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除夕的故事
除夕的故事1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过大年了,今天是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夜。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可多了。
我看大家那么忙就去问我的妈妈有什么要帮忙吗?我的妈妈说:“那你去帮我的爸爸和爷爷贴春联吧。”我说:“好的`,我的妈妈。”于是我就拿起了一张福字递给我的爸爸。我的爸爸把“福”字倒着贴,我看到了大叫道:“我的爸爸,我的爸爸,贴倒了。”我的爸爸笑着说:“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气到了!哦!原来是这样啊!我明白了。
吃晚饭的时间到了,桌子上的晚饭可丰富了,我们一家团团圆圆吃着美味的晚饭,有说有笑的。吃过晚饭我们一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那个电视可好看了,有跳舞,唱歌,还有小品······。当我们看到12点时,忽然一片噼噼啪啪的响声震耳欲聋,我吓的站了起来,跑到窗口看外面全是各种各样的鞭炮。哦,原来是人们用放鞭炮来迎接新的一年呢!
啊!今天真是个高兴的日子。
除夕的故事2
小时候,妈妈经常会买几个咸鸭蛋吃。记忆中每次吃鸭蛋时,妈妈总会用筷子敲去空壳的那一头,用筷子插进去,“吱…”一声,红油就探出头来,妈妈总是把蛋黄挑出放入我的碗里,自己则吃掉剩下的蛋白。
时间久了,我认为蛋白很好吃,要不然为什么妈妈总是吃的津津有味呢?有一次,我趁妈妈不注意时,用筷子夹了一小块蛋白放入口中,还没有嚼就吐了出来,像豆腐一样软软的,还十分咸,一点也不好吃。但为什么这么难吃,妈妈还吃的很香呢?难道妈妈品尝不出咸味吗?这个问题在我小小的心里发了芽。
一次,姥姥中午在我家吃饭,妈妈准备了几个咸鸭蛋,在餐桌上,我看见妈妈把蛋白全部都放入了自己的碗里,把黄红色的.蛋黄分别放入我和姥姥的碗中,姥姥用筷子挡了一下,把蛋黄放入了妈妈碗中,自己则夹过来所有的蛋白并说:“你不知道我最喜欢吃蛋白吗?”
吃饭时,我抬头看了看姥姥,她和妈妈一样,吃的津津有味,妈妈也想把蛋白夹过来,但都被姥姥挡住了,我忍不住发问:“蛋白真的那么好吃吗?你们吃着不咸吗?”但姥姥笑着说他最喜欢吃蛋黄了,妈妈也微笑着点点头。
慢慢长大了,我明白了,在餐桌上,天下的每个母亲都是“喜欢”吃蛋白的,就像妈妈和姥姥,她们都把美味的蛋黄留给自己,同时也是把爱给了子女。
以后,每当我想起小时候在餐桌上的这件事,感觉爱在心头绽放,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就像阳光洒满大地,就像小溪汇入大海。
餐桌上的这件事,让我懂得了母爱。
除夕的故事3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常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村寨寨的大家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大家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乡亲们有些封窗锁门,有些拾掇行装,有些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个时候,村外来了个半大的'小孩,只见这小孩长得浓眉大眼,漂亮可爱。这孩子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妻子婆问起大伙为什么惊慌。妻子婆无奈告诉小孩夕又来做乱,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小孩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让我在家呆一夜,我肯定把‘夕’兽撵走。妻子婆惊目细看,见他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年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夕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氛围与往年不一样:村东头妻子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忽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个时候,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年在哈哈大笑。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避难回来的大家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个时候,妻子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年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妻子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到来,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非常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大家都了解了驱赶夕兽的方法。为此,大伙纷纷都去拜会年,也就是目前的“拜年”,把年的图帖在门口或窗前,叫年画年除掉夕的这一天叫做除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七年级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除夕的故事4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动物,非常厉害,人们把它叫做“年”。“年”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出现一次。“年”这东西一出来,就会危害人类,给人来造成很大的.灾难。“年”在晚上出来活动,因此人们到时全部熄灭灯火,整夜不眠,躲避灾害。后来发现穿红衣,燃炮竹发出的声响,可以把“年”赶跑。于是,每到年末时,觉着“年”快要出现的时候,人们就燃放爆竹来避邪,祈求来年好运。所以过年大放鞭炮习俗,流传到今天。
除夕的故事5
周末,我的好朋友张卉媛送给我一本《除夕的故事》,这本书讲述了关于我们中国过年的故事,当时我还不知道过年是怎么来的呢?对这本书很感兴趣,我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为什么中国有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为什么要贴春联?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从前,有个叫夕的怪物,它经常伤害百姓,所以,灶王爷要去天上找神仙来帮助除掉夕。灶王爷在天上找啊找啊,正好,碰上了一个叫年的小朋友,年说:“灶王爷爷爷,灶王爷爷爷,您给我讲讲人间发生的事情,好吗?”灶王爷要急着办事,所以他和年说:“我要有事。”说完他就向前走了。正在这时,年的师父神农出来了,灶王爷连忙对神农说:“人间有难,来了一个怪兽,把老百姓害苦了,请您快派天神把他除掉吧。”师父说:“就让我这徒弟去吧!”那小孩刚转头要走,师父就叫住他说:“你带这个红丝绸去吧!打年的时候会用到!”他高兴谢过师父,向人间飞去。
一天,夕来了,人们早早地躲进了屋子里,它“砰”的一声撞开一户人家的大门,然后张开大嘴,把一桌子的鸡、鸭、鱼、鹅、肉连盘子、碗一起吃了下去。这时,年来打夕,年从口袋里掏出红丝绸,甩来甩去。夕一看到红色的东西就难受,它四处乱蹿,年在天上挥舞红丝绸,到处闪着红光,夕就装死,年看到夕一动不动,真的.以为夕死了,高兴地喊道:“夕死了,夕死了!”这时,夕找到了机会一下子扑了上去声,年又舞起红比绸,夕一下子退了回去。年找来小竹筒“噼呖啪啦”几声巨响,夕被烧伤了,他就喊来乡亲们一起放竹筒,一团熊熊大火在年的身上烧起来了,夕被烧死了,老百姓们开心极了!村民们看着年手中的红绸,说:“年啊,假如我们家家都有一块红绸,那可就再也不怕怪兽了!”年眨眨眼,说“好办,那就让家家都有。”说着,他将红绸向天空扔去。只见红绸一下变成了千条万条,挂到了家家户户的门上。
为了庆祝这次胜利,人们从此就把腊月三十儿晚上叫做“除夕”。为了纪念年的功绩,就把正月初一叫“年”。不过,人们在过年的时候不再烧竹竿,而是变成了放鞭炮,门上也不再挂红绸,而是贴上了红春联。这些风俗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这就是我国传统的“除夕”和“过年”,这本书让我懂得为什么要贴春联,为什么要放鞭炮的道理。
除夕的故事6
几年前,我们村每年的除夕夜都会有“转庄”。舞狮的人在前,敲锣打鼓的跟在后面,一群扭秧歌的在旁边跟着跳,转遍全村每一个街道,每一条巷子,祛除灾厄,带来吉庆,并且每条街道的人都要在道旁放爆竹烟花迎接,一群人伴着烟火,看舞狮,场面异常热闹。
那天晚上天气并不算太好,我和我爸,还有一个朋友去看“转庄”。那是一条比较阴暗的街道,两边都是住户,门旁都有自家的柴火垛,方便做饭时取用像所有的人家一样,典型的农村形式。可能是因为狭管效应,风很大,我紧了紧衣服。朋友打也哆嗦说:“虽然冷了点,但一年就一次,忍忍吧”。
街道中间铺上了几条红色的小鞭炮,很长很长,而且还有人在用爆竹接,看样子想放一串。道旁每家门前都有几箱烟花,在几个墙角还有成堆的爆竹。大家都在互相拜年,互相寒暄,共同憧憬新的一年。说着的工夫,就听见远方传来锣鼓声,转庄的就要来了。
人们赶快点燃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响了起来,火花日溅,在街角,转庄的也出现了。大家欣喜地看着。突然一声暴响,一个烟花打到了对面墙上,溅起的火引燃了旁边的柴火垛,便立马着了起来。大风呼啸,接下来的连锁反应是所有的爆竹烟花被接连点燃。整条巷子,火光冲天,人群已经炸锅,这突如其来的事故使人们陷入慌乱,惊呼声,叫骂声,跑动声瞬间暴起,但仍盖不过鞭炮声,人们争先恐后地奔向巷子里的人家,也不管认识不认识人家,夺门便入。我看着火势蔓延到了那些大号的.鞭炮和烟花哪里,整个巷子像一个火药桶一样,一股股热浪向我扑来,鞭炮渣子像钉子一样拍在我的身上和脸上。我也不知道我爸爸和朋友去哪了,眼前的情况还是先自保为好,面前火光冲天,后面是墙,没有退路,我暂且躲到了旁边两个玉米垛中间的夹缝中,想顺着爬到房上去。我两脚蹬着玉米垛使劲往上窜,但太滑,我没有窜上去。回头一看,火快要蔓延过来了,我无路可走,心里一阵绝望涌出,不知所措,却傻傻的一头扎进缝隙中,想做一只自欺的鸵鸟。火光夹杂着浓烟,呛得我喘不过气,连眼睛都已经睁不开,张开嘴想喊叫,但“救命”两字被浓烟生生地憋了回去,脑中一片空白。
突然,一只手一把抓住我的衣服,把我往外,“儿子,快出来,咳咳”,是爸爸!我喜出望外,看到了生的希望。但看到面前的火光和站在火中跳脚的爸爸,热浪向我扑来,我退缩了,“爸爸,我不敢”。他在火中站着,很危险,焦急地看着我,情急之下,一下把我扔了出去,我被极大的力量带出去,打了个趔趄,勉强站稳脚下已经是没有火的地方。而爸爸正在旁边空地上没命地打滚,以压灭身上的火,我看在眼里,泪水早已夺眶而出。他压灭最后的火苗后,马上过来问我是否被烧到了,他的裤和鞋已经被烧的不成样子,手上和脸上还有些许擦伤,我只不停地流眼泪,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安慰说,”哭什么,这不没事吗,别哭了。”
没办法,不想再让他担心,我在自己泪水纵横的脸上,勉强绽放了一丝笑容……
除夕的故事7
除夕之夜,我们吃完了热腾腾的饺子。全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广告的时候,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神奇的故事,叫"除夕的来历"。
从前,有一个村子,村子的后山有一只害人的'怪兽叫"夕"。每到除夕之夜它就会下山害人,"老妈,夕阳在天上,咋会长在山上害人呢?"我说,妈妈说:"‘夕’是指一只怪兽,不是夕阳。"我说:"哦,知道了。"然后妈妈就接着讲故事了。有一年除夕夜里,人们都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这个村子到城里去避难,这时,来了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说:"光害怕自己被‘夕’吃掉,还不如齐心协力吧‘夕’赶走。夕最害怕火光和响声。"大家听完后,纷纷在家里摆了一些青竹,然后点燃,青竹噼里啪啦的响着,"夕"果然被吓跑了。从此,人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啊!中国传统文化真是光辉灿烂,我们做为祖国的下一代,应该把我们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除夕的故事8
除夕那天就更忙碌了。早上,叔叔和爷爷架起了大锅,准备“下油锅”。
大家把火烧得旺旺的,把油烧得热热的,接着把事先腌好的鱼和莲菜一一放进大油锅里。油锅里顿时“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奶奶、我的妈妈和婶婶则在一旁准备包饺子。她们一个人剁肉馅,一个和面,还有一个摘菜。下油锅的“噼里啪啦”声和剁肉馅的“咣咣”声混合在一起,像一场好听的交响乐。我的爸爸也不闲着。他领着我们一群小孩去贴对联。我们给大门上,墙上,窗户上都贴上了春联和福字。就连井上、车上和院子外面的`大树上也都贴满了吉利的红纸。到了下午四五点,外面不断地响起了鞭炮声,这就意味着那一户人家开始吃团年饭了。我们也着急了,不停地在厨房里跑进跑出,看看我们的饭菜到底好了没有。过了一会,我的爸爸一声令下,“放炮!”我们赶紧冲出院子,手忙脚乱地帮我的爸爸拆鞭炮,拿打火机。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美味的饭菜上桌了。爷爷大声地宣布:“开饭!”终于,除夕这天最关键的时刻到来了。
除夕的故事9
除夕那天就更忙碌了。
早上,叔叔和爷爷架起了大锅,准备“下油锅”。
他们把火烧得旺旺的,把油烧得热热的,然后把事先腌好的鱼和莲菜一一放进大油锅里。油锅里顿时“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奶奶、母亲和婶婶则在一旁准备包饺子。她们一个人剁肉馅,一个和面,还有一个摘菜。下油锅的“噼里啪啦”声和剁肉馅的“咣咣”声混合在一起,像一场好听的`交响乐。父亲也不闲着。他领着我们一群小孩去贴对联。
我们给大门上,墙上,窗户上都贴上了春联和福字。就连井上、车上和院子外面的大树上也都贴满了吉利的红纸。到了下午四五点,外面不断地响起了鞭炮声,这就意味着那一户人家开始吃团年饭了。我们也着急了,不停地在厨房里跑进跑出,看看我们的饭菜到底好了没有。过了一会,父亲一声令下,“放炮!”我们赶紧冲出院子,手忙脚乱地帮父亲拆鞭炮,拿打火机。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美味的饭菜上桌了。爷爷大声地宣布:“开饭!”终于,除夕这天最关键的时刻到来了。
除夕的故事10
除夕
回家团聚
夜和温暖一同醉人
高脚杯映红了脸
深一脚浅一脚
打开车门
躺到后座
就这么一路无言
在收费处减速带的颠簸中
醒来
夫和女儿正在听春晚直播
跌跌撞撞地下车上楼
五楼原来这么高
一步一步走到行在云雾中
打开门
这门到那门
到了卧室
睡下
夫和女儿在看春晚
女儿一次次进来看我
睡了醒,醒了再睡
鞭炮中惊醒
知道牛年来了
无可阻挡
值得回味的'夜
在历史上睡的最早的一个除夕夜
就这么匆匆而过
在清晨的鞭炮
身体和灵魂同时觉醒
除夕的故事11
一、“年”是汉族民间传说的凶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像往年一样,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
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只见当天,白发老人身穿红衣,在屋门上贴红对联,在屋外放着鞭炮,敲锣打鼓,年兽便逃跑了。所以每年过年的时候要放鞭炮、穿红衣服、贴红对联、敲锣打鼓。
二、过年中的“年”,其实是一种古时候的恶兽,传说没到年末的时候,年兽就会进攻村子,凡被年兽占领的村子都遭受到残酷的大屠杀,头上的犄角就是屠杀武器。
屠杀结束后,年兽会吃掉所有人的头颅。为了防止有人诈死或侥幸逃脱,年兽假装离开村子后折回来屠杀幸存者,甚至让村子发生剧烈的晃动。就连婴儿、孩童都难以幸免。人们利用年兽的两大弱点,放爆竹(会吓坏年兽),贴春联,驱赶年兽的进攻。
为了防止年兽的再次骚扰,放爆竹、贴春联渐渐成为节日习俗,春节由此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潜移默化地沿袭至今以及影响世界各地。
三、据说年兽头大身小,身长十数尺,眼若铜铃,来去如风;嗷叫时发出“年~”的声音,故名年兽。
被年兽残害久了以后,人们渐渐发现年兽其实害怕三样东西,即红色、火光和巨大的响声;于是后来的人们在除夕年兽将要到来的时候就会聚到一起,贴红纸(后来逐渐改为贴桃符或贴红对联),挂红灯笼,放鞭炮等等,目的就是为了赶走年兽。
当年兽被赶走以后,人们总是会高兴地互道:“又熬过一个年了。”慢慢的就有了过年的说法,也由此出现过年的习俗了。
春节俗称“年节”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20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传统的、民俗的、真正的“年”,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龙抬头”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天气万年历频道。过“年”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过年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与除夕合二为一
由于春节与大年紧密连接在一起,再加上时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们将这两个传统节日合二为一了。就时间来讲,过年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岁尾。而春节是一年的开始,大年初一又是农历每年的春天第一天,所以叫春节,也就是告诉人们,从这一天开始,春天来到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在以前,人们在这个时间,都称为过年,也就是“除夕”。由于公历的引进,将正月初一的“元旦”移为公历新年的代称,再加上六十年代以后,提倡“破旧立新”、“破除迷信”等政治因素要求,渐渐地淡化了年的所在。在最近几年,在部分台历、挂历、日历等分别印有除夕与春节的字样。但是在公共媒体,以及宣传等方面,都将年与春节混淆在一起了。真的不知道,相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年”,是否让“春节”代替,真的说不好。
除夕的故事12
相传古时候有个可怕的怪兽名字叫夕,平时隐居深山,但是每到腊月三十那天,他就会跑出来,到附近村子里吃牲口、吃人。人们想了许多办法想把夕制服,可是都不顶用。年年岁岁,牲口被夕吃没了,人也逐渐稀少了。后来老百姓忍无可忍,只好去求灶王爷。
灶王爷深知夕的厉害,自忖不是夕的对手,于是决定借腊月二十三回天宫述职的机会上天庭搬兵。可是玉皇大帝本着多一事少一事的态度不愿意管这件事,旁边的诸路神仙也都犯懒不愿意抻头。灶王爷就设法讨好玉帝,因为身上也没带礼物,只有随身带的几个糖瓜(我们都知道灶王爷最爱吃糖瓜),就拿出来给玉帝吃,说是人间特产。你别看玉帝整天山珍海味的,这么原生态民俗的小吃他还真没吃过,结果一吃就把牙给粘住了。玉皇这个急呀,想着赶紧吧牙上的糖瓜弄下来咽下去。灶王爷趁这个时候跟玉帝说搬兵的事,玉帝这时候哪有心情管这个事呀,也不管灶王说什么,一概点头。你想他牙被粘住说不出来话呀。
他点头那意思就是你说什么都好,赶紧把这玩意给我弄下来是真的。灶王爷一看玉帝点头了,赶紧给玉帝端了杯热茶,趁机问:“您既然答应派兵了,那您看派谁去呀?”玉帝喝了热茶,把糖瓜泡软了,总算张开了嘴,一张嘴头一句话就是说:“黏呀!好黏呀!”旁边那些神仙正害怕玉帝点自己出这趟差呢,一听这句话,又拿犯坏的,就趁机抓住话头说:“玉帝有旨,派年随灶王一同下界除夕。”
敢情天宫里还真有个叫年的。这年是谁呀,乃是神农的小儿子。灶王爷一看,还是个小娃娃呢,这怎么打得过怪兽呀。小孩不高兴了,说你还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是骡子是马咱拉出来溜溜。灶王爷也没办法,奉旨只好带着年回人间。临走,这年还带了两件玩具,一块红绸子、一个竹筒。
三十晚上,夕又来捣乱了,年和夕展开了一场大战,年就拿出红绸子和竹筒。原来这不是一般的红绸子和竹筒。年在天上的时候和托塔李天王的儿子哪吒三太子是好朋友,这两件法宝就是从哪吒那里借来的,红绸子是哪吒的混天绫,竹筒是火尖枪变化而成,能够喷火。年用这两件法宝把夕赶跑了。
为了防止自己走后,夕再来作恶,年把红绸子剪成许多小条分给大家帖在大门上。又教百姓们做爆竹,点燃后跟喷火竹筒一模一样。从此夕被吓得再也不敢 到村子里来了。为了纪念这件事,百姓们把腊月三十这一天叫除夕,就是把夕除掉了的意思,而把正月初一叫年。渐渐地,民间有了过年的风俗。每年腊月三十,家家门上贴红绫,后来变成 贴春联,另外还要放爆竹、穿新衣服庆祝。过年民俗也一直延续到今天。
除夕那一天就要熬年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故事寓意
很久以前是没有除夕,后来大年晚上人民为了守护家人代代相传至今。大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岁护平安。守岁是我们除夕的一个习俗,守岁就是一个晚上都不睡觉,一家人团聚聊天说话,希望来年有一个好的开始。小朋友你们明白守岁的寓意了吧。大家一定在除夕夜一定要快快乐乐平安度过。
除夕的百科资料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除夕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汉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xx年,除夕依《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成为中国法定节假日,20xx 年,除夕依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进行调整,不再作为中国法定节假日。
除夕的故事13
国内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些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依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风俗了。
守岁的.风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到来的新年寄以美好期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何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在远古的洪荒年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大家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大家。大家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七年级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外出。大家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如此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大家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忽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大家知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如此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起源。
可是有些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大家,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春节,大家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除夕的故事14
除夕的故事今天,我一看日历“除夕”,我想除夕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
我正在绞尽脑汁地苦想,正好看到电视播放《除夕的故事》,终于明白了“除夕”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
在古时候有一个怪物,人们都叫它“夕”,它无恶不做。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就是农历12月30日或29日),这个怪物“夕”都要到人间为非作歹。
某年的这一天,一个小孩和他的爷爷腾云驾雾地来到人间,他们是神仙。小孩听说有怪物在残害百姓,决定要消灭它。怪物出来时,小孩拿出一条红丝带,他用红丝带一转怪物的眼睛就感到一阵剧痛,痛得它满地打滚,趁这时,小孩跳上怪物的头上狠狠打,最终把怪物打跑了。这时人们把树枝点上火在庆祝胜利,树枝发出“噼哩啪啦”的声音。可人们担心怪物又来时没法对付,小孩说:“那就每家每户都有一件宝物。”说完小孩的丝带变成一段段的,帖在了家家户户的'门上,变成了红对联。就这样大家都管每年农历的最后一天(就是农历12月30日或29日)叫作“除夕日”,火烧树枝演变成放烟花爆竹了。
这就是“除夕”的故事。
除夕的故事15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了。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物,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除夕的故事】相关文章:
除夕的故事09-28
除夕故事教案01-12
关于除夕的故事08-03
除夕故事作文09-17
除夕传说的故事11-03
除夕的故事作文11-24
除夕的故事作文12-07
有关除夕的故事11-10
有关除夕的故事01-17
除夕节的故事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