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优秀残联干部事迹(14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要用到事迹的情况还是蛮多的,事迹有两种用途:一是宣传典型,二是评选先进。那么事迹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残联干部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残联干部事迹1
“作为残疾人工作者,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一个:一切为了残疾人。我们付出得越多,残疾人遇到的障碍就越少,得到的便利就越多。”面对工作,美兰区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xxx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自从成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xxx就始终将残疾人的事放在心中、扛在肩上,参与推动了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助残扶困志愿服务队、协调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为残疾儿童上学问题呼吁等一系列实事,用奉献和担当获得了辖区残疾人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在第六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上,xxx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精准施策营造“幸福感”
xxx曾在美兰区白龙街道工作多年,20xx年,他走上美兰区残联理事长的岗位。
“一来到新岗位,我就意识到必须尽快转变角色、熟悉业务,才能担起这份责任。”xxx回忆道,为了尽快熟悉情况,他不仅仔细学习研读与残疾人工作相关的政策规定,更利用走访活动等机会尽量与更多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者交流。
细致的工作使他接触到了许多不同类型、不同情况的残疾人家庭,也使他逐渐明白该如何更好地帮助残疾人。
在20xx年的一次上门走访中,xxx和同事们发现,海府街道的一位智力残疾女孩家中有多处损坏急需修缮:防护网锈迹斑斑、天花板涂料脱落、地板砖多处开裂……严重影响了女孩和家人的生活起居。“像这样的情况,我们会帮助残疾人申请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但改造内容主要为防护网、扶手、卫生间改造等,女孩家庭所需的一些室内修缮项目并不被包括在内。”xxx告诉记者,为此,他积极寻求社会爱心力量帮助,最终联系到狮子会海南万泉河服务队与残联一同开展改造。不久后,女孩一家顺利住进了修缮一新的家中。
在美兰区,还有许多户残疾人家庭在xxx的帮助下享受到了“量身定制”的家庭无障碍改造,“改”出了更方便的生活,也“改”出了更多幸福感。
创新服务解决“心头难”
办理残疾人证,是残疾人享受许多优惠政策的必备条件,却也是一些残疾人士的“心头难事”。
“因为出行不便、不了解流程等原因,一些残疾人迟迟没有办证、换证,我们残疾人工作者对此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xxx说,为了帮助残疾人更加方便地办好证、享受到应享的政策,他于20xx年着手组建了美兰区残联新时代文明实践助残扶困志愿服务队,为残疾人提供办证“门边服务”。
“志愿服务队建立以来,我们每年都会进行全面摸查,提前了解在哪里有多少人需要办证、换证,然后安排志愿者和医生到残疾人家中开展上门评定服务,让残疾人少跑腿、不跑腿就能办成事。”xxx介绍,目前志愿服务队已有100余名志愿者,除开展办证“门边服务”外,还会联合社会爱心组织开展慰问活动,让残疾人感受到更多温暖。
此外,xxx还为残疾儿童“上学难”问题奔走呼吁,连续两年在区级人大会议上提议建立特殊教育学校。目前,美兰区已将原东平小学改造成特殊教育学校,接收中度肢体残疾和智力障碍学生,并于今年秋季开始招生。
“我认为这份荣誉是属于我们残疾人工作者大家庭的,有了大家的付出,残疾人才享受到了更好的服务。”提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这个称号,xxx说:“未来我们会继续担好帮助残疾人这份重要的责任,让残疾人得到更多的实惠便利,感受到更强的幸福感、获得感。”
优秀残联干部事迹2
她和蔼可亲,对待工作总是充满热情,用行动做表率,带领同事取得一个又一个佳绩;她怀着满腔真情,纵然再苦再累,依旧坚守在岗位上;为了让残疾人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她经常伏案工作到凌晨,她就是自治区残联小红同志。
满腔情怀牢记初心
自20xx年担任自治区残联教育就业部主任以来,秉持为残疾人脱贫奔小康不懈奋斗的强烈情怀,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在残疾人扶贫、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工作勤勉成绩斐然
该同志是自治区残联教育就业部的主任,在她的带领下,教育就业部20xx年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是全国残联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广西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组织实施“阳光助残扶贫基地”项目被中国残联、国务院扶贫办、农业农村部在百色市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广;“党员扶残温暖同行”项目被中组部、中国残联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重度贫困残疾人托养照护北海试点模式在中国残联、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召开的全国会议上作典型发言。除此之外,广西助残脱贫、托养的工作还在亚太经合社会地区论坛作经验发言。
开拓创新,脱贫攻坚
在残疾人脱贫攻坚战中,该同志带领部门全体同志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成果显著,实现全区46。23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脱贫。
中国残联理事长周长奎对广西残疾人扶贫工作成效给予肯定批示,广西残疾人减贫工作成效突出,这其中有她很大一份功劳。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她勇挑重担、勤勉尽责、屡创佳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优秀残联干部事迹3
我叫小云,与共和国同龄,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出生在斋坛乡小石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我3岁那年,不幸被牛角撞瞎了右眼,从那时起,我就只能用左眼模糊地看世界了。从懂事时年起的漫长的日日夜夜里,我靠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同厄运抗争,走出了一条特殊的人生轨迹。
我是农民的儿子,种过田。从19岁开始做木工,走村串户,不仅练就了一身好手艺,而且开阔了眼界。1987年,在乡政府的鼓励和父老乡亲的帮助下,经历了多年见识的我开始了创业之路。经过多年艰苦地耕耘,我办起了一个木制品加工厂——宏兴工艺品厂,终于有了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1997年,又逢村两委换届选举。我们小石村地处肥沃的松古平原,村民世世代代以种粮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其他村的人都逐步走上小康之路。而我们的小石村,由于交通不便,村两委班子思想不统一,集体经济为负数,光欠供电局电费就达3万多元,全村已被停电了。村里的工作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村民们都急切盼望有一个人能挑起这副重担。乡党委政府深入我村调查、座谈、了解情况,最后找到了我。乡领导对我说:“小石村至今还未脱贫,村里的工作很困难,你办过厂,见过世面,已率先走上了致富路,乡党委和小石的村民都希望你能回村担任书记,领着大伙儿走致富路。”乡领导的这番话,让我彻夜难眠,我深知创业的艰难,如果回村当书记的话,自己的厂肯定会受影响。同时,我的妻子、儿女也极力劝阻我,亲朋好友也规劝我,他们都认为回去当书记,影响家庭经济不说,弄不好还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经过反反复复的思量和激烈的思想斗争,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自己走上致富路离不开党的政策和村民的支持,带领村民致富应是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我软磨硬泡说服了妻子儿女,顶住了少数人的冷嘲热讽,义无返顾地把组织关系迁回了村里,并以全票当选了小石村的党支部书记,我被党员村民的信赖深深地感动了,从此,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小石村好好干出个样子来。
在我接手后,才真正发现小石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子村”。当时,村里共负债9万余元,村民人均收入只有1020元,大多数村民依然没有脱贫。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村里因拖欠电缆而被供电局切断了电源,出现了“日间有阳光,夜间无灯光,白村变黑村,户户叫黄天”的现象,这一上任就遇上这么棘手的问题,我想这莫不是老天有意在考验我小云吗?怎么办?村民在试目以待。“开弓没有回头箭,再困难也得硬着头皮干下去了”我心里一边这么想,一边带着两委一班人,一方面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稳定村民的情绪;一方面抓紧与供电局协调,并到处筹集资金,为了还款,我以自己的名义贷了款,先交清了村里所欠的3万多的电费,这下,灯亮了,村民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提在心头的石头才落下来:当村干部真不易呀!
经过此事,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是沉甸甸的,要想改变小石村的落后面貌,下一步的路该如何走?就这个问题,我不知走了多少路,度过了多少个不眠夜,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筛选。最终把目光投向了村外溪滩的一块荒芜了很久的乱石地,经过多方论证,争取县国土部门的支持,我就带着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一刨一锄硬是在这片乱石滩上开出100多亩土地,得到上补助资金10余万元,并将它承包给人搞开发,每年为村集体增加了1万余元的收入。然而,由于小石村地处平原,没有山可供开发,集体土地又少得可怜,切要壮大集体经济光靠农业开发显然不行。想到这点,我从自己办厂的经历中深要体会到发展村集体经济也要走发展工业的道路,自己没有资金、人才,就向外争取外地人来兴办企业。于是,我们研究规划了100余亩工业开发小区,引进了一外老板,投资100余万元在村里创办了一个“松阳县人和泵阀制造厂”和温州一家投资50万元左右的铁器铸件厂,引进企业后,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而且为村民增加了就业渠道。
村集体经济上去了,如何使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呢?这是我上任后的第二个看点。我想到了一个根本点,那就是“要致富先修路”。小石村原只从一条小机耕路通向村外,而且路况很差,车进不了村,农副产品的价格明显低于别的村,村民心里有说不出的无奈和苦处。想着这些,我心里很急,千方百计,经历几多波折,终于开通了一条8米宽,2.5公里长,直通乡政府的公路。后又结合康庄工种浇筑了水泥路面,这样连大型的货车都能开进村了,提高了农副产品的含金量。路修好了,小石村的祖祖辈辈都是靠种良田为主的,但农田因松荫溪古道冲击而成,烂田糊较多,而且高低不平,排水不畅,有许多田只能种两季水稻,效益低下。如何改造这700多亩烂糊田,成了村民们关注的又一个难点问题。是啊,这是村民的民生之本,我们作为村民父母官,怎么能袖手旁观呢?经过几番周折,才与县国土部门联系并争取到土地整理项目。经过半年的努力,顺利完成了土地整理,现在是田成方,路成网,排灌方便,用村民的话说:“现在的田是想干就干,想湿就湿,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有了良田好路,村民的农业经济效益自然也就上去了,村民的腰包渐渐地鼓起来了。
然而,毕竟富起来村民在少数,尤其是村中有10多户残疾人家庭,他们还是贫困不堪。想到他们,我这心里就泛酸。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残疾人,和他们是同根同枝的兄弟姐妹,和他们有着同样的经历、感受和痛苦,就凭这点,如今,我自己又闯出来了,也富裕了,看着这些兄弟姐妹眼巴巴地指望着我,我怎么能无动于衷呢?可又如何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呢?转念一想,我想到了自己办的厂,何不把厂办成一个福利企业呢?心潮澎湃的我坐不住了,立马放下手头的活,立刻赶到民政局咨询有关办福利企业的事宜,我的思路得到民政局领导的赞同,他们决心帮我这个忙。于是,我费尽心思着手搞规划,写申请,跑报批,一路折腾下来,总算如愿以偿了。接下来,我就把村里12位有劳动能力但干不了重体力活残疾人招进了自己的工厂,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这样他们的生活也就有着落了。
“要当好书记离不开村民的支持,要得到村民的支持,要得到村民的支持,就必须深入村民,了解村民,和他们交朋友。”对于这点,我是心知肚明的。因此,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我经常利用晚上时间走门串户,到村民们家中喝茶,拉拉家常,谁家的生活、生产碰上困难,谁家需要哪些帮助,我都把它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以便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逢年过年,我会带领村两委成员去慰问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困难户、孤寡老人、残疾人,送上一些慰问品和慰问金,以表我们党对群众的一点心意。村民们信赖我,愿把我当知心朋友,有事都找我商量,或是到家中,或是打手机,无事也好与我唠唠。
无论是为集体的事,还是为村民个人的事,工作做得多了,对外联系也多了,招待的客人也多了,开支自然也多了。起初,有少数村民认为我当老板大手大脚惯了,村开支肯定增多,甚至到村会计处查帐,村会计是摆出所有的招待帐目,村民们哑口无言了。其实,自打我上任以来,我从没有向村里报过一包香烟,招待客人多数时候也是自个掏腰包,甚至有几次涉及到一些经济问题,都是我自己出钱摆平的,事后也没有向集体报过帐。这点我是问心无愧的。
8年的时间过去了,这8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回忆这8年来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虽然觉得有点累,但更多的还是欣慰。如今,我们小石村面貌已大有改观了,村集体经济从负数到有存款20余万元,人均收入从1020元到3440元,并且成了小康村、县级文明村、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我本人也连续两届当选为县人大代表,两届当选为县残疾人代表,连续三年被授予县优秀人大代表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我所办的宏兴工艺品厂受到了县残联的热切关注,如今我厂年产值已达500多万元,年上缴税收10多万元,全厂40名职工中就安置了本村和外村的残疾人20多名。残疾朋友们在我这儿越干越有劲,越过越开心,我自己也倍感欣慰。在人生的里程中,我成功地翻越了一座大山,今天,我要大声说:“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同样能够驾驭命运,能够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在今后的路程中,我会继续努力,奋力拼搏,能多为乡亲们干点事,就多为乡亲们干点事吧!
优秀残联干部事迹4
小娟被区残联聘用上岗一年多以来,热爱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这一平凡的工作岗位,工作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她仅被聘用上岗一年多,凭一股满腔的工作热情和无私的奉献,就深得社区残疾人的赞誉。其主要先进事迹如下:
一、心系社区贫困残疾人,积极为有需要帮助的残疾人排难解忧。
她所服务的非健全人、街坊朋友都“察其行而信其言”。她自被聘用上岗以来,工作期间我与各社区残联兼职人员入户走访多名残疾人家庭。南岗社区52户、沙步39户、省电力一局社区53户等,了解陈邦俊、张春明、秦镜辉、秦锦萍、秦伟健等残疾人和家属的心声。对年龄大行动不方便,有重残补助的残疾人员实行上门发送重残补助金。并在4、5月期间与精防医生走访摸查南岗社区精神残人员,实行每户走访了解情况。在走访期间宣传残联各项优惠措施,动员残联人开展自我教育,倡导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
二、工作踏实肯干,腿勤、手勤,用心服务残疾人。
作为一名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小娟能够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不能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一名普通文员一样,常呆在办公室打打字,接接电话等类的勤杂事务完成好就称职了。她能做到腿勤、手勤,是因为街残联、居委民政组和社区各小区都有她的办公桌,对处动态中的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要掌握了解得确切真实,若欠缺实时的上门走访是不可能做好的。一年多以来,她对街辖残疾人基本情况的台账共修改堪对过多个数据;为居委会民政组资料收集、整理派发粮油及其他救济物资等共有50多个工作日。
优秀残联干部事迹5
当晨曦洒满庭院,望着托养院内忙忙碌碌照料残疾人的工作人员的身影,感受着院里院外宁静和谐的氛围时,古城乡托养院残疾群众贾有顺又一次念叨起了王理事长;在临过春节之际,看着络绎不绝来到自家小卖铺买年货的群众,三合镇冰岭山村的残疾贫困群众白吾尖吉也不由地想起了王理事长……
群众心里的王理事长,就是我省海东市平安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XX。从20xx年7月担任平安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以来,XX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辛苦奔走在残疾人工作的第一线,一心为残疾群众谋利益办实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敢于担当、奋发有为、实干苦干的青海残疾人工作者形象。
在基层一线,彰显实干苦干的党员本色
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残疾群众期待的眼神,一瞬间感到了肩上担子的分量“作为一名党员,必须认真做好工作,这就是我的初心。”一向兢兢业业的XX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他认真参加理事会各种会议,深入村社了解掌握民情动态。六年多的时间里,他写满了好多本厚厚的“民情日记”。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他对残疾群众的关怀和关爱。
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XX和理事会其他班子成员一起商讨研究工作计划,结合平安区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并积极争取各项政策,努力为残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在了解到部分重度残疾人家庭,因照顾残疾人而面临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如果托养一个重度残疾人,这样家庭其他成员就能腾出更多精力来改善生活,但是由于政府开办的福利院,容纳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残疾人托养的需求,于是他积极奔走,四处寻找开办托养院的合作人员,很多人都觉得开办托养院既没有盈利,又是一个服务机构,都不愿意参与,他就一次次的找可能愿意开办托养院的人,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大家能多承担一点对社会的责任。最终姚振兴夫妇,被他的真心做打动,愿意与区残联一起开办一所残疾人托养院,有了开办托养院的人,他又开始四处争取项目,在他和其他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平安区第一个残疾人托养机构终于于20xx年5月开始投建,为了托养院项目的顺利推进,从报批立项到规划选址,从开工建设到竣工验收,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在筹建过程中资金困难,他就想办法东筹西借,四下争取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在20xx年建成了平安区康乐残疾人托养院。目前,全区共有28名重度残疾人在此享受集中寄宿托养服务,“照顾一个人、致贫一家人、拖累一群人”的现象得到极大改善,“托养一个人、幸福一家人、解放一群人”的托养格局在全区基本形成,为残疾人撑起了一片蓝天。此项举措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也得到了广大残疾人及其亲属、托养机构负责人的高度赞誉。
在残疾人工作中,充分展现敢于担当的党员风采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生理的缺陷,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处境不利,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XX在工作中更加重视培养和树立残疾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鼓励有特长的残疾人自强不息,自主创业,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樊启升,是平安区三合镇寺台村二级肢体残疾人。因患小儿麻痹症,致使双腿残疾。和母亲、哥哥一家5口人共同生活,其中哥哥是聋哑人、嫂子脑瘫后遗症、侄女弱智,妈妈患高血压和腰椎间盘突出。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XX第一时间找到樊启升多次和他促膝长谈,鼓励他在残酷的命运面前,不要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信念面对困难、顽强拼搏,照顾好家人和自己。同时,积极协调三合镇党委政府将樊启升纳入危房改造对象,落实补助4.8万元,让一个26年生活在黑暗破旧,毫无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的窑洞里的残疾人看到了阳光。另外,XX了解到,樊启升虽然没读过一天书,但他从小就爱思考、爱琢磨的天性,爱鼓捣各种东西,平时村里人的农具出了毛病,拿到他这里,他总能给修好,甚至连修理电视机也不在话下。就鼓励他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改善生活现状,还积极协调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员到樊启升家去指导其维修农机具。如今,通过区残联的帮助,他和哥哥在村里经营着一间不大的农机具加工修理铺,让兄弟俩在自己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不但还清了盖房借款,还有了结余,小日子过得踏踏实实,开始奔走在致富路上。
中残联副理事长程凯调研平安区残疾人就业工作时指出:平安区残联在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中亮点纷呈,值得推广学习,希望认真总结经验,为全省残疾人就业工作提供借鉴。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党性宗旨
平安是青海省贫困残疾群众较多的地区之一,上任伊始,XX看到这里山大沟深、基础薄弱,残疾困难群众多没有固定经济来源、靠政府救济维持生计,他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毫不懈怠地为残疾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最终改变残疾困难群众的生活会现状。
工作6年来,XX每年至少有100余天时间在残疾困难群众家中或在去残疾困难群众家的路上,他的足迹遍布全区920户建档立卡残疾贫困户,他能熟络地叫出大部分残疾贫困群众的名字,不少一户多残、特别困难的家庭,他更是去过好多次。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XX在用真情真心做好残疾人帮困工作的同时,大力推进残疾人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为保障残疾人大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能够正常入学和顺利完成学业,激励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发进取,XX和其他班子成员大力开展残疾大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大学生资助工作,每年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实施送教上门服务。在落实“普惠+特惠”政策的基础上,XX又在召开的理事会上,研究商议资助残疾人子女上学的问题,20xx年以来,通过XX和理事会的努力下,共资助29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大学生、残疾人子女大学生、残疾高中生及中职生、各类特校残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切实减轻了残疾大学生及残疾人家庭经济负担;闲暇之余积极与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厂矿企业、个体示范经营户联系残疾人就业之事,期间在他的努力下,集中安置、分散安置、按比例就业残疾人达138人。为214户贫困残疾人给予居家养殖、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扶持,扶持资金共计220万元,扶持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4家,扶持资金10万元。组织农村残疾人参加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1800人次,发放培训补贴95万元,帮助贫困残疾人激发内生动力,拓宽就业渠道,实现稳定增收。
毛存儿就是他们当中最典型的代表,毛存儿家住平安区古城回族乡且尔甫村,因患脑瘫生活不能自理,无法上学,加之母亲离家出走,无人照看,为减轻家庭负担于20xx年被送到角加村安嘉寺寺院学经。20xx年8月份毛存儿因病情有所加重,被安嘉寺清退,劝其回家治病。10月份父亲毛拉毛尖措带其前往北京治病,现在在家中进行康复锻炼,家庭贫困。鉴于这些实际情况,XX先后多次来到毛存儿家中,因毛存儿白天要到医院就诊,他就晚上加班加点,上门了解情况,还通过多种渠道为其筹集了五万元扶持款,让他们在家搞家庭养殖,通过养羊,毛存儿家的日子跟以前比也有了一定的改观。
XX通过与市残联和海东市仙草富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积极协调沟通,将海东市仙草富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纳入海东市残疾人集中就业创业基地,集中安置15名残疾人在此就业,主要从事种植和加工金丝皇菊工作,每人每月平均工资约为1500元,每人每年实现增收约1.8万元,为全区残疾人集中就业以及帮助残疾人加快脱贫步伐起到榜样作用。20xx年,通过区、乡、村三级检查评估,为37名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示范户分别按照2万元、1.5万元、1万元不等的标准进行了资金扶持,扶持资金59.5万元。
XX作为一名服务于基层的工作者,最了解残疾人情况,也最关心残疾人疾苦,几年来踏踏实实为残疾人解决各种实际困难,赢得了广大残疾人的信任。中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在平安区调研残疾人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时,对平安区残联重视基层信息化管理平台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西安召开的西北片区残疾人工作会议上,要求其他省区向平安区学习。
他的付出也得到了组织的肯定,先后获得了青海省残联系统先进个人、海东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平安区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6年弹指一挥间。面对新时代,XX依然站在残疾人工作一线,以勇于担当、奋发进取的精神开拓着新的工作局面。
优秀残联干部事迹6
我叫小陈,今年43岁。幼儿时不幸患了小儿麻痹症,下肢萎缩干瘪,开始只能靠一张小木凳挪步,后来靠双拐行走,从此我每天都在痛苦中挣扎。长大后,我勉强上完了初中就因为身体原因辍学在家中,为了自食其力生活下去,我不得不四处求事。有一句话叫做“阳光总在风雨后,事业成功靠奋斗。”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我从亲戚那里学会了服装设计和制造的手艺。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学习时,我格外卖力,在满师后凭着扎实的手艺功底,在镇江市区一家服装厂一干就是好多年。九十年代初,这家服装厂倒闭了,遭受双重打击的我并没有退却,靠着厂里给予的一笔很少的经济补偿,加上向亲戚朋友借的钱买了一辆残疾车,用辛辛苦苦拉客的微薄收入作为启动资金,想自谋出路,开一家服装加工厂。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我任劳任怨,历尽艰苦,光是拉客就翻车过好几次,命都差点丢掉。
20xx年底,我在丹徒区政府和区残联的大力帮助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找到了地皮,办起了自己的服装厂,盖起了新厂房,还购进了三十多台新自动缝纫机,在上党镇附近招收了二十多名有缝纫技术的女工和部分残疾人,一方面完善了服装厂的人员配备,搭起了框架,同时也解决了一批和我一样生活困难的残疾人的就业问题。经过各方筹备,我的“国方”制衣厂开张了。可“万事开头难”,创办之初举步维艰,由于对进货渠道的陌生,对顾客需求的不了解,我真是吃够了苦头,甚至一段时间入不敷出,但我并没有气馁,凭着自己精湛的服装设计手艺,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关心和帮助下,渡过了难关。我的生意日渐红火,客户也越来越多,甚至一些边远地区和国外加工的客户也慕名而来。
20xx年7月,我厂生产的第一批出口到日本的服装就赢得了对方的好评和称赞,10月初,又有一批出厂服装全部达标合格。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一个人常常需要兼顾里外的事情,忙起来一天只吃两顿饭,从早到晚,常常累得直不起腰,为的只是能够把厂发展起来,壮大起来。
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服装厂效益很差,工人的工资都发不起,我一度有过放弃的念头,但人活一口气,我要为残疾人这个群体争那么一口气!最终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今年,服装厂的效益稳步回升,难关最终度过了,实实在在让我松了一口气。如今,面临发展的良机,我迫切地希望能够将厂发展壮大,我打算今年把服装厂申报福利企业,再招一批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到自己的厂里来就业。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是党和政府给了我们残疾人地位和尊严,给了我们克服困难的信心。省委省政府和镇江市,丹徒区的领导都来慰问过我,鼓励我自强自立,将服装厂办好。我的心里暖和和的,下定决心要抓住机遇,再接再厉,不辜负大伙的期望。
服装厂创办至今,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在经济方面,虽然我渴望扩大规模,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相应的资金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跘脚石。在这个节骨眼上,恳切希望各级领导能在百忙中关心一下,帮我解决一点实际困难,好让我这个展翅跃飞的小鸟不折翅夭折。有道是“天时、地利、人和”。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通过我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度过困难,走出一条残疾人创业的阳关大道。
天道酬勤,我相信付出终会有回报。回想起自己这么多年来的风雨相随、寒暑奔波,唯有爽朗一笑。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只要有志向,一样能闯出一片天地来!
优秀残联干部事迹7
小书,男,汉族。1972年6月21日出生,初中文化,家住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涛城镇黄墅村涂湾组,现任黄墅村残疾人协理员。 1990年,初中毕业的小书为改变家庭生活窘境当上了木工学徒。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虚心向师父求教,终于换来了一手好木工手艺,从此,开始从事木工行业,起早贪黑,吃苦耐劳,一干就是十几年。凭着精湛的手艺,他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正当小书意气风发地梦想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命运跟他开了一次不小的玩笑。20xx年的一天,在电刨床上制作木地板时,电刨无情地将他的左手五指全部切断,致使左手残疾。从此,小书与木工手艺活断了缘。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他迷茫过,消极过,可是最终他选择了勇敢面对这一切,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在参加了县残联举办的特种水产养殖培训班后,他瞄准了甲鱼养殖产业,20xx年元月,小书与邻村(凤河村大义组)村民赖正兵取得联系,盖起了甲鱼棚,当年建棚投入资金33万元,从事甲鱼养殖。当时,环境很艰苦,一是缺资金,这笔不小的资金全是从亲朋好友处借来的;二是缺技术,当时小书在甲鱼养殖领域还是一个“门外汉”,他想尽一切办法克服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凭着虚心求学、大胆创新的精神,在翌年元月初见成效,不但收回了所有投入成本,还略有利润,得到了回报。尝到甜头的小书干劲更足了,随着不停的摸索和经验的积累,他的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效益越来越显著,仅20xx年一年就获取纯利20万元。
小书靠着自己自强自立和努力拼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开拓了一番新的事业。可是看着周围的村民特别是残疾人生活依然十分贫困,小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忠厚实在的他有一股闯劲和干劲,更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他脑海中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技术带动周围村民,扶持当地贫困残疾人发展甲鱼养殖共同致富。他的想法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县残联的支持,如今,在他的带动下,当地已经有了12家甲鱼养殖户,其他养殖户有情况、有问题找他时,他毫无保留地给予免费技术指导,帮助他人。他还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到12家甲鱼养殖户家里义务巡回指导,在他的影响下,12家甲鱼养殖户的养殖技术得到提高,并成立了甲鱼养殖协会,走上勤劳致富之路。
残疾人本身就特别需要他人和社会的关爱,而小书却做到了去关爱别人。从20xx年任黄墅村残疾人协理员以来,在发展甲鱼养殖的同时更是扑下身子一心一意为残疾人服务,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他工作求真务实、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于20xx年荣获郎溪县优秀残疾人协助理员称号,并在20xx年涛城镇残代会上被推选为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
有理想、有目标,才能有未来。小书计划于20xx年再造一个甲鱼棚,总投资40万元左右,在扩大甲鱼养殖生产规模的同时,打造一个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更好地为当地残疾人服务。
优秀残联干部事迹8
在砚台镇汪家社区,提起方元容,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
方元容,一个因车祸被夺去健全人生的不幸女人,一个肢体有残缺、行动有障碍的残疾女人,一个面对重大变故,自强不息的坚强女人。她,从社区群众那里得到的不是同情、怜悯,而是尊重、钦佩,是作为奋斗、拼搏的学习榜样。
无情车祸,有情帮扶
她,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就是忙碌于料理家事、张罗日子。20xx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原本清苦日子更加艰难,看病几乎耗尽了家中所有积蓄。拖着不便的身体,方元容无法下田上坡,料理田间,照顾家庭;丈夫汪小春因此也不能心无旁骛的离家打工、帮补家用;大儿子小学毕业即将升入初中,小儿子也到了入学的年龄,两个孩子学费、生活费怎么办?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负载累累……
最初那段日子,身体的痛苦、精神的压力,曾一度让方元容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几乎有了天塌下来的绝望和悲痛,那年她刚刚37岁。后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亲朋好友、邻里乡亲的关爱下,她乐观起来、坚强起来,自信、坦然地面对发生的一切。“没有了劳力,那就用技能改变生活,日子不还得照样过吗?”方元容坚定了信心、在党和政府支持以及亲友、邻居的关心下,开始了求学技能的道路。
自谋创业,回馈社会
在培训老师的理论面授、实践指导下,方元容付出比健全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凭借凡事爱思考的性格和特别灵巧的双手,很快掌握了摩托车故障排检、维修的技能技巧。学成归来,方元容蒙发了在社区开办一间摩托车维修小店铺的想法,但即使一间小店铺,也要有资金啊。正在举棋不定的时候,党和政府、邻里乡亲又一次送来了援助。就这样,20xx年,她在汪家社区街面租赁了一间门市部,开办起了摩托车维修店,一家完全属于方元容的摩托车修理行挂牌了。由于诚信经营物美价廉。
生活逐渐好转后的她,却一次次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他人。她没有忘记,现在的这一切都是来源于社会、大家的帮扶,她勤学专研,技术娴熟。帮邻里乡亲修车,他总是收取零件成本和少许的维修费,遇到残障人士,她还经常免费维修。她懂得,再造为人的恩情,她还不完、谢不尽……
同时她积极为残疾人在自主创业方面出谋划策,先后带动10余名残疾人走上了自立自强的人生道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奏响了人生最强音。作为一名残疾人,方元容深知残疾人生活的痛苦,为了让那些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能够自立自强,她总是毫不犹豫地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谈到未来,感恩铭记
当问起方元容这一生最难忘的是什么时,她总是激动地说: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孤单无助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一双温暖友爱的手!当一个人绝望消沉,万念俱灰的时候,最期盼的是什么?是一颗炙热滚烫的心!这些,在我遭遇车祸的那些年,拥有的太多太多了,多到我终身受用。我唯能做的是把自己所学的维修技术无偿的传授乡亲、服务乡亲。”方元容是一名残疾人,可她从来没有主动向党委政府提过什么要求,却总是怀揣感恩的心,默默地奉献着爱心,感染着别人。
优秀残联干部事迹9
每天中心一开门,就有患颈椎病的、患腰椎间盘突出的人跨进门来,连一名韩国客商也屡次前来求医,着实给这个小小的诊所带来了名声。
9岁那年,戴荣华突然双目失明,从此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永远在那双幼稚清纯的瞳孔里定格。他还是个充满梦想的孩子啊!命运无情的打击给他和家人带来的痛苦,是永远都无法用笔墨来形容的啊。
在命运面前,是顺从,还是抗争?戴荣华不想低头,不想成为父母的累赘。他被家里安排到南昌盲校学习。8年一晃就过去,他勤学苦练,掌握了推拿按摩的手艺,回到了德安。
盲人按摩中心开张了,戴荣华感到自己空无影像的世界丰富起来,生活变得有意义了。当人们解除了病痛,离开诊所前夸着他手上工夫好时,是他最高兴的时候。
从小就经历了那么一场磨难,使戴荣华内心充满了同情和善良。遇到前来救治的是残疾人或家境困难的人,他就主动减免治疗费用。从前年5月开张到现在,已为困难患者减免治疗费多元。
一天,一个被骨质增生困扰多年的农村盲人来到诊所。戴荣华一听到对方也是盲人,倍添同情和怜悯,热情地拉着他坐下,为他治病。一星期后,患者病痛消失了,戴荣华把他送出门,分文未收。去年,有个叫杨洋的小孩子,只有半岁,不幸患上了先天性斜颈,四处治疗空无效果,戴荣华为孩子做了6次按摩治疗,先天性斜颈竟神奇地痊愈了。
现在,为了带动残疾人就业,戴荣华正毫不保留地将自己学到的按摩技术教给别人,陈玉英、李宗春、王德华等6名盲人从他这里学到技术后,纷纷开起了自己的按摩中心。
有人问:你把技术传给了别人,就不怕砸了自己的饭碗?戴荣华说:有饭大家一起吃。我一个盲人,还能给社会作点贡献,活得真有意义,太使人高兴了!
优秀残联干部事迹10
初见康xx,感觉他是一个非常干练踏实的汉子,但是,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个在石家庄将化工生意做得十分红火的老板竟然是个残疾人。而的的确确,就是这个康建忠,用他残缺的身躯为八旬老母和妻儿撑起了一个家,用坚忍不拔的毅力打拼下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用自己博爱之心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
身残志坚再苦也要干事业
康xx1968年出生,一岁时因患上了小儿麻痹症,最终落下了右下肢的终身残疾。而从康xx懂事起,他就从别人异样的目光里,过早地体会到了命运的不公,但同时也磨练了他不服输的个性。
18岁中学毕业前夕,看着年事已高的父母依旧每日早晚操劳,康xx决定放弃学业挑起家里的重担。他显示在一个村里当起了装卸工,装卸沙土、砖块,这种工作连正常人都会觉得又苦又累的,刚刚走出校门的他,双手很快就磨出了许多血泡,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一回到家就只想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干。
可第二天,他看到父母疲惫的身影时,咬咬牙又走出家门。就这样他坚持了一年多。1993年又在一个村办搪瓷厂当起了工人,后来调到了业务科跑业务。在这段时间里,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他去了很多地方,也饱尝了许多的酸甜苦辣。同时,他也看到了改革开放后,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受触动,于是,决定尝试自己创业,创办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
一再创业十几万元“打了水漂”
1994年,康xx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辞去了令许多人羡慕的业务工作,在所有人诧异的眼神和冷嘲热讽中开始了第一次艰难的创业。在广安街市场,他租下摊位搞海鲜批发,因为没有经验赔光了近万元的本钱。那段时间,家人的责怪和不理解,使他很痛苦。第一次创业失败的他去了印刷厂跑业务,每天骑着破自行车起早贪黑地往返于正定和石家庄的路上。
随着阅历的增加,康xx心中的创业热情又高涨了起来,又开始筹备创业的事情。没有资金,他就从亲朋好友手里借来了十几万,于1997年筹建了物资供应站。然而命运又一次捉弄了他,毫无经验的他被人骗了,十几万元转眼间打了水漂。外面还欠下了很多外债,要账的人整天赖在家里不走,弄得家无宁日。为了还上康建忠创业所欠的外债,贤惠的妻子罗菊英就用自己当村医院护士的每月几百元工资,除了用于老母亲每月必须服用的药和家庭开支外全部还了债。“那段时间,简直是我人生的最低谷,自信心严重受挫!”康建忠自己总结道。
自强不息创业终成功
两次创业的伤痛时刻刺痛着康建忠的心,然而埋藏在他心底的梦并没有破灭。2003年,当他把重新创业的想法跟家人一说,自然立刻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妻子甚至以离婚相威胁。然而,他不相信命运,只相信自己。康建忠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行,我不比别人差!”就这样,倔强的他擦干眼泪,拖着残缺疲惫的身躯又一次奔波在创业的征程上。
2004年,康xx决定成立一个工贸公司主要经营化工生意。项目考察、公司占地、人员手续都有了头绪,可是资金又遇到了困难,他找到了多年来一直支持他的表哥,谈了自己的想法后,通情达理的表哥很快帮他从朋友那里筹措到了20万元,他自己又从朋友那里筹集了一些,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工贸公司开业了。从此以后,康建忠日夜吃住在公司里,凭借着诚信经营的理念,他很快打开了自己的产品销路。他总结之前的失败教训,精打细算,诚信经营,理性管理,和许多客户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并取得了国内多家优质化工产品的代理权,公司当年就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两个事业一起抓
规矩做人,踏实做事,良好的信誉必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慢慢地,康xx还清了所有债务,然而,下一步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呢?在常人看来,扩大企业经营是第一位的,而康建忠却决定用自己的.一颗感恩之心来回报亲人,回报社会。
2004年由于康xx热心帮助残疾人朋友,被石家庄南高营镇残联指派为南高营村残疾人联络员,负责村内100余名残疾人的各项工作。这个工作其实没有任何报酬,完全是义务的。由于之前没有任何资料和信息可用,工作量非常大。和各种各样的残疾人打交道,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可是他却看得比公司业务还重要。由于村子比较大,住得比较散,康xx自己行动也不方便,工作非常困难。为了方便联系,他做了联系卡发放到每个残疾人手里,并给每个人做了档案……出色的工作年年受到残联表彰。
一方面是康xx的事业顺风顺水,一方面康xx的爱心事业也是处处开花,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康xx捐款2000多元;2009年全国助残日前,康xx慷慨解囊自费组织了由南高营村残疾人和河北东化化工公司共100多名残疾人参加的游园活动;为沧州重病村妇倪玉艳捐款1000元……
优秀残联干部事迹11
幼年的小金饱尝苦难。3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小儿麻痹症使他几乎完全瘫痪,不断挑战身体极限的治疗与锻炼,让他再次站了起来,但右腿仍留下了一生的遗憾。学校里同龄人的嘲弄与冷落,一度使年幼的小金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我甚至不敢与健全人的眼光对视,连上下学都专挑人少的小路走。”
中学班主任一句“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小金紧闭的心门,使他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他凭借惊人的毅力,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如今管理着数家企业的小金还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在读博士生。
“做生意哪有一帆风顺的,到处都是暗流险滩,但我从不畏惧困难,因为每个困难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谈到创业历程,小金语气中多了几分坚定。1997年,他所在的国有化工厂倒闭,而立之年的小金下岗了。肩负着家庭生活压力的他没有自怨自艾,自筹资金创立了黑龙江鑫盛化工有限公司,开始了第一次创业。
根据对化工行业的了解,小金将企业生产方向锁定在聚氨酯材料上。这种材料具有绝热保温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新型建筑及热力管线等领域。
创业之初,小金对聚氨酯的生产工艺并没有完全掌握。为了解决技术难题,他拖着病腿四处查阅资料、请教专家;为了测试产品耐寒性,他严冬时节带队北上黑河、海拉尔、根河等地,在冰天雪地中做试验,一呆就是几个月。
通过对野外试验数据的分析,小金掌握了聚氨酯低温发泡的属性,使得聚氨酯的应用领域得以扩宽。这一发现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肯定,企业也逐渐获得回报。目前,小金在哈尔滨、上海、佳木斯等地经营着几家大型化工企业,最早创立的鑫盛化工从年产值几百万元发展到年产值几千万元。
小金成功了。但常常忘了自己是个残疾人的小金,从没有忘记关心身边的残疾人朋友,他将帮助他们走上独立自强道路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在佳木斯的贫困地区捐建小学,为宁夏农村的一户残疾人家庭翻盖新房并送去彩电和冰箱,资助许多残疾人大学生完成学业。从20xx年起,他每年为30多位贫困残疾人订阅报刊。10年来,他逢年过节都去看望邻居贫困老人,为他们购买年货。20xx年底,小金被评为全国首届肢残人“自强创业之星 ”。
“我从不认为自己肢体残疾就可以回避责任,恰恰相反,自己的生命若对更多的生命担负起责任,这样的生命才是充实而美丽的。”小金说。
优秀残联干部事迹12
残疾人作为社会上的特殊群体,需要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关怀和照顾。残疾人的身体功能等方面虽有缺陷,但他们和所有健康人一样同是公民,需要社会公众的是尊重和平等对待。仅仅把他们当作关怀对象是不够的,而应对他们倍加重视,并且把关怀体现在平时的生活中。
富民县残疾人联合会x海同志,作为一名残联工作者,心里始终坚定着一个信念:残疾人只是折翼的天使,助残可以让爱心延续,他的责任心和爱心得到广大残疾人朋友的充分认可。20xx年5月,xx海同志到富民县残联参加工作,负责残疾人扶贫、救助、辅具、文化体育等工作。从走上残联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他就立志把为残疾人服务当作他的人生目标,在克服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认真尽责、坚守在为残疾人服务一线,成为了残疾朋友的“贴心人、知心人”。
xx海同志爱岗敬业,务实重干,他把残联的每一项工作当做自己的家事放在心上,始终认为只有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熟练掌握业务技能才是提供优质服务的首要前提。
在平时工作中,xx海同志用爱心耐心对待每一位残疾朋友。有的残疾人因不符合国家救助政策的条件没有享受补助,而到残联撒气,他们往往情绪激动、态度不好,提出不合理诉求,每当这个时候,他总是用爱心和耐心对待他们,平心静气地做好政策解释、宣传工作,把政策讲明白,用自己的真情感化、影响他们,让他们放下怨气,正确理解政策,宣传政策。在工作中,每当遇到自卑的残疾人朋友时,他都会仔细聆听,告诉残疾人朋友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只有以阳光、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人生,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工作、生活和家庭才会越来越好;他也总是用自己的爱心和热情,让每一位残疾朋友感受到温暖,让更多的残疾朋友树立自立、自强、自尊、自信,让他们懂得用自己的双手拼搏出自己的幸福生活。
提起xx的名字,认识他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
优秀残联干部事迹13
二九一农场共有人口19000人,住户6900户,现有各类残疾人452人。20xx年农场残联作为垦区第一个单列的场级残联,在上级残联和农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家”为阵地,努力提高为残疾人服务水平,保障了残疾人平等参与农场的各项生活,共享农场发展成果。
一、加强基础建设,建立以“残疾人之家”为中心的康复训练网络
为提高“残疾人之家”服务功能基础建设,在农场职工医院和街道社区建立了为残疾人服务的康复训练中心。各管理区卫生院建立康复站,作业站卫生所建立康复室,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机能,为不同残疾类型的朋友提供康复服务,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农场社区以“残疾人之家”康复训练中心为载体,加强“残疾人之家”服务功能基础建设,配备液晶电视、电脑、投影仪,建立图书室,制做宣传栏,努力为残疾人提供各项服务,使“残疾人之家”成为残疾人生活中的精神乐园。真正实现了“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目标,使残疾人在“家”中能够得到便捷的康复训练和服务,帮助处在社会边缘的残疾人回归生活主航道,让残疾人群体享有和谐社会的温暖。
二、采取有力措施,建立为“残疾人之家”服务保障机制
农场从建立机制入手,把“残疾人之家”创建工作纳入到单位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之中,为“残疾人之家”服务保障机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是建立残疾之家信息网络机制,建立上下联动、便捷有效的康复服务信息网络机制,在“家”中分类建立了康复服务档案,建档率达到了90%。二是建立服务运作机制。以农场职工医院、街道社区为中心,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实施康复治疗和训练。三是建立合理利用资源机制。利用街道社区居民委中空置的场所,开设残疾人康复训练场所。四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农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规划、卫生规划,列入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工作目标考核之中。
三、发挥“家”的作用,实施解困救助行动,保障和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农场残联发挥“残疾人之家”的作用,为解决残疾人生活、学习、就业、康复、维权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和实际困难做了以下工作。街道社区残疾人联合会安排8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清扫街道,年人均收入都在8000元以上。为75名残疾人办理了低保。争取国家彩票公益金20万元,农场匹配20万元,为8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房屋修缮,如农场残联投入8000余元为二级精神残疾人申敏更换了塑钢窗,并对墙体和屋顶进行了维修。为一二类贫困残疾人承担网上评残费。为精残知青鲁月秋办理医疗保险。近年来农场共为各类残疾人承担医疗费用近15万元,如为精神患者李树森承担31725元的更换骨股头费用及护理费;为残疾人郭松联系安装假肢。农场各界组织助残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家庭提供常年的生活服务,还经常到敬老院为残疾老人演出,让他们在心里上对生活有个积极的态度。
二九一农场“残疾人之家”的创建工作在社会各界的爱心帮扶下得到了健康的发展,使残疾人的事业真正做到了有人管、有人帮、有人关心,“残疾人之家”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残疾人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社会也越来越和谐。
优秀残联干部事迹14
小军,男,1963年出生,1987年参加工作,失业前在牟平轻工机械有限公司工作。
1996年,小军因患病导致双目失明,无法继续从事原工作。双目失明对小军打击很大,丢了工作,生活失去了来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一度想离开这个世界。后来在家人和朋友的劝说和开导下,在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的感召下,他坚定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他深刻地认识到: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在朋友和家人的帮助下,1996年,他踏上了去西安求技学习的征程,到西安盲人按摩医院学习按摩推拿技术。
1998年,学习了2年按摩推拿技术的小军,按摩推拿技术有了很大长进,并取得了按摩推拿技师证书。因为工作和技术出众,他被西安盲人按摩医院留用。
中国推拿是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民间这种疗法已经流传很久。它简单有效,而且极少创伤,目前不少人被颈肩腰腿疼痛、内妇疾病或儿科疾病所折磨,因惧怕药物的毒副作用或手术的疼痛而不愿采用药物或手术,或手术药物也不能解除病痛。看到被颈肩腰腿疼病折磨得患者,更增强了他掌握一流推拿技术的决心。平时,他虚心向老中医学习,与老中医切磋技术,掌握了不少推拿技法。2年后,他的按摩推拿技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找他按摩推拿的人络绎不绝,声誉很高。
1999年年底,学有所成的他,谢绝了西安盲人按摩医院的挽留,毅然踏上了回家的旅途,开始了他人生的创业奋斗历程。
20xx年年初,他租用亲戚的草铺,在牟平区牟山路开了一家按摩推拿店。刚开始,店里冷冷清清,无人问津,残酷的现实,让他有了关门的念头。但他又不甘心。心想:这推拿按摩技术就这样白学了?是不是自己的技法不好?还是收费过高?他开始反思,不能让学到手的技术,就这样没有用武之地。他试着免费为有颈肩腰腿疼的熟人和朋友推拿,经过他的推拿按摩,都说效果不错,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他的推拿按摩店一下火了。这样4年来,他克服了常人都难以克服的困难,生意越来越好。创业成功后,不忘回报社会,他用学到的知识,又培训了2名学员。
【优秀残联干部事迹】相关文章:
优秀残联干部事迹12-26
优秀残联干部事迹(精选14篇)12-23
优秀残联干部事迹14篇12-26
残联干部先进事迹(通用10篇)12-23
优秀干部事迹12-08
优秀团干部事迹12-06
优秀基层干部事迹12-18
小学优秀班干部事迹12-14
大学优秀班干部事迹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