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4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1
对抓落实,江泽民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不要在层层表态、层层开会、层层造声势上做文章,而要在层层抓落实、层层抓解决问题上下功夫。抓落实,是所有我们所以企业员工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任何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都是抓落实的结果。没有落实,再完善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再理想的目标也不会实现,再正确的政策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战略目标固然重要;战略目标一旦确定,关键问题是要落实、落实、再落实。下面我就针对我公司的一些现象谈一下我的看法:
在我们公司中还有很多便买企业财产的现象,例如柴油、机械配件等,公司也出台了很多政策遏制这种现象,但是便买企业财产的事情还是屡见不鲜,找其原因就是我们在执行公司相应政策的时候落实不到位。我们总是抱着得过且过,或是都是同事不好说等想法,给一些一心想谋求私利的人员创造了空间,使企业资产间接的从我们的手上流失,给企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及能源浪费,这样的现象还存在很多。通过阅读此书后我更加理解到落实企业兴衰的分水岭,落实则企业兴,落空则企业衰的道理,我们在四川乙烯项目的施工中坚决做到落实,付诸于行动。
《关键在于落实》一书,诠释了落实的真谛,点击了落实的现实意义;揭示了落实不力带来的危害,探寻了落实不力的根源,并为有效落实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通过阅读本书我了解到怎样做一个落实型的员工,怎样为做一个落实型的领导而努力,以及如何培养创新的落实意识,如何打造高效落实的经营管理机构,如何良好的落实企业文化,如何再造合理的管理落实流程,如何管理好时间促落实,如何为落实制定制度保障,并掌握有效落实的重要方法,从而为领导和企业员工有效落实提供有益的帮助。
做一个落实型的员工,第三个准则,就是要把每一项工作都当成事业去做。
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有三个工人正在工作。这时,有人走过来问他们在干什么。甲工人回答:“我在砌砖头。”乙工人回答:“我在盖房子。”丙工人则充满激情地说:“我正在建造一座雄伟的教堂。”
三个人的回答显示了他们对工作的不同态度。甲工人显示出他是为工作而工作;乙工人显示出他是为生活而工作;丙工人则是为理想、为事业而工作。
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三个人不同的命运。若干年后,甲、乙工人依然是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而丙工人则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要想获得成功,就得把它当做事业去做。
把每一项工作都当成事业去做,就要对工作怀有激情。“激情像浆糊一样,可让你在艰难困苦的场合里紧紧地把自己粘在这里,坚持到底。它是在别人说你‘不行’时,能在内心里发出‘我行’的有力声音。”作家拉夫尔?爱默生的话说出了对工作怀有激情的意义。
科学实验证明,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劳动质量的优劣,工作效果的高低,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工作者的态度。工作者热爱自己的工作,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去从事本职工作,那他的工作就会做得非常出色;相反,工作者讨厌自己的工作,以消极怠工的态度去“撞钟”,那他的工作就会做得非常糟糕。
把每一项工作都当成事业去做,就要对工作怀有敬畏。所谓敬畏,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以虔诚之心对待自己的工作。
早在两千多年前,荀子老先生就说过:“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对工作怀有敬畏之心,是各项事业成功的基础;怠慢轻视自己的工作,是导致事业失败的关键。
对工作怀有敬畏,就要保持对本职工作的信念并追求岗位的社会价值。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也就越来越具有多样性。职业虽然多样,但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此,对工作怀有敬畏要求的根本之点,就是员工要保持对本职工作的信念并追求岗位的社会价值,坚信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最有意义的,最有价值的。不管这一职位隶属哪一级,不管这一岗位归属谁管,不管这一工作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只有这样,才能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总之,正当合法的工作本身,并没有贵贱之分,但是对于工作的态度却有高低之别。工作的态度的高低之别,决定着工作效果的好坏之差。如果你在工作时,想的只是薪水,想的只是应对领导,那么,你所能做得只能是“砌砖头”,而且砖头你也不一定能砌得好;如果你不单单是为了薪水而工作,还为你的前程、为你的团队而工作,把手中的工作当成事业来做,那么,即使你是在做砌砖头的工作,你也会做得比别人更漂亮。
《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2
近来,我仔细阅读了《关键在于落实》一书,细细品味其中的哲理,深受启发,收获良多。所谓落实,就是各级管理人员切实负起责任,自觉地引导全体职工立即行动起来,自觉地将宣讲的、规定的工作路线、方针政策、战略意图、工作意见及其措施、要求等内容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从过去到现在,无论是高层领导、还是基层干部,无论是在政府机关、还是在企事业团体,人们在大会小会上,提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落实”。提及的多,就说明人们对“落实”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也凸显了“落实”过程存在的缺失,体现了人们对“落实”的热切呼唤与渴望。《关键在于落实》一书封面的下方,突出地设计了咬紧牙关、憋足气力紧握的一只拳头,这只似有千钧之力的拳头,深刻地表达了下定决心、一鼓作气、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落实精神。在这只拳头的下方,作者这样写道,“不要在表态、开会、造声势上做文章,而要在解决问题、狠抓落实上下功夫!”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时弊,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在什么地方着力和下功夫。在书中,作者用由表及里的叙述、深入浅出的议论和以事说理、夹叙夹议的写法诠释了落实的真谛,点击落实的现实意义、落实不力的深刻警示,寻找落实不力的根源、做一个落实型领导等十七个章节,全面摆开了关键在于抓落实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常说,关键在于落实,但落实为什么是关键,,我们又怎样落实各项工作呢?《关键在于落实》用生动而又具体的例子做出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一、重在观念
一个人如果没有强烈的“落实”观念,不能时时刻刻想到落实,不能时时刻刻注意落实,那么,他在工作中,就会忽视落实。他就会只唱高调,不管实效;就会见到风险躲着走,见到矛盾绕着走,见到困难往回走;就会喊得凶、抓得松。落实,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制度确定之后关键在于抓落实,要在工作实践中树立起落实的观念。在我们的工作环境中,职业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你处于何种岗位,工作本质都是为人民服务,为我们的治黄事业服务。作为新时期的黄河职工,我们肩负着治理好黄河,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以积极的姿态开展治黄工作,主动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能,让黄河更好地为中华民族造福。
二、质在执行
江同志曾经说过,“不要在层层表态、层层开会、层层造声势上做文章,而要在层层抓落实、层层抓解决问题上下功夫!”任何一项工作都是抓落实的结果。没有落实,再完善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再理想的目标也不会实现,再正确的决策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落实是一种责任,爱岗敬业是做好落实的关键。说它是责任,是因为岗位职责所使然,“责任到此,不容再推”,所以抓落实是我们各司职守、达成工作目标的必经程序,是一个有效的执行过程。无论你从事的是何种工作,都应该全身心地热爱、全身心地投入,保持高度负责、尽心竭力的精神。美国著名思想家巴士卡雅说过:“你在什么位置,就应该热爱这个位置,因为这里就是你发展的起点。”的确,我们只有在起点上扭紧前进的发条,才能具备冲刺的条件,正如我们刚刚学走路一样,只有走稳每一步,才能走得越来越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治理黄河意义非凡,责任重大,做为一名普通的黄河职工,只有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责,对自己的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才能为黄河的治理和管理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贵在坚持
落实是一种意志,服从组织决定是做好落实的有力保障。作为治黄事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以服从组织分工为己任,完成好本职工作为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治理黄河,发展黄河的目标、战略方针才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否则,再好的方针政策也只是一纸空文,再美好的蓝图也不会实现。也许在我们的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困难甚至于挫折,这就需要我们在执行过程中既要增强预见力,结合实际需要不断修正错误,同时也要认准目标,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善始善终,从而实现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事业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四、久于文化
落实是一种文化,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能有效促进落实。召开动员会、部署工作、出台措施只是落实工作的一个开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落实要成为一种单位文化,就需要单位全体成员在工作实践中长期坚持落实的观念、责任和意志,并养成一种职业行为习惯。具体地讲,要将我们各个岗位工作责任制、工作标准、操作规程、检查考核制度等内容落到实处,成为全体职工自觉的执行行为。管理人员和一般成员虽然各有分工,各司其职,但也要发扬协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要在增强成员个体“落实意识”的同时,围绕治黄事业整个大局,增强整体协作的落实氛围,实现黄河事业的长治久安。
展望未来,在今后的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事业中,我们还面临着很多严峻的考验,这就要求黄河职工本着“落实“精神,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优良作风,脚踏实地的把各项工作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黄河事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3
近来,我认真阅读了刘玉瑛教授的研究成果《关键在于落实》一书,细细品味其中的哲理,让我深受教育和启迪,受益匪浅,对“落实”一词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所谓落实,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切实负起职责,自觉地引导本单位全体成员立即行动起来,自觉地将本年度的工作路线、方针政策、战略意图、工作意见及其措施、要求等资料付诸实施,并到达预期的目标。我们国税系统的每一名公务人员,是各项税收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执行者,我们每个人忠于职守、尽心尽责,构成巨大的合力,才能推动税收事业实现一个又一个崭新的跨越,才能在工作中有所作为,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所体现。“关键在于落实”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落实为什么是关键,怎样落实各项工作呢?《关键在于落实》用生动的例子做出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首先,落实是一种观念,树立正确的职责观是首要条件。
一个人如果没有强烈的“落实”观念,缺乏大局观念,不能时时刻刻想到落实,不能时时刻刻注意落实,那么,他在工作中,就会忽视落实,就只会唱高调,不管实效。落实,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制度确定之后关键在于抓落实,要在工作实践中树立起落实的观念。在我们的工作环境中,岗位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你处于何种岗位,工作本质都是为人民服务。近年来,无论是适应政策法规的调整、机构设置的变动,还是面临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国税队伍始终持续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士气高昂,全力以赴,坚决执行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我们务必树立正确的职责观,以用心的姿态开展工作,主动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才能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能,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二,落实是一种潜力,在落实中展示才华潜力、开拓创新。
工作能否圆满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人员的潜力。潜力强,落实会迅速而准确,效果会充分显现;潜力弱,落实则会大打折扣甚至变形走样。落实的过程正是一个人施展才华发挥潜力的过程。正确理解工作的全部内涵,把握所要到达的标准,坚持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是第一步,第二步则是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主要包括:把上级要求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不呆板,不僵化,不断赋予上级要求鲜活的生命力;把工作细化,使之更有可操作性;遇到新状况新问题,及时调整,使落实的手段和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具体到税务部门,近年来提倡“两个减负”,即减少办税环节,减轻纳税人负担,就是根据实际需要大刀阔斧地将工作化繁为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步能够依照流程,对落实迟缓、落实不力的环节及相关职责人进行一一查实和追究,为兑现奖惩带给客观依据,针对不足之处,务必分析总结,以期改善提高,不断增长我们的潜力和水平。
第三,落实是一种意志,服从组织决定是做好落实的有力保障。
落实,说来简单。但要真正以实际行动来实践目标,实施计划,却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需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需要有坚定不移的意志。作为一名国税干部,我们就应以服从组织分工为己任,完成好本职工作为追求。否则,单位的发展目标、战略方针就不可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即便是再好的方针政策也只是一纸空文,描绘的完美蓝图自然也就不会顺利实现。在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困难甚至于挫折,这就需要我们在执行过程中既要增强预见力,结合实际需要不断修正错误,又要瞄准目标,坚定信念,增强毅力,“不达目的决不收兵”。
最后,落实是一种文化,养成良好的国税行为习惯能有效促进落实。
召开动员会、部署工作、出台措施只是给落实工作一个开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落实要成为一种国税文化,就需要国税全体成员在工作实践中长期坚持落实的观念、职责和意志,并养成一种国税行为习惯。具体地讲,要将各个岗位工作职责制、工作标准、操作规程、检查考核制度等资料落到实处,成为全体成员自觉的执行行为。领导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虽然各有分工,各司其职,但也要发扬协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要在增强成员个体“落实意识”的同时增强整体协作的落实氛围,真正构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国税文化。
对于一个单位的每个成员而言,落实就是对本职工作出色的完成,落实就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作为一名国税干部,我们要努力成为一个落实型的国税人,坚持做好本职工作,树立“落实是关键”的理念,养成勤于落实、善于落实的工作作风,为推动国税工作的不断前进充分发挥自己的用心作用。
《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4
拿破仑说过:“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最好。”其做得好与否,关键在于落实。
最近,我认真地阅读完《关键在于落实》一书,其中伟大的哲理深深的启发了我,给了我很深的感想。“关键在于落实”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落实为什么是关键、怎样落实各项工作?《关键在于落实》用生动的例子给我们做出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落实,首先是一种观念。一个人如果没有强烈的“落实”观念,不能时时刻刻想到落实,不能时时刻刻注意落实,那么,他在工作中,就会忽视落实。他就会只唱高调,不管实效;就会见到风险躲着走,见到矛盾绕着走,见到困难往回走;就会喊得凶、抓得松。落实,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记得有一句名言说:观念决定思想,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有的人说的永远比做的多。一说起来头头是道,但真正实施起来就畏畏缩缩。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说过:“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只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只有一打周密的纲领是往往不够的,我们要说我们能做的,做我们说过的,要对自己的纲领付诸行动。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做出决策和制定政策,事情只是做了一半,而另一半才是最重要的一半,就是努力贯彻实施。如果不能落实,再好的决议和政策,也只是一纸空文。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当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以落实为荣,而以不落实为耻。
有这样两个公式:开会+不落实=0;布置工作+不落实=0。落实这一重任需要我们用铁一样的肩膀来担负。它说来简单,但要真正以实际行动来实践目标,实施计划却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需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需要有坚定不移的意志。要知道,任何地区,任何单位,任何组织所取得的成就,都是狠抓落实的结果。为什么湖北省的工业能够连续19个月保持20%的增速,就是他们坚持不懈抓落实的结果。
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干百遍都做对,就是并不简单;什么是不容易?能把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认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任何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只要你认真落实了,那就是不简单不容易。为什么沃尔玛会成为全球零售业的龙头?为什么海尔集团跻身世界500强?为什么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能在国内中学中处于领先地位?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团队。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长刘彭芝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校长抓工作,着眼点和着力点均应放在两头,一头是事前出思路、做计划、定目标,另一头就是事后检查部落实、奋始怠终、修业之贼;抓而不实,等于不抓。抓落实,是务实的重要体现,是当好校长的重要条件。世界名校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抓落实,必须创建良好的落实文化,一个没有落实文化氛围的组织要想搞好落实,无疑是天方夜谭。不良的落实文化制约着组织成员的落实能力的发挥,从而影响落实。梁漱溟说过,中国文化是一个“理想自理想,现实自现实,终古为一不落实的文化。”随处可见的差不多和不到位;无处不在的浅尝辄止和虎头蛇尾。这些人都满足于一般号召,缺乏具体指导;遇事推诿扯皮,办事不讲效率。他们都效仿了“差不多先生”的做事不到位,忽视落实,轻视落实。久而久之,最终会被时代的列车所抛弃。有人说:现在落实工作不努力,将来就要努力去找工作。一个“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成为一名落实的人,是早晚会被免除“撞钟之职”的。所以我们要养成尽职尽责的做事风格,把任何事都落实到最好。
书中指出落实不力的根源首先是在于组织成员缺乏强烈的落实意识。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落实自身所在单位的规章制度,是每一位组织成员的责任。在一个组织中,不仅需要落实型的领导,也要有落实型的员工。
第二个落实不力的根源是组织内部缺乏有效的落实机制。只有抓好落实,才能把科学决策变成实践,才能把任务变成行动,才能把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落实出效益,落实出生产力。
再者是落实流程缺乏简约性,过于繁琐。有这样一则事例:某单位就为是否增加一个热水壶,而层层盖章,层层推卸,以至于几个月过去了,批文仍没有下来。就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得向每一层的领导申请,而领导们都没有及时的落实这一申请。导致了简单的一件事变得如此繁琐。
最后是领导者缺乏不落实的工作技巧。如何做好一个落实型的领导?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任何一个领导者,想让做到的事情就得自己先做到。
那么有效落实的重要方法有哪些?《关键在于落实》中总结出:有用的不是借口,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的不是做事,而是要把事情做成;复杂的不是问题,而是看待问题的角度;最怕的不是困难,而是缺少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干兴国之邦,空谈误国误民。落实是成功之基,空谈是失败之实。
如果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那我认为落实是成功之父!
【《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相关文章:
关键在于落实读书笔记(精选5篇)03-26
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05-27
《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03-04
《关键在于落实》的读后感12-26
《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6篇08-05
《关键在于落实》的读后感4篇12-27
培训成功的关键在于看准需求11-08
把责任落实到位把责任落实到位读后感08-19
抓落实讲话12-02
研数学关键在于抓重点巧复习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