大幅度地增加,各有关部门一味地强调和注重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外部环境,忽视必要的制约配套制度的执行,特别是现金管理完全被放松了。
2、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企业间的商品交易中的现金收付比重上升,一些紧俏商品,原材料等非现金不供货,而以现金结算的价格比通过银行转账结算便宜。
(2)、金融环境因素。现阶段中国银行结算制度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资金结算在途时间过长,很不利于企业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这一令企业深感头痛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就影响企业遵守国家现金管理政策。
3、思想认识偏差因素
错误的认识是导致漏洞产生的根源。目前,在中国现金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着两种错误的认识:一种是认为现金管理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现时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其理由是市场经济的建立使社会商品交易活动更加频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事业单位为加速资金周转,提高效益,在结算种类上有权作出自己的'选择。如果继续保留对其现金运用的严格约束则不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自主权的充分发挥,同时也不利于银行本身的商业化进程。而且大多数新生的非国有企业对现金使用有着十分严重的偏好,“钱是我的,我有自由支配的权力”的认识根深蒂固,对银行严格管理现金支付业务不理解;另一种是认为现金结算范围扩大和现金投放量增加是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与客观需要,人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等等。由于这些认识的偏差导致了银行、企业对现金管理工作产生了松懈,忽视甚至排斥的思想,使不少机构原有现金管理制度隐入了瘫痪状态,纵有保留也多半只是走过场做形式罢了。
4、监管因素
人民银行的现金管理宣传和培训主要针对的是金融机构,而针对企事业等开户单位的宣传培训活动则很少开展。人民银行作为国家现金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没有充分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制度不全和措施不力使其对辖区内所发生的违规事例处理很不及时,即使最后得到了处理一般也只限于“下不为例”而已,达不到以儆效尤的目的。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和非商业银行的金融机构,为了争存款,揽业务、拉客户,不惜以放松现金管理为代价来“招凰引凤”,另一方面,社会监管系统信息传递不灵,如企业实行效益工资后,社会劳动人事部门,一般仅与企收保持单线联系,很少再给有关银行送报《工资基金册》,企业单位的人数、工资基金总额及其浮动幅度等,银行很难确切掌握。同时,部分集体单位本身己取消了《工资基金册》,当企业用现金时,现金支票上注明“工资”用途的,银行只有认可。
5、《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缺陷因素
现行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是1988年颁布实施的,时隔七年,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条例》本身着实存在不少缺陷,有待完善。①《条例》没有将承包单位、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等考虑在内,伴随这些开户单位迅速发展,数量众多,现金结算有增无减。②现金使用范围规定过于狭窄,与人民币作为无限清偿货币应用于一切债权债务的清算实际情况相矛盾。③结算起点1000元偏低,阻碍了正常的商品交易。④原则上以开户单位三至五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核定库存现金限额,在物价大幅度上涨情况下,通货膨胀的今天已严重偏离实际,根本不够周转使用。《条例》本身的缺陷和不足,导致现金管理的各种问题伴随经济发展而越发突出。
五、加强企业库存现金管理的措施
1、加强企业现金管理。
(1)加强对企业单位大额支现的柜台监管审查,建立大额提现支现的登记申报管理制度,堵住大额支现漏洞。考虑是否可采用适当收费征税的办法来调节企业大额用现行为,对除工资、农副产品采购用现外,其他用现,按金额收取一定比例的用现手续费和用现税金,使企业用现比转账付出更大的代价,迫使企业自动放弃使用现金,主动采取转账结算方式。(2)加强库存现金限额管理,要坚持库存限额一年核一次的原则,并以一家主要开户行核定为准。(3)把控制企业坐支、套取现金、大额支现扩大消费支出作为现金监督管理的重点。(4)严格开户管理,坚决纠正无证开户随意支现现象。(5)当前企业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中央认真抓好“小金库”清理工作,并以此为突破口,狠抓现金管理工作。
2、事后检查,保障现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1)库存现金的安全性控制。账实盘点控制。即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进行定期盘点,日清月结,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严禁“白条”抵库,确保企业资产账实相符。如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就是实施账实定期盘点控制。库存限额控制。核定企业每日库存现金余额,超过限额的货币资金及时送存银行。这样做既可降低货币资金被盗风险,还能高度集中货币资金,便于统筹使用。岗位分离控制。将不相容岗位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比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不得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出纳人员连续工作应不超过三年;空白支票、密码与印鉴的保管必须分离;实行回避制度,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出纳工作;严禁未经授权的单位或个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及直接接触货币资金,经办人只能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货币资金业务。
(2)库存现金的效益性控制。服从企业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合理、高效地持有和使用资金,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3、健全监督体系,即健全金融与社会两套监督体系
(1)应着重加强中央银行对金融业的监督能力,同时建立金融同业间相互监督制度。重点是强化检查和处罚,可采取日常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处罚应高金额,能起到罚一警十的效果。(2)对企业的社会监督考虑到企业与商业银行的利益关系,其监督权应主要由财政、审计、监察、企业主管部门并联合社会审计机构去从严执行,对企业违犯现金管理规定也应处以重罚。同时,在企业内部应从建立健全现金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违犯现金管理规定建立举报制度,对举报有功者给予奖励。(3)统一管理,相互配合。由人民银行统一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工商、税务、财政、审计、监察、企业主管等部门配合管理,相互协调,做好现金管理工作。
库存现金在企业中起着很大的重要,但也要对库存现金管理做好合理的安排和健全的制度,才能让企业的经营会更好,收益会更高,企业更强大。
综上,现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是管理阶层关注的重点,也是许多人向往或追逐的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金必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对于现金流通中管与贪、防与漏的博弈,一直是人类社会道德、制度、法律等关注的焦点。
库存现金管理问题调研报告2
库存现金是信用社金融服务的不可或缺的交易内容,做好库存现金管理,是做好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是管控风险,案件防范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效益富社工程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农信社的库存现金管理却存在着此彼问题,不尽完善,有待进一步规范。如何在既保证业务经营中备足现金正常支付,又确保现金安全的前提下做好现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现金使用效率,压缩非生息资产占比,降低现金库管风险和业务经营风险,是现阶段农信社库存现金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硬币和残币堆积。农信社地域覆盖广,地理位置偏远,营业网点多分布在农村地区,经济、交通、市场、文化、观念、素质等因素导致硬币和残币市场流通难,呈现出堆积现象。一是硬币投入难度大,市场使用率低,投放少,回收多。由于硬币携带不便,真假难辨,容易丢失,在农村使用渠道单一,群众对硬币有较大的排斥现象,硬币回笼数量远远大于投放数,致使现金库存量增加,囤积现象凸显。以我社(四川省岳池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例,全辖共48个营业网点,其中地处农村网点达37个,目前我社硬币的数量已达10万余元之多,存放时间长达1年以上。二是残币数量多,损坏程度大。由于农村地区的地理气候、市场体系、居民素质、现金交易频繁等因素,致使残币屡现不止,屡缴不尽。按照人民银行残币管理规定,金融机构所兑换的残币需成捆后才能上缴,但由于币种的多样化,加之人力资源短缺,数量不够的未成捆残币就只能积压在库房内,日积月累,导致农信社现金库款量不断增加,既增加了安全隐患,也减少了收益。
(二)库存量限额难以预测。一是农村信用社面向“三农”,服务面广、对象多,代理业务品种繁、金额大,现金供给时间不固定,需求不稳定,无形中给管理部门对各社库存限额核定增加了难度。二是资金结算渠道欠完善。随着大小额支付系统、农信银等网络汇兑业务的开通,农信社的资金结算效率、功能较以往大大增强,但由于属于农信社自己的、具有现代化支付功能的银行卡迟迟未发,这就增加了习惯用“卡”办理跨行、跨区域业务的`客户使用现金的频率。三是现代化支付结算业务未有效推广。广大群众对新的现代化支付业务了解不明白,理解不深刻,使用不信任,没有形成利用新科技结算工具的良好社会氛围,致使农村地区市场交易中现金交易仍占主流。四是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的锐减,而资金需求量呈增长趋势,客观上增加了农村信用社库款管理压力,这些都给准确核定库存限额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库存现金申报方式安全隐患较大。现阶段信用社普遍采取电话申报、钞车押送方式解决库存现金余、缺问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隐患,上升了经营风险。
1.电话申报存在隐患。一是容易泄密。一方面,信用社工作人员在上班期间进行现金申报时,柜台外难免有客户存在,申报金额、时间等信息易泄露,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在科技时代,信息传输过程中可能被不法分子窃听,进而可能诱发高科技犯罪。二是容易出错。利用电话申报,准确度有依赖电话线路的好坏,容易出现金额、时间、调入或调出等要素错误的情况。一些信用社为了不泄密,采用编译密码的方式进行申报,但密码编译的复杂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进而也就可能增加差错率。三是责任明确较难。电话申报时主要靠姓名询问或话筒声音判断申报人,乱报姓名的情况不能完全排除,失声情况难免出现,一旦出现误报、谎报、乱报等违规情况,责任明确及追究难度较大。
2.钞车押送风险较大。一是钞车的现金配送、调运任务繁、时间紧、责任重,且农村地区交通条件较落后,地形复杂,多山路,雾雪天气、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因素潜在着较大的安全事故隐患。二是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山多树茂,给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制造了条件和环境,治安形势不容乐观,案件风险不容忽视。
二、对策与建议
(一)减少库存现金不合理占比。一是加强硬币使用宣传,发挥社会各界联动作用,提高广大群众对硬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形成“硬币纸币都一样,同样都是人民币”的观念认识,积极为硬币流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实现农村地区纸币单一流通进一步向纸、硬币混合流通转变。二是加强硬币调剂管理,根据库款的票面结构,及时向人民银行反映征求支持,帮助把硬币向经济发达地区、大都市进行输送流通。三是加强残币的整点和回笼工作,对成捆的残币及时上缴,确保准确性和时效性;对未成捆的进行规范化清理和搁置,提高库款管理水平,优化库款现金结构。
(二)按季核定库存限额。农业生产季节性较强,使信用社的现金收支状况呈现出规律性特征,如春耕时节现金投放多,回笼少;秋收时分现金回笼多,投放少。为减少不生息资金的占比,根据现金收支的规律性特征,分析撑握规律,科学统筹,合理规划,改变信用社库存限额的一年一定规则,按季、按客观需要核定库存现金,减少累赘占款,降低库款管理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增设sc6000系统库存现金申报交易。随着全省各地sc6000综合业务系统的陆续成功上线,信用社的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建设不日而语,但现金调送申报交易在此系统中却未有涉及。试想,如在sc6000系统具备现金申报功能,利用网络进行调送申报。如此以来,文前所述的易出错、责任追究难、信息易泄露等现金调送风险就游刃而解,人力资源也将大大节省。
(四)降低现金使用量,提倡现代化支付。农信社以农村为主要业务市场,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客户多是金融知识相对匮乏的乡村居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以传统的现金支付为主要结算手段,对现代化的汇兑业务、卡业务的了解盲然或一知半解,加之农村地区的现代代支付设备(如atm系统、pos系统等)短缺,致使在农村市场的现金交易量巨大。
针对这样的情况,信用社工作人员一是要扎实、深入、到位、有效地做好现代化支付方式的宣传讲解,对客户进行面对面的推出支付新业务、新方式,减少现金交易量,进而降低信用社的现金库存。二是现金管理规范有序化。对日常的现金交易业务严格按现金管理条例进行办理,能减少现金交易的尽量减少现金交易,能使用转账交易的尽量不使用现金交易,坚决实行大额现金提前预约制度和审批制度,提高工作效率,防制案件风险,增强现金管理效能。
【库存现金管理问题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治安问题调研报告01-28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06-20
婚检问题调研报告范文07-16
农村医保问题的调研报告04-08
农村用地问题调研报告06-20
农村医保问题调研报告06-20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调研报告06-29
关于养猪模式问题调研报告07-02
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