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用到事迹的情况还是蛮多的,事迹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1
曹老师,男,1962年10月出生,z市实验小学校长、书记,小学中学高级教师。1998年省优秀教师,20xx年省特级教师,20xx年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曾任毕业班教学工作18年,全心扑在工作上,任教班级成绩名列全市前茅,指导学生百人次获全国、省、市作文竞赛一、二、三等奖。坚持课改一线,主持多项国家、省级重点课题并获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创立“作文训练四环节”教学体例,有近百篇文章在CN刊物上发表,编写教材10本。他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国各地讲学60多场,在本地巡回讲学;指导教师参加全国、省、市教学比武获一、二等奖。任校长期间,他创建了“金苹果教育”体系,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学校荣获省文明学校、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等几十项荣誉。
跋涉者的足迹
——曹老师同志先进事迹
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福建省特级教师、省优秀共产党员、省优秀教师、省优秀辅导员、省“星星火炬奖章”获得者、省首届“教学新秀”、省首届中青年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省“名校长培养工程”人选、南平市劳动模范、南平市管拔尖人才、南平市优秀人才、南平市优秀人大代表、z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
他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从一位乡村教师登上大学的讲坛,从闽北偏远的小山村登上4千多米海拔的西藏讲学,他讲学的足迹遍布上海、江苏、深圳以及八闽大地。
一、艰难的跋涉者
曹老师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事业一帆风顺。翻开他的履历,你会发现,他原是个事业起点低,发展道路曲折的不幸儿。高中毕业后便开始当民师。次年,他那当老师的母亲因身体欠佳而让他“补员”。18岁的他背着行囊走进号称“奶头山”的小松镇上仰村当了一名的山村教师。在山村百姓的疑问中,让住在破庙的曹老师感到莫名的压力。
在山村任教的三年时间里,他抓紧点滴时间,刻苦学习。“风声雨声鸟啼声”,常常伴着破庙里读书不倦的身影。他系统地自学了师范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他带的三届小学毕业班,初考成绩连续三年冠居全镇第一,从那开始,他令同行和山民刮目相看,由于教学成绩优异,他被调入小松镇中心小学。他深爱着每一个学生,他曾经资助过的贫困生江宏青如今已是某部队的副团长,每每提及当年的情景,他总会动情地说,“曹老师就是自己的恩人,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成就。”
在那些年里,“以工代干”的身份使他失去了许多发展的机会。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更加勤奋,1987年他获得了全县语文教学新秀一等奖后又实现“教学新秀一等奖”“三连冠”,从此,更坚定了他“不当教书匠,定要为人师”的决心。
二、拼搏的跋涉者
90年9月,他被调到z市实验小学任教。他深知实小是人才汇聚的地方,只有不断努力才能适应发展。从来没有到过“围墙”内大专院校正规、系统学习的他,硬是凭着自己一股钻劲和闯劲,攻读取得了福建师大汉语言文学自考大专毕业文凭和西南师大网络学院中文本科毕业证书。当人们漫步在歌舞厅、缠绵于麻将桌的时候,他却在方寸之地笔耕。他常说,人生就好比登山,登上了这道岗,又连着那道峰,一个成功者必须耐得住寂寞,永远攀登不止!让人感动的是曹老师在担任毕业班教学十八年里,由于过度劳累,曾发生两次胃出血,每次医生都劝他住院治疗,可他每次总是挂完点滴咬咬牙又去上课,从没请过一天假。学生的日记这样写道:……每次看到曹老师那苍白而瘦削的脸,我的心就在隐隐作痛。为了我们的学习,他付出了很多、很多!老师啊,千万别倒下!从此,曹老师“拼命三郎”的美誉便传开了。时至今日,已任实小校长的他,在抓好学校全面工作的同时,仍然不忘孩子们,还兼任高年级的校本课程作文教学,每年六年级毕业会考前他都要对学生作全面的作文辅导,难怪有的同学说:“听曹校长的课是一种享受!”他“风趣、简约、丰满、灵动”的教风,深得孩子们的喜欢,他是慢生的知心大朋友,常为慢生排忧解难,用他的话说:“为师之乐,乐在课堂!作为一名教师,如果离开教学,教师的价值将不复存在。”
三、求索的跋涉者
在他的人生坐标里,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他不仅六次荣获少先队活动指导金银铜奖,还获得省教学新秀。在他长达十八年的毕业班语文教学中,教学质量总是名列全市前茅。曾经连续三年实现全市第一,尤其作文教学,更是培养了一批批写作新苗,他指导的学生有百人次获得全国、省、地作文竞赛一、二、三等奖。
他长期深入课改第一线,管理教研两不误。带领中青年老师联合攻关,主持国家、省级重点课题多项并取得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其中《“小语四结合”教学模式初探》和《模式创新,实验探索》实验成果,在中韩信息技术教育学术研讨会上作为优秀学术成果进行交流,该成果被刊登在《中小学电教》。全国“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法过程》获全国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央电教馆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德育功效》成果获全国优秀成果奖。省重点课题《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表达能力及其创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获省优秀成果一等奖。文章近百篇在全国二十多家CN刊物发表,编写教材《素质教育丛书》、《作文训练》、《读物》《全国注提实验读本》等教材10本。
充分发挥省特级老师示范辐射作用。先后应邀在西藏、上海、江苏、广州、深圳、厦门、福州等地讲学六十多场,反响强烈。07年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首届泛珠三角区域校长论坛,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所写论文《以人文化的理念,打造现代管理的空间》获一等奖。在闽北九个县市和本市十几个乡镇进行巡回讲学,通过师徒挂勾与课题带动,促进老师团队专业成长,共带出一位特级教师和九名省学科带头人,指导范吉明等教师参加全国、省、地教学比武获一、二等奖。
他的教育能力和学术水平得到省内外教育界的关注和认同。集美大学、破格聘他为福建省骨干教师培训班导师,多次登上大学讲台为省骨干教师培训班举办专题讲座,成为三明学院和武夷学院兼职教授。20xx年受教育部委托,他被选拔参加福建省特级教师专家组讲学团赴西藏林芝地区开展讲学活动,当地领导考虑到高原气候反应,叮嘱每人讲课不要超过一小时,可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高原缺氧反应,足足讲了3个小时,他的讲座《从时代的视角,创新教育的高度,实现教育的根本变革》等课题获得盛赞。他执教古文《两小日辩日》引起强烈的反响,受到一致好评。每次上课他都以最佳状态出现在师生面前,他出色的表现受到了师生和领导的盛赞。回来后教育厅带队的苏处长向厅里汇报时,特别表扬他为福建争得荣誉,为表彰他的事迹次年他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四、永远的跋涉者
西藏讲学回来他破格提拔为z市实验小学校长,他深知肩上担子的沉重,更是以百倍的信心与激情,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二次创业。
他善于学习和创新,形成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与班子一道,带领广大教师,深化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闽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实验校的发展之路。科学建构“人文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育人方略,并以“金苹果教育”为抓手,寓东西方文化教育的精华为一体,赋予教育新内涵。经过八年的实践与探索,学校“金苹果教育”在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加快了发展的步伐,“成人——成才——成功”的育人理念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景。“金苹果”教育已构成体系,形成了“多元育人,立体发展,人人成长”的办学特色,得到了省地市领导及专家的赞赏,成为闽北教育的品牌。近年来,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内外几十所学校慕名来参观学习。
学校的办学效益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认可,20xx年5月在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上作题为《因地制宜,实验探索》典型发言(全省仅五所),20xx年6月在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大会上,学校经验《以金苹果教育为抓手,促进学校德育最优化》在大会上予以交流。20xx年12月成功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南平市首届校长高峰论坛,并在会上作题为《新坐标·新视野·新发展》典型发言,点上经验,得到面上推广。在小片区管理中,他率先实践“立足‘三动’,带动发展”的思路,亲自送教,指导课改,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上任以来,学校办学成效显著。摘取了一系列荣誉:福建省“文明学校”(连续四届)、福建省“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福建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省“语言文字规范示范学校”、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实验基地”、“全国群众性体育活动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福建省家教先进集体”、南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几十项荣誉。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2
大山深处的希望之歌——郑老师同志先进事迹
郑老师同志系xx县建西镇际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1992年7月毕业于南平师专中文系,通过两年自考,1997年6月以优异成绩取得福建师大汉语言文学系的本科学历,郑老师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导致行动不便,只能一瘸一拐地行走路(二级残疾),但他身残志坚,长年坚守在农村教学第一线上,在农村教育这块沃土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业绩上做出突出贡献,深受学生和家长的爱戴:他先后被评为z县先进教师、z县模范教师、福建省先进班主任、南平市优秀教师、南平市享受特殊津贴教师、全国模范教师。
一、身残志坚,大爱无声
郑老师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导致他的双腿发育不良,行动极其不便,前些年农村学校的流生情况比较严重,郑老师老师从不以腿脚不方便为由,享受优待,他总是凭着坚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主动要求到偏远的小山村做动员。为了让班上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他走遍了际会所有的山沟小村,为动员学生到校上课,他总是拖着自已瘸拐的腿,年复一年,他不知走过了多少羊肠小道,甚至翻山越岭、爬山涉水,特别是每年春季动员流生,山路总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郑老师老师记不清有多少次是从泥浆里滑过去的,有多少次是淌着水过去的,又有多少次他摔成了个泥人似的……当他打着赤脚,全身湿透的出现在学生家门口时,每每总让学生惊呆了,家长惊呆了,又有多少次让这些山里的孩子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并立即答应返校上课。郑老师有一位学生名叫祖可云,现在已是浙江办厂的企业家,他每次过年回家都要来看郑老师,因为在他眼里郑老师是他生命中最值得感谢的人,当年家境贫困,已辍学在家务农的他,正是在郑老师动员下才返校上课的,他曾回忆说:“我永远忘记不了那一天,我们全家去插秧了,当时已是下午一点多,雨又下很大,郑老师亲自一瘸一拐地到田里找我,动员我回校上课,如果没有郑老师,也许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郑老师老师就是这样时时刻刻牵挂着、关心着山里的孩子。
这么多年来,为了工作,婚假还没结束,就提前到校上课;父母生病住院,他也没能陪护在身边;甚至是女儿出生时,他还在学校忙教学……也许这些困难,大家也都有遇到过,但能做到每一次当家庭与事业冲突时,天平的指针总是向事业一边倾斜,却是非常困难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郑老师所带的班级年年优秀,特别是在控辍工作上,凡他所带的班级几乎都是零辍学,而能在乡下中学做到这一点,是极其困难的。
在郑老师眼里,教师这个行业不仅仅是一个职业,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它更是一种的事业,初上讲坛他就暗下决心:腿脚不方便,绝不能成为事业的拖累,更不能成为一种借口,既然选择了当老师,就一定要把老师当好,甚至要比正常人做得更好,一定要用自己所学的教育思想,去点燃山里孩子求知的欲望,去鼓舞一种理想、一种信念。
郑老师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尤其关注学生的成长,他以情感人,以爱育人,严慈相济,恩威并重。他当班主任,连学生牙痛吃什么药我都要过问,如果学生用了芬必得,他就会告诉学生这种药不能常吃,常吃会伤胃;甚至寄宿生早起后要喝一杯白开水的习惯,他都要学生养成。
总之,二十年的风风雨雨,他已记不清有多少次拖着自已瘸拐的腿早出晚归;也记不清多少次披星戴月地备课、批改作业,记不清有多少次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谈……但郑老师却依然记得在他嗓子沙哑时,孩子们悄悄放在讲台上的那一杯菊花茶;记得清在他疲惫时学生那一声深情的问候;也记得清每年教师节那天,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学生们用短信和电话传来的祝福……
二、顽强工作,恪尽职守
从教以来他以校为家,恪尽职守,每天学校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主动承担着学校周一和周日两天最繁忙的值日工作,而且不是一个月两个月,郑老师是年年坚持,从他进教务处工作以来,已整整十年,好几次,校门口有社会青年来闹事,想要打在校的学生,他得知情况后,总是第一个赶到,并且总是冲在最前面,保护自己的学生,事后总有家长问他:“郑老师你不害怕吗?你脚不方便,晚上又看不见。”郑老师总是笑笑地回答:“有时候想不了那么多!”
郑老师老师,扎根农村教学第一线,为了山沟沟的孩子们,他不是坚守,而是谋求突破,更不是操守,而是追求高质量,前几年农村师资紧缺,他不顾自己身体上的残疾,他克服重重困难,付出比常人一倍甚至几倍的努力,连续15年主动承担两个初三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在际会中学,孩子们非常爱戴郑老师,无论郑老师出现在什么地方,总有孩子围上前去,每当这时候,郑老师的脸上就露出了孩子般纯真的笑!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变化,郑老师深知不是人人都能上大学,职业教育势在必行,这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关键,于是他每年都下乡动员考不上普高的学生上县里的高职,有时就连中暑生病也没休息,前往大山深处的村庄,是弯弯曲曲的陡峭的上坡路,旁边便是悬崖峭壁,连正常的人看了都感到害怕的,更何况是腿脚不便的人,但郑老师为了这些大山深处的孩子,为了这些孩子能够有一技之长,为了农村孩子的将来着想,每年的暑假他都一瘸一拐地行走在羊肠小道上,他一家一家地动员、一家一家地宣传,这样的艰难的工作一做就是十五年, 而今这些山里的好多孩子因为上了职中,学得了一技之长,现已成了各行各业的技师和优秀工人,所以际会中学的点滴进步,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三、教书育人,春风化雨
郑老师老师喜欢课堂,凡听过他课的老师和学生,总是赞不绝口。他的班级年年中考语文成绩名列全县前茅,他也多次获全县教学质量评比一等奖,语文成绩三率评比全县第一名。20xx年他班的林倩同学在当年的中考中语文单科142分全县第一,而且七科总分获南平市第一;20xx年中考他班的陶清媛同学语文单科成绩140全县第二,总分也位居全县第二,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中学教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真是难能可贵。
他还是南平市首届语文骨干教师,从教以来他一共撰写了2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等各级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奖,其中有4篇论文发表在《福建成人教育》《闽北教育》杂志上,有一篇还获得国家级语文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他还先后获得z县和南平市公开课教学和片段教学比赛一等奖;他还在20xx年暑假给全县初高中语文老师上过一节语文片断教学示范课,并受到广泛的好评与赞誉;20xx、20xx年度他参加全市语文课件创作比赛连续两年获全市一等奖,他在他还先后指导30几个学生在作文、演讲、语文知识技能比赛中获得省市县一二三等奖;从教以来,在他所教的学生中,有300多名的际会山村子弟,考取了一二中并升入大学,有的已研究生毕业,有的出国深造,有的在中科院攻读博士:他为际会村培育的人才是有目共睹的。
对于这些成绩,郑老师老师从不满足,他总是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着,将自己最灿烂的色彩和年华献给了这片苍茫的土地。现在他是学校的教务处主任,他狠抓课改,寻求在教学管理上的创新,并取得较大的成效,07、08、09、10年学校在全县目标责任制考评中均名列前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他的带领下07、08、09、10、11年际会中学的中考成绩已接近z一中水平,创造了农村中学教育质量的奇迹。
20年的教师生涯,郑老师老师总是用自己对学生真诚的关爱,抒写着教师的平凡,用一个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勇气,绽放着教师的美丽。他在学生面前是一杆言行一致的标尺,是一面表里如一的透镜。无数个早晨,他总是迎着朝霞走进班级,快乐地与学生学习、生活在一起;无数个夜晚,他带着欣慰和疲倦归家。20年的教师生涯,他正是用自己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谱写生命的旋律,用自己的默默躬耕,在大山深处,吟唱着希望的歌。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3
郑老师,女,1980年2月毕业于z幼师,分配到z市蓓蕾幼儿园。面对工作的压力,她苦恼过,但很快从老园长、老教师的奉献精神中汲取了力量;她发奋了,她查找各种资料,以中外幼教理论丰富自己的思想;她勤于实践,探索幼儿教育的最佳方法、手段。她很快脱颖而出,成长为幼儿园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多次承担全国、省、市级的公开观摩活动。她以良好的师德修养、出色的教育教学业绩,得到孩子们和家长的信任,从事幼儿教育32年以来,她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省特级教师、市第二十四届劳模、省中小学优秀校长、市十佳教师提名奖等四十多项荣誉称号,并获得庆龄教育基金奖和左藤明雄优秀教育工作者奖。她还是省、市妇女代表及执委,市政协委员。她被福建师大、z市教育学院聘为兼职副教授、实训导师,被福建省z幼师聘为学前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是省、市幼儿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导师,省市幼教研究会常务理事,省市幼教评估组成员,省市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库成员,市妇联家教研究会理事,市心理学研究会理事,市陶行知教育研究会理事等。
她从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分管教育教学的副园长成长到园长兼党支部书记。1996年任幼儿园园长兼党支部书记以来,始终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教研,在抓幼儿园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基础上,亲自主持开展幼儿园的各项课题均取得良好成绩。1996年幼儿园通过了福建省优质幼儿园评估,并先后多届获得省、市文明学校,全国巾帼文明岗,省先进幼儿园,市‘三八红旗’集体单位等二十多项荣誉称号。她本人撰写的《完善制度,加强学习,提高园本教研的有效性》等四十多篇的论文在《学前教育研究》等不同刊物发表或学术会上获奖。参与省普教室《福建省幼儿园管理规范》、市教育局《z市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等多项编写任务,参与福建省人民出版社幼儿教材编写。曾多次为福建师大学前教育专业、z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福建幼儿师范学校、z榕西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讲“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等不同内容的讲座;为省市园长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区县幼儿教师等不同对象进行“园长、业务园长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等十几项内容、几十场的讲座,多次参加省、市幼教组织的送教下乡讲座活动。下面就以20xx年以来幼儿园课改为主要内容介绍郑老师的先进事迹。
一、明晰课改理念,找准立足点,勾画课改方案
课改初期,郑园长在组织学习新《纲要》中引领大家思考:幼儿园为什么要课改?课改的落脚点在哪里?课改的问题在哪里?核心问题是什么?怎么去做?幼儿的问题有哪些?教师的问题是什么?孩子需要什么?什么样的学习能有效、高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什么?困难在哪里?如何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郑园长紧紧抓住“以幼儿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的两个基本立足点,制定了三年课改方案,引领教师寻找着影响幼儿有效发展的基本元素,为教师创设整洁、优美、适宜的物质环境,营造温馨、和谐、愉快的精神环境,引领教师扎根幼儿园的实际,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在课改的实践中,围绕一个个问题研讨,以点带面,滚动发展,推动全园各班课改实验稳步进行。
二、构建多元平台、开展园本教研,形成“以学为研,以研促教,以教促改”的园本教研新模式,促进幼儿发展
郑园长清醒地意识到,课改的核心是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要促进幼儿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教师的成长和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共同体。因此,她把目光锁定在“园本教学研究”这一途径上。围绕“幼儿是怎样发展的,如何看待幼儿的发展,怎样才能促进幼儿有效的发展?”“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什么时候教”等问题,为教师搭建学习支架和行动研究和反思性的平台。通过搭建“每周话题”、“读书导读”等学研支架,让教师带着问题学、围绕问题交流分享读书学习的体会,使教师养成爱学习、爱寻找资料的习惯;通过搭建扎实、针对性的行动研究、微格案例研究等平台,使教师们在自我反思中形成更新观念、改善教育行为的自觉意识,形成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独立思考与创见,在集体反思中教师学会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对自己的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通过集体的力量获取解决问题的广泛途径,逐渐形成“以学为研,以研促教,以教促改”的教研新模式。
课改以来,幼儿在自由、自主选择区域运动中活泼、健康、开朗;在蓓蕾广播站的广播、经典诗文诵读、故事大王、小黄莺演唱会等活动中热情、大方有自信;在集中教育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中更是自主、爱提问、爱思考、爱动手、爱想象、爱创造、爱探索,在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中表现出孩子们的做人的品质、做事的方法、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变管理角色与职能,优化课改的良性大环境,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郑园长始终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推行园长负责制的网络管理。刚柔结合,努力为教职工创设宽松、民主、开放、温馨的学习、工作环境,变权力型、支配型管理为服务型、合作型管理,为教职工提供适宜的平台,充分发挥教职工的聪明才智。引领教职工始终围绕“顺应孩子的天性,挖掘孩子的潜能;倾心于孩子的今天,着眼于孩子的明天”的办园理念,以培养“健康又快乐、文明有礼貌、倾听会交流、合作有爱心、好奇爱探索、爱美善表现的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的幼儿”为办园宗旨,达到“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以探究性学习为幼儿的基本学习方式,面向全体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引导儿童主动学习,快乐成长”的目的。因此,郑园长常常深入班级等各部门,随时进行跟踪观察指导,及时提供人力与物力服务与支持,于点滴细微处转变教师的观念和行为,鼓励教师按自己的想法大胆实践,制定并汇编了《幼儿园各项制度手册》,规范幼儿园的各项工作。郑园长对教职工工作的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重视过程中动态的评价,园长的客观、公正、动态、发展性的评价使教职工体验到园长对自己的理解和尊重,形成了“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良好园风。郑园长的角色转换在课程管理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行政管理人员转变教育观念,实现服务意识上的根本转变,有效地调动了全园教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课改以来,教师在宽松、民主、平等、温馨的环境中学习、工作、成长,幼儿园有1位福建省名师,7位学科带头人,其中3位以通过认定,3位省骨干教师,12位市级骨干教师,其中7位以通过认定。
郑园长勤于学习,思维开拓,勇于创新,善于总结,精于管理,她组织教师及时总结课改成果,以副主编和参与编写部分内容的身份组织教师编写并由省人民出版社《金教鞭》的形式先后出版了幼儿园数学、科学、创造性游戏等三本书。今年,即将出版早教和区域活动的书。课改以来,教科研硕果累累,《幼儿科技活动与师资培训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获‘z市首届教改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九五”、“十五”、“十一五”的全国幼儿园科学活动课题获全国优秀课题实验基地,郑园长等几位教师获课题研究优秀学员奖。她主持的《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整合的实践研究》等10多项课题,先后均通过了结题论证,其中《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整合的实践研究》等多项课题获省级课题优秀奖。郑老师园长多次向省、市幼教同行介绍幼儿园课改、课题经验,得到了领导与同行充分的肯定与好评,也吸引了各界同行的广泛关注,经常性地接待外省、本省、本市的幼教同行,使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在z市、福建省都有较好的影响力,得到社会各界的良好评价。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4
廖老师,女,1958年8月出生,z市z小学原校长,小学高级教师。1994年省先进德育工作者,1998年省特级教师,20xx年省先进教育工作者,20xx年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她从一名普通农村教师成长为百年名校领头人,承担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10多篇文章在CN刊物发表,参编出版了10万多字的教学设计和教辅读物,被教育部评为重点课程研究“先进个人”。创办z市唯一的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较好地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任校长以来,她多方奔走,合并接管3所小学,征地拆迁改扩建,实现学校新发展。创新家校管理模式,打造了“蒲公英家族公益志愿服务”品牌。探索构建“合格+特长”的育人新模式,鼓励多元发展,近3年来学生有2万多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天道酬勤创名校 厚德载物桃李芬
——廖老师同志先进事迹
廖老师,女,1958年出生,中共党员,特级教师,第九届国家督学。现任z市z小学校长、学区党总支副。1976年参加工作,甘为园丁36载,从一名普通农村教师成长为百年名校领头人。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福建省先进德育工作者,z市第32届劳动模范,z市第二届名学科带头人等荣誉表彰,担任z市小学数学“廖老师工作室”领衔名师,兼任福建省特级教师协会副秘书长。20xx年5月31日,中共福建省委xxx莅临z市z小学过“六一”节,xxx对学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要推广z小学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充分肯定的背后,凝聚着廖老师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
一、呕心沥血——新z小学的设计者
当面临困难的时候,只有勇敢面对,积极行动,才能把困难转化为发展机遇。她始终坚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20xx年,廖老师顶着巨大压力接任了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省级重点小学——z小学的校长。虽说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但是三千多名师生挤在弹丸之地学习和工作,狭小局促,校舍拥挤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危中寻机,廖老师敏锐地意识到,必须迎难而上,实现学校硬件设施的跨越式发展。
从合并九彩小学开辟绿色通道,到筹措资金征地拆迁;从教学主体建筑的设计到校园文化的凝练提升,她一次次写信给省市区领导,一次次奔走于相关部门之间,从一个专于教学的名师,“成长”为精于基建的名师。
20xx年5月,原学校二部主教学楼拆除建校,近千名学生的安置问题刻不容缓。廖老师提出边施工边教学的方案,把所有室内场地改为教室,把行政办公室调整为教师办公室,正、副校长4人挤在由走廊改造的、不足6平方米的过道上办公。为了妥善处理搬迁问题,廖老师和班子成员常常加班到深夜,体能严重透支,多次强忍胃肠剧痛坚守一线。z今天的华光闪闪,有她那份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牺牲。
短短9年,她带领z人走过的每一步都见证着z翻天覆地的变化:总建筑面积扩大为21695㎡的z南北校区,横跨南北校区的封闭式天桥,每个宽敞明亮的教室中配备的电子白板与多媒体,北区的图书馆、南区的书吧,南北两区都有的内设舞蹈室、书法室、科学实验室、绘画室、手工室、陶艺吧、厨艺吧等二十余间专用教室的科学艺术楼,还有那精心筹建的校史室、食堂、大型多功能厅、自动录播厅、心灵家园、多功能地下体育馆(近2100㎡)、游泳馆、环形塑胶跑道(250㎡)、创意园、生物园、果树园、科学种植园和气象站等教学辅助设施……各地教育机关、学校纷至沓来参观学习。
一路走来,她不辞辛劳,呕心沥血的脚印在述说着z辉煌的历史,她不懈追求,敢于争先的精神在带领着新一代z人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这就是廖老师,为了实现z几代人的梦想,忘我地工作,让z成为了鼓楼校园建设的领跑者,成为了海西教育交流的一张名片。
二、率先垂范——名师工作室的引领者
当她接过名师工作室的牌子时,廖老师不再只是她的名字。它是一个起点,是一种责任,它应该成为z市小学教师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
20xx年,z市教育局唯一一个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廖老师名师工作室”在z小学挂牌成立了。作为领衔名师,她亲切随和,睿智热情,奋力探索。
工作室成立后,作为领衔名师,她义无反顾地接受了市教育局给她的第一个重任——到柘荣县、平潭县、永泰县、连江县等巡回报告讲学。演讲场场均获得了热烈的掌声,教师们从她的个人奋斗经历中汲取到了成长的营养。
虽然基建、行政事务繁忙,但身先士卒,为教师开示范课、做讲座依然是她乐此不疲的工作内容。她认为,名师工作室所进行的工作不应是“廖老师”这个人的机械复制,而是在“廖老师名师工作室”精神引领下的百花齐放。因此,她确立了“点面结合开展帮扶工作”的原则,通过专业培训、论坛研讨、送教下乡、固定帮扶、对外交流、网络研训等方式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推动了z市区、闽东地区、厦门地区、三明地区和闽北山区乃至四川省、浙江省等地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了强有力的名师辐射效应。
六年过去了,“廖老师名师工作室”在她的带领下形成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20xx年,《中国教育年鉴》专门收入工作室简介。《福建教育》《z晚报》等多家杂志、媒体对该工作室及主要成员进行了专题报道。据不完统计,自20xx年创办以来,工作室成员在CN刊物发表论文34篇,送教下乡150节,开设专题讲座130余场,共指导各级骨干教师120人次,指导开课200余节,其中57位青年教师在市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受益者众多,参与听课或学习者多达8万余人次。
三、勇于创新——家长志愿者团队的缔造者
放眼世界,青少年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把家长和其他有识之士纳入学校合作伙伴范围,推动学校开放性办学是大势所趋。
三年前,廖老师到台湾访学,发现家长“志工”(志愿者)在学校管理、学生教育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的群体,成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他们发挥自己的社会能力、才能特长,用自己的爱心和劳动无偿服务于师生。回来后,廖老师和副校长李清华专题研究,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推广家校全新管理模式。于是,20xx年12月,z小学首个家长志愿者团队——“蒲公英故事家族”成立了,唱响“爱与责任同行”口号,聘请了一至三年级36位家长为首批骨干成员,李清华担任召集人。他们组织开展“书香下午茶、班级故事会、好书交流与推荐”等阅读活动,从校内走向社区、走进基层,取得良好成效。
在蒲公英故事家族成功运作的基础上,廖老师及时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成立z小学家长委员会,统筹管理,相继组建了“快乐家族”、“爱心妈妈家族”、“墨韵家族”、“科普家族”、“艺术家族”等家长志愿者团队,协助校方开展儿童阅读推广、心理健康教育、迟归孩子管理、书法绘画教育、科学种植养护、舞蹈声乐培训等活动。团队成员先后出访澳门、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与当地华人华侨交流互动。20xx年,蒲公英家族活动获教育部督学视察团高度认可,并将经验向全国推广。毋庸置疑,蒲公英家长志愿者团队已然成为z小学又一张独具特色的教育名片。
四、多元发展——素质教育的践行者
学习成绩就像金字塔,位于塔尖的势必只有一小部分人。做不了第一,就当唯一,我们要做的就是拉长、拉宽、拉大学生特长,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
20xx年5月31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前夕,省委xxx来到z小学,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器乐、舞蹈、书法、绘画……看到z学子争先恐后展示爱好特长,浓郁的文化气息洋溢整个校园,丰富的素质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孙十分欣慰。她指出,要推广z小学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传承中华文化,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学校素质教育取得丰硕成果,得益于先进的办学理念。作为一校之长,廖老师不断探索,逐步形成学生发展目标“五个一”(一手好字、一笔好文章、一口标准普通话、一项特长、一个健壮体魄),特别是在艺术教育、数学思维训练、“三棋”教育中为学生搭建平台,鼓励多元发展。1998年,学校成立了z市第一支管弦乐队,现在已发展为省一级少年管弦乐团。z数学思维训练已开展10年,廖老师亲自带队,培养出众多数学尖子,连续9届参加z市“迎春杯”数学竞赛,团体总分均名列前茅,在全国“‘华罗庚杯’总决赛”、“亚洲城市青少年数学邀请赛”等国内外重大赛事中摘金夺银。学校自编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教材,至今坚持16年,学校连续十届获得z市国际象棋、中国象棋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围棋比赛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此外,学校还根据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增设书法、美术、声乐、绘画、英语、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兴趣活动小组,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长。20xx年,z学子在各级各类赛事上斩获1166项奖牌荣誉,参赛足迹遍及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先进的教育理念、浓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教育同行到校参观访问。日本、台湾、香港、马来西亚、德国、美国、东盟、英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地区和相关机构的代表团纷至沓来。廖老师对z小学的远景规划提出更高要求:全方位推进国际交流,多角度拓展国际视野,建设海峡西岸一流国际型学校,为弘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贡献力量。
“我每一天一再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赖于别人的辛勤劳动,因此我必须竭尽全力,以便给予别人。”廖老师将自己的人生信条写在电脑桌面上,更铭刻入心,她深知,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z小学全体师生艰苦奋斗的成果。多少同行、领导见到忙碌不歇的她,心疼不已。曾经有人问,您快退休了,何必那么辛苦?“校长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廖老师总是掷地有声地回答。
她,就是这样——永远不知疲倦,永远充满热情……
“因为有爱,所以快乐;因为有爱,所以无怨无悔”——这就是廖老师的教育人生。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5
用心教学,以爱育人
——林老师同志先进事迹
他曾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学校的民办教师,如今却成为福建省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
他曾是一名毕业于福建师大数学系的普通学生,如今却培养出许多考入国内外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
他曾是一位儒雅的班主任和勤勉的备课组长,却凭借着对学生的爱和对后辈的无私提携,用人格魅力感染了师生,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他,就是z五中的林老师老师,正是本着“用心教学,以爱育人”的这份信念,在教育教学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三十多年,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一、默默耕耘,平凡中创奇迹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对数字是十分准确严谨的。在提到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成果时,林老师举出了一连串令人钦佩的数字。
林老师在z五中第一次担任班主任是94年文理分班后的一个文科班。全年段6个班270名学生按成绩站队,由于当时一些特殊原因,林老师所任班级只有三人在年段前100名,而有32人在年段后70名。两年努力后,这个班在高考中却为学校创下辉煌——何惠虹、曾彦菁分别摘取z市外语类、文史类总分桂冠,康璀考取全市第三并为福建省第八名的好成绩,她们三人在全市遥遥领先。全班45人有23人上重点线,大大超出张校长原先给林老师的目标“争取个位数的突破”。消息传开,学生、家长甚至年段其他老师都感到惊奇,媒体也纷纷报道。当时z晚报记者来五中采访,董志雄年段长介绍林老师首任班主任的六班时说:“六班本来是个弱班,现在弱班变强了”。
林老师再任班主任的99届6班(文科班)本来没有尖子,文理分班后学生整体水平靠后。经过三年的悉心教导,并有重点有意识地对有潜力学生进行挖掘和培养,班长苏琳摘取了福建省总分桂冠,且与本班李秀英、黄圣达再次攘括z市文史类总分前三名,又一次创造了众所瞩目的佳绩。地理教研组长王仁强称林老师是个“神枪手”、“这一仗又打得很漂亮”。市教育局郑建树局长肯定林老师带的班级“考得又好又多”。 z电视台、z晚报社多次采访苏琳和林老师。
林老师三任班主任的20xx届10班,团支书蒋斯妮、班长黄缘缘在高考中分别获得了z市文史类总分的第一和第二名,双双考取于北京大学。蒋斯妮还获得第十一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福建省第一名,组委会领导(包括一位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来到z五中为她们举行颁奖仪式。林老师平时注重“德育”和“心育”,勤抓班风,跟林老师搭班的老师都觉得他所带的班级具有很好的风气。
20xx~2009年间,林老师带病工作,在无法承担班主任工作下,还是坚持教两个班,任备课组长。严重的颈椎病、肩周炎、胆结石、肾结石,常使他痛得夜不能寐,他右手不会写字就用左手写,为此经常引发同学的掌声。即使在大冬天,每次上完课后总是汗流浃背。但是,他还是坚持上好每节课。他每天工作到深夜,用心设计年段的每一份练习和试卷。他治学严谨,讲课生动,善于激发学生,活跃课堂。他带的班级,尽管开始成绩较差,但最后都会冲到年段数一数二。他不仅善于通过“关心、鼓励、督促、帮助”来转化“差生”,使得班上最后几乎没有“差生”。还善于通过分层施教,尽量使尖子生脱颖而出,他班上的学生黄孟芳、黄劲草分别在05、08年考出福建省数学单科最高分。蒋斯妮、陶立分别摘取01、03年“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福建省金牌。他任备课组长,年段数学高考平均分稳居福建省前三名,数学竞赛的成绩也相当突出。
09年4月,林老师突然病倒,两次住院,由于服药过量,导致严重的肾损害和神经损害,z一院的何主任和省协和医院的邱主任都觉得他快到了生命终末期,提醒他“不是考虑干细胞移植,而是要准备肾移植”、“要和死神赛跑”。学校领导对林老师很关心,要他好好休息。但他在家呆不住,多次请求任课。林老师出院后,主动深入年段和课堂去指导七位青年教师,课前和他们探讨如何备课,课后对每听的课都详细点评,并交流一些体会和教学理念,使得一些新教师尽快适应五中的新课程教学。两年来林老师兼任奥数项目组长,他重新学习奥数课程,每周给年段的尖子生上奥数培优课,在学校关心和大家配合下,奥数项目组工作初步探出新路子,有条不紊。一些学科尖子已逐渐脱颖而出,高一年的赖泽华同学已在20xx年底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取得福建省第九(z市第一)的省一等奖的好成绩。
二、兢兢于业,为课改尽所能
“没有笨学生,只有不善于教导的老师。”林老师总是以这句话自勉。从一名乡村教师,到一名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他总是孜孜不倦地在教学领域上探索。林老师说要教出好学生,要让学生很好地发展,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而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艺术,因此要不断学习研究,提升自己。
文科班学生数学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选读文科的主要原因是数理化不行,但文科数学在升学考试中又很拉分,培养文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意义深远。因此,教好文科班的数学重要而艰巨。正如有人说到的“教数学累,而教文科班的数学更累”。林老师服从学校安排,自94年9月起长期坚持文科班数学教学,并对“如何教好文科班的数学”潜心研究。他发现:文科班大部分学生被数学拉后腿的原因不是智力问题,而是非智力因素问题,是缺乏兴趣、方法和自信心。在教学中,林老师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和掌握学习理论,首先树立乐观的学生观和坚定的自信心,并以此感召学生,改善学生的心理氛围。他本着一颗爱心,抱着人人都能成才的信念,朝着绝不让任一学生掉队的目标去开展教学。林老师不辞辛劳,几乎天天下班,充分利用课余找学生谈话,不断给他们鼓气,手把手地教给知识,教给方法,补上缺漏。
长期的文科数学教学实践,让林老师发现上文科班的课要在教材处理和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要深入了解学生,要分层分类推进,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把学生教会而不是把书教完。他的课堂教学很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很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精神。林老师多次承担省、市公开教学任务,省普教室领导王永肯定他上的课“循循善诱,符合认识规律,有特色”。功夫不负有心人,林老师所带的93届、96届、99届、02届、05届、08届的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取得了好成绩,高考平均分稳居福建省前三名,很多学生考上名牌大学。
林老师还十分注重教育科研,为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尽其所能。平时撰写文章“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本质的呈现”在国家教育类核心期刊《数学通报》发表,并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收录。“数学教学中的差异性归因及教学策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部分重点高中“激活课堂”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还有“立足三基,着眼智能”、“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的熏陶下发展”、“数学的理性精神在解题教学中的体现”、“数学问题的变式在教学中的运用”、“用待定参数法证不等式”、“数学开放题的设计与教学价值”、“重班风培养,促弱班变强”、“教师职业道德面面观”等四十多篇文章在国家CN刊物或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其中获省一等奖五篇,国家二等奖两篇。市级讲学讲座十次,省级专题讲座四次,全国性研讨会专题发言两次。完成市级课题一个、国家级课题两个。主、参编专著三部。上过市示范课七次、省观摩课一次。努力传播新课程理念和个人对新课改的认识与经验。
三、甘为人梯,着力提携后辈
作为一名教师,林老师深知自己毕生的职责在于培养学生,但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为后辈青年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供教学实践,才能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和指导。
林老师担任05届数学备课组长三年间,指导本组三位第一轮上高中的中青年教师,经常和他们集体备课,互相听课,一起探索教学问题,交流教学的方法和体会。集备组团结协作,一路拼搏,三年间不断取得好成绩。有两位学生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一等奖;有两位学生在高考中“蟾宫折桂”,分别获得了文史类和理工类数学单科成绩省最高分,大部分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了成绩。在这样的氛围中,三位年轻教师迅速成长,现都成为z五中教学的主力。
20xx—20xx年间林老师又负责指导另三位青年教师,经常和他们互相听课,在一起探索新问题,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改革教学,并一起对一些课题进行研究,取得较大成效。备课组还参加z市“十五”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素质》的研究,林老师任课题组长,该课题研究发展到有16位老师参加,课题组老师真正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带到教学上来,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完成了一批较有价值的论文,其中有一篇获得全国论文评比一等奖,有一篇获得福建省课例评比一等奖第一名,有六篇文章在国家CN级刊物上发表(其中林老师自己撰写的就有三篇)。这些文章都是有感而写,是平时教学的深切体会,对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借鉴意义。林老师还习惯把荣誉让给别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四、严于律己,用爱心育桃李
“在学生心目中,您永远是最严谨、最耐心的好老师”。
“忘不了那一个个为解题而犯愁的黄昏,您那专注、细致的神情,作业上一丝不苟的批改”。
“您教给我们知识,并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一步一个脚印,学会对学习、对人生认真踏实的态度”。
“新年钟声里,请您别忘了,千里之外的北京,有您的学子,怀着一颗颗尊敬的心,为您祈祷祝福,愿您平安快乐!”……
每年各种节日里,像这样的卡片总会从全国各地寄到林老师的手中,这样一张张满怀真情的卡片,是学生对老师用心教学的感恩。
在商品大潮汹涌的年代,林老师身无旁骛,始终为学生尽心尽责,不求回报。林老师常说作为一个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首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要有奉献精神。教书育人,就是不仅仅要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要做到这些就要用心去爱学生,既要爱护优秀生,为他们提供腾飞的机会,更要爱护学困生和贫困生,为他们实现人生转变。老师的责任不仅是培养“优等生”,更重要的是要转化“学困生”,尽量做到不让任一学生掉队。
林老师带20xx届10班时,班上有三个来自山区的学生,因家庭贫困,开学后久久没来报名。林老师多次动员他们先来报名,还先为他们垫付了学代费、住宿费。开学后,林老师在百忙中为他们东奔西走争取助学金。先后得到关工委、中泉公司、八一酒店、妇联和第一医院等一些社会善心人士的支持,终于解决了他们三年间的学习和生活的费用。99届6班也有不少特困生,其中有一名学生在高二年得了严重肾炎,浑身浮肿,不能走路。林老师带她到医院检查时,医生说她的病情“很严重,要花很多钱,很难治好”。面临失学的她放声大哭,不愿意回家,因家里没有钱,没办法为她治病,更无法供她继续求学。为了让她继续读书,林老师请生活委员拿出所有班费,自己垫上一千五百元,并带头发动全班为她寻医找药。还多次为她募集医药费,共计上万元。这个同学最后治好了肾病,考上中国政法大学。
林老师两次被推荐参加z市师德经验演讲交流会,两次被市领导直接指名参加z市教师节座谈会,并被“要求重点发言”。谈到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教学时,林老师说:“每当走进教室,看到那一双双充满含苞憧憬的笑脸,那一双双闪烁智慧光华的眼睛,就会认真执着,义无反顾地在这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虽酸甜苦辣,但无怨无悔”。
林老师正是本着自己对学生的一颗爱心,践行着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用心教学,以爱育人。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6
唐老师,福建省xx市人,寄生动物学家。1954年7月毕业于xx大学生物系,现为xx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唐老师院士早在大学时代就随父亲(著名寄生虫学家、中科院院士唐仲璋教授)深入到血吸虫、丝虫病病区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从事于流行在我国内蒙古和新疆等少数民族自治区、福建、青海、山西、山东、湖南等省农村的多种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研究。她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热爱教育事业。从教50多年来一直战斗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她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尤其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
一、以身作则、勤俭科研,治学精神凸显唐门之风
唐老师院士从她的父亲那里继承爱国主义的传统,终身为社会主义祖国作贡献。她多次应邀出国访问或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或合作科研,面对西方国家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她毫不动心,坚持在xx大学从事教学科研,一心扑在事业上,为培养研究生、为科学建设出力。她教育学生们事业在祖国,只有祖国才是科学家事业的根基和归宿,使她的学生认准了出国深造为国增光的人生坐标。唐老师院士生活俭朴,廉洁从教,自觉抵触不正之风。无论在夜晚或节假日,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无论酷暑严寒,纵然风雨也无阻。
二、为人师表、潜移默化,严师益友堪称楷模
唐老师院士在科研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但她不是专职的科研人员,她首先是一个教师,许多时间里她要带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要给他们上课和指导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她是一个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崇尚科学、热爱专业的优秀教师。她谆谆教诲学生崇尚科学、热爱专业。在她的潜移默化下,一个个青年学生走上了寄生虫的科学道路,并为之而献身。
唐老师院士十分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她总是让研究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总是让青年教师独立开展课题研究,其目的无非是在他们身上压担子,让他们得到锻炼,在实践中成长。无论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还是青年教师的科研论文发表的时候,唐院士从不署名。在她身上只有与人为善,与沽名钓誉绝对无缘。她培养的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
唐老师院士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有一套成熟的经验,总的说是“严”字当头,她对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要求十分严格,做不好必定要返工,哪怕是延期毕业也在所不惜。唐院士对学生不但业务要求严格,在道德方面要求也相当高,经常告诫学生,绝不可以有“海盗”行为。
唐老师院士向来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尽职尽责,敬业奉献。曾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福建省五一奖章获奖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等。长期研究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寄生虫。阐明了血吸虫病脑型异位产生机理、血吸虫性皮炎机理、人兽共患瑞氏绦虫病传播媒介、多种人兽共患病原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包括胰吸虫病、肝吸虫病、东毕血吸虫病、泡状肝包虫病、血吸虫病媒介钉螺生物控制等研究工作。还曾阐明了中国南方沿海经济贝类各吸虫病原的生活史及预防对策。至今已经发表科学论文百余篇。自1978年以来有14项成果获省级以上的奖励,其中国家科学大会科技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教委科技奖4项;省人民政府级奖5项;棘球绦虫杰出生物学研究奖(20xx年,国际棘球肝包虫学协会授予)。《人畜线虫学》获教育部二等奖(1999年);《中国吸虫学》获得华东区著作一等奖(20xx年)。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7
林老师,女,1957年8月出生,籍贯z,1974年8月参加工作,198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教龄38年。
林老师同志从教三十几年来,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信教书育人工作是大事业、大人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工程,树立了“和谐育人,幸福有成”的教育思想,努力追求教育专业化、人本化、文化化的理想境界。林老师同志严谨治学、和谐育人,在教育管理、班主任工作、教学研究等方面均能广泛涉猎、博采众长、锐意创新,构建了别具一格的管理模式,形成明显的教育教学特色。担任校长二十年多来,她以前瞻的办学理念,精细化的管理,优质的教育教学,将学校从一所基层小学一跃发展成为了全国知名学校。她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影响着区域基础教育的办学取向,成为z教育、教学的一面旗帜,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全国素质教育模范校长、福建省特级教师、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福建省中小学优秀中青年校长、福建省先进德育工作者,荣获福建省“星星火炬”奖章,在z教育界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声望。
林老师同志xxx任z西隅小学副校长,92年调任zz实验小学校长兼书记,担任校长二十多年。她脚踏实地、艰苦创业、锐意改革,使学校一次次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素质教育风起云涌,课程改革鼎新革旧,林老师同志的教育管理智慧更是空前勃发,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人本化、文化化的学校管理模式。目前,z区实验小学不但从一所基层小学升格为实验小学,其办学理念与成效使其成为区域学校的领头羊,并一跃成为全国知名学校。
林老师同志终身学习意识强烈,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仍坚持不懈研读教育理论专著。她精益求精,躬耕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她善于挤时间,把学习当作新的生活方式,长年订阅《人民教育》《中小学校长》《教育艺术》《教学与管理》《校长阅刊》《教育前线》《中小学管理》《福建教育》等教育期刊,把握教育改革的脉搏,博采众长。孜孜不倦的学习,使林老师同志具备了夯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在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的碰撞中又进一步提升了管理品质和理论素养,她参加福建省首届骨干校长培训班学习,经逐层选拔,在众多校长学员中脱颖而出,作为学员代表交流了教育管理论文,得到导师和学友的赞誉。
林老师同志具备现代化的教育管理艺术,她用科学化、人本化诠释校本管理,将管理的重点转移到发展校内人力资源,发挥人的积极性,大力推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上。建立健全适宜于人本管理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结合现实编印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师手册》,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匡正师德师风,培植了一支专业过硬、敬业奉献、社会影响好的优良教师队伍;推行行政周前工作安排汇报、会诊制度;开辟“校园观察”平台,让全体教职工参政议政、献计献策;实行教师分层岗位目标管理,通过岗位评价,动态管理,使教师成长成为教师新的专业生活方式,激活教师的内涵发展,建立激励机制,盘活人力资源,使学校管理逐步走向卓越化、精致化。学校《教师分层岗位目标管理研究》课题被评为z市优秀课题。经验总结《分层励发展,和谐求共进——学校教师效能管理初探》发表于CN级刊物《中国科学教育研究》杂志。20xx年5月,z市教育局指定z实小承办小学精细化管理研讨会,向全市展示该校的精细化管理和素质教育成果。
课题科研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机载体,林老师同志以其敏锐的教育触觉,开阔的教育视野,用课题规划学校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该校共有国家级课题5项,省级课题7项,市、区级课题近30项,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其中由她主持的校本课程开发课题《南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获国家“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一等奖,记录该校《南拳》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的案例《南拳:文化传承从课堂开始》被翻译成外语推荐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族文化传承主体研讨,并在《亚洲体育与运动改革实践》一书中的《中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篇章中重点介绍。她主持的教学实验课题《同质分层,同步发展》获福建省优秀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植根本土,绽放异彩》获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一等奖、《知识技能与个性同步发展》课题获z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三等奖。她提出的以积极心理学改革创新英语教学的《空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举措为中央教科所专家评价“是全国首创,值得推广”,受邀到北京在全国会议介绍经验,案例发表于中央教科所主编的《心理与特殊教育》杂志,学校成为中央教科所教学改革实验校。在她的领导下,学校成为科研兴校的一面旗帜,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各级课题研讨和交流,获得国家、省、市专家的高度赞誉,中央教科所戴汝潜教授评价该校:“只有在z这样的文化名城里才可能出现像z实小这样立足于学生、学校、教师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将中华教育的优良传统与课程改革新理念巧妙结合的、独树一帜的个性化的学校。”她主编的三份分别反映学校课改实施、艺术教育和少先队工作的校报《zz实验小学报》、《艺术教育报》、《晨曦》报分别被评为“全国最佳校报特等奖”、“全国最佳教科研校报一等奖”、“全国最佳社团校报一等奖”。
林老师同志致力学校管理的创新,使学校走向腾飞的快车道。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完成了3所薄弱校的并校工作,连续四届荣获省“文明学校”,实现了四次跨越式发展:1992—1998年,z实验小学从普通基层小学中脱颖而出,由于打造了一支专业过硬的师资队伍,实现了规范化办学目标,使之成为省示范学校,荣获“全国红旗大队”称号;1998—20xx年,以课改为契机,以课题科研为抓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被评为省首批“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省“绿色学校”;20xx年,凸显英语和艺术两大特色,创建接轨国际和高品位文化的特色校,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小刺桐合唱团多次参加国家、国际合唱比赛,20xx年赴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了奥地利——中国龙年新春音乐会国际文化交流,成为一支享誉国内外的专业合唱队。20xx年,她将闽南文化引进校园,开发了《南拳》、《泉南文化》校本课程,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参加全国阳光伙伴集体体育竞赛获全国总决赛总冠军,学校被评为全国体育俱乐部基地校。二十年来,学校先后还荣获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学校、全国特色语文示范校等国家级荣誉10余项,省级荣誉30余项,成为福泽一方的教育乐土。
林老师同志是z区教育战线的领头雁,又是语文教坛上的一名尖兵。从教以来,她坚持不懈立足教学第一线,磨砺教学本领,多次被评为教坛新秀,19xxx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xx年被评为福建省特级教师。担任学校领导工作以来,仍坚持主动担任中年段语文教学工作,多次承担观摩课、示范课。近年来,她更勇立课改潮头,潜心钻研语文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四尊重”教学原则:尊重学生生活化体验,尊重学生自我知识建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形成了科学与人文“双关注”的语文教学风格。为使自身教学经验转化为可资推广的教学理论财富,林老师同志勤于笔耕,发表自己的教学见解和主张,撰写了几十篇教学论文在CN级刊物发表或在省、市级获奖交流。她的语文教学观点,成为引领语文教师以及其他学科老师以资借鉴的标杆。
林老师同志也非常重视以个人专业发展带动教师群体的成长,所带导的青年教师中有10余人先后被委任为基层校长,20多人被评为省、市、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她荣任z市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心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市小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区小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副主任,带导多位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各级优质课、观摩课、竞赛课均获佳绩成为区域课改的领跑者。
由于林老师同志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成绩卓越,199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20xx年被评定为享受省级劳动模范待遇人员。《z晚报》《z教育》《东南早报》、《海峡都市报》介绍了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先进事迹,《人民日报》海外版以《侨乡女园丁》为题介绍了这位z名闻遐迩的全国优秀教师,她的突出业绩被载入《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20xx年荣获《人民文学》报告文学优秀主人公奖。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8
曾老师,男,1954年12月生,汉族,xx县xx乡x村人。1977年3月当民办教师,1985年3月转为公办教师,20xx年9月任x小学校长,20xx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小学一级教师。1977年3月起到xx小学任教,坚守山区教育工作岗位三十余年,做出突出成绩。20xx年8月被省人事厅、教育厅授予“福建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xx年被省教育工委、教育厅、省总工会评为“福建省师德标兵”,被漳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20xx年7月初省委书记特地批示:曾老师的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可进一步广泛宣传。同年8月1日《福建日报》刊登《大山深处三十五年的良心坚守》,宣传他无私奉献精神,被漳州市推选为最美乡村教师候选人,曾到县、市进行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演讲,十月份当选福建省第九届党代会代。20xx年4月漳州市教育工委推荐践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候选人。
x自然村位于福建x西部的偏远的大芹山脚下,是x乡最偏远的小山村,距乡镇13公里,与下寨镇、国强乡、九峰镇毗邻。这里山高路陡,交通十分不便。xx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学生来自九峰镇三坑村,国强乡新建村、三五村、下岩村,下寨镇联荣村,本乡顶寨村、下石村、x村等八个行政村。现在校生184人,7个教学班,10位教师。其中寄宿生94人。
一、心系教育,无怨无悔
破烂不堪的宗祠当教室,坑坑洼洼的黄泥地面,几十张歪歪斜斜的课桌,一块自制斑驳陆离的黑板……1977年曾老师老师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始了教师生涯,自从22岁担任民办教师开始,他就一心扑在教育教学上。扎根山区初小、小学,除了要忍受孤独寂寞,还要忍受常人难于想象的艰辛。曾老师家住半山腰的打铁曾小组,从家里到学校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他每天早上6点出发,踩着坎坷的山路,翻山越岭,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从不落下一节课,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责任感支撑着他,白天在初小上课,晚上,还在夜校上扫盲班,多年的艰辛,他毫无怨言。
二、勇挑重担,绘蓝图
由于x自然村地处偏远山区,交通等不便,令许多老师望而生畏,校长、教师也像走马观花般频繁更换,再加上校舍陈旧,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处在学区后列。开家长会,家长都不来学校,甚至很多家长都纷纷把孩子送到外面去读书,给家长增加许多负担,最低谷的时候学生数只有80多人。
20xx年,曾老师勇敢地挑起这一“烂摊子”,接任x小学校长。面对全乡条件最艰苦、教育教学质量最低下的x小学该怎样走出一条“新路”,他从当校长的那一天起,更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用尽苦心。
学校条件艰苦,“人心”不稳,社会、家长满意度低,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经过好几个晚上的冥思苦想,曾老师为x小学的发展在心中绘出了一幅蓝图:
“学校要发展,必须改变观念,必须重塑学校的形象。”曾老师默默地对自己说。他想到做到,利用双休日时间,多次走访了村里有名望的老干部,外出能人,取得他们的支持,共商办学大计。村里德高望重退休干部赖深渊、村里老支书、x集团赖建辉董事长等也很热心家乡的事业,他们被曾老师的用心办学精神所感动,多次专程赶回学校,出谋献策。在20xx年上学期的期末,x小学举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全村家长、老干部、社会能人等参加的家长会。200多位家长全部参加,在宁静的小山村,“盛况空前”。会上,曾校长把学校的状况、办学的理念、学校的发展目标对家长做了诚恳的阐述,表达了办好x小学的决心和信心;老干部慷慨陈词、家长们畅所欲言,群策群力。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在曾老师的苦心耕耘中空前高涨。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曾老师对x小学的发展充满信心。自他担任校长以来,学校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最大限度的得到家长的认可与支持。
三、“化缘”建学校
20xx年学校布局调整时,村民们都很担心x小学被撤并。由于x小学特殊的地理位置,教育局非常重视,陈耀灯局长专程了解后,做出了“撤点并校,x不撤”的决定,对x小学村民、师生是一大鼓舞!
学校的发展,办学条件必须改善。简陋的校舍一直是曾老师心中的痛。村1996年集资兴建的教学楼因资金短缺无力装修,门窗也没安装,一到雨天、冬天,更让他心疼。为改善办学条件,曾校长多次带领同事外出“化缘”,争取在外乡贤的资助,终于得到其任教过学生——x集团董事长的鼎力支持,先后捐赠130多万元,扩建装修教室、设立教学奖学金等。县教育局对山区教育也大力支持,拨出专款,支持山区学校教学楼建设、学生公寓建设,并配齐食堂设备;同时,为使山区的孩子受到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教育局还为xx小学配置音乐室、体育室、科学室等,并配齐各种器材。去年,《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下派驻村干部郑青到该村任第一书记,在学校与《福建日报》之间搭起了帮助的桥梁。电脑、图书……这些城里孩子熟悉的知识载体,山区小学的孩子也都拥有。自从他当校长以来,学校的校容校貌,昔日的土木危房已成为历史。争取资金、垒围墙、硬化操场、道路……每一次的协调,每一分资金的到位,他不知磨了多少嘴皮,跑了多少的路。
四、潜心练好“内功”
曾老师深谙“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的道理,执教之初,尊重老教师,虚心学习,同时刻苦钻研语文、数学教材和教学方法,潜心练好“内功”。当时乡村缺少教辅资料,不得不利用周末时间到50多公里外的县城收集。不断摸索,厚积薄发,他终于总结出“以大带小、动静搭配”的教学模式,原来沉寂的课堂变得活跃了,原本害羞的孩子在他的鼓励下变得勇于展现自我了。同时,曾老师注重素质教育,教学生把知识变为能力,把寓教于乐、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等方法融入教学实践中。“曾老师教得很灵活,我们学得很快活。”这是学生的评价。
五、“春泥”更护花
“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曾老师这样说,也这样做了。x小学生源自11个自然村,这些自然村都是群山环抱,山高路陡、溪流众多。每逢风雨天,曾老师最为艰辛。这事要从30多年前说起。有一次,下大雨,有部分学生没带雨具,这时曾老师就领着孩子们到店铺里去买雨具。就在去店铺的路上,雨越下越大,他很不放心,想想还是把孩子送回家比较安全。后来,他用了1个多小时才把孩子们送回家,家长见了非常高兴,极力挽留他在家吃饭,他婉言谢绝了。
以后每逢刮风下雨,他都惦记着孩子们。最让他惊心动魄的一次护送是刮台风下大雨。那次有8个学生,撑着伞,要过一条长度一百多米的小道,而下面是万丈深渊。一阵风刮过来,学生吓得抱在一起,曾老师立马叫学生放掉手中的伞。为了学生上学的安全,他坚持凌晨5点多就起床,披蓑戴笠,手执手电筒走在泥泞的山路上,走到离学校4公里外的古坎自然村,护送孩子上学,和孩子们在滑溜的山路上行走。到了小河边,他手拉大些孩子,肩背小个子孩子,一个个安全把他们护送过河。放学后,再把孩子们安全送回家后,自己才摸黑回到家中。为此,他不知摔伤过多少回,妻子不知为他操过多少心。
因上学不便或家庭贫困等原因,孩子辍学是山区学校的一个顽疾。“一个也不能少,不能让山区的孩子再当睁眼瞎。”曾老师对自己说。为了此,他自掏腰包给贫困孩子上学。有个村民,家里穷,眼见孩子已经到读书年龄,他着急找上曾老师。曾老师二话没说,当场掏钱给家长交学费。至今,他还资助着这家的另一个读四年级的小孩。
不管学生家多远,只要有想要辍学的,他就天天去家访。x村村委会主任赖金山常说:“为了让辍学的孩子重回学校,曾校长不知踏破了多少双鞋子,翻越了多少山山岭岭,趟过了多少小河溪流……”
碗尾自然村的林德辉,读小学三年级,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曾老师三番五次步行3公里多山路到他家做家长思想工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家长最后同意林德辉继续上学。林德辉重返校园的那一天,曾老师从微薄的工资中为他垫付了书杂费,并一直资助他到小学毕业。曾老师每学期都要为一些交不起书杂费的学生垫交钱款,至今仍帮助着10多位学生。
山里家长外出打工的多,他们最担心、操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曾老师急家长所急,想家长所想。在学校还没扩建时,曾老师住在学校,就让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住到他的宿舍里,他把这些孩子看成自己的孩子,与他们同住、同吃。现在,在上级的关心下,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了,有学生专门的宿舍、食堂。曾老师同样把这些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儿女们一样看待。他住在学校里,晚上在学生休息时,小孩年纪小,他半夜2点,总是准时起床为学生盖被子。为了让这些学生住得安心,他带头与老师们一起,轮流与学生住在同一个宿舍里,嘘寒问暖,让这些留守儿童虽离开父母,也能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学生生病时,他总是第一时间到位,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亲自为他们喂药,请医生诊治。对这些孩子的学习,曾老师也是特别的关顾。外出打工的家长们说起x小学都十二分的放心。不仅如此,邻乡的许多外出打工的家长也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国强乡三五村的赖志宏夫妇外出打工,闻讯,也将孩子赖朝辉送到这所学校,我们问他时,他说:“我很放心,孩子在这所学校住得很开心,我一个多月回家后才接孩子回去,孩子年纪这么小,一住一个多月,我从没再操心过,我真感激曾校长。”
20xx年,私立学校慕名高薪要聘请他,他婉拒了。曾老师说:“一想到山区那些可爱的孩子,看到孩子们那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眸,想到了家长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我应该属于山区的孩子。尽管家人会有怨言,总会理解的!”
“咱山里人的好老师!”山里人的语言很朴素,但正是他们最真的心声!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相关文章: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01-05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8篇01-05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三尺讲台铸辉煌”09-08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献身教育,矢志不移09-14
杰出班主任的先进事迹(精选6篇)09-10
十大杰出青年先进事迹申报材料09-30
人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精选5篇)04-22
让你更杰出励志名言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