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名篇《满江红》赏析

时间:2023-04-26 08:42:55 进利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爱国主义名篇《满江红》赏析

  《满江红》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表现啦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下面是满江红赏析,请参考!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中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是一首气壮山河、激动人心的爱国主义名篇。赏析此文,要领会文章的语言和思想,联系作品的创作背景,对创作意图、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等作出准确的把握和判断。

  一、解读主题

  对英雄人物岳飞的解读直接决定了对主题的理解,而对人物的评价在现实中也总是基于一定的“价值坐标系”的。因此,同一人物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对作品来说,也就会获得不同的主题。

  作者通过凭栏远眺所引起的联想,抒发了抗金救国的必胜信念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

  岳飞生活在宋金对峙、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期。“尽忠报国”这四个字,不只烛照了他三十九年的生活道路,而且凝聚着人民的意志和时代的激情。岳飞真想继续为民族而战啊,所以在接到班师回朝的圣旨后悲愤万分。可惜他生活在九百年前,当时“尽忠报国”其实就是“忠君报国”。在金朝统治者占领中原、直逼江南时,岳飞以奔赴国难为己任,上书要求北征,收复中原。然而,高宗、赵构与秦桧之流狼狈为奸,不惜牺牲民族利益以求偏安。《满江红》正是岳飞忱国忱民满腔忠愤的结晶。

  “怒发冲冠”,形象地表现出岳飞在南宋处于风雨飘摇之际,那种难以诉说的强烈的内心激愤。作者在引用荆轲刺秦皇易水送别的故事中“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这一典故时,将自己的遭遇倾注进去,使它有了新的内容和时代气息。

  二、识知环境

  要认识作者岳飞这一典型人物,必须懂得: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展现自己的舞台,它可分为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决定人物的性格,而自然环境使其性格特点充分展示。岳飞是人文环境阅读中的认识重点,还应认识历史环境,同时分析其所处历史时代的

  这里包含一个艺术构思问题。诗词的景号隋谐调一致,从作者黯淡与郁伤的格调中,我们可以设想出《满江红》的另一种意境,“凭栏处”风吼、电闪、雷鸣,劈裂长空,宇宙震颤,这时可以狂啸、高歌;可以撕裂肺腑地将郁结的感情淋漓尽致地倾吐出来,岳飞的构思则很精细,他选择了骤雨初歇的时刻,黑阵阵的天、灰蒙蒙的地,檐问是断续的积雨,四周沉闷得令人窒息,“仰天长啸”又怎能表达他慷慨激烈的胸怀于万一?要倾吐而又不能倾吐的情感是最为深沉笃挚的。试问,谁又能测知作者内心的沉雄悲壮达到什么程度?

  将阴郁的景和惊雷怒涛般的情组在一个画面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满江红》是一气呵成的,但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却如奔流的河水,有时潺谖,有时澎湃,这一切都是按诗人的感情脉络发展着。万里江山谁护?作者万分感慨……

  三、展开联想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他回顾自己三十多年的人生历程——追云逐月,金戈铁马,转战千里历尽艰辛,使金兵闻风丧胆,立下赫赫战功。但岳飞把个人的功名富贵看得像尘土一样微不足道。英雄任重而道远,“还我河山”,“直捣黄龙府”才是他的目标。从这高度概括的语言中,我们可以形象地感受到叱咤风云的民族英雄,那宏大的气魄、宽广的胸襟。

  时间珍贵,于是策勉自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组句子虽然写感慨,但情调并不低沉,在上阕末尾将感情推上第一个高度。

  四、志存高远

  诗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匈奴,胡虏都是金人的代名词,岳飞还不可能把金朝统治者与其人民严格地区分开来,这里反映出岳飞的历史局限性,但岳飞抗金是符合包括金朝人民在内的华夏各民族的利益的。岳飞面对山河破碎,二帝被掳的奇耻大辱尚未洗雪的现实,表达了坚毅的抗金意愿。收复河山的壮志越执著,就越有自信,于是他直接阐明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在乌云压顶的形势下,应该洒脱、机智、从容不迫地奔赴沙场,“饥餐”、“渴饮”是在谈笑中进行的。

  五、赏析理解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朝天阙”,即朝见皇帝。这组句子形象生动,表现了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慨,将感情推到最高

  度。但爱国必然忠君,也反映出岳飞的阶级局限性。

  阅读赏析要去分析:岳飞之所以为后世人景仰,不仅仅是因为他高尚的人格、杰出的军事才能、坚贞不屈的精神、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还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如何进步,在任何一个时代和社会,忠于当时主流的价值观,遵守当时的法律和社会准则,正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六、人文激励

  阅读教育是育人的教育,有人说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是生活方式不断变迁中恒定的力量。作为一员南征北战、战功赫赫的将帅,阳刚之气贯穿了岳飞的一生。正是这种阳刚之气,征服和震撼着千百年来人们的心灵。历史长河走过两千多年,走到今天,什么变了?时空变了、人变了、环境变了,不能变的是人性中自觉而恒定的召唤力量——“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所体现的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力量。

  岳飞是一个顶天立地、气壮山河的男子汉,用血泪写成了《满江红》,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的诗篇是祖国的宝贵精神财富。名作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是那样奋发激昂、深沉感人,岳飞的精神在大江南北传扬,养育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八百多年来一直激励着后人。

  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勃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致不肯一泻直下,方见气度渊静,便知有异于狂夫叫嚣之浮词矣。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倘是庸手,有意耸听,必定搜索剑拔弩张之文辞,以引动浮光掠影之耳目——而乃于是却道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真个令人迥出意表,怎不为之拍案叫绝!此十四字,微微唱叹,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悲绪,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可为见证。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轻;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之必然反映,莫以现代之国家观念解释千年往事。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痛语,说与天下人体会。沉痛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寄壮怀,英雄忠愤气概,凛凛犹若神明。盖金人猖獗,荼毒中原,止畏岳家军,不啻闻风丧胆,故自将军而言,“匈奴”实不难灭,踏破“贺兰”,黄龙直捣,并非夸饰自欺之大言也。“饥餐”、“渴饮”一联微嫌合掌;然不如此亦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千里万里,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栓的张元干,他作《虞美人》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匈奴”,是无可非议的。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即以文学家眼光论之,收拾全篇,神完气足,无复毫发遗憾,诵之令人神旺,令人起舞!然而岳飞头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人谗害,宋皇朝自弃战败。“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复可望眼见他率领十万貔貅,与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

  此种词原不应以文字论长短,然即以文字论,亦当击赏其笔力之沉厚,脉络之条鬯,情致之深婉,皆不同凡响,倚声而歌,乃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艺术课也。

【爱国主义名篇《满江红》赏析】相关文章:

送别诗名篇赏析06-19

满江红的经典赏析06-20

朱自清名篇《绿》及其赏析03-24

诗经的名篇名句赏析06-19

虞美人名篇赏析06-20

满江红诗词赏析04-24

满江红原文及赏析10-10

岳飞的满江红赏析06-20

岳飞《满江红》赏析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