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在现在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
在新形势下,县级烟草企业尽管不再是一级企业法人,但所肩负的市场监管和两烟生产经营任务的基本职能没有改变。县级烟草企业是国家专卖法规、政策的执法主体,是国家税利实现的主要力量,是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烟草经济的重要支撑,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如何加强烟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对于保证烟草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应该成为县级烟草企业领导班子面临的重要课题。
县级烟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1、企业普遍重视员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整体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近年来,随着烟草体制的改革,县级局在上级烟草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广泛开展了多种载体如“创优评差”、“两个至上”烟草行业共同价值观大讨论、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员工思想道德素质的进步,企业精神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相继涌现出一大批模范党员干部和先进员工,不少县级局荣获市、县级文明单位、文明标兵单位,青年文明号标兵单位等称号。
2、业务技能学习培训广泛开展,员工初步能够适应本职工作的一般需要。
按照业务分工,企业内部普遍建立了岗位业务技能学习制度,开展了必要的业务技能的学习、竞赛、测试、知识演讲、实地训练等活动,使员工普遍能够掌握岗位业务技能知识,可以应对一般工作的需要,基本上能够完成自己本职工作任务,这是应该肯定的主流。
3、员工自觉严格规范,对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助推效应。
这些年来,国家局组织大批力量,针对县级企业的实际需要,深入调研,区分不同职能、不同岗位研究制定了生产经营管理规范标准,形成了较全面的管理规范体系。通过县级局的贯彻落实,严格要求,逐步使规范变成员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行为准则,无疑对于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建立了生产经营业绩考核、督察体制,待遇与业绩相联系的薪酬激励机制初步推开。
县级烟草企业在市局的指导下,按照有关要求,已经建立了生产经营业绩考核、督察机制,尽管还在探索完善过程之中,但毕竟显示了一定程度上待遇与业绩挂钩的激励意向,为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人才队伍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县级烟草企业通过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锤炼,无论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观察,还是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烟草经营市场的挑战,深感人才队伍综合素质还远远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要求,已经成为制约烟草经济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1、认识浮浅,综合素质教育处于低水平运作。
县级烟草企业在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面并没有少做工作,但是从本质上来分析,多数属于一种临时需要的短期行为,或应景某种政治形势,或装潢门面之作罢了。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失必要的有针对性的系统深化教育,不能够正确处理业务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相互关系,普遍重业务而轻思想道德教育,其从事的教育活动只能是低水平的运作,因而收效微薄。
2、培训机制陈旧,难以适应新时期烟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
目前县级人才队伍建设的培训机制大多依然沿袭过去几十年来的老做法,历史的原因导致培训机制陈旧老化。具体表现在: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层次及相关培训任务不严谨;培训手段及条件相对落后;培训经费计划没落实;培训结果与业务技能考核、等级待遇相脱钩;培训体系没有形成,培训师资缺失;培训方式简单粗放,缺乏吸引力等等。
3、后备人才匮乏,严重影响企业科学发展后劲。
分析县级烟草企业人才队伍的整体形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人才逆向流动,加之一些业务骨干职工逐步到令离岗,现有员工中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越来越显得匮乏。特别是企业搞文字综合工作、有较高的组织领导能力的企业中层管理人才、专业技能骨干奇缺,从事专业技术创新研究的人才更是风毛麟角。面临当前这样的人才困境,随着时间的推移,严重影响企业科学发展后劲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后备人才的匮乏,已经是县级烟草企业持续发展最大的障碍。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种局面应该引起各级烟草主管部门的高度注意和重视。
4、人才管理体制滞后,成为人才队伍建设的制约瓶颈。
一是人才管理链条相对脱节。自从烟草体制改革以来,县级烟草在人才队伍管理体系中只有用人和管人的职能,而对员工的引进、选聘、录用、处置权已经集中到市局。这就使人才管理的链条相对脱节,给县级烟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二是业绩考核、劳动贡献与薪酬待遇、职级晋升脱勾,难以全面反映多劳多得和有贡献就应享受相应政治待遇的激励政策,影响一部分员工的积极性。三是一些单位用人制度的不民主,削弱了人才平等竞争的政治优势,挫伤了有一定潜能人才的发展。四是一些员工在职学历教育,自我要求起点低,有的弄虚作假,其综合素质与学历既不匹配。五是县级企业员工特别是聘用人员工资待遇偏低,没有实行同工同酬。凡是稍有一些技能专长的人才,大多被上级企业调走。员工反映强烈,亟待通过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予以解决,以消除负面影响。
新形势下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对策
县级烟草企业要充分认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立足企业员工实际,顺应形势,应对挑战,科学创新,使县级烟草企业走出一条良性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康庄之路。
1、深刻认识人才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增强提升企业综合素质的紧迫感。
加大解决人才队伍建设突出问题的力度,打造高素质烟草团队,关乎着县级烟草企业在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烟草经济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重大课题,关乎着以人为本经营理念真正实现的大事,关乎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循序推进的历史使命。认识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成败。只有端正对人才队伍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了深化,才能解放思想,坚决摒弃那些过时的、迂腐的.、错误的思想观念,自觉克服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做法,端正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方向,明确新时期县级烟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从战略角度研究、探索和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措施,长期坚持下去,为提升企业综合素质,为烟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积蓄强大的后劲。这是县级烟草企业在新形势下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基本对策的首要环节,绝不可忽视之。
2、强化综合素质教育,夯实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
企业综合素质,说穿了就是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整合。所谓提升企业综合素质,其基本面在于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现代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这一客观要求,反映了强化综合素质教育,夯实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是人才队伍建设的一条基本规律。
当前,应该注意抓好以下四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开展人才队伍建设的大讨论,帮助各级特别是县级烟草企业领导班子正确认识加强素质教育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作用,统一大家的意志,从而增强搞好综合素质教育的信心和紧迫感。二是推进创新,焕发综合素质教育的活力。三是健全完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确保人才队伍建设的教育、培养、培训、管理、使用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四是落实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改善综合素质教育条件,努力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水平。
3、创新培训机制,开辟提升综合素质的正确途径。实践证明,培训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最有效、最持久、最直接的教育途径。作者以为培训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务必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开辟出提升综合素质的正确途径。
在培训机制创新方面应从四个方面入手: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针对性。确定培训内容前,要深入基础搞好调研,真正找到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对照有关规范拿出切实可行、适宜对路的培训教育方案,使员工经过培训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培训内容要分层次、多结构,彻底改变吃大锅饭、一揽子培训方法,使员工做到干啥、爱啥、学啥、精啥,成为业务技能的行家里手。
创建培训教育平台,实行县级企业培训职能共享。建议市级局以现在的培训中心为基地,建立新型培训平台,充实师资力量,编制培训教育规划,细化精化培训内容,落实培训经费,研究适应实际的培训方式,实行培训达标管理,形成培训实力,上下互动,左右兼顾,相互借鉴,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培训教育的质量,使培训工作由过去的难事、烦事、乱事,转变为实事、真事、好事。
转变培训方式,提高受训员工的吸引力。在培训方式上要下功夫,在抓好系统培训的同时,一定要搞活,反对过去那种吃大锅饭的培训,提倡多样化;反对形式主义的培训,提倡分门别类,因岗制宜;反对单一面授培训,提倡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比武、技术创新攻关相结合,增强吸引能力,加大吸收消化能力、拓宽适用操作能力。
培训与考核、激励机制挂钩,使培训工作的双方赋予责任压力,催生培训工作动力。
4、突出后备干部培养,拓展人才队伍建设后劲。要坚决克服县级烟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培养后备干部工作上存在的错误观念,纠正在用人上的短期行为,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对待后备干部培养工作。考察一个班子,特别是一个企业的主要领导干部,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的快慢,更重要的是要看人才队伍建设是不是上了新的水平。后备干部的培养应该是必备的考核指标,否则就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
首先要规范选拔管道。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规划,制定后备干部选拔、培养、配备、使用、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和相应的制度。其次要学习伯乐精神,胸怀宽阔,对有潜能的后备人才及时发现,排除干扰,大胆使用,多岗位锻炼,使后备人才在民主公开的大环境中脱颖而出,在第一线的实践中锻炼成长。
5、推进用人市场化管理,开发培育人才智能发挥的激励平台。
用人市场化管理,标志着企业融入到了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中。自觉应用市场规律进行人才配置、人才管理,做到人尽其才,对于充分开发人才智能、培育人才素质,逐步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激励机制有着重要作用。
一是打破现行员工管理体制,逐步推行市场化用人模式。当前主要是集中解决好“进”的问题,补充新鲜血液,增强企业活力。向社会公开招聘企业急需的各类人才;坚持严格考试考核制度,适当招聘录用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或复退转业军人;实行新进人员合同制、试用制,适之大胆使用,不达标的及时清退,减少企业包袱。
二是实行阳光用人,竞争上岗。这是企业用人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它不仅体现了选人用人的民主公开,更从体制上排除了用人上的弊端,从源头上遏制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为人才智能的展现提供了有益的平台。
三是建立烟草人才信息库机制,实现人才合理配置。市级烟草企业在员工管理上,要树立服务基层的意识,摸清各县级企业员工基本状况,收集人才需求情报,定期发布人才供求信息,为基层人才的交流提供必要的支撑,达到人尽其才,合理配置,尽可能的节约人才资源,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
四是加快市场化分配制度的打造,建立多劳多得、同工同酬和业绩与待遇紧密联系的激励机制。当前要结合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深入调查研究,解放思想,打破桎酷,为县级烟草企业建立起适合科学发展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多想、常谋、善断。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2
为深入了解政法队伍建设情况,我县对基层政法队伍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xx年以来,我县政法机关不断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坚持把党建、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相结合,大力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着力提高基层政法干警素质,为保民生、保稳定、推动社会经济各项事业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人员结构:全县现有政法干警xx人(男xx人,女xx人),其中法院系统xx人,检察系统xx人,公安系统xx人,司法系统xx人,中共党员xx人,占xx%。有基层公安派出所x个,乡镇法庭x个,公证处1个法律援助中心x个,司法所x个。
(二)年龄结构:在全县政法干警中,30岁以下x人,占总数的x%;31岁至50岁x人,占总数的x%;51岁至60岁x人,占总数的x%。
(三)文化结构:大学本科及以上x人,占总数的x%;大学专科及以下x人,占总数的x%。
(四)政法委建设不断加强。政法委机关现有行政编制为x名,工勤编制x名,在岗人员x名。20xx年初,县委给政法委增加x名行政编制,选调了x名工作人员。加大经费保障,20xx年落实政法警衔津贴,县财政每年落实平安建设专项经费x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班子建设,提升整体素质。一是加强班子的组织建设。政法机关在选拔班子成员上注重选贤任能,把群众满意和有能力的干部配备到领导岗位。20xx年以来县委为政法机关选配副科级以上干部x名,班子及中层领导得到加强。二是加强班子的廉政建设。政法机关都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法院系统在廉政建设中采取组织监督、制度监督、群众监督等多方位的监督办法,取得较好成效。三是加强班子的作风建设。注重坚持民主集中,发挥班子作用,提升整体素质。围绕加强队伍建设开展了“纪律作风整顿”、“大学习、大讨论”、“三聚焦三整治一评议”、“大走访”等活动,狠抓干警作风教育、廉政教育、警示教育,使干警保持了比较过硬的思想纪律和工作作风。
(二)端正执法思想,强化服务意识。一是增强理想信念。全县政法机关把干警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结合政法干警工作实际,通过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xx等主题教育活动,把思想教育同工作实践相结合,坚定干警的理想信念。坚持讲党课、作辅导,教育引导广大干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筑牢思想基础,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决策部署。二是强化职业道德。全县政法组织针对自身业务工作特点,开展了以增强党纪、廉洁勤政和执法为民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提高为民服务意识。三是促进服务提升。实施“一村一警”,强化为民服务。在全县xx个村(社区)建立法官、检察官、法律、警务工作室x个,入户走访xx余人次,开展法制宣传x余场次,提供法律咨询x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x万份。公安机关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省厅x类x项便民利民措施,严格落实首问首接责任制、一次性书面清单告知制、限时办结制、预约服务制和上门服务制,有效解决了业务办理中不公开、不透明、态度差、效率低等问题。
(三)深化教育培训,增强业务能力。全县各级政法机关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以提高政法干警专业技术水平、拓宽知识面为重点的专业知识培训。法院系统利用新的法律法规实施之机,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辅导。每年开展多项法律业务考试、书记员业务培训、法律文书评比、庭审观摩等活动,并将考试成绩和参加培训情况记入法官干警考评档案中;检察机关针对岗位特点和实际需要,组织开展了业务知识竞赛等活动,实施青年干警成长“套餐”,对新进人员实行“十步培训法”;县公安局开展了法制员培训、执法办案系统培训、办理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培训等培训班,举办了业务技能比武竞赛活动,民警的执法水平和实战能力进一步提高。司法局对新录用的司法助理员分批进行应知应会知识培训,让新上岗人员尽快适应工作需要。20xx年以来政法系统举办、参加各类培训班xx余期。举办了xx事迹报告会,组织广大干警参与全县广播体操比赛、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深入开展“一村一政法干警”“两学一读”、“大学法、大培训、大练兵”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改进了作风,提高了队伍素质。
(四)坚持从严治警,提高群众满意度。一是建立学习谈心制度。政法机关都建立了学习谈心等制度,通过周一例会集中学习、组织谈心谈话会等形式,加强内部沟通交流,确保队伍思想稳定。二是加大明察暗访和监督工作。县委政法委坚持在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加大明察暗访和监督检查力度,20xx年以来发现安保执勤xx及警风警纪问题xx个,责令限期整改xx个。县公安局强化督查力度,编发《督察通报》,共发现x类x个问题,整改x个,责令写出书面检查x人,批评教育x人,提出督察建议x条。三是严查队伍违法违纪问题。20xx年共诫勉谈话x人,查处民警违纪案件x起,并移交县纪委给予警告处分。三是坚持从优待警,关心干警生活,认真落实干警警休假、体检等措施。四是加大执法监督。全县政法机关进一步推进了警务、检务、审判公开,以公开促进公正。县法院建立完善了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新聘请任命人民陪审员x名。县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和司法组织也都分别聘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担任监督员,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进一步增强了政法机关执法工作透明度,提高群众对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的满意度。20xx年度全省公众安全感调查表明,xx县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xx%,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政法队伍群众满意度县法院、检察院位列全省第x名,县公安局、司法局全省第x名,位列全市前茅,全县政法队伍群众满意度连续保持了上升态势。
三、存在问题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县政法队伍建设是好的,但必须看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新要求还有差距,在政法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警力配备不足,队伍不够稳定。日趋繁重的工作任务与严重短缺的警力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存在警力不足、业务部门人员短缺、工作任务繁重等问题。近年通过招录、调入等方式,新进大批年轻干警,政法队伍人员配备情况虽有所改善,基本上是以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班子带领年轻干警开展工作。县检察院业务人员人数少,人员老化,年轻干警缺乏工作经验,各科室人员配备不足,缺少业务骨干,一定程度影响检察工作全面有序开展,执法办案工作效能降低。县法院资深法官人数较少,先后有x名老法官未到退休年龄,政策性离岗或过早的退出了一线审判岗位,而年轻法官成长是一个长期过程。由于年龄结构问题,法官断层问题依然存在。存在体制上进口不活,出口不畅,进人难、留住人才更难的问题。处突、维护稳定任务重,执法压力大,职业认同感、归属感下降。社会要求高,致使部分干警想方设法调离工作岗位。
2、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滞后。基层司法所编制少、人员少。全县x个司法所,平均一所一个专编,与上级最低要求每所2-3名工作人员的要求有很大差距。陕西紫柏律师事务所(xx县法律援助中心)只有x名律师人员,专业法律服务队伍人员较少。县司法行政队伍普遍存在法律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系统在编干部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xx人,但多数是成人教育半路出家,法律知识不足,影响了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3、政治思想、业务素质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县加大了教育培训的力度,想方设法提高民警的政治业务素质,但是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还比较薄弱,抓队伍的思想教育工作不足,对干警的思想动态和八小时之外的生活情况了解不多,对如何搞好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不够,新办法、新招数不多,针对性、时效性不强。
4、队伍素质与执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少数干警缺乏责任感、事业心和实干精神,奉献意识淡化,工作缺乏热情,职业荣誉感逐渐淡化,办事效率低,表现出作风“散、懒、慢”、工作马虎应付现象;少数干警有执法不严、办案不规范,违反办案程序等问题发生;部分干警对新形势下政法工作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办法不多,措施不力。
四、对策建议
1、深化思想教育,不断提高政法干警的政治素质。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干警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提高干警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的根本举措,更是确保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平安建设的重要保障。一要不断强化宗旨意识。面对新形势、适应新要求,政法队伍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真正使“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二要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必须积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坚持把学习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务必把集中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xx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切实把开展各类政治学习活动常抓不懈。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三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政法部门要从群众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从思想深处查找问题,从宗旨意识的高度剖析问题,从对党的事业危害上解决问题,认真解决政法干警执法作风和执法不公等问题,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2、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解决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政法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关键在于要加强组织领导。一要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支持,积极争取为政法部门增加人员,解决人员特别一线办案人员短缺问题。配齐政工部门人员,做到专人专用。二要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有计划地组织政法委各部门班子成员参加培训班,健全领导班子学习制度、班子议事决策制度,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促进决策的科学、民主。三要加大法律服务队伍建设。适当增加基层司法专编,充实司法专业人员,拓宽司法宣传服务渠道,为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有力保障。四要采取有力措施为政法干警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坚决维护政法干警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能够充分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3、坚持从严治警,加大政法队伍的监督管理力度。坚持不懈地抓好廉政建设,是政法工作不断创一流业绩的可靠保证。一是要在监督制约机制、手段上下功夫。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对执法执勤、服务群众和内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纳入督察的范围,实时、同步、动态监督,确保执法权力运行到哪里,督察监督就跟进到哪里。二是要突出督察重点,大力加强纪律作风建设。要把纪律作风整顿和教育制度化,从开展思想教育入手,加强对干警遵纪守法教育。要重点查处漠视群众疾苦、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认真履行职责不作为的案件。要及时发现队伍中出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警示教育,加强对民警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对民警出入娱乐消费场所进行明查暗访,确保队伍不发生问题。
4、强化主动服务,提升政法队伍公信力。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的第一要务,是最大的大局。一是要牢固树立主动服务意识。自觉把政法工作置于当地的工作大局中来谋划、安排,坚持并指导政法各部门,把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来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并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培训向政法部门领导和干警宣传、灌输强化主动服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具体要求,做到在思想上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在行动上落实服务发展的工作举措。二要教育广大政法干警要善于维护群众的利益。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房屋拆迁、土地征收方面的问题不断增多。因此,一定要教育基层政法干警在办案工作过程中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维护群众利益上,注意尊重、保护群众的权益,严格执法,坚决制止一些部门、干部利用权力到处向群众伸手牟取部门和个人利益,随意侵害群众的利益,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三是努力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要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企业与部门共同协作、齐抓共管的综治工作机制,把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在当地的一些重大项目建设上,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配合做好群众工作,努力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有效降低项目实施的维稳风险,促进各个项目的顺利实施。
5、落实从优待警,加强对政法部门的保障力度。关心干警身体、待遇、生活和进步,让干警有干头、有劲头、有盼头,各项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一是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气氛。每年定期组织干警检查身体,建立健康档案。积极组织干警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二是积极创造从优待警的条件。将落实政治和经济待遇作为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司法保障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及时解决干警的职级待遇,经常过问干警生活中的冷暖,对于较困难的干警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帮助,使干警切身体会到组织的关怀,不断提高从优待警内容。三是营造崇尚实干的良好氛围。要真正把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人员选拔到领导班子中来,做到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不断完善对政法部门中层单位及中层领导班子的考核。把考核结果与干部考核推荐、提拔任用、评选先进结合起来,形成制度,认真坚持。
6、贯彻上级最新精神,着力打造平安xx。20xx年紧紧围绕建设平安xx目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问题导向、法治思维、改革创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平安建设能力和水平,为建设精美富强,宜居和谐xx创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全面推进平安建设,提高平安建设法治化水平。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完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政策制度,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提高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实效。深入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破解导入难、纠错难、终结难,确保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上有效解决。三是进一步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和应用。推进社区网格化建设,全面落实广场、车站等重点场所的网格化巡逻力量,完善学校、幼儿园、医院等重点部位的内部安全防范机制,提高整体防范水平。坚持专项打击与重点整治相结合,建立对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的常态化打击整治机制。强化基础信息的采集、共享和实战应用,把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为平安建设的核心战斗力,提升公共安全智能化水平。四是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和过硬队伍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明晰政法部门职能职责,加快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治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完善职业保障体系,切实担负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使命。加强政法委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推动政法工作。切实加强过硬队伍建设,提高全县政法干警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政法队伍,不断提升政法队伍满意度。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3
居强文化建设是树立产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区委和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文化队伍作保障。根据文件要求,现就我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文化队伍建设现状
1、原文化局机关现有人员4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2人,退养1人,没有办事工作人员。
2、区文化馆现有9人,在区文化馆工作的有7人,基层文化站工作的有2人。
3、区文化市场稽查队定编5人,在区文化局、文化馆调剂解决人员,没有专职稽查人员。
4、文物管理所未定编,人员在文化馆内部调剂,没有专职人员。
5、乡(镇、场)街道文化干部8人(其中竟成3人、新枫街道1人,鱼山1人,丽阳1人,荷塘2人,西郊街道没有专职干部)。
6、全区共建有1个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6个基层服务点,按达标要求,区支中心需配备3个管理员,基层服务点需配2个管理员,目前人员空缺。
专业文化工作人员总数偏少,且人员老化严重,尤以乡镇文化站最为突出,全区6个乡镇中绝大多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进入文化单位的,总体年龄偏大,其中50岁以上就5人,36—49岁7人,35岁以下5人,其次学历也相对偏低,现有17名工作人员中无一人是文化专业学校毕业,有的乡镇文化干部还存在在编不在岗或在岗不专职等现象。
二、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的前提
1、思路创新。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必须实行思路创新,首先是要转变重文化设施投入,轻文化队伍建设的投入;其次是要转变重文化人才的使用,轻文化人才培养的思路,要全方位的提高文化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的问题。
2、体制创新。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必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要实行体制创新,就要坚决改变一切束缚文化队伍建设的做法,要坚决革除一切影响文化队伍建设的体制弊端。
3、用人创新。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关键是用人创新。首先是改革用人制度,要打破条条框框,排辈论资,文化专职人员要采用聘任制竞争上岗,择优任用,优胜劣汰。要不拘一格地跨地域跨系统跨资历地提拔任用有用之才。要不拘一格地聘用确有特长的民间艺术人才。用好的机制激活人才,用好待遇吸引人才,要鼓励专家学者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文化工作,要建立健全区、乡镇、农村文化骨干人员的人才数据库,从而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和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三、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的对策
文化专业队伍担负着文化建设的组织、管理和指导,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文化专业队伍健全与否和功能发挥好坏,直接关系到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和新农村文化建设。为此,加强文化专业队伍建设,首先要实行人员数量保障。对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及乡镇文化站人员编制都应有相应的规定,配备一定人员,确保专业文化工作人员到位到岗。尤其是乡镇文化站应根据乡镇每万人左右人口数配备1名专职文化干部的要求,确保乡镇文化工作人员力量到位。其次要实行人员质量保障。一个好的`文化馆长就能搞好一个区的文化活动,一个好的文化站长就能搞好一个乡镇的文化活动,一个好的业务干部就能带出一支有特色文艺队伍。因此,一定要确保专业人员的质量。
一要确保专业文化人才队伍门类全,学历高、专业齐、职称有、素质好,使进入文化专业队伍的人员都能独立的高标准的从事业务工作。
二要加强现有文化专业队伍培训学习,要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把人才培养纳入一个系统工程进行有目标的培养,要通过公共财政支撑设立若干个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确保人才培养工程得以实施。
三要尊重艺术人才成长的自身规律,对每一类艺术人才针对其特殊性因势利导地进行培养造就。
四要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重在充实和加强乡镇文化站人员的事业编制,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将有志于热爱农村文化事业,懂专业,有点子的青年人充实进我们的文化队伍中来。
五要在文化队伍的建设中,要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主要是用人制度、分配方式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实行聘任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打破按职称分配的变相平均主义,让能够干、喜欢干文化工作人有舞台、有机会施展才华,并且有一定的稳定收入,使那些不能干、不愿干文化工作人及早离岗退位。
六要加强文化队伍的专业业务培训工作,尽快提升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文化馆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大对文化站工作人员的辅导和培训工作。同时需尽快培养一批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建立队伍的长效机制,使农村文化的发展形成规模持续发展。
七要稳定队伍,留住人才。农村基层文化队伍的人才流失十分严重,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原因所造成,其一是从事农村文化的工作者没有得到相应的工资报酬和生活待遇;其二是真正专业人才得不到专用。这主要是地方领导对农村文化发展的认识偏差而形成对文化队伍建设忽视的结果。
总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是我们农村文化发展的当务之急。只要我们充分
认识到建设新农村,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文化在其中起着关键而重要的作用,我相信地方政府会对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给予必要的投入,使农村文化队伍逐步稳定进而壮大,开拓农村文化发展的新局面。为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奠定一个牢固的基础。
四、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的其它方法
1、依靠行家里手。加强文化管理队伍建设,必须依靠文化专业骨干力量,促进文化管理的专业化。文化队伍的组织建立、活动开展、素质好坏、持久长效,是文化队伍有没有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文化专业骨干是文化队伍的核心和精华,能带动影响业余队伍的发展。所以,我们抓文化管理队伍建设,首先要将文化专业人员实行挂村蹲点,管好一个村抓好一个点,从而向面上推广。其次是依靠业务行家力量。文化内容包罗万象,涵盖文化各项业务,不同文化队伍从事不同文化内容项目,行家里手管理得心应手。因此,要充分发挥业余队伍中的业务骨干的作业,从而不断加强文化管理的规范化。再次是要努力造就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经纪人,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管理的科学化。
2、依靠社会各界。首先是依靠文化热心人。文化事业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需要全社会人们的积极参与,开展文化工作也需要社会文化热心人的大力支持。其次是依靠老同志要充分发挥离退休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工人以及农村的老同志参与文化事业特别基层文化俱乐部的管理。这些老同志有些长期从事领导工作,在当地享有较高的威望,工作有经验,遇事敢负责,做事有号召力。因此,我们要依靠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工人组织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促进文化管理的正常化。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4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常规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范要求,是学校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制度,它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规定和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次第展开。近两年来,教研室因势利导,广泛宣传现代教学理念,全市上下积极地呈现出整体推进课改的态势。在此课改过渡时期,新的教学观念势必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常规执行过程中有了哪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否影响已有的教学常规条例的落实?学校该如何突破率由旧章的限制,实现科学有效的常规管理?教育管理部门又该怎样根据新的课改精神调整、修订教学常规?
基于以上思考,围绕我局今年”争创素质教育示范县”这一工作重点,我室小学组三位同志深入各所小学进行调查,了解各小学常规教学执行情况。从三月份开始,我们先后前往集里、荷花、赤马、淮川、太平桥、镇头、关口、永安等八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听课,所到的十多所学校中既有城区的(黄泥湾学校)、也有边远山区的(赤马学校)、既有中心完小(田坪学校)、也有片完小(升田学校)、村小(罗直学校)。由于时间、人手的限制,这次调查以了解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状况为重点,同时对常规教学中备课与作业批改这两个重要环节的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座谈、走访、听课、查阅资料等方法获得了许多一手的材料。
二、现状调查分析
1、关于上课
按照“争创素质教育示范县”的要求,课堂教学质量与否是衡量当地素质教育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本次调查活动共听课 8节,包括部分乡镇组织的课堂教学赛课36节,随机抽查常规课76节,教学研讨课6节,涵盖小学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社会、自然等多个科目。依照常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结合新理念中的发展性评价观点,我们听课评价后统计出以下数据:优秀课22节,优秀率为 9.5%;合格课83节,合格率为69.2%;不合格课 3节,不合格率占 .3%;有突出教学改革意识的创新课 2节,占 0.2%,能充分使用电教手段(含录音机、幻灯、电脑课件等)且有教好效果的电教课37节,占32%;此外,有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教学效率低下的课 节,占9.8%,出现知识传授错误课8节,占6.9%。
根据以上统计分析,我们总结了目前我市小学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正在逐步更新,慢慢开始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少有训斥、批评、挫伤学生的现象,老师们正努力做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面向全体,尊重差异的学生观在课堂教学中仍没有建立,由于班额人数过多,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根本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在课堂上没有任何的进步和发展。
⑵、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能自觉地进行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互动的过程。注意学习方法的渗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一些创新课上,有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趋向。但是,这些教学观的变化更多地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没有真正地把新的观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因此,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是老套套,以讲解为重点,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重结论,轻过程。课堂上教师启发不够,学生参与不够,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教师缺乏教学机智,对学生反馈注意不够,影响教学效率。 ⑶、绝大多数教师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方案设计能体现学情与教情。老师们能依据自己熟悉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具体内容确定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有效处理,根据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容量和进度,突出重点。
但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使用的各科教材每年均按新的课程标准作了很大程度的调整、删减、增补,这给我们这些尚未进入课改实验区的教师教学带来很多问题。很多乡镇学校还没有组织教师进行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有的教师根本没见过任教学科的《课标》,见过的也理解不深,这就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现行的教材给予了教师很大的创造空间,但农村学校教师课业负担重,对教材钻研不深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教材的处理和知能结构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出现了不了解教学要求,把不准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的现象。如学习课文不敢串讲又不知如何感悟?数学习题不能机械练习又不会设计情境训练。
在教学改革的新思潮冲击下,部分教师感觉课堂教学无法定位,不知如何进行教学,这说明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离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⑷、部分教师有了进行学科间知识渗透的意识,认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重要。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学条件的简陋,有些课程中安排的综合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不能落实。美术、音乐、自然等学科的教学无法体现其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特点,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
(5)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学习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重要性。很多教师也很努力地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本次调查活动中,荷花、集里等办事处的课堂教学评比课,有80%以上教师自制电脑课件、利用音像材料,投影灯片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常规课堂中的现代化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有近一半的教师反映学校没有现代教学设备,或没有投入使用,或有质量问题。加上使用极复杂,教师的操作能力不强,有了设备,使用率也很低。
2、关于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大多数教师备课重视学情的研究,教学方案的设计讲究科学性、实效性。各学校对教案编写的考查管理均比较明确,很多学校明确规定:“上课必须要有教案,没有教案不能进教室。”从抽查情况分析,95%以上的教师备课认真,教案编写规范、完整,约有60%的教案有教学后记的记载。根据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熟悉程度的不同,出现了详案、简案、摘要式编写等多种形式的教案。兼任多门学科的教师,灵活采用了备好“主科”,简写“副科”的方法,既减轻了教师繁重的写教案负担,又达到了备好课的目的。
备课不是抄教案。虽然老师们均有此共识,但我们仍在赤马、镇头、荷花等不同地区看到了同一学科同一课时的完全相同的教案。虽然《常规》中对教案编写有了科学合理的要求,但仍没有改变备课就是抄教案的现实状况。一些教师为了应付检查,一味追求形式,忽视备课的本质,并且单纯依赖教参,不去寻找其他源头活水。从教案抽查中不难看出,教参仍是教师放之四海皆准的备课法宝。很多教师教案写的是一套,上课教的是另一套。把大量时间放在毫无意义的抄教案上。虽然有些好的教案编写得很科学,但操作过程中受条件制约,执教者本身素质限制,教案也很难执行。
3.关于作业布置与批改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工作在我市小学阶段已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通过座谈,走访,查阅材料,我们了解到目前各小学作业批改情况良好。体现在:
①作业量适当。95%的学生认为教师布置的课外家庭作业量不多,练习本大都能在课内完成。
②作业形式灵性多样。过去的那种机械性重复抄写作业减少了,受学生喜爱的实践性、开放性作业增多。
③作业批改认真负责。大部分学校坚持进行每期两次的常规检查,很好地保证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数量和质量。85%的教师每天都给学生批改作业。尽管老师们感到每天批改作业工作量大,但大部分老师认为每天的批改是必要的,充分体现了多数教师良好的敬业精神。此外,作业批改形式逐渐体现出新的教学思想,作业批改中描述性评价增多,有的学校(如镇头田坪完小)还出现了分层批改、发展评价等真正促进学校发展新形式。
在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部分家长为教师不布置或少布置、不批改或少批改学生作业有看法,担心孩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同时也因此质疑部分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可否认,有些老师借作业改革之机放松懈怠,没有真正落实好常规教学。许多活动性、实践性的作业,只布置不检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没有在这种开放性的作业中得到培养。
三、几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增强责任感
认真执行教学常规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常规工作是为了应付检查,是处于一种迫不得已的境地,甚至还有7.9%的教师说如果不要检查教案可能不会备课。备课是教师的职业劳动,有些教师虽然检查时有教案可查,但同样没有备课,其教案是来自于教学参考资料或教案集中,没有经过自己的比较分析、深思熟虑、全盘照抄,以致于进教室后随心所欲另搞一套。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持这种不负责任的常规教学观的教师必将受到淘汰。教师必定要走出封闭、狭隘的视野,在新课程环境下重视塑造自己。新课程将会让教师们认识到:认真执行教学常规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定位,教学重在如何促进学生“学”的重心转换,将使得教师在常规工作中产生强烈的紧迫感。广大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责任感。
(二)根据课程改革精神,对教学常规的内容和要求作新的调整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一次根本性变革。新的课改观念中将渗透到我们教学常规的每个细小环节中。我市现行使用的.《常规》是经过 997年和XX年两次重新修订颁发的。在过去的实践中,《常规》对规范我市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新的教学需要新的常规。“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所以新的教学常规制定一定要指向学生的发展,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新的常规量化指标和管理条例的制定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这项工作需要教育和管理部门准确把握课改精神,深入了解教学现状,综合课改实施过程中具体问题科学制定,以保证《常规》条款的正确有效。
我们本次调查只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前的一次“小分队行动”,针对目前教学常规执行状况作以下建议:
⑴、备课
首先要坚持“不备课不得上课”的原则,任何人是任何课都得备课才能进教室授课。其次,要正确理解,处理备课与编写教案的关系。我们要强调备课的内容。备课中心任务应是钻研教材和撰写教学过程,主要精力应放在明确教学目的,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备课是教师个性智慧的结晶。不要机械使用固定教案模式,而要设计符合学科特点、渗透新教学理念、体现个性的教案。要废除假教案,力求多一点实质少一点形式。
⑵、上课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地,是学校工作重点。在执行教学常规中,全体教师要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应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应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实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几个转变:重视讲授知识结论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由重视学生记住现成知识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再现和重组知识;由重视书本知识转变为重视让学生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
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和灵活地解决问题;由重视单科独进、单个知识点的教学转变为重视学科间和知识之间的综合贯通;由重视统一要求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差异资源和个性发展。
⑶关于作业布置和批改。提倡练习性的作业在课内完成,课外以活动性、实践性作业为主。作业的设计既突出学科特点,又注意学科综合,培养学生实践运用、操作能力,以及探究、合作、创新意识。作业要求要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实行分层练习、分层作业。作业批改与评价注意过程评价,习惯养成,促进学生的发展。批改形式灵活多样,引导学生参与,师评、立评、自评相结合。分数量化与描述性评语相结合。
(三)、改革教学常规管理督查的方式方法
常规工作的管理以学校为主。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工程。学校要实现科学有效的常规管理,一方面要重视常规管理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学校要营造开放,宽容的氛围,促进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各学校要根据本校教学实际出发,在常规教学管理上形成特色。要充分尊重教师,对敢于打破常规,有教强改革意识并注意实效的教师,实行免检、奖励。总之,要用有创造性的管理机制保证教学常规活动的生命活力。
中心学校要加强对教学常规工作的督查,加强对教学常规工作新的发展的指导。一般采取不定期抽查。抽查的项目重在上课、备课、辅导与作业批改,抽查的形式以听课、走访学生为主。学校检查与中心学校抽查的情况要及时通报、反馈,真正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此外,教研员在下基层开展教研活动的同时,要随时了解、督查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及时发现教学常规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被督查教师的常规工作作出客观的评价并通报学校。
(四)常规工作必须与教学研究紧密地结合
常规为本,教改取胜。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工作是开展教研教改的有力保证。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执行常规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这也就是提倡教师在常规工作中进行“行动研究”,即不脱离教学实际而是为明确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常规工作中“行动研究”意识的树立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对重视在常规工作中进行行动研究的教师,学校应树立典型,大胆激励,给予奖励。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5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坚持以转变作风为突破口,在全党范围内安排部署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范围之广泛,触动之深刻,措施之严厉,实属空前之举。这是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举措,是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建立党群鱼水关系的重要措施,是强化党的各项建设,落实党要管党要求的现实需要,是新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对党建工作的客观要求。这一具有里程碑式的教育实践活动,必将对党的建设,强化党员队伍管理,促进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作风转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对象从宏观上虽然是各级组织这个单元,是党员队伍这个群体,但实质上针对的应是组成这个单元、这个群体的个人。单元或群体中的每个人其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端正了,其行为规范了,那么这个单元或群体作风建设自然而然就过硬了,甚至会起到1+1=2的无量作用,人民群众就会拥护、就会支持。因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要波及各级组织、党员队伍、更要触及每个干部、每名党员,使每个干部、每名党员都把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变成自觉行动,人人都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谋事、行事、办事都要以群众的愿望和利益出发,而不是从某个单元、某个群体的利益出发,竭尽全力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实际困难,实现群众利益的`最大化,我们党就会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然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活动是有时间上的限量的,运用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管理好党、管好党员队伍是长期的、无限量的。
“管”就是要针对不同时期、不同行业存在的不同问题,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存在的问题,在思想和行为上加以预防和治理,特别是把经常性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经常性的管理工作做经常,才能起到预防的作用,才能使队伍的作风建设得到经常性的补充和完善,使队伍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或突出问题。
政法司法工作不仅是巩固我党执政地位的最后一道防线,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象征,政法各单位各部门是实现这种公平正义的执行者、践行者,加强对政法各级班子和队伍的严格管理是实现党要管党要求、落实执法为民根本宗旨的重要方面,是强化纪律、转变作风的重要途径。加强政法队伍的管理,就是要管好思想、管住队伍,做到“内部管严、外部管细、特殊情况管实。”
一、要有愿管、敢管、会管的领导班子。
政法系统各级领导班子,不仅是政法队伍的指路人、领航人,同时还是政法队伍引导者和管理者,带队伍首先要管住队伍,当前政法队伍中存在的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和不足,都能在本级班子中折射出这样和那样的原因,我认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实现对政法队伍的严格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的责任心不强,不愿管,任其自生自灭;有的自身要求不严,自律意识和表率作用不强,不敢管,就是管了,干警也不服气;有的不实事求实,不遵循规律,愿管、敢管不会管,管不到点子上,越管越乱。虽然现实中上述原因不是各级班子的主流,但在某一时期、某一方面或某一个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表现。因此,转变工作作风首先要求各级班子及成员转变作风,不但要有对党、人民的事业和每一名干警很强的负责精神,解决想管、愿管的问题,更要有管理队伍,带好队伍的能力、素质和本钱,做到善管、会管,而且要管好,管出成效。
二、管好思想,在根本上管住干警,带好队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在当前人们法制观念增强、思想多元化、人生观、价值观多样等复杂情况下,干警的思想同样会受到来自各方因素的影响,加上社会、家庭、受教育程度、工作环境等客观因素,个人正确的理想和正当的追求同样也会不断反复,甚至会出现反面。在这种背景下,管好每名干警的思想实质不易,需要下大力气,深功夫。一是深入开展普遍的集中教育。通过输送大量的正能量来抵消负能量,最大可能的消除、缓解负面冲击,筑牢广大干警的思想防线。二是广泛开展知干知警活动。通过经常性的谈心谈话了解每名干警的思想动态和变化,知道每名干警想什么、想干什么、有什么困难和诉求等,采取“扯扯袖子、拍拍肩膀”等方式,随时随地的答疑解难和思想鼓动,化解思想疙瘩,搞好经常性的思想引导,把政治思想工作做经常、做扎实。三是深入开展从优待警活动。从严治警,故然是管警带队的重要方面,从优待警、关爱民警同样是带好队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及光荣传统。我们应该在看到新时期社会矛盾凸显的情况下,政法系统各部门都在超负荷运行,每名干警都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工作责任,思想压力大、身心健康甚至达到了极限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干警一直以来面临着本人又无法解决的诸如住房难、看病难、家属就业难、子女入学入托难的“四难”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分散干警的精力,很可能影响干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政法队伍的纯洁性。因此,带好队伍单靠严明纪律、严格管理等行政是不够的,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爱护干警、关心干警,舍身处地的帮助干警解决实际困难,为干警创造出良好的栓心留人环境,使每名干警思想上不“抛锚”、不“走神”,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部自觉行动。
三、从严治警,在制度机制上管住队伍。
严格的行政管理是从严治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必须建立在科学、经常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科学、经常要有严格的制度和良好的机制作保障,有了良好运行机制,才能做到科学,有严格的制度才能做的经常。经常性的管理要体现在全时全员上,一是内部要管严。在“8小时”内对所属干警要严格执行上班纪律,落实上班规定,坚持防止“松、懒、散”问题。二是外部管细。在干警休假(轮休)、节假日(周末)、出差等时期,除强调自我约束外,要发挥人民群众等外部的监督作用,做到不漏管、不失控。三是特殊情况管实。在干警出勤、办案等执行任务时,要有干部带队,分片包干,每个执勤小点要有干部党员实施管理,必要时在执勤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和党小组,实施组织管理。把各类方案定细,各项管理措施定实。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6
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全县工业经济呈快速增长态势,随着认真落实“开放兴县、工业立县、惠民强县”三大主体战略和五项重点工作,实现了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全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也在逐步发展和壮大,涌现出了一些优秀企业和一批优秀企业家群体。总体来看,目前全县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已经初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信心明显增强。二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得到加强。三是企业家的政治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政府和社会对企业家的扶持力度加大。四是企业家成长创业的环境不断改善。主要做法有:
1、统一思想认识,把握人才工作方向。
自党中央提出四个尊重方针和党管人才原则以来,县委、县政府把人才工作摆到了重要的战略位置,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上努力实现二个转变:一是变人才工作是企业之事为县委、政府与企业的共同之事。实现了思想上的再解放、认识上的再深化,牢固树立起与时俱进、开明开放的科学人才观,形成了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人才素质决定发展水平、人才优势赢得竞争优势的共识,确立了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新理念。二是变县委、政府的一般号召为真抓实干。充分发挥县委、政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和优势,从实际出发,努力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积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使人才工作在效率和质量上有了新的提高。
2、制定优惠政策,激励企业人才创业。
实现全县经济新跨越,主体是企业,关键是人才,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在人才强企战略中居首要位置。为此,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强企业人才工作,在人才政策、机制上和服务层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对企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做了一些规定。同时还鼓励引导机关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企业建功立业,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为企业提供服务,以科研成果、技术专利、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等。
3、建立交流平台,搭建人才服务桥梁。
“党管人才”要求我们变管理人才为服务人才,为此,我们积极转变观念,努力为人才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架起县委、政府与企业人才之间对话的桥梁,建立健全企业人才之间相互交流、研讨和沟通的平台。一是建立县领导包联重点企业制度。定期到所联系企业调研或听取工作汇报,协助企业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帮助制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战略和发展计划,为企业排忧解难等。二是利用县企业局公开招聘等形式,以拓展人才的宣传、信息空间,给用人单位和应聘者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并做好中介服务工作。
4、加强学习培养,提高企业人才素质。
不断加大了对现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县企业局出台了培训方案,一是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县企业局组织部分人员参加全县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培训班,企业安全技术规范培训班等。二是开办进企讲法活动,邀请资深专家和教授来富进行学术讲座,使他们接受经济、法律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各企业也加强了对本单位人才的各类培训,有的企业积极组建培训制度、成立企业学校,以“效果月”、“学习周”为载体开展读书活动,以进一步提高人才各方面的素质。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在总量、结构和素质上虽也有了一些改善。但是,在实施经济强县和项目带动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县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1、人才总量偏小,整体素质较低。
在被调查的500万产值以上的.企业中,其中大专学历以上的还不到xx年人才需求的情况来看,一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有了较强的意识,且逐渐强烈。从调研情况看,在学历层次上的需求主要以大专、本科为主,专业需求主要集中在企业管理、产品开发与设计等方面。而近几年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基本依靠原有的人员,人才引进和再培养较少。
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当前,我县企业人才工作面临行政区域竞争、综合经济实力的竞争,以及政策优势的竞争,要在竞争中崛起,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影响其发展的外因与内因必须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也就是说,政府和企业都必须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承担起各自的义务和责任,并有积极的行动。
从政府层面看:
1、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
要深刻认识到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意识是领导干部的第一意识,深化对人才含义的理解,树立全面科学的人才观,坚持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努力提高人才各种福利待遇,出台一些更加灵活优惠的人才政策,在福利、待遇、精神奖励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来吸引人才。
2、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健康的发展。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构建良好环境,为人才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人才交流沟通和协调提供平台。加快人才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网上人才交流业务,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要分门别类建立企业人才信息库和专家信息库,帮助他们与国内外重点院校建立链接。
3、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政府各部门,特别是人才人事工作相关部门,在新形势下,应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将开发企业人才资源作为人才人事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点和突破口,指导企业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帮助企业做好引才、育才、用才三方面工作,以取得企业人才工作更大的成效。
从企业层面看:
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企业人才动力。
企业经营者要解放思想,树立“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竞争力,人才就是发展后劲”的观念,不拘一格选人才,并尽最大可能给人才创造活动的余地和创业的空间,让人才感受到自己在企业里有地位、有机会,更有前途。
2、建设企业文化,优化企业人才环境。
企业因工资待遇高且灵活可以吸引一批管理人才,但人的社会性决定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当生存问题解决后,人才便有了更高层次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并希望拥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这就要求企业面对人才竞争中的劣势,着力塑造企业文化,通过完善企业文化,改善企业形象,完成企业制度、企业管理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提高人才的地位,改善人才工作和生活环境。
3、加强学习培养,提高现有人才素质。
企业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投入,组织开展建设学习型企业,争做学习型人才的活动,切实加强对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人才资源开发管理机构,与国内名校合作建立自己的培训学院,把人才资源当作人才资本来开发经营,从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来看待人才培养。把人才教育培训计划纳入本单位的发展计划,完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企业培训经费的保障制度,按年销售比例投入企业培训。实施“服务期制”,企业与培养对象签订培养合同协议,明确规定企业培养好人才后,要有若干年服务期,从而使企业在投入上有了真正动力。
4、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一是建立全新的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对一个企业而言,人才特别是经营管理人才对企业起着决定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应当探索建立一个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冲破家族式管理模式,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企业内部民主选举、竞争上岗和直接聘任(委任)的方式,多渠道选拔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者。二是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流动机制。针对我县引才引智渠道不畅、信息不灵、机制不活等问题,企业要积极采用各种手段,树立起“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通过兼职、长期任职、短期服务、咨询顾问多种形式聘请一些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联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兼职创办企业、兼职从事高新技术的转化工作。三是建立公正的人才评价、分配机制。要建立和健全公正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构建以经营业绩为核心的多元分配体系,积极探索年薪制、股权制、技术与管理要素人股等多种分配制度和实行技术、知识、管理、信息、资产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和途径,使人才的价值在收入分配上得到充分体现。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7
人才是第一资源,教育需优先发展。近几年来,我市确立“以人为本,教育为先,成才为根,创业为要”的教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教育事业初步实现了量的扩张、质的提高、结构优化和效益提高,教育发展成果惠及了百姓,改革创新经验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认可,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也得到了加速和加强。到20xx年底,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由20xx年的40.1%、85.9%、94.5%提高到81.1%、95.9%和97.7%。进入“十一五”,要建设教育强市、打造教育产业集聚城,需要一支强有力的教育人才队伍作保障,更需要优秀教育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制度。我们将围绕教育发展目标,全面启动教育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建设一支数量适当、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努力构建教育人才高地,滤布全力加快教育产业集聚。
固本培源,打造教育人才团队
目前我市专任教师达到48048人,这支队伍水平多高、素质怎样直接关系到全市教育的现在和未来,我们将实施“四大工程”,全面固本培源,积极打造教育人才团队。
一是素质培训工程。
当前,“回到学校”已经成为教师培训的世界性选择。我们将着力强化校本建设,积极落实以实践为导向的“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全面开展师德修养、新课程、教育科研、教学基本功等培训,切实培养既有理论水平,更有实践经验的教育专家和教育名家。到“十一五”末,评选三千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全市每个乡镇都有名教师,努力培养一批国家级科研型教师和省级特级教师。在推进校本培训的同时,切实加强非校本培训,强化教育人才的专业引领。我们将充分发挥教育系统高校多、专家多、科研单位与人员多的.优势,积极开展专家学者讲学、科研单位与学校共建、科研人员进校等活动,不断引领教育人才专业发展,全面提高专业水平。“十一五”期间,实现在职教师全部轮训一遍,其中市级培训20000人,省级以上培训3000人。
二是学历提升工程。
多途径、多方法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进修,特别是高一层次的学历提升。积极争取支持,利用市内外高校资源开办在职教师本、专科学历教育。到“十一五”末,使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其中小学和初中45周岁以下的教师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达到4%以上;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达到2%以上。
三是对口支教工程。
建立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示范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一帮一”制度。所有城区学校的教师和教干,年龄在45周岁以下,没有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都要参加一年以上的支教工作。同时,从农村学校选派一批专任教师到城区学校“学教”。在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选派教干挂职交流,组织名师送教,定期开展送课、送专题讲座下乡活动,开展行政管理、教育教学、教学科研、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全面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和办学质量。
四是团队塑造工程。
教育发展需要教育人才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力量,我们将通过“我校的教育理念”、“我的教育信念”、“教育需要热爱”等系列专题,全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教育共同远景建构,形成热爱教育、奉献教育、发展教育的团队精神和勇于创新、拼搏进取、善于学习的团队文化,积极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教育人才团队。
招才引智,优化教育人才资源
针对我市教育发展加快,教育人才供给不足、结构还不尽合理、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的实际,我们将切实加大引进教师、引进学生、引进投资的“三引进”力度,扩大开放,全面出击,招才引智。一是筑“巢”引“凤”。积极优化我市教育发展环境,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提高全市教育办学水平,用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发展水平吸引人才。二是待遇“引”才。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引进人才的奖励政策,吸引更多的高层次教育人才汇聚。三是扩大开放。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培训师资,加速骨干教师成长的同时,积极聘请国内外专家到我市从事教学和培训活动,促进我市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外”才和“外”智的引进,不断壮大和优化全市教育人才资源,积极推进教育人才高地建设。
完善制度,发挥教育人才才智
有了人才,关键在用。用人对了头,一步一层楼。在人才资源开发和建设中,关键要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才尽其用的良好机制和制度。针对教育系统人才多和需求量大的实际,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创新,不断激发教育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开创教育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一是完善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育人才中心运作体制,充分发挥教育人才服务中心职能,开展政策咨询、转岗培训、教育系统人事代理、人事托管等服务工作,并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推动校际、区域、公民办之间教师的合理流动。
二是完善用人机制。
按照“教师不调配,进市场;校长不任命,搞竞争”的思路,全面推行和完善以“科学设岗、以岗定酬、竞争上岗、合同管理、人事代理、人事仲裁”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形成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中小学师资和人事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完善教干选拔任用制度,校长和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公推直选、平等竞争、择优聘任。通过平等竞争,择优聘用,让能者上岗,弱者离岗。
三完善激励制度。
以评激励。健全和完善特级教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的评选和考核工作,让教师有成就感、成功感。以待遇激励。改革分配机制,实行结构工资制和特级教师、名校长、名教师特殊津贴制,全面落实多劳多得、优教优酬的分配制度。以情激励。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大力实施民主管理、情感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8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全面推进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育人才队伍的支撑。南京教育名城建设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加速实现“两个率先”培养造就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建设者。
一、南京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到*年底,全市共有学校(幼儿园)1241所(不含部省属学校、部队院校以及技工学校等),在校学生85.3万人。全市共有教职工6.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5万人。近年来,南京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成效有:
1、党管人才工作机制基本确立。近年来,市教育局、市委教育工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把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教育发展战略的优先位置,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大力实施干部联合公选、干(来自)部交流锻炼、“四五园丁工程”、“千名教育硕士工程”、教师校长境外培训、新教师“凡进必考”、农村教师“优岗计划”等一系列创新举措,逐步建立健全起教育人才选拔、使用、培养和激励机制,使全市教育人才的数量质量、专业素养、属性结构、工作状态不断改善,已基本适应当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2、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明显提高。通过积极推进干部公开选拔、大力加强能力素质建设、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加强人才培育、积极优化人才激励措施等工作,倾力打造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教育管理者队伍,南京市坚持以战略眼光、国际视野、实践锻炼来培养教育管理人才、加强教育管理者队伍建设的一系列举措在省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产生了良好反响。全市已有近千人通过“公选”、竞争上岗走上教育领导岗位,其中绝大多数“公选”、竞争上岗的干部成为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的佼佼者。
3、教师人才高地基本形成。通过实施“四五园丁工程”,培养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骨干教师。目前教师学历达标的平均水平幼儿园为96.84(比“九五”末高2.3个百分点);小学98.8(比“九五”末高2.2个百分点);初中95.5(比“九五”末高4.3个百分点);高中91.3(比“九五”末高12个百分点)。全市目前还有1200多名中小学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其数量超过全省其他城市的'总和,在全国同类城市名列前茅。全市现有省级特级教师148人(在职81人),在职名校长、名教师113人。每年还选拔近百名教师赴境外进修深造,并已有114名教师取得国际英语教师任职资格。通过“十五”的努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升,为全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十一五”南京教育人才建设目标任务
1、“十一五”南京教育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南京要围绕“建一流教育,创教育名城”总体目标,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为加快富民强市,推进“两个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到*年,全面达到全面小康社会阶段的教育发展指标,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xx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同期平均水平,基本建成“历史积淀深厚、质量水平一流,名校名师众多,风格特色鲜明”的教育名城。12
市县区高素质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2、“十一五”南京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十一五”期间,南京教育培养目标要努力凸显三大特征:一是具有“现代公民”的特征。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强化德育工作的实效,努力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成为具有现代意识、现代科学人文素养、现代文明行为的现代公民。二是具有“国际通用”的特征。注重在全球化视野下培养人才,为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眼光、通晓国际知识的国际通用型人才奠定基础。三是具有“一精多能”的特征。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让一大批学生成为基础宽厚、素质全面、精通一个领域、兼备多种才能、具有“创业创新创优”精神的人才资源。
3、“十一五”南京教育倾力打造的三支教育人才队伍
(1)、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领先全国。全市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其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小学教师比例,*年达到65,20xx年达到80以上;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初中教师*年达到60,20xx年达到70以上;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高中教师,*年达到10,20xx年达到12。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年达到40,20xx年达到50以上。
(2)、实施“教师兴校”、“人才强教”战略,彰显师德建设特色。进一步完善师德教育、评价、考核、奖惩机制,并发挥积极作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数量适当、结构优化、充满活力、适应教育现代化需要的教师队伍。加强和改进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开展师德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勤奋敬业,遵纪守法,爱岗爱生,为人师表。
(3)、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不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继续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从*年开始,中小学新进教师全面实现本科化。继续鼓励在职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大力加强教师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活动,不断优化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深入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教学的专业技能。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9
根据宣区人才[20xx]1号文件要求,我委对全区农业从业人员进行了综合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辖26个镇乡办事处,177个村,42个社区。总人口8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9.2万人,农业劳动力45万人。现有各类实用人才1.55万人。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多种培训,努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1、组织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根据我区农业生产特点及农民需求安排新型农民培训内容,授课方式多样,内容通俗易懂。简单、实用,操作性强,让农民一听就懂,一学就会。近几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培训面、增大培训力度,20xx年共组织农民培训910场次,培训农民达8万多人次。
2、开展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系统的专业培训。每年市区农委都举办农技人员培训班,请农业院校、农业科研机构的教授为农技人员集中培训。分析讲解当前最新的农业生产形势、种养殖技术。通过培训,让农技人员学习了解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为农服务的本领。
3、组织农技人员开展包村联户。广大农技人员按照包村联户制度要求,每人联系10个大户和一个村,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大户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培养他们成为种、养殖能手。今年参加包村联户的农技人员219人,联系服务2184户。
4、组建农业科技人才咨询服务团。根据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送科技下乡"等各类咨询服务活动。通过专家答疑、播放光盘、散发科技资料等现场培训形式,为农民解疑答惑,每年发放技术资料20余万份。
(二)树立典型,带动发展农村实用人才。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原则,注意发掘先进典型人物,树立一批科技素质高、"双带"能力强、社会影响力大的农村实用人才典型。及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专业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优秀实用人才科技致富、艰苦奋斗的`事迹,表彰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热情。通过"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典型事例及取得的经济效益,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实现"树立一批典型,带动一方群众,发展一片经济"的人才效应。
(三)依托协会,发展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积极引导实用人才创办各种协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将同行业实用人才组织起来,引导他们搞好联合经营,改变实用人才分散状态,发挥群体优势,实现农村科技资源有效共享、共同致富。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形式,为人才发挥用武之地搭建舞台。目前,我区建立粮油、植保、畜牧、蔬菜、茶叶等农民专业合作社370个,集聚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扩大了技术辐射半径。另外,区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也不断增加,目前已达163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在品种更新、产销对接、优质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如我区朱桥乡种植大户吴本生,成立了建成粮油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科学种田,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种植,建立自己的稻米加工企业--本生米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已成为我区粮油生产龙头企业。
(四)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创业活力
为充分调动实用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建立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多元化激励机制。中国共产党**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文件精神,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农户、农村经纪人领办和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凡被评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当年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5万元、2万元;对当年被评为全区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一次性奖励1万元。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每年统筹安排15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以项目的形式扶持2-3家规范化程度高、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用于核心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区级优秀实用人才、种养大户、农村科技经营示范户等评选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心,激发实用人才创业的热情。利用专栏、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重点宣传一批优秀实用人才带动周围农民致富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实用人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实用人才荣誉感。
三、经验与存在问题
(一)取得经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必须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才培养,从外界强化各种措施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典型引导使培养对象从主观上形成一种强烈愿望,进而形成一种内在的动力、成才的氛围。抓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不论采取何种模式,典型示范的作用不能忽视。
(二)存在问题
随着我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深入推进,一些困难和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一步发展:
一是农业从业人员年龄老化。我区农业从业人员年龄相对老化,生产操作是传统技术,老法老样偏多,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加强继续教育。同时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头人才的数量很少,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基本上外出打工或就地从事其他非农行业,在家从事农业的实用人才年龄大部分都在四十岁以上,缺乏创新精神。
二是农业从业人员水平较低。农村分布面很散,普通农民多,水平较低,多为分散型作业,且生产品种多样。需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但目前培训经费不足,工作开展难度大。
三是农业从业人员文化层次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比例较高,而大中专、高中级职称人员少之又少,没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加之视野狭窄,小农意识强,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新农村环保型、效益型、集约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1、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激活存量,扩大总量,完善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完善教育培训网络,着力培养一大批高学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
2、以繁荣农村经济为重点,扩大规模,优化结构,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大幅度增加,结构日趋合理,素质不断增强,基本建立与全区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和培养体系。
3、更新创业理念、增强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促进农村创业人才提高经营水平、扩大经营规模、领办合作经济组织、创办农业企业,带动更多人就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建议
1、完善扶助机制,创建良好环境。一是服务上支持。建立分工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开放式农技推广服务协作新机制。二是技术上支持。加强与高等院校的联系,打造"技术+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院校农业专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三是资金上支持。对进行特色农业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争取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农业小额贷款向实用人才倾斜,给予资金扶持。
2、完善聚才机制,扩张人才总量。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导向,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工作力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服务和智力支撑。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重才用才氛围。通过各种形式,认真组织人才工作宣传报道,及时报道我区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和流动等环节以及在人才环境营造、人才激励和保障等方面采取的新举措、新成效,大力营造重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0
“政法机关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要加强纪律教育,健全纪律执行机制,以铁的纪律带出一支铁的政法队伍。要以最坚决的意志、最坚决的行动扫除政法领域的腐败现象,坚决清除害群之马。”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政法队伍建设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法委和中央政法机关多次下发文件,从铁规禁令、正风肃纪到坚定信念、鼓励担当,从加强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到以公开倒逼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政法系统打出一组提升队伍能力、强化干警素质的“组合拳”。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局机关在职共有人员XX人(核定中央政法专项编制X人,实有XX人,其中X人为工勤人员,X人已退二线,核定事业编制X个,实有事业编制X人),其中局长X人,副局长X人(X1人),主任科员X人,纪检组长X人,副主任科员X人,退居二线副局长X人;一般工作人员XX人。具有法律本科学历的XX人,具有法律专科学历的X人,具有其它专科学历的X人,具在中专以下学历的X人;其中具有律师资格的X人,具有公证员资格的X人,具有法律援助资格的X人。
二、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主要做法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一是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增强做好我区司法行政工作的坚定性和敏锐性。同时我局结合全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继续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际成果;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强化机关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全区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把全区的司法行政法队伍建设成了一支团结协作、富有战斗力的坚强团队。二是把“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贯穿于司法行政工作全过程,坚决贯彻区委、区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增强服务大局的意识。三是争创“五型”机关,做“五型”的班子,即:学习型、创新型、竞争型、服务型、实干型。要求班子成员加强调查研究,坚持每周五下午集中学习制度,提高自身素养和理论水平。
(二)加强业务建设。一是加强学习。为尽快进入新的角色,适应新的岗位,要求班子成员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加强对新法律知识的学习,与时俱进,以适应新体制下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需要。二是体现在工作创新上。我们结合形势任务和本职工作的要求,在队伍建设上开展“二个一”活动,即每个工作人员要备一堂法律课、钻研一个行政执法部门的实用法律知识。努力使每一名工作人员成为具备法律知识、协调能力、综合分析、创新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加强新媒体时代与民沟通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政法机关坚持一手抓法定职责履行、一手抓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提升,主动适应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紧密结合深入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实际推进政法微博建设,利用新媒体以公开提高公信,成为政法系统强化自身建设的又一着力点。基于此,我局多次派干警参加网络知识业务的学习,并开通了新华区司法局行政网,专人负责。
(三)加强作风建设。班子的作风建设直接影响到局机关的形象。局班子领导多次走访社区和村,征求基层领导意见和建议,发放征求意见表,真心实意地征求各级领导和全区广大人民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意见,以便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此外,还注重党风廉政建设,围绕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增强系统党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的意识,完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认真开展风险点自查和防范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对司法行政系统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管理监督工作机制。真正落实“三重一大”(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要求,在思想作风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树立权为民谋的宗旨。
三、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
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集中解决突出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队伍素质,把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成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队伍,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我局决定主要抓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坚持政治建警,保持思想教育的经常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强化队伍建设的根本。要针对干部队伍的思想现状和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疏导人、凝聚人、激励人的作用,充分调动干警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政治思想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教育培训是提高政法队伍素质的重要环节,要深化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把法律知识、法律业务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培育一支知识复合型的干警队伍。
(三)加强组织制度管理。一是健全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竞争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规范工作行为和工作程序;二是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形成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在本单位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及监督检查方法,形成自觉遵守与监督检查的强大合力,形成自觉的制度约束意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这是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只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各个方面发挥模范作用,才能带出好队伍,取得好业绩。一要摆正位置,在业务上以市局为主,将市局的工作要求,在服务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的过程中得到贯彻执行;二是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研究在新时期如何为政府第一要务服务、如何为本地区的文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法制环境,能有所作为。三是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培养领导班子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有所作为、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时代精神。
四、明年重点抓好的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积极探索公调对接机制,做好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
二是继续深化社区矫正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教育矫正质量和效果,做到安其心、稳其身。
三是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国学普法宣传工作。以国学普法为载体,继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律八进”活动,进一步探索“法律八进”的新形式、新内容。
四是切实做好法律援助与公证工作。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通畅法律援助途径。严格公证处内部管理,严格办证程序。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1
有西汉陶器窑址,丰家村周家湾菜园内有宋代陶器遗址,有金紫峰宝觉寺,有黄龙山清俊亭等名胜古迹,有王如霆、赵三元、陈荆等历史名人。目前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水稻和外出打工。
人才队伍现状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这就要求在农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创新性人才,在农村应该增加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规模企业,这就要求在人才需求上要有真懂技术,有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把握市场,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多发展有技术含量的生产。
加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乡镇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与人民群众发生最直接的联系,加强乡镇政权建设,培养更多的乡土人才是建设和谐社会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当地发展经济最急需的工作。 要改变目前一部分乡镇干部后继乏人的状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应完善对乡镇干部、尤其是边远地区乡镇干部的选拔作用机制,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多渠道选拔;应动员更多的青年干部到乡镇锻炼,把到乡镇工作作为干部必须经过的一课;关心爱护基层干部,不仅从政治素质上提高他们,也应从经济利益上关心他们;对乡镇干部缺编人员应有严格的准入制度,不能把县级安置不了的非干部人员往基层塞,造成基层职工中公务人员比重下降,整体素质下降。乡镇人才队伍当前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总量不足,突出地体现在高层次高素质人才严重匮乏,基层人才严重短缺。为此,在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二是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各级财政每年应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培训教育工作,建立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投入机制。
三是实施人才引进工程。以发展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采取刚性与柔性两种方式,通过长期聘用、项目指导、学科牵头、培养人才等形式,聘请高层次人才,切实提高基层人才的素质。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我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迅速壮大,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带动了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但是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和改进。
一、目前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民营企业人才队伍供求矛盾十分突出。据对武陵区20家重点民营企业的调查,民营企业近年来迅速做大做强,对人才特别是优秀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与需求十分强烈。但企业内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不高,市场配置供给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也反映十分集中。截至2004年底,20家民营企业拥有职工1991人,从职称结构看,拥有各种职称的270人,其中高级职称为37人,中级职称121人,初级职称为112人,高级人才比例明显偏少。二是民营企业吸纳、培养、使用人才的机制不够健全。用人理念上存在急功近利思想。相当多的企业家在观念上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只重产出,不求投入,表现在人才的使用上″只用不养″或″重用轻养″,人才教育培训投人不足,使人才的自我发展、提升空间受到限制。人才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科学的人才管理办法。在人才选拔任用上存在不重业绩,而看与企业主的亲缘关系的现象。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方面还存在不足。在薪酬方面,据调查,我区民营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年均薪酬2—4万元。在保障方面,与外地相比差距较大,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我区的民营企业人才普遍存在″打工″的思想,企业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三是党委政府在推动民营企业人才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近年来,虽然区委、区政府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对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政策措施、引导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民营企业人才政策落实不到位。
二、加快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1、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党对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区委、区政府要加强对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制定目标明确的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对民营企业人才队伍的宏观管理与指导。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形成全社会“尊才爱才”的浓厚氛围。
2、创新人才政策,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人才成长环境。出台更加灵活优惠的人才政策。在经济收入、技术入股、物质精神奖励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形成人才″洼地效应″。要健全民营企业人才保障体系。要关心民营企业人才家属就业等问题,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要加强民营企业人才职称评定工作。要完善民营企业人才激励机制。指导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实践,积极推进和规范股权制、期权制、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激励政策。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业绩考评机制,保证企业内部公平。
3、强化政府服务功能,进一步推进民营企业人才服务社会化。要提高政府服务水平。集中精力创新行政体制,强化服务功能,使政府职能、政府行政行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要加快人才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应用现代化人才管理手段,建立具有我区特色的、贯通全国的统一开放的人才信息网,实现人才信息资源共享,要分门别类建立人才信息库和专家信息库,为我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信息服务。
4、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构筑民营企业教育培训新体系。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要通过各部门,邀请国内外专家,定期组织相关企业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形成政府、用人单位、个人等多方负担的教育培训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人才资源开发管理机制,与国内外名校合作建立自己的培训学院。要面向市场,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鼓励企业创办重点行业实验室,解决我区重点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吸引培养一批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中高级人才。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3
近年来,xxxx县按照科技兴农,人才强县的指导思想,狠抓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农村各类人才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进一步建强农村人才队伍、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日前,笔者对xxxx县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就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全县现有农村各类人才25967人。其中乡镇党政领导人才307人,农村科技人才562人,农村中小学教师6091人,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272人,乡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681人,农村实用人才17054人。全县农村各类人才队伍中,获得初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10735人,其中获得高级职称的354人,获得中级职称的4621人,获得初级职称的5760人。
二、主要做法
1.狠抓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一是建强组织机构引领农村人才开发。把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情系三农、服务三农、发展三农的主要抓手。二是依托活动载体促进农村人才开发。积极探索新的活动载体,先后创造性地开展了党员联户带创奔小康、乡村夜话和农村实用技术大联赛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壮大,成效显著。三是坚持办点示范带动农村人才开发。首先是树典型,发挥辐射作用。结合农村人才工程的实施,加大了农村人才典型的培育力度,先后共培育出种植、养殖、加工和流通等方面的典型示范户1247户,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其次是建基地,发挥示范作用。按照区分类别、合理布局的原则,挂牌建立农村实用技术示范基地,并很好地发挥了基地的作用。三是办协会,发挥指导作用。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结合区域实际,坚持技术共享,资金互助,集中管理,规模发展,统一营销的发展模式,带动和培育了一大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
2.狠抓农村人才教育培训。一是借助基地定点培训。定期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到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培训,并请相关专家现场进行技术辅导,有效地提高了农村人才的实用技能。二是组建讲师团流动培训。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流动讲师团,分种养、加工和营销三个专业授课组,到农村进行流动授课。三是赠送技术资料自我培训。免费向农村实用人才赠送《农村实用新技术》、《庭院经济手册》等乡土实用技术教材7000多册,赠送活页技术资料30000余份。
3.狠抓农村人才保障建设。一是建立农村人才管理服务机制。主要是在县、乡、村三级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在人才密集的4个乡镇设立了人才服务站,对农村人才实行动态服务、跟踪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一些业绩较突出的农村人才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利于及时地提供帮助和服务。二是建立农村人才职称评审机制。开展农民职称评审工作,致力于提升农村人才的层次水平。三是建立农村优秀人才使用机制。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先后推荐了1xxxx多名懂经营、善管理、精技术的农村人才进入县内企业中担任管理和技术骨干,吸纳了600多名农村优秀年轻人才加入党组织;优先启用1500多名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实用人才担任村组干部。
三、主要问题
1.总量不足,素质不强。从调查的数据分析,全县农村各类人才总量仅占农村人口总量的3.1%,明显低于省市平均水平。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仍然偏少。在农村人才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仅占农村人才总量的7.1%,获得高级职称的人才仅占农村人才总量的1.4%.
2.年龄老化,结构不优。年龄结构趋于老年化。30岁以下的仅占7.6%,31-40岁的占29.4%,41-50岁的占46.8%,51岁以上的占16.2%.绝大多数的农村实用人才由于年龄偏大,思想偏于保守,难以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观念。专业结构不合理。由于受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停留于种植、养殖等生产周期较长、获益较慢的行业上的占84.9%,而对于市场经济日益需求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物流等方面的人才仅占15.1%.人才资源配置不均衡。特别是随着不同地域的经济、文化发展形成差异,出现县内优秀人才由农村偏远地区向城镇集中的现象,使得边远山区的人才队伍建设状况明显落后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城镇和平区,影响了全县人才队伍的均衡发展。
3.流失严重,引进困难。由于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特别是和那些大中型城市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比较,无论是工作环境、工资待遇,还是就业机会都有较大差距,因此,要想留住本地人才、引进优秀人才,难度很大。
4.技术保守,影响力小。很大部分农村专业人才受卖山、卖田,不卖手艺、教大徒弟饿死师傅等狭隘思想观念的影响,在思想上存在小农经济的想法,技术上保守,缺乏规模发展的观念,从而影响农村人才整体作用的发挥,真正起带动作用的农村人才还只是占少数,导致了整个农村人才队伍作用的发挥缺乏普及性。
四、几点思考
1.建立健全农村人才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党组织在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上,必须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党管人才的观念,切实担负起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任,真正把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到党组织的工作规划中来。要针对农村人才分散的特点,切实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要形成县委集中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经常性指导,加强对农村人才的跟踪管理和服务,切实帮助农村人才解决一些生产与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2.建立健全农村人才教育机制,提高整体素质。一是集中培训,依靠专业辅导提高素质。要充分发挥县委党校、职业学校、乡村农民学校以及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定期组织农村各类人才集中培训,进行政策、实用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提高素养。二是开阔视野,依靠交流合作提高素质。一方面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一批优秀的、有发展潜力的农村人才走出家门,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促使他们由运用一般简单技术向掌握高新技术过渡,加快知识更新步伐。另一方面,加强本区域农村人才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既介绍自己的先进经验,又学习其他人才的成功做法,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效果。三是基地示范,依靠典型引导提高素质。在管理好现有人才示范基地的前提下,还要积极鼓励、支持乡村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分流领办、创办各类科技示范基地,形成样板,做给农村人才看,带着农村人才干,从而增强农村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
3.建立健全农村人才扶持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一是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对农村人才开发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研生产项目,采取倾斜政策,重点扶持,为农村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二是要在技术上给予支持。要结合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上门服务,进行巡回辅导,传播新技术、新知识。同时,要充分发挥高级农业专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组织全县专家和科技人才与农村人才开展一帮一活动,这样不仅能及时帮助农村人才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又能为专家、科技人才提供实践场所,实现优势互补。三是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对进行特色农业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争取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农业小额贷款向农村人才倾斜。
4.建立健全农村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活力。一是加大对农村人才的评选表彰力度。通过树立农村人才典型和开展优秀农村人才创评等活动,大力宣传报道农村人才典型和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农村人才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增强他们的荣誉感。二是开辟农村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绿色通道.对那些有突出贡献的农村人才积极帮助他们申报技术职称评审,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给予农村人才适当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在政治上,对那些政治素质好、技术过硬、发挥作用积极的农村优秀青年人才,要进行重点培养,符合条件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组干部队伍之中,促使他们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致富转变。在经济上,对那些在示范带动、科技创新等方面有突出作为的农村人才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4
为进一步加强检察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十二五”时期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服从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我近期对县检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检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县人民检察院设行政办公室、政工科、等个部门,行政编制个,在岗干警名,50岁以上人,40—50岁人,30—40岁人,30岁以下人,其中副处名,正科名,副科名,科员名。全部干警中党员人,占比%,检察官人,占比%,大专学历人,占比%,本科学历人,占比%,女干警人,占比%。
二、检察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历层次较低
由于县是山区小县,经济相对滞后,福利待遇偏低,人才吸引力不强,因此该院检察干警学历层次较低,本科学历只占全院检察干警的%,且部分本科学历是通过继续教育所得,第一学历为普通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生的极少,大多为大专学历及以下学历。
(二)专业化、高层次、复合型检察人才缺乏
该院检察干警学历层次不高,因而缺乏专业化、高层次、复合型检察人才,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较强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丰富,即精通法律、在其他专业领域有造诣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欠缺。
(三)无法律职务人员较多
20xx年国家统一组织司法考试以来,该院检察干警参加司法考试者不多,参加者司法考试通过率较低。因而无法律职务人员较多,与检察官队伍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存在检察官断档现象。
(四)检察院的编制与所承担的工作不相适应
该院人少案多压力大的问题较为突出,不能满足实际检察业务工作的需要。
(五)检察干警待遇偏低
该院检察干警待遇相比公安、法院较低,且职级晋升较慢,工作生活条件差,致使部分检察干警不安心工作,选择调离检察机关,向发达地区或收入高、提拔快的单位流动。
三、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检察院缺乏进人的自主权
长期以来,由于检察机关实行的是双重领导体制,编制管理机制不配套,检察院进人都是由当地党委、政府研究确定,检察机关作为用人单位没有多大自主权。从这些年情况看,检察院进人渠道比较杂乱,主要是来自军队转业干部和当地领导以及检察院内部检察干警的子女,导致现有检察干警水平参差不齐。随着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部分干警由于司法考试难以过关,虽在长期执法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并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造成检察员、助理检察员、书记员比例失调,制约和阻碍了检察工作的发展。
(二)检察院缺乏吸引、留住人才的竞争力
由于县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高等院校的毕业学生不愿留在原籍工作。同时检察院干警收入少,待遇差,工作清苦。部分检察干警家属下岗或没有工作,部分干警子女就业有困难,不得不为生计奔波而影响工作。还由于检察机关上下、内外交流机会少,导致干警职级偏低,挫伤了工作积极性,一定程度影响了检察干警队伍的稳定,不仅不能吸引优秀人才加入,还导致检察院内部优秀人才的流失。
(三)检察院缺乏建设人才队伍的机制
检察院由于人员少、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检察干警接受业务培训的机会不多,少数干警没有择业压力,业务学习重视程度不够,法律素质相对滞后,执法能力整体较低,难以胜任本职工作。检察院一方面缺乏相应的人员淘汰机制,出口不畅,对于一些素质低、不适合在检察院工作的干警,难以通过一种有效机制将其淘汰出检察院。另一方面受编制的制约,符合条件的高素质人才不能顺畅地进入,出现了想录用的人进不来,要清退的人辞不去的尴尬局面,造成难以建设好检察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5
为了解卫生系统人才队伍的结构、分布情况,进一步搞好卫生系统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调动本系统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以推动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满足我县人民群众的健康、医疗需求,我们对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归纳如下:
一、基本现状
(一)人员基本情况。××县卫生局有下属县直医疗卫生单位7个,乡镇卫生院14个(包括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系统共有在编职工858人(乡镇卫生院281人),其中党员 247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45人;主治医师职称143人;初级卫生技术人员383人。县卫生局机关现有在编职工13人。
(二)人才需求情况。缺乏公共卫生、临床医学骨干,临床医学中普遍缺乏内科、妇科、外科、儿科医师,部分单位缺乏护士、检验师、影像师、中西药师、麻醉师等。
二、存在问题
(一)人才队伍结构、分布不合理。
1、年龄结构不合理:退休人员比例太高(部分单位已超过50%);在职卫生技术人员45岁以上比例偏高,35岁以下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较低,部分医疗机构仅占10%左右;卫生系统大部分机构人才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素质结构不合理:包括科班人才缺乏,所调查的专业技术人才中,通过系统学习、正规院校毕业的人才缺乏,有相当部分是吸纳以前本地乡村医生或本单位职工子女,其知识结构单一、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中坚技术骨干缺乏,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仅占41.37%,而初级甚至无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达58.63%;高学历人才缺乏,本科生才占11.4%,且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在职教育取得学历。而那些中专及中专以下的人员,占53.03%,甚至有无学历人员49人(部队转业、职工家属、后勤),他们大多为90年代引进,知识结构老化,又缺乏进取精神;
3、专业结构不合理:两站普遍缺乏公卫医师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两院及乡镇卫生院突出表现为缺乏临床、影像医师及护士。
(二)对人才培养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短期内难以出效益、出政绩,以至过去一些基层单位对人才培养缺乏足够的认识,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不足,更缺乏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诸如:部分单位虽然每年选送了一部分人员进修,但因系统性、针对性不强,进修回来后开展不了工作;人员的内部培训学习也因缺乏系统性、长期性、针对性而效果不明显。
(三)政府投入不足,难以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医疗卫生事业本质是公益性事业,但政府每年有限的下拨经费尚不能保证现有人员的工资和机构运行的需要,更谈不止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四)人才引进环境不优越。由于大专院校毕业生实施自主择业后,编制、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制约了人才引进,即使进来了也留不住,造成部分人才流失。有很多人才仅仅把医院当成了他们在取得“资格证”前的一个实习基地,或者说迈向一个更高平台的跳板。
(五)人才激励竞争机制不健全。由于医疗卫生体制的原因,医疗卫生机构缺乏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和措施,分配机制上,仍停留在平均主义――做好做坏一个样;职称方面,论资排辈、按部就班、重资质轻能力和业绩。
(六)人才分流导致储备不足。人才分流主要表现在,一部分经验丰富的名老医师退休;二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部分年轻的优秀人才被其它部门挖走;三医疗卫生行业是专业性强的行业,部分具有闯劲的人才外出高就或自主创业,而导致医疗卫生机构现有人才不足。
三、思考与对策
(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根据现有人才队伍情况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及具体实施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培养人才,培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梯队,保障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后劲。针对结构不合理和人才断层等问题,经过3~5年,完成现有人员的调整,通过对年轻人才的培养和外引优秀人才努力,解决人才断层问题。具体模式可采取“外培内训”的方式,一方面选派职业道德优秀、技术素质良好的人员参加医科大学举办学习培训班或送往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争取上级对口单位的技术指导(如来院讲学,坐诊,指导业务开展等)。另一方面,以医学会为龙头,各医疗机构为载体,定期自行组织业务学习,制定详细、周密的培训计划,全面加强医务人员的“三基”训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制定可行性政策(即适当报销部分学费及特许安排学习时间)鼓励卫生技人才加强在职学历教育,鼓励医务人员通过各种学历教育方式提高学历层次,以逐步提高医疗卫技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一是要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引进工作如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协调人事、编办、财政、卫生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解决优秀人才引进所涉及到的编制、待遇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每年可以考虑打破编制、身分的束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部分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急需专业骨干,充实到县直两院工作。二是要逐年分批引进一批大专以上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到我卫生系统工作,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确保优秀毕业生愿意到我县工作,对自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学大专毕业生,解决编制问题,工资待遇从优;三是从民营医疗机构、企属医疗卫生机构,甚至村卫生室引进具有资质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以充实乡镇卫生院队伍。
(三)优化人才使用环境,营造“拴心留人”氛围。人才的流动往往受利益机制的驱动和工作、生活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尽力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采取措施改善现有卫生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落实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资福利待遇,尽可能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倾注个人情感、提供发展平台,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待遇留人,使其感到优越,看到希望,有所留恋,避免本区现有优秀卫生人才的外流。倾注情感,返聘离退休人才,对于那些确有专长和较高资质且身体健康的退休老同志我们可以把他们留下或者聘请进来继续工作。另外对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卫生一线科技人员的工资待遇,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时,在坚持以业绩、能力为主的评价原则下适当给予倾斜,以稳定乡镇卫生院队伍。
(四)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提高人才整体效能。既要努力扩大卫生人才的拥有量,也要注重发挥人才的作用。引进竞争机制和聘用机制,对于表现突出的后备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要坚决打破论资排辈,做到评聘分开。以工作能力、业绩及专业技术水平为主要依据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公开竞聘上岗,使专业技术人员能上能下,易岗易薪,薪随岗走。同时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做好落聘人员的培训、转岗等后续社会保障工作。在两院之间、乡镇卫生院之间打破编制、身分的限制实施“横向交流,竞聘上岗”加大人才内部交流使用力度。
(五)设立人才奖励基金,全面激励人才。建议县政府层面设立由政府、社会等各方面注资而形成的人才奖励基金,专门用于对有特殊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奖励,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使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尝试在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建立人才培养和奖励的院(所)长人才奖励基金,每年提取一定基金对重点专业、专门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如对重点专科在经费上予以倾斜,对专门人才的学术交流报销差旅费用,对科研课题给予专项补贴,对在职学历教育予以补助,对突出贡献的人才、自学成才的人才、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予以奖励等。
(六)建立人才库,组织储备人才。在摸清现有人才和急需人才的底数的基础上,建立卫生系统人才库,制定详尽的人才管理办法(包括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使人才队伍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使卫生系统专业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和不断发展形成长效机制。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人才队伍建设员工调研报告07-25
乡镇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07-11
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06-26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04-02
县级烟企关于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07-06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07-22
人才引进调研报告08-25
政法队伍建设调研报告01-07
农村人才工作调研报告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