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5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课议课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
在讲座之前,老师用几句简单的话介绍了自己,听完她的介绍,马上让我回想到了自己在大学时的老师,我用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一看,果然是我大学时的孙改仙老师,她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那口太谷方言,虽然听着有点困难,但是总觉得有种亲切感。
孙老师主要讲的是教学技能----如何有效观课、评课、议课、教学反思。在前面陈清风老师讲的是教学常规----如何备课、上课。我认为这两节课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我也认真地做了笔记,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在我工作的几年中,我其实挺喜欢备课、上课的,可不知怎么地总是不喜欢观课,其主要原因是害怕评课、议课,我也发现这不仅仅是我有这样的反应,有很多老师也和我一样有这种感受。但我们心里面都很明白,让我们在教学上提高最快的方法就是多观课、多评课、多议课、教学反思。听了孙老师的讲解之后,我觉得我们这些老师不愿意做这几样事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它真正的意义所在。不过,我现在也已茅舍顿开、恍然大悟。 我明白了观课议课能够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比听课评课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在观课和议课是一定要积极主动地思考。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由学生的活动中分析与教师教学方面的联系情况;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课教师,由学生的活动,自己如何的处理教学;观察教学中学生的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信所有的教师都讲过公开课,无论是具有资深的.老教师,还是有待提高的年轻教师,公开课似乎就是尽己所能地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为此,历经几轮试讲,反复打磨教案,精心捧出成果。而听课老师,事先对这节课一无所知,临时坐进课堂。一节课观摩下来,首先要对讲课的老师的教学情况依项打分。如果有评课的要求,就会聚集老师来评论一番,或者给予高度的肯定,或者以毁誉参半。这种情况下,上课的老师都表现出很谦虚的样子,之后,就会心里暗暗下决心,不是万不得已,就决不开课了。 而且结合我这几年的工作来谈,我也发现了教学反思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虽然他好像是可有可无的,但我认为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通过课常观察,个别访谈,形成性测验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这些方面,对自己的后续教学有很大的好处。
总之,无论是教学中的那个环节,对我们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定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否则,将无法达到这节课最好的效果,听了这节讲座之后,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的,我也一定要努力把每一个环节做好、做细。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2
抱着学习的态度有幸聆听了一完小李俊平校长和我校潘双双老师多媒体教学线段、射线和直线这节课。让我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资料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使我对教材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学案的编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潘双双老师教态亲切自然,利用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把直线形象的比作孙悟空的'金箍棒,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到线段时,一个学生说出不可以测量出线段长度时,双双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正确答案,而是利用小组合作给出结论。这点以学生为主体去探究的做法很好。
二节是李俊平老师的课,她是借班上课。首先李老师利用带大家免费去北京旅游观察鸟巢、水立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出今天要学习的知识点线段。值得赞赏的是李老师在教课中用三个词语有始有终、有始无终、无始无终;不但形象的表示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还渗透了做人的道理;教学经验丰富的李老师,教学教法生动,给人印象深刻。
在上课中两位教师都注重学生小组讨论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值得我借鉴学习。
在议课交流与研讨中,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使我感觉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体会到需要在平时多方面去学习各种教育理念,从而使自己能更好地成长。
总之,去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反思总结,不断改善课堂教学。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3
李老师的《清澈的湖水》后,我深深地思考:阅读教学要树立“以读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学生语感、思维和表达能力。”本课教学,教师以读为主线,组织了教学的全过程:
1、整体感知、自主择读
阅读课文,应让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然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知、经验、情感出发,抓住重点择读课文。这就改变了过去由教师主宰阅读教学的方式,把选择权留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品读感悟描写景色美的句子时,我认为不应有指令性的语言,而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喜欢哪句就读哪句。教师在学生读时注意倾听,抓住问题的关键,再点拨、引导,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体验。
2、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读书要做到“读进去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往往还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如本课教学中,教师引导“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湖水很美丽”,教师反问:“假如你去游览时,你会把垃圾扔进湖里吗?”等等,这些指向性的语言,就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深层含义。有人会问,这不是教师的指令吗?对。但构建的意义与传统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学生自我实践的基础上的,学生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帮助想到。教师和学生要看成合作伙伴的关系,这才是有生命的语文教学。
3、 读中生情,以情促读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内容的感悟,对情感的共鸣,对生活的联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没有达到入神内化的地步,教师还要抓住时机,趁热打铁,激励情感,再次深入课文情境。如:“你们已经画出了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能美美地读吗?”可见,情感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纽带。
4、 读后互评,评后再读
学生读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评议的作用。评议就是相互启发、相互引导、相互指正、相互借鉴。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如:“能美美地读吗?”教师指名学生读,后渗入评价信息,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项交流,通过学生个体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彼此领略语文学习的精彩与美妙。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4
有幸参加灵宝市高效课堂之“独学”研讨会,两位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至今仍历历在目,为我们的课堂教学起了示范引领作用,领导的讲话精神更是发人深思——师生共读,促进“独学”出成效。现就本次活动我的收获总结如下:
一、 师生共读,为“独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教师的读
教师首先应是一位乐读的人,读教育理论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读经典美文丰富自己的内涵;研读课程标准及教材,准确把握每节课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教师还应是一位善读的人,能读出文章的.内涵与外延,更要善于将读书的方法经验梳理概括以便授之于学生。
2、 学生的读
读是“独学”的最基本的途径,李智民老师对学生“我能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时,要不断提高要求,培养学生会读书、善读书,进而爱读书,形成终身受用的自学能力。
二、 学生主体,促进“独学”出成效
学生不是产品,不可以用模具来进行规模生产,他们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个体,只有让他们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自己的阅读、观察、思考、操作、表达等一系列活动,才能形成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尹娜老师的课堂思路清晰,一步一步的随着学生的认知需求通过观察、抽象出三角形的数学图形,再画三角形、进而去读一读知晓定义,深刻理解,明晰特征,辅以及时恰当的检测活动,一直把学生放在构建知识的主体位置,很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每参加一次教研活动,都会带来心灵的触动,都有沉甸甸的收获,教学的方向越来越明,思路越来越清,真诚地感谢领导组织的教研活动让我们更快的成长,希望这样的活动能经常开展,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聆听专家的引领,实地感受精彩纷呈的课堂。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5
我反思平时我们上课,在听课时,我们经常关注教师的多一点,议课时,教师们会针对授课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课堂的设计,教学效果提出自己的看法,很少关注学生的发展。通过新课改理念的学习,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听课者必须对课堂认真观察,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而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意图可以阐述,可以争论。其次他转变评课的着眼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键点,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从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向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注意,这里提评价重点必须转向,并不是完全忽视或否定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情况)。看教师是否想尽办法、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看教师讲得怎么样。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参与面有多大;是否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是否敢于质疑,能否提出有价值问题;关键还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激发、学业水平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这样的课就可以认为是一堂很好的课。
在课堂中,问自己到底能够给学生什么?学生能得到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帮他们得到?这样的方式恰当吗?这些问题是把学生的需要放在了课堂的首位。而如何帮助学生实现这些需要,则是我们课堂教学设计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思考了这些,我们备课才真正为学生而备,不会出现老师台上表演热情高涨,台下学生听课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
有效议课呢?要致力推进有效教学.教学的效益在于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观课议课追求有效教学,在思想上坚持以学论教。它强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通过以学论教,实现有效教学。在方式上要求到学生身边去。“到同学身边去”是观课议课的一个基本要求。“到同学身边去”的主要作用当然是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附带的作用则是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实施配合、进行帮助。这种参与,有利于培养参与者彼此的合作精神。了解学生另外的方法是请学生提供课堂教学的信息,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建议。
通过学习,我比较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认识到观课议课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接下来学习中,我一定要改掉不足之处,更有深度的参与到观课议课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学、观课议课水平。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6
刚刚下过一场秋雨,天气微凉,道路也有点泥泞,但我却很高兴,骑着我的小电驴一路上愉悦地哼着不成调的歌曲,激动地犹如去参加一场盛宴似的,因为今天四间房镇数学组的老师们要在我们六完小进行“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我想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一切正如我所期望的那样,真的收获满满,恰好和现在硕果累累的金秋佳节遥相呼应。下面谈谈我的感受:
潘双双老师和李俊平老师贡献的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线段、射线和线段》这一课,双双老师和我是同头班,听她的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态自然,落落大方,讲课条理清晰,很有亲和力,也很会赞赏学生。同是新老师,我深深意识到了自己和双双老师的差距,我是一个在公开场合容易紧张的人,双双老师的精彩授课也给了我无形的压力,但我坚信,压力一定是我成长路上的动力!
李俊平老师执教多年,经验丰富,讲起课来更是激情满满,整个课堂颇是富有灵气。开篇就以带孩子免费去北京有名的水立方、鸟巢去旅游吸引住了他们,进而引出了课题,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次分明,尤其是李老师在讲线段、射线、直线特点时分别用了“有始有终”“有始无终”“无始无终”三个成语来概括,进而告诉孩子们要像线段一样,做一个有始有终的人,不要像射线或者直线一样,做一个有始无终或者是无始无终的人,李老师将语文渗透在数学中,还引申出做人的道理,真的.是恰到好处。
议课由中心校邵老师主持,并分成了五组进行研讨,整个过程大家都积极参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每位老师的真诚与坦诚,气氛非常的和谐,在这样的团队里,我们的教研路前途一定是一片光明!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虽然我刚刚入职,没有太多的经验,但我相信,只要我肯学,肯吃苦,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前走,我也会像那些优秀的教师一样站稳讲台,展示风采!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7
1月5日在李家庄中学,我们观看了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录像这段时间有初步学习了这本书。观课议课的目的在于促进一线教师的发展和成长,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该书以对众多案例的运用为载体,以分析、讨论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研讨教师教学的目标性和有效性为主要形式。从这些典型的'案例分析和反思中我也看到了自身的日常教学中存在着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所存在着的问题。在很多时候,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但与书中的教师们比起来却如蜻蜓点水般肤浅,反思仅停留于一些表面的现象中,并没有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思想,和学生长远的发展以及教师的思想,教学细节等进行更深入更本质的思考和研究。
在书中陈教授提出了“观课议课”这个有别于传统的“听课、评课”的方式。他指出观课要对教师“教”的行为进行观察。什么是教师的教?教师的“教”主要是“教师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那么,观课首先是观察课堂行为和课堂现象,它解决课堂教学现象的认识问题。而议课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以及寄托的教育理想进行诠释、理解、讨论和对话。通过讨论对话,可以深刻揭示其中的内在关联,挖掘出行为背后的立场、观点和价值追求。
从关注当下的学校生活,课堂生活质量的角度看,学生在学校,不仅学习着,也在生活着。学生在课堂上,首要的是在生活,然后才是学习。对于课堂教学,强调要关注现实生活质量,意味着教育必须立足于现在;而强调要关注持续学习的要求,则意味着教育必须面向未来。
学生的现实幸福和未来发展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坚持以学习为本,以学论教。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切实提高教师的教的水平。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8
1.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学习了陈老师的《有效观课议课》,我对观课议课有了新的认识:
拿到书就以为观课议课就是听课评课,其实,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是不同的。观课议课,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我们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我们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我认为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观”对观课的老师来说只是形式,而实质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如今,我们是否真正做到正确的观课议课呢?
2.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感悟之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观课议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陈大伟强调要加强与师生的沟通,了解学生为什么这么做,了解教师这样教,没有了解情况前不随便下结论。
感悟之二:观课议课是促进教师思想、实现专业成长的捷径。
陈老师在聚焦课堂教学中,走出了一条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观课议课的模式。并用“以学论教”指导我们的思想,“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以生为本”、“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等先进的`理念。
感悟之三:观课议课是教师改善生活,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师生命流淌的过程。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的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幸福的教师能影响和促进学生幸福的校园和课堂生活。因此我们不能不小心谨慎,不能不奋力成长和改变。研究课堂,改进课堂就是我们教师的一种责任。
3.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继续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教二十余载,经历较多。很多次培训都是流于形式,对老师的帮助不大。8月28日听取了进修学校王长丽主任的学术报告后,我对观课议课有了新的认识:
听课评课不要再流于形式了,不要再“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只听不评”、“你好我好”了。这样的教研有什么意思呢?这样,还不如自己有问题到电脑上查一查来得快。”可是,当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听课评课的时候,比如评课分等级、评课找问题,我又觉得教学压力实在太大了,没有了安定感,更没有了自豪感。以前总觉得当老师是有成就感的、是自豪的,可是现在,越来越觉得老师难当,特别是课堂教学,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一旦遇到讲课出现问题,被领导批评指责,那心情更是糟糕,情绪很消极,自信心都没有了。和同事们聊一聊,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不可否认,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来说是个永久的压力,也不可能消除,所以,在这样的压力下,教师的生活、工作负担明显加重,身心疲惫的教师们很少有静下心来专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行为。那么,如何减轻压力,让教师们愿意研究教学呢?陈老师提出了“观课议课”的方法。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不同,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我们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我们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不针对授课教师,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我们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我认为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观”对观课的老师来说只是形式,而实质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总之,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需要改进和学习,在新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4.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前段时间,有幸在璩xx工作室线上学习中接触了各位大家,他们为埋头于教学一线,受制于成绩、制卷、开会、交表、评比各项事务中的我,推开了一扇扇的大门。诗歌教学内容的设计、校本研训的专业指导、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论文写作……内容丰富,专业性强,令我受益匪浅。听了他们的讲座,只觉自己如井底之蛙,教书近20年,专业学习意识不强,很多时候凭经验做事,缺乏理论支持,不科学不高效,应当思变。
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我对成都大学陈教授讲授的“观课议课的相关问题与策略”感受最为深刻。实际工作中,作为教研组长,我最怕的事情就是评课,可偏偏这样的场合又特别多。理论上来说,作为语文老师,公众场合说两句话不是难事,可为什么最怕这样的说话呢?暗自思忖,有三个方面。
一是怕自己评得不对。每一堂公开课来到我眼前,其实授课老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甚至有些时候是团队在背后共同打磨,比起他们的精心探究,匆匆上阵听课的我,恐怕还没他们事先收集的资料多,了解的背景多,看过的课例多,就凭个人经验,怎么能够一定看出问题呢?个人的看法难道不会以偏概全吗?对于这一节课,无实践的假想一定会是最适用的吗?理论或者经验只能指导实践,而不能代替实践。更何况参与这节课的教师个人风格、学情状况等各种因素都不能够获得足够公允的信息,于这堂课而言,置身事外的听课者个人角度的评价是否妥当?
二是怕自己说得不中听。评课,以往都是大家围着授课老师七嘴八舌,授课的老师便频频点头。这种感觉不是很好。上课的老师三五次的磨课最为辛苦,课上得不错(怎么界定?)固然是好;但如果发挥失误,或者确实出了问题呢?实话实说会让人尴尬。很多时候评课,为了不挫伤老师的积极性,我都会斟酌一下自己的用词,所有听课的老师估计也是一样的心理。于是就出现了陈大伟教授所说:先说优点一二三,再说不足一点点,而且不足还要往那些无关痛痒的方面去说。总之,结果就是,大家都完成了任务,长舒一口气,但收获甚微。
三是怕自己评得不高端。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一次听评课,实则是两次学习的机会:授课教师给一次观摩学习的机会,评课专家给一次研修提升的机会。所以评课专业精当,更有助于青年教师成长。我本人也是在多次大咖的评课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用之于课堂,颇有感悟。多年以后被代入“专家”的角色,却只觉修为不够。想要很诚恳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给年轻教师一些帮助,奈何眼界有限,愧矣!
听了陈教授的课,我有顿悟之感。从源头上,我就应该改变:这不叫听课评课,而应该是观课议课。听课用耳朵,观课则是调动各感官,除了教师的授课内容及策略,还有学生的听说读写反应,还有整个课堂状态。另,评课是自上而下的.审视,议课则是共同参与的研讨。观课者亦是当事人,他和授课老师一样,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观课议课活动中担任必不可少的一份子。思想上一转变,问题便迎刃而解。既是团队探究,直言无妨,意见相悖无妨,课不成功亦无妨,思维只有碰撞才能产生火花,事物只有处于矛盾中才能发展变化。探讨更好的教法学法,成功固然可喜,失误同样富有价值。
除此之外,陈教授还特别指出,缺乏课前沟通协商是传统听评课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的确如此,接到通知去听课,授课内容课堂上才知晓,40分钟听下来立马评课,听什么?评什么?听的评的恐怕都只是一个大概的印象。每次听评课都是这样的程序,听课目的不明确,评课重点不集中,大家的对话失去共同的基础,研修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改变现状,陈教授特别指出,课前要确定议课主题,确定议课团队人选,分解议课主题观察与研究的方向,还要根据各自方向挖掘经验,收集信息。换言之,要让散漫的听评课变成有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主题”是我在陈教授讲座中听到最多的词。这个词让我意识到,教学教研,是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每做一个活动都力求探讨或解决一个问题,只有这样逐步推进,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通达千里。陈教授说,观课议课提倡以发展性取向“献课”。我想,着眼于发展,就要有一个方向的指引,“主题”就是我们前行的方向。什么是主题?陈教授指明了两处来源:一是问题,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二是教师在教学中有超越有创新的地方。即这堂课,我们尝试用某种方式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困惑或问题,大家都来看一看,说一说,这么做可以吗?或者这堂课,大家来看一看,我的创新之处是否有价值?确定好主题,再围绕主题,思考讨论,反复尝试,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学问题,当然事半功倍。
学习之后,很想要把这样的理念带到工作中。刚好,有一个青年教师同课异构的活动,有幸作为评委之一参与。这堂课来自七年级下册综合性活动“我的语文生活”。因通知仓促,没有时间组建议课团队,便自行阅读教材教参,在网上查找相关课例资料,最终给自己确立了观课议课的主题——如何合理设置任务情境,并据此细分观察方向: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任务情境设置,学生参与的热情度和表现力的区别。为此,我制作了简易的表格,想要尝试一下该种方式的观课议课。
活动结束,回顾这两堂课。老师功底都不错,信息技术运用纯熟,也依次完成了教材规定内容,作为活动课课型,有学生的成果展示,有教师的要点归纳,但在新的观课议课理念下,通过实时记录,我能很明显地感觉到课堂学生表现力的高下除了班级的差异外,还深受教师创设情境的影响,动画指引、生活实景、虚拟故事、时事背景……各种情境细细比对,让人觉得这里很有研讨的价值。
走在求知的路上,也许所思所行还很不成熟,但我愿意勤勉奋进,实干笃行,永远做一个朴实沉毅的教育追梦人。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9
这次我校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所以分别只听了一位老师的公开课。虽然少了比较,两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虽然是同一节内容,同一个教学案,但是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首先是导入部分,李老师是借班上课,她创设带学生免费旅游的场景。让学生参观鸟巢,水立方。通过学生的.观察知道鸟巢是由一条条线构成的。这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将从而导入本章节内容,与线有关的知识。
其次在课堂上,两位老师都选择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老师们根据教材内容适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动脑,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小组讨论,然后自己得出结论,并且在一个重点内容的讲解上,处理得也是非常到位。在学生都讲解完成后,再重新归纳总结,找出学生的问题所在,并加以补充。特别是李老师,她用三个成语,不但总结了线段,直线,射线的特点,还给学生渗透了做人的道理。
再次,我觉得两位老师的教态都非常自然,在语言的组织上,对学生的鼓励和评价上都恰如其分,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每堂课都有学生参与,老师归纳总结。
最后,各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又都融入了大量的练习,并且这些练习设计很有层次感,由简到难,由点到面。直接在课堂上就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此次听课,让我学到了其他老师的长处,看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应该多向其他各位老师学习,每次上课,都要通读教材,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课堂灵活有度,课后总结归纳。只有这样,自己才能逐渐成长起来。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0
怎样更有效地观课,就是让自己累起来。怎样议课,就是发现联系,发现教学变化的可能性。《有效观课议课》全书分五个专题,专题一理解观课议课,专题二准备观课议课,专题三有效观课,专题四有效议课,专题五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本书先举例子讲什么是观课议课,再讲如何有效的观课议课,最后讲观课议课的意义,全书逻辑井然,非常有条理,也非常有操作性,对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非常有帮助。
"观课议课"能够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比听课评课有一定的优势,可是"观课议课"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观课人,除需要时间和精力外,还需要所有的观课者共同研究、探讨。因此,我们在观课和议课时要积极主动地思考。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由学生的活动中分析与教师教学方面的联系情况;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课教师,由学生的活动,自己如何的处理教学;观察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思考其行为与教学理念的联系程度;观察教学中学生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联系,思考怎样通过优化过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等。通过学习《有效观课议课》我深深体会到观课议课比听课评课加入了更多的'人文观点,能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尊重,营造了教师之间平等对话的氛围。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经验是建立联系,建立联系的目的是为了从经验中学习,要想积累经验关键要主动,主动就是建立教学活动与教学结果前后的联系,这是教师成长的一个秘密。反思是比较和批判,经验很重要,并不一定正确,反思的目的就是批判和改造已有的经验,从中获得相对正确并且有用的经验。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担负着太多的责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师这个岗位的时间还很长,让我们在创造中为生命历程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1
今天,豫灵各校骨干教师代表9人,参加了市二小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独学”研讨会。五楼偌大的会议室里早早坐满了前来听课的师生近五百人,教研室薛艳云老师主持会议,仁杰主任、李智民老师、许红娟老师前来听课,就连张建超、雷艺芳老师也前来参加,和大家一样,都急于想知道课堂上怎样组织“独学”。
研讨会在市二小尹娜老师的《三角行认识》中拉开了序幕,在建设小学李淑娟老师的《解方程》中推向了高潮,李智民老师的精彩点评,仁杰主任的精辟见解,使我对“独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 大胆让学生“独学”
今天的课已改常态,变轰轰烈烈为静静自学,大胆放手让学生“独学”。第一节课四读教材,一读课本,看自己说的对不对;二读课本,找出重点字词理解概念;三读课本,明晰三角形的特征;四读课本,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画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第二节课三读教材,一读课本会列方程,二读课本会解方程,三读课本理解概念,在三读中,学生经历自学体验,掌握知识。
这两节课是市二小、建设小学两个优秀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整节课以读贯穿始终,以独学为课堂主线,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独到、新颖,使学生在“读”教材中发现、感悟、思考。
二、 教师要深入“独学”
一个不会读书的教师,决不会培养出会读书的学生。要求学生读书,教师要先读书,要求学生独学,教师先要深入的独学。教师只有会读教材,理解编者意图,才能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才能设计出具有层次性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的问题链。
教师读书要站在更高的层次,读教育理论、教育专著,养成多读书、勤读书的好习惯,才能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提高阅读水平,形成自学能力。
三、 反思“独学”
今天,你读书了吗?今天的课堂,你组织学生独学了吗?尽管这两节课经过精心设计,每个环节尽善尽美,还是被任主任听出了破绽,“独学”时间没留够,老师的问题刚出示,三分钟、甚至一分钟不到、老师就让学生汇报。反思我们的课堂,急于完成教学环节,和学生抢时间,再加上学生阅读能力差,独学时间更短,学生的学习真正体现多少?
独学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起点,独学的背后是对学、群学,只有独学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才算落到实处。
今天我校有幸承接了市教研室主办的“独学”研讨课任务,由我校长期以来参与“引导—自学”课题实验的李淑娟老师主讲《解方程》一课,接到任务后,我校备课组采取“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完善整理、结合实际、教后反思”的思路,最终达成共识,形成定案。
打造高校课堂的核心就是让教师由传统的“二传手”角色,鼓励学生“一传”,放手发动学生自学。在课堂上,如何组织学生独立学习教材,自己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之一。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利用学生是我们整堂课教学设计的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采取“三读教材”的方法,即:一读教材,会列方程;二读教材,会解方程;三读教材,理解定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一读教材中,通过让学生仔细阅读例题及主题图,独立思考、想一想能列出哪些方程,并让学生讲出列方程的依据,最终确定以4x=12为例来研究方程。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就是让学生自己学,找出“不会的”。在二读教材中,我们大胆放手让学生先尝试去解决,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解法(甚至是学生错误的解法),然后通过同桌对学,小组群学,让学生对各种解法进行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表达想法。当学生对各自的想法争论不休时,到底哪种解法是正确的呢?这时老师适时的引导学生“他们的解法对吗?如何正确书写,课本是最好的老师,继续阅读课本。”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x是12的因数”、“等式两边都除以4”两个对话框,使学生理解两种解法的思路,同时通过阅读,使学生“读”会解方程的书写格式。为了使学生对所“读”的知识能够熟练掌握,接着又让学生再解4x=12这个方程,从中发现解方程的`解题步骤。在三读教材中,老师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试说方程的定义,之后让学生对照课本再读教材,并画出重点的字词,并说出这些字词为什么重要,你是怎么想的,从而理解解方程的定义。在本环节的教学中,还是以“独学”为主线,教师加以适时点拨,让学生准确把握“解方程”的内涵。最后通过对“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区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解方程”这一知识的理解。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教学艺术的探索也是无穷尽的。老师们,成功往往宠幸勤奋的探索者,让我们坚持学习与研究、实践与反思,让高效课堂成为我们探索的终极目标,让学生在“我会读”中获得自主发展。相信有市教研室的科学引领,我们一定能用智慧演绎多彩的教育生活。今天我所说的仅仅是我校的一点做法和体会,希望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2
学校的每期新书推介导读活动中,我认真拜读了《怎样观课议课》这本书,感觉自己受益良多。陈大伟教授提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师教育工作中,提出了全新的“观课议课”理论,通过书中一个个生动案例的诠释,让人读完不禁眼前一亮、为之震撼。
“观课议课”,与以往的“听课评课”有何不同?书中作了详细阐述:观课与听课比较,“听”主要指向声音,“听”的对象主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评课与议课比较,“评课”侧重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其实名词的`变化不是重点,重要的是研究课堂教学的实质理念与方式方法。
研读《怎样观课议课》一书后,再反思以往我们惯常的听课评课活动,更为观课议课理论折服。我想在今后的观课议课中,有一下几方面是要注意加强的:
1、加强交流。常常我们是坐到教室中才知道今天听课的内容,即便是提前知道课题也不会事先做些了解准备,这样对于不熟悉教材的人来说,听课的效率就会很低。通常上课者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及意图听课者事前是不得而知的,要在听课的过程中自己慢慢揣测体会,而如果课前上课者有所说明、听课者有所了解,那么听课过程中目的性就会更明确,效率也会更高。在议课的过程中,平等的交流更为重要。陈大伟教授指出:观课议课不是为了展示教师自己多么出色优秀,而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所以,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课者和观课者消除隔阂、直面问题、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议课的成功。
2、明确主题。通常的听课评课活动往往面面俱到,这种方式看似全面,但也隐含着听课者对课的思考不够深入,泛泛而谈,在有限的研讨时间内不能使议课达到一定的深度,对上课者的帮助不大。陈大伟教授提倡观课议课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看看书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这一点。比如:一节课超时,探讨是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语文课观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方面的做法和效果。有主题才能有重点,才能更深入,更有效。
3、以学论教。我们习惯在听课时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有时甚至过分注重教师的语调、体态、形象等带有表演特质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把教学效果不理想归罪于学生,常常我们会说:你这样设计是好的,就是学生不配合。加涅认为:教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重点,以学的方式、效果来思考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4.加强反思。教学反思是当下大力提倡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不能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
革新教学观念,从观课议课做起。真正深入进去,切实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加强交流,强化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合格教师。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3
通过学习教培院的吴益平的老师讲的《走向更加专业的观课议课》让我真正明白观课的真正意义。首先,听课者必须对课堂认真观察,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意图可以阐述,我们的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
一、把观课的重点由教师向学生转移
以往听课,我习惯坐在后面,把重点放在记录上,上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提问等方面,一节课下来我总是不停地在记录,也没有时间抬头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听了陈老师的.讲座,我明白了听课时应该坐到学生中间去,不要只记录老师的表现,教学设计流程。主要观察学生的表现,把某个环节中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因为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要关注的是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反应。这同时也反映了教师在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的深入程度,也反映出教学活动的组织的有效性,其实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真反映。
二、把握重点,随时记录自己的观课的感受
在日常的听评课活动中,更让我不知所措的是评课,老感觉没有话说,不知道应该怎样评?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能象其他教师一样侃侃而谈呢?那就要象陈教授所讲的,在观课之前要对本课教学内容、重点,以及教师教学努力方向有所了解,使自己在听课的时候有方向。在听课的同时,还要把自己随时想到的问题马上记录下来。哪怕是一个字,记得越是及时越是好。等到交流的时候就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了。这样的观课议课也能使老师们从活动中收获经验得到成长:通过上课,听课教师了解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观课议课,使听课教师明确这堂课好在哪里,哪里需要完善等;观课老师也从活动中得到启示,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丰富自己的阅历,为上好以后的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以学论教
我们习惯在听课时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有时甚至过分注重教师的语调、体态、形象等带有表演特质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把教学效果不理想归罪于学生,常常我们会说:你这样设计是好的,就是学生不配合。加涅认为:教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重点,以学的方式、效果来思考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四、加强反思
教学反思是当下大力提倡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不能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
总之,值的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通过这次学习,我比较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认识到观课议课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一定要改掉不足之处,更有深度的参与到观课议课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4
肃宁镇数学教师等级授课活动结束了,我有幸全程参与了这次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听了各位们的课,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先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特别是滑村张云琴老师的数学课,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老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每一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老师们的精炼、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十分值的我们学习、在思想教育方面,这些教师都处理的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学生及教师。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数学课更能体现语言的严密性和严谨性,要尽量的简练,例如东泽城小学李坤丽老师的课,她讲的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她的语言朴实无华,但恰到好处,一步步引领着学生去探索知识。
以前我也参加过很多听评课活动,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或者不敢发言的现象,整个气氛比较沉闷。但这次议课大不相同,老师们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做课老师大方得体,说着自己的困惑或成功之处,议课老师或直接或委婉的发表者看法,大家一起探讨着所出现的问题,是那么的和谐快乐。
通过这次观课议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会把这次吸取的经验应用到教学中,另外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让自己有更多的进步。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5
认真学习了《观课议课的准备》这一节的内容之后,让自己思考了很久的是其中的一项:观课议课的参与人员。
专家讲:参与人员可以有专家、领导、家长、老师、学生……,那么要精简的'话,首先是简家长,其次是简领导、简专家、简学生,最后剩下观课议课的主体——教师。而这个主体中同学科(甚至同年级)老师人多共同语言多,可以参与观课议课。象我们这种小特科的教师还是渴望跨学科观课议课的。首先,我们小科教师为数少,参与的人员与课程都比较少,学习的机会就比较少了。其次,我认为共同语言多有利于深入研究,不同语言多却有利于开阔视野,取长补短,除了具体教学内容,毕竟学科间还有很多可以互相启发和借鉴的东西。其它学科的教学风格、教学模式我还是都可以拿来借鉴的。所以我也真诚的希望学校不要将语、数等大学科搞成学科式教研,而把我们小科教师拒之门外。
“如果只有我一个人,怎么办?只要不坠青云之志,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观察、反思、改进,“人人可以为尧舜”!”同意此观点,但我会很寂寞、很无助。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06-19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04-25
有关于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06-20
读《怎样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04-06
议课心得体会08-23
国培观课评课的心得体会07-17
观课心得体会04-09
《有效观课议课》500字读后感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