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村级基层治理方案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村级基层治理方案 ,欢迎大家分享。
村级基层治理方案 1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市),根据《省级领导联系乡村振兴县制度》(湘办〔20xx〕11号)、《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长发〔20xx〕1号)、《中共浏阳市委浏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浏发〔20xx〕9号),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市)省级联系领导:
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
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第一组长: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和相关市直部门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副市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市委办副主任、市政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局局长(常务)、农业农村局分管副局长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设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承担浏阳市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创建目标
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当标杆,在壮大乡村产业上当标杆,在深化农村改革上当标杆,在湘赣边区域合作上当标杆,争当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和排头兵。具体在6个方面创示范:
(一)有效衔接的示范。每个乡镇(街道)打造1个以上乡村振兴重点村。在湘赣边区域大围山片区的张坊镇、大围山镇、小河乡、达浒镇,着力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片区。
(二)产业发展的示范。结合我市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建好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做优做精浏东休闲农业发展带、浏南红色文旅产业带、浏西花卉苗木产业带、浏北优质水稻示范带,打造一批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一批三产融合示范基地、一批湘赣边红色乡村体验基地,构建全市“一区、四带、多点”产业布局。
(三)人居环境的示范。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成果,深化治厕、治垃圾、治水、治房、治风,确保基本实现无害化厕所全覆盖,浏阳河(浏阳段)出境断面水质年均值稳定达到Ⅱ类。到20xx年,全面建成农村无害化厕所长效管护机制。以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创建一批“美丽庭院”“美丽屋场”“美丽宜居村庄”,打造集中连线、连片的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区,做到点上出彩,线上结果,面上开花。
(四)农村改革的示范。在牢牢守住改革底线的前提下,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改革,巩固拓展提升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改革,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及闲置资产,引导社会资本下乡,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
(五)区域合作的示范。围绕品牌共建、产业共抓、民生共享,在“湘赣红”农业品牌推广、“初心源”文旅合作、教育医疗合作共享等方面重点发力,做到任务项目化、推进清单化、调度常态化,打造湘赣边乡村振兴区域合作典范。
(六)乡村治理的示范。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推进“党建+微网格”,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治陋习、树新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建设一批“服务零距离、安全零事故、环境零污染、治安零发案、居民零上访”的“五零”村(社区)。
三、创建举措
(一)聚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争创有效衔接示范区
1.实施“个十百千”乡村产业工程。依托乡村产业服务中心,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米、小水果、黑山羊、蜂蜜、油茶、花木、蔬菜、特色水产、乡村旅游、手工制作等10个特色产业,做强100个产业基地,培育1000名产业示范,加快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乡村长效产业,促进低收入对象产业增收。
2.推进“15公里就业圈”建设。深入推进“15公里就业圈”建设,加大就业基地(车间)开发力度,统筹用好公益岗位,紧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健康食品、鞭炮烟花、生态旅游、现代服务、文化创意等八大产业集群,开展人岗对接,吸纳低收入对象就近就业。搭建“点对点”信息对接平台、“全域化”就业服务平台和“多形式”供需对接平台,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努力稳定脱贫群众就业增收渠道。
3.打造有效衔接示范片区。在湘赣边区域大围山片区的张坊镇、大围山镇、小河乡、达浒镇,着力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片区,依托镇村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突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擦亮乡村旅游田溪村、农家画室乌石村、农村伞铺椒花村等地域名片,增强脱贫地区发展后劲。
(二)聚力建强现代乡村产业,争创绿色发展先行区。
1.坚持绿色先行。放大我市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效应,在开展技术应用试验和建设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基础上,依托创建项目和资金优势,加快配套冷链物流,升级改造乡村产业服务中心平台,加速建设农业生产基地监控系统和从田间到家庭餐桌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立完善湘赣边可推广的绿色技术体系、绿色标准体系、绿色产业体系、绿色经营体系、绿色政策体系、绿色数字体系等六大“浏阳体系”。
2.发展品牌产业。突出品牌引领、加工主导、科技支撑、融合发展,推动“一县一特”浏阳茶油、浏阳花木等优势乡村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培育产业集群,形成“一村一品”微型经济圈、“一镇一业”小型经济圈、“多镇带一”中型经济圈。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助推产业增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引导各乡镇(街道)围绕镇域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关联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加强“二品一标”品牌认证,创响一批乡村特色知名品牌。支持各村(社区)在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下,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一批特色生产基地,推行标准化生产。支持镇村在做强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元素,形成“农业+”文化、康养、农村电商等多业态发展态势,打通产销渠道,实现产业提档升级。
3.建设特色产业小镇。将特色产业小镇作为重要的产业发展平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提质建设一批省级特色产业小镇,推动大瑶、文家市、柏加、社港等省级小镇的特色产业做特、做精、做强发展,推动产业链向研发、营销延伸,打造特色产业小镇“可视化”样板。重点培育一批如镇头油茶小镇、大围山水果小镇、白沙古镇、沿溪果蔬小镇、官渡田螺小镇等特色小镇,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城乡发展,逐步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发展后劲充足的浏阳特色产业小镇体系。
4.建设特色小村庄。积极开展特色小村庄培育创建,重点打造“产业强、文化特、环境美、配套齐、管理优”示范性农业现代化小村庄。通过3年时间的培育,到20xx年底,建设30个以上示范性特色小村庄,其中建设在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小村庄10个以上。
(三)聚力打造美丽宜居村庄,争创人居环境样板区
1.全面提质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进一步优化乡村面貌。全面深化“首厕过关制”,逐步提升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建立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大数据”监管平台,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持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强化农村建房风貌管控,将新建农房全部纳入规划与建房管理。
2.全域铺开美丽宜居村庄。按照自发、自然、自治“三自”要求和生态美、村庄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五美”标准,抓好水、电、路、气、通讯、广电、物流等“七张网”基础设施建设,20xx年,高质量、高标准建成至少240个美丽宜居村庄(屋场),力争到20xx年完成1200个美丽宜居村庄目标任务,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引导制定村民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管护长效机制,以更加规范、精细、到位的管理,切实提升美丽宜居村庄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绿化管护水平,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3.全力创建连线连片示范。按照“因地制宜、以点带面、连片推进”的原则,坚持规划设计先行,结合创建长沙市级领导联点乡村振兴示范镇和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村的契机,全面推动资源聚合,放大综合效益,在“建、改、管”上下功夫,集中打造一批优势特色凸出、文化底蕴厚重的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片。在浏东休闲农业带和浏南荷文公路沿线村,突出打造一批生态环境优美、浏阳特色鲜明的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线,构建连线连片的乡村风貌示范带(片)。
4.全程构建村庄运管模式。从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的申报、建设、验收以及后期的运行管理各环节入手,探索建立全程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对一般性的美丽宜居村庄,支持镇村设置公益性岗位维护日常管理,发动村民自愿参与村庄的`后期提升。对具有开发价值的美丽宜居村庄,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引入专业团队参与规划设计、建设开发,整合文化、旅游、产业资源,专业运营,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四)聚力推进三大试点探索,争创农村改革引领区
1.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抓住进入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机遇,完善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创建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探索多模式发展路径。通过专业培训、信贷支持和财政奖补等措施,发展500家以上小农户注册家庭农场,组建10家以上联合社,规范200家以上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100家以上小农户家庭农场引进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引导200户以上小农户与品牌运营中心开展农产品销售合作,全面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
2.拓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面巩固拓展提升全国第二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围绕“1227”试点内容,着力建好用好农村宅基地市、乡、村三级信息共享管理平台,完善农村宅基地审批、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行使“两项制度”,健全农村宅基地监管、宅基地收益分配“两大机制”,在推进信息共享管理、打造村民适度集中居住区、加强村民建房建筑风貌管控、推广农房抵押融资贷款、探索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农村建房模式、拓展盘活闲置农村宅基地和房屋有效利用途径、建立相对公平的农村宅基地民主管理制度等七个方面,推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更加健全、权益更有保障、利用更加有效、管理更加规范,总结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浏阳经验”。
3.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深入推进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改革,重点抓好永安镇、洞阳镇项目区建设,通过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在试点范围内完成土地开发复垦120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500亩,优化调整基本农田270亩,打造乡村振兴示范亮点项目23个,积极破解乡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多维度问题,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助推全面乡村振兴。
(五)聚力深化湘赣边区合作,争创发展共赢核心区
1.品牌共建。发挥引领和核心作用,创新湘赣边合作形式,通过构建联席机制、搭建产销平台、创建支撑体系,共同培育“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建立每年轮流召开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举办“湘赣红”品牌产品发布会、优质农产品博览会,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围绕湘赣边区域农产品质量督查、执法和监测等开展联合行动,不断提高检测机构和执法机构的能力水平,努力提升品牌的市场认可度。
2.产业共抓。深入挖掘楚东村、文家市村、苍坊村等湘赣边区域红色新地标,将更多文化创意产业和特色村庄宣传打造成湘赣边旅游精品,持续推广“初心源”湘鄂赣文旅卡,拉动文旅消费,全力做好湘赣边红色乡村旅游产业链。深化湘赣边区域烟花爆竹主产区交流合作,组建湘赣边区域烟花爆竹产业协会,全面提升烟花爆竹产业文化附加值,引导烟花爆竹产业实现安全环保、传承创新和文旅融合发展。
3.民生共享。加强湘赣边区域教育和医疗合作,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支持成立教师培训联合体、教育科研联盟和学科质量监测中心,推动中职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拓宽中职学生就业升学渠道。支持建设湘赣边区域医疗中心、医疗发展联盟和远程会诊平台,实现大型医疗设备共享,构建双向转诊机制,建立湘赣边区域医疗保障事业协同发展定期磋商制度,逐步推进湘赣边区域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开展湘赣边综治维稳联动联防,联合打击非法犯罪行为,推进渌水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水源涵养、污染防治、河道保洁,严厉查处河湖四乱、非法采砂、非法排污等违法行为。
(六)聚力激发基层善治活力,争创乡村治理标杆区
1.党建引领提升。以“党建聚合力工程”为引领,围绕打造“党建引领、多元互动、全面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进一步把“党建+微网格”做深做实,深入推进乡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试点工作,打通服务群众和社会治理“最后一步路”。健全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提升行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逐步实现村村都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坚持党管人才,加大农业产业领军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农民大学生等引进培育力度,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引导更多的“农创客”“田秀才”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
2.平安建设提档。全面推行以“服务零距离、安全零事故、环境零污染、治安零发案、居民零上访”为主题的“五零”社区(村)创建工作,推行“红袖章”巡防工程,发动平安志愿者筑起群防群治防线,加快推进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平安乡村”视频安防工程建设;精准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加强社会面重点突出问题打击整治,净化社会风气。
3.乡风文明提标。以微喇叭、微课堂、微网格、微服务、微创新等“五微”为载体,引导村民崇德向善,推动移风易俗入脑入心。发挥红白理事会、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的管理、示范、服务功能,组建一支生长扎根乡村的乡风文明队伍。深入开展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文化村庄、美丽文化屋场等推介活动,培育壮大以“乡土文化、乡村物产、乡间手艺、乡居生活”为依托的文化创意产业和特色村庄。
4.村民自治提效。完善村民公共服务中心,修订村规民约,推进村务公开,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效率;积极推进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改革,梳理基层公共服务事项,提升服务能力。搭建“屋场夜话”“把话筒交给群众”等交流平台,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投身乡村建设。广泛开展“淳风美德润浏阳”“优秀家规家训进万家”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新乡贤“五老”等道德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村民崇德向善,促进社会风尚持续好转。
5.公共服务提质。统筹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间的均衡配置,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教师资源向乡村倾斜,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构建全民健康卫生服务体系,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条件,建成市属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现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支持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指导、带动周边村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构建市、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凝聚创建合力。在市委、市政府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围绕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目标,各乡镇(街道)和部门要上下联动、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市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高度关注工作推进情况,协调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督促有关单位、乡镇(街道)做好落实整改。各有关部门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二)强化投入,提升创建成效。为做好六个方面的示范,创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乡村振兴资金,在保持现有“三农”财政预算规模的基础上,逐年提高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的比例。按照长沙的要求对通过验收的美丽宜居村庄每个配套40万元,另外,市本级财政再统筹安排20xx万元,奖励美丽宜居村庄精品线路、示范片区、标杆屋场。发挥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江淮村镇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加大乡村振兴信贷投入。同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在加强社会资本下乡监管的情况下,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参与乡村振兴,提升创建成效。
(三)强化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加强宣传发动,创新活动载体,形成全市共建共享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全市各新闻媒体单位要全面铺开推进乡村振兴宣传工作,积极构建多维度、立体式、全覆盖的宣传格局,营造创建声势,提高市民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知晓率、满意度。各相关部门要积极打造精品项目,及时总结工作亮点和成功经验,借助省级部门和上级媒体扩大对外宣传,努力打响“乡村振兴看浏阳”品牌。
(四)强化督考,巩固创建成果。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创建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对乡村振兴工作履职不力、考核排名靠后的,由党委、政府负责人对下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专项督查,进一步完善跟踪督查机制,以常态跟踪问效、持续攻坚克难、敢于动真碰硬抓落实的高效推进态势,巩固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创建成果。
村级基层治理方案 2
岳家圈村共240户,总人口670人,党员36人,村民代表33人,两委班子成员共4人,耕地面积850亩,山岚1500亩,村民年人均收入8600元,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苹果、樱桃等果树。
20xx年以前,岳家圈村是一个出了名的脏、乱、差村。污水到处流,苍蝇满天飞,禽畜跟人跑,垃圾到处丢,雨天两腿泥,晴天一身土,进村的道路没法走。自20xx年11月岳家圈村换届选举以后,新当选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付景兵带领新的两委成员建章立制、规范村规,投资160万元大刀阔斧整山路,清垃圾,拓荒硬化村中道,安装路灯70多盏,对全村自来水进行了改造,修复了随时就要倒塌的两委办公场所,健全了党员活动室、村民活动室,硬化了村民健身广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整体素质也相应得到了提高,村规民约大家都能自觉遵守。
村里的变化,得到了全体村民的称赞,赢得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认可。先后获得了蓬莱市委市政府颁发的20xx年度“平安建设先进村”、20xx年度“道德工程建设和谐文明村居”、20xx年度“建设和谐稳定模范村”、20xx年度“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和烟台市委市政府颁发的20xx年度“五星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今年,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进一步培树典型、打造亮点,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全市开展“蓬莱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这对岳家圈村而然,不仅是一次岳家圈村整体水平提升的良好机遇,更是一次岳家圈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能力、实力和素质的展示。岳家圈村依山傍水,黄水河绕村而过,对面山系几经风雨,造就了很多奇特的地貌景观,爪鬏山、王母娘娘洞、金鱼缸、老虎洞、仙人泉、仙人脚,每一个景观地方都有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由于多年来缺乏对自然景点的认识和开发意识,丰富的资源条件闲置而没有被开发打造。
一、创建美丽乡村的目标定位
打造美丽乡村必须因地制宜,创造特色。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总体要求,结合本村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和悠久的民俗文化特点,创建美丽乡村本着“宜居宜业宜游”的理念,将岳家圈村着力打造成“乡村休闲,文化体验,人居和谐,民俗旅游”的“四美”村庄。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村风文明素质美”。
二、创建美丽乡村的主要任务
1、村巷道路硬化工程
为使村民彻底告别“雨天两腿泥,晴天一身士”的生活状况,对村内巷道7500平方米路面彻底硬化。每平方米50元,共需资金37.5万元。目前这项工程已经启动。同时,结合黄水河河道的整治工程,对黄水河河边的环村路长900米、宽8米的路面进行硬化。总面积7200平方米,每平方米80元,需投资57.6万元。此项工程可为岳家圈村东山开发旅游奠定基础。
2、黄水河河道整治工程
岳家圈村三面环绕黄水河,黄水河河道整治是今年山东省水利厅的计划项目,整治过程中可浆砌黄水河500米两侧河道。这个项目上级投资380万元,现已招投标完毕,近期可动工。
3、村内巷道、庭院绿化工程
为实现“林在村中,村在林中,路在绿化带中,人在风景中”的目标,家家户户进行门前房后绿化、庭院绿化、村巷道路两侧绿化带绿化,共需资金20万元。
4、村庄亮化工程
按照“节俭、大方、美观”的原则,村巷道路硬化竣工后,路两边安装路灯,亮化共需资金20万元。
5、村巷、庭院净化工程
彻底清理村内巷道、农户门前屋后各类垃圾和堆积物,并建立健全保洁长效机制。在村内主干道设置小型垃圾箱,通过公益性岗位或安排低保人员,配置垃圾清运车,对村内垃圾及时清运,集中处理,使村内环境卫生做到制度化、经常化、清洁化,彻底解决村内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到处流、苍蝇满天飞、禽畜跟人跑、垃圾到处丢的现象。
6、村容村貌美化工程
目前,村东河边的猪棚、鸡棚等养殖大棚,由于离村较近,既不卫生又不美观,污染环境,与美丽乡村既不协调,又影响村容村貌。村委决定全部拆除,并按照“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分户养殖”的模式,在离村庄较远的地方重新选址新建一处高标准的养殖基地。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增加农民的`收益。同时,在目前村东河边养殖大棚的地方投资20万元新建一处垂钓园。人们可以在这里看着袅袅炊烟、碧绿青山、潺潺流水,休闲垂钓。投资15万元在村委大院新建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公共为农服务设施;按照“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的标准对村内主要巷道两侧墙体进行装饰粉刷,并利用装饰墙面制作“基层党建、惠农政策、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墙。
7、东山景点开发工程
岳家圈村东山有着很多奇特得天独厚的地貌景观自然资源和悠久的民俗文化,爪鬏山、王母娘娘洞、金鱼缸、老虎洞、仙人泉、仙人脚等,每一个景观地方都有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尤其王母娘娘洞,听村里的老人讲,过去每年的三月三日,周围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到东山赶庙会,规模非常大,并在王母娘娘洞前搭戏台,唱戏能唱三天三夜。现在虽然没有庙会了,但每年的三月三日、正月初一和十五,周围的群众还是有来王母娘娘洞祭拜王母娘娘、烧香烧纸磕头、半夜挂红的。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和来自久远的民俗文化,经过一定的包装、策划和营销,完成可以打造成具有乡村地域特色的休闲观光景点。目前,村委会已经与蓬莱民生置业有限公司签约立项,同意利用爪鬏山、王母娘娘洞等民俗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同时为岳家圈村兴建苹果、樱桃、葡萄、大枣等观光采摘园,开展无公害水果采摘特色旅游项目,从而打造岳家圈村的乡村农家乐。
8、农户农家乐样板房打造工程
计划投资40万元本着“农户自愿、条件相当、诚信可靠”的原则,在现有农户住房的基础上,按照渔(农)家乐客房设施设备配备、配套标准,经稍加改造,先期打造20户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农家乐样板房,并通过有计划地组织接待观光采摘、休闲度假、特色旅游的游客,开发农家乐项目,以此达到先让一部分人先期致富的目的。
三、资金来源
我村是省财政厅的联系点。目前,市财政局已经落实了60万元帮扶资金;小门家镇党委、政府也同意给予一定的扶持;市民生置业有限公司也能给予一定的赞助;付景兵个人可以出资20万元。相信岳家圈村在相关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帮助下,创建美丽乡村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岳家圈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村级基层治理方案 3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根据《中共xx县委办公室、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定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抓手,多措并举,真抓实干,全面提升文福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公共服务水平、社会治理水平等,创建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环境需要。
(二)基本原则。一是党建引领,规划先行。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党员群众齐心协力建设美丽乡村。根据文福镇总体规划、各村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发展规划,树立“强化保护、合理开发、科学管理”的理念,着力打造建设美丽乡村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根据8村1居委等不同村的特点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遵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全力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作,同步推进我镇各村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环境风貌建设,最终实现我镇全域梯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良好局面。三是注重长效,建管并重。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补齐短板,逐步提升各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强化日常检查,保障设施正常运行。四是农民主体,部门协作。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激发内生动力,鼓励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发展的建设中来。
(三)工作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大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启动我镇示范村的示范创建,重点推进沿国道、沿村道、沿旅游景区、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沿”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对照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重点对省定贫困村鹤湖村、白湖村及面上村长隆村进行连片建设,以白湖村“院士之村—羊岃”、鹤湖村“岌湖新村”建设为示范点,将投资1500万元精心打造白湖、长隆“仓海诗廊——百名书法家诗画长廊”等亮点工程,努力将“仓海诗廊”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红色革命文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青少年科学兴趣培育、长寿养生体验”基地,串珠成链,精心打造旅游精品路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逐步建成“山青、水秀、村美、民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辐射带动全镇建设,从而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二、基本概况
文福镇是xx县的工业重镇,至2019年底,我镇工农业总产值17.89亿元,比增6.4%,其中工业产值12.79亿元,比增6.1%,农业产值2.59亿,比增6.3%,第三产业总产值2.51亿元,比增8.7%。但历年来资源开发较多,扬尘污染较大,环境基础较为薄弱,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广大农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愿望十分迫切。为此,文福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村容村貌和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以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小康为目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全域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整体提升改善文福人居环境。
三、试点任务
文福镇将紧紧围绕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对标《xx县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乡村治理的重点问题、关键环节和重大需求,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基层党建建设、经济社会建设、权力清单和简政放
【村级基层治理方案】相关文章:
村级基层社会治理方案(精选6篇)11-23
基层治理方案04-03
乡镇村级治理方案12-04
村级基层治理情况汇报(精选19篇)11-23
乡村基层治理方案02-21
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05-15
基层社会治理方案04-03
基层治理实施方案04-03
乡镇村级治理方案15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