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案

时间:2024-02-20 09:04:29 炜亮 春节 我要投稿

《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12篇)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京的春节》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12篇)

  《北京的春节》教案 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思路、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阅读,能找出描述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3、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提取信息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歌谣导入:

  同学们,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象征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下面请听一首歌谣: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喇叭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请按“名时地评作”的顺序一句话介绍作者:

  参考内容: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29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他创作勤奋,解放后写了20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2、整体感知

  (1)用“圈点勾画”法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7节):描述北京市民在腊月准备过春节的情况。

  第二部分(8—11节):描述北京市民除夕,元旦,年初过节的盛况。

  第三部分(12—16节):描写北京市民过元宵节的情况。

  第四部分(17节):描写新旧社会过春节的不同。

  (2)再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热闹、隆重、愉快、祥和

  ②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的?

  本文以时间(腊月——元宵节)为线索(或是以春节的过程为线索

  ③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腊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

  (开始)——(高潮)——(结束)

  ④本文选取和组织了哪些材料?(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北京的春节》教案 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把课文读流利,理清文章层次,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教学重难点:

  能把课文读流利,理清文章层次,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春节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2、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合作填表

  时间 风 俗 习 惯

  (3)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三、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分清详略,练习朗读,领悟写法

  1、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2、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那一段,力争读出感情,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好批注。

  3、合作交流。

  4、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三、课内拓展:“阅读链接”

  阅读“阅读链接”中的两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四、课外拓展。

  以“郧西人的春节”为主题,借鉴本文的表达方式与写作方法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写出郧西人春节的特点。

  2、表达出你对节日的迷恋之情。

  3、要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北京的春节》教案 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露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学情分析:

  虽说是六年级的学生,但由于该班基础极差,只有少部分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本文老舍用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语言和北京春节民风民俗的理解,对于南方的孩子们是不容易的。且课文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运用及其好处,学生的理解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学习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德育目标: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喜欢今年的春节你是怎样过的

  2、播放春晚部分精彩场面的录像,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3、播放童谣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北京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4、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去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民族文化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通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自然段序号。

  2、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理清顺序,感受年味

  1、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画表示时间的词。

  2、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汇报交流,在这些日子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你发现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吗

  4、自由读文,品年味。

  5、全班交流汇报,总结年味。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①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②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和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的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①找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②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①正月初一逛庙会,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灯会,能使我们体会到人们清闲、娱乐、高兴的.心情。

  ②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各自的快乐。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课文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了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你能说说北京的春节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吗这节课我们着重探究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二、深入阅读,体会写法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在文中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画相关句子,和小组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2 、深入研读详写部分,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1)、指导品读“腊八”。边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边想一想:

  ①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

  ②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

  (2)、指导品读“除夕”。联系自己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①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

  ②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

  ③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除夕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把它表现来。

  (3)、指导品读“正月初一”。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①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②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③你逛过庙会吗说说你的感受。

  (4)、指导品读“元宵”。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课文第11、2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中可以感受到元宵的灯特别的多

  ①勾画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几百盏灯来。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②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小结:第13自然段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每个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作者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三、提问引导,领悟特点

  1、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2、引导分析:这篇文章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一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有条理的叙述;二是详略得当,详写春节中的高潮部分,略写其他部分;三是语言通俗、简练。)

  《北京的春节》教案 4

  教学目标

  1、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童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童谣,自己读读: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内容?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认真默读全文,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学生可能弄不懂的词语:腊月、初旬、麦芽糖、江米糖、空竹、逛天桥、逛庙会。)

  指名交流,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北京人过春节哪些地方你最感兴趣?

  预设一: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表格,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预设二:在交流中,学生贴纸条(黑板条)、作记录,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一种操作策略。)

  三、分清详略,合作研读

  1、引导找出写得详细的部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四人一小组,自选一个部分展开研究,研究问题如下:

  ⑴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⑵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交流研讨:分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展开竞赛。

  ⑴解决第一个问题:

  小组派代表复述研讨的部分,组员可以补充。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叙述顺序(“腊八”是用并列的方式写的;“除夕”是用总分的方式写的;“正月初一”是用对比的方式写的;“正月十五”是用总分总的方式写的);反馈评分。

  ⑵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生、师生互动,师注意引导学生品出京味语言的特点,必要时作示范;反馈评分。

  4、引导学生体会详略处理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读中学写

  1、快速浏览,找出描述小孩过春节的'地方,指名读。

  2、启发学生谈谈现在北京春节怎么过,其间可让学生采访在座的老师。

  3、学生写过春节时有趣的地方(片段),教师巡视。指名交流,教师评价时注意学生是否用上了书上的写法,及时点评、表扬。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复现童谣。

  2、作业:写一篇现代《北京的春节》,可以学习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注意详略得当。

  《北京的春节》教案 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词语;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 贴春联 守岁 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2.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三、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北京的春节》教案 6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填准相应的动词,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学习。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2、通过学习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通过联系生活、合作填表,在同伴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3、通过深读课文,体悟情感,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并试着迁移运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填准相应的动词,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学习。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2、通过学习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通过联系生活、合作填表,在同伴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比较揭题

  1、营造氛围,聊聊春节。

  在儿童歌曲《过年了》中走进课堂,让学生来聊聊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请学生把关键的词语(或重要时间、重要事件)板书在黑板的一侧。

  2、点明不同,比较揭题。

  刚才,大家交流的是我们家乡的春节。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北京的春节,看看老舍笔下的老北京的春节是什么样的?(师板书课题)请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终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请大家自由、大声地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准多音字:间断铺户正月掺和分外万象更新

  (3)填准动词:

  ()腊八粥()腊八蒜()杂拌儿

  ()鞭炮()年菜()对联

  ()庙会()灯笼

  (4)请学生互相提醒难写的`字词:如熬、逛、榛子等,并展开书写练习。

  2、直击首尾,了解始末。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春节开始的时间。

  (2)指名读课文最后1个自然段,知晓春节结束的时间。

  3、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1)浏览课文,画出春节经历的几个时间段。

  (2)交流梳理,按顺序排列这几个时间段,揣摩文章的顺序。

  腊月初旬——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初六——元宵——正月十九

  三、再读课文,了解风俗

  1、默读课文,独立填表。(可联系刚才填写动词的那些事情)

  时间风俗习惯

  腊月初旬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

  正月十九

  2、集体交流,完善内容。

  在读课文中进一步完善表格填写,了解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3、同桌合作,梳理内容。

  根据表格,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四、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1、同桌合作,完成填表。

  联系课始谈话内容以及黑板一侧的板书,同桌一起合作填写表格。

  时间风俗习惯

  2、小组合作,完善填写。

  小组内展开交流,了解本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在老师的帮助下,把表格内

  容填写完整。

  五、巩固训练

  打开“基础训练—《北京的春节》”,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深读课文,体悟情感,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

  2、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并试着迁移运用。

  一、复习回顾,了解内容

  1、利用表格,想想说说。

  看看填写好的表格,想一想,说一说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2、简单回顾,说说读读。

  说一说北京人过春节给自己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有感情地读读自己喜欢的那部分内容。

  二、深读课文,感悟写法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京春节给作者老舍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2、聚焦除夕,感受热闹。

  (1)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什么?

  (2)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分组学习,体会写法。

  分组学习描写“正月初一”“元宵”部分,试着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思考作者是怎样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的。

  4、分清详略,领悟好处。

  再出示第一课时已填写完整的“北京的春节”的表格,后面加上一栏“详略安排”,继续填写。

  讨论文章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单,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聚焦孩子,体悟情感

  1、跳读课文,找出内容。

  请大家跳着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相关句子。

  2、读读句子,说说感受。

  认真地读读这些句子,说说自己的真实感受。

  3、静心思考,体悟情感。

  如果课文只写这些内容,行不行?如果课文不写这些内容,感觉怎么样?

  四、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1、联系表格,安排详略。

  再出示第一课时已填写的“家乡的春节”的表格,后面加上一栏“详略安排”,继续填写。

  2、围绕表格,展开交流。

  家乡人是怎样过春节的,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3、利用表格,迁移练笔。

  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处,试着写一写。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写写《家乡的春节》。

  五、巩固训练

  打开“阅读训练—《北京的春节》”,一起来闯关吧!

  《北京的春节》教案 7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和略写的好处。

  重点难点:

  1、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难点: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师准备老北京过春节的有关图片,资料等

  2、学生搜集、整理并熟悉春节的来历、传说、习俗等图片,资料

  3、生认真预习并完成好本课的导学稿

  4、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难忘的`寒假生活

  二、学习“单元导读”,导入新课

  1、组织学习“单元导读”,了解本组主题、学习目标。

  2、师谈话导入:“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那么,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习俗,你又知道多少呢?

  3、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4、师小结学生发言导入、揭示并板书课题。

  三、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文中重难点词语(含生字表中要掌握的生字新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

  2、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并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北京的春节的“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四、合作探究,品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生默读课文,完善导学稿,做好小组内交流的准备。

  (自学内容以导学稿为蓝本,要求学生课前充分自学完成)

  2、小组内讨论、交流,确定中心发言人和汇报形式。

  3、小组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过春节的?重点写了哪些日子人们的活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导归纳:点面结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2)、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描写,展示朗读。

  (重在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五、拓展对比,感受写作特点

  1、认真阅读文后“阅读链接”,思考在写法上与《北京的春节》与何不同。

  2、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相机点拨学生从文章的结构、表达的情感、语言的特色等方面来体会。

  3、师小结并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

  课堂小练笔:运用自己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写自己过春节的情景。

  (若时间充足可展示部分学生已完成的练笔作业)

  《北京的春节》教案 8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相信大家对春节再熟悉不过了!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传统、最热闹的节日,想必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过春节吧!那么,你们知道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吗?你们知道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北京的春节》,就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浓缩的展现北京春节民俗风情的文章。

  板书:北京的春节老舍

  2、问:谁查到了关于老舍先生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资料: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剧作家,老舍先生是一代“语言大师”,有驾驭语言的本领,尤其是北京话的运用,使其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先生的作品很多,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龙须沟》、《春华秋实》等被誉为“人民艺术家。”1966年,老舍先生去世。(注:资料也可以换成介绍春节的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老舍先生和有关春节的习俗,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热闹的喜庆气氛。

  2、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想一想:

  (1)、全文主要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你认为课文应该怎样来分段呢?

  四、汇报

  1、指名读课文

  思考:全文主要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学生汇报:学生:全文先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之后详细描述了除夕守岁,正月初一拜年,正月十五闹花灯,最后些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板书:腊月

  《北京的春节》教案 9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

  3、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生:喜欢)那你们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吗?(生举手自由答)我们是这样过春节的,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北京的孩子是怎么过春节的呢?(生:想)好,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师指导学习。

  重点指导“榛、掺、浒”和多音字“正”的读音。

  4、学生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理解。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悬灯结彩:挂灯笼结彩带。形容喜庆景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腊月的初旬开始,正月十九结束)

  2、快速读课文,提取信息,小组合作填写下表。(课件先出示空表)

  主要习俗时间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吃糖、初一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元旦出门拜年、在家待客、逛庙会正月十五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

  3、学生交流填表情况,教师相机出示答案。(若有不同意见,相互讨论)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5、通过表格,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6、除夕和正月十五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四、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朗读了自己喜爱的段落。课文中还有很多生字新词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联系上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听写比赛。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课件出示需要掌握的词语)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

  二、品读课文,领悟特点

  (一)年前准备阶段

  1、在这五个时间段中,哪几个时间段是准备过年的情景?(腊八、腊月二十三)

  2、请在课文中找出描写人们准备过年的段落。(第1—7自然段)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人们准备过年的场面?(可以用自己的话描述,也可以用文中“忙乱、紧张”等词语描述)

  3、大人会忙些什么?(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大扫除、置办年货)小孩儿会忙些什么?(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你最喜欢哪一种活动?请找出来读一读。(指名朗读,读出你的感受)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节前的这段时间你都会干些什么。

  (二)过年时

  1、交流:课文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初一、元宵节)它们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2、它们是一样热闹吗?默读思考:除夕、初一、元宵节,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3、学生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总结。(除夕:热闹、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元宵节:红火、美丽。)

  4、品读第8自然段,思考: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除夕真热闹。)

  (2)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除夕真热闹”?(从“家家赶做年菜,鞭炮声日夜不绝”这几句话中可以感受到除夕的喜庆、热闹。)

  (3)这一天除了喜庆、热闹,还有什么特殊意义?(抓住“除非、必定”等词语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5、品读第10自然段,思考:

  (1)大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小孩子们会做什么呢?(逛庙会)

  (2)老北京的小孩子们在庙会上玩些什么呢?(师出示庙会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孩子们的悠闲与快乐)

  6、品味“元宵节”的气氛。

  (1)读第12—13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2)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花灯,还有什么?

  (3)指导朗读,把花灯数量多和人们的高兴之情表现出来。

  三、合作研读,领悟写法

  1、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把详写和略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学生汇报。(作者详写的是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其他日子则一笔带过。)

  3、引导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详略结合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4、出示课后习题第3题中的例句,引导学生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师范读引导)

  5、拓展:说说选段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两个选段见课本阅读链接)

  (老舍的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写出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文中对除夕这一天热闹的场景描写得井井有条;初一则通过写腊月二十三人们祭灶的活动,来体现春节的趣味和欢乐。本文介绍了闽南的春节习俗,重点描述了一家人在腊月二十九一天的忙碌,忙碌中透露出温馨和喜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板书

  1、北京的春节

  开始——腊月的初旬

  彩排——腊月二十三

  第一个高潮——除夕

  第二个高潮——初一

  第三个高潮——元宵节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真挚感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北京浓浓的热爱之情。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完成表格。学生们大致了解了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氛围。然后我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详略结合的写法的作用。

  《北京的春节》教案 10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风俗习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北京的春节》教案 11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录像再现现在人过春节的情景,激发兴趣。

  1、喜欢过春节吗?谈谈自己的想法。

  2、老北京的春节是怎样的?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意。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圈出来。

  2、检查生字读音情况:出示课件

  (1)放鞭炮检查。

  (2)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解决重点难点。

  3、解决遇到的困难或问题。

  你在读文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提出来。

  4、小结。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

  快速读一读课文,看春节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板书:腊月正月十九

  (二)学习过年这一节。

  1、默读课文,找出喜欢的一个段,划出表现热闹的句子,谈谈为什么说这些句子能表现出热闹。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同一个段落先交流。交流时注意抓住重点的词句说。

  3、指导学生读出热闹来。读完之后,师生评议。

  (三)学习元宵节这一节。

  1、默读这一节,过元宵节热闹表现在哪些方面?

  2、小组合作讨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亮等特点。数量多可引导学生抓住处处、整条街、几百街上有灯,家中有灯等;种类多可引导学生抓住玻璃的'、牛角的、纱灯、冰灯、长龙、走马灯、宫灯、纸灯等等。

  3、合班交流。出示录像看灯,让学生感受灯的世界灯的美丽。

  4、读出喜欢的心情。指名读。

  5、合作读。

  (四)感受咱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1、学生联系自己过春节的情况谈一谈。

  2、交流自己搜集的与春节有关的不同资料。(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幻灯片等都可以)

  教师小结。

  四、作业超市(自选一个)

  1、写一写自己过春节时最有意思的情景。

  2、搜集不同地方的人过春节的不同习俗,办一期手抄报。

  《北京的春节》教案 12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风俗,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3、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浓浓的“年味”。其实,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嚼嚼这一独特的味道。提问:我们知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春节的时期的几个重要日子活动。那么,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在文中详写的四天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腊八”这部分,现在大家来回忆一下: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

  二、深入阅读,体会气氛。

  1、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3)指导学生感情读文

  2、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们春节拜年吗?说说你拜年的经历。

  (4)引导学生了解庙会时怎么回事?

  3、指导品读“元宵”。

  全班齐读,边读边画:

  (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说说你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

  (2)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语句研读,创设情景读,结合生活体验,深入走进北京人的春节,感受人们的欢乐和浓浓的`民俗风情]

  二、拓展阅读,领悟表达特点:

  1、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2、引导分析:这篇文章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一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有条理的叙述:二是详略得当,详写春节中的高潮部分,略写其它部分;三是语言通俗,简练。)

  三、延伸谈话,了解风俗。

  1、师:北京的春节是很吸引人,但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一些不同的风俗吗?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2、启发思考:我们所了解到的这些春节风俗今天是否依然广泛存在??你觉得现在过年的氛围浓吗?说说你的感想。

  (学生自由畅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发他们对如何传承中华民俗文化的思考。

  四、作业

  小练笔: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北京的春节》教案】相关文章:

北京的春节教案03-17

《北京的春节》教案04-14

《北京的春节》 教案04-02

《北京的春节》教案07-28

北京的春节教学教案09-03

《老北京的春节》教案09-05

北京的春节教案通用12-22

小学《北京的春节》教案08-26

《老北京的春节》教案08-25

最新《北京的春节》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