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书笔记(集锦1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瓦尔登湖》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
这个暑假,在我第一次读《瓦尔登湖》时,对它并不是很感兴趣,那些晦涩难懂的言语,让我只粗粗浏览了几页。然而当我第二次静心地阅读后,这本书让我有了一种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感觉。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梭罗描写他在瓦尔登湖畔的独居生活,记述了梭罗两年多里的见闻和思索。
梭罗崇尚质朴的生活,崇尚自然,热爱自然,与动植物们谈天说地,似乎动植物才是他的挚友;冬天,站在冰冻的湖面上四处观望,看着麝鼠在湖面上搭的窝穴,这样的风景也别有一番风味;每天清晨,森鸮在远处的树林里与梭罗打着亲切的招呼:“你好。”梭罗从不斥责来偷吃玉米穗的红松鼠,从不介意它每次临走前抢走一个大玉米穗,也不抱怨它每天清晨来家里上蹿下跳、大闹一番而把自己吵醒,也从不驱赶来啃食土豆皮的野兔。梭罗就是这样一个与自然和平相处的人,在他的世界里,自然界里的一切事物都是他最亲密的朋友。
梭罗写的这本书的主旨是:回归自然,追求精神生活、精神上的享受,而不是现在大多数人不辞劳苦换来的'物质生活。在瓦尔登湖畔独处的那段时光里,梭罗在小木屋旁开垦荒地,春种秋收。自己种的粮食能供自己吃饱就行,衣服穿暖就行,不追求奢侈和舒适。正如书中所提到的那样:“大部分的奢侈品以及很多所谓的舒适品,它们非但不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反而对人类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所以那些最明智的人从不追求奢侈和舒适,他们生活得比穷人还要简单清贫。”比如我们生活中穿的衣服,梭罗是这样说的:“衣服,首先要起到维持我们身体热量的作用,其次,在我们这个文明社会里,它是用来盖裸遮羞的。所以,你们不需要无休止地往衣橱里添置新衣,很多重要的事情依然可以顺利完成。”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很多人只是盲目地为自己披上华丽的新衣,以此赢得他人的尊重。还有些人,在寒冷的冬日仍不穿保暖的大衣,为了让自己不显得臃肿难看,穿着单薄的衣衫在外出行。可见这些人已忘记了衣服最本质的作用。
大多数人追求物质生活,不乏被家庭责任,工作压力,物质需求等枷锁所禁锢,限制甚至扼杀了人们的精神追求,使人们只能看见自己眼前的那些蝇头小利,却忘记、忽略了自身利益之外的事情,而人们为追求物欲,就整日整夜地、不辞劳苦地工作,所以他们就根本没有了休息和享受生活的时间,也没有闲暇时光陪伴亲友,联络感情。这样的生活毫无意义,如梭罗所说:“这不是真正的生活。”
亲近自然,回归自然,追求精神生活,活出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2
从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梭罗独自生活在瓦尔登湖边,差不多正好两年零两个月。瓦尔登湖不仅为梭罗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也为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之后他推出了自己的作品《瓦尔登湖》
哈丁曾说过《瓦尔登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
现代化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水泥建筑越来越多,水泥路面尘土减少,但地下水却不断下沉。天空中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着我们的视觉。我们不断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森林覆盖率急逸下降,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整个自然生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与污染,而且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也变得岌岌可危。
如果我们多一些反省,对大自然多一些奉献、少一些索取,如果人间多一处瓦尔登湖,人类是就会多一条后路。人类也会重新回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之中。所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3
初读这本书时,只草草翻了几页,散文式大段大段的景色描写让我觉得索然无味,只觉得枯燥无趣。现在想来,也许当时是带着少年人的浮躁,而经历高考后的我在偶然清书的时候,又翻出来这本书,伴着难得充裕而闲暇的时光,我再次开始了我的瓦尔登湖之旅。
湖滨山色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虽然因为译本原因,很多句子读起来生涩而别扭,但透过梭罗的笔下仍能带我进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里。这里有着四季的更替,春日中晨光微融,飞鸟啼鸣,夏风里虫声嘤语,秋光中落英缤纷,冷冬中的雪花脉络。梭罗对自然感触之细腻和热爱,也尽倾洒与笔尖,这是一本自然之曼妙的文字临摹,也是一部极其私人化的絮语。
他曾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你看到的也正是属于梭罗的世界,驾一叶扁舟于湖上吹笛,亦或是一个人垂钓湖边,悠然自乐,梭罗就好似中国古代的隐士,与山林之中自寻乐趣。“从圆心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来,而生活的`方式就有这样的多。”在今天这个忙碌的时代,每个人仿佛也都被一种叫做生活的网给笼罩,无形却更是致命,梭罗的笔下的世界就像一个望远镜,让你沉浸其中而内心渐渐平静。
虽说梭罗所写自然之景占了书的大部分篇章,但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点点哲思也都包含在其中,所以,《瓦尔登湖》切忌浮躁,要慢慢地看,细细去品读。
一亩荒地,简陋木屋,梭罗抛弃工业时代城市的便利,选择与自然为邻,他睿智的看到了工业时代中物质对人们精神的创伤,于是他选择独居自然,于质朴中询问自己的内心,简单而朴素的琐事占据了他书中的篇幅,返璞归真,最简单的道理去也是往往最难做到。但他感性也同样理性,他有着对工业时代社会和经济的敏锐洞察,他并不排斥工业革命给人带来的成果,他思索的是我们总是用错误的方法和态度去对待科技,让科技为我们戴上了手铐,脚铐。这些思索在今天这个价值观更加多元化的社会也同样值得探索,人们的精神危机仍不容乐观,空虚与迷茫时刻会充斥着大脑,不如进入瓦尔登湖畔来一次灵魂的洗礼。
梭罗是幸运的,也是勇敢的,我们固然不能说有这般果断与毅力抛弃城市的便利。但是也可从其中寻觅出点思语。亦或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通病,被物质裹挟的人们总是太急于求成,这本书便像是一座桥梁,让你与方寸之地更近。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4
1845年3月底,我借来一把斧子,来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想在最近的地方给自己造一座房子。
由于我干活不急不忙,只是尽力去做,因此,4月中旬,我的屋架已经做好,可以竖起来了。到五月初,在朋友的帮助下,我把屋框立了起来。7月4日,木板刚铺好,屋顶刚架上,我就搬了进去。秋天锄好地,趁着不必生火取暖,我把烟囱造好了,在此期间,我总是一大早到户外的地上烧菜做饭。就这样,在入冬之前,我给自己造了一座密不透风,钉上木板,涂上灰泥的房子,屋子长15英尺,宽10英尺,立柱高8英尺,屋里有一个阁楼,一间盥洗室,每一侧有一扇大窗户,两个活板天窗,一端有一大门,门对面有一座砖头砌的壁炉。造房子的活全是我一个人干的,加上零星材料,我花了28.125美元。
房子造好之前,我就想通过实惠的手段赚取10或者12美元,以满足我额外的支出,我在房屋附近两英亩半的松软沙土种了点东西,主要是蚕豆,也少量种了些土豆、玉米、豌豆和萝卜,整个占地11英亩,大多种松树和山核桃,上一季节,每一英亩卖到8美元零8分。第一年,我没什么经验,第二年,我在村子里做木工活和测量,用手艺赚了13.34美元。而平常,我主要食物是用玉米粉和盐做的面包,后来,我改良了配方,用黑麦拌玉米,效果很好。而我的家具计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写字台、三把椅子、一面直径三英尺的镜子、一把火钳和柴架、一只水壶、一只长柄平底锅、一个煎锅、一把长柄勺、一只脸盆、两副刀叉、三只盘子、一只杯子、一把调羹、一个油罐、一个糖罐、还有一盏涂漆的灯。这其中有一部分是我自己做的,其余没花多少钱。
就这样过了5年,我就靠自己的双手养活了自己,并发现,一年只要工作六星期,我就可承担所有的生活费用,整个冬天以及大半个夏天,我都在自由而宁静的读书。
同样在这段时间里,我曾经好好办过学校,但却发现我的支出抵消了所得。我做过生意,但是我发现,要想让生意走上正轨,得要10年时间。然后,我又开始捡些黑果,运到城里卖出去。可惜收效甚微。另外,我喜欢自由,同时不喜欢改变生活质地,就我而言,我发现,做短工最无拘无束,尤其是他一年只需工作三四十天就可养活自己,短工日落而息,然后就可以自由追求自己喜欢的的事情,不受劳动羁绊。
1845年7月4日,房子还没建好,我曾经在森林里住过一段时间,我到森林里去住,是因为我希望生活过的谨慎一点,只面对基本的生活事实,看看我是否能学会生活教给我的一切,免得临死前发现自己没活过。我并不想过不是生活的生活,要知生活那么可爱,我也不想与世隔绝,除非有此必要,我要深入生活,吸出生活的全部精髓,要坚强的生活,像斯巴达人一样,剔除一切非生活的东西,将其化为乌有。然后再小心加以修理,将生活逼到每一个角落,将它的条件压到最低限度,如果证明生活是卑微的,那么就要将生活中的一切卑微之处弄清楚,然后公之于众。如果生活是高尚的,那么就通过体验了解它,好在下次郊游时将它真实记载下来。
对我而言,读书之余,我更喜欢闲暇带给我的感觉,我喜欢生活中有一片广阔的空间,夏日的清晨,我会像往常洗个澡,然后坐在阳光充裕的门前,从日出坐到正午,此万籁俱寂,唯余我独自一人,而群山环碧之间,则全是我出神遐思的影子。
通常,我们想好好过日子,运用我们学到的最新最好的方式来管理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就一定不会为无聊所固。如果你紧紧跟着你的创造力,它就会每时每刻给你一个崭新的景象。家务活就是这样一项消遣,如果我的地板脏了,我就早早起床,把家具全部搬到屋外的草坪上,然后将地板洒上水,再撒上从湖里捞出的白沙,用扫帚把它刮干净,刷白,这其中的认真勾勒每一个细节的快乐是不言而喻的。
瓦尔登湖景色卑微,虽然优美,却谈不上宏伟,很少来此或不在湖边居住的人感受不到它的魅力,然而湖的深度与湖的清澈绝对是非同凡响的,值得大书特书,这是一个清澈的绿湖,长半英里,周长一又四分之三英里,占地61英亩半,这是一个四季不断的源泉,周围长满了松树和橡树,除了白云和蒸发,看不出来龙去脉,而它的颜色,用春来湖水绿如蓝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
一段时间里,我和一只野鼠分享过住处和奶酪,见过一只长翅膀的猫,一群野鸭在湖中表演,更有甚者,我在一个草垛上还见识过红蚁群和黑蚁群的的一场大战,从日出一直打到日落,场面惨烈,不亚于世纪之战。
而在瓦尔登湖旁,我做过的最大的一次冒险,大概就是肩扛一只布袋,手提一根开刺果的棍棒,徜徉在林肯乡无边无际的栗树林中,有时,我会采集一些野苹果煮一煮,有时,我会储存一些栗子,当然,我也会偷吃红松鼠和鸟吃一半的果子,因为它们挑中的刺果果实自然不错,挖鱼饵时,我甚至也有挖到过一串野豆。
时间就这样一周一周过去,森林中的每棵树的性格也渐渐展露出来,对着湖水这面明镜,这些树林个个顾影自怜,每天早晨,这个画廊的经理都要将旧画从墙上取下,换上新画,新画的色彩自然更加灿烂,更加璀璨夺目。
1845年,瓦尔登湖第一次全面冻结时间是12月22日深夜。那之后,鼹鼠跑到我的地窖里筑巢,啃掉了我三分之一的土豆,甚至它们还用一些兽毛和棕色包装纸做了一张舒舒服服的小床。
我平安的经受了酣畅淋漓的暴风雨,并在火炉旁度过了一些欢快的冬夜,外面大雪纷飞的许多星期里,我出去散步时,一个人都没有遇到,仿佛那些驶向远方的森林旁的火车带着喧嚣的世界早已离我而去。
我在湖滨的最后一个冬天之前,抱着浓厚的兴趣,我曾经对瓦尔登湖底做过一个探测。我把舟划到湖面上,用一根钓鳕鱼线,在一头绑上一磅半重的石头,扔进水里,测量出它的最大深度为107英尺。而如果从垂直剖面看,瓦尔登湖就像是一只浅盘子,湖水平衡了一切高低不平的`湖底,于是,我按照10杆比1英寸的比例绘制了一张湖泊的图样,并将水深一一标了出来,一共100多处,我这才注意到,标明最深湖水的数字显然在地图的中央,于是,我用一把直尺量了一下地图上的长度和宽度,令我吃惊的是,最长和最宽的交汇之处,正好是此湖最深的地方。为了验证这一点准确性,我又勘测了附近的白湖,结论依然如此,这令我对大自然的神秘有了更深的认识。
1847年9月6日,我最终离开了瓦尔登湖。在离开时,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无论你的生活多么的卑微,你都要勇敢的面对,坚强的生活,不要回避它,也不要谩骂它,它毕竟还没有你坏。最富的人往往也是最穷的人,就是在天堂,挑剔的的人依然会找茬。正如庄子云,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同样,我们所熟悉只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薄膜。大多数人还没有潜到6英尺深的地方,也没有跃到6英尺高的地方,我们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此外,我们几乎有一半时间都在酣睡。然而,我们还自诩聪明,在地面上建立起了秩序。这就像是太阳的光芒遮挡住了我们的眼睛,于是,我们就再没能把目光投向太阳以外的宇宙的远方。所以,我很期待,有一天,当我们只把太阳当作一颗小恒星看待的时候,我相信,那一天不会太远。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5
《穿越天空的心灵》读书笔记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一本名叫《穿越天空的心灵》的书。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它讲述了:主人公盛欣怡妈妈病逝后,沉浸在孤独无依的恐惧中。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和“丸子军团”的几个“小丸子”成了朋友,受到“小丸子”们的影响,盛欣怡也开始接触到以前几乎都不敢碰的动漫,她迷上了宫崎骏的世界??那是让心灵飞翔在天空之城的美好和纯真,这是成长中的又一次跨越和进步。
这本书提到的大多数动漫作者是宫崎骏。宫崎骏的动漫主要是将梦想、环保、人生、生存融入其中。我其实也是宫崎骏的.粉丝!前不久,我看了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故事奇特而有趣!在看的过程中,我不仅看到了宫崎骏在动漫里的奇思妙想,还看见了宫崎骏在动漫中让人懂得了环保的重要性。动漫在大人眼中幼稚而肤浅,看多了还会影响学习。其实,有些动漫帮助你励志;有些动漫可以让你想象力丰富;有些动漫可以培养你的幽默感??
书中提到了不少宫崎骏的作品,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风之谷》。故事描述了被污染的毒森林散发出阵阵毒气,为此人们不得不戴着防毒面具才能进入森林。人们认为空中的毒气源自于毒森林,所以他们想方设法要除去毒森林。后来人们才发现原来是毒森林吸收了地球上的毒气,从而净化了空气!
读到这里,我不禁为人类的愚蠢而感到愤怒!我想宫崎骏应该是反对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而在这里告诫人们。现实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见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样的环保标语。可大多数人还不是随处扔垃圾,对树木乱砍乱伐!现在每年就有十六亿吨泥沙流入黄河,土地更是严重荒漠化。这些现象告诉了我们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读了《穿越天空的心灵》这本书,我真的感触很深。我希望大人们能少反对看漫画,因为动漫也是一种学习!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够当地球的小主人,让我们的环保方面蒸蒸日上!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6
最近,我阅读了美国作家的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发,这本书虽然是以散文的形式写作的,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却是非常丰富的有内涵的,可以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启迪和指导,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摘抄好词:
天真无邪、欢喜若狂、纯洁无暇、听天由命、干净利落、无药可医、自得其乐、吹毛求疵、万事万物、清清楚楚、自由自在、招摇过市、我行我素、千辛万苦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摘抄好句及感悟赏析:
1、时间决定你会在生命中遇见谁,你的心决定你想要谁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而你的行为决定最后谁能留下。
赏析:这句话意义深刻,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命的长短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而我们的价值观和心态决定了我们对什么人更加亲睐和喜爱,希望他们能够出现在我们的生命力,而我们的行为决定了让谁留下,或者谁愿意留下。
2、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就是真正的知识。
赏析: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意思就是说,我们需要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能力,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心里该有一本账,这就是真知。
3、所谓的听天由命,是一种得到证实的绝望。
赏析:听天由命往往是一个人在被生活打击得头破血流之后,对生活的绝望,或者说是对理想的绝望,因为生活已经证实了他们的理想无法实现。
4、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越是富有。
赏析: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就是说能够放得下,让后抓住机会再图进步,这样每一次进步,就能得到收获,就会变得更加富有,其实这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
5、为什么一桶水放时间长了会变臭,而水冻成冰以后就能永远保持甘美呢?哲人说,这就如同情感和理智的区别。
感悟:这句话告诉我们,为人处世,需要冷静理智的行动,而不能感情用事,因为感情用事的结果,往往是不明智的行为,冲动的行为会带来无可挽回的结果。
6、爱情无药可医,唯有爱得更深。
感悟:梭罗的这句话是对爱情的深刻总结,告诉我们,爱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一个人不爱另一个人,那么无论怎么追求都是没有用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爱得更深,将其埋在心底。
7、智慧和纯洁来自努力,无知和纵欲来自懒惰。
感悟:我非常信奉一句名言“越努力就越幸运”,因为努力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有智慧,会更加自爱,内心也就更加纯洁了,而这样的'人一定是非常可靠的,自然会得到更多人的信任,会越来越好;反之,懒惰则会把人带向糟糕的一面,泥足深陷,需要谨记。
8、大部分时间内,我觉得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有了伴儿,即使是最好的伴儿,不久也要厌倦,弄得很糟糕。我爱孤独,我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
读后感:这段话让我想起了世界名著百年孤独中的一句名言“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永恒的,即便是思想,在不同的时代,可能意义就不一样,也有可能变得毫无价值,而岁月也从来不会饶恕任何一个人。
9、一个人若能自信地向他梦想的方向行进,努力经营他所向往的生活,他是可以获得通常还意想不到的成功的。
读后感:王国维先生曾说,凡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然经历三个阶段,而第一个阶段便是立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梦想,人一旦有了梦想,并不断的往前进步和奋斗,总有一天,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时间从来不曾亏待每一个努力的人。
10、善是唯一永远也不会亏本的投资。
读后感:我们常说,好人一定会有好报,这其实是类似于佛家对因果关系的总结和思考,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为人处世,就是要成为一个受人信任的人,这便是善。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7
在最初听到《瓦尔登湖》的时候,我一直以为它是一本小说,但是当我真正开始阅读《瓦尔登湖》的时候,我才惊讶地发现这本书从头至尾都是梭罗在瓦尔登湖的湖畔两年来的真实生活写照。虽然这是本纯写景的散文或者甚至可以称为随笔的书,但梭罗在两年的独居中思考了很多,并且把他的思想注入到了这本书中。
我认为,梭罗便是那种值得我们敬仰的人,那种“用出世的情怀,做入世的事”的人。如果不是他骨子中的一种超脱世俗,他不会选择到瓦尔登湖过整整两年的简朴的独居生活,那不是一般人能够忍受的孤独和朴素。他也从不追求那些享受的事物,他认为财富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但同时他又许多他写的书中告诫着人们要走出自己的路,这是他所坚持的“个人主义”。
《瓦尔登湖》中有大量唯美的景色,它们不是浓烈的色彩,不是让人窒息的美丽,而是清淡的、素雅的——正如梭罗本人那样。“文明创造了皇宫,但创造贵族和国王却没有那么容易。假如文明人的追求并不比野蛮人高尚,假如他把生命的大部分都只用于谋取基本的必需品和舒适品,那么他为什么要比野蛮人住得更好呢?“”我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模仿他的父亲、母亲或者邻居。“他认为人们的思想是匹配不上人们生活的条件的,并且有太多的人在重复着别人的生命轨迹,这也是他来到那所简陋的木屋,回归大自然的原因。
这本书如今这般受到追捧,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明白生命不是用来谋取基本的需求的。但反观我们的'周围,多少人按照自己父母给他们规划好的人生路线上一成不变地前进着,学热门的专业,毕业后做自己不喜欢但薪水高的工作,为买一辆车而没日没夜地工作着,就算买完了车,还需要有一套房,有了房,又差不多该考虑养老了……这又与梭罗所说的“野蛮人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呢?陷入这个永无尽头的需求圈套的人,也许也厌恶着自己日复一日重复单调的生活,一边唾弃着这种没有高度的人生,一边又不得不迫于生存压力坐在办公桌前,然而有多少人又能拥有梭罗的勇气,主动将城市中舒适的公寓抛弃,回到那个湖边的木屋里呢?倒不是所有人都要跟梭罗选择同样的方式,只是应该自己为自己的人生思考,而不是浑浑噩噩地被强硬地安插到一个可以赚钱的岗位上。然而又只有寥寥无几的少数做到这点。
所以无论是《瓦尔登湖》这本书或是梭罗这个人,都带给我许多思考,也让我敬佩。我不禁问自己,现在的生活是我想过的吗?还好我发现答案是肯定的,我也很高兴我前进在自己希望的那条路上。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8
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读得静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梭罗原是个要在人世有所作为而不是个出世的人,然而在两年多的湖边生活后,他看破了“红尘”,感到人世扰扰,荣华富贵,不过是一个人的贪婪,他要对之心平气和,一无所求。当然,一个人从对人世有所求到无所求,这是一场艰难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观照梭罗的这条起伏的心灵历程,不知能否多一份理解和感悟。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则是理性。我们无法也无需戒绝自己对生活的“所求”,但同时是否也该有些出世的精神来面对这个不复简单的世界?在越来越考究的生活中,心灵的罗盘仍固执地指向简单和质朴。因此,斑斓的VCD节目和浓酽的咖啡之外,读一读《瓦尔登湖》,让心沾染一点湖水的静谧清凉,多一份恬淡与洒脱,少一分浮躁,其实已不是时髦,而是必需。
种豆、筑屋、焙制面包,对大多数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来说,都是些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来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谁向往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来越紧张,自然生态环境日益萎缩的今天,有此梦想的'人又能到何处实现呢?
书中,他描写到,他的工具仅有一个斧头,但他很快便造好了一座坚实得足以避风挡雨的小木屋。原来,找着住的地方,是那么简单。随后,这间木屋的前后填充了他自种的蔬果地。原来,填饱肚子,是那么简单。再后,他不定期地用这些收成去和村民物物交换,原本空旷的屋子由此装点得颇具姿彩。原来,构筑起一个心灵的港湾,还是那么简单。
这一点,正是梭罗与陶渊明不相似的地方。陶渊明如此沉浸于对生活的幻境。他的清高孤傲,落落寡合,不是世间每一个人能够企及的。但之我见,这其间,却缺少一种源于心境底部的朴素与淡泊。而梭罗则不然,他明确自己简朴的生活所需,并用自己的双手却为自己尽可能简单地创造出这些。从而腾出时间来,坐在湖畔,畅然呼吸,定神观察,贴身倾听,沉静思考。老子便曾这样说过,道,既不是唯心,也不是唯物;或既是唯心,又是唯物。二者绝不可被人为地割裂开来。
《瓦尔登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居住的两年又两个月里,仅用很少的时间凭借自己的双手维持生计,而将大部分时间用来接近自然、探索自然,最后使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梭罗面对着湖,眺望着湖,他思考,他沉思,由感性变为理性。
纵观阅读全书的过程,梭罗在我的印象里,已不再那般强调“避世”的概念。梭罗来到湖畔居住了两年零两个月余两天——他仿佛为自己掐准了秒表一般,准时告别。他能意识到自己何时不再需要继续地沉寂,于是,“到时候了,可以走了。”一句“可以走了”,才使自始至终的湖畔生活统一地联结成一片,而且句号完满——还是那么简单,而没有造作和伪饰,也没有对生活的消极。而这恰是《瓦尔登湖》这部著作的本质、关键,以及可贵。
《瓦尔登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瓦尔登湖》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梭罗对于瓦尔登湖的热爱,对于小屋的热爱,对于山林的热爱,对于林中小动物的热爱,对于大自然万物的热爱,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操!读这部书时我经常尝试着把自己放在梭罗的位置上,我感到在那时我才活得真诚,没有了矫揉和造作,书中所有的事情都那么自然,所谓的心灵净化就是指这个吧!更让人叹服的是,每次读后都会有全新的感受,平淡的语句中涵藏着最深沉的哲思,很多地方必须得反复读才能体会得到其感情的丰厚!
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按梭罗所说,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9
梭罗的《瓦尔登湖》,有一种治愈的魔性,是一种来源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的治愈能力。全书浸润在一股简单而又真实的气氛之中,恬淡宁静,让人的心灵甘于沉寂,于无声处体悟那种徜徉于山水竹木的诗远情怀。
在他的笔下,瓦尔登湖仿佛拥有了生命,那座小木屋,不仅满足了读者的幻想,更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拷问心灵的场所,一个在物欲横流时代里的中流砥柱。梭罗生活在一个工业文明突飞猛进的时代里,科技进步带来的物质享受让许多人都迷失了方向,甘愿沉沦在城市里,以牺牲自由和践踏人与自然的平衡作为代价的。作者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弊端,并决定用自己的努力,去唤醒沉睡在人们心底的,尚未泯灭的良知,进而改变那种重物质,轻精神的浮夸世风,从而完成一个时代的救赎。
隐居避世可以说是一种逃避,一种对于现实宣泄不满的表达方式。不同于五柳先生的.桃源卧梦,篱菊养心,这种身处时代洪流之中,而无可奈何的无力感,深深刺痛了我的神经。五柳先生的避世是一种隐晦的入世,他无时无刻不想重回朝堂之上,为了他的理想而坚持着,看似平淡的外表背后是一颗火热的炎炎赤子之心。而梭罗则不同,他的远离则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深深的绝望。这种莫名的痛苦无从言说,别人不懂,也不愿意懂。他唯有向自然倾诉,像那一片蔚蓝的,毫不参杂半点尘世渣滓,空明如洗,澄澈似练的瓦尔登湖倾诉,诉说着他那绵绵不绝,如泣如诉的动人回目。
遇见瓦尔登湖,是梭罗的夙愿。别人称他“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倒也是名副其实。在康科德的小木屋里,他完成了他的超验主义的实践,在这种依山傍水的环境里开始他的灵魂之旅。他相信自然是有灵性的,必然能够读懂他的心声。到处是工业化气息的城市里,自然早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人们为了活着四处奔波,这一切让他感到窒息,生发出对于生的恐惧。为此,他选择远离,选择了牺牲优越,地位,以此来成全精神的完全解放。他曾经说过:“你走出了失望之域,又走进了绝望之乡。只有我们醒着,黎明才是黎明。”多么贯彻人心的肺腑之言啊,这种苏格拉底式的旷达与自信,鼓舞着一代代人勇敢追逐心灵的光明。
透过《瓦尔登湖》,梭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幻境:寂静,空灵,人与自然和谐相依。这不仅是对于现实的抗争,对于未来的展望,更是作者为人类所勾勒出来的一种理想的思考模式。人来自于自然,终归于自然,必然要凭着一种皈依自然的勇气,简简单单的生活,而不是苟延残喘地浪费它的馈赠。他用他那细致而又精微地笔触讲述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真实,并且自然。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0
湖边的泥鳅[嘘]
“小牛的哥哥,带着他捉泥鳅,
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
夜游东风渠时,对岸飘来这首歌谣,欢快童趣,对比恳求,活力如泥鳅,泥鳅画面随着城镇化而逐渐归隐进回忆里。
喜欢特立独行的人,小时候我是不需要劳烦哥哥们求带路的.,放学路边,侦测一下湖边地形,卷起裤脚,光着脚丫,撸起袖子就干。在凉水和污泥中,我摸来游去,以奋斗的手指为本。你知道不,泥鳅本身是有分泌一种光滑黏液的,凭借如此大法能保它逃离危险。但只有掌握它们的人才能得法破解,我就是之一,用弯折的食指和中指,夹住泥鳅的头部,恰好罩住它的去向,化解了其黏滑力,果然收获不小。偶尔被龙虾钳子夹一下我也不怕,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寂静的湖边,自然馈赠竟如此有趣。
后来在吉林跟内蒙老兄一起吃火锅,有泥鳅有烧酒,他们吼着“半瓶我闷完,剩下你随意”,推杯执盏间,鲜活的泥鳅一跃而起,像一道光,从我面前画了个漂亮的弧线,逃离了火锅桌面。鲤鱼跃龙门,泥鳅逃火锅,鱼生不白来,绝不输于气势任人鱼肉。
如今漂在江湖,手捧《瓦尔登湖》,时常还想起泥鳅的趣事。[微笑]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1
几周以来没有动笔,让我突然明白一个道理。成功为什么只是绝对的少数,原因只有一个:对梦想的绝对追求。反之被生活的苟且打败得狼狈不堪。
我自认为是毅力比较强的一个,但在小宝的啼哭声中,在堆积如山的工作面前,我所挚爱的兴趣也只能退让一边。没有完整的时间让我静下心来,更找不到灵感。看书就成了在零碎的时间里最好的填补。
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看完了梭罗的《瓦尔登湖》。书上的序言提到: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明其妙,莫知所云。
尽管我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依旧没有读懂这本需要安静的书。就摘抄一些经典名句,不为影响你,只是证明我来过。
1、人类在过着静静的绝望的生活。你从绝望的城市走到绝望的村庄,以水貂和麝鼠的勇敢来安慰自己。……可是不做绝望的事,才是智慧的一种表征。
2、我要深入地生活,把生活的精髓都吸到,要生活得稳稳当当,生活得斯巴达式的,以便根除一切非生活的东西,划出一块刈割的面积来,细细刈割或修剪,把生活压缩到一个角隅里去,把它缩小到最低的条件中生活真的是需我用心去过,体会。
3、不管你的生活多么的卑微,你还得面对它,继续生活,而不要逃避,更不要诅咒他。生活未必像你想的那么坏。当你最富时,其实最穷。吹毛求疵之人即使到了天堂也会挑三拣四。哪怕在贫穷,你都要热爱生活。即使在贫民窟或是富人区,阳光在窗户上的.反射都同样闪亮,积雪同样在早春融化。我觉得内心宁静的人,无论生活在哪里都像在皇宫一样,心境开朗,生活知足。在我看来,城市里的穷人通常都过着最独立的生活,也许是因为他们伟大到能毫无愧色地接受施舍。很多人是不屑于接受城市里的支援的,可是实际上他们往往采用不诚实的方式来维持生活,他们不但不超脱的,而是不光彩的,像圣贤一样把贫穷看成花园里的花草来培养吧!不要自找麻烦地寻求新花样,无论是新的朋友或衣服。温故而知新,回到旧事物里去。
用书上的最后一句话作为结束,这本书我还是要读一遍的。立此存照!
唯有我们觉醒之际,天才会破晓。破晓的,不止是黎明。太阳只不过是一颗晨星。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2
在家里闲着的我饶有兴致地选中了这本《瓦尔登湖》开始阅读。“时间无非就是供我垂钓的河流”,“寄无穷希望于黎明,因为黎明不会在我们熟睡中抛弃我们”,没有一点迂腐和胭脂气的文字,未必要表达什么看法,梭罗只是传达一种源自山野的自然气息。这样的态度让我感受到一种平凡心灵的感动,也让我下定决心用心去仔细品味这本书。手指在书页间流连,我仿佛听得见蛙声和鸟啼,看得见湖水的波纹和林中的雾霭。我仿佛闻到了梭罗,他的生命力、他的个性、他的独立、他的态度散发着的智慧的香味。这样的梭罗如自然之子,如人生导师,带给我深沉的.感动。他教会了我要有足够的耐心,把心沉下去,远离烦躁和世俗功利。他用质朴的声音,欢快自信的语调向我描述他纯粹的生活。他不执意要做一名隐士,他想隐居时,他就来了,他觉得够了时,他就去了。这样的随性和自在令我心头一颤,我所看到的社会中的大多数,乐于谴责随性和理想化的态度,他们在时代的江河中被裹挟着向前奔跑,在日复一日的庸碌中安于现世稳妥,在年复一年的重复中忘却最初的理想。
“我们需要看到我们突破自己的限度,需要在一些我们从未漂泊过的牧场上自由地生活。”梭罗这样说到。他是一位智者,不同于庸庸众生,但他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他来到瓦尔登湖,是为了得到领悟,然而瓦尔登湖将其所有的智慧都慷慨地赐予了这位虔诚的访客。诚如他在书中指出的那样:“至少我是从实验中了解到:一个人若能自信地向他梦想的方向行进,努力经营他所期望的生活,他是可以获得通常还意想不到的成功的。”这样的隐居对他来说是一种生活的实验,无关无病呻吟的避世情绪。
“我也没有像鸣禽一般地歌唱,我只静静地微笑,笑我幸福无涯。”梭罗性格中最能感动我的可能就是那种与大部分人的性格最不同的东西,也就是他整个人的独特性。他也许比别人更多地逃脱了概括,逃脱了归类。像一棵树——他有不断伸展蓬勃向上的枝条,他有不忘初心深深扎入土壤的根须,和享受阳光雨露的绿叶。他静静站立在瓦尔登湖畔,眼中饱含深情,在他的心里流淌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瓦尔登湖的怜爱。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3
读书能使人静下来,但这本书,只能先静下来然后再读。它不是小说,没有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它不是哲学著作,没有严谨的逻辑顺序;它不是专业理论,没有让人必须集中精神才能理解的种种专业术语。我觉得它就是是一本独特的朴实的真诚的生活日记。刚开始的琐碎让我抓狂,然而抓狂过后,我获得了极大的平静享受。梭罗的文字有使人沉静的力量,有使人缓慢上瘾的魅力,甚至阅读已不再是阅读,而是与多年未见的老友面对面的对话交流。
有人说,《瓦尔登湖》是梭罗追求绝对自由的体现。而我没看到什么追求,只看到一个不被物质束缚、不被工作限制、不被情感羁绊,用丰富的精神世界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作支撑,随心所欲的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强者;我只看到,简单的生活,果真是触手可及。
种豆,翻土,除草,自给自足;独居湖畔,净几明窗,散步阅读,亲近自然,日子过得悠然自得;泛舟湖上,随风飘荡,半睡半醒,无所事事的心安理得。离群索居,没有尘世的纷扰;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没有欲望的纠缠;强大丰富的内心世界,没有对人际交往的依赖。心放开了,心强大了,简单的生活,自然就来了。
住处,不要求豪华气派,能遮风避雨,能满足基本的.衣食起居就行;食物,不要求多么精致上档次,天然无污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能填饱肚子就行;钱财,不要求什么富可敌国有剩余,能满足基本饮食、穿衣需求即可。“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这是梭罗给我留下的最生动的印象,很具有中国风的儒者形象。而且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有不少地方引用了中国儒家经典的语句,令我甚是好奇。当然,在这里只是提一下我的好奇,并不作深入的探究,毕竟功底远远不够。
乡情,亲情,爱情,友情,家庭,身份,责任,别人说……我们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总感觉生活受困的地方太多,细想想,这些受困,都是自己给予的,逼迫着自己为别人而活。可是,是否想过,如果我们不为自己而活,谁又会真正为我们而活?有人会说,我们为别人而活是因为别人也在为我们而活。那么何不痛痛快快的,各自活成各自想要的样子?你也许会认为这是我自私的想法,但又有谁不自私?人生有限,生命只能活一次,我凭什么要为世间的你我他考虑那么多,而不去尝试其他可能,而不去真诚的面对自己,面对生活?我为何非要跟着大众跳入困惑的牢笼之中?与其虚伪的无私,我宁愿选择真诚的自私。
如果觉得生活复杂,生活劳累,那可能不是欲望过多,就是迷失了自我,在劳心费力的活成别人眼中的样子,再或者,是内心不够强大,没有勇气抵挡寂寞孤独,无法独立行走于世间。因为简单的生活,本来就是触手可及的,无需纠结。
读罢此书,一首古诗文浮现言前,久久不散: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4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读完这本书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而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就是瓦尔登湖,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人独居,与鸟为伴,与鱼为邻,全身心融入到大自然中。一人独白,不断的追求内心真实的想法,没有尔虞我诈没有鱼龙混扎没有鸡毛蒜皮,不断自我探索自我发问自我反思,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与安静,读者无从体会。
当社会高速发展,经济日趋发达,物欲愈发膨胀,人们向大自然索取的越来越多,但作者却在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宁可做一个与当下社会格格不入的人,选择独处选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是需要放下太多杂念太多东西才能做出的决定。每日与飞鸟对唱,与鱼溪水,小日子甚是潇洒,时常羡慕那先说走就走的人,因为总是觉得自己被生活所禁锢,被家庭被工作被其他事所困,我们太追求物欲及感官体验,精神追求逐渐贫瘠,用作者的话说那就是“我们这样的生活不能称为真正的生活”。
瓦尔登湖这本书阐释了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完美生活,是现代人眼中的诗和远方,能让人忘却眼前的`苟且并沉浸在作者描述的美好生活中。有时候看一本书就是体验一种感觉,仅仅是体会那种宁静与淡然,就像文中阅读一章所说:“大多数人学会阅读,仅仅为了得到一丁点儿方便,有如他们学会阿拉伯数字,只是为了记账,免得做生意时上当受骗;对于作为一种高尚的智力练习的阅读,他们就知之甚少,乃至于一无所知了;但是,从高尚的意义上来说,唯有这样才算是阅读,断断乎不是像奢侈品那样吸引我们的阅读,也不是使我们更高贵的官能昏昏欲睡的阅读,而是恰恰相反,我们不得不踮起脚尖去阅读,把我们最警觉、最清醒的时光奉献给阅读”。读书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愿我们都能把最警觉、最清醒的时光奉献给阅读。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5
这本书,我从20xx年看到了20xx年,期间几度中断,但又无法放弃。也就是说,这是一本让我看得昏昏欲睡,却又爱不释手的书。昏昏欲睡,是因为自己这学期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和梭罗先生在瓦尔登湖的生活节奏相比,确实快得多,也杂乱得多,每当有空闲翻书,已经是工作之后比较疲累之时,看着他用那么多文字描写并无太多情节的大自然场景,免不了犯困;爱不释手,是因为梭罗先生所追求的那种本真的生活态度,又是自己一直比较认同并且向往的。后半部分,我是听着龚一先生的古琴曲读完的,静下心来读,效率更高,也明显更加享受。
在远离尘世的大自然中,在康科德,在瓦尔登湖畔,在森林里,梭罗先生自己盖了一所房子,他自给自足,过着极简的生活,吃着极简的食物;虽然也会感到孤独,但他享受着劳动和收获的喜悦以及阅读带给他的无穷乐趣;他在黎明之前出门,他在夜晚的森林里靠腿而不是眼睛辨别方向;他倾听来自森林里的每一种声音;他长时间静静地观察湖水颜色变化和水温的起伏;他和禽兽为邻;他花很长的时间自制炉灶生火取暖,研究湖面结成的第一块冰;他从大自然中悟出了很多人生的道理……
梭罗先生说,常年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人,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了。这么说来,我是算不上大自然的一部分的。作为从小在小城市长大的人,作为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某零后”,我冬天烤着暖气、夏天吹着空调,懒得做饭就叫外卖,无聊的时候只会上网,我喝着经过几十道过滤工序的纯净水,享受着从超市买来的蜂蜜,品味着带着精致包装的零食……我从不考虑这些和大自然有什么关系。我害怕毛毛虫,讨厌牛粪的味道,我不知道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我没有见过小麦是如何变成面粉的,我没有砍过柴,没有挖过土豆,没有翻过蚯蚓,没有放过羊,没有喂过猪,我见到蜜蜂就躲得远远的,见到老鼠一定会尖叫,我是看了《爸爸去哪儿》才知道火龙果原来是那样长的……我必然离不开大自然,却也好像并没有和大自然有多亲近;我生在地球上,却好像并没有在地球上独自生存的能力。
每当想到这些,我就总觉得自己的生活中好像有很大一个缺口。我们听了太多课,学了太多书本上的.知识,而并没有从真正的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一个孩子要是自己开挖出铁矿石来,自己熔炼它们,把他所需要知道的都从书本上找出来,然后他做成了一把他自己的折刀——另一个孩子则一方面在冶金学院里听讲冶炼的技术课,一方面收到他父亲给他的一把洛杰斯牌子的折刀,——试想过一个月之后,哪一个孩子进步得更快?又是哪一个孩子会给折刀割破了手的呢?”
西北大学李浩老师在讲到他对大学教育的思考时提到过“不作不食”这个观点。他说“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得80后、90后的学生视‘张口吃饭,伸手穿衣’为天经地义,不会明白不作不食这样浅显的道理,故对不劳而获的批评也没有反思。从通过体力上的劳作以养活生命、强身健体、躬行实践,到通过脑力上的劳作以开发心智、锤炼思维、缜密思想。劳动的好处不言而喻,劳动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这些本该是幼儿园就要知道的常识,现在则要以棒喝的方式向大学生补课。”
面对新闻报道不太接地气儿的现象,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也曾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转改”活动,强调“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
陈虻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美食、名誉、利益、地位、金钱……我们的生活似乎太复杂了,梭罗说“甚至连吃饭也一般只不过是吃一顿饭的比喻”。的确,是不是我们现在复杂的生活也已经是生活本来面目的一种比喻了?我们如此卖力,如此拼搏,如此奋斗,似乎人生路上有太多的追求,但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应该停下来好好想想是不是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路上有点走偏了?夜晚“在森林中你只要闭上眼睛,转一次身,你就迷路了”,同样,在人生的路上前行,也要经常提醒自己保持清醒,认清方向,不要迷路。
梭罗先生告诉我们,要回归生活本真,不要形式主义——这大概就是我放不下这本书的最大原因吧。作者:郭雨欣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08-30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01-31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01-15
关于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2-30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000字09-16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700字03-21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5篇03-01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5篇12-20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5篇)01-18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5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