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心得体会

时间:2024-04-06 18:15:06 海洁 其他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课改心得体会(精选20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改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改心得体会(精选20篇)

  课改心得体会 1

  经历了几个学年的英语教学,我对小学英语有了几点心得和体会,下面我就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与体会:

  一、 我的认识:

  1.新教学观念。教学的本质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的灌输和讲解,而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

  2.新课程观念。课程是体验和感受,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

  3.新学生观念。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我的尝试

  1.充分挖掘教材,精心编写导学案。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体作用首先体现在导学案的编写上。精心设计导学案,为上好不同类型的课打好基础,作好铺垫。

  2.充分展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则是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尽可能的将课堂交给每一位学生。大胆放手,耐心指导。学生初次接触课改,好奇而又陌生。第一堂课改实验课真可谓笑料十足,漏洞百出。面对失败,我没有气

  馁,而是用平和的心态和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然后鼓励他们继续大胆的向前迈进。在展示环节中,我一改过去每节课都是优等生在发言的状况,规定每个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必须轮流上台展示,主讲或当小老师。放手让他们用各自喜爱的方式来尝试,来体会,然后耐心地指导他们用更全面的方法来改进,来创造。在展示过程中,有表现得非常到位的,也有表现得特别欠缺的。但即使再展示不好的学生,我也会静静地等待他们展示完,绝不会中途打断他们。因为一旦被完全否决,他们的信心将倍受打击,其他的后进生也会因此产生恐惧的心理,教学又会回到由优生主宰课堂的原路上。“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我坚信,只要我耐心的指导,放手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去尝试,去探索,去总结,不用着急教学内容是否能及时完成,不必担心教学质量暂时是否受到影响,只要让所有的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功便指日可待。多给予学生奖励,少点批评。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态度,尽可能较多的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的真好!你懂得真不少!语音语调相当漂亮!真有创意!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反馈检测,落实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三、我的收获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上充满笑语,气氛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从单词到句子,再从句子到短文,从对话表演到知识点讲解,同

  学们个个都能朗朗上口,轻松应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培养了,大家都懂得如何分工协作,如何团结友爱;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他们获取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四、我的反思

  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许多美中不足的地方。如课堂秩序较难维持,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教学进度缓慢;课堂用语母语使用过多,语音语调不够准确;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持久,积极性出现差异等等。面对以上问题,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把课改工作做得细之又细,每一个环节都要稳扎稳打,落到实处,要把课改作为一项持久的工作,不厌其烦地去做,同时还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得失,及时修正,及时完善。

  课改心得体会 2

  这一年我们学校仍然积极坚持课堂教学改革活动。通过课改活动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课改课、小组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我们广大数学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在课堂改革的浪潮中,一路走来,接受着诸多的冲击与洗礼。在此期间,我们有过成功的体验,也有颇多问题的困惑。几年来,教师的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过分追求学科的严密性转到注重数学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学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还学会了评价、质疑与反思;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就具体谈谈课改几年来的收获和困惑。

  一、课改中的收获

  (一)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在课改过程中,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刻师在课堂上放下了教师的尊严,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喜欢学习数学,善于提出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课改前的学生远不及的。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数学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几年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学生们逐渐形成了乐学、爱学、兴趣浓厚、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及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

  二、问题与思考

  1、课改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课改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课改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4、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5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是我们值得商榷的问题。

  课改心得体会 3

  教学如同做人,都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理论指导实践,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学上能不断进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用专业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抱着学习和进步的心态,暑假里学习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通过学习,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虽然在步入工作之初缺乏教学经验,但是在进入岗位的第一时间,便跟随学校前辈的步伐,开始接触语文新课改的一些知识,而又一次的专门学习,但还真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让我又一次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自己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让我在语文教学方面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 首先,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 关于初中语文新课改来说,我最初的认识是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 即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次,如何实现新课标的目标呢?通过学习,我想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这就提醒我们必须继续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语文课本的选文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应像导演、像领航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

  第二,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言篇章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重要标志。就像黄丽老师在讲座综合性学习时所讲到的,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 其次,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第三,重视阅读教学的作用。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比较大的变化。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同样也应该这样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阅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的再造能力。所以首先要重视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从这层意义上说,我们的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其次要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既然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映,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

  课改心得体会 4

  新大纲与《课程标准》两者的陆续出台,在符合学校体育教学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工作者一致的理解和欢迎,而对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时,如何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值得广大体育工作者的探讨。

  由于教育观念的问题,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影响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到体育教师探讨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教师只能从形式上去“包装”。如一些评优课、展示课等都带有明显的演戏的味道。缺少了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使体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使教学无法走出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

  现就本人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与各位同行进行探讨。

  首先,体育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变,努力学习,积极钻研,互相探讨业务技术,逐步提高自身素质。

  第二,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和学生打成一片,变课堂的主宰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三,转变以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空间。

  第四,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第五,深入学习《新大纲》和《课程标准》切实体会其精神实质。并把自己的体会大胆适用于实践中,让实践来检验。

  在教学实践中,应着重围绕《新程标准》进行改革。

  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

  在内容上应选择能增加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又能终生延用的体育项目,或根据各校的特点和实际开发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如球类、健美操、武术等。

  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勇于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如我在做准备活动时,轮流选择一学生带队,并组织全班做好带队同学自编的徒手操,让全班同学一起喊口令,既整齐,又使学生易于集中注意力,为学好下一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可采用“兴趣导练法”“竞赛法”“自主练习法”“启发法”,使学生爱上学习项目。

  在教学形式上应采用简化的.宽松的、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广播操时,我在教完两遍后,给 5分钟的自由时间,让同学讨论,互相学习,并学会本节,然后再进行统一练习,这种形式让同学记忆较深刻,学会快且不易忘记,在进行游戏戏功竞赛时,充许学生进行大声加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本人认为在教学方法,形式上要突破以往的模式。

  第一,让学生有白由支配的时间,我在实践课中,每节课留出20分钟左右时间,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各人兴趣的活动,培养其自主锻炼的能力,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第二,要给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如在实践中学习广播操,学两遍后让出几分钟时间,充许学生进行讨论、思考问题或提山问题教师再做有针对性的回答,很好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第三,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弹性化,应根据个别差异是向不同层次的要求,如跳高中,我布置不同的高度,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点,进行升降,由于部有成功的机会,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

  还有,对于体育课的考核不应进行一刀切,由于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太大,某个同学可以轻松拿100分的项目对于个别学生来说及格比登天还难,严重挫伤部分同学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考核中应多方面进行评价,如考勤、参加锻炼的积极性、练习效果、体育基础知识、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各方面的综台,主要观察学生的进步情况,使之热爱体育,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最后,希望各同行提出实践中的教学体会,共同学习,努力促进体育课改的成功实施。

  课改心得体会 5

  不知不觉间课改的列快车已十年了,身为第一线的任教老师,从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深入课堂进行课改实验,我从中受益匪浅,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教学的思考促进我的专业成长,专业成长让我尝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新的语文课改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次机遇、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我以高潮的热情,本着“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在语文教学新课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探索出以下经验,权作抛砖引玉。

  一、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我把新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读成诵“依法行教”。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我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以“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新课改指导思想。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比如我班的学生何裕鹏,语文基础差,是属于基础差的学生,我秉着课改“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课改新理念,我经常发现他的优点,尊重他,表扬他,而且利用课堂上的潜移默化,让这位难教的学生从心里接受一些好的教育理念,结果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他第一个交家庭作业,课上经常举手发言,对语文的兴趣日益浓厚,慢慢地开始看课外书籍,期末考试从不合格提升为63分。有效课改教学在他身上得到体现。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新学期伊始,不马上急于教课文,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我认识到语文是一门交际工具的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字词句的积 累,这是学生理解说话写作的基石。针对那些放不开手脚,腼腆害羞,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加强诵读,特别是现代文的诵读,优美的语段的背诵,古诗文的背诵等;加 强造句练习;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特别是课前 5 分钟演讲,既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实施了有效教学。学生敢说了,逐渐会说了,也提高了作文能力。 再次,认识到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

  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月球知识擂台赛,新闻发布会,故事《寓言四则》、《女娲造人》),讨论会(《风筝》),朗诵比赛(《理想》、《天上的街市》、《静夜》,并附有一定的评分标准),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要求学生在寒假把这个学期里所写的周练、习作编成一本作文集)。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

  四、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提供展示学生成果的机会。

  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向阅读要写作能力。”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而语文教学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我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助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博众人之长于已身”。

  五、在课上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

  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师生、生生、人机的三向交互活动中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简化了教师的教学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课改过程中,我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行为,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优化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己在专业上发展和人生的成长。

  课改心得体会 6

  一年一度的培训学习,都是为了搞好教学工作,适应新一轮,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工作,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更富有创造力的开拓型人才。为期一周的新课程培训让我学到了新的东西

  通过一周的远程培训,引发了老师们对于教育、教学诸多方面的思考。每位老师都对新课程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对于这次远程培训我个人感到:

  1、这个培训平台不仅提供了老师们一个学习的空间,同时也给老师们一个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意见的一个很好的平台。这种形式的培训很好(在网络顺畅的情况下),希望以后各级教育部门尽可能多的采用这样的.形式进行培训,提高培训效率。

  2、加强了对高中新课改的整体了解,对教材的结构,教材的内容,实施与评价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新课程更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新课改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保护学生的探索兴趣,学习欲望。

  3、关于教学方式改革的几个具体专题,包括探究教学,实验教学及概念规律教学这几个问题的讨论,老师们一致认为对他们以后的教学实践参考帮助很大;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的研修内容,包括新课程中的疑难问题案例,课程资源开发等几个方面,使老师们对新课标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这次培训,老师们也产生了一些疑问,现归纳如下:

  1、尽管培训中在线研讨了今后高考怎么考得问题,但是并没有一个结果,那么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就不能减少,为了高考题海战术又不可避免了。

  2、对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评价制度、评价标准

  3、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的评价制度、评价标准

  4、对学生的评价制度、评价标准

  许许多多的心得与感触却不是这么一两句话可以说完的,这次培训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期待能有机会再学习。远程培训让老师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教学的新思路,真是学有所得,培训结束后每位老师的培训心得,发自内心,感人肺腑,每位老师以新课标写的一堂课教案,虽说不一定完全适应新课程教学,但也是一种大胆尝试,理念已先行,但实践才刚刚开始!相信我们一定会在新理念的引导下,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克服困难,开拓进取,探索规律,开拓出我校教改的硕果。

  课改心得体会 7

  课改在我校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许多观念让我耳目一新,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业务水平获得了发展。在享受课改带来成功体验的同时。本人对课改的认识也在逐步清晰,深入。

  1、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自主学习,要让学生真心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充分的思考、探究、理解,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万不可让自主学习流于形式。那种担心自主学习占用过多时间,会影响教学进步,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的总结是错误的。因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会提高自我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对学习的效果也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正确的学习任务

  要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效的进行,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同时,合作学习的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速度,具有进行合作学习的价值。一般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有困难的任务课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小组通过想互配合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容易使学习任务更好的完成。如果学习的任务比较简单,或者学习的任务,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就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3、适时进行

  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开展合作学习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

  2)部分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凭借个人能力无法解决。

  3)需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外向深入。

  4)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

  5)学生的意见分歧较大需要共同探究的时候。

  6)学习任务较大凭借个人的能力无法完成

  以上只是自己在实践课改上的一些浮浅认识在课改的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我会经历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但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目标在前方,为我在路上。

  课改心得体会 8

  新课程的理念应当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所谓“学生为本”,就是指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这就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这个理念的解读中,学生,这个元素无疑是居于核心位置,自然,相应的教育教学行为都应当围绕着这个核心元素来进行。而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 是具有道德纯洁的特殊社会关系。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抵御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积极性能力。同时, 也要更新管理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从而为师生关系的纯化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 它是一种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 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它是一种和谐、真诚的温馨的心理氛围, 是真善美的统一体。在这样的理念下,作为教师在积极地参加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对此我的体会如下:

  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在以前课堂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新课程提倡,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的社会现象以及新鲜事、新难点、新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及争论,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新课改中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坚信: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新课程带给我们且要求我们做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二、由“一言堂”向平等融洽转变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受教师的灌输,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存在两个心理。一个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的过程;另一个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成其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只看重认知过程,却忽略情感过程,丢弃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是当前学生厌学和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教师应通过特定情境的创设,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进入一种情境,让学生尽情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特殊事件过程。教学中教师充分地接近和了解每一个学生,强化民主轻松的教学气氛,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看法、意见、疑惑、质疑,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学生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统一的教学目标。

  此时的教师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教学活动。

  三、建立民主、平等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真诚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讨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遵循尊重、民主、发展的原则。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素。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个体,学生同样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尊重学生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位置教师需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关心,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要多欣赏学生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学习、成长、生活的重要条件。学生能够得到激励,产生一种无穷的力量去战胜困难,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第二,准确把握沟通的最佳时机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第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利用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总的说来,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 又应该是朋友关系, 否则, 师生之间难以作到真诚相待。教师除了在新形势、新环境下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规律外,还应更深化进行教学实践,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只有师生之间有了和谐的关系,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我相信, 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用爱心去教书育人, 那我们收获的将是一颗颗诚挚的心, 筑就的将是祖国的栋梁之才。

  课改心得体会 9

  思考一:言行随意;知识引领

  教师在教育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已经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识。古话常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是学生知识的引领者。且在孩子面前教师是一面镜子,孩子从教师身上得到知识的启蒙的同时,也折射出自我的行为的优劣。教师言行举止就是学生模仿的样板,不管是课堂中还是生活里,教师都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模子。因此,言行的随意只有坏处,并无多大的可取之处。许多专家都提到了课堂的和谐和自由,但如何把握自由度的发挥,却非一件易事。如果将言行随意等同于知识的引领,那有可能出现杂乱无章的场面或势得其反的学习效果。

  一位老师教授二年级数学课《可能性》时,如此自由度的发挥便太过于扬洒了。课堂教学中针对“可能性”出现了“到图书馆借书”的问题,学生产生疑惑后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询问旁听的女校长。“导”到此可谓是妙不可言,女校长也微笑陈辞。但此时教师却还沾沾自喜于这一举措,言语“洒脱”,手舞足蹈,学生由“询问”转变成了“质问”。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停留于自身阶段的感知“自已认为是对的,那就不会错”。现在这一情景已经无助于课堂教授的内容了,却无意中使学生以为“质问”是对的。“借书”的“可能性”是解决了,可是“尊重他人”这个“一定性”却丢了。所以,“杂乱”应有序,并非随心所欲。“乱”是在“序”的基础上产生的,表面“乱”实质是“有序”。师傅领进门后,并不是让其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窜,而是让其明白门在哪?路在哪?;鱼在哪?渔在哪?。

  思考二:资料搜集;知识内化

  事物或现象总有它利与弊的两性,随着课改步伐的加快,也相继出现了许多与课改相“匹配”的.形式化的教学,搜集资料是常见的一种。搜集资料对于汇集知识点,归纳与学习有关的理论来说,是很快捷的方式。现代的信息化社会,网络使用的方便更令许多教师对“搜集资料”这种方式倍加青睐。但是,如只是单纯“搜集”,学生回家电脑“嗒嗒……”一打、打印机“刷刷……”一印、课堂上“吧吧……”一读,就在教师的一片赞扬声中结束了。可想而知学生过后一定将“资料”毁之一炬,那不是太可悲了吗?“资料”变成了获取赞扬的工具。

  公开课大多数老师可能都会这样做:搜集资料—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学生有没有将资料上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经验,有没有与新知识相结合,教师却一概不理,如此“搜集资料”成了一种美丽的摆设。更有甚者“搜集资料”只是昙花一现,课堂上只用了一两分钟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连看都还没有看完就结束了,把对知识的理解、对理论的深化转化为敷衍课堂环节的一种手段。如果能加上“理解反馈”这一环节不知是否会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课内(或课外)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来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不是更能体现搜集资料的作用吗?

  思考三:小组讨论;学习合作

  课堂是动态的,偶然性与突发性是必然的,特别是在和谐的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兴趣时,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会不断碰撞出许多智慧的火花。班级相对社会来说它是个小集体,学生在班级中的成长,就好似在一个小社会中锻炼。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生活与学习是融为一体的,学即是玩,玩即是学,玩中学更能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经验。合作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这个小家庭中能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单一的小组集合,只有表面的功夫,没有实际的操作意义。

  听课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教师所创设的小组讨论学习。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相互交流,只不过做做表面文章而已:前桌的同学转到后桌将课文读一遍给对方听,对方回敬一遍,就草草了事。更认真些就是反复“表演”几遍,教师平时并没认真研究如何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只是拿来当成一种“花俏的戏说”。这不是合作交流,而是课改所衍生出来的又一种形式化。

  思考四:刻意多样;创意新颖

  如今的课堂不像过去只注重课本上的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性的言语。更注意到以学生的本位出发,儿童的思想出发,来设计和考虑问题,摒弃了过去的“最优化”教学,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特别是最简便的方法、最标准的说法,都已经不这样提了,现在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想法做到便行了,通俗点说就是“条条大路通北京”只要你能到达目的地就行。但这个理念并不是告诫我们“糊里糊涂也是真”。有些教师在上课时为了提倡“多样化”这个思想,让学生多方面的说、写、思,但没有考虑到学生所说的有没有符合题目的要求,一味追求数量忽略了质量,导致学生以为只要是找到了答案就是对的,这是很不可取的。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多方面去思考,还要让学生清楚走哪条路最近,难道要让每个学生都走了一大圈才到达终点吗?

  如果把课改比作夜空,各种促进课改的教学手段就是眨眼的星星,而偶尔划过的流星就是教学机智。要是满天繁星都是一样瞬间的美丽,那就没有滋味了。课改是及时的、必要的,但与课改相随的这些“美丽的错误”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课改心得体会 10

  第一次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我觉得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恰似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首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每位充满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选择自由,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即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第一,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当然,教师在对话中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第二,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第三,课改需要加强各市、县、校之间的对话。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对共同的处境,各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例如:开学初的新课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和送教下乡等活动,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放教学新局面。有了这样的对话,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

  最后,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科研兴校已逐渐成为广大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共识。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

  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参与课改实验的一线教师应该给自己一个重新的定位,树立科研意识。启动课改以来我们力求通过加强课程改革的研究,达到以科研促进实验的目的,依据本校特色,将课改工作与探究——发展课题相挂钩,以科研为先导,开展群众性课题研究。

  因而,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广大教师应增强科研意识,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专题,进而创造出一种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形成一种教科研网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抓科研,课改必将出现欣欣向荣的新层面。

  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以动制静的方法,有以下三点做法:

  1、课堂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可以倡导由学生主持、主讲的主体式形式。例如,每个单元的许多阅读课,在前面精读例文的学习后,结合单元教学目标让学生主讲,组织讨论解决;可以倡导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的活动式教学形式,例如在写作教学中,可组织学生模拟采访活动、辩论大赛活动,这些多向互动的教学形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人本价值。

  2、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载体。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引导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要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设计事实性、经验性、创造性和评价性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自行解决问题。教师要倡导无错原则,即疑问无禁区、疑问无错误,告示学生珍惜并行使问题咨询权。

  3、语文课堂教学要力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埋下伏笔。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仍然让学生保持继续学习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研讨并联系实际进行教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活跃了思维,更提高了“环境”意识。

  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样,我们老师更要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找到更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以上是竞聘上岗演讲的内容。

  课改心得体会 11

  面对课改,我们教师该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不停地进行终身学习;注重知识的更新与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运用多媒体知识;恰当地选择和调整教育教学策略,设计恰当的尽量真实的语言情景和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口语水平;尽可能变换教学方式;联系课堂内容,开展小组活动;要具备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改进的能力,不断研究、创造、发展、丰富英语教学方法;给予特殊学生以特殊关心;更新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的关系的定位。

  通过听课和学习,现在特写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我认为需要转变的就是观念,教学目的上要转变观念。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范畴、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通常会忽略掉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但是如今社会的知识更新很快,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具备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这一目的。

  (二)在教学内容上要转变观念,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迁移。英语科学教学是整体教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教学目的常常是跨学科的,各科教学目的都在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打破学科局限,立足于英语学科,通过生物学科的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所以不光是教书而且要育人,要成才更要成人。这就是新课改精髓所在。

  (三)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把“金子”变成“点金术”,也就是常说的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新课改理念要求学生的英语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新教材将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栏目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学策略上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重视探究过程,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然而中考这个指挥棒依然牵挂着每个人的心,所以老师们都认为探究并不是每节课都要去做的,一是受到课堂时间的影响,二是受到一些教学设备的制约,所以只能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地进行,在讲课时一些注意点还是要好好把握的,把知识点贯穿到自己的课堂中去,教给学生的知识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上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学、感兴趣去学。

  课改心得体会 12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有幸参加了新课程的教学。新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不要瞻前顾后,要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下面就课改教学实践情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活力。引导学生变单调的被动学习为活泼的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让他们讲,让他们讨论,使讲台成为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二、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结构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进行数学教学时自然应考虑学生现有的思维活动水平。思维能力及智力品质都随着青少年年龄的递增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是不相同的因此,要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必须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充分考虑教材的逻辑结构

  课改后的新教材是属于“螺旋式上升”的知识构架,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能力。我们觉得新教材中知识的“螺旋式上升”的方法非常适合学生。使学生对新知识不用一下接受,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理解融会贯通的过程,学生学起来也越有兴趣。

  四、考虑积极的教学方法

  目前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呈现出一派兴旺的局面,种类之多、提法之广。我们主张,采用积极的教学法,因课、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比方说,对于教材内容多数是逻辑上分散的`数学定义和公理等采用自学辅导法较为适宜;对于教材中的一般公式、定理等采用问题探索法较好;对于教材中理论性较强的难点,一般采用讲解法较好。教师要灵活掌握。

  从学习方法上看,随着学科多样化和深刻化,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比小学生更自觉,更具有独立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注意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五、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教学问题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且是思维的方向;数学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合适的数学问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问题要有方向性。这是指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

  ②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这是指问题不宜太难和太易,难易之间要有一定的坡度。

  ③问题要有启发性。有的教师往往把启发式误认为提问式,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对学生教学评价的转变

  学生学习过程中充满老师的赞扬和激励,过去的数学教学评价,为了追求升学率,一味注重其甄别和选拔功能,教师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紧张的单调的成绩竞赛中,以成绩论英雄;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想,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功能,从而促进教师由成绩结果的单一评价转向课程学习过程的管理与激励。

  课改心得体会 13

  经历了近10的课改教育、教学工作,我自己完成了从消极的抱怨走进课程,到强烈的职业道德置身课改的转变。自从课改以来,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各种语文教学思想、教学理论蜂拥而来,我深深地感悟到:没有与新课程合拍的教育理念,没法教;没有丰富扎实的德才学识,教不了;没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的进取精神,教不好。

  新课改使教师由管理者和执行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开发者、组织者,其地位较以前更加重要。伴着新课改之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应随之改变。但在新旧教学思想的交替过程中,课堂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困惑,通过学校组织的培训,聆听专家们的报告,再反思自己日常的教学,许多纠结多时的困惑和问题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归结为:

  1、变“自主”为“放任自流”――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但并不代表教师就退出了教学的舞台。教师仍是学习过程的`开发者与组织者,对待课堂上学生的有意捣乱和嬉戏性提问,教师应及时反应并制止。切忌为了体现自主学习的新理念而对学生百依百顺,放之任之。为了让学生自主,教师没了主见,教学无主次,这都是对自主的错误理解。

  2、“多多益善”――新教材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各种学习方式的运用,但并不是要求教师将各种学习方式全部融入课堂。一堂课既有合作讨论,又有分组辩论;既有图片展览,又有个人表演……弄得一节课犹如一大杂烩,什么都有,只可怜的书本被弃置一旁。一节课热热闹闹,学生学得也开心,但课后却摸不着方向找不到重点。因此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一定得注意恰如其分。

  3、无意义提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这无疑是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有效方法.但毫无意义甚至有负面作用的问题大可不提

  挑战意味着机遇。当我们走上课改的道路,当我们困惑在路上,当我们挣扎在路上,我们就将课改变成生活,我们就将语文溶于生命,我们必将笑在路上。我们只要怀着一颗淡泊、冷静的心,一双慧眼,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我们才不会在教育这条路上迷失自己,也就能行走的更远……

  课改心得体会 14

  在这次的课改的大潮中,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有幸成为一名课改的实践者。不过,说实在话,刚开始,我对课改还持有抵触情绪。因为我觉得,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的思维能跟着老师的思维来运转,课堂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更加的系统有效。教师就是课堂的指挥者,学生的学都要在指挥者所定的节奏中进行。但是,通过去外地和宁都三小的听课学习,深深地触动了我这根保守的神经。我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教学方法的落后,导致学生的学习是多么的无奈与吃力。所以我现在认为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如果不进行课程改革,自己将会被抛弃于语文教学领域的荒郊野岭。

  在这短短几个月的课改实验期间,我有过不适应,有过失败,有过困惑,但有收获的喜悦,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自己的困惑。

  一、语文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刚开始的时候自己还处在过去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但现在,我有意识地逐渐融入学校所提出的“311”教学模式(即三读一写一得),较为有效的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在每一读后,我都会提出一个学习目标,每个学习目标的确定是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同时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学习方法自己解决,较难的学习目标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形成统一的意见,接着由发言人在班上汇报,最后由老师点评指导。

  二、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

  课改让我渐渐认识到,教师角色该转变了,不再是从前课堂的导演者,转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则是引导者,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把握好与学生的亲和度、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参与度、小主人翁地位。

  三、学习方式的更新。

  从进行课改的那一天起,我班就成立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每组都由6个成员组成,设有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和汇报员,而且每个成员都有编号,组内基础较差的成员为1号,更好的一些的2号,以此类推,组长为6号。每次组内讨论都由1号先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由组长总结,记录员记录,最后由汇报员在班上汇报。通过学习小组的建立,使没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大大的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嫣然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四、课堂纪律的改善

  自从建立学习小组后,我在每节课都会给表现好的小组加分,表现差的小组扣分。一天的.学习结束后再进行总结,分数最高的一组可得一颗星,一个星期后再次汇总,分数最高的一组可换取一面红旗,得三面红旗者会发放奖品。由于课堂的表现包括课堂纪律,课堂纪律表现差的学生会连累整个组扣分,为了不给本组抹黑,所以学生上课的表现都还不错。这一奖励措施,既有效的改善了课堂纪律,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五、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虽然自己在不断的尝试课改,不断的在纠正自身课改中的不足,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和困惑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

  1、课改的理念还不够新,在自己的课堂上还放的不开,还受到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妨碍了自己的课改进展。

  2、课改的理论知识还有不够丰富,虽然有了自己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模式还不够明显和完善。

  3、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经验欠缺,对有些教材和课堂教学环节处理的还不够得当。

  4、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在以后的课改工作中,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我将会认真谦虚地学习,多向别人请教,扬长避短,尽快使自己成长起来。

  课改心得体会 15

  通过几天的学习我对新课程改革有如下认识: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

  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问题,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2、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学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强调可操作性注重继承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

  5、高中物理课程新课改最大的困难是:

  第一教师的观念要改变。

  第二现有的教学资源要改变。

  第三教学制度要改变。

  第四教学评价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要跟随课改的变化。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就是从学生出发。

  课改心得体会 16

  上个月中旬,我们学校英语组组织了一次为期二天的英语新课改培训,这次培训主要是学习《英语课程标准》,通过听课和学习,我的心得体会是在新课改中首先需要转变的就是观念,教学目的上要转变观念。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范畴、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通常会忽略掉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

  但是如今社会的知识更新很快,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具备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这一目的。其次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把“金子”变成“点金术”,也就是常说的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新课改理念要求学生的英语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新教材将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栏目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学策略上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重视探究过程,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然而高考这个指挥棒依然牵挂着每个人的心,所以老师们都认为探究并不是每节课都要去做的,一是受到课堂时间的影响,二是受到一些教学设备的制约,所以只能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地进行,在讲课时一些注意点还是要好好把握的,把知识点贯穿到自己的课堂中去,教给学生的知识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上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学、感兴趣去学。第三在教学内容上要转变观念,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迁移。英语科学教学是整体教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教学目的常常是跨学科的,各科教学目的都在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

  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打破学科局限,立足于英语学科,通过生物学科的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所以不光是教书而且要育人,要成才更要成人。这就是新课改精髓所在。通过这几天的英语新课改培训,我将心得体会总结成这篇文字,与各位老师共同讨论,为跟好的实施新课改而努力。

  课改心得体会 17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本学期,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构建高效课堂的课改活动,回顾自己这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践,简单谈几点体会和感悟。

  一、通过学习,更新理念

  教书20多年,执教地理也有十几年,自我感觉教学经验还算丰富,教学效果也还不错。通过学习《高效课堂22条》,我发现自己的一些观念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我明白了真正的高效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时间交给学生,我们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二、通过反思,找出不足

  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一个教师,不管他的专业知识多么丰富,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他的课堂终究是一潭死水。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学,虽然不全是满堂灌,但对学生总是不放心,讲得过多。因此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被动地做笔记,机械地记忆,以致部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较强,懒惰思想加重,对照《高效课堂22条》,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不再满足于已有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学会放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重知识传授,又重能力培养。

  三、通过实践,不断提高

  运用新课程理念,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本学期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也初见成效:

  1、精心备课,提升课堂有效度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教师的任务更重了,课前精心备好课,准备好导学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把学生带入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让学生有效的参与课堂学习,让课堂精彩起来。

  2、重视合作,激发学生参与度

  地理课程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员参与,探究展示,教师设计多种活动,如:拼图、猜谜、竞赛等,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不再袖手旁观,而是积极参与其中。

  3、联系实际,发掘学生熟悉度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所见所闻入手,发掘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联系时事热点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利用地图,提高学生认知度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的运用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读图方法与技巧,借助地图让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更好地比较分析归纳事物的因果关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通过课改学习与实践,我感悟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勇于实践,才能不断提高。

  课改心得体会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新课程改革也将全面展开,为了新课改的需求,也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完善自身的业务素质,我积极参加了这次远程培训。悉心听取了各位老师的精彩的视频讲解,感触颇多,也使我对新课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下面简单谈一下我对此次远程培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1、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用"标准"代替"大纲",这决不是一个名称上的变化,它更反应了课程理念的转变。"大纲"的重点是对教学内容的规定,规定针对的教师。而"课标"是一种基本的、共同的标准,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再作规定,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某门课程学习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制定的只是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2、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帮助者,要求教师只起画龙点睛、引导启发者的作用。

  3、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传统的.课堂中,没有问题就是最好的教学。而今天,新课改强调的是要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开动脑筋、敢于质疑、亲自动手、大胆探究,充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华考—

  4、教学观念有所改变,教学思想有所更新。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着力体现四个课程理念:提高数学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要进行相应的改变。我觉得有以下一些方面值得注意:

  (1)、以问题为主线,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在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善于质疑,并且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探究性学习。

  (2)、设计情景式数学教学。情景式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以情景共鸣为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

  (3)、积极设计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它是指把数学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体系中来进行设计,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融入学生的直接经验、现实问题。开放的内容、开放的方法、开放的空间,打破了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限制,因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之,通过此次培训,获益很多。作为新课改形式下的教师,我要不断砖研业务,强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提高自身素养,力争在新课改中快速成长。

  课改心得体会 19

  新一轮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实验给我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课改实验,带动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研究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我工作方式的改变,我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

  一、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教材的内容、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二、教学方法的更新。

  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我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三、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总之,在课改浪潮中,构建“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每个老师孜孜以求的境界。要使课改一路走好,并取得实效,就要认真研究课标,谨记学科特点,不忘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课改心得体会 20

  20xx年的暑假校长培训结束了,两天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聆听了各位优秀校长的精彩报告,学习了同仁们对太谷经验的个性解读,领略了兄弟学校各具特色的办学理念,欣赏了各学校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让我更进一步明晰了办学思想与理念,明白了一名合格校长应该具备的素养,明确了一名校长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影响与引领。回来之后,结合我校实际,及时梳理思路,确定今后工作的方向。现将我的收获与思考汇报如下:

  1、深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

  我区各学校的课堂教学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一直是我们研究的一大主题。深入学习太谷经验听取兄弟学校报告我发现合作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当所学问题的难度不高时,学生能够独自解决时,就不要合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当出现的问题学生独自解决不了时,就让两个学生合作完成。如果问题的难度更大一些,可以是二分之一组合作或是发挥小组整体的作用来解决完成。然而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关注一些更细节的问题。如:小组成员的发言顺序、问题的提出、质疑、检验等,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怎样保证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让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找到合适的的方法。

  2、建立完整的'评价系统

  建立完整的评价系统对于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有力的保障。我们将继续梳理已建立的评价系统,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校活动的各个方面:纪律、卫生、作业、到校、以及课上学习等。评价时以小组为单位,调动和激励小组的整体积极性,并且关注个人评价。评价的结果以计分的形式呈现。在学校总体的要求下,各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可以就细节的评价做个性化的修改,让评价方式更丰富,让评价系统更具有激励性。关于对评价的解释,学校每学期进行两次,期中一次,期末一次。其余为教师自行解释,只要教师做得合理,学校不干预。

  3、加强学习习惯培养

  在初次制定新课程改革工作计划的时候,我校也是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如:培养学生善于交流积极合作的习惯、乐于读书善于积累的习惯、规范书写的习惯等。一学期下来,从整体而言学生是有了很大变化,但是经过学校反复地检查和教师自查,尤其是聆听各位校长报告对比自己以往做法,却发现有的工作做得还不到位,学生的良好习惯还没有真正地养成。学校再一次把这一工作提出,要求各班主任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扎扎实实地做好。

  我们一直努力在课程改革之路中探求自己的方法,形成自己的特色。也许还有很多不足,然而有这么多美丽的风景足以吸引我们,让我们去欣赏,去效仿,去学习,我们走在课改的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课改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课改心得体会03-31

课改心得体会06-25

课改的心得体会05-13

课改培训心得体会08-08

有关课改的心得体会05-04

课改培训心得体会02-24

课改总结08-02

课改的小结09-30

课改实验小结张课改之翅11-24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