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塞鸿秋·浔阳即景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3-02-24 11:04:46 安媚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塞鸿秋·浔阳即景原文及赏析

  《塞鸿秋·浔阳即景》是元代散曲家周德清的作品。此曲写浔阳江边清秋晚景,词采俊茂,音节流畅;设喻贴切,形象逼真。通篇用比喻,想象丰富,笔力雄放,确乎“如玉笛横秋”。以下就是小编收集的塞鸿秋·浔阳即景原文及赏析,欢迎鉴赏。

  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元代〕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译文

  万里长江犹如一条长长的白色绸缎伸向远方,淮河两岸青翠的远山连绵起伏。几片白帆,箭一般地驶过了江面;山上的清泉从高耸陡峭的悬崖上飞奔而下,仿佛迅捷的闪电。晚云迷漫凝成晶莹的露珠,新月半圆犹如扇面。从塞外归来的大雁在高高的天上一字排开,宛如一条细细的银线。

  注释

  浔阳:今江西九江市。即景:写眼前景物。练:白绢。淮山:泛指长江以北淮河流域的山。淀:同“靛”,即靛青,一种青兰色染料。江帆:江面上的船。“新月”句:新月开始像团扇那样圆了起来。塞鸿:边地的鸿雁。新月初学扇:言新出的月亮,圆得象团扇似的。班婕妤《怨歌行》:“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赏析

  此曲写浔阳江边清秋晚景。全篇七句四十五字,分则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画,七个风景镜头,千姿百态,各放异彩;合则构成浔阳江山的立体壮观,好似一部名胜风景影片。其间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无不咸备。全曲词采俊茂,音节流畅;设喻贴切,形象逼真。通篇用比喻,想象丰富,笔力雄放,气象万千而又和谐统一,壮丽雄奇而又韵味无穷。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举头远望,目所能及之处,有秋江万里,澄澈耀眼,静如白练,绵延屈曲,伸向远方;有秋山“数点”,葱郁苍翠,青如蓝靛,给人一种秋天特有的苍茫、寂静、高远的感受。作品从大处、远处起笔,为全篇设置了一个宏阔、高远的背景基调。

  开头两句属于远眺。它们分别脱化于南朝谢朓“澄江净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及金诗人杨奂“淮山青数点,不肯过江来”(《题江州庾楼》)的诗句,意象雄远。大江万里浩荡,江面开阔,同遥远的淮山呈现出的“数点”形成了空间形象上的悬殊对比,而“白如练”之旁点染几点“青如靛”,则在色彩上又形成了对映。这两句以工对的形式出现,就更容易使人注意到它们的互补。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俯瞰脚下,江上点点白帆,轻疾如离弦之箭;仰望高崖瀑布,飞流直下快如闪电。作者从江与山的众多景物中各截取其一点,从近处、细处着眼于江上疾驶如飞的“江帆”,悬崖陡壁间飞泻千尺的“山泉”。虽然写的只是一个个的个体的景物,却又极富群像性,给人以动态的感官体验。

  三、四两句移近了视界。“江帆”实因大江的流急而益现轻灵,“山泉”也得力于山崖的陡峭,这都是句面以外的意境。这两句又以工整的对偶叙出,带着分明的动感,说明这已是一组近景。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在这两句里,词人转换了视觉角度,由前边写地上的景物转换为写天上的景物,抓住事物特有的物征描绘了“晚云”与“新月”的情态变化和背景的明暗变化。

  五、六两句是仰观的背景,更是表现时间的流动。从“变露”与“学扇”这两个词语里,读者不仅能体会到景物变化的动态美,意态形象的朦胧美,还能清晰地感受到时间的流动感。晚云变露,是说夜晚天空的云层渐渐模糊难以认辨,而空气却越来越凉冷湿润,地面上也凝结了露珠;而新月学扇,则是月牙儿冉冉升上的景象,且有它尽力欲呈露半面的趋向的意味。这都是深秋典型的景观。

  “塞鸿一字来如线”,写从塞外归来的大雁,排成长长的一字形掠过烟波浩渺的江天,仿佛就像一条细长晶莹的银色丝线。这一句不仅点明了季节时令,也创建了一个令人展开无限遐想的空间。文势至最后本转为徐缓,殊不料末句顿时又异军突起。这“一字”塞鸿,将前时的六幅画面绾联交通,使人感受到雁阵冲寒所蕴涵的苍凉秋意,联想到岁暮、客愁、乡情等人事方面的内容,有题外传神之妙。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令,作者选择了独特的视觉角度,按照由远及近、自下而上的空间顺序,采用了比喻、对仗并用的修辞手法,借助于动态描写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读者勾画了一幅生动传神的浔阳江动态秋景图。从作品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作者善于捕捉充满活力的艺术镜头,在他的笔下,江舟、山泉、晚云、新月、塞鸿这些景点都呈动态,并且都在万里长江和数点淮山这一整体构思中被不露痕迹地融合起来。全曲笔势排奡,形象简洁,比喻精到,不愧为散曲的写景杰作,而音韵浏亮,也符合作者在《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中所提出的“既耸观,又耸听”的度曲要求。

  周德清

  周德清(1277-1365)元代文学家。字日湛,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高安市杨圩镇睱塘周家)人。北宋词人周邦彦的后代。工乐府,善音律。终身不仕。著有音韵学名著《中原音韵》,为我国古代有名的音韵学家。元代卓越的音韵学家与戏曲作家。《录鬼簿续篇》对他的散曲创作评价很高,然其编著的《中原音韵》在中国音韵学与戏曲史上却有非凡影响。「德清三词,不惟江南,实天下之独步也。」《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31首,套数3套。至正己(1365)卒,年八十九。

  词句注释

  ⑴正宫: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塞鸿秋:曲牌名。全曲七句六韵,基本句式为七、七、七、七、五、五、七。

  ⑵浔(xún)阳: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别称。 即景:写眼前的景物。

  ⑶练:白绢,白色的绸子。

  ⑷淮山:泛指长江以北淮河流域的山。淀:同“靛”,即靛青,一种青蓝色染料。

  ⑸江帆:江面上的船。

  ⑹晚云都变露:意思是说傍晚的彩霞,都变成了朵朵白云。露,这里是“白”的意思。

  ⑺初学扇:意思是新月的形状像展开的扇子。

  ⑻塞鸿:边地的鸿雁。

  白话译文

  远望万里长江像平铺着的一条白练,数点苍翠的淮山宛如蓝靛;近看江上几只行船快得像离弦的箭,从山顶飞落而下的山泉像明晃晃的闪电。傍晚的云彩都化作了露珠,初升的月亮像是刚打开的团扇,大雁排成“一”字飞来,宛如飘浮在云端的一缕细线。

  创作背景

  此曲载于元杨朝英辑《太平乐府》卷一。浔阳江,即长江流经江西九江的那段。此曲是作者傍晚登浔阳城楼的即兴写景之作,具体作年不详。

  名家点评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邓元煊《元曲:彩图版》:此曲写浔阳(今江西九江)江边清秋晚景。辞采俊茂,音节流畅,设喻贴切,形象逼真。通篇用比喻,连用五个“如”字,想象丰富,笔力雄放,意境开阔,确实“如玉笛横秋”。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赏析

  【原文】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长江万里白如练)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释】

  浔阳:即今安徽九江市。

  淀:通“靛”,是一种深蓝色的染料。这里形容山色的深黝。

  初学扇:团团扇是圆的,用它来形容待圆之月,故曰“初学扇”。

  【赏析】

  此曲浔阳江观景图,将山水色彩、姿态、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是为千古写景佳作。给人以如身临其境,其视觉感不亚于当代影视屏幕、或摄影画面镜头。江上风光,尽收眼底。

  【题解】

  这首小令是《浔阳即景》二首之一首,主要写浔阳的景色,作者把读者的目光带到高远、幽深的境界,耐人寻思。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长江万里白如练)

【塞鸿秋·浔阳即景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塞鸿秋·浔阳即景》原文及赏析08-30

塞鸿秋·浔阳即景原文及赏析07-23

《塞鸿秋·浔阳即景》原文及翻译赏析03-11

《塞鸿秋·浔阳即景》赏析06-18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赏析09-10

《塞鸿秋·浔阳即景》鉴赏及赏析08-15

塞鸿秋·浔阳即景|注释|赏析11-02

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翻译赏析02-16

塞鸿秋的原文及赏析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