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辞致谢

孔子演讲稿

时间:2023-01-04 19:24:44 致辞致谢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孔子演讲稿

  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演讲稿会更加事半功倍。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可以使用演讲稿的机会越来越多,那么你有了解过演讲稿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孔子演讲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孔子演讲稿

关于孔子演讲稿1

  早晨,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耳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石老师领读后,我们也开始声情并茂地读起来,体会这位精神的巨人——孔夫子流芳百世的思想。

  千百年前,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圣人——孔子,他是春秋时期的一个伟大的惊魂,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弟子有三千,被后人尊称为"圣人"。其弟子将他的言行和思想记载在《论语》中。通过《论语》,我知晓了关于他的很多不朽的名言,经过时间的流逝和洗礼,却仍然保存,流传至今,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孔子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一生信奉仁义礼智信,这是他治学,治国的基本观念。此外,他始终把"学到老,活到老"当作自己的目标,孔子把一生中的百分之八十都倾注在做学问上。他严于律己的同时,也竭尽心力地教诲自己的弟子,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然而,在这么伟大的伟人背后,也有许多说不出的艰辛。他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饱经人生苦难,在他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但他有着一种高尚的品德,那就是乐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有人生的苦难都如同烈火淬钢般催熟他年轻博大的思想,但他在这座"困难"的高山上不断攀登,不知疲倦地周游列国,传道授业,渴望种子能够在未知的土壤里长成参天大树。

  孔子的很多名言都很让人受益匪浅。《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篇对话: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吾得而食诸?"大意是,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孔子答道,"国君的行为要符合国君的要求,臣子的行为要符合臣子的要求,父亲的行为要符合父亲的要求,儿子的行为要符合儿子的要求。"齐景公说,"说得好啊!要是真的国君的行为不符合国君的要求,臣子的行为不符合臣子的要求,父亲的行为不符合父亲的要求,儿子的行为不符合儿子的要求,即使有粮饷俸禄,我能来享用它吗?"也就是要求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规范。

  虽然孔子已经仙逝,但他的思想永垂不朽,他改变了我的观念,让我懂得在困难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努力进取,叩开成功的大门,让我们在孔子精神的滋润中成长!

  这就是东方圣人——孔夫子。

关于孔子演讲稿2

  孔子,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三岁是父亲离世,十七岁时母亲又离开人间,但他没有失去信心,而是努力造就自己,凭着他受到的教育,开办私塾,把自己学到的和积累的知识教给他的学生,被他所教育过的学生大多都是平民家,而他免费教育他们,让他们也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孔子的品行优良,他根据学生的性格来不同的教育他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体现了他的谦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展现了他教育学生的方法。

  不只是中国,其他国家的人也了解孔子不少,他一生教过多达三千名学生,而著名的就有七十几个个,他是多么无私。在国外,还创办了许多孔子教育学校,这说明孔子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也很大,他是多么伟大。他55岁时率弟子一起周游其他列国,把自己的教学方法介绍给其他列国,可是他们一行人在周游过程中多次被困遇险。

  孔子把“任”和“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仁”可以将它理解为对人的关心,"义"则是道德,他讲求学生道德好,对他人关心关爱,他的学生把他说的名言名句记录下来,流传至今,这些育人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值得老师学习。

  孔子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他用自己的行动使他成为了风靡全球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中国历史上重重的画上了一笔,在许多人的心上画上了一笔。

关于孔子演讲稿3

  走进孔子庙复古的大门,一个装着各种各样的鲤鱼的大水塘映入眼帘。走过水塘就是人山人海的祠堂,就在这祠堂附近,你总是能看见一些要大一点的孩子,旁边有三四个人在辅导着他们,而他们唯一一件装饰品就只有胸前那闪亮的采访证。没错,他们就是小记者,有新闻怎么能少的了他们呢?别忘了,他们可是未来的大记者呀!而旁边的几位则是记者姐姐们和摄影大哥!

  身为学生记者团里的一员,我也参与了本次活动。拜了孔子,领了红蛋,那就只剩写开笔石了。来到排队队伍里,我突然听见一位一年级新生对一位家长说:妈妈,为什么要写开笔石呢?只听,那位家长耐心的回答:写了开笔石,你以后就会把字写得很漂亮,工整的。那孩子似乎明白了什么:哦,妈妈,你放心,我上了小学,一定能把字写得很好很好的!那位家长欣慰的笑了。我也笑了,心里祝福着这些学弟学妹,祝他们有着辉煌的成绩

  现在,真正的任务开始了。我一手拿着笔,一手拿着本子和一张采访辅导,开始写着我等一下要采访的问题。写完了问题,我就到处走,寻找着我的目标。终于,我的目光落在了一位小男孩的身上。因为这是我第一次采访,所以有点紧张,我不断的深呼吸,以平衡我的情绪。终于,在记者小吴姐姐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慢慢地接近那个小男孩。到那个小男孩身边了,我发声道:请问我能采访你一下吗?那个小男孩转过身来,轻轻地说:嗯。显得有些害臊。于是,我便对他进行了采访,不过他害臊,有些问题回答不出来,所以不是很成功。后来,我又找了几个对象,把几个问题都问完整了。

  采访过后,我才意识到已经很晚了,我得赶紧回家了。与小吴姐姐道别之后,我就骑着自行车,赶紧回家了。

  这次的采风活动,让我收获了很多:更有经验了,知识面更广了未来一年级的学弟学妹们,你们也赶紧到孔子庙里领红蛋吧!

关于孔子演讲稿4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因遭家难,迁居鲁国。孔子三岁时死了父亲,十七岁又失去了母亲,家境贫困,没有机会受正规教育,全靠读书自修。他自幼好学,拜许多人为师,所以精通礼仪、音乐、射箭、驾车、计算等本领。

  孔子一生,政治上不得志。年轻时,曾做过管仓库、管牛羊的小官。五十多岁才当了鲁国的司寇(代理宰相)。但不久,因为政治见解不合,一气之下离开了鲁国,带着一些学生周游列国,四处游说。孔子的志向很大,要做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者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年轻人使他怀念我),但他的政治主张在鲁国行不通,到齐国也碰了壁,到陈、蔡小国更不必说。在卫国住了一段时间后,六十多岁又回到了鲁国,埋头讲学和整理古书。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所谓“仁”就是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提倡“爱人”,一方面要统治者相亲相爱,加强内部团结”,另一方面也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能过分剥削压迫民众。孔子还主张严格遵守“礼”的规定。这“礼”就是周朝制定用来区分君臣上下、父子尊卑的等级的典章制度。他的思想,自汉以后,成为两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旧传统,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一改过去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的局面。孔子的学生相传有三千人,其中最著名的七十二人。比如子路、冉有、子贡、颜渊、子游、子夏、曾参等。孔子的学生多数出身贫贱,年龄参差不齐,有的与孔子几乎同年,有的与他相差三、四十岁,还有父子二人(如曾点与曾参)都是孔子的学生。做孔子的学生,学费低廉,只须十条肉干。孔子向贫贱的下层传播文化,并且教育学生“每事问”,勤思考,温故知新;他提倡教学相长,因材施教,诱导启发的教育方法。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到今天还值得学生和参考。孔子的另一大贡献是整理编订古代文化典籍,孔子以前有不少文献,他一面学习,一面加以整理,同时向弟子传授,经他整理的典籍有《尚书》(上古历史文献汇编)、《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周易》(古代算卦用书)等。他还根据鲁国的史料,编撰了一部编年史,这就是被后世称为五经之一的《春秋》,开创了私人修撰历史(最初史书由史官撰写,即所谓官修)。据司马迁《史纪·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于乱世,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但不被接受,所以发愤修撰《春秋》,寄托他的理想,表达他对邪恶的嫉恨和对正义的褒彰。《春秋》以及“春秋笔法”(文笔曲折,遣词造句中带有褒贬倾向)对后世都产生很大影响。

  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历代礼乐制度方面的问题,这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故事,不仅见于《史记》等正史记载,也见于老子彩图(相传春秋末期)和汉画像砖。在洛阳市东关大街北侧有一座碑楼,据传就是孔子入周问礼处。

关于孔子演讲稿5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儒家思想创始人、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诞辰____年纪念日,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活动。首先,谨让我代表高霞小学全体师生对在百忙之中来参加这次活动的领导、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之瑰宝。多年来,我校围绕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建设以民族精神为底色的校园文化。我们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发展需要,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归宿,以“诵读经典、感悟经典、学做真人”为主旋律,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国学,爱国学,用国学的教育活动,让学生逐步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增长才干,为民族文化的绵延、创新与发展打造基石。

  在国学教育活动中,我们采用“读(每周一篇人人读)、找(查找经典故事等)、背(自背、互背校本课程)、操(在全校推广国学礼仪操)、赛(班级、学校比赛)、赏(配乐、配画吟诵)、展(手抄报、画展)、写(根据情节描写,展开想象读写)、演(举行国学教育文艺汇演)、用(生活中运用)”等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用国学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五爱”人,增强文化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在国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做到“五大结合”,即国学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培养学生书写能力和诵读能力的同时提高人品;国学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开发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孝敬》《增广贤文》《论语》等国学校本课程,构建独具“感恩、爱心、善念”的学校文化;国学与传统节日活动结合,挖掘、拓展端午节、老年节、除夕等传统节日的特定内涵;国学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相结合,开展“文明银行储蓄”活动,每月一个专题活动等;国学与传统礼仪文化相结合,开展三礼(礼仪、礼貌、礼节)、“开笔礼”等活动。

  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他的功绩和影响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纪念活动,是为了表达我们对这位伟大先哲的怀念和敬仰,对儒家文化的感悟和对继往开来者传承光大的责任,提升我校的文化品位形象,提高校园道德风尚,树立构建和谐校园的思想,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培养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高霞学子。让我们借鉴孔子的精神财富,传承优良的民族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创建一个美丽、文明、富饶的晋江而奋斗。

  谢谢大家!

关于孔子演讲稿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的印象中,孔夫子就是这样一位实事求是的人。

  在初一时,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有幸去到了南京的夫子庙,夜游夫子庙果真是一次极大的享受。夫子庙位于秦淮河畔,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中国四大文庙之一。每走一步,心中对孔夫子的尊敬就更重一分。孔子出身鲁国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重重,希望以他超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拯救自己的国家。我心目中的他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膜拜的木牌,而是一个真真切切的聆听人的内心的默默观察世界的老人。说他是老人,是因为,两千年后的今天,无论是哪方面,他都足以教我们去领悟这个民族的根。

  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年少时的贫困并没有抹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时的挫折也未曾动摇他坚定的心,晚年的离丧没能阻断他思想的升华!

  孔子作为一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习相远。"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早就已经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孔子是诲人不倦的,但是"不倦"却是建立在学生痴于学习却百思不得其解的基础上的。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处于那样的乱世,孔夫子以笑面对,乐观地在思考中漂泊。因此不会在铜镜前流连,不会看到头上的银丝,不会在意何时离去,智慧的光辉洗去了一切,生活因知识而富足。并非什么也没有,而是什么都知足。看开人生,绝非悲观。他知道历史的滚滚洪流留下的永远不是那些凶残的统治者,不是那些只知道冲锋陷阵的武夫,而是那些智者,那些真正的胸怀天下,那些关怀黎民苍生的先哲。他做到了,虽然他没有看到。但是历史铭记了他。一个坚定的儒学圣人,一个关怀天下的人!他记挂着人们,世代的人们也纪念着他。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夫子!

关于孔子演讲稿7

  孔子名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公元前551年10月27日诞生于春秋时代的鲁国(今山东曲阜)。孔子自幼勤奋好学,15岁时就确立了坚定的学习志向,开始走上了自学的道路。他不仅刻苦努力,认真读书,而且虚心好问,他的许多学问是他随时随地向别人请教得来的。他问过有名的学者,也问过普通的农夫;他问过白发苍苍的老人,也问过梳者小辫的孩童;他还愿意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能够“不耻下问”。从这当中,他体会到一个道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

  有一次,孔子有机会进入鲁国的太庙。太庙是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里面陈列着许多文物古器,还常举行祭祀活动,在这里,可以了解历史和有关的典章制度。孔子进太庙后,就下功夫认真地进行考察,对每一件不明白的事,都向别人请教。从庙里陈列的件件文物古器到举行仪式时伴奏的音乐,样样都要找人问个究竟。活动结束后,他还拉住别人的衣袖,继续问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他这样做,曾被人看不起。有人说:“谁说这个年轻人懂得礼呢?他跑进太庙,什么是都要问。”孔子听了说:“不懂就问,这就是礼啊!”这就是古书上记载的“子入太庙每事问”的故事。

  毛主席说过:我们要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因为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是学好文化科学知识所必须具备的良好习惯。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小养成这种勤思善问的好习惯。

  有人说,生命是宝藏;有人说,生命是黄金。我说,生命是花,就像春天绚丽多彩的花。世界因如花的生命而精彩,可是,有的人却轻易地让生命之花过早地凋谢了。

  大家知道,人类最基本的需求——除了对空气、水和食物的需要外,就是安全了。报纸、电视、新闻的内容越来越让人感到恐惧,如火灾、矿难、洪水、海啸、地震、车祸、战争、恐怖袭击、暴力等等,我们已经确信自己的环境不能100%的安全了。

  作为,一年有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学校周围生活。在这个人口密集,面积狭小的特殊的环境里,安全更是我们的一直关注的重点,国家有关部门为此专门立了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相关条例。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同时国家也提出了“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国家又成立了安全总局,负责全国安全工作的管理,这说明国家非常重视安全工作。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食物中毒、溺水、治安事故、暴力犯罪等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失去他们如花的生命!楼房拥挤造成学生受伤,课间追逐打闹造成骨折,课堂上被铅笔头扎伤、实验过程中被烫伤、溺水身亡、学生打架斗殴以及车祸等意外事故令人防不胜防。枯燥冰冷的数字,这些令人心颤的事实背后我们看见了什么呢?逝者以他们的鲜活而短暂的生命向我们提出了哪些警示呢?望老师、同学深思!

  尽管生活中有不可避免的突发灾难,未知遭遇常让我们胆战心惊,手足无措,但研究表明,通过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若能在灾难和伤害降临的初期,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80%的伤害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小学生正处于生理的发育阶段,心理非常单纯,最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伤害。但是,生命总是眷顾有安全意识的人,而安全意识是从日常行为中体现出来的。比如:遵纪守法,遵守交通规则,自觉抵制暴力、黄色信息和毒品,遇事要冷静,做事多想想后果,做到三思而行,同学间有了矛盾要冷静解决,不要以非对非。学会求助他人,学会躲避风险,如:遇到火灾要及时报告大人,或拨打119报警电话,不能贸然只身去救火,因为我们小学生人小无能力;遭遇暴力(以大欺小)一定要想办法及时脱身,报告老师或拨打110电话报案,要学会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或不良诱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知识很简单,但如果做不到,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就可能收到威胁,同时我还希望同学们做到“四防”,即:防火——严禁玩火,禁止把火源带入学校,杜绝火灾事故发生,一旦遭遇火灾,要学会正确的逃生方法(班主任按要求指导学生);防水——严禁私自下河堰洗澡,杜绝溺水事故的发生,如果发生同伴溺水的危急事情,要马上就近找到大人求救,千万不能因为害怕而逃离现场;防盗——关好门窗,注意自身财物的保管;防自身安全——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社会公德和学校安全常规,严禁课间或户外活动时不听从老师教导、追逐吵闹伤害事故的发生。

  同时,我希望全体员工要进一步增强“校园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和“我是安全工作责任人”的意识,每一个人在自己所在的岗位上把好每一关,关心学生胜于关心自己(今天下午的火场逃生演习全体师生参加,除班主任、进班老师外,科任老师一律随班参加);各个班级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做到“四化”——教育经常化,制度科学化,安全措施具体化,学生行为规范化,努力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为学生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

  最后,让我们牢记“珍惜生命,关注安全”,祝我们的同学们在江海一小美丽、可爱的校园里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关于孔子演讲稿8

  孔子,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三岁是父亲离世,十七岁时母亲又离开人间,但他没有失去信心,而是努力造就自己,凭着他受到的教育,开办私塾,把自己学到的和积累的知识教给他的学生,被他所教育过的学生大多都是平民家,而他免费教育他们,让他们也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个静静聆听人的内心与漠漠观察世界的智慧老人。

  首先,我认为孔子是一个安贫乐道的人。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孔子以好学著称,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三,我认为孔子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人。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被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关于孔子演讲稿9

  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但在众多的圣杰之中,最令我们敬佩的依然是我们的东方圣人: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有《论语》一书。《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首先,我认为孔子是一个不耻下问的人。我们也知道,孔子有许多的"导师"。有的导师小到《两小儿辩日》中的孩童。从两个孩童的辩论中,孔子也明白了许多道理,甚至向两个孩童请教。从此点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不耻下问的特点。

  其次,我认为孔子是一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从四十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以礼治国。为国,他可"毁三都",为国,他可亲自率兵,可鲁国君上为了自己的利益,将孔夫子赶出鲁国。不过幸而孔夫子并未放弃,并和弟子在漂泊途中,依旧努力宣传。有许多次差点因此丢去性命。可这并不会阻挡孔子宣传仁、义、礼、智、信。也许,这才是真正的为国堪忧,强大无畏。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夫子,也是孔子爱人,爱己,为国分忧,无私无畏的特点。就像古人说的"士不可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不愧为真君子,而他的弟子也将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夫子:东方圣贤!

关于孔子演讲稿10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孔子心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孔子以好学著称,对各种知识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却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谁他那里有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到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面,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他让我们懂得他"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直道而行"的精神品质。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体现了孔子德治主张的政治思想。

  通过以上的资料,我对孔子的精神品质和政治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孔子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是我心中的伟人。

关于孔子演讲稿11

  说到老师,不得不提一个人:孔子。孔子是春秋时代和中国整个文明史上最有成就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影响极大。孔子学生三千,贤者七十二。但比较有名的也只有颜回、子路、子贡,其次有名的是冉有、子夏、曾点等。

  孔子曾亲自点评自己的这些“优秀学生”,他把他们分成四类: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

  翻译一下,意思就是:“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

  难道只有建功立业、立德立言才能入孔夫子的法眼吗?非也,他教育家和思想家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就在《论语先进》的第十一章里,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各述其志向,间接表明了自己思想上的倾向。

  这一章记述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一场唠嗑。有一天,孔子问他的那些学生们:如果有人赏识你们,你们这辈子都想干点啥呀?小时候写过《我的理想》这篇命题作文的人,应该都会觉得这问题特别熟悉。

  功夫最好的子路抢先发言说,“我呢,就去那些个夹在大国之间不好做人的中型国家,哪怕它现在又是闹饥荒又是频频被别国攻击,只要我去,三年之后,不仅打仗不愁兵,人民还懂礼仪。”

  孔子就笑笑,有点不以为然的样子,转向曾被自己称赞有宰相才能的冉有说,“求!你呢?”

  冉有说,“我去一个更小的国家,方圆六七十里,三年之内能使人民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则要等到其他贤人去推行了。”

  孔子没说啥,又问公西华,“你呢?”

  公西华谦卑地说,“我也不讲我自己能够怎么怎么样,不过我态度好愿意学,祭祀方面的事情,我还是能够办好的。”

  孔子终于转向了一直在一边鼓瑟的曾皙,问,“你呢?”

  曾皙还沉浸在音乐里,直到一个乐章终了,他从容抚出最后一个音节,才坐直了身体对孔子说,“我跟这三位老兄的理想都不同啊。”

  孔子说,“那有啥,大家就是说说自己的想法嘛。”

  于是曾皙就说了,“我呢,就想在暮春的时候,穿着春天的衣服,和几个年轻人,几个孩子,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走回家。”

  那大概是个百无聊赖的冬日,因为当孔子听完曾点的回答后,十分向往地舒了一口气,说,“我跟你一样啊。”

  曾皙的那句,“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一个好故事,是一首好诗,也是一种让人欣羡的浪漫。哪怕你到了孔子一样该知天命的时候,依然两手空空,也没关系——哪怕,再不会有人了解你,给你达成伟大使命的机会,甚至还做不了一个小头头,但你也可以像曾点一样,开开心心地在春天做一身好衣服,出去唱唱歌,吹吹风,洗洗澡,读读书,并满足于此。

  那一天,孔子想问的大概是类似情怀的问题,而曾皙给了他一个最喜欢的答案。而这个答案,也在千百年后,解答了无数人的迷茫。这大概就是孔子为师者的智慧。

关于孔子演讲稿1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陬邑人。还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论语》中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孔子学识渊博,人称孔圣人,但孔子依然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有一回,跟随当时鲁国的乐管师囊古琴,学的是《文王操》。孔子专心学了一段时间后,师囊说可以了。孔子觉得不够,又继续学。一段时间后,师囊说可以了。可孔子仍觉得不够。又过了一段时间,师囊认为真的可以了。可孔子仍觉得不够。直到孔子能够再乐曲中表现文王的形象,孔子才觉得真的可以了。"

  在跟师囊学古琴,弹奏《文王操》时,师囊曾三次对孔子说:"可以了。"但孔子始终觉得自己还得再学,直到能够在乐曲中表现文王的形象,孔子才罢休。又有一回,孔子去太庙祭祖,见到新奇的事物就向人问这问那。有人笑着说:"孔子学富五车,懂得礼仪,怎么还要问别人?"孔子听了后回答说:"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

  通过这两个故事,我们知道了孔子是一个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人!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夫子。

关于孔子演讲稿13

  早晨,推开窗,一缕阳光射了进来,我不禁想起"朝闻道,夕可死矣"这句名言。啊!孔子,你给予了我生命的动力!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据说弟子有三千多人,著名的有七十二人,故称"七十二贤人"。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出于他之口,他把"仁"和"礼"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对中国的思想有巨大影响,被尊为"圣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两千多年前,孔子便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看法,这在当时是多么具有进步性啊!当时战火连绵,百姓疾苦,受教育就是空谈,有权有势之人才可以上学,但孔子主张教学没有等级、类别,他在全国各地收徒,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并且不主张死板的教学,而应"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育弟子们要活学活用,学与思并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人人皆知的名言,就是孔子所说。他提出温习的重要性,教育人们要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应该是我们对待学习的一种态度。

  "君子"一直是孔子的最高追求,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平凡的人。为此,他提出了君子的言行和道德修养要求:其一,君子不器;其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其三,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其四,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其五,君子群而不党。

  孔子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经受了多次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始终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把黎民百姓看作天,不忘自己的道德标准。伟大的光辉在他身上处处闪映。他还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这正反应了孔子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修养。

  或许,孔子的字典里永远没有退缩一词吧!

关于孔子演讲稿14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庄严地站在这里,就是要纪念一位教师。

  他的工作平凡而辛苦:他曾为物质生活的困顿苦恼过,为自己的主张不被人重视牢骚满腹,即使这样,他依然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地做着“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他是一位伟大的教师,是所有教师的教师,是在他之后所有知识分子、士农工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教师。他是第一位教师,是教师的鼻祖,更为重要的是,正是因为他的光辉榜样,教师职业的神圣和伟大才获得了世人的肯定,教师才成了一门与众不同的职业。

  他是教师的起点,一个光辉的起点。回望人类历史的长河,在教师这个行业中,能够同他并列的,整个人类历史上也只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爱因斯坦……这位教师不是别人,正是孔子。

  2561年前9月28,孔子诞生于山东曲阜。15岁时,他立志做学者。27岁时,开始创办私人学校。此后,孔子拥有了较高的声誉。51岁时,担任鲁国首都的市长“中都宰”,政绩卓著。55岁——68岁,孔子经历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孔子回到鲁国后,很受尊敬,享受国老的待遇,专修诗书礼乐。公元前479年,孔子73岁时去世。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开创的儒学,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产,是人类伟大的思想宝库。宋代朱熹在诗中写道:“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孔子的思想如长夜明灯,照耀着人类历史的长空。

  当然,人们提起孔子的时候,想起的更多的还是他的《论语》。《论语》就像是一本语录,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他的学生记录下来。这些语录,有的是孔子上课所说,有的是孔子生活所言,一句句简短的话中,透出的是孔子的朴素、豁达和智慧。

  孔子的弟子有三千,他们就像一颗颗种子,把孔子的生活态度、生活智慧广为传播。

  如果说人的眼睛有两种功能:一是向外看,看外面无限宽广的世界,以此来丰富我们的见识。二是朝内看,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世界,让它更为洁净。那孔子就是教会人们如何去看自己的内心,如何让它平和而温暖。

  对待学习,孔子这么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指导人们在家要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在外对长辈、对师友和对周围的人要敬重、友爱。做人要谨严慎行,心胸宽广;讲话要诚实可信,关爱他人。在教学方法上,孔子提出教师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讲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钻研兴趣,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耐心细致。这一系列教育思想和观念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都具有非常好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孔老夫子的世界,在他的世界里净化自己,美化自己,提升自己。

关于孔子演讲稿15

  孔子,一个多么熟悉却又遥远的伟人,虽然他早已离我们远去,虽然他不处在我们这个信息化的年代,但是他的思想仍深深的影响着我们。

  前几日,我们在学校里接触了这位老人儒雅的思想。我们跟着语文石老师背诵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时我就对孔圣人有了一种神圣的感觉。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在我的学习中还是很有用的。

  另外他讲述的许多做人的道理,至今还是需要大家借鉴的。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就是做人择友的标准之一。其实,我们之所以把他称为圣人,是因为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在做人上确实达到了人生的很高境界。

  孔子不光是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也是我们身边生活的指路人。每当我们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总会想到孔子失意的时候,仍然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件事,最后在不起眼的事情上取得了成功,这激励着我把精力投入到自己的目标上,有了前进的动力。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并不是一个神,而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他甘愿屈身向路边的孩童请教问题,丝毫没有失去学者的风度。

  孔子,这个名字的背后,也暗含着一种文化,这种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现在还在影响着我们。没有了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们的生活也失去了色彩……。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伟人。

《关于孔子演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孔子演讲稿】相关文章:

关于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08-21

孔子的名句06-06

孔子经典名句精选06-20

孔子经典名句06-23

孔子的语录06-15

孔子的名言03-15

孔子的格言10-11

孔子的经典名言11-09

孔子名言11-08

孔子的名言06-05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关于孔子演讲稿

  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演讲稿会更加事半功倍。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可以使用演讲稿的机会越来越多,那么你有了解过演讲稿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孔子演讲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孔子演讲稿

关于孔子演讲稿1

  早晨,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耳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石老师领读后,我们也开始声情并茂地读起来,体会这位精神的巨人——孔夫子流芳百世的思想。

  千百年前,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圣人——孔子,他是春秋时期的一个伟大的惊魂,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弟子有三千,被后人尊称为"圣人"。其弟子将他的言行和思想记载在《论语》中。通过《论语》,我知晓了关于他的很多不朽的名言,经过时间的流逝和洗礼,却仍然保存,流传至今,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孔子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一生信奉仁义礼智信,这是他治学,治国的基本观念。此外,他始终把"学到老,活到老"当作自己的目标,孔子把一生中的百分之八十都倾注在做学问上。他严于律己的同时,也竭尽心力地教诲自己的弟子,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然而,在这么伟大的伟人背后,也有许多说不出的艰辛。他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饱经人生苦难,在他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但他有着一种高尚的品德,那就是乐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有人生的苦难都如同烈火淬钢般催熟他年轻博大的思想,但他在这座"困难"的高山上不断攀登,不知疲倦地周游列国,传道授业,渴望种子能够在未知的土壤里长成参天大树。

  孔子的很多名言都很让人受益匪浅。《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篇对话: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吾得而食诸?"大意是,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孔子答道,"国君的行为要符合国君的要求,臣子的行为要符合臣子的要求,父亲的行为要符合父亲的要求,儿子的行为要符合儿子的要求。"齐景公说,"说得好啊!要是真的国君的行为不符合国君的要求,臣子的行为不符合臣子的要求,父亲的行为不符合父亲的要求,儿子的行为不符合儿子的要求,即使有粮饷俸禄,我能来享用它吗?"也就是要求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规范。

  虽然孔子已经仙逝,但他的思想永垂不朽,他改变了我的观念,让我懂得在困难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努力进取,叩开成功的大门,让我们在孔子精神的滋润中成长!

  这就是东方圣人——孔夫子。

关于孔子演讲稿2

  孔子,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三岁是父亲离世,十七岁时母亲又离开人间,但他没有失去信心,而是努力造就自己,凭着他受到的教育,开办私塾,把自己学到的和积累的知识教给他的学生,被他所教育过的学生大多都是平民家,而他免费教育他们,让他们也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孔子的品行优良,他根据学生的性格来不同的教育他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体现了他的谦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展现了他教育学生的方法。

  不只是中国,其他国家的人也了解孔子不少,他一生教过多达三千名学生,而著名的就有七十几个个,他是多么无私。在国外,还创办了许多孔子教育学校,这说明孔子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也很大,他是多么伟大。他55岁时率弟子一起周游其他列国,把自己的教学方法介绍给其他列国,可是他们一行人在周游过程中多次被困遇险。

  孔子把“任”和“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仁”可以将它理解为对人的关心,"义"则是道德,他讲求学生道德好,对他人关心关爱,他的学生把他说的名言名句记录下来,流传至今,这些育人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值得老师学习。

  孔子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他用自己的行动使他成为了风靡全球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中国历史上重重的画上了一笔,在许多人的心上画上了一笔。

关于孔子演讲稿3

  走进孔子庙复古的大门,一个装着各种各样的鲤鱼的大水塘映入眼帘。走过水塘就是人山人海的祠堂,就在这祠堂附近,你总是能看见一些要大一点的孩子,旁边有三四个人在辅导着他们,而他们唯一一件装饰品就只有胸前那闪亮的采访证。没错,他们就是小记者,有新闻怎么能少的了他们呢?别忘了,他们可是未来的大记者呀!而旁边的几位则是记者姐姐们和摄影大哥!

  身为学生记者团里的一员,我也参与了本次活动。拜了孔子,领了红蛋,那就只剩写开笔石了。来到排队队伍里,我突然听见一位一年级新生对一位家长说:妈妈,为什么要写开笔石呢?只听,那位家长耐心的回答:写了开笔石,你以后就会把字写得很漂亮,工整的。那孩子似乎明白了什么:哦,妈妈,你放心,我上了小学,一定能把字写得很好很好的!那位家长欣慰的笑了。我也笑了,心里祝福着这些学弟学妹,祝他们有着辉煌的成绩

  现在,真正的任务开始了。我一手拿着笔,一手拿着本子和一张采访辅导,开始写着我等一下要采访的问题。写完了问题,我就到处走,寻找着我的目标。终于,我的目光落在了一位小男孩的身上。因为这是我第一次采访,所以有点紧张,我不断的深呼吸,以平衡我的情绪。终于,在记者小吴姐姐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慢慢地接近那个小男孩。到那个小男孩身边了,我发声道:请问我能采访你一下吗?那个小男孩转过身来,轻轻地说:嗯。显得有些害臊。于是,我便对他进行了采访,不过他害臊,有些问题回答不出来,所以不是很成功。后来,我又找了几个对象,把几个问题都问完整了。

  采访过后,我才意识到已经很晚了,我得赶紧回家了。与小吴姐姐道别之后,我就骑着自行车,赶紧回家了。

  这次的采风活动,让我收获了很多:更有经验了,知识面更广了未来一年级的学弟学妹们,你们也赶紧到孔子庙里领红蛋吧!

关于孔子演讲稿4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因遭家难,迁居鲁国。孔子三岁时死了父亲,十七岁又失去了母亲,家境贫困,没有机会受正规教育,全靠读书自修。他自幼好学,拜许多人为师,所以精通礼仪、音乐、射箭、驾车、计算等本领。

  孔子一生,政治上不得志。年轻时,曾做过管仓库、管牛羊的小官。五十多岁才当了鲁国的司寇(代理宰相)。但不久,因为政治见解不合,一气之下离开了鲁国,带着一些学生周游列国,四处游说。孔子的志向很大,要做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者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年轻人使他怀念我),但他的政治主张在鲁国行不通,到齐国也碰了壁,到陈、蔡小国更不必说。在卫国住了一段时间后,六十多岁又回到了鲁国,埋头讲学和整理古书。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所谓“仁”就是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提倡“爱人”,一方面要统治者相亲相爱,加强内部团结”,另一方面也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能过分剥削压迫民众。孔子还主张严格遵守“礼”的规定。这“礼”就是周朝制定用来区分君臣上下、父子尊卑的等级的典章制度。他的思想,自汉以后,成为两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旧传统,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一改过去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的局面。孔子的学生相传有三千人,其中最著名的七十二人。比如子路、冉有、子贡、颜渊、子游、子夏、曾参等。孔子的学生多数出身贫贱,年龄参差不齐,有的与孔子几乎同年,有的与他相差三、四十岁,还有父子二人(如曾点与曾参)都是孔子的学生。做孔子的学生,学费低廉,只须十条肉干。孔子向贫贱的下层传播文化,并且教育学生“每事问”,勤思考,温故知新;他提倡教学相长,因材施教,诱导启发的教育方法。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到今天还值得学生和参考。孔子的另一大贡献是整理编订古代文化典籍,孔子以前有不少文献,他一面学习,一面加以整理,同时向弟子传授,经他整理的典籍有《尚书》(上古历史文献汇编)、《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周易》(古代算卦用书)等。他还根据鲁国的史料,编撰了一部编年史,这就是被后世称为五经之一的《春秋》,开创了私人修撰历史(最初史书由史官撰写,即所谓官修)。据司马迁《史纪·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于乱世,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但不被接受,所以发愤修撰《春秋》,寄托他的理想,表达他对邪恶的嫉恨和对正义的褒彰。《春秋》以及“春秋笔法”(文笔曲折,遣词造句中带有褒贬倾向)对后世都产生很大影响。

  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历代礼乐制度方面的问题,这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故事,不仅见于《史记》等正史记载,也见于老子彩图(相传春秋末期)和汉画像砖。在洛阳市东关大街北侧有一座碑楼,据传就是孔子入周问礼处。

关于孔子演讲稿5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儒家思想创始人、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诞辰____年纪念日,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活动。首先,谨让我代表高霞小学全体师生对在百忙之中来参加这次活动的领导、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之瑰宝。多年来,我校围绕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建设以民族精神为底色的校园文化。我们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发展需要,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归宿,以“诵读经典、感悟经典、学做真人”为主旋律,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国学,爱国学,用国学的教育活动,让学生逐步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增长才干,为民族文化的绵延、创新与发展打造基石。

  在国学教育活动中,我们采用“读(每周一篇人人读)、找(查找经典故事等)、背(自背、互背校本课程)、操(在全校推广国学礼仪操)、赛(班级、学校比赛)、赏(配乐、配画吟诵)、展(手抄报、画展)、写(根据情节描写,展开想象读写)、演(举行国学教育文艺汇演)、用(生活中运用)”等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用国学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五爱”人,增强文化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在国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做到“五大结合”,即国学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培养学生书写能力和诵读能力的同时提高人品;国学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开发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孝敬》《增广贤文》《论语》等国学校本课程,构建独具“感恩、爱心、善念”的学校文化;国学与传统节日活动结合,挖掘、拓展端午节、老年节、除夕等传统节日的特定内涵;国学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相结合,开展“文明银行储蓄”活动,每月一个专题活动等;国学与传统礼仪文化相结合,开展三礼(礼仪、礼貌、礼节)、“开笔礼”等活动。

  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他的功绩和影响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纪念活动,是为了表达我们对这位伟大先哲的怀念和敬仰,对儒家文化的感悟和对继往开来者传承光大的责任,提升我校的文化品位形象,提高校园道德风尚,树立构建和谐校园的思想,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培养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高霞学子。让我们借鉴孔子的精神财富,传承优良的民族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创建一个美丽、文明、富饶的晋江而奋斗。

  谢谢大家!

关于孔子演讲稿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的印象中,孔夫子就是这样一位实事求是的人。

  在初一时,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有幸去到了南京的夫子庙,夜游夫子庙果真是一次极大的享受。夫子庙位于秦淮河畔,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中国四大文庙之一。每走一步,心中对孔夫子的尊敬就更重一分。孔子出身鲁国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重重,希望以他超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拯救自己的国家。我心目中的他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膜拜的木牌,而是一个真真切切的聆听人的内心的默默观察世界的老人。说他是老人,是因为,两千年后的今天,无论是哪方面,他都足以教我们去领悟这个民族的根。

  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年少时的贫困并没有抹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时的挫折也未曾动摇他坚定的心,晚年的离丧没能阻断他思想的升华!

  孔子作为一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习相远。"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早就已经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孔子是诲人不倦的,但是"不倦"却是建立在学生痴于学习却百思不得其解的基础上的。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处于那样的乱世,孔夫子以笑面对,乐观地在思考中漂泊。因此不会在铜镜前流连,不会看到头上的银丝,不会在意何时离去,智慧的光辉洗去了一切,生活因知识而富足。并非什么也没有,而是什么都知足。看开人生,绝非悲观。他知道历史的滚滚洪流留下的永远不是那些凶残的统治者,不是那些只知道冲锋陷阵的武夫,而是那些智者,那些真正的胸怀天下,那些关怀黎民苍生的先哲。他做到了,虽然他没有看到。但是历史铭记了他。一个坚定的儒学圣人,一个关怀天下的人!他记挂着人们,世代的人们也纪念着他。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夫子!

关于孔子演讲稿7

  孔子名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公元前551年10月27日诞生于春秋时代的鲁国(今山东曲阜)。孔子自幼勤奋好学,15岁时就确立了坚定的学习志向,开始走上了自学的道路。他不仅刻苦努力,认真读书,而且虚心好问,他的许多学问是他随时随地向别人请教得来的。他问过有名的学者,也问过普通的农夫;他问过白发苍苍的老人,也问过梳者小辫的孩童;他还愿意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能够“不耻下问”。从这当中,他体会到一个道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

  有一次,孔子有机会进入鲁国的太庙。太庙是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里面陈列着许多文物古器,还常举行祭祀活动,在这里,可以了解历史和有关的典章制度。孔子进太庙后,就下功夫认真地进行考察,对每一件不明白的事,都向别人请教。从庙里陈列的件件文物古器到举行仪式时伴奏的音乐,样样都要找人问个究竟。活动结束后,他还拉住别人的衣袖,继续问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他这样做,曾被人看不起。有人说:“谁说这个年轻人懂得礼呢?他跑进太庙,什么是都要问。”孔子听了说:“不懂就问,这就是礼啊!”这就是古书上记载的“子入太庙每事问”的故事。

  毛主席说过:我们要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因为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是学好文化科学知识所必须具备的良好习惯。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小养成这种勤思善问的好习惯。

  有人说,生命是宝藏;有人说,生命是黄金。我说,生命是花,就像春天绚丽多彩的花。世界因如花的生命而精彩,可是,有的人却轻易地让生命之花过早地凋谢了。

  大家知道,人类最基本的需求——除了对空气、水和食物的需要外,就是安全了。报纸、电视、新闻的内容越来越让人感到恐惧,如火灾、矿难、洪水、海啸、地震、车祸、战争、恐怖袭击、暴力等等,我们已经确信自己的环境不能100%的安全了。

  作为,一年有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学校周围生活。在这个人口密集,面积狭小的特殊的环境里,安全更是我们的一直关注的重点,国家有关部门为此专门立了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相关条例。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同时国家也提出了“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国家又成立了安全总局,负责全国安全工作的管理,这说明国家非常重视安全工作。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食物中毒、溺水、治安事故、暴力犯罪等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失去他们如花的生命!楼房拥挤造成学生受伤,课间追逐打闹造成骨折,课堂上被铅笔头扎伤、实验过程中被烫伤、溺水身亡、学生打架斗殴以及车祸等意外事故令人防不胜防。枯燥冰冷的数字,这些令人心颤的事实背后我们看见了什么呢?逝者以他们的鲜活而短暂的生命向我们提出了哪些警示呢?望老师、同学深思!

  尽管生活中有不可避免的突发灾难,未知遭遇常让我们胆战心惊,手足无措,但研究表明,通过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若能在灾难和伤害降临的初期,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80%的伤害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小学生正处于生理的发育阶段,心理非常单纯,最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伤害。但是,生命总是眷顾有安全意识的人,而安全意识是从日常行为中体现出来的。比如:遵纪守法,遵守交通规则,自觉抵制暴力、黄色信息和毒品,遇事要冷静,做事多想想后果,做到三思而行,同学间有了矛盾要冷静解决,不要以非对非。学会求助他人,学会躲避风险,如:遇到火灾要及时报告大人,或拨打119报警电话,不能贸然只身去救火,因为我们小学生人小无能力;遭遇暴力(以大欺小)一定要想办法及时脱身,报告老师或拨打110电话报案,要学会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或不良诱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知识很简单,但如果做不到,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就可能收到威胁,同时我还希望同学们做到“四防”,即:防火——严禁玩火,禁止把火源带入学校,杜绝火灾事故发生,一旦遭遇火灾,要学会正确的逃生方法(班主任按要求指导学生);防水——严禁私自下河堰洗澡,杜绝溺水事故的发生,如果发生同伴溺水的危急事情,要马上就近找到大人求救,千万不能因为害怕而逃离现场;防盗——关好门窗,注意自身财物的保管;防自身安全——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社会公德和学校安全常规,严禁课间或户外活动时不听从老师教导、追逐吵闹伤害事故的发生。

  同时,我希望全体员工要进一步增强“校园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和“我是安全工作责任人”的意识,每一个人在自己所在的岗位上把好每一关,关心学生胜于关心自己(今天下午的火场逃生演习全体师生参加,除班主任、进班老师外,科任老师一律随班参加);各个班级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做到“四化”——教育经常化,制度科学化,安全措施具体化,学生行为规范化,努力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为学生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

  最后,让我们牢记“珍惜生命,关注安全”,祝我们的同学们在江海一小美丽、可爱的校园里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关于孔子演讲稿8

  孔子,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三岁是父亲离世,十七岁时母亲又离开人间,但他没有失去信心,而是努力造就自己,凭着他受到的教育,开办私塾,把自己学到的和积累的知识教给他的学生,被他所教育过的学生大多都是平民家,而他免费教育他们,让他们也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个静静聆听人的内心与漠漠观察世界的智慧老人。

  首先,我认为孔子是一个安贫乐道的人。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孔子以好学著称,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三,我认为孔子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人。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被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关于孔子演讲稿9

  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但在众多的圣杰之中,最令我们敬佩的依然是我们的东方圣人: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有《论语》一书。《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首先,我认为孔子是一个不耻下问的人。我们也知道,孔子有许多的"导师"。有的导师小到《两小儿辩日》中的孩童。从两个孩童的辩论中,孔子也明白了许多道理,甚至向两个孩童请教。从此点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不耻下问的特点。

  其次,我认为孔子是一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从四十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以礼治国。为国,他可"毁三都",为国,他可亲自率兵,可鲁国君上为了自己的利益,将孔夫子赶出鲁国。不过幸而孔夫子并未放弃,并和弟子在漂泊途中,依旧努力宣传。有许多次差点因此丢去性命。可这并不会阻挡孔子宣传仁、义、礼、智、信。也许,这才是真正的为国堪忧,强大无畏。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夫子,也是孔子爱人,爱己,为国分忧,无私无畏的特点。就像古人说的"士不可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不愧为真君子,而他的弟子也将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夫子:东方圣贤!

关于孔子演讲稿10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孔子心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孔子以好学著称,对各种知识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却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谁他那里有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到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面,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他让我们懂得他"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直道而行"的精神品质。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体现了孔子德治主张的政治思想。

  通过以上的资料,我对孔子的精神品质和政治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孔子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是我心中的伟人。

关于孔子演讲稿11

  说到老师,不得不提一个人:孔子。孔子是春秋时代和中国整个文明史上最有成就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影响极大。孔子学生三千,贤者七十二。但比较有名的也只有颜回、子路、子贡,其次有名的是冉有、子夏、曾点等。

  孔子曾亲自点评自己的这些“优秀学生”,他把他们分成四类: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

  翻译一下,意思就是:“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

  难道只有建功立业、立德立言才能入孔夫子的法眼吗?非也,他教育家和思想家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就在《论语先进》的第十一章里,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各述其志向,间接表明了自己思想上的倾向。

  这一章记述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一场唠嗑。有一天,孔子问他的那些学生们:如果有人赏识你们,你们这辈子都想干点啥呀?小时候写过《我的理想》这篇命题作文的人,应该都会觉得这问题特别熟悉。

  功夫最好的子路抢先发言说,“我呢,就去那些个夹在大国之间不好做人的中型国家,哪怕它现在又是闹饥荒又是频频被别国攻击,只要我去,三年之后,不仅打仗不愁兵,人民还懂礼仪。”

  孔子就笑笑,有点不以为然的样子,转向曾被自己称赞有宰相才能的冉有说,“求!你呢?”

  冉有说,“我去一个更小的国家,方圆六七十里,三年之内能使人民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则要等到其他贤人去推行了。”

  孔子没说啥,又问公西华,“你呢?”

  公西华谦卑地说,“我也不讲我自己能够怎么怎么样,不过我态度好愿意学,祭祀方面的事情,我还是能够办好的。”

  孔子终于转向了一直在一边鼓瑟的曾皙,问,“你呢?”

  曾皙还沉浸在音乐里,直到一个乐章终了,他从容抚出最后一个音节,才坐直了身体对孔子说,“我跟这三位老兄的理想都不同啊。”

  孔子说,“那有啥,大家就是说说自己的想法嘛。”

  于是曾皙就说了,“我呢,就想在暮春的时候,穿着春天的衣服,和几个年轻人,几个孩子,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走回家。”

  那大概是个百无聊赖的冬日,因为当孔子听完曾点的回答后,十分向往地舒了一口气,说,“我跟你一样啊。”

  曾皙的那句,“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一个好故事,是一首好诗,也是一种让人欣羡的浪漫。哪怕你到了孔子一样该知天命的时候,依然两手空空,也没关系——哪怕,再不会有人了解你,给你达成伟大使命的机会,甚至还做不了一个小头头,但你也可以像曾点一样,开开心心地在春天做一身好衣服,出去唱唱歌,吹吹风,洗洗澡,读读书,并满足于此。

  那一天,孔子想问的大概是类似情怀的问题,而曾皙给了他一个最喜欢的答案。而这个答案,也在千百年后,解答了无数人的迷茫。这大概就是孔子为师者的智慧。

关于孔子演讲稿1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陬邑人。还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论语》中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孔子学识渊博,人称孔圣人,但孔子依然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有一回,跟随当时鲁国的乐管师囊古琴,学的是《文王操》。孔子专心学了一段时间后,师囊说可以了。孔子觉得不够,又继续学。一段时间后,师囊说可以了。可孔子仍觉得不够。又过了一段时间,师囊认为真的可以了。可孔子仍觉得不够。直到孔子能够再乐曲中表现文王的形象,孔子才觉得真的可以了。"

  在跟师囊学古琴,弹奏《文王操》时,师囊曾三次对孔子说:"可以了。"但孔子始终觉得自己还得再学,直到能够在乐曲中表现文王的形象,孔子才罢休。又有一回,孔子去太庙祭祖,见到新奇的事物就向人问这问那。有人笑着说:"孔子学富五车,懂得礼仪,怎么还要问别人?"孔子听了后回答说:"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

  通过这两个故事,我们知道了孔子是一个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人!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夫子。

关于孔子演讲稿13

  早晨,推开窗,一缕阳光射了进来,我不禁想起"朝闻道,夕可死矣"这句名言。啊!孔子,你给予了我生命的动力!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据说弟子有三千多人,著名的有七十二人,故称"七十二贤人"。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出于他之口,他把"仁"和"礼"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对中国的思想有巨大影响,被尊为"圣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两千多年前,孔子便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看法,这在当时是多么具有进步性啊!当时战火连绵,百姓疾苦,受教育就是空谈,有权有势之人才可以上学,但孔子主张教学没有等级、类别,他在全国各地收徒,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并且不主张死板的教学,而应"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育弟子们要活学活用,学与思并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人人皆知的名言,就是孔子所说。他提出温习的重要性,教育人们要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应该是我们对待学习的一种态度。

  "君子"一直是孔子的最高追求,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平凡的人。为此,他提出了君子的言行和道德修养要求:其一,君子不器;其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其三,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其四,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其五,君子群而不党。

  孔子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经受了多次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始终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把黎民百姓看作天,不忘自己的道德标准。伟大的光辉在他身上处处闪映。他还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这正反应了孔子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修养。

  或许,孔子的字典里永远没有退缩一词吧!

关于孔子演讲稿14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庄严地站在这里,就是要纪念一位教师。

  他的工作平凡而辛苦:他曾为物质生活的困顿苦恼过,为自己的主张不被人重视牢骚满腹,即使这样,他依然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地做着“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他是一位伟大的教师,是所有教师的教师,是在他之后所有知识分子、士农工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教师。他是第一位教师,是教师的鼻祖,更为重要的是,正是因为他的光辉榜样,教师职业的神圣和伟大才获得了世人的肯定,教师才成了一门与众不同的职业。

  他是教师的起点,一个光辉的起点。回望人类历史的长河,在教师这个行业中,能够同他并列的,整个人类历史上也只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爱因斯坦……这位教师不是别人,正是孔子。

  2561年前9月28,孔子诞生于山东曲阜。15岁时,他立志做学者。27岁时,开始创办私人学校。此后,孔子拥有了较高的声誉。51岁时,担任鲁国首都的市长“中都宰”,政绩卓著。55岁——68岁,孔子经历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孔子回到鲁国后,很受尊敬,享受国老的待遇,专修诗书礼乐。公元前479年,孔子73岁时去世。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开创的儒学,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产,是人类伟大的思想宝库。宋代朱熹在诗中写道:“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孔子的思想如长夜明灯,照耀着人类历史的长空。

  当然,人们提起孔子的时候,想起的更多的还是他的《论语》。《论语》就像是一本语录,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他的学生记录下来。这些语录,有的是孔子上课所说,有的是孔子生活所言,一句句简短的话中,透出的是孔子的朴素、豁达和智慧。

  孔子的弟子有三千,他们就像一颗颗种子,把孔子的生活态度、生活智慧广为传播。

  如果说人的眼睛有两种功能:一是向外看,看外面无限宽广的世界,以此来丰富我们的见识。二是朝内看,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世界,让它更为洁净。那孔子就是教会人们如何去看自己的内心,如何让它平和而温暖。

  对待学习,孔子这么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指导人们在家要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在外对长辈、对师友和对周围的人要敬重、友爱。做人要谨严慎行,心胸宽广;讲话要诚实可信,关爱他人。在教学方法上,孔子提出教师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讲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钻研兴趣,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耐心细致。这一系列教育思想和观念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都具有非常好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孔老夫子的世界,在他的世界里净化自己,美化自己,提升自己。

关于孔子演讲稿15

  孔子,一个多么熟悉却又遥远的伟人,虽然他早已离我们远去,虽然他不处在我们这个信息化的年代,但是他的思想仍深深的影响着我们。

  前几日,我们在学校里接触了这位老人儒雅的思想。我们跟着语文石老师背诵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时我就对孔圣人有了一种神圣的感觉。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在我的学习中还是很有用的。

  另外他讲述的许多做人的道理,至今还是需要大家借鉴的。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就是做人择友的标准之一。其实,我们之所以把他称为圣人,是因为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在做人上确实达到了人生的很高境界。

  孔子不光是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也是我们身边生活的指路人。每当我们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总会想到孔子失意的时候,仍然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件事,最后在不起眼的事情上取得了成功,这激励着我把精力投入到自己的目标上,有了前进的动力。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并不是一个神,而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他甘愿屈身向路边的孩童请教问题,丝毫没有失去学者的风度。

  孔子,这个名字的背后,也暗含着一种文化,这种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现在还在影响着我们。没有了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们的生活也失去了色彩……。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