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原文、赏析

时间:2023-03-31 15:49:17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杨柳原文、赏析

杨柳原文、赏析1

  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翻译

  塞北的《梅花落》用羌笛吹奏,淮南小山为楚辞《招隐士》作词。

  请你不要再吹奏前朝的曲子,来听听新创作的《杨柳枝》。

  注释

  梅花:指汉乐府横吹曲中的《梅花落》。

  桂树:指西汉淮南王刘安的门客小山作的《招隐士》,其首句为“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翻:改编;一说演奏。

  创作背景

  杨柳乃北方风物,诗中明言长安及洛阳金谷园、铜驼陌、炀帝行宫等,可推知是晚年在东西二京时期所作。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唱和酬答,白居易有组诗《杨柳枝词八首》,刘禹锡的《杨柳枝》组诗九首,就是与白居易唱和之作。本诗即是其中的第一首。

  赏析

  刘禹锡的乐府小章《杨柳枝词》,一共有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可说是这组诗的序曲,鲜明地表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革新精神。

  首句“梅花”,指汉乐府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曲,用笛子吹奏(羌笛是笛的一种),其曲调流行后世,南朝以至唐代文人鲍照、吴均、徐陵、卢照邻、沈佺期等都有《梅花落》歌词,内容都与梅花有关。(见《乐府诗集》卷二四)这句意思说,起源于塞北的《梅花落》是用笛子吹奏的乐曲。

  次句讲的是《楚辞》中的《招隐士》篇。相传西汉淮南王刘安门客小山之徒作《招隐士》篇来表现对屈原的哀悼。《招隐士》首句云,“桂树丛生兮山之幽”,下文又两处有“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之句,所以刘禹锡诗中以桂树指代《招隐士》篇。《招隐士》虽然篇章短小,但情辞悱恻动人,为后代所传诵。篇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两句尤为后世文人所赏爱,乐府杂曲歌辞有《王孙游》曲,南齐谢朓与王融、唐崔国辅均有歌词,即从此两句衍化出来。(见《乐府诗集》卷七四)次句意思是说,《招隐士》是淮南小山的歌词。《梅花落》曲原出塞北,歌咏梅花,《招隐士》出自淮南王门下,屡屡咏及桂树,它们与《杨柳枝词》(咏柳)都以树木为歌咏对象,在内容上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刘禹锡拿它们来与《杨柳枝词》相比。

  《梅花落》、《招隐士》虽是产生于西汉的作品,但长久流传后世,到唐朝仍为人们所吟唱传诵。唐代文士不但写《梅花落》、《王孙游》乐府古题诗,而且在其他篇什中也常咏及这两个作品。如李白诗云:“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落梅花”即指奏《梅花落》曲。王维诗云:“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送别》)即化用《招隐士》句意。这都可以说明这两个作品在唐代的影响。

  刘禹锡固然也重视这两个作品的历史地位和长远影响,但他本着文学必须创新的原则,向时人提出:“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指出:《梅花落》、《招隐士》这两个作品毕竟是前朝之曲,不要再奏了,现在还是听他改旧翻新的《杨柳枝词》吧。《折杨柳》原来也是乐府旧曲。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歌辞》、《折杨柳枝词》,相和歌辞中有《折杨柳行》,清商曲辞中有《月节折杨柳歌》,其歌辞大抵是汉魏六朝的作品,都用五言古体来抒写。唐代不少文人所作《杨柳枝词》,从白居易、刘禹锡以至晚唐的`李商隐、温庭筠、薛能等的许多作品,却都用七言近体的七绝形式来写作,虽然内容仍咏杨柳或与杨柳有关的事物,在形式上确是翻新了。唐人常用绝句配乐演唱,七绝尤多。《乐府诗集》都编入近代曲辞,表明它们是隋唐时代的新曲调。

  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唱和酬答,白居易有《杨柳枝》组诗八首,其第一首云:“《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禹锡的《杨柳枝》组诗九首,就是与白居易唱和之作,因此首篇“塞北梅花”一章,在构思、造语上都非常接近。比较起来,刘的“请君莫奏”二句比白的“古歌旧曲”二句,语言更为精警动人,因而赢得更多读者的喜爱。这两句诗,不仅概括了诗人的创作精神,而且那些致力于推陈出新的人们,也都可以借用它们来抒发自己的胸怀,因此可说含蕴丰富,饶有启发意义。

  此篇上下两联都接近对偶,每联意思都对称,词语则是大部分对称,于大体整齐匀称中显出流动自然之美。

杨柳原文、赏析2

  原文: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诗词赏析:

  此词内容当是触眼前之景,怀旧日之情,表现了伤离的痛苦和不尽的深思。

  上片第一句“杨柳丝丝弄轻柔”,柳条细而长,可见季节是在仲春。“弄”是写垂柳嫩条在春风吹拂下的动态。这已是一种易于撩拨人们情绪的景色了。但光是这一句,还看不出情绪究竟是喜乐还是悲愁来。

  接下一句“烟缕织成愁”,情绪的趋向就明白了。但写仲春之愁,如何写法?作者运用了他的特技:海棠未遭雨打,还在枝头盛放;梨花又似争先,如雪般的开了,这不是很典型的良辰美景吗?可要知道,只有九十日的`春天,却当此时已有一半过去了!好就好在“一半春休”这一句;如果没有这一句,上面所说的“烟缕织成愁”,就会变得无病呻吟。

  若只有眼前景色的凭空触发,而没有内在的愁的根源,则即使是再大再多的外因,也起不了作用。于是在下片中,就把这个郁结交代出来了:“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原来有一段值得留恋、值得追怀的往事。但是年光不能倒流,历史无法重演,旧地又不能再到,则只有凭借回归的魂梦,围绕于女子所居的值得怀念的地方了。这两句写出了爱情和别离所带来的痛苦,但又念念不能忘怀,因此接下去写道:“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词人的相思之情,只有借丁香和豆蔻才能充分表达。这分明就是在感叹自己心底的深情正像丁香一般忧郁而未吐,但又是非常希望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像豆蔻一般共结连理。整个下片的意思是说,尽管一切的梦幻都已失落,然而自己内心缠绵不断的情意依然专注在那个可人身上,真是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境界。

杨柳原文、赏析3

  《浣溪沙杨柳阴中驻彩旌》

  [宋]晏殊

  原文:

  杨柳阴中驻彩旌,芰荷香里劝金觥。小词流入管弦声。

  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雨条烟叶3系人情。

  注释:

  1彩旌:彩色的车旗。这里代指车。

  2芰荷:荷花。觥:用兽角做的一种饮酒器皿,这里指酒杯。

  3雨条:形如雨线的柳条。烟叶:浓密如烟云的树叶。

  赏析:

  本篇是赠别之作,而词中行者、居者的身份与去向都无法确定,创作的时、地也无从推知,仅从“杨柳阴中驻彩旌”一句可以推知,交际的双方大约都是官场中人,一方要走,另一方在郊外设宴相送、作词相赠而已。在写法上,与前两首不同的是,本篇并不遵循“上景下情”的常格,也不分先景物、次人事、后情感的层次,而是将景、事、情融合在一起来抒写,最后缴足“惜别”的题旨。杨柳为古诗词中赠别、惜别的.象征物,本篇即用之作为贯穿首尾的抒情线索。开篇即写在杨柳阴中暂驻车马,中间铺叙杨柳阴中开设的饯别酒筵,以及筵上的感情交流;末尾移情于杨柳的“雨条烟叶”,使之成了离愁别恨的负载物。这样写,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含蕴无穷,耐人寻味。

杨柳原文、赏析4

  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注释

  ①古北口:长城的重要关口,地势险峻,在今北京密云县境,为北京与东北往来的.必经之路。

  ②落照:落日之光。杜牧《洛阳长句》:“桥横落照虹堪画,树锁千门鸟自还。”

  ③游丝:飘动着的蛛丝。晏殊《蝶恋花》:“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赏析

  纳兰曾多次过古北口,如康熙十六年(1677}十月,扈驾赴汤泉;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至五月,扈驾巡视盛京、乌喇等地;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七月,奉太皇太后出古北口避暑;康熙二十三年(1684}五月至八月,出古北口避暑等。本篇究竟作于何时,很难确知。不过从词中“谁与换春衣”来看,可能作于康熙二十一年春末。这首词仍是表达了厌于扈从生涯,思念家园、思念闺中人的情怀。大约与本篇写作同时,还有诗《密云》、及词《采桑子·居庸关》等作。

杨柳原文、赏析5

  杨柳枝原文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翻译:

  ⑴御柳——皇宫中的柳树。九重——指皇宫,极言其深远。《楚辞·九辩》:“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⑵凤凰句——雕有凤凰的花窗与绣有荷花的窗帘相映生辉。芙蓉:荷花。《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⑶景阳二句——写宫内楼边的条条道路上,柳枝干丝万缕,一抹青色,好像美丽的宫女们新妆一样清丽,迎接着晨风的`吹拂。景阳楼:宫内钟楼。据《南齐书》载,齐武帝以宫内深隐,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宫人闻钟声早起妆饰。

  赏析:

  这首词写皇宫柳色如著新妆。

  “御柳如丝”句,写了一幅广阔的春柳画面:“凤凰窗映”句,绘出了富丽堂皇的宫室。“景阳楼畔”句,又将场面拉开:“一面新妆”句,将柳枝比拟成如美丽的宫女们着上新妆一样,一派春色,迎风飘舞。短短四句,开阖有致。

杨柳原文、赏析6

  [唐]白居易

  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陶令门前四五树,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

  依依褭褭复青青,句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

  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唐胜馆娃。

  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

  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

  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

  作品赏析:

  古歌旧曲①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②。

  ①古歌旧曲:指乐府旧曲的《杨柳枝》。②新翻《杨柳枝》:《杨柳枝》曲调名,乐府旧曲本有多种杨柳枝,唐代文人重翻成新曲。翻,按照旧谱制作新词。

  原诗是一首乐府诗。这两句是说,那些已经陈旧的歌曲,不要再去听了,还是来听这新翻成的.《杨柳枝》吧!诗歌内容应当反映时代的声音、时代的脉搏,这样的诗歌才有生命力,这两句诗正说明了白居易的这种主张。

  可怜①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①可怜:可爱。

  这两句是说,雨歇风定之后,那万树千条的柳枝,各自垂头,枝嫩叶绿,是多么可爱啊!形容雨后风停时杨柳的姿态,十分逼真。

杨柳原文、赏析7

  [唐]杨炯《折杨柳》原文、注释、赏析

  边地遥2无极,征人去不还。秋容凋翠羽3,别泪损红颜。望断流星驿4,心驰明月关5。藁砧6何处在?杨柳自堪攀。

  注释:

  1 《折杨柳》: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之一,内容多叙出征兵阵之事,词多哀苦。后更突出亲朋好友别离内容,而怀念征人之作尤多,情辞凄伤。

  2边地:边境。遥:一作“迷”。

  3翠羽:本意为鸟类翠绿色的羽毛,这里指女子的眉毛。

  4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这里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流星驿:指马飞奔的样子。

  5明月关:指边关。

  6藁(ɡǎo):指稻草。砧(zhēn):指铡草时垫在下面的砧板。藁砧:是农家常用的铡草工具,藁置砧上,用鈇来剁,“鈇”谐音“夫”,因此这里的藁砧代指“夫君”。(责编按:据《通用规范汉字字典》,鈇现已有相对应简化字,可参看。)

  赏析:

  杨炯与“初唐四杰”其他诗人一样,在诗歌创作的题材上广泛开拓,有抒情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艳情诗、吊唁诗等,这就为“盛唐之音”的到来,提供了艺术表现的广阔天地,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杨炯的闺怨诗《有所思》、《梅花落》、《折杨柳》等,均系乐府旧题。诗中没有点明女主人公的身份,只写其对远征边塞丈夫的思念之苦。诗的开篇即慨叹“边地遥无极”,正因为没有言明女主人公的`身份,反而成为众多思妇的代言。结尾的“藁砧何处在”是思妇通过提问引出遐想。藁砧是农家常用的铡草工具。藁指稻草,砧指垫在下面的砧板,有藁有砧,却没有提及铡草刀——鳌!扳a”与“夫”两个字谐音,隐寓自己深爱的丈夫远在千里之外。“何处在”之问,隐含有丈夫“昔曾在”的对照意义。过去两情相悦,相亲相爱,现在却物在人去。这一问,与诗的开头“征人去不还”相呼应!心上人远赴边地,怎样辗转相思都不为过,岂一句“别泪损红颜”能说透?点点滴滴思妇泪中,厌恶战乱情绪一目了然。

杨柳原文、赏析8

  原文:

  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

  正是玉人肠断处,一渠春水赤阑桥。

  南内墙东御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是情人最断肠。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细腰。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春愁。

  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阑干半入楼。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春草绿萋萋。

  两两黄鹂色似金,袅枝啼露动芳音。

  春来幸自长如线,可惜牵缠荡子心。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柱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露,一面新妆待晓钟。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译文

  宜春院外杨柳轻拂低垂,伴着那春风扭摆着腰肢。

  那御河之上的红栏桥畔,多少情人在此伤心别离。

  注释

  ⑴杨柳枝:词牌名,七言绝句之一体,四句三平韵。

  ⑵宜春苑:古代苑囿名。秦时在宜春之东,汉称宜春下苑。即后所称曲江池者,唐代为教坊乐妓所居之地,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条:指细长柔软的柳枝。

  ⑶舞腰:比况之词,状杨柳细软若舞腰。

  ⑷玉人:美人。肠绝:一作“肠断”。

  ⑸赤栏桥:长安城郊桥名,后多泛指男女或朋友相会之处。

  赏析:

  温庭筠的几首《杨柳枝》词描写的.是京城长安的杨柳,联系作者的生平,这首词很可能是作者中年进京应考时游览宜春苑时所作。每当春天之时,微风吹拂,犹如十三女儿的舞腰一般妩媚动人。温庭筠写下了八首《杨柳枝》,这首即是其中之一。

杨柳原文、赏析9

  原文: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译文

  西城的杨柳逗弄着春天的柔情,让我想起离别时的忧伤,眼泪止不住的流。还记得当年你为我拴着归来的小舟。绿色的原野,红色的小桥,是我们当时离别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在独自流淌。

  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离别的苦恨,什么时候才能停止?等到柳絮飘飞、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上楼台。即使这满江春水都化作眼泪,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注释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远”。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

  弄春:谓在春日弄姿。

  离忧:离别的忧思;离人的忧伤。

  多情:指钟情的人。

  归舟:返航的船。

  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飞絮:飘飞的柳絮。

  春江:春天的江。

  赏析:

  【评解】

  这是一首怀人伤别的佳作。上片从“弄春柔”、“系归舟”的杨柳,勾起了对“当日事”的回忆,想起了两人在“碧野朱桥”相会的情景。产生眼前“人不见”的离愁。下片写年华老去而产生的悠悠别恨。“便做”三句,表现了离愁的.深长。全词于清丽淡雅中,含蕴着凄婉哀伤的情绪。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少游既是一个情种,自不免因落拓的宦途,羁旅的生涯,和失恋的萦绕所侵袭,因而使他变为一个伤心厌世的词人。所以他的词往往含蕴着极浓厚的凄婉情绪。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结尾两句与李后主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徐师川之“门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皆言愁之极致。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此为少游前期的暮春别恨之作。词之上片由“西城杨柳弄春柔”的描写,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下片由“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到“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的描写,进一步抒发愁情别恨。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柔情,“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以下写因柳而有所感忆:“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这里暗示,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曾有离别情事在这地方发生。那时候,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在这儿话别。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前呢,风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是深长的。

  过片“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所谓说“恨悠悠,几时休?”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说不登则已,“一登”就在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在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在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

  此词写柳,妙在“弄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把拟人手法于无意中出之,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在引而不发,语气微婉,最后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

  这首愁情词由春愁离愁写起,再写失恋之愁和叹老嗟卑之愁,省略或者说是虚化了具体时空背景,仿佛将词人一生所经历之愁都凝聚浓缩在一首词中了,很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上片前三句写初春的离别,并未出现告别的对象而悲泪滂沱,已寓无限隐情。“犹记”两句转为忆旧,“多情”指恋人,“系归舟”指飘泊重逢的激动。“碧野朱桥”是当日系舟处所,又是今日处境。“当日事”唯存记忆,而眼前是“人不见,水空流”。即谓再度离别,再度“归来”时,已无人“系舟”,只见水流了!几个波折,诉尽赴约而不遇的绝望哀情。

  换头“韶华”句为议论,道破人生真理,此理虽为常理常情,但由词人体味人生后道出则有极哀切的意蕴。这青春不再,年华易衰,才是“恨悠悠”的终极原因,何况春天又一次完结了哩!此悠悠长恨,当然将词人仕途不遇、理想落空的伤感融注其间了。最后,将愁恨之泪化作春江,极尽夸饰之能事,却仍“流不尽,许多愁”!妙在“流不尽”!此喻,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基础上,又翻出一层新意,乃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

  此词结构布局极缜密。下片“飞絮落花”印上片“杨柳弄春柔”;“登楼”印“离忧”;“春江都是泪”印“泪难收”;“韶华不为少年留”总提全词命意,天然浑成,意态兼善,神韵悠长。

杨柳原文、赏析10

  折杨柳歌辞五首 南北朝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

  放马两泉泽,忘不著连羁。

  担鞍逐马走,何见得马骑。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跸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折杨柳歌辞》译文

  (一)

  一个青年男子,上马后并不去取马背上的马鞭子,

  而是去折杨树和柳树上的枝条。

  接着,他盘膝坐在马背上,悠闲地吹起了长笛,

  “你怎么不走呀,客官?”路过的人、都想上前去问这个青年男子(挡住了别人的去路、他不急、别人急)。

  (二)

  我现在因为浓重的愁苦而不快乐,我愿意成为郎君的马鞭(看来、古人整天把马鞭带在身上,女子借此表达了想与郎君形影不离的真实愿望)。

  走出和进入院落(院子)时,我愿意牢牢地抓着郎君的胳膊(生拍你变心、跟别的女人跑了),悠闲时、我能盘膝坐在郎君身边。

  (三)

  我在两泉旁的小泽处、放牧我心爱的马儿,

  竟然忘记了给马套上马笼头。

  我背着马鞍、跟随着马走,

  “怎么不见你骑马呢?”女情人问道。

  (四)

  遥看孟津河一带,茂密的杨树和柳树都随风摇曳着。

  我是胡家的儿郎,不理解汉族男人写的诗歌。

  (五)

  (赛马时)健儿要获胜,必须依靠快马;但快马要显出它的真本领,又必须依靠骑术高明的健儿。

  一群快马哔哔啵啵地快速奔跑着、才能分出高低。

  《折杨柳歌辞》注释

  捉鞭:拿起马鞭。捉:抓、拿。

  蹀座:偏义复词,取“座”义。蹀:行;座,同“坐”。

  长笛:指当时流行北方的羌笛。

  擐:系,拴。

  羁:马笼头。

  逐:跟随。

  孟津河:指孟津处的黄河。孟津:在河南孟县南。

  郁:树木茂密状。

  婆娑:盘旋舞动,此指杨柳随风摇曳的样子。

  虏家儿:胡儿,古代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之贬称。

  跸跋:快马飞奔时马蹄击地声。

  黄尘:指快马奔跑时扬起的尘土。

  别雄雌:分高低、决胜负。

  《折杨柳歌辞》赏析

  《折杨柳歌辞》,《乐府诗集》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共五首,内容相贯,主要为征人临行之际与其情人相互赠答之词。折杨柳是古代送别的习俗,送者、行者常折柳以为留念。

  第一首是写“行客”告别亲友远行之际,“上马”理当挥鞭启程,可他却“不捉鞭”,反而探身去折一枝杨柳。柳者,留也,在古代习俗中是作为惜别的象征。这一细节,正表现出其依依惜别的心情。而此时更传来了悠悠长笛之声,岂不更令人怅惘,别情难抑!诗前三句纯用叙事代抒情,不明言离愁,而巧妙地用“柳枝”、“长笛”象征离情的事物意象作垫衬,逼出最后一句“愁杀”两字。

  第二首中,“愁不乐”点出与“郎”经常离别,故女子大发奇想,希望成为心上人的马鞭,终日伴随情郎身边。诗蕴藉有致,颇带南方吴声西曲的柔情;但又颇有不同,“愿作郎马鞭”的痴想就明显带有北方器物的特征。诗以刚健之笔抒温婉之情,于爽健之中寓缠绵之情致。

  第三首是写放马的情形。马不戴羁,人扛马鞍,人随马走,然后提出疑问“何见得马骑”,怎么不见你骑马呢。远离故乡前夕,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对未来充满了迷惑与不解。

  第四首诗写征人遥望漫漫征程,对此行怀有隐忧。此诗应当注意两点:(一)作者当是北方少数民族,或为鲜卑,或为其他,虽已难深究,但其显然习惯于北方大漠生涯,来到中原沃土为时未久。故“遥望”之际,对“杨柳郁婆娑”之中原景物倍觉新鲜。“郁婆娑”三字十分传神,令人想见垂柳成行、依依摇曳之美景。此种景物描写,在北歌中极为罕见。(二)此诗当原用北族语言,经过汉译。“虏家儿”者,即出诸汉人译笔,北方民族断不会用此贬词自称。至于诗中透露出其时南北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信息,亦值得重视。

  第五首诗是写一场激烈的马赛前的情景。赛马场上,人强马壮,跃跃欲试。作者不禁感叹:健儿要获胜,必须依靠骏马;但快马要显示出其善奔,亦须依靠骑术高明的健儿。两个“须”字,突出了人马互相依赖的重要关系。“跸跋黄尘”,动人心魄,展示出万马奔腾的壮阔景象。这是作者的揣想之辞,故云“然后”才能决一雌雄。诗有议论,有描写,场景阔大,给人一种阳刚的美感。

  《折杨柳歌辞》评论

  第一首诗歌,写的是男青年在等待自己的女情人。

  第二首诗歌,紧扣第一首、写男子终于等来了女情人。这首诗歌是女情人对男子的忠贞表白。

  第三首诗歌,写男子因为太思慕女情人、而老是忘记这、忘记那。可见,他的女情人一定很标志。

  第四首诗歌,作者也略微表达了对汉族人民的不满,“不理解汉族男人写的诗歌、怎么去弄懂汉族文化?”

  第五首诗歌,是以女情人的视角来写的,意思是说:好男人需要好马、好马依赖好男人才出名。

杨柳原文、赏析11

  杨柳枝·织锦机边莺语

  温庭筠〔唐代〕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赏析

  此词写闺思。首二句隐括李白名篇《乌夜啼》的诗意,谓女子在机上织锦,机边传来黄莺叫声,著一“频”字,足见鸣声此起彼伏,春光秾丽,句中虽未提杨柳,但“莺语频”三字,已可以想见此地杨柳千条万缕、藏莺飞絮的景象。织锦虽是叙事,同时暗用了前秦苏蕙的典故,点出女子相思。思妇织锦,本欲寄远,由于莺语频传,春光撩拨,只得停梭而流泪忆远。

  后二句和首二句跳跃很大,由思妇而转到征人,由柳密莺啼的内地而转到边塞,说塞上到了三月仍然是一片萧索,即使有杨柳而新叶未生,征人也无从察觉到春天的降临。这里用王之涣《凉州词》句意而又更翻进了一层。思妇之可怜,不仅在于极度相思而不得与征人团聚,还在于征人连春天到来都无从察觉,更不可能遥知妻子的春思。这样比单从思妇一方着笔又多了一个侧面,使意境深化了。

  此词主要运用比衬手法,在同一时间内展开空间的对比。它的画面组合,犹如电影蒙太奇,先是柳密莺啼、思妇停梭垂泪的特写,一晃间想起画外音,随着词的末二句,推出一幅绝塞征戍图,征人面对着萧索的原野,对春天的来临茫然无知。两个镜头前后衔接所造成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陈陶《陇西行》中有“可怜永定河边骨,尤是春闺梦里人”的诗句,也是采用两个方面进行对照,但刺激性很强,把问题明确地告诉读者,作者的情绪显得激切。温庭筠此词则是冷静客观地展开两幅画面,让读者自己慢慢地领会、思考,比较含蓄,这是温词风格的一种体现。

  这首词口气和神情非常婉转,不像一般七言诗,但如与宋代的一些词相比,却又显得浑朴。这显示了诗到词的过渡状态的一种特征。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杨柳原文、赏析12

  原文: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芳草绿萋萋。

  译文

  馆娃宫外,邺城西面,都是杨柳依依。远方柳影辉映征帆,近处柳丝轻拂长堤。

  杨柳依依,牵系远游的人思归之心甚切。这思归之心,并非那春草萋萋所引起。

  注释

  ⑴杨柳枝: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杨柳”“柳枝”。七言绝句之一体,四句三平韵。

  ⑵馆娃宫:春秋时吴国宫名。据《越绝书》载,吴王于研石山置馆娃宫。传说西施至吴,吴王夫差筑此宫以住西施。左思《吴都赋》:“幸乎馆娃之宫。”此宫旧址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南灵岩山上。《吴郡志》:研石山一曰灵岩山,上有吴馆娃宫、琴台等。邺城:三国曹操作魏王时的都城,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曹操曾筑铜雀台在此。

  ⑶远映征帆:指馆娃宫外之柳,宫南即太湖,故云。近拂堤:指铜雀台之柳。堤,指魏王堤。

  ⑷“系得”句:写柳丝牵系着公子们迫切的归心。意思是见柳而引起乡愁。系:连结,拴着。王孙:贵族的后裔,泛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刘安《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又:杜甫《哀王孙》:“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古时也表示对青年人的'敬称,《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此处代指游子。意:《温飞卿诗集笺注》作“思”。

  ⑸“不关”句:意思是见芳草也会引起思归之情,今见柳枝,同样也产生思归之情,不必与芳草有关。不关:不相关。一作“不同”。芳草:一作“春草”。

  赏析:

  这首词写思妇望着柳条而产生的纷繁思绪。“”首句写柳树所在之地,“馆娃”和“邺城”,都是古时与美女有关的地方,西施曾居于馆娃宫中;邺城有铜雀台,杜牧《赤壁》诗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之句,曹操姬妾歌女,都住在此地。这里用这两个地名,不仅使人想见其树,更想见住在那里的美人。树与人暗自映衬,柳的娇美自在不言中,并含有思妇以美人自况之意。越觉己美,春思愈切,于是举目眺望,所见只是远近垂柳,拂堤映帆。次句写江岸之柳沐浴春风,飘拂多姿,思妇由征帆而想起远去的征人。“馆娃”和“邺城”,一南一北,构成跨度很大的空间,配合着流水征帆、大堤杨柳,构成一幅广阔渺远的离别图。而“馆娃宫外”与“邺城西”、“远映征帆”与“近拂堤”,句中自对,则又构成一种回旋荡漾的语调,渲染了一种别情依依的气氛。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芳草绿萋萋”二句,是思妇由柳条而产生的奇异想象:芳草可以使游子怀乡,柳条虽不是芳草,然而它也像芳草一样碧绿,而且还有袅袅长丝,它足以牵住远游的人儿,使他思归更切。这种意境是很新颖的。但上文既然说杨柳拂堤,枝条无疑是既柔且长,用它来系住游子的心意,又是一种很合理的推想。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正是为了加强对方对于己方的系念。有这种习俗,又加上柳枝形态在人心理上所唤起的感受,就让人觉得柳枝似乎真有此神通,能系住归心了。由此在趁势推进一层:“王孙游兮归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作者巧妙地借此说芳草没有能耐,反衬出柳枝神通之广大。

  这首词不仅扣住《杨柳枝》这个词调咏杨柳,而且加以生发,决不沾滞在题上。词中的杨柳,实际上是系住游子归意的女子的化身。词中处处有伊人的倩影,但笔笔都只写杨柳;写杨柳亦只从空际盘旋,传其神韵,这是词写得很成功的地方。

杨柳原文、赏析13

  原文:

  酒泉子·杨柳舞风

  五代:顾敻

  杨柳舞风,轻惹春烟残雨。杏花愁,莺正语,画楼东。

  锦屏寂寞思无穷,还是不知消息。镜尘生,珠泪滴,损仪容。

  译文:

  杨柳舞风,轻惹春烟残雨。杏花愁,莺正语,画楼东。

  锦屏寂寞思无穷,还是不知消息。镜尘生,珠泪滴,损仪容。

  注释:

  杨柳舞风,轻惹春烟残雨。杏花愁,莺正语,画楼东。

  锦屏寂寞思无穷,还是不知消息。镜尘生,珠泪滴,损仪容。

  镜尘生:久未对镜梳妆,故镜生尘。损仪容:因相思之苦而摧残了美丽的容颜。

  赏析:

  这首词写闺妇春思。上片写画楼东的春景:柳、风、烟、雨、莺,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下片写她因未得丈夫消息,泪珠常滴,容颜渐损,即“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意。

杨柳原文、赏析14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宋朝 王雱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译文

  杨柳在风中摆动着柔软的柳丝,烟缕迷漾织进万千春愁。海棠的花瓣还未像雨点般坠,梨花的白色花瓣已经如雪花般纷纷飘落。由此知道,原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了。

  而今往事实在难以重忆,梦魂归绕你住过的闺楼。刻骨的相思如今只在那芬芳的.丁香枝上,那美丽的豆蔻梢头。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注释

  眼儿媚:词牌名,又名《秋波媚》。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弄轻柔:摆弄着柔软的柳丝。

  海棠三句:指春分时节。海棠常经雨开花,梨花开时似雪,故云。

  难重省:难以回忆。

  省(xǐng):明白、记忆。

  秦楼: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所居之楼。此指王雱妻独居之所。

  丁香:常绿乔木,春开紫或白花,可作香料。

  豆蔻:草本植物,春日开花。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赏析

  这首词触眼前之景,怀旧日之情,此词为王雱怀念妻子所作,表现了伤离杨痛苦和不尽杨深思。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上片第一句“杨柳丝丝弄轻柔”,柳条细而长,可见季节是在仲春。“弄轻柔”字写杨柳在春风中轻摇杨柔美,分外有出垂柳初萌时杨细软轻盈、盎然春意。以“烟缕”来形容轻柔杨杨柳,大概是由于四月杨时候,垂柳杨顶端远远望去,宛如一抹浅绿杨烟云。杨柳如烟这个比喻并不新鲜,但“烟缕织成愁”,则出语新奇,耐人寻味。如烟杨垂柳和心中杨愁思并没有直接杨关系,却用一个“织”字将二者绾合,仿佛杨柳能通晓人性。“愁”字杨出现.为整首词披上淡淡哀愁杨羽衣。然而这忧伤从何而来,词人并未解释。只是在写完垂柳之后,他将笔触转向春日杨另两种花朵:海棠与梨花。

  “海棠未雨,梨花梦雪,一半春休。”“雨”“雪”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这句杨意思是说,海棠杨花瓣还未像雨有般坠,。梨花杨白色花瓣已经如雪花般纷纷飘落。由此知道,原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了。在韶华易逝杨感喟中,词人不禁触目生愁。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原来有一段值得留恋、值得追怀杨往事。但是年光不能倒流,历史无法重演,旧地又不能再到,则只有凭借回归杨魂梦,围绕于女子所居杨值得怀念杨地方了。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词人杨相思之情,只有借丁香和豆蔻才能是分表达。这分明就是在感叹自己心底杨深情正像丁香一般忧郁而未吐,但又是非常希望能和自己心爱杨人像豆蔻一般共结连理。整个下片杨意思是说,尽管一切杨梦幻都已失落,然而自己内心缠绵不断杨情意依然专注在那个可人身上,真是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杨境界。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王雱为王荆公的儿子,他身体虚弱缠绵病榻,于是与妻子分居,让妻子单独住在楼上。王荆公做主把他的妻子重新嫁给了别人,王雱因怀念妻子而为她写了这首词。

杨柳原文、赏析15

  [不详]佚名《南歌子(杨柳连堤绿)》

  ?杨柳连堤绿,樱桃向日红。舜吟迎紫陌秋风,满院残花夹竹,焕焕脱帘栊。荷叶排青沼,云峰挨碧空。举杯摇扇画堂中,时听笙歌消暑,思无穷。

  注释:

  1、此词调名原缺,据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为《南歌子》。

  2、樱桃向日红:谓樱桃向阳的一面已经泛红。樱,原作“缨”,据王重民校改。

  3、舜吟:指唱着太平的歌曲。舜,尧天舜世,谓太平。

  4、紫陌,锦绣般的原野。

  5、秋风,西风,此指习习的凉风。

  6、焕焕:缓锾,轻慢的'样子。

  7、帘栊:即帘子。栊,原作“咙”,据刘盼遂、孙贯文校改。

  8、青沼:清澈的池塘。

  9、挨:挨着、接着。谓插入云端的山峰接着蓝天。刘盼遂校为“蔟”,攒聚的意思。

  10、画堂:用彩色绘饰着梁柱藻井的房屋,作品中多指内室。韦庄《浣溪沙》:“画堂帘幕月明风。”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消夏闲情的词作。盛夏季节,杨柳连堤,樱桃丰熟,莲叶碧翠,山秀池清。诗人手摇薄扇,耳听笙歌,消暑取乐。真是无限风光,无边情致。全词色彩调配十分鲜艳:绿杨柳、红樱桃、紫陌、青沼、碧空、翠嶂、构成一幅绚丽多姿,风光旖旎的水彩画,读来宛若身处画中。

  说明:

  敦煌曲子词多创作于晚唐五代间,但因作者及创作时间难以准确考证,故暂归类于五代十国时期。

【杨柳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杨柳枝原文及赏析08-20

杨柳原文、赏析优秀02-08

折杨柳原文及赏析02-22

杨柳丰子恺原文赏析06-20

杨柳枝词原文及赏析08-17

杨柳枝词原文及赏析02-06

《折杨柳》原文及翻译赏析03-07

折杨柳 / 和练秀才杨柳原文及赏析07-24

杨柳枝 / 柳枝词原文及赏析07-17

杨柳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