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报告通用15篇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质实习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地质实习报告1
1. 实习概况
1.1区域地质概况
北京市在地质构造上正处于华北地区中部--燕山沉降带的西部。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既经过大幅度的下降,接受巨厚的沉积;又产生过剧烈的造山运动。特别是中生代,以燕山运动为主的造山运动,构成了北京地区地质构造骨架和地貌的雏形。伴随地壳运动的发展,褶皱变形和断裂发育广泛,岩浆活动也很频繁。平原地区凹陷隆起的边缘,都为大断裂所控制。这些大断层之间往往分布着许多较小的断裂破碎带。北京地区的岩性条件比较复杂,大体上可划分为松散堆积物和基岩两大类。中生代燕山运动形成了北京地区的基本地形骨架。
1.2实习概述
实习两条路线分别为延庆硅化木公园六道河村六道河背斜以及排字岭单斜旋回粒序的观察和下苇甸寒武系—奥陶系海相地层观察以及妙峰山复式背向斜褶皱及其形成圈闭的描述。
2. 分点论述
2.1 六道河背斜(缝洞单元体)
2.1.1 地质描述(名称+特征+形成机制)
核部中元古界长城系常州沟组石英砂岩,两翼是长城系串岭沟组紫红色页岩与团山子组 白云岩组成的背斜,背斜特点西翼缓东
翼抖具体产状如图所示。西翼以紫红色泥页岩和灰质白云岩为主,地层向上厚度加大,并且在背斜西翼发生正断层发生地层的错位与滑脱。核部地层遭受强烈风化,发生滑塌作用。 形成原因主要是受后期加里东造山运动的影响,华北地台收到强烈挤压而形成的造山带褶皱带。
主要重点观测到一个在白云岩中延伸2-3m的裂缝,呈V字形,顺节理缝发育(节理产状276°倾角76°)。远处观察白云岩中的缝洞单元体比较发育,且都顺节理发育。
据李阳等在2011年提出的,溶蚀缝是地下水在裂缝内流动、溶蚀作用的结果,是在其他裂缝基础上溶蚀扩大的裂缝,通常原始裂缝被溶蚀扩大几倍甚至于几十倍,其分带性和方向性受原始裂缝发育特征控制。
据杜秀娟等在2007年提出的,在油气运移的过程中,构造挤压运动导致脆性岩层形成的`较大型节理缝以及碳酸盐岩中的溶蚀孔缝可以作为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碳酸盐岩储集层中的裂缝既可作为储集空间又是重要的渗滤通道。如伊朗著名的阿斯马利油藏储层岩性以颗粒灰岩为主,孔、洞、缝发育,为裂缝—孔隙性储层。
此处溶蚀洞系形成原因,大气淡水沿碳酸盐地层裂缝或者节理渗流进入地表/地下,从而对碳酸盐岩形成淋滤作用,作用成上宽下窄V字形孔洞。
2.1.2 对石油勘探与开发的意义
众所周知背斜形成的圈闭是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重要场所,背斜油气藏在世界上发现的油气藏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约占总量的18.8%。由于重力分异的结果,气占据背斜的顶部,油居中呈环带状分布,水在下面托着油气。
碳酸盐岩地层中裂缝既能作储集空间,又是重要的渗滤通道,如果挺烃源岩和该层发育齐全,也有有利的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很容易形成缝洞型油气藏或油气聚集带。缝洞型油气藏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油气
藏。在碳酸盐岩和火山岩储层中,油气藏主要为缝洞型。即使在碎屑岩储层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油气藏为裂缝型。
2.1.3 对地震与测井解释的指导意义
据观察本地碳酸盐岩缝洞以上下排列的特点发育,在地震与测井解释中应注意缝洞单元体的垂向上的连续发育,并且着重分析缝洞单元体和杂乱反射地质体相互的连通性,对油气聚集带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
据胡中平2006年提出,不均匀地质体和溶洞都可以形成绕射波。在地层内部, 溶洞和地层波阻抗界面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多次绕射, 对这些多次波进行叠前成像, 即可在垂直方向形成多个强能量团即“ 串珠”。
据董平川等2009年提出,缝洞单元体在测井上的识别
2.2 书页山单斜(旋回)
2.2.1 地质描述(名称+特征+形成机制)
本区主要是在延庆区上侏罗统大套砂泥互层的旋回与韵律沉积观察。观察地层主要处于辫状河沉积的底层,发育中生界下白垩统土城子组红色砂砾岩。燕山造山运动使岩层发生倾斜,构成河流沉积二元结构,粒度较粗的砾石为主,从下至上的发育三套砾石、砂体沉积并且逐渐变厚,证明河道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单一砂层中粒序为正粒序,砂泥互层构成反韵律,沉积粒度粗,成分及结构成熟度较低,发育砂砾岩。发育由河道迁移产生的各类型层理(大型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 发育大型槽状交错层理。 (柱状图)
总共观察到两个沉积旋回,以山坳(易风化的泥岩的组成)为分割线。
2.2.2石油勘探与开发的意义
本次观察到的下部的辫状河的沉积粒度粗的砂体不能作为很好的储层,而本次没有看到的上部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的砂体能够作为很好的储层,在三角洲前缘斜坡受波浪影响强烈的地带, 有利砂体平行于岸线的方向分布,尤其是接近前三角洲泥的部位,应在平行于相带的方向上寻找高孔、渗带, 特别要重视波浪的改造地区是高孔、渗带的有利发育地区。
2.2.3 对地震与测井解释的指导意义
该套地层埋藏于地下,通过钻井测井,特别成像测井可以清楚直观的呈现下亮上暗的正粒序递变特征;识别层面构造冲刷面,通常表现为明暗截切状,下部为暗色低阻特征,上部亮色高阻特征;综合该区地质背景以及其他测井资料等,进行沉积相的识别与划分,指导油气勘探开发。
地震的方法就我个人的认识来说
不能识别,只能通过最大湖泛面等知道旋回界限的划分。
2.3 门头沟下苇店碳酸盐岩(鲕粒灰岩)
2.3.1 地质描述(名称+特征+形成机制)
本区主要以徐庄、张夏、崮山、长山、凤山组鲕粒灰岩和条带竹叶状灰岩为主,徐庄-张夏由深到浅的变化为砂屑质灰岩向云质和泥质灰岩过度,鲕粒粒度逐渐变大过渡到豆粒(大于2mm),并在火车隧道口看到高度约1-2m的藻丘连续发育,形成于高能、水体较为正常和湿润的环境中,藻丘本身不是很好储层但其同时代形成砂屑质碳酸盐岩可以作为很好的储层,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崮-长-凤由紫红色竹叶状灰岩向灰黑色竹叶状夹泥质条带灰岩过度,竹叶状由顺层排列到无序杂乱排列,只是风暴沉积动力的加强。
徐庄组底部为中-薄层泥质条带页岩、泥晶灰岩、云岩,上部为厚层碎屑、鮞粒灰岩、白云岩及少量的竹叶状灰岩鮞粒、砂屑向上变粗,且有豆粒发育,表现为碳酸盐台地高能沉积环境。顶部厚层灰岩内有灰绿色浅绿色安山岩侵入岩床发育,产状与灰岩产状一致。下苇甸剖面张夏组以砂屑、鮞粒、竹叶状灰岩为主,夹有薄层褐黄色泥质条带云岩,还发育有藻礁。碎屑向上变粗,鮞粒向上过渡为豆粒,竹叶状灰岩向上变多,且竹叶状砾石具氧化圈,主要是由于含铁钙质胶结作用形成的。
重点观察徐庄组与张夏组的高能碳酸盐岩沉积,主要发育鲕粒灰岩以及竹叶状灰岩。鲕粒主要以正常鲕和放射鲕较为典型,鲕粒由核心和同心层两部分组成,核心通常为内碎屑、化石、球粒、陆源碎屑等,放射鲕具有放射结构,多由重结晶作用产生,原始矿物多为针状文石(如图所示)。
波浪和潮汐的作用引起水介质的搅动,每搅动一次,生物碎屑、球粒、内碎屑、陆源碎屑等便处于悬浮状态,同时促使二氧化碳从水体中逸出,过饱和的碳酸钙(文石针)围绕碎屑颗粒沉淀一圈包壳,这样周而复始的搅动,便形成具有一圈圈同心纹包壳的鲕粒。当鲕粒达到一定大小,其质量超过波浪、水流搅动的能量,便堆积在海底,不再被搅动,并为亮晶方解石胶结,形成亮晶鲕粒灰岩,若鲕粒被带到低能环境,则形成泥晶鲕粒灰岩。
2.3.2 对石油勘探与开发的意义
以鲕粒为主要组分的石灰岩,它是一种良好的储油岩·它是兼具化学和机械成因的石灰岩,形成于碳酸钙处于过饱和状态的海、湖波浪活动地带或潮汐通道水流活动地带。鲕粒灰岩在石油与天然气勘探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鲕粒灰岩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特征,往往是原油和天然气的良好聚集场所,常常形成大型油气藏。
2.4 野溪妙峰山褶皱群
2.4.1 地质描述(名称+特征+形成机制)
妙峰山复式背向斜是从西侧向东侧依次由倒转向斜、箱式背斜、向斜、尖棱背斜等一系列向斜和背斜的复式组合。具体产状如图所示。背斜核部发育箱状褶皱,可见滑脱现象。褶皱过程中,岩层受到挤压,顶部拉开,形成三期缝隙(分别为共轭剪节理、张节理、剪节理),碳酸盐溶解,随着地下水流到裂缝中,进而形成方解石脉。
观测标志层为该构造中上部的灰黑块状色豹纹灰岩,由浅灰色白云质团块和深灰色的泥灰质组成,由于抗风化能力的差异,豹斑在岩石表面上突起,貌似豹皮。
在尖棱背斜的西翼上能观察到明显的岩层错动及破裂面、糜棱岩带、顺层劈
理、方解石三角带以及褶皱滑脱形成的波状划痕。
2.4.2 溢出点、形成圈闭如图所示
2.4.3对震与测井解释的指导意义
3. 断层性质分析
地质实习报告2
一、实习目的
为了加强对《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多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出用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的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会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地质的地位以及与自然地理和现实紧密结合的思想。
二、实习内容
远在xx亿年前的太古代,xx山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积了泥砂物质、火山喷出物等,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这些物质变成了石英砂岩和火山岩。
在距今xx到xx亿年前,xx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地质上称为xx山运动,使海底沉积的石英砂岩和泥质岩石变质,形成了石英岩。xx山主要由一些坚硬的、不易风华的石英岩组成。石英岩是由砂岩经变质而成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所以岩石既坚硬,抵抗风化的能力又强。强烈的地壳上升运动,把它抬升起来高出中原数百米,形成群山耸立,层峦迭嶂的山势。
《诗经》上称“嵩高为岳,峻极于天”,古有“峻极峰高四望雄,中原颖气弱天下,西连华岳三峰渺,下瞻黄河一线通”的说法,都是对xx山高大雄伟的形容。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xx山地质博物馆。
第三天和第四天,我们去了xx庙和xx水库。了解了元古界的岩石——砂岩、河流阶地和洪积扇、河漫滩三种流水地貌单面山。河流阶地由于河流下切,河床加深,河漫滩相对抬升,超出一般洪水期水位,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岸,这种地形就叫做河流阶地。其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先发育一个相当宽广的谷底,后来河流向下侵蚀。
在实习中我们发现,由于人们长期的开矿、挖山铺路,致使当地的许多地质地貌遗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对研究地史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第五天,学习判断断层。断层上盘前缘所形成的崖坡或陡坎。断层是岩石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断裂构造。
该破裂面称断层面,断层面在地面的露头称断层线。断层面两侧的岩块称断层盘。如果断层面是倾斜的,则断层面上的`盘称断层上盘,下面的盘称断层下盘。
三、实习总结
通过为期xx天的xx山地质实习,我们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野外观察到的景象相结合,一方面使我们看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另一方面又使得我们对基本的地质地貌状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这次实习也是对我个人的一次挑战,从来没有爬过山的我,这次对我个人的意志品质是一次考验,我得到了一次良好的锻炼。
地质实习报告3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许多地质理论和知识都必须经过实践的过程,才能加深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地质学的野外实习是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通过这次在昆明、武定、元谋地区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我们有了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使我对《地质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地层、构造、岩石、矿物等地质学基本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二)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要求
1、实习前认真学习实习指导书,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2、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3、认真细致观察各种地质现象,作好记录,多提问、多思考。
4、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的基本情况
(一)组织形式
以班为单位进行。每个班作为一个小组,由一名实习教师指导,组长和安全员协同老师工作,同时还有班主任负责学生生活、交通等管理。
(二)实习过程
本次实习地点为昆明、武定、元谋地区。时间为一周,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天xx。
第二天上午xx。
下午xx。
第三天上午xx。
下午xx。
第四天xx。
下午xx。
第五天xx。
下午xx。
第六天xx。
三、任务完成情况
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有了初步认识,如地质构造的识别、对风化作用及地表流水作用现象的认识等;对三大岩类能进行初步识别;能使用地质罗盘测岩体的产状;采集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和化石标本并作了详细的野外记录。
地质实习报告4
据悉,我国的地产资源丰富,幅员辽阔人文历史悠久,在世界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我国最为突出的就是地大物博,每一个地区的资源都是不相同的,学习地质方面专业的学生都会经历地质实习报告,下面就为大家推荐大学生兴城地质实习报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
金秋十月,我们08级地理班踏上了实习的路程。此次实习对我们来说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动,一路上同学们都是十分的激动,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儿,在大巴车上左望望右瞅瞅。班里的同学有许多像我一样是这么近的、清晰地接触到山地和丘陵的胜景,个个喜不自胜。而一些从山区走出来的同学也是一个个想回到了家乡一样高兴,为一些同学诉说着各种美景,而同时,我们的老师也在让我们认识各种岩石、矿物等。
辽宁兴城市地处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连接黄土高原,东连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上,辽宁兴城地区各种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现象典型多样,并且出露良好,区内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实习条件,因此,从10月31日—11月4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习,主要的实习对象是辽宁兴城野外地质地貌以及本区的土壤、植被、气候等。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通过实习来印证、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三)、通过实习,了解实习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辽宁兴城简介
我们这次实习的地点是辽宁兴城,辽宁兴城市区处于辽宁兴城盆地之内,北纬36°线大致横穿辽宁兴城盆地中央。盆地西界为太行山,东部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与东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难道东部丘陵与太行上相连接的合涧镇。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长方形,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5-10公里。盆地形态很完整,构成一个独立的自然单元。辽宁兴城市位于盆地东缘,恰在盆地纵长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内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土层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西侧的太行山受辽宁兴城断层制约并为断层仰测,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东侧为东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米,为辽宁兴城断层的下降盘。
对于此次实习地辽宁兴城,根据一路所见及一些书本知识,我把辽宁兴城的概况分为以下几大方面。
1. 地质基础
辽宁兴城地区出露的地层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岩,最新的是近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为完善的是太古界、远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本区地质现象丰富多样。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有分布,其中变质岩和沉积岩分布最为广泛;地层多样,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层主要分布着各类片麻岩,元古界地层以石英岩为主,古生界的寒武纪地层分布有竹叶状灰岩和鲕状灰岩,奥陶纪地层主要为灰岩,新生界未胶结的沉积物,各种规模的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典型。
2.褶皱和断层构造
辽宁兴城盆地地处太行山南段山前过渡带(指太行山主要山体与华北平原之间的倾斜地带),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山西台背斜东部边缘的太行山隆起,中生代的构造变动是太行山南段的前中生代地层形成宽缓的背斜隆起,并伴随着大量的断裂发育和岩浆侵入活动。辽宁兴城盆地的西侧为辽宁兴城断层,在地形上为陡峭的悬崖,断层线走向为NNE。断层在盆地西部延长35公里,断层的上升盘位于断层西部,平均高出辽宁兴城盆地400—500米,基部出露的是太古界片麻岩,上覆远古界震旦系石英岩和古生界页岩、鲕状灰岩。辽宁兴城盆地是伴随着辽宁兴城断层生成的,又形成了盆地内许多强度不等的褶皱构造,在盆地边缘常形成小型褶皱出现。在盆地西侧山体,断层的接触关系是太古界片麻岩与中奥陶纪灰岩相接触。
3.地表形态
辽宁兴城地区大致可分为三部分:西部是陡峻的太行中山,浑圆的中部丘陵和黄土覆盖的.辽宁兴城盆地。
4.气候状况
辽宁兴城盆地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南部和山西高原的交界地带,东部距海不远属于北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区的范畴。按行星风讲,一年中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很重。气团方面则是基地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的交替又严重地支配了这里的气候规律。
5.水文概况
本区河流皆发源于太行山东坡,与太行山构造方向近于垂直,盆地北部为漳河,中部为洹河,南部是淅河,各和均由西向流经盆地,在盆地东部的平原地区先后与卫河上源各河交汇。各河谷水文均具有干燥气候区域、山地和平原的河谷特征。河流在山中时,比降大,下蚀力强,到盆地中心河流干涸成砾石浅滩。
6.土壤概况
本区土壤磷、钾肥充足,透水、蓄水性适中,肥力较高,但植被稀疏,坡陡土薄,冲蚀作用严重。若能按坡度的急缓,划分宜农、宜林、易牧的范围,开展水土保持,增施氮肥,则土壤的肥沃程度必能更高。
7.植被概况
辽宁兴城地区的天然树木,早被砍伐破坏,现有树木基本上是近几十年植树造林的结果。植被中主要的树种有槲、栎、槐、杨、板栗、山楂、山皂荚等,草本有蓑草、苦草及木本科草类等为优势种。
8.交通状况
辽宁兴城市交通、通信便利,境内铁路连接京广线;国家干线公路胶(东)长(治)线横穿东西,新(乡)河(口)线纵贯南北,地方干线公路直通境外;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到85%以上,全市通信建设已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9.物产状况
本区物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铅、锌、铜、煤、石灰石、白云石、石英岩、大理石、花岗岩等20多种农业方面,盛产小麦、玉米、谷子、红薯、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传统的土特产品享誉海内外,新的名优特产品不断涌现,柿子、核桃、山楂、板栗、花椒、蚕茧等土特产品和花岗岩、大理石等优质工艺品,带着辽宁兴城人民的勤劳、纯朴和红旗渠故乡的深情厚意,走出国门,奔向世界,架起了一座座友谊的金桥。
10. 经济概况
本区经济发展迅速。创造了红旗渠奇迹,并培育了“红旗渠精神”的辽宁兴城人民,在经济建设中再显身手。10万建筑大军以“红旗渠传人”的姿态。遍布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个县、市,建立了北京、
【地质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地质实习报告06-16
地质实习报告06-17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01-25
土木地质实习报告07-20
地质工程实习报告06-24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12-27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04-27
地质实习报告范文05-22
地质生产实习报告02-25
兴城地质实习报告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