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时间:2024-11-08 10:10:16 晓璇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通用18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师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通用18篇)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1

  最近读了《中国教师最需要的新理念》这本书,书中谈到了“教育要强调个性,健全人格”,并且理论联系案例深入浅出的进行了探讨,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深有感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个性。”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也曾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形状完全一样的叶子,一千个人中也很难找到两个在情感上完全协调的人。”这说明个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价值,世界的丰富多彩、人类的千姿百态也正源于此。

  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比在其他教育活动中能更大程度地张扬和展现自己的个性。因为美术课程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性强且活动结果无对错之分的课程。在这种以美的熏陶为主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全面自然地释放;性格、气质、情感得以自然流露;手、眼、脑得以协调发展,沟通了其物质层面与观念层面的关系,促进了个性的内化和健康发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智力、人生观和情感价值观等综合素质。因此,在美术课堂中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同时,也应努力尊重、保持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要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形成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其个人价值。因此,我们的教育就要具有个性化,就要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尊重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学中通过情感的渗透、传达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

  (一)在教学情境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控者,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有意设置一定的情境氛围,让学生产生激情,主动参与,释放激情,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欲望、创造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

  (二)在教学内容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要灵活地掌握课程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生活、兴趣出发,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知识内容,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施展自我的个性魅力。

  (三)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开拓思维、综合的运用多种材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表现力,促进个性的形成。采用集体合作的方式,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增强体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张显其个性。鼓励想象,求异创新,画画要画出个性。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风格,是指美术作品显示出的一种格调和气派。艺术风格,是艺术作品整体上呈现出来的独特面貌。它和人的风度一样,不仅具有独特的外形特点,而且还显示出内在的精神气质。艺术作品显示的是艺术家的个性。是个人风格。所以,个人风格就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呈现出的有别他人的独特个性。独特性,又是艺术家的鲜明个性的显现,也是艺术家创造精神的表现。这种独特性是艺术家观察事物的一种独特视角和艺术表现的独特技巧在长时间的艺术创作活动中所形成的。中国书法里的“颜筋柳骨”,就是说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两个人楷书不同的个人风格——颜体丰腴、柳体瘦劲。在中国的美术欣赏中,常以“雄伟、秀丽、豪放、典雅、古拙、飘逸、沉着、奇险、质朴、空灵、浓艳、淡雅、苍老、稚拙、缜密、疏野、高古清新、率真、自然、平淡等词语来欣赏、评价不同的个人风格”。所以,我们要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尤其是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画出个性来。

  我们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一定会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明确一个良好的学习流程,即:构思──选择制作材料──学习、运用不同的创作形式、技法、进行大胆、自由表现──个性化风格形成。这样,学生能够找到适合展示自我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培养学生对于审美的个性情感,最终成为一个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独特审美修养的人。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2

  平时由于忙于教学,一直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看看书,有时间也是做一些绘画之类的练习,自打静下心看了这两本书以后,我才觉得光有实践也不行,还需理论指导,理论很重要,是知道你正确实践的方向标,因为它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文化瑰宝。下面就这本书,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我个人的一点收获,因我的水平有限,观点比较肤浅,还请老师批评指正:

  1、正确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美术的教学一直都是临摹、写生创作相结合进行学习的,而兴趣是进行美术学习的关键,学生没有美术兴趣,也就谈不上学习美术,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再谈方法。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各种不同学习美术的方法无论是自学还是教学都离不开直接认知与间接认知两条基本途径,为我们改革美术教学选择教学途径提供可靠的依据。

  美是客现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来的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是,不经过美术学习和培养的人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发现”,即审美。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现代社会媒体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美,奇装异服,怪异发型甚至都觉得是美。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的速度加快,他们的审美心理也明显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观将会扭曲向不健康方向去发展。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美术教学既要遵循教学教法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美术这一学科自身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审美喜好来设计教学的.程序和步骤。首先应加强美术作品的背景知识进行必要介绍外,不要急于从归纳思想内容到概括艺术特征的程式化教法,学生会感到很枯燥而不想听,更不想再去审美了,也审不出美了。可以从作品本身,从分析意象,情节,造型,色彩,线条到艺术表象入手,编成故事,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究作品在构思与立意上的特点及整体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方面特征,使学生真正学习到美的方法。对于欣赏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动地进行“再创造”,这就要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常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观察的欣赏,让他们沉浸到欣赏对象中去,运用已知的美术知识与理论进入到对作品未知的个性特征的探寻。

  在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来分析、研究、综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对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综合,进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

  3、在感受认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发表个人的欣赏见解,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交流欣赏体会中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在培养孩子审美素质时,必须使之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才能辨别美和丑,从而爱美,并接受美的陶冶。教师的审美观点对他们也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教其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如:在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能直接看到教师作画的具体过程,让他们在掌握绘画技能的同时,感受教师的每一笔和每一画所表现的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观。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些范例及大师名作来进行讲解,感悟作者的审美品质。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3

  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让我对儿童写生画教学的方法有了新的认识,让我能与实践相对照看清自己的不足和差距。现就个人的几点体会谈一谈:

  一、通过学习,让我对儿童写生画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每当我面对儿童写生画指导时,总是不知所措,不懂得采用怎样的方式、方法去指导学生写生作画,而认为是教师讲理论、示范是唯一的方法。在过去的指导过程中,我都是先摆静物(或选景),然后分析物体的形体结构、造型,再通过示范最后是学生作画,老师个别辅导,而且在辅导过程中,我大多去帮学生改画,学生画完后,展示讲评这一过程、方法去辅导的。另外在选实物上,不懂得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去选取儿童熟悉且感兴趣的实物让学生去画,总认为学生作画应由简单到复杂,所以选的实物过于简单,让学生无内容可画。而在改画中,我没有注意保护儿童的原创性,不懂得如何去引导。

  教学的结果是大部分学生作品简单,构图不合理,而且一些画得较好的学生作品也和老师的范画如出一辙,没有个性,通过这次学习,让我领图到现代儿童绘画指导方法的真缔,也使我懂得在课堂绘画写生课的指导过程中如何去落实新的课改理念,改变自身的指导方式。

  现就书中带给我们的指导方法概括如下:

  1、是精心选择课题,课题内容是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符合训练目标和儿童心理特点的。

  2、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实物的外轮廓和形体结构,色彩关系。

  3、是让学生欣赏名家的作品,感受作品的美感和画家的处理方法。

  4、是学生写生、老师不断的启发、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观察实物细节,让儿童有内容可画,并引导学生如何组织线条或处理色彩关系等;在构图方面,让学生先设立主体、画出主体,主体要求要画大、突出,再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画面,完成作业。

  5、作业展示、点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亲自去示范,只是不断的引导,画法上也不作统一要求,让学生从感兴趣的地方画起。如果初次上课,必要作示范时,教师也不过是画一局部,让学生懂得从何画起,教学生如何用笔、用线、上色等。这种方法我认为非常适合现代儿童写生画的`指导,也很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要求。

  二、通过学习,让我了解了儿童画创作的指导方法。

  过去,我去创作画指导上,方法过于单调,不善于引导启发。让儿童不从下手,创作体裁与儿童的生活脱离,没有很好的收集各种形象资料让儿童去感受,特别是连环画创作,学生无法完成。通过学习,让我对儿童只创作的指导方法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去实践、尝试,走出我省农村美术教育的新路子。

  三、通过学习,能有机会吸取好的经验,确实获益匪浅。

  从书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差距,从书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追求的敬业精神,看到了哪种勤奋好学,刻苦研究的学习精神。对艺术、知识的追求与渴望深深的打动了我。如讲在听课时,认真的做好记录,对于名师讲课,要多反思体会,学习与实践能结合的经验,在教学中敬业精神、学习精神和探知精神,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吸取更好的教学精华。

  以上所述,乃是我在这次读书学习中的一点肤浅体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和学习工作中,我将以实际行动,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力争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美术教师。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4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我们人民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我们知道的东西显然太少了。有人说,“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应该有一桶水。”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是教师自己的一桶水如果不经常添加的话,也有用尽之时。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往自己的桶里添水。前一段时间我读了《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标》这本书,通过阅读,使我深刻感受到:“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标”里有非常多好的观点和建议,使我获益匪浅,又从新认识到有关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为了更好地实施本《标准》,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 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5

  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从根本上来说,是人们对美术教育自身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美术教育是人类文化教育最早的门类之一,有美术就必然有美术教育,没有美术教育就不可能有美术的延续和发展。这一段话在前言中提到,刚翻开,便让我对这本书有着极强的兴趣。

  美术一直是历史悠久的学科,因为美术能帮助人们批评社会,并以隐喻的方式传达某种价值观。美术能将人们带入梦幻和潜意识境界,从而使心灵最隐秘处的思想和情感得以敞开。美术能使我们注意经验中琐碎的方面,从中发现新的价值。美术以极强烈的情感力量,培养人与人的亲善关系等等。然而在学校中,美术却成为尴尬的学科。导致美术教育慢慢湿滑。在学校中不受重视。读了尹少淳教授的这本书,我开始发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让我对美术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本书提到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分类,以及美术与美术教育的关系。美术教育的价值。都让我颠覆思想,重新建立美术教育体系。本书中提到主张美术教育本质价值观的人,十分强调美术对人类经验与认识的贡献,而这种贡献是其他人类活动所难以提供的。艾斯纳本人是主张美术教育本质价值观的人。我们认为,人类的活动都应遵循经济的原则,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既然美术教育是包含多种价值的一种活动,那么,在每次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什么不尽量实现其拥有的价值呢?一项活动既然具有多种价值,又何必人为地阻碍它们的实现呢?换句话说,既然能一箭数雕、一举多得,又何必去刻意寻求一箭一雕,一举一得呢?因此,我们主张对不同的美术教育价值观采取综合的态度,以便形成更为完善的美术教育价值体系,并力争在每次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实现其多重价值。在建构美术教育价值体系时,我们有必要将美术的`价值与美术教育的价值的关系加以说明。

  我也有幸听过尹教授的讲座。其中“核心素养”也让我印象深刻。美术学科方面,综合考察美术特征、社会特征和教育之关系,专家们提炼出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核心素养。它们将成为少儿美术的核心概念,引领其发展和变革。我认为对五个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表现的描述,是基础美术教育的高峰值。少儿时期则是获得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期,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从少儿抓起。

  看完本书,我最大的感想就是美术教育与教师自身分不开,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完善教学理念,先提升自己,才能教育好学生。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6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一书,由玛琳.嘉伯.林德曼(美国)著。那到手的时候,我大略地翻看了一遍,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深深感到这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只有枯燥理论的教育丛书,而更像一本实用的教学手册。此书一共分为四大部分:

  一、美术课程的基础。

  其中阐述了美术在我们世界中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详细记叙了各学段学生学习目标,美术特长学生教学计划等等。

  二、美术的构成:

  美术元素,构图原则以及艺术创作。这也是篇幅最长的一部分,因为其中涉及到线、形状、明暗、阴影、空间、设计原理、构图、构思等等几乎所有美术教学中的关键点,最有意思的是,每个关键点中,都有“学习动力小创意”这一部分,如“线”章节中,作者提到“如果你一直在使用铅笔,试着用一下别的工具,钢笔或者炭笔等等,如果用力压着这些工具来画,会发生什么?如果轻轻地画又会怎样?一边画一边扭动画笔呢?你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握笔方法,比如握着一边或者顶端?”又如“肖像画”章节中,作者为孩子们练习画不同的面部表情提供了各种方法:“当你悲伤、快乐、生气的时候,耳朵、鼻子、眼睛、嘴巴会做出什么样的表情?

  吃饭、睡觉、大笑、哭泣、大叫、打哈欠、吹口哨、打喷嚏时、表情又会有什么变化?情绪对面部表情有何影响?当你感冒的时候看上去是怎样的?”“从三个角

  度观察模特头像,画三幅轮廓线画或动态素描,然后将三幅画叠加,让画面相互交叉”……

  这让我想到了,一年级中《画自己》这一课,我着重对抓住自己五官特点这一方面,通过观察几个不同小朋友的脸,或者照照镜子仔细观察五官、用手摸摸感受自己的五官等方法,来感受每个人五官的`不同特点,但是,就算是同一个人,当他的表情不同时,五官的样子也是不一样的,书中的内容深深启发了我,为何不来一个喜怒哀乐的表情对比呢?在课前可以收集一个小朋友不同表情的照片,或者是笑或者是大叫甚至在哭泣、打哈欠……在课堂中,假如有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在课件中看到了自己的同学,并发现原来人的表情是这样有趣,画自画像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表情画出来,这是多么生动有趣啊!

  从作者的这些小创意看,美术作业仿佛如同游戏一般有趣、随性,结合书中插图来看,教学活动更在意着学生的感知能力、学习动力、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纯地对作品加以成人的审美观来看待。

  三、美术欣赏:

  观赏美术作品并作出回应——历史、分析、审美。这里也包含了各时期,各派别美术作品的简介。其中从古代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当代美术直到现代美术作了简要的记叙,包括各个时期艺术家的简介和作品介绍。这一章节中,作者还为老师们提供欣赏作品的方法,一幅画,怎样去欣赏?欣赏些什么?评判是否有标准?怎样形成自己的判断?这包括作品主题、视觉结构、历史意义、理解、美感等方方面面,比如:“作者是如何驾驭各种美术元素和构图原则的?注意观察作品的线条、图形、色彩、明暗、空间、图案和质感,以及它们与平衡、比例、主次、节奏、和谐、统一和对比的构图关系。这些美术元素和构图原则在作品中是如何安排的?”我想,这些问题的思考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上,也会有借鉴作用。很多学生在到了高年级美术课堂上就仿佛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不会去思考而只是等着老师为他灌输知识,而我感到,我们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他们应该要能说、敢说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到了高年级,学生应该自己去思考探索,教师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学生从线条、图形、色彩、空间等方面去初步感受,谈出自己的想法,欣赏才有意义。

  四、小学美术课程的建设:

  计划、评价组织、提问。

  在全书中,作者还很贴心地设计了各种实用附录,供教学时使用,如:著名艺术家、博物馆及其他资源、静物画参考素材,肖像画比例等等。虽然是关于美国小学、美国式教学的书籍,但是对于我们而言,也是有很大的参考、学习价值。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7

  本学期我研读了《小学美术教师专业能力必修》一书,读后感触颇多,尤其是在美术教学方面,深刻认识到了一些问题。

  孩子学习绘画最初就是从画第一笔线条开始的,线条可以画出一切,表现一切,而且小孩子的线条最具表现力,最有创造力,他们的线条不受美术学习原则的束缚,没有经过规范的学习,这样的才是最真的,但并不是说他们的线条就是最美的。孩子的线条从手中来,从心中来,从他们纯真的思维中来。

  学生脑中固有的形其实是很难改变的,他们在幼儿时期学过的画法,大多是教师、家长所教授,或是从书中看来的,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实地的去看过和观察过,比如一些动物,他们只是在书中或电视上见过,甚至他们都没见过真正的鸡鸭鹅等家禽,因为动物园里没有。他们画的只是他们看到的、学到的“形”。让孩子们多看大师的作品,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艺术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突破外轮廓的局限。多安排写生课,让孩子们去画那些自己亲眼所见的物象,真正的体验“形”的概念

  不知其他教师有没有同样的想法:在刚开始当老师,或者是每个学期刚开学的一阵子,都会制定计划,认真备课,想方设法地进行精彩的教学设计,让课堂内容生动有趣,让自己的状态达到最佳,目的是吸引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听话。当然,效果是明显的,前几课师生配合默契、课堂纪律良好,但过一段时间,由于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习惯,学习疲倦,教师的各类业务逐渐增多,比如教科研工作、各类论文比赛、各级绘画活动和比赛的展开、学校活动的增加,都让教师把更多的时间转移到此,对上课也就不那么上心,再加上学生的不配合,美术课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玩乐课”。所以,学生是很容易厌倦教师的同一种上课模式的,教师要多花时间在教学设计上,尽量每一节课都展示不同的自己,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保持下去。

  我发现了自己课堂上的一些语言的问题:讲话太多,不能让学生主动思考。由于我一直从事低年级美术教学,我深深的感觉到:一二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力差,课堂纪律和学习意识较薄弱,最容易在音、体、美等“副课”上讲话,不遵守纪律,于是我不时的提醒他们,或整顿课堂纪律,便养成了一种“唠叨”、“多嘴”的毛病,平时发现不了,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才觉得这样是不对的,美术课应该给学生相对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教师的语言应该为这种课堂服务也。

  回顾自己的美术课堂,总是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孩子们不配合、不听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自己没有真正投入到课堂中去,没有进行积极充分的准备。实物进课堂、课堂进场馆,课外、校外课堂都是很能丰富课堂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能真正应用到普通的课堂上,也只能在一些优质课、研讨课、公开课上使用。我们平时使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和网络,正如书中所说,这也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一些东西是需要学生亲自体验,亲眼见到才能有所感受,有所启发的。读书之后,我深有体会,我也要在以后的课堂中,做到尽可能的让实物进课堂、课堂进场馆。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8

  有幸在暑假中读到了屠美如老师撰写的《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这本书,通过阅读,使我深刻感受到:

  美术欣赏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儿童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而且对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

  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接触到不同历史年代和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的材料,也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了解历史事件、社会生活、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人类复杂情感的材料。它有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帮助儿童积累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

  如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壁画都是世界著名的史前洞穴壁画。原始人所描绘的野牛、野马、野猪、麋鹿等动物,有的在追逐奔跑,有的则带伤挣扎。在欣赏这些壁画之前,教师曾与儿童简单讨论有关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问题,如原始人生活的时代、原始人的样子、原始人的生活情形等,既开阔了儿童的视野,也为儿童理解壁画打下了基础。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动物的各种姿态和作品生动有力的线条,讨论画面及画面以外的种种问题。如在欣赏“拉斯科洞穴的马头”时,孩子们提出了不少疑问:“马头上有一根根像刺一样的线条,这是动物的鬃毛还是射中它的利箭?原始人为什么用弯曲的线条画了一匹行将倒地的马?为什么只刻画动物而不太画别的东西?他们为什么要在幽深黑暗的洞穴里画画?”通过讨论,孩子们了解到这一切都与原始人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有关,是原始人重视食物的反映。原始人认为,画出被击中或被捕获的动物形象,就等于是击中或捕获了它所描绘的'那种动物本身,而且描绘得越逼真,显现的魔力就越大。通过欣赏,儿童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而且加深了对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了解。

  二、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艺术欣赏是艺术作品本身、艺术家的生活和社会背景等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情绪情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艺术欣赏过程实际上是欣赏者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艺术作品就象一台发动机,它把欣赏者潜在的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而欣赏者则动员自身所有知识经验和个性情感来进行创造,使艺术欣赏对象带上独特的个性和创造色彩。在当代接受美学理论看来,艺术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个人提供同样信息的客体,而是一个有待读者、听者或观者参与并与之对话的特定的、开放的文本。艺术文本中有许多“空白”和“空缺”,它使文本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它们呼唤和等待欣赏者运用想象力来补充和完成。因此,一件作品可以有许多接受方式,欣赏者融入作品的任何东西都合法地成为意义。这一理论在儿童欣赏现代派大师的抽象作品时体现得尤为突出。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儿童对抽象作品作出反应的热烈程度,对线条、形状和色彩的感受水平,围绕作品的意象和情感所展开的想象能力,是绝大多数成人所不及的。抽象作品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不受拘束、自由想象、创造的广阔空间。如西班牙著名画家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是一幅富有想象的抽象作品,儿童在欣赏时创造习惯地表述了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理解。有的孩子说:“这幅画说的是沙滩上有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看到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叫,就投了一颗石子。”有的说:“我感觉是一个人在变魔术,他把自己的一只眼睛、一只脚变没了,把沙滩变成了一条直线。”还有的还说:“我闭上眼睛感觉自己在左右、上下、前后摇晃,因为这个人的身体是歪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设计和创作“变形的脸”,他们对脸庞、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头发等进行了夸张和变形,变成了正方形、月牙形、五角星形、螺旋形、爱心、水滴、花、火箭、葫芦、蝴蝶、字母和各种水果的形状,有的还把五官移位或改变其距离。这种变形、挂帐联系充分调动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

  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需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它包括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对话,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等几个方面。无论是哪种对话,都要借助语言这一中介来实现。对于儿童来说,这几种对话是互相交织的。一方面,作品通过色彩、线条、形状、构图以及所描绘的事物或情节等因素向儿童发出信息,儿童则靠敏锐的直觉和审美经验,不断地获取这些信息,并作出情感上的回应。另一方面,儿童通过与教师、同伴的对话、讨论乃至争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倾听别人的感受。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儿童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希望将其表述出来。通过这种发自内心的、言之有物的表达,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表述的流畅、长句子的经常出现、各种词语特别是与情绪情感有关的词语的大量运用上,还表现在儿童乐于表达,并能自然地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活动和日常交往之中。

  四、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

  儿童在感受力、领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归根结底是由艺术的无错特点以及它给儿童提供的巨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所带来的。如他们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人云亦云;他们能大胆发问,并积极尝试解决和回答;他们会就某些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常用的句式有:“我认为……”“我觉得……”“我有一种感觉……”“我不同意某某的观点……”,等等,这些都表现出孩子们积极的情感态度。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9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

  前段时间学习了杨景芝老师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书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10

  美术教师应该具备课堂教学与课外美术小组活动两方面的教学组织能力:作为科任的美术教师,面对全校不同年级班次进行教学,其教学组织能力是很重要的,是保证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美术教师课堂的组织能力体现在对课堂教学秩序的'掌握,对教学计划的周密安排,对教学的预见性,运用教育机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为目的。美术教师教学组织能力就是表现在能导演课堂教学这台戏,并能演活。这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能力。

  作为学生在小学美术学科的启蒙者,我要用真诚去点亮孩子心灵的苍穹,燃起艺术的火花,让他们在人生的这段行程中,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兴趣,展现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作为一名站在教学第一线的美术教师,我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和我的同事、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我会努力努力,再努力,尽自己所能为美术新课程改革添砖加瓦。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11

  中国的教育已经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教育目标发生了根本改变,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美术核心素养包含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方面。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需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需引导学生探究性地获取美术知识和技能、需强化教学过程。

  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需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

  创设问题情境,是美术课程教学需遵循的基本理念,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跨学科学习不谋而合,是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美术教学活动的起点与关键。该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第一,要紧密围绕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展开,美术核心素养是解决真实情境中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同时,问题情境的创设需具备真实性、社会性、具象性等特征。第二,通过任务驱动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任务逆推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解出几个问题或问题串,这样才能提出有效或真实的问题。比如,《走近家乡的古建筑》 这课,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如何用艺术作品守护家乡的古建筑;艺术家是如何用画笔表达古建筑的美;如何用线条表现古建筑的美?如何运用线条表现你眼中的古建筑;如何诠释和分享家乡的古建筑之美。每个问题分设几个小问题,通过问题串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同伴合作学习获得如何推介家乡的古建筑。

  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需变革教学方式。

  核心素养回应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教育问题,从“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个维度对学生个体发展进行描述,是对以往三维目标的聚焦和升级。第一,变革教学方式需建立学科意识,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自上而下,逐层具体化。因此,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要有宏观和微观意识,上接天下接地。除此之外,还要达到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评价目标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将三者有机整合并贯穿于教学始终,并设计相应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遵循活动即课程、做中学、生活即教育等教学理念。第二,变革教学方式需转变教学思维,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重知识整合。目前美术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很多是孤立、分离的,所以我们需要将学科内或完整的主题或学科间的相关内容或相近概念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主题或单元,与之相适应的我们可以采用主题教学、大单元教学、跨学科教学,让学生在复杂、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提高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第三,变革教学方式需心中有学生,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人,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驱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经验的获取、整合、反思、迁移与应用逐步发展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第四,创新教学行为,推进教学行为方式变革,我们需要紧扣核心素养导向的主线,创新教学行为,以“大观念”指引教学目标, 结合大单元教学设计、跨学科主题设计等进行教学内容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学科实践方式为学生创造真实复杂问题情境, 注重学生多元化综合能力评价。

  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需强化教学过程。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育人为本,强化素养立意,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美术教学的全过程,并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多方面的`育人价值,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美术?学习美术的意义和用途?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做中学”、多感官体验、尝试,触动学生的情绪,将所学与他们的体验和经验相结合,唤起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与创作”,美术教学具有实践性的特征,所以我们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充满师生公平对话、真诚、关心和理解的学习氛围,通过多样化的美术实践活动,激发想象、调动情感、创造有趣的形象,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提供学习的“脚手架”及引导学生探索创作方法,让学生创造性地完成美术作品或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创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纽带。基于美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评价,我们教师要加强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结果运用的主动研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

  读《尹少淳谈美术教育》后,我对美术教育又有了新的思考,对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也更加深入。美术教育是润泽学生心灵的教育,我们的美术教学要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同频共振,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将学生培养成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12

  通过这次26天对这本书的学习,我发现美术教育这门专业跟我刚开始以为的并不一样,刚开始选择教师教育这个专业,是感觉这个专业会比其他两个专业更轻松一点。现在发现并不是。在这本书里。作者就美术教育的哲学思考、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核心问题展开论述。了解美术教育的价值让我颠覆了思想,重新建立美术教育体系。做教育更应该拥有一种使命感。教师在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时候,更应该有一种育人的使命在,老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对学生的影响非常之巨大,甚至比家长的影响更大。

  总之读完这本书,对教育了解更加深入。对他们的重要性也渐渐清楚。为身为美术教师的我们指明了工作大方向,受益匪浅,打开了我对美术教育理解的大门。

  我最大的感想就是美术教育与教师自身分不开,作为将来要成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完善教学理念,先提升自己,才能教育好学生。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13

  在这些天里我仔细读了《尹少淳谈美术教育》一书,感悟很深。

  美术一直是历史悠久的学科,因为美术能帮助人们批评社会,并以隐喻的方式传达某种价值观以及思想。然而在学校中,美术却成为尴尬的学科。导致美术教育慢慢湿滑。读了尹少淳教授的这本书,我开始发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让我对美术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书中提到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分类,以及美术与美术教育的关系。美术教育的价值。都让我颠覆思想,重新建立美术教育体系。本书中提到主张美术教育本质价值观的人,十分强调美术对人类经验与认识的贡献,而这种贡献是其他人类活动所难以提供的。因此,我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对不同的美术教育价值观采取综合的态度,以便形成更为完善的美术教育价值体系,并力争在每次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实现其多重价值。尹少淳教授还着重提出了核心素养的观念,并认为它们将成为少儿美术的核心概念,引领其发展和变革。而我也认为对五个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表现的描述,是基础美术教育中很必要的。少儿时期则是获得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期,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从少儿抓起。

  看完本书,我最大的感想就是美术教育与教师自身分不开,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完善教学理念,先提升自己,才能教育好学生。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14

  经过这将近一个月的阅读,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培养了我的耐心和阅读能力。其实,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阅读书籍,可能是因为没有太多需要,但更多的是因为内心的浮躁。作为一名以后想要在教育行业发展的我来说,深知阅读的重要性,但是,有时候我无法认真静下心来阅读完一篇文章,这一次的寒假阅读任务,不仅让我学到美术知识,了解到美术教育的模式,和它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更是培养我仔细阅读的耐心。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教育是一脉一脉传承下去的,我们现在认真的读书不光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为了能够教育好下一代并让他们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书中,经常透露着作者主观的思考,也会启发我的思考,在这之下我就能够在读书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这一次的寒假阅读,让我明白了“读书”的.意义,不仅仅是读完,更是要让书中的知识和自己的想法融合,在今后的生活中运用出来,美术教育的前景很大,我们施展的空间也很大,希望能够在老师的每一步带领下,达到我的理想目标。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15

  《尹少淳谈美术》这本书,从一月上半旬开始读,一开始,看到书名,我产生了畏难情绪,我感觉这并不是一本有趣的书,果不其然,刚开始读时候,我坐在书桌前整整一个下午,怎么也读不进去,于是我开始读第二遍,第三遍。慢慢地我发现,我的思路清晰了很多,也能开始能够理解作者的观念。我的笔记很简单,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我对这个文章脉络的理解,最后结合自己的事例对应来验证每个观点。但也就是这一次次笔记,让我对这本书愈发地有兴趣。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以前我对于美术教育的了解,只是一个习惯性模糊的概念,可能我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我不会用文字表达出来。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的'一些模糊概念被清晰地表达出来。比如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儿童美术的三个阶段等,收获真的很多很多。坚持阅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很有成就感,也让我对未来的教育生涯有了深深地期待和热爱!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16

  阅读完《尹少淳谈美术教育》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尹老师运用用通俗的事例恰当的比喻把美术教育理论讲的清楚明白。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我们要尊重儿童个性释放儿童天性,只有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教育才能帮助儿童在绘画行为和作品创作方面发展的更好,小时候上课外美术班,机构里有儿童班和专业班,在画儿童创意画时,总觉得专业班画素描水粉才显得高级优秀,非要央求着妈妈转班,现在看来自然发展是前提,教育的促进终归是有限的否则则会适得其返。罗恩菲德也将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个性表达当作重要的教学目标,他甚至反对向学生教授技能和提供范本,因为这样将导致学生的模仿行为,而认为教师的责任是创设教学情境和提供学习资料,并且只有当学生主动需要技术帮助时,教师才可以给与指导。伟大的'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也进一步佐证顺应儿童天性,丰富儿童想象力的重要性。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17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以为他会是无趣的(认为它会是像那些讲了一堆正确废话的书),其实并不然。人有的时候是孤陋的,而这本书却像是我的良师,他让我学会了许多新的知识,那是我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从前我老是觉得我的侄女喜欢画画,是遗传了他爸爸绘画的基因,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十个孩子九个爱画,这是他们表达自己感情的一种方式;老是觉得小孩子的画很丑,却不知道这种儿童绘画中的童真童趣是难以被超越的,他们画中的不规则,恰恰体现的是画知而不画见。它还开阔了我的眼界。往往我只看到了自己的这个点,而忽略了外面世界的那个网,而那个网却包含了儿童,教育者,教师,社会,国家等等。它是一个范本,因为它具有完整的思维体系。他常常由一个问题开始讨论,然后分为大点来解答,而且每一个大点后都有解释。最重要的是,他列举了许多教学方法,作为一个美术学师范类学生,这家让我避免教学上很多的雷区。总而言之,这本书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宝藏。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18

  昨天我们完成了《尹少淳谈美术教育》的精读任务,自我感觉在这些天得到了很多的成长。在本书中我了解到尹少淳先生主要通过四个流向(奉献人的核心素养、奉献独特的学科素养、培养终身爱好、成就职业梦想)来说明美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这种价值的体现主要是以人为载体而存在的,能够最大程度的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们发现自己的价值,提高人们的幸福感,这就是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价值和意义,也是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所在。

  这让我充分了解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更是为了实现人与社会的双重发展。同时这也说明了美术教师的重要性,一位好的美术教师不仅能够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更应该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卓越贡献。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教学的目标,美术教学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也随之相应的发生变化。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保持教学手段的更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有动力进行核心素养的自我提高。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01-20

初中美术教师读书笔记范文02-18

美术读书笔记11-24

教师读书笔记08-18

教师的读书笔记08-07

教师的读书笔记02-25

教师的读书笔记09-09

教师读书笔记01-31

美术教师感言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