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数学小作文1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选】数学小作文1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小作文 1
今天,妈妈出门买了很多卷筒纸和抽纸。到了楼下,她一个人不能一次性拿这么多纸回家,因我家是老小区没有电梯,妈妈就只好呼唤我这个好帮手下楼帮忙啦。我下楼一看,这么大的两大包纸,那包最大的是卷筒纸,一共有40卷;一包稍微小一点的是抽纸,一共24包。妈妈让我拿小包的,她拿大包的。我想我已经是个小小男子汉了,可以和妈妈拿一样多,要多替妈妈分担一些。于是我就告诉妈妈,我想和她拿一样多。妈妈问我,那怎样分配才能让两人拿的差不多呢?
难道是把卷筒纸的数量和抽纸的数量加起来之后再平均分成两份吗?我一听就知道妈妈是给我挖了一个小的陷阱,我很自信地告诉妈妈这样分是不对的,因为一包餐巾纸和一卷卷筒纸的重量是不一样的,我们应每人拿20卷卷筒纸,12包餐巾纸。但是妈妈看了看说这样分的话,你看装小包的抽纸袋子剩下的空间不大,肯定装不下20卷卷筒纸和12包餐巾纸呀!
那怎么办呢,还有什么办法让他们的重量差不多,但是又能装得下呢?我让妈妈先休息一下,等一下我再告诉妈妈怎么分。我先找了包装袋上的一些有用信息,卷筒纸一共40卷,每卷140克;抽纸一共24包,每包120克。得到了这些信息我就开始告诉妈妈,应该先把所有纸的总重量算出来,也就是40*140+24*120=8480(克)。第二步应该是把总重量平均分,也就是8480/2=4240(克)。第三步,应该算出从卷筒纸的大包里拿出来多少就可以让两个包的重量差不多?先用平均的数量减去抽纸的重量,我们可以看出在抽纸中再加多少就可以了。4240-2882=1360(克),10包卷筒纸刚好是1400克,所以我们从卷筒纸中拿出10卷放进纸的袋子中就可以了,这样两个袋子里纸的重量就差不多一样重了。
说完这些,妈妈用惊讶的`眼神看着我说:“你除了是妈妈的好帮手外,还是一个数学小达人。能将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真是太棒了。”听了妈妈的话,我开心地帮妈妈分好纸巾,一起拿上楼。
通过这次分纸巾,我发现数学无处不在,也许同一个题在不同的情况下也能有多重答案呢。我在课堂上学的数学知识,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我更喜欢数学了,也更加爱思考了,我想去寻找数学中更多的奥秘。只有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才能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
数学小作文 2
说起小能人,我们班那才叫多,有拉二胡的,有吹笛子的,有跑步跑得快的。但最让我佩服的还是我们班数学能手小王了。小王有一张瓜子脸,和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嵌在脸上,眼睛下还长着高高的鼻子和爱笑的`嘴。
小王上课时很认真听课,不管老师问什么问题他都能答得出来。如果问题很简单,很多人举手的时候,他就不举手。如果问题很难,只有几个人举手的时候他就把手举得高高的,嘴里还不停的说:“点我,点我!”
在奥数课堂上,小王非常爱动脑筋,老师拿奥数题给同学们做时,他一会儿在纸上比划,一会儿又望天花板,当我们把题读懂时,他已经把题做出来了。老师还夸他做得快又做得对。听了这话,我非常敬佩他。
小王真是我们班的数学能手呀!
数学小作文 3
我还记得在二年级的时候,数学老师带我们一起学习了《身体上的“尺”》。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每个人身体上都有几把尺子呢。当我们身边没有尺子的时候,就可以用身体上的“尺”来进行测量估算。
把手张开,你的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叫做“一柞”。如果你“一柞”的距离为8厘米,量一下你的课桌为几柞,就可以知道你的课桌长多少。“一步”也是一把尺子。如果你知道你每步长多少厘米,在学校里,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数数你走了多少步,就能知道我们的学校的面积大约有多大。身高同样也是一把尺子,如果你的身高是150厘米,那么你抱住一棵大树,两手正好合拢,这棵树的周长就大约是150厘米。因为每个人两臂平伸,两手指尖之间的`长度和身高大约是一样的。要是你想量树的身高,影子也可以帮助你。你只要量一量树的影子和自己的影子长度就可以了。因为树的高度=树影长*身高÷人影长。根据这个原理,我曾经就解决了很多难题。
如果你去游玩爬山的时候,你是不是会想知道对面的山离你有多远呢?这时声音就帮上忙了。声音每秒能走331米,只要你对着山喊一声,看看几秒可以听到回声,用331乘听到回声的时间,再除以2就可以得到这座山离你有多远了。你看,多神奇啊!
如果你学会怎样使用身上的尺子,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好处,我们要时刻想着它并学会使用身体上的“尺子”哦。
数学小作文 4
数学是一门知识,数学是一种方法,数学是一种思想。掌握了它的脉络,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啦!
我原是一个贪玩、调皮、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孩子,可现在我却对学习十分感兴趣,其中数学还成了我的'强项,这是怎么回事呢?
上小学前,从没学过数学的我,对数学一无所知,但学了一年以后,我不但学会了看时间,还学会了在购物时要给多少钱,要找回多少钱等等。让我觉得数学在生活中用处实在是太大了,就这样,上课坐不住的我,在上数学课时总能做到专心地听课,积极地举手发言。从此,我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好,拿回的一百分也越来越多。
后来,学校开办数奥兴趣班,老师推荐我参加。数奥班的数学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数奥里的典型题目“鸡兔同笼”可有意思了,老师让我们将鸡当成兔,给鸡装上两只假腿,或者让兔将两只前腿支起来,经过这样游戏般的过程,题目解出来了。
更有意思的是,数奥中还有一种题型叫“牛吃草”,第一次听到这个题目,还真觉得有点奇怪,数学也有“牛吃草”?老师让我们做农场主,安排几头牛吃原来的草,安排几头牛吃新长的草。虽然数奥有点难,但是每当做出时,总有一种成就感,心里喜滋滋的。
数学多么伟大啊!相信这无声的数学会给我带来奇迹般的快乐与自豪。
数学小作文 5
想必大家都认识数学,接触过数学吧?数学处处都可以用。不觉得数学很有趣吗?
数学,在买菜的时候可以用,买衣服时候可以用,买东西时候可以用。就连魔方也可以用到数学,因为,转魔方要用数学公式呀!还有国家经济发展也要用到数学……
说说我与数学的故事:小的时候,爸爸经常教我数学,都是学数字,比如,1—10,如果有人问我十一,我就问:“十一是什么?十月一日吗?”爸爸在纸上写,口头上问我:三大,还是四大?我看着纸上的.两个数字,当然,我是看笔画的,认为哪个大就哪个大。我说是三,爸爸捧腹大笑,笑完之后说:“傻孩子,是四大呀!”爸爸又教我减法和加法,当然,是不进位的,也是十以内的。那以后,我就分辨得出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有一次,妈妈给爸爸3个苹果,却给我2个苹果,我生气地说:“不公平!我比爸爸少。”无奈,妈妈只好再给我一个苹果。
上了一年级,我们学了进位,也学会了买东西应该学的东西。有一次,我去买雪糕吃,我给了老板五十元,雪糕8元,老板却找我四十四元,我用减法算了算,是四十二元,我马上跑回去,说:“老板,是四十二元,不四十四元啊!”老板算算说:“对啊。谢谢你。”我笑了笑。
我学了很多知识,都关于数学,也联系生活实际,让我感觉数学很有用,你不觉得吗?
数学小作文 6
“哪道题又不会了?”我们班的小张在数学方面可谓是“天下无敌,”谁的数学题如果不会,问一下他,他准能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让你茅塞顿开。
记得有一次,老师说:“大家快准备数学用具,马上在班里考试!”大家立刻忙起来了,有的把用具放在桌子上,有的还在翻数学书呢!真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呀!可小张把用具准备好后,就坐在那里闭目养神。
开始考试了,卷子前面的题倒是不难,三下五除二就把题“杀得”一干二净了。可最后的两道方程题可把我们急坏了,有的同学皱紧眉头,冥思苦想;有的同学在草稿纸上算来算去,还有的`干脆不写了,就在那里玩尺子。可小张仍然伏案疾书,时而托腮凝神,时而挥笔书写……,没多大一会儿,他好像没事人儿一样,优哉游哉的样子,仔细地检查卷子。看样子,他已经把题写完了。我想:小张难道拿到了什么“数学宝典”?竟然可以把题做得这么快?
收卷子了,我把最后一题写完了,倒数第二题怎么也想不出来,再看小张,他拿着卷子长吁一口气,暗暗地笑了一下,看来他肯定把“敌人”都消灭了,可我们的堡垒却被“敌人”拆散了。
下午,老师说:“这次只有小张全对,最后的两道题只有小张全写对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他平时练题练多了,才这么厉害的。我们都很羡慕他。
小张真是我们班的“数学小天才”,我们都要向他学习。
数学小作文 7
爸爸妈妈经常带我去看望外公外婆,以前,我们都坐长途汽车去,后来,家里有了汽车,就经常自己开车去。
有一次,我坐在车上,对妈妈说:“我们现在自己开车去外婆家,不用再买长途汽车票了,是不是可以省下不少钱?”妈妈笑着说:“车票是不用买了,但却要花钱加汽油,还不知道是省钱还是费钱呢。”爸爸接着说:“我们来算一算吧,看看到底省钱还是费钱。”“坐客车去,大人票价每人14元,儿童票半价,自己开车的话,汽车每100公里耗油8升,油价大约每升7元,从我们家出发开到外婆家大约50公里,你们算算看吧。”我在心里飞快地算着,开车的话,需要8×7÷2=28元,坐客车的'话,两个大人和一个儿童需要14×2+14÷2=35元,28<35,开车省钱。我把答案告诉爸爸妈妈,以后我们就开车吧,又省钱又舒服,何乐而不为呢?
“可是,有时候我一个人去,就不划算了吧?一个人车票只要14元,比开车要省一点。”妈妈说。“你再算算两个大人或一大一小两个人去,哪种方式更便宜,这样以后我们就知道什么情况该开车,什么情况该坐客车了。”爸爸对我说。
“这还不简单,两个大人车票需要14×2=28元,与开车费用相等,一大一小车票需要14+7=21元,比开车省钱。”我略加思考,说出了答案。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如果爸爸妈妈两人或者一家三人去外婆家,就开车去,其他情况还是坐客车更节约。”老妈作出了总结。
数学小作文 8
一天,数学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1+2+3+4+5+6……一直加到100的得数是多少?那么,一直加到1000和10000呢?用简便方法计算。
算式:1+2+3+4+5+6+7……+100=5050 5050×10=50500 50500×10=505000
答:1一直加到100的得数是5050,一直加到1000和10000各是50500和505000。
简便算法:或许有些同学会觉得这个算是太长,需要计算器!no,那就错了。只要仔细看看就可以发现1和99可以凑成100,2和98可以凑成100,3和97也可以凑成100,4和96,5和95,6和94 ,7和93,8和92,9和91,10和90,11和89……一直这样凑成100,结果可以得到能凑成50个100,就是5000,但是还剩下一个50单独一个数字,就可以拿5000 + 50 =5050,得出1一直加到100的得数。但有人会问了,1一直加到1000和10000为什么不着要算呢?因为100和1000的进率是10倍,1000和10000的进率也是10倍,所以可以拿1一直加到100的得数5050乘10倍等于50500,再拿50500乘10倍等于5050000。行对应的`,1一直加到100000、1000000、10000000……以此类推,都可以这样算,当然,你也可以更深的理解这道题的规律哦!
数学小作文 9
爸爸是一个的十足的数学迷,平时最爱出些数学题来考我了。这不,今天闲来无事又向我出题了,我问道“:爸爸今儿要出啥题?我奉陪到底:”爸爸看我自信满满,满脸笑意说:“输了可别哭鼻子,请听题:有一师徒二人共同加工26个零件,徒弟先到车间,就先拿了一些零件放在自己的.机床边。师傅”来了,一看徒弟要拿去加工的零件太多了,他除了拿了留给他的零件外,又从徒弟那里拿了一半零件。徒弟觉得自己应该多干一点,又从师傅那里拿来一半。师傅不肯,徒弟只好再给师傅5个零件,最后还是师傅比徒弟多加工2个零件。请问,徒弟最初准备加工零件是多少个?“我不禁想:可以先求出徒弟最后加工零件(26÷2)÷2=12个。徒弟没给师傅5个零件时,徒弟有零件12+5=17个,徒弟没从师傅那里拿走一半之前,师傅有9×2=18个,而这时徒弟只有零件26——18=8个,因此师傅没拿走徒弟手中零件的一半之前徒弟有零件8×2=16个。这时,爸爸拍了我的肩,说:”想出来了没。“我这才恍过神来,答道:”徒弟最初准备加工零件16个。“
爸爸故弄玄虚地问:”你确定吗,还要改吗?“我胸有成竹的摇了摇脑袋,说:”不用改了 。“恭喜你……答对了!“
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心里乐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甜。
数学小作文 10
小时候我就对数学很感兴趣,那些弯弯曲曲的数字总是深深吸引着我。上小学后,我从书本上知道了许多有趣的数学故事,这让我对数学更加神往,有时我会自己钻研解决一些数学难题。在平常生活中,我和数学也有很多好玩的故事。
有一次,我和妈妈去菜场买菜,妈妈打算买几斤白菜。菜场里有两个摊子白菜卖得比较便宜。A摊1斤白菜卖2元,买3斤送1斤;B摊1斤白菜卖1.9元,买4斤送1斤。妈妈问我:“这两个摊子卖得都很便宜,要买7斤白菜,你说说看怎样买才便宜?”我不假思索地说:“A摊4斤只要3斤的价钱,也就是2×3=6﹙元﹚,那么平均每斤的价钱也就是6÷4=1.5﹙元﹚。而B摊5斤只要4斤的钱,也就是1.9×4=7.6﹙元﹚,那么平均每斤的价钱就是7.6÷5=1.52﹙元﹚。较为便宜的两种买法是:
(1)买3斤A摊的送1斤,再买3斤B摊的,也就是2×3﹢1.9×3=11.7﹙元﹚。
(2)买6斤B摊的送1斤,也就是1.9×6=11.4(元)。
显然,第二种买法最便宜。”妈妈连夸我聪明,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我对数学的兴趣愈发浓厚。爸爸为我买了很多数学书籍,让我在家里阅读、研习。因此,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每次考试都能取得好成绩,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数学小作文 11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
比如,在我爸爸给我买的一本数学拓展题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这时,我就在数学草稿纸上这样写: 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答:东西两城相距261千米。
但我又看了看,发现有点不对劲。原来,我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其中的”离“,这到底是没到中点呢?还是过了中点呢?如果是还没到中点,离中点还差18千米的话,就是我刚刚这么写。但如果是到了中点多了18千米,那就应该这么写: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
那到底是怎么写呢?我便向爸爸求助,我跟爸爸讲了这件事后,又给爸爸看了看式子,结果,爸爸却说:”嗯……你写的.这两个式子都对。都可以写。“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根据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
数学小作文 12
我的数学成绩一向很好,素有“数学小神童”之称,我也常常引以为豪。
这天,我要去看电影,爸爸不同意,两人争执很久,最后爸爸说:?好,如果解决了我的问题,我就同意你去看电影!我想:为了看电影,花费点脑细胞,值!何况我的成绩很好,随爸爸什么问题,我解决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于是,我信心十足地说:请出题!
题目是这样的`,一辆货车去山里运矿石,晴天每天可运20次,雨天每天可运12次,它一共运了112次,平均每天运14次。这几天中有几天晴天,几天雨天?
我思索片刻,根据平均每天运14次,运了112次,可以列式112÷14=8(天),算出运了8天,假如这8天全是晴天,就能运20×8=160(次),比原来112次多运了160-112=48(次),晴天多一天,就多运20-12=8(次),一共多运了48次,就有48÷8=6(天)雨天被当成了晴天,实际晴天就有8-6=2(天)。我又验证了一下:20×2+12×6=112(次)。
于是,我把思路讲给爸爸听,爸爸听了直点头。
我得意地说:?假如全是雨天我也会做:[112-12×(112÷4)]÷(20-12)=2(天),这是晴天天数,雨天用112÷4-2=6(天)?。
爸爸看到我的思路如此清晰,脸上挂满了笑容,我见此情景撒腿就向电影院跑去。
数学小作文 13
双休日,我和爸爸一起来到正在装修的新房。装修师傅对爸爸说:“老板,我们的前期工程完成的差不多了,要准备铺地砖了,请您购买好”。“你告诉我面积多大?我去准备好”;听着爸爸和装修师傅的对话,我兴高采烈地要求:“爸爸,我已经会算面积了,我来帮你们算。”
我用尺子测量了客厅地面的长是6米,宽是4.5米,它的.面积应该是6X4.5=27(平方米)。我自豪地告诉爸爸买27平方米的地砖就够了。爸爸笑着问我:“我买的是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形地砖,你能告诉妈妈大约要买多少块吗?”
我一下子愣住了,思考了一会儿,我想到:要先算出每块地砖的面积,再用客厅面积除以地砖的面积。于是我用小石块在地面上先算出每块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面积是:6x6=36(平方分米)=0.36(平方米);再用27平方米除以0.36平方米约等于75,应该买75块就够了。于是我大声地告诉爸爸“爸,75块就可以了”。
爸爸夸奖我知道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了。随后,爸爸带着我在店里买了80块地砖。我奇怪地问:“不是75块吗?为什么要多买5块?”爸爸告诉我,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耗损,如果不小心在切割时尺寸不合适,那就需要重切,所以购买时要比实际数量多一些。
哦,我明白了,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多想想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让数学真正贴近我们的生活。
数学小作文 14
今天,我们全家去超市购物。
我们来到超市,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我的眼睛都花了。突然,我看见货架上摆着我最爱吃的奥利奥小饼干。其中,一种是用塑料袋子装的,一种是用小纸桶装的。我看了看,发现每袋只要1.8元,而小桶装的一桶却要4.5元。于是,我毫不犹豫,随手拿了两袋1.8元的'那种,放进了购物车。我推着小车,边走边美滋滋地想着:这两袋小饼干才3.6元,而那一桶就4.5元,这种袋装奥利奥小饼干实在太便宜了!
这时,妈妈走了过来。我迫不及待地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她。妈妈一听,笑了,她提醒我说:“萌萌,你再算一算,看看到底是哪种便宜?”我不解地问:“袋装的只要1.8元,桶装的要4.5元,买一桶的价格可以买两袋还多呢,难道不是袋装的便宜吗?”妈妈耐心地说:“便宜不便宜可不能光看价钱,还要看重量的呀!你们不是学过小数吗?应该会算的!你算算吧!”于是我看了看两种饼干的重量,喃喃自语了起来:“袋装的,净重20克,用1.8元除以20,那一克就是0.09元。桶装的,净含量55克,用4.5元除以55,那一克就是0.08多元。”“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兴奋得大叫起来,急忙对妈妈说:“应该是桶装的便宜!”接着我把算的过程讲给了妈妈听,妈妈听了直夸我聪明,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数学小作文 15
放假第一天,妈妈就从商场给全家买来了一大堆新衣服,看着全家人试穿衣服的高兴劲,妈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不好,太短太小了!”我一个劲地喊着,原来妈妈给我买的那条打底裤太小了。“没关系,明天去换一条得了!”妈妈安慰我。
第二天我和妈妈去商场换货。来到童装区,妈妈向服务员说明原因。服务员阿姨感慨地说:“哎呀,太可惜了,这种裤子很畅销,昨天已经卖完了。要不你换别的.衣服吧!”“好吧!”妈妈回答。于是,我挑起衣服来,过了一会儿,我的目光停留在一件粉色的羽绒内衣上,越看越喜欢。妈妈也明白了我的用意,让我试穿一下,刚好合适。妈妈一看标价要286元,就问到底要付多少钱,服务员阿姨回答:“打7折,让我用计算机算一算吧!”还没等服务员算完,我就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付100。2元就够了”。服务员惊讶地问:“小朋友,你怎么算得那么快?”我告诉服务员:“我是这样算的,打7折,先把286×7=2002,再把2002÷10=200·2,然后减去原来那条打底裤的价钱是100元,还需付100·2元。”我见还有小数,忙对阿姨说:“阿姨,能不能再便宜一点,把小数点后面的数给去掉啊?”“当然可以啦,像你这么乖巧聪明的孩子,谁不会答应你的要求呢!”于是,就给我减掉了0·2元。
我捧着袋子爱不释手,满心欢喜地回家了。从中我知道了怎么算折扣,学会了一样不小的本领。
【数学小作文】相关文章:
数学小作文01-14
数学小能人作文01-17
数学小达人作文05-31
《数学小能手》作文03-27
数学小作文[热]03-04
数学小能手作文03-22
数学小能人作文04-27
数学小故事作文02-21
数学小达人作文06-02
数学小作文(优秀)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