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16 12:51:29 意义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

数学《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1

  1、教学内容

  义务版第八册67~68页《除法的意义》

  2、教材简析

  除法是与乘法相反的运算。在前三年半学生经过大量的整数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除法的意义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里在已学的基础上对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学生有更明确的认识。

  和讲减法的意义一样,教材也是通过三道应用题为载体,从除法和乘法的联系概括出除法的意义。教材对1、0在除法算式的特性做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其中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这部分知识是教学难点,以后在学习分数、约分、比等知识时经常要用到。

  3、学情简析

  所授教的是四年级学生,他们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推理、验证、归纳等能力。另外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笔算和口算除法,并会进行简单的验算。所以,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大量的探索性平台,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学习知识。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理解除法的意义。

  (2)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等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转化思想。

  5、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除法的意义。

  难点: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6、教学程序

  (一)在生活的信息中,感受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1、采用聊天的形式引入(师生相互猜测年龄,得出两条信息;教师今年30岁,学生今年10岁)

  2、通过以上两条信息你想到什么数学问题?(老师的年龄是学生的3倍)

  3、让学生从这三条信息当中任选两条,并提出一个问题。

  (1)学生今年10岁,老师年龄是学生的'3倍,老师今年多大?

  (2)老师今年30岁,学生今年10岁,老师是学生年龄的几倍?

  (3)老师今年30岁,是学生年龄的3倍,学生今年多大?

  4、指明学生列式并计算。

  【虽然这部分内容不是本节课的重点,但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与教师交流中,感到特别亲切,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并在出示应用题时改变了以住的呈现的方式,使应用题的出示更能体现出计算来源于实际,并将计算与应用题巧妙整合在一起。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二)在观察比较中概括除法的意义

  (1)观察这三道算式,感受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①先说出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因数、因数、积)

  ②再观察二、三两道题说出除法算式中的各数在第一道题中是什么数(积、因数、因数)

  ③小结二、三两道题相同点即已知什么求什么(与第一题相反二、三两道题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30)与其中一个因数(10或3),求另一个因数)

  ④归纳除法是什么样的运算。(除法的意义)

  ⑤师生共同总结除法的意义后,再说明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提供学生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在观察、比较、讨论、反思中去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在总结除法意义时,是让学生根据减法的意义去进行理解,也是让学生的知识结构达到转化。】

  (三)在探索中理解难点

  【1和0在除法中的特性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在学生学习理解时,运用猜测结果——推理验证——归纳特征——举一反三的这样教学方式组织教学。】

  出示答题卡:

  一个数除以1

  结果

  用除法意义验证

  我发现了:

  再举例说明

  7÷1

  5÷1

  6÷1

  9÷1

  10÷1

  0除以一个非0的数

  结果

  用除法意义验证

  我发现了:

  再举例说明

  0÷20

  0÷10

  0÷15

  0÷17

  0÷5

  一个除以0

  猜测结果

  用除法意义验证

  我发现了

  5÷0

  7÷0

  16÷0

  9÷0

  10÷0

  【学生在解答这两张答题卡时,比较顺利。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内容,只不过加以归纳和整理。其实我在这里设计这张答题卡的真正用意,不仅仅是为了归纳1以及“0除以一个非0的数”在除法中的特性,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突破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这一难点。因为学生掌握了这样的分析推理的过程,特别是如何利用除法的意义进行验算这一方法后,对这一难点理解,就迎刃而解。如10除以0,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的积等于10,再如0除以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0和任数相乘都等于0,所以0不能作除数。并且通过答题卡的出示,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式,以便于梳理知识,感受除法意义的价值,同时为第二课时的学习(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验算)奠定基础】。

  (四)从练习实践巩固知识

  基本练习:

  (1)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504÷36=

  (2)一本书有95页,每页按624个字计算,这本书一共有多少个字?(3)把上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

  拓展练习:

  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1)任何除以1都得到原数。()

  (2)0除以任何数都得0。()

  【按照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力求做到人人学有必须的数学,我设计了两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六)从质疑问难中,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什么疑问?

  【让学生在重温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知识的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

数学《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2

  课题一:除法的意义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除法的意义和第68页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完成第68页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五的第l一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已学的除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之间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问的关系。

  教学重点: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乘;除法之间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问的关系。

  教具准备:把第67页除法的意义中的三个例题分别写在三张纸条上,把下面教学过程()二中的4栏式题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教师:我们在前面复习总结了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意义和有关的知识,今天我们要来复习总结除法。

  一、教学除法的意义

  1.教师出示第67页第(1)题,指名学生读题。提问:

  “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怎样计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40×4=160(人)

  “在这个乘法算式中,40和4是什么数?160呢?”教师在上面算式40和4的下面写因数,在160的下面写积。

  “结合这个例题想一想,乘法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教师强调指出: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的运算。

  2.教师出示第67页第(2)题,学生读题,提问: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解答?”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板书:160÷4=40 (人)。

  3.教师出示第67页第(3)题,学生读题,提问: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解答?”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板书:160÷4=4 (班)。

  “计算第(2)题和第(3)题所列出的两个除法算式所涉及的数有哪些?跟乘法的一样吗?”

  “计算第(1)题所列出的乘法算式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的运算,看一看除法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

  教师概括:除法是已知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7页的下面关于除法概念的结语,齐读两遍。

  “在除法算式中,已知的积叫什么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什么数?所求的另一个因数叫什么数?”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除法算式的160的下面写被除数,在已知的因数的下面写除数,在所求的因数的下面写商。

  4.让学生看黑板上的三个算式;提问:

  “刚才我们看到黑板上的三个算式所涉及的数是一样的,再比较一下,第一个算式和第二、三个算式还有哪些不相同的地方?”可以多让几个学生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不相同的地方有:计算方法不同,一个是乘法两个是除法;已知数和未知数不同。

  接着提问:

  “在乘法算式中哪两个数是已知的?哪个数是未知的?”

  “再仔细观察一下,在上面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的已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概括:从上面的三个算式可以看出,在乘法算式中已知的,在除法算式中变成了未知的;在乘法算式中未知的,在除法算式中变成了已知的;这就是说乘法算式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除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

  “像这样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的两种运算叫什么运算?”

  教师:除法是和乘法相反的运算,通常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二、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教师提问:

  “想一想,乘法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积=因数×因数

  “怎样求因数?”教师板书: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最基本的关系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商=被除数十除数

  “除数和被除数怎样求?”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可以做什么?”(可以进行验算。)

  让学生自己验算第68页上的乘、除法。

  3.做教科书第68页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说明题意,强调不要计算,要根据题目给出的算式直接写出得数。学生做完后,核对时要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

  4.做练习十五的第1—4题。

  (1)第l题,提问:

  “第1小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总重量和筐数,求每筐的重量,怎样求?为什么?”

  (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核对编的题时,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编的题把什么作为已知的,什么作为未知的。

  (3)第3、4题,先让学生独立做,核对时要让学生说出每一题的根据。

  三、教学l和0在除法中的特性 。

  教师逐步出示下面各题。

  (1)10÷1= (2)0÷5= (3)5÷0= (4)0÷0=

  31÷1= 0÷25= 10÷0=

  198÷1= 0÷987= 789÷0=

  1.教师先让学生看第(1)题。提问:

  “先算出得数,再看一看有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

  2.再看第(2)题。学生计算出得数并说出规律后,教师指出:0除以不是0的数还得0。

  3.再看第(3)题。让学生想一下,然后提问:

  “5除以0商几?想0和几相乘得5?”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5,所以5除以0得不到商。

  4.教师指第(4)题提问:

  “0除以0得多少?”先让学生发言,说出因为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所以0除以0不能得到确定的商。

  教师:从第(3)题看出,因为和0相乘不得0的数不存在;从第(4)题看出;0除以0找不到确定的商。所以0不能作除数。

  四、作业

  练习十五的第5、6题。

【数学《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分数除法意义教学设计(精选5篇)07-31

小学数学《分数与除法》优秀教学设计04-06

数学《口算除法》教学设计(精选12篇)06-06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3-30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分数意义》07-01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分数意义》09-16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数学教案设计(通用10篇)05-29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06-21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