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留守儿童事迹

时间:2023-03-21 13:29:56 赛赛 先进事迹 我要投稿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精选21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事迹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事迹是为了表扬先进、弘扬正气、推动工作,对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面材料。那么拟定事迹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留守儿童事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精选21篇)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 篇1

  小君,女,13岁,歙县小川乡小川村干田坞组人,现就读于歙县小川中心学校六年级。母亲在生下她后就离家出走,她没有尝过母乳的甘甜,没体会到母爱的温暖,但她却在父亲、奶奶和老师的呵护关心教育下健康成长着。在她身上,我们看不到留守儿童惯有的孤僻和胆怯,在她身上体现更多的却是乐观、开朗、勤奋和坚强。只要一说起她,不论是家人、邻居、同学还是老师,无不竖起大拇指。

  一、她是家人邻居眼中孝顺的好孩子

  自妈妈离开家后,全家的重担全都压在了父亲的肩上。为了家里的日子能过得好些,父亲把她交给了年迈的奶奶,自己则外出打工赚钱。她跟随七十多岁奶奶生活,很小,便成了留守儿童中的一员。她非常懂事,奶奶视她为掌上明珠,她更知道疼爱自己的奶奶。放学回家的时间里她都会帮奶奶洗菜、扫地、做饭,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之事;奶奶一直患有高血压和手腿风湿毛病,每当奶奶犯病时,她就给奶奶端茶送水,用自己的一双小手给奶奶额头轻轻按摩,给奶奶捶背,以减轻奶奶的病痛。前不久,奶奶终因过度劳累加上高血压中风瘫痪在床,每天放学回家之时,都要端茶送饭去给奶奶吃,跟她说会儿话,告诉她学校里发生的好玩新鲜的事情。

  二、她是老师眼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她在学习上,踏踏实实,勤奋刻苦,求知欲强,成绩优秀。她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对所学知识都能理解掌握;在课外,总是认真完成作业,字迹端正清楚,从不轻易放过一个错字;碰到难题时,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直到弄懂为止;她并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还大量阅读一些有益的书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她的辛勤付出,终获丰硕的成果,在即将过去的六个学年里,每回期中期末考试她的总分都名列班级、学校前茅,在寒暑假的“八个一”的读书征文活动中也多次获得殊荣。

  三、她是同学眼中的知心好朋友

  她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善于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具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学校里,她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在生活和学习上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比如当她知晓我们班某位女同学因粗心大意而丢掉这一周的生活费时,她毅然把自己的零花钱留给她用并号召全班同学对她进行量力而行的募捐,使她在生活上能够渡过难关。在学习上,她不仅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谈心得、交流经验,争取更大进步,还经常与其她班干部一起主动关心班上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为她们答疑解惑,补上落下的功课,在她的热忱帮助下,班上的几名学困生在各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她的这些努力和付出最终为她赢得了全班同学公认的“知心好朋友 ”的称号。

  四、她是班主任眼中管理班级的好助手

  她是同学们公选为班长的,虽然外表看起来是副娇小可爱的小女生模样,可是她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出色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她对待老师交给她的任务都是一丝不苟的完成。有时候老师有事离开了教室,她会主动的把班级的纪律管理的井井有条;有时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她能够起到组织示范引领作用;有时见到本班的同学违反了学校的规定,她敢于上前指正,并帮助他们改正;有时遇到班上个别同学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闹矛盾时,她总是耐心的去劝阻并化解矛盾,使得他们重归于好。几年来,她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赢得了老师的一致赞誉,真正的成为了班主任眼中的好助手。一张略显清瘦的脸上,不时地流露出稚嫩之气,这是其平凡之处;但她的眼神里透露出来的却是自信与坚定,这是她的独特之处。特殊的家庭经历造就了她自立自强、坚毅不屈的性格!我坚信,小君这束经历了腊月寒冬磨砺的梅花最终会以惊人的姿态绽放出自己迷人的芬芳。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 篇2

  6月1日人民日报第17版头条《让孩子们拥有幸福童年》报道四川、湖南、南京三地青年为孩子服务的感人故事,其中第一部分“为留守儿童找回亲情”讲述了射洪市金华镇西山坪村留守儿童守护专员小梅的事迹。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童年,是每个人的乡愁,总是能带给人无忧无虑的美好回忆。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是幸福人生的开始。但有一些孩子,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的童年面临着困境。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参与社会治理,致力于关心关爱那些面临困境的孩子,守护他们的童年。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们采访了其中一些年轻人,听他们讲述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

  为留守儿童找回亲情

  “祝马阿姨母亲节快乐!”5月10日一早,小梅收到这条祝福微信,心头一热,自己陪伴了3年多的留守儿童谢诗悦长大了,懂得感恩了,一股幸福感夹杂着成就感在心头翻涌。

  今年28岁的小梅是四川省射洪市金华镇西山坪村留守儿童守护专员。中坪村人均耕地少,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在外打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项目“童伴计划”在村里落地后,曾经是留守儿童也做过留守儿童妈妈的小梅踊跃应聘,2017年3月正式成为30个孩子的“童伴妈妈”。2019年11月,金华镇中坪村、上方村、百箩村合并为西山坪村后,孩子的数量增加到了54名。

  到岗后,小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家访,摸清家底,为村里每位留守儿童建立信息档案。家访过程中,谢诗悦给她留下了很深印象:“母亲去世、父亲失联,从小跟随外婆生活,家庭无经济来源,本人还患有矮小症。因身体原因,她有自卑心理,对外界很排斥。”从此,小梅对小诗悦尤为留意,经常去她家陪她说话,开导她、鼓励她,还邀请她到村部“童伴之家”跟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渐渐地,小诗悦变得开朗活泼起来。小梅通过“童伴计划”项目尽力帮助她,“去年小诗悦要上初中,我跑到县里帮她协调学校,还找相关部门给争取了1万元医疗救助。”

  每个周末,小梅都会带上自己的女儿赶来“童伴之家”,跟孩子们一起玩玩具、做游戏,教他们唱歌,还辅导他们做作业,“寒暑假,会有大学生志愿者来陪孩子们,平时也会请交警来讲交通安全,请艺术机构来教画画唱歌,有时还带孩子们去城里参观。”小梅想着法子增加孩子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

  “不仅要让孩子们说话有人听、烦恼有人解、孤单有人陪,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根连接亲情的纽带,要拉近留守儿童和他们父母之间的距离。”小梅通过微信建立了本村留守儿童家长群,让每个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近况,同时也让孩子感觉父母一直在关注着自己。

  “补位而不越位。”小梅认为,“童伴妈妈”的陪伴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留守儿童父母关爱的缺失,还是比不了父母在身边的满足感,所以“童伴妈妈”的地位不是替代父母,而是督促父母履行落实监护责任。让她高兴的是,目前已有3名留守儿童家长返乡回来陪孩子。

  近4年来,小梅共计开放“童伴之家”近500天,开展活动400余场,家访600多人次,受到乡亲父老、留守儿童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如今,在射洪像小梅这样的“童伴妈妈”已有40位。

  给事实孤儿一束阳光

  保靖县碗米坡镇昂洞村、花垣县民乐镇洞咋村、江永县回龙圩下岩村、耒阳市坛下乡新建材4组、衡阳县井头镇西湖村5组……渠吉亮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湖南偏远山村的名字。这些村庄,他都一个一个走访过,算下来,行程有8000多公里。

  今年35岁的渠吉亮在一家央企的湖南分公司工作,兼任湖南怀化市企业科协联合会副主席,他利用业余时间走访村庄,最关注的是留守儿童,尤其是事实孤儿。

  “我总是会想起他们无助的眼神,他们渴望被关注、被关爱的表情让人心痛。”谈起事实孤儿,渠吉亮很是牵挂。他所说的事实孤儿,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服刑、一方出走或外出打工,失去了生活来源和照顾、成为事实上的“孤儿”的未成年人。

  “孩子的童年需要有人陪伴,可对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来说,见父母一面是一件很难的事,他们太缺乏关爱。”渠吉亮说。2018年,湖南省司法厅联合民革湖南省委共同开展“小海豚关爱成长计划”活动,持续重点帮扶父母双方正在服刑的14周岁以下的事实孤儿。身为民革成员,渠吉亮积极参与其中,尽管工作异常繁忙,但他几乎每次都参与,先后带队走访事实孤儿近40人,行程约8000公里,自费给孩子购买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还筹资30万元拍摄关爱事实孤儿公益微电影。

  刚刚开始做这个工作,有人不理解,连有些孩子的邻居也不理解:“那么多贫困人群需要帮扶,为什么去关注和帮扶这些服刑人员的子女?”因为这些偏见,服刑人员的家庭困难往往容易被忽视,孩子容易受到歧视,“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歧视。”渠吉亮说。

  在走访中,渠吉亮也用实际行动改变着周围人的看法。2018年,渠吉亮和志愿者一起到芷江看望一户服刑人员家庭。家里只有一个5岁的男孩和奶奶一起生活。一开始,男孩不愿意说话,奶奶也非常冷淡。虽然碰壁,渠吉亮并没有放弃,一直与他们保持沟通、时时关爱。去年,再回访时,孩子一见到他,就兴奋地扑到他怀中,奶奶也热情地为他们倒茶:“你们来了以后,邻居慢慢又和我们来往了。”

  多次走访之后,渠吉亮和调研组一起提交了《关于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成长问题的调研》,提出了建立视频系统,定期让服刑人员和未成年子女视频以及定期组织子女到监狱开展亲情帮教等系列建议。走访也引起了有关部门、学校的合力关注,不少孩子就学问题、生活保障问题得到解决。

  “可喜的是,多方关注推动下,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问题已纳入政策视野。”渠吉亮说,去年6月,民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对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提出要求。湖南省司法厅联合公安厅、教育厅等14个省直部门联合发文,形成了多部门联动帮扶体系,共募集社会资金5400余万元帮扶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一对一救助困境儿童

  2015年夏天,25岁的高娟娟刚从南京师范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毕业,工作还没确定,就作为儿童公益组织社工直接参与了一起事实孤儿的救助。

  9岁的非婚生儿童小华,生父不详,生母去世,顿时陷入无人监护状态。办案律师找到刚成立一个多月的儿童公益组织南京同心未成年人保护和服务中心,参与中心创办的高娟娟受派对小华进行“一对一”帮扶。

  高娟娟和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围绕着小华抚养和落户问题四处奔波,民政、公安、基层社区、小华亲属……历时2个多月,多方努力之下,小华的大舅同意作为其监护人,当地民政部门办理了事实孤儿补贴,派出所也办理了落户。随后,高娟娟又邀请心理咨询师为小华进行心理评估和辅导,并对小华的'成长进行持续跟踪。

  “一场救助下来,尝遍了酸甜苦辣,却也更懂得困境儿童救助工作的价值!”高娟娟决定留下来,成为南京同心未保中心的专职社工。这一干,就是5年。

  这5年,高娟娟与众多困境儿童结下了不解之缘:同心未保中心所在的玄武区有200多个困境儿童家庭,她和同事一起几乎跑遍了每一家;她“一对一”帮扶的困境儿童个案有数十个,不仅帮助在南京的流动儿童,还跑到连云港跟踪过流浪乞讨儿童的监护问题……“非婚生儿童的落户、上学问题往往头绪很多,牵涉许多部门,解决起来很不容易。”高娟娟说,“但看着孩子们得到救助后的笑容,所有的辛苦都感到值得,我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近年来,加入同心未保中心儿童公益事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2015年中心成立之初,高娟娟是第一个专职社工,如今这里的专职社工已有20多人,除1名70后、两名80后以外,都是90后。1993年出生的杨蕾,一开始自己做社工,她的丈夫许凯本是志愿者,如今也主动加入了社工队伍。

  “团队的壮大、社工的成长都凝聚着黄老师的心血,是她一手带大了这个团队。”这群年轻人交口赞美着一位黄老师。

  黄老师名叫黄琼花,是位70后,脸上总挂着轻松的微笑,是这个公益组织的发起人。5年时间,黄琼花带出了一个20多人的年轻社工队伍,长期合作的志愿者达200多人,募集善款1700多万元,直接资助帮扶困境儿童超过5万人。

  “困境儿童救助,最需要的是有人一对一去做个案,你的每一次善举,都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黄琼花对她的年轻团队深情地说。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 篇3

  她叫小顾,是江苏人,嫁给了利川忠路溪林村一位军哥哥,现在和丈夫在江苏生活。一次回乡探亲中,她发现溪林村有很多贫困的山里娃,于是动了恻隐之心,从此,她一次又一次来到溪林村,与100多名留守儿童结下了不解之缘……

  溪林村距利川城区80公里,偏远闭塞,那里四周是连绵的高山,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那里有一座60多年历史的溪林小学,100多名留守儿童在小学求学生活。

  利川是恩施州下辖的一个市,距离无锡1400公里。那里山水尤美风景秀丽。但是对溪林上学的孩子来说,崎岖的山路让每天上学要走两三个小时的一程变得泥巴不堪,孩子们的脚背常常被勒出一道道伤痕;而破败的校门、昏暗的教室、歪斜的课桌、简陋的宿舍,又平添了孩子们童年求学日子的风侵雨袭。这一切,让每次回乡路过溪林小学的颖倩非常揪心。

  “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的念头一直萦绕在她的脑海中。2011年夏天,她带着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行25人,来到溪林小学开展支教助学活动。12个来自发达城市的孩子在体验了真正的山村生活后,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写下了100余篇生动的日记,汇成了一本名叫《我的2011——溪林行动》的文集。

  就是这一本书,引起了湖州上市公司董事长单建明的注意。后来,单董事长在亲临溪林小学考察后,出资160万元援建溪林小学。援建工程历时一年多,如今,这所规模为100个留守儿童的乡村小学,已经成为整个利川市、乃至恩施地区设施最齐全、环境最优美、设备最现代化的乡村样板小学。

  一不做二不休是颖倩性格里最倔强的因子。7年了,她没有间断与溪林的孩子们的牵手同行。她和她的队友们先后10余次去溪林小学捐资助学,捐款金额达30余万元。每次出行都有新加入的充满着热情与爱心的朋友伙伴,学校师生、公司社团、志愿者、爱心人士等等,小到书包文具,大到电脑、旗杆、篮球架,他们无微不至,细致周到,给孩子们带去了无尽的欢笑。

  颖倩爱写作爱读书,她知道书籍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有着怎样的分量。她曾经自豪地认为,是读书改变了她的命运。所以,她也希望能用书籍点亮溪林孩子们的心灵照亮他们人生的前程。2014年开始,她发起“用书籍点亮留守儿童生活”的活动,由一本本图书联接起来的爱心接力如漂亮的红丝带,一路延伸,从无锡源源不断涌入溪林小学崭新明亮的图书馆。

  自2012年起,由颖倩发起的与留守儿童“一对一”资助助学活动,先后为溪林小学、忠路民族小学、龙塘小学、小河中学76名贫困留守学生找到了资助人。

  “作为一名利川儿媳妇,我深深地热爱利川,热爱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慈善助学这条路,无论有多坎坷,我都会继续走下去!”颖倩动情地说。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 篇4

  小李,是远离义县县城110里偏远山区的一名一线教师,任班主任工作20年,关爱留守儿童、注重家长正面管教培训、对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团训,让她的农村教育之路越走越坚实,在全县享有很高声誉。

  2016年获得锦州市科研科普先进个人;2017年参加了为期三年的辽宁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训;2018年获得国家级德育科研先进实验教师;2017年7月所教班级被评为锦州市“先进班集体”,2018年7月所教班级被评为锦州市“先进班集体”, 2017年9月获义县人民政府优秀教师,2018年1月被锦州市人民政府评为“锦州市基础建设年先进个人”,2018年9月被锦州市教育局、锦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评为“优秀教师”;2017年当选为县级人大代表。

  无怨无悔 甘于奉献

  每一个假期,小李老师都向学校、教育局报备为留守儿童无偿补课。十几年如一日,利用假期为200余人次留守儿童义务无偿辅导功课。有这样一名留守儿童,她叫池子怡,一年级入班时,其父母外出务工,由70多岁的奶奶监护,由于隔辈人的溺爱,这个孩子的依赖性太强,就连整理书包都不会。每天下班后,李老师就去她家看看,教会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经常给孩子的母亲打电话沟通,在李老师的劝说下,母亲放弃了打工赚钱,回家看护孩子,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这名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每到寒暑假,李老师让所在班级里的留守儿童到自己家里去,为孩子们免费补习15天功课。这样做,能使家长腾出时间干一些农活,减少了补课的开支,孩子又学到了知识。刚开始有的家长补完课给李老师发红包,李老师婉言拒绝的'同时告诉他们放心,她会努力教好你们的孩子,为留守儿童尽一点微薄之力,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不忘初心 拼搏进取

  2017年由于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李老师被评为镇“师德标兵”,并作为典型在班主任大会上作了题为“师德铸师魂”的报告。报告后,全镇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让班主任承担一份职责,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代理爸爸”。全体班主任齐心协力,采取多种形式,从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入手,做“留守儿童”的引路人。由于学校全体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关注,“问题学生”发生着的巨大变化:在学校的特长生中留守儿童占20%,在学校的各类表奖中留守儿童也占相当大的比例,关爱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2017年学校被评为“市级文明校”,2020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校”。

  心理健康 持续护航

  李老师所在班的家校共育范例,是学校以至于全县的典型。针对家长和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李老师及时把脉问诊。商浩松是班里的一名特殊儿童,坐不住板凳,不咋爱学习,经过了解家长的管教方式是非打即骂,孩子不愿意学习,有时候不愿意回家。李老师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指导给家长一些养育工具(和善而坚定、花时间训练、陪伴式倾听、特别时光等),并且定期发给家长学习资料,让家长及时反馈孩子在家的表现,给家长进一步指导。一段时间后,孩子有了变化,能够在课堂上学习了,在家也与妈妈少了“战争”。家长体验到有方法的教育带来的喜悦,现在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5月份,学校“家校共育研讨课堂”将在全县做示范展示。

  人大代表履职 示范引导

  李老师还是一名认真履职的县人大代表。组织的信任,让她倍感肩上担子的重大。在学校看到太多的孩子因为家长疏于管教,家长不能以身示范,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孩子沉迷手机游戏而走下坡路。她便利用休息时间走进各村与妇女主任联系,对在家的妇女作“远离不良嗜好,做合格妈妈”专题宣传活动,得到县、镇领导的高度评价。铁河村有一位家长,孩子上学的时候就到麻将馆打麻将,孩子在家时候就盯着手机玩麻将,对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不管不问,有时扔给孩子一个手机,手机代替了母亲的陪伴,孩子的成绩直线下降。为了能够给这名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关注,李老师多次找到妇女主任一起劝说家长,刚开始不理解李老师的做法,冷言冷语,经过多次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讲道理,最终使其明白了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 篇5

  小胡,女,1943年出生,吉安峡江县人。在峡江县巴邱小学读书的许多学生,每天下午放学后,不是立即回家,而是到一个叫“金丰阳光家园”的地方,因为这里有一位慈祥的奶奶在等他们,那就是被许多留守儿童称为“世界上好奶奶”的小胡老师。

  单纯的初衷 默默奉献

  现年74岁的小胡是峡江县巴邱小学一名普通的退休女教师,小学高教师职称,峡江县“五老”报告团成员。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小胡老师萌发了帮助留守儿童的念头。当时她正在回家的路上,一个老奶奶带着自己孙子边哭边从学校走出来,只听见那老奶奶说:“你不听话,不会做作业,我又教不了你。你爸爸妈妈又不在身边,我也没有办法。”小胡听着很揪心。作为一名从业30多年的教师,她觉得自己要为此做些什么。起初她只是上门辅导,后来学生发展得太多,小胡主动找到社区工作人员,建议在社区建立“留守儿童教育辅导中心”。这一建议得到了县关工委、团县委、妇联、西门社区大力支持,2008年3月,西门社区“金丰阳光家园”成立了,小胡既是“家园”日常工作管理的负责人,又是一位志愿者,真是两副重担一肩挑啊!当时人手不够,她就叫来了在巴邱小学教书的侄子曾俭生和她的学生刘民运老师,同时还找来了以前的同事,义务照顾留守儿童,辅导他们学习和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这一干转眼已是12年。

  温暖的阳光 受人敬重

  12年来,周一至周五,学校放学了,小胡就上岗了,每天下午4点半到6点半,小胡总是准时来到阳光家园给孩子们辅导功课,帮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困难,哪怕刮风下雨,哪怕腰椎病犯了,也从未间断;周六和周日,她就带着孩子们在阳光家园唱唱歌、跳跳舞,让孩子们和远方的爸爸妈妈上网视频聊天,给他们打电话。在她看来,留守儿童缺少的不仅是学习辅导,生活上和行为上同样需要关爱和引导。小女孩陈怡由于父母离异、家庭困难、性格孤僻,从不主动与人交流,为了改变陈怡,小胡耐心教育、帮助她,鼓励她参加集体活动,并每天和她谈心,打开她的心结,经过半年多的开导,终于让陈怡慢慢开始接受朋友。几年前,在小胡所带的留守儿童中,有一名叫小敏(化名)的女生沾染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惯。辅导结束后,小胡取下挂在教室墙上的挎包到菜市场买菜时,发现包中的几十块钱不见了。她记得从学校回来时钱还在的,经过短短2个小时辅导就不见了,她似乎明白了什么。第二天下午,小胡对孩子们说:“昨天我不小心将包里的钱弄丢了,如果哪位同学捡到了请告诉我一声。”环视了所有孩子后她又说:“就算捡到后用掉了也没关系,只要告诉我一下就行。”这时,她发现坐在座位上的小敏红着脸把头低了下去。辅导结束后,小敏磨磨蹭蹭等其他孩子都离开了,这才来到小胡身边,拉着她的手说:“奶奶,你的钱不是丢了,是我拿的,我还把钱都用掉了。我错了,对不起……”看到小敏后悔又难过的神情,小胡笑了。她拍拍小敏的肩膀说:“你能勇于认错就对了,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偷东西是可耻的。以后在学习上,如果钱不够用,你可以告诉我。”小胡话音刚落,小敏就扑到她怀里,流下了羞愧的泪水。小胡顺势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给小敏讲坏习惯的危害,讲名人小时候知错就改的故事,让她懂得明辨是非善恶,懂得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半年后,小敏在一次放学路上捡到一个钱包,内有380元钱和证件。她一时间找到小胡并交到她的手上。小胡紧紧抱着小敏,流下了欣慰的泪水。随后,她带着小敏把钱包和证件送到了附近派出所,在警察的帮助下找到了失主。记得巴邱小学五年级(2)班的一名学生,父母残疾家贫,开学时交不起学费。胡老师知道后,安慰他说:“只要你努力学习,学费有困难,我来帮你。”先后拿出680元资助他完成学业,并以高分录取在峡江二中学习。

  如今,“阳光家园”是一个占地面积400平米的爱意融融的温馨小家。小胡,就像一缕阳光,不仅温暖着留守儿童的心,也感动了很多人,一些退休教师纷纷从家里走出来,义务到“金丰阳光家园”服务,辅导中心的固定志愿者从她1个人增加到目前的7个人。每个周六、周日,都有很多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和社会青年来到辅导中心开展志愿服务工作。12年来,小胡带领志愿团队在“阳光家园”帮助了2000多名留守儿童提高了学习成绩,资助了100多名贫困学生继续完成学业,教育帮助了80多名留守儿童改掉了不良生活习惯,挽救了13名问题留守儿童,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我们的好奶奶”。

  感人的事迹 倍受关注

  2011年5月8日母亲节前夕,为表天下儿女们对母亲慈爱的回报,江南都市报与江西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联合推出的“福彩江南公益行?走近慈母”活动全面启动,50万元厚礼送给江西省50位慈爱的母亲。小胡的先进事迹被媒体记者推荐参加这次活动并获奖。一万元的奖励,除了一台46英寸的液晶彩电,还有5000元现金。“有些激动,激动不在于得到了奖励,而在于我们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小胡说:“奖金都分给了辅导老师,他们太辛苦了,从来没有得到回报,这次就算我给大家发了工资。”

  2014年元月15日,中央电视台记者走进“阳光家园”拍摄的《小胡记事》作为特别节目,于同年4月7日在央视12频道《夕阳红》(慈爱)栏目震撼播放。从一个侧面讲叙了小胡帮助教育留守儿童改正不良习惯的动人故事,告诉人们: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只要付出爱心,小树总会成长;只要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她先后被评为“(首届)吉安十大新闻人物”、吉安市“岗位学雷锋标兵”、首届“江西十大正能量行业标杆人物”,2016年被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8月,她当选助人为乐“中国好人”。在小胡和志愿者们的陪伴和帮助下,“金丰阳光家园”的留守儿童们度过了他们人生中的一段美好时光。小胡说:“关爱留守儿童,有苦也有甜。看着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我很欣慰,我会长期坚持下去。”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 篇6

  小徐同志自2019年4月至今任长兴县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两年来,该同志坚持“以人为本、儿童优先”理念,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组织力量在全县扎实开展了儿童福利“三服务”活动、在抗疫中深化儿童“三服务”活动、“两兜底双结对”留困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等,取得广泛社会效应。在她的带领下,业务条线连续两年在湖州市考核中获得第一。

  一、克难求进

  注重加强学习。任科长伊始,针对各级各方面的政策法规,该同志明白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通过边干边学,加班加点学,下基层调研学习,与一线工作人员探讨研究学,迅速掌握了政策,摸清了情况。为提高科室成员的业务水平,还组织科室成员一起学习研究,促进了工作,2019年,长兴做法在全省儿童工作会议上做了经验交流。

  深入开展宣传。为了更好地推动“政策宣讲进村(居)”,她第一时间收集、梳理、整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地方出台的政策文件等,编写了《儿童福利工作相关政策解读》,进行儿童主任培训20余场次,入户走访了500余户,通过面对面宣讲,取得明显成效,及时新增困境儿童273人,清退不符合条件61人。

  努力开拓创新。面对工作任务重,工作头绪多,她带领科室成员迎难而上,设立重点、难点工作项目清单,挂图作战,2019年度创新工作6项,新建、完善和强化儿童关保护机制8项,2020年度创新工作10项,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

  二、善作善为

  主动攻坚。在2020年示范型儿童之家建设工作中,她主动作为,筹措建设资金,认真谋划建设方案,指导基层规划设计和运行服务活动的开展,确保了儿童之家建设的顺利推进,到年底建成并运行了24家,超额完成上级规定的指标数4家,长兴的做法受到上级的肯定,并在全省儿童之家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善于协调。2020年为高质量推进阳光暖心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协调5个部门单位和3个社会组织为全县342名困境儿童改造了卧室书房。该项目获得湖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热心服务。为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儿童关爱服务,她自我加压,与县慈善总会合作推动成立了长兴县“小橘灯”困境儿童关爱基金,筹得善款10万元,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由众公益社会组织开展关爱服务工作,连续两年组织开展“小橘灯”困境儿童成长计划,通过家庭探访、外出参观、红色教育、团建拓展等项目,两年来共有300余名留困儿童受益。

  三、初心不改

  甘于奉献该同志迅速制定深化儿童“三服务”活动方案,每周上门督导儿童福利院落实防疫要求,组织力量开展对留困儿童重点保护,每天督导落实关爱保护措施,同时她主动协调链接防疫资源,组织开展社会关爱服务2000余次,实现了100%全覆盖。

  勇于担当。为解决儿童关爱服务相关工作运行缺规范、评估少标准的问题,该同志不怕困难,在上级领导机关的指导下,通过考察学习和政策研究起草了《儿童之家运行与服务规范》、《困境儿童监护风险评估与社会干预规范》两项标准,2020年通过市级地方标准审查并发布实施,为相关工作提供了规范和评估依据。

  乐于坚守。儿童福利工作岗位是平凡的,作为一名基层儿童福利工作者,常年坚守在一线岗位每天面对着艰苦细致的工作,更多的是需要坚守的精神境界,针对存在的纷繁复杂的困难问题该同志总是不厌其烦,问题不解决不撒手,工作不到位不放手,以真挚情感、真心关爱、真诚服务使1400余名留困儿童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温暖。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 篇7

  为切实解决困境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弥补亲情缺失,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近日,卓尼县妇联组织全县巾帼志愿服务队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授旗暨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

  仪式结束后,巾帼志愿服务队的爱心妈妈赴柳林二小,与53名困境留守儿童牵手开展了“爱心妈妈关爱困境留守儿童帮扶慰问”系列活动。

  爱心妈妈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价值5300多元的礼物和学习用品,同时争取到上海华龄涉老产业发展中心资助的价值9000余元的棉鞋、羽绒马甲、手工编织毛衣106件,赠送给53名困境留守儿童。

  爱心妈妈与孩子们促膝交谈,与他们一同观看安全教育短片,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收到满载爱心礼物的五年级学生包淑珍说:“这些礼物承载着爱心妈妈们的浓情厚意,真得很开心,心里倍感温暖,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的关爱。”

  随后,爱心妈妈们带领孩子们赴卓尼县消防大队和杨土司革命纪念馆。在消防大队,地震局工作人员现场讲解了地震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并发放防震减灾知识读本、宣传年历、环保袋、围裙等300余份。在杨土司纪念馆,讲解员结合展示的实物给孩子们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讲解,孩子们认真聆听卓尼杨土司的英雄事迹,感受历史文物、阅读历史记录,直观生动地感受到了卓尼土司,尤其第十九代土司杨积庆风云变幻的`多彩人生。

  活动结束后,爱心妈妈们纷纷表示,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义不容辞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爱心行动给了大家投身公益,奉献爱心的好机会,在付出爱心的同时收获了幸福和喜悦,希望这样的行动能去感染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巾帼志愿服务队”中来,共同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 篇8

  小覃是百色市田东县林逢镇平洪村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的站长,平时除了为村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之外,她还热衷于农村公益事业,用一颗质朴之心点燃山里一个个孩子的求学希望。

  覃站长乐善好施、心系田间,常常积极组织村民参加公益活动,依托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为农村留守儿童搭建“第二课堂”,助力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解决村里青壮年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同时为当地的社会组织提供能力建设与支持。

  儿童服务站站长小覃辅导小朋友做作业

  桂林银行主动担当、践行社会责任,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与服务点“普惠”相融合,不断探索服务村民的.新模式。今年9月,桂林银行与百色市慈善总会在田东县林逢镇平洪村举办“让爱筑梦,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平洪村儿童服务站”揭牌仪式,让大山里的留守儿童享受到正常家庭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切实解决农村儿童在家庭教育和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在工作之余,覃站长常常为村里的小朋友做课后辅导。小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和大多数平洪村的孩子一样,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独自抚养。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农村老人受教育程度较低,小虎在功课上遇到问题时只能第二天到校请教老师。服务点成立后每天吃完晚饭,小虎就会马上背起书包来到儿童之家,因为这里不仅有覃站长和老师帮助辅导作业,还可以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玩耍,极大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活动。

  孩子们开心的“炫耀”自己的战果

  覃站长是村里有名的模范家长,她心灵手巧、多才多艺,很多家长都非常放心地把孩子送到这里,孩子们也非常愿意与她亲近,特别是在她的手工课上,教室里总是传来阵阵欢笑声。走进服务点,几位小女孩开心地拿出刚折好的纸花,大声喊道:“叔叔阿姨,你们评一评,谁是第一名!”。透过孩子们喜逐颜开的笑容,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已然成了孩子们幸福快乐的小家,回归了当初建设服务点的初心与使命。

  覃站长带领小朋友们玩游戏

  像覃站长这样自发的造血式志愿服务为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了乡村留守儿童及困难家庭所面临的问题,有力促进了乡村文明和谐。桂林银行也将坚持特色化服务理念,不断赋能服务点,专注乡村振兴!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 篇9

  望江县鸦滩镇麦元中心学校,有一位默默在乡村小教讲台坚守三十多年的女教师小袁。每当提起袁老师,不仅是本校师生,还有各届家长无不对袁老师交口称赞。

  小袁老师于1986年毕业于望江师范学校,副高级教师。在三十余年教学里,她执教的数学课,寓教于乐,学生易学、乐学,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以致家长们都以孩子能成为袁老师的学生而感到放心和骄傲。袁老师不仅书教得好,师德也好。她性情温和,整天总是乐呵呵的。她常说,做一名乡村教师是很幸福的,呼吸着清鲜的空气,欣赏着田园风光,陪伴着淳朴天真的孩子成长,她已经很知足了。她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家长当成自己的朋友,因此得到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赞誉、同行的好评、领导的褒奖。

  及时雨,浇灌一朵朵弱小的花

  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有限,在乡村学校,经常会有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每当遇到这样的困难学生,袁老师总是及时伸出援手。袁老师班上有一位名叫袁丽的女同学家境贫寒,生活拮据。她的母亲是一位盲人,父亲是她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因此常年在外打工,因为父亲挣钱既要维持一家四口的生活,又要供两个女儿上学,家中始终是负债累累。2015年秋天,袁同学的姐姐完成了学业,找到了工作,她的家庭经济状况终于日益见好。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6年春,袁同学的父亲突然病倒,到医院检查,肺癌晚期,为了挽救父亲的生命,袁同学的姐姐只得通过网络筹措药费。袁老师捐了600元,还发动亲朋好友伸出援手,希望能给袁同学带去一份温暖,一份安慰!

  命运总是喜欢捉弄弱者。2016年暑假的一天傍晚,袁老师刚刚吃过晚饭,手机响了,是袁同学打来的.。孩子边哭边说,她的母亲在县医院住院。袁老师放下手机,难过极了,失去父亲不久的袁同学,现在母亲又病了,这可怎么办?孩子这个时间段给她打电话是在向她求助。她心急如焚,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家人,并表示现在就想去医院看看这孩子和她妈妈。她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可县医院离她家有六十多里地,天色已晚,家人不放心。最后,她在儿子的陪同下乘车赶往了县医院。他们在内科病房的走廊尽头找到了袁同学和她妈妈。袁同学扑在她的怀里抽泣不止,她也心疼得泪流满面。袁老师安慰着母女俩,将带来的1000元现金放入孩子的手中,并告诉孩子不要担心,老师一定会做她的坚强后盾。袁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袁妈妈住院期间,袁老师一直出钱出力,照顾好袁同学的饮食起居,直到袁妈妈康复出院。

  像慈母,呵护特殊儿童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乡村学校的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心智有障碍或身体有残疾的学生。这些特殊学生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关爱。袁老师觉得爱就是最好的教育,她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仅“为人师”,更是“为人母”,无时无刻不在帮助这些残障孩子。

  他,身患残疾,腿脚不便,而且口齿不清,每天蓬头垢面的,衣服从来没有干净的时候。他,无父无母,身世悲惨。他就是袁老师班上的蔡良才。听他以前的老师说,因为一场大火,他的父亲被烧成了残疾,因此娶了个傻女人,那个傻女人就是他母亲。父亲靠打点鱼,捉点泥鳅养家糊口,母亲完全没有自理能力。他本来还有一个完整的家,可就在前年,父亲身患绝症,撒手人寰。他的“傻妈妈”也不知踪影,而他只能由年过七旬的爷爷抚养。爷爷年纪大了,还要种点庄稼,根本没有多余时间来管他。他自己又是这个样子,所以同学们唯恐避之不及。

  袁老师接手该班时,第一次与同学们见面,蔡良才情绪激动,用含糊不清的话语重复说着:“我不要你。”下课后,袁老师在办公桌前沉思良久,怎样让这个孩子尽快地接受换老师的事实?怎样让他也喜欢自己呢?袁老师决定付出更多努力,用爱心来感化他,让他接受新老师。

  袁老师尝试着走进他的内心,她经常找来蔡良才谈心、交流,在生活的细微处关心他,时刻留意他的身体、情绪状况,给予慈母般的关爱。她特地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让我走近你”,让同学们体会残疾人的苦楚,聆听他们心灵深处的呼唤。那次班会过后,同学们在生活中不再孤立蔡良才,而是给予他很多的帮助。天气冷了,袁老师又和办公室同事一起凑钱为蔡良才购买过冬的衣物。渐渐地,一颗冰冷的心被融化了。有一天,袁老师跟他聊天时,他突然对袁老师说:“我喜欢你。”

  有一次,袁老师因身体不适去看医生了,小良才没看见袁老师的身影,四处寻找,下课就来办公室问。袁老师回来后,老师们都笑着对她说:良才已经离不开你了。从“我不要你”到“我喜欢你”再到“离不开你”,师生之情逐渐在发生变化,袁老师对小良才一如既往地关爱,小良才对袁老师也越来越亲近、依恋。袁老师用爱心为小良才撑起了一片蓝天。

  倾注爱,决不让一个留守儿童掉队

  作为班主任,袁老师尊重、关爱学生。她经常与学生谈心,关心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哪位同学稍有不适,她总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哪位学生有了负面情绪,她总是积极了解原因,帮助解除心结。在袁老师班上曾有一个男生是出了名的淘气包和后进生。这个男生的背后有一个特殊的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分开了,母亲去了外地,几年没见一面;父亲也去了外地打工,他自幼就跟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成了留守儿童。袁老师通过家访了解这位男生的具体情况后,仔细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父母的离异给孩子的心灵上带来了巨大创伤;父母都不在身边,给孩子的陪伴与关心不够;爷爷性格比较古板,说话语气和表情都比较严肃,缺乏母性的温柔与细腻。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比较严格,一旦听到孩子的负面消息常以批评教育为主,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较强。这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爱,尤其是母爱。所以,袁老师决心用爱去感化他。平日里,犯了错,袁老师总是找他谈心、耐心教导,时时关注他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帮他树立信心。“六一”儿童节,袁老师买了笔盒送给他做礼物;假期来临,总要送上几本书,鼓励他多阅读;她一方面积极与爷爷、奶奶沟通,提醒家长对孩子要多关爱少批评,平时要多抽些时间陪陪孩子,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另一方面,她决定依靠集体的力量来改变他。袁老师鼓励学生们主动跟他交朋友,发动班干部帮助他,用集体的温暖来影响他。几年下来,这位男生有了不小的进步,成绩也提高了。

  在乡村学校,像这样的留守儿童不在少数。这些留守儿童不仅存在家庭情感的缺失,在学习上也无法获得及时的指导与帮助,所以普遍存在缺乏学习兴趣,成绩不理想的现象。袁老师班上就有好几个留守儿童,为了切实帮助到这些孩子,袁老师除了给予更多的关爱外,还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这些留守孩子辅导功课。袁老师还鼓励孩子们在家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电话、手机向她请教,她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孩子们答疑解难。就是这样,袁老师想尽办法,尽量不让一个留守孩子掉队。

  严律己,做一个积极进取的人

  工作中,袁老师诚信守纪、爱岗敬业,有着良好的职业操守。在教育学生时,袁老师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要求学生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即使名声在外,她也始终没有忘记时刻充实自己的信条,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勇于创新。2012年7月,她撰写的论文《浅谈数学课堂中的乐教乐学》获县级二等奖;2013年6月,论文《数学作业设计初探》获市级三等奖;2014年7月,论文《让数学与生活联姻》获县级三等奖;2015年7月,论文《自我检查的好习惯让学生终生受益》获县级一等奖;2016年6月,论文《让爱滋润他的心田~一个问题学生》获市级二等奖;2017年7月,论文《乡村教师的幸福》获县级二等奖。她多次获得镇、县、市级“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她所带班级也多次荣获校、县级“优秀班级”等荣誉称号。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就是她——小袁,一名有着简单幸福的乡村女教师。坚守乡村教师岗位三十余年,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家乡教育事业,用自己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 篇10

  庚子末,辛丑初,这一年的春运不同以往,早在春运前3天,全国铁路客流已经同比下降75%。各地火车站、机场非常冷清,候车厅空座随处可见。这些变化说明今年很多人都选择了“就地过年”,这也意味着会有相当多的期盼父母回家的“留守儿童”会满眼失望。为了尽可能切实让响应政策的群众放心安心,除了物资补贴更需要精神温暖,全国各地的青年志愿者们纷纷站出来,组成一支又一支志愿者队伍,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开展着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

  我院学生会主席,201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四班团支书小杰正是这样一名青年志愿者,他的家乡在黑龙江省讷河市,每年的寒暑假期他都会参与到家乡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在今年这个特殊时期,为了让留守儿童的父母们就地安心过好年,他主动联络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们组成了留守儿童志愿帮扶队伍,在当地团市委的领导下,为留守儿童们设计了线上、线下共三十余项的课程与活动,给没有爸爸妈妈陪伴在身边的孩子们送去关爱与温暖。其优秀事迹被黑龙江省电视台农业频道报道播出。

  小杰并不是第一次参加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早在2020年暑期他就和全市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们一起与各乡镇街道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开展“情暖童心,乡伴童行”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亲情陪伴、学习辅导等形式,让留守儿童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优秀事迹也被鹤城晚报、黑龙江日报、人民网等媒体平台广泛报道,为广大返乡大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在关爱留守儿童的同时,小杰还投身到线上、线下齐献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使命与担当。

  我国有着千千万万像小杰一样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用一言一行为孩子们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用自己点点滴滴的假期时间陪伴孩子们成长,用真情与汗水争取留守儿童们对其父母的理解与认同,代替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他们遮风挡雨,给留守儿童们带来知识和温暖,用实际行动对这些积极配合抗疫政策、以就地过年的方式为抗疫大局做贡献的人,表达着感谢。他们用切实地付出、用孩子们一张张笑脸告诉他们的父母:“请放心,孩子们都很好!”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 篇11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农村儿童被留守,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缺失、缺少关爱、缺乏安全感、易受侵害等。据统计,丰溪镇有近200余名留守儿童,他们与父母聚少离多,饱受孤独寂寞。

  毅然弃业铸就暖心巢

  每当听到教师朋友谈及留守娃们的现状,小陆的心就被揪紧,创办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的想法在他的心里慢慢生根发芽。2017年,他毅然放弃酿酒事业,决定建立一所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刚开始,没有政策和资金支持,陆志贵不得不自筹资本开始自己的“新事业”。他先后投入了20万元,在丰溪集镇建立了600余平米的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这所新托管中心可容纳100余名学生,内设有活动室、多媒体教室、厨房餐厅、学生宿舍,并聘请了3名专业教师负责留守儿童的教学辅导,以及专职生活阿姨照料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让留守儿童在托管中心享受家庭般的温暖。

  真情真爱浸润娃心田

  儿童托管中心建好了,应该怎么管理、怎么运行,才能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快乐和温暖,这又一次牵动着小陆的心。于是他上网查看资料、就地观察,慢慢摸索出了一套管理方法。小陆针对每个托管儿童建立了个人档案和成长记录袋,摸清了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并对儿童档案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更新;同时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成绩、日常活动、行为表现、心理状况记入成长记录袋,以便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小陆还让中心专职教师负责留守儿童的学习的同时,关注孩子们生理、心理的教育和引导,做到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全面掌握学生情况,真正当好留守儿童的成长领路人,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并通过科学合理分配课外时间,积极组织开展课外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排解烦恼,建立自信,培育好心态、好品性。

  精心呵护一解后顾忧

  小陆为了不让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出现家长角色缺位,还定期邀请家长参加不同形式参与亲子活动,通过这些亲情连线活动,让得留守儿童与家长联系常态化,使家长能准确掌握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让孩子们也能体会到家人对自己的爱。丰溪镇留守儿童托管中心通过课业辅导、亲情连线、康体娱乐等方法,帮助孩子们开阔视野、感受关爱、健康成长,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良好结合,让疏于照看孩子的家长们不再因为孩子而烦恼,免除了务工的后顾之忧,能更好地释放劳动力,专心致志搞发展,一心一意谋脱贫。

  目前,托管中心招纳留守儿童80余名,小陆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全镇的所有留守儿童都能在自己这里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而不是长期生活在教育、亲情缺失的环境中。尽管目标看起来很遥远,但是小陆相信,终有一天他会实现!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 篇12

  我是坚守在基层一线的一名普通的乡镇公务员。

  在上级组织的关心关怀与培养下,让我养成了一种心系群众、心怀感恩的博爱情怀。

  每天踏着晨露出门,披着暮色回家是我的日常写照。

  我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只有实实在在的工作及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的最具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辛勤劳作的公公婆婆、善解人意的丈夫、热心助人的我及天真活泼的孩子组成了一个美满的家庭。

  丈夫、公公均是一名医生,他们以救死扶伤的精神奋战在医疗一线。

  困境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爱心结对等工作,一直是连平县关工委牢牢抓在手中的一件大事。

  为了让困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连平县关工委积极联合各乡镇民政部门,调查收集困境留守儿童现状,通过多方助力,对接公益项目,为困境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馨的家。

  上坪镇民政办的负责人小谢,就是一位坚持为困境留守儿童奔走的一线工作人员。

  2017年10月,小谢进入民政办工作。

  在工作期间,小谢陆续接触到了镇里一些困境留守儿童,她发现,这些孩子由于家庭成员的缺失、父母在其成长过程中的缺席,导致他们内心自卑和缺乏自信。

  “他们不明白学习是为了什么?不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小谢对记者说道。

  看着眼前这些迷惘的孩子们,小谢在想:我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我可以做些什么?

  一次,小谢在翻看微信朋友圈时,突然萌生一个念头,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些自媒体平台,寻求爱心人士的'帮助,为孩子们对接多方教育资源?

  说干就干,小谢开始利用工作之余和周末走村串巷入户做调查,把信息发布到朋友圈,寻求帮助。

  通过微信朋友圈,小谢影响了身边人,许多本地爱心组织和爱心人士开始关注并转发她的信息,通过大量的转发,上坪镇困境留守儿童的处境得到了社会上许多爱心人士和组织的援助,广州迦利福LC10助学团队、深圳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中山蓝天家园等一些来自珠三角的爱心组织也通过牵线搭桥,与小谢对接上并开始了长时间的助学和捐助。

  因为长久和孩子们的接触,小谢和孩子们熟悉了起来,只要她一出现,孩子们总会围着她,亲切地称她为“姐姐”。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接触,让小谢有了这样一个清晰的认知:要解决困境留守儿童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让父母留在孩子身边。

  但是,小谢也清楚地知道,当这些父母选择跟孩子一起留在家乡,意味着他们无法给孩子一个物质富足的生活。

  为了解决两难问题,小谢尝试与一些电商平台对接,希望通过打开农产品的销路,扩大农产品种植,让这些困境留守儿童的父母能安心留在家中,既能陪伴孩子,又能给孩子一个富足的生活。

  民强国富,孩子的成长关系着祖国的未来。

  助学解困扶老路上需要你、我、他的参与,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群需要社会关爱的弱势群体,用爱温暖他们的心间,用青春的力量和梦想之光来照亮这个世界。

  让我们一起秉承这种博爱的情怀,播散慈善,朗朗乾坤下,都是艳阳的天。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 篇13

  在浚县善堂镇石佛铺村有一所青少年活动中心,也是村留守儿童之家,一栋使用面积不到40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相比城市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显得简朴寒碜,却是村里孩子们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

  这所留守儿童之家是由我县善堂镇迎阳铺中心校教师小庞夫妇在1997年模仿北京市少年宫,自筹资金在自家庭院创办的,2000年7月,又扩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成为当时全国首家农村民办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近二十年来,这里成了3000多名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

  小庞夫妇,现任教于浚县善堂镇迎阳铺中心校。工作上,他们跟其他乡村教师一样爱岗敬业、团结同事、教书育人;生活上,他们跟其他村民一样孝敬父母、抚养儿女、和睦邻里……可他们跟别人不一样的是,既爱和睦的小家庭,又将留守儿童聚到身边组成一个大家庭---善堂镇石佛铺村留守儿童之家。每逢双休日、节假日,他们夫妇主动担当留守儿童的代理父母,让身边的留守儿童共享父母般的呵护、共沐大家庭的温馨。

  二十年来,每逢双休日、节假日,他们夫妇义务辅导留守儿童伦理、心理、生理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法制宣传、道德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农村留守儿童在直接参与、亲身体验中,知荣辱,辨美丑,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能力,愉悦身心。

  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小庞先后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全省未成年“三理”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小庞一家人关爱留守儿童的事迹,在中国青年报、教育时报、大河报、鹤壁日报、淇河晨报、河南电视台、鹤壁电视台、浚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人帮。为了满足更多的留守儿童开展文体娱乐活动,2008年5月,浚县妇联、浚县文明办协调善堂镇政府、石佛铺村村委会,将石佛铺村小学东边划出一部分,作为留守儿童活动场地。小庞一家人拉围墙、安大门、建乒乓球台、秋千架、滑梯、跳床、象棋台……总投资六万多元,建成九百多平方米的新场地。2009年7月,鹤壁市妇联、鹤壁市文明办、淇河晨报组织市民为石佛铺村留守儿童捐赠图书3000余册,更加满足了孩子们的借阅需求;2015年7月,浚县关工委听说石佛铺村留守儿童之家的乒乓球台还是水泥制作的,马上协调有关单位,为小庞夫妇解决困难。

  小庞一家人关爱留守儿童的事迹,通过多家媒体多次报道,也感动了许多有爱心的大学生。河南工业大学、安阳师范学院将石佛铺村留守儿童之家确定为“社会实践基地”。

  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二十年来,他们夫妇坚持做一件平凡的小事: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 篇14

  小黄,乡镇基层财政干部、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发起、组建和管理人。她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是党委政府好助手,乡村振兴排头兵,战役前沿急先锋。她曾经从事妇联工作12年,群团工作经验丰富,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她热心公益十四年,是公益活动领头雁,土家文化传承者,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领跑者。她投身于乡村文明建设,“有事找美清”,这是社区居民的信任也是赞誉。

  政府的财政管理的好参谋

  2019年12月,建始县高山乡镇花坪镇财政所原所长身体欠佳,又正值财政年底决算和年底财政资金兑付的巅峰时期,尽管当时她的孩子正在读高中,她毅然决然“抛家弃子”来到平均海拔1300的高山乡镇挑起财政工作重担,成为全县财政系统唯一的女所长。

  她用二个月的时间遍访花坪镇57个村,跑遍421平方公里,摸清村情,熟悉村级三资管理现状,举办4期惠农资金管理5期财务管理培训班,理顺财政监管秩序;主动参与花坪镇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迅速成为党委政府的好参谋好助手。她带领全所干部上下一心,算好账,理好财,财政运行稳健,后勤保障到位确保花坪镇工作上下一盘齐,民心稳,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在财政工作稳步向好推进的同时,她积极主动参与招商,2020年10月,随花坪镇招商团队到山东日照成功招商山东日照城建集团入驻花坪镇投资51亿元建设花坪云溪康养小镇项目建设。2021年协助政府成功举办花坪镇关口葡萄采摘节,策划组织的纪念建党100周年的快闪活动获得全县好评。

  关爱留守儿童的“好妈妈”

  2008年3月,她在担任妇联主任期间,组建爱心妈妈志愿者服务队,长期致力于关心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的志愿者工作。

  离岗不卸任,14年来爱心妈妈志愿者发展至今达97人,爱心帮扶救助活动从未间断,她每年至少自掏腰包8000多元用于贴补团队培训经费或充实留守儿童帮扶资金,带领团队累计捐款捐物达60余万元,帮助留守儿童千余人,从2008年开始直接结对的10名贫困儿童,有3名女童都长大成人并组建了家庭,“美清姐是我们所有结对孩子的‘妈妈’”,这是团队同事对她的赞誉。

  开展志愿服务的急先锋

  2010年4月,她在担任建始青花女子民兵连连长期间,率领青花女子民兵连战斗在每一次的抗灾救助维稳的一线,出勤高坪镇大型活动安保30余场,抗洪抢险100人次,每年旅游高峰期现场维稳80余场1600人次。

  投身乡风文明建设的好帮手

  在担任高坪镇妇联主席期间,她积极投身乡风文明建设,策划文艺汇演活动10余场,向30余个村、5000余村民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带来的新变化;收集、整理土家族民间婚俗文化歌曲《陪十姊妹》《哭嫁》,并两次登上CCTV_7台《乡约——金建始》的舞台;举办乡村旅游文化交流活动30余场,为建始县获评“湖北省土家族婚俗文化之乡”荣誉称号作出突出贡献,其本人入选恩施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小黄和她的志愿服务团队从未停下脚步,深入各学校、景区、乡村院落义务演出上百场次,被授予恩施州巾帼十佳服务队、建始县“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的称号。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小黄说,“我愿做一粒火种,照亮影响更多的人,让为民服务精神永放光彩!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更好的影响和带动人们遵纪守法,乐于奉献,人人充满爱,世界更美好!”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 篇15

  荣县义工联小黄,今年43岁,由于先天性的手脚残疾,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比较差。仅凭着他的一颗爱心,他坚韧的毅力,创办了荣县义工联合会,创建了荣县留守儿童基地,为荣县城区的留守儿童做好事,办实事,他关爱留守儿童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

  43年前,小黄出生在荣县县城,父亲是荣县印刷厂的工人,小黄一生下地,就是一个先天性的残疾儿,刚两岁时父亲因患肺癌病世,母亲抛下两岁的小黄另嫁他人。从此小黄成了残疾孤儿,靠吃百家饭长大。由于他悲惨的身世经历让他养成了发愤努力的好习惯。凭着他惊人的毅力从小学读到了高中,他手不能写字,就用嘴含着笔写字,用脚趾挟着笔写字,就是现在打电脑,他也是用脚按着鼠标用写字板完成。他有一颗善良的爱心,自己就是残疾人,还不断地想方设法地帮助别人。在15年前,才28岁的小黄就是用他这种顽强的毅力和善良的爱心,打动了刚离婚不久还带着个5岁女儿,比他还大三岁的欧翠惠,心甘情愿地与小黄结为夫妻。欧翠惠是小黄的好帮手,自己经营着广告传媒公司,还要帮助小黄的生活护理,还要抽空为义工联所收到的别人捐赠的衣物进行清洗整理,然后送给困难群众或者敬老院。

  2011年11月,小黄无意间加入到荣州义工QQ群,在群里也和群友们时常捐款帮助困难的人。2012年6月,在小黄的提议下,正式成立了荣县义工联合会,并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为民间组织。小黄为法人,和他的伙伴们一起于2012年8月在荣县发起了首支学生志愿者团队,发动荣中、一中、职中、旭东中学等学校的学生志愿者为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服务办实事。2012年11月17日荣县留守儿童基地正式建立,在县关工委和旭阳镇政府和东街社区关工委的支持下,将东街社区的会议室作为留守儿童基地的活动室,长期无偿使用。就这样,留守儿童基地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长期为留守儿童开放。近五年来,周末一般有近50名留守儿童在这里学习娱乐,度过愉快的周末。暑期期间,这里最闹热,有近100名留守儿童在这里学习和娱乐,到这里辅导留守儿童们学习和娱乐的老师全都是大、中学生志愿者们。

  小黄为创建这个留守儿童基地、守住这个基地,办好这个基地,真的是呕心沥血,费尽了心思。记得留守儿童们在这里度过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是小黄约请了他的高中同学太极大药房的老总杨敏,为40个留守孩子们送来了每人一个新书包,同时还晏请40名留守儿童到馆子集体聚餐,这让孩子们一个个高兴的不得了。所以以后的每年节假日前,小黄是最忙碌的,他会提前到一些机关单位和大中企业去协调联系,请来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为留守儿童们送来节日的礼品和慰问金。特别是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和春节,好多单位在小黄的协调下,都会来这里慰问留守儿童,如荣县警察院、法院、四合商贸有限公司、深圳品卓家具公司、太极大药房等单位和企业都会在节假日给这里的留守儿童们送来学习用品、儿童食品和慰问金,让这些留守儿童们真正能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能度过每一个快乐的节日。

  2013年初,就在留守儿童基地刚建立不久,小黄听说大街上有一个老人带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每天靠检垃圾过日子,而且小男孩每天在垃圾堆里,又臭又脏时,他马上到街上找到了这对祖孙。原来这个小男才5岁多,是从凉山洲雷波县红旗乡红旗村9组来的祖孙俩,小男孩名叫吉布以布,是彝族,其父亲因犯罪被判了死刑处决了,母亲外出无音讯,家中房屋倒塌没处居住,其奶奶就带着他来荣县旭阳镇金鱼村投靠姑妈,但姑妈和姑父都已经外出打工,只是姑父的老父亲在家,由于生活习惯不同,两祖孙与其姑父的父亲常吵架,于是就搬出来在邻近的旭阳镇梓桐村租了间家房居住。祖孙俩的生活来源就只靠奶奶到处检垃圾度日。为了弄清这个情况,小黄还亲自跑到凉山洲雷波县红旗乡小男孩的老家去了一趟,把情况了解的清清楚楚。小男孩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了,但没有户籍、没有办法上学,而且这个小男孩长的是又黑又脏,脾气又怪,还会小偷小摸。为了帮助这个外地来的留守儿童,小黄是急在心上,跑在路上。他找学校、找社区,找企业老板,到处协调、到处张锣。首先他把这个小男孩领回家,他老婆帮着小男孩洗澡换衣服,具他老婆欧翠惠讲,当时这个孩子又脏又臭,第一次给他洗澡,就洗了半个多小时,才把全身洗得干干净净。为了叫起来方便,小黄根据小男孩的彝族名字的谐音给他取名为卢小峰。小黄找到富东小学联系好,把卢小峰送到富东小学读书,为了小卢每月的生活零用钱,小黄又找到荣县图书馆的曹英(义工联的会员)协调,曹英同意每月给小男孩50元钱作为零用。就这样在荣县读了四年书,这四年中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卢小峰都是在留守儿童基地度过,刚来时,他的小偷小摸习惯不改,有一次在社区复印室玩耍,他看见复印室办公桌抽屉里有几十元钱,趁大家不注意就偷走了,后被发现了,小黄就把他叫到小黄的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了他,类式的情况常有发生,每发现一次,小黄都要严肃的帮助教育,让他慢慢变好。小黄考虑到这样在荣县久住也不是办法,因为这祖孙俩的户口在雷波县,不是荣县人,很多具体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于是小黄又想法联系上了雷波县的义工联组织,于去年将这祖孙俩送回了他们本地,而且还想法协调联系,让雷波县的民政部门给这老奶奶解决低保,把小男孩子作为孤儿,享受了孤儿待遇。现在小男孩已经读初一,但小黄从没有放弃对他的关爱,每隔两月他都要通过QQ与雷波县的义工联了解这个小男孩的学习生活情况,听说这个小男孩现在变得很听话,也不再小偷小摸了,学习成绩也很好,小黄说起这事感到很欣慰。

  在留守儿童基地,还有一名小女孩叫龚加霖,她来自荣县高山镇,四岁时母亲病逝,她父亲就带着小女孩来县城租房住,在县城开了个服装加工厂。周末的时候小女孩也到留守儿童基地来学习。小女孩的父亲是个不管家不管事不称职的父亲,从不给小女孩帮助和教育,也从不给小女孩零花钱,小女孩在学校看见别人同学都有零花钱,自己没有,怎么办,于是就小偷小摸,慢慢养成了坏习惯。因为小偷小摸偷了别人的钱,有时被发现,就找到她父亲赔钱,她父亲也很凶残,不注重教育引导,只知道狠心的打骂,去年有一次,因为偷摸被人发现,她父亲就狠心地将小女孩的尾指砍断了,回家还用尖嘴钳将小女孩的嘴脸订的稀烂。小黄得到这个情况后,真的不能容忍,他马上找到高山镇和村关工委,一起来调解,将小女孩的监护权转让给她的姑妈,并要求其父亲每要给500元生活费。从2016年7月调解至今,他没给过一分钱生活费。经过在留守儿童基地的学习培养,小黄的耐心教育,现在龚加霖还是留守儿童基地的学员,她已经在富南小学读初一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惯已经改了不少,一年多来没再发生过了。

  小黄类式关爱帮助留守儿童从坏变好的事例举不盛举,总之小黄是一个及有爱心的善良人,有他在,这个留守儿童基地就会永远办下去。2017年4月,小黄又建立了自贡市志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门做一些公益事业,专门对未成年人犯罪不予起诉的人员进行帮教。今年小黄还参加了精准扶贫,建立了一个名叫盐义仓的扶贫项目,他负责联系过水镇的文昌村和乐德镇的烧基嘴村。总之小黄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是一个善良的人,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是一个自强自立、永不言败的人,是一个值得大家学习和赞赏的人。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 篇16

  小高,女,现年7岁,慎城二小二(1)班学生。小高从入学以来,她总是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她遵守纪律,讲文明,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她热爱劳动,积极带领全班同学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有益活动;作为一名留守儿童,她能很好的适应独立的生活,在家主动帮助爷爷做家务,她是一名真正品学兼优的学生。

  一、勤奋好学,成绩优异

  小高同学学习刻苦努力,思维敏捷,有一种不服输的韧劲。每段时间她都会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为达到目标而奋力拼搏。学习上,她求知欲强。课堂上,她听讲十分专心,发言积极,她敢于提问,也善于质疑,对所学知识都能理解掌握;课外,她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大量阅读一些有益的书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碰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或自己查阅资料解决,。有时看了之后,她也会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做读书笔记,从而很很好的巩固自己汲取的知识。平日里,她也积极响应学校的读书倡议活动,因此总能看到她在班级读书角看书的身影,她认为读书会使一个人的思维更加灵活,对生活也会更富有爱心。正是有了这些书的陶冶,才使她懂得了许多处世做人的道理,提高了分辨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也活跃了思维,开扩了视野,使她成为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也正因为此,她说出的一些话富含道理,同学们也都能打心底佩服她。她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便能获得丰硕的成果,学习成绩均能保持在班级的前茅。小高同学多次获得表彰,荣获过学校“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称号。

  二、尽职尽责,能力出色

  小高同学是被同学们推选为美术班长的,虽然外表看起来是副娇小可爱的小女生模样,可是强烈的责任心和出色的管理能力在促使着她恪尽职守,工作上一丝不苟。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校,她都受着正确思想的教育和熏陶,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作为一名留守儿童,性格活泼开朗的她却像一棵充满生命力的.小树苗,在阳光雨露的哺育下茁壮地成长。在家里,她虽然是个女孩子,但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分担家里的负担,她能够独立的完成家务;在学校,在同学们的眼中,她就是一名懂事的“小大人”,每逢搞卫生,她总是带头抢脏活、累活干,她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对老师交给的任务,她总是做得有条不紊,能够处处以身作则,她上学从不迟到、早退,没有旷课现象,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能够独立完成各科作业。有时候老师有事离开了教室,她会主动的把班级的纪律管理的井井有条,她就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在班里,小高同学还是个优秀的组织者,为班级活动出谋划策,并且还能够参演其中,她诙谐的语言与机智浑然一体,常常令整个班级充满了生机。根据学校的课改要求,需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展示自我,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在这个方面,小高同学完全符合要求,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课堂上的发挥之精彩是许多老师都耳目共睹的,她能很好的贯穿知识用生动的语言传达给同学,课堂上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模样。在10份县妇联主办的留守儿童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她也先后被评为阜阳市优秀少先队员、全国普法知识竞赛一等奖等。

  三、关心同学,乐于助人

  小高同学学习认真,成绩优秀。小高同学有一颗洁白无暇、善良真诚的心灵,她心地善良、追求纯真、无私无邪。在家里,对待亲人,关注亲人的冷暖,经常帮助爷爷做家务活,打扫卫生,摘菜洗菜、洗衣服,让亲情其乐融融。对待邻里,她文明礼貌、与人为善,休息时间绝不会制造噪音影响邻里的休息,深得邻里喜爱。在学校,她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对于困难同学,她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为乐,真诚奉献。对于学习上的后进生,她也是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人的一生,学无止境,小高同学深知,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她还需要不断寻找自身与优秀学生的差距,向他们学习,向名人名师学习,不断克服困难,完善自我,努力成长为一名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 篇17

  在她身上,看不到留守儿童惯有的孤僻和胆怯,更多的是乐观、勤奋、坚强,她多才多艺,乐于助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她年年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还获县首届十佳少先队员、市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

  一、“我学习,我快乐”

  小马每次考试,语文、数学、英语成绩都在95分以上,在全校同年级中一直名列前茅,是个人人羡慕的“特优生”。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她就没有让老师和家长担过心。在学习上,她踏踏实实,勤奋刻苦,“我学习,我快乐!”是小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与同龄孩子相比,小马显得格外懂事和乖巧。她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每天,她主动做好各科的预习;课堂上,总是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作业非常认真,字迹端正清楚,从不轻易放过一个错字。碰到难题,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直到弄懂为止。她爱好看书,阅读了大量的报刊,每期的《小学生周报》、《少年报》一到,她都抢着看,《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上下五千年》和《故事大王》,也是她爱看的读物。

  二、家庭变故让她更坚强

  小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到上海打工,后因种种原因分开。母亲继续留在上海打工,一直把她留在汤沟镇支沟村跟随外公外婆生活。家庭的变故,不仅没有击垮,反而使她更加坚强和懂事。为了减轻老人的负担,她六岁就自己洗碗、洗衣、整理房间,八岁就开始做饭。怕远在外地的妈妈担心,她经常主动打电话汇报学习情况,有时还会讲讲身边的趣事,让妈妈开心。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大家应该互相帮助和学习。”小马真诚地和每位同学交朋友。金壮壮是班里有名的捣蛋鬼,不仅考试从来没有及格过,还揪女同学辫子,跟男同学打架。小马决心帮助金壮壮改掉坏毛病,主动提出将他调到自己座位前面。起初,金壮壮豪不领情。小马默默地以实际行动感化金壮壮。看到金壮壮没有学习用具,小马主动将自己的借给他用;看到壮壮上课做小动作,就小声提醒他注意听课;课外时间,还主动给他讲解听不懂的地方。在和老师的配合下,金壮壮不仅学习取得很大进步,还很少违反纪律。

  三、做自己生活的小主人

  在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眼里,小马是自己的好帮手。由于学校92%以上为留守儿童,学校就利用下午的大课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作为学校少先队大队长,乐观开朗的性格,勤奋好学的精神使她在少先队各项活动组织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班里,小马还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帮助老师管好班级,并在学生中起到带动作用。她经常组织同学出黑板报,从确定主题到版面设计,都要查阅大量资料,经常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学校从一年级开设了英语课和日语课,除了每周正常的外语课外,小马每天晚上都坚持收听学校的“英语时空”和“日语时空”节目,努力提高口语水平。对于未来,小马自信地说:“我要用自己的笑容去感染和帮助身边的人,做自己生活的小主人。”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 篇18

  他,一个留守儿童,父母均外出打工一年之久;他,一个品学兼优、富有爱心的孩子。他,就是我班小徐同学。老师喜欢他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同学喜欢他团结同学,乐于助人;长辈喜欢他孝敬懂事、乐观开朗。

  一、自强自立,顽强地学习

  小徐生活在一个地少人口多的家庭,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只留下他与60多岁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小小年纪就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但他没有自卑,没有失去信心,用顽强的毅力承受着与他年龄并不相称的“责任”。在家里,他学会了洗衣、做饭,自己照顾自己,有时还主动照顾奶奶;在学校里,他努力学习,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白天,他坚持到校,不迟到、不缺课;晚上,做好家务,努力完成作业。虽然失去父爱是不幸的,但他靠顽强的毅力仍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老师夸他是个自强自立,有上进心的孩子。

  二、家庭拮据,却拥有一颗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懂事的他知道勤俭节约,从不乱花一分钱。他关心别人,乐于助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总是鼎力相助,甚至是“慷慨”的。同学笔坏了,本子用光了,临时急用,他总是乐于将笔、本子借给同学,不需任何感谢;同学遇到困难,他总是尽心帮助,不求回报;我们却从中看到了他一颗纯洁的爱心。

  三、严格要求,不忘积极进取,为集体争光

  小徐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各方面表现出色,令人赞赏。更为可喜的是,他主动为班集体争光。他主动要求担任班级卫生的监督员,管好班级卫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并积极为班级争光。去年春季运动会,他东跑一头,西跑一头,为同学们加油,鼓掌。

  作为一个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失去父爱的孩子,能够这样乐观开朗,自强自力,积极进取,并有这样出色的表现,我们为他骄傲,祝愿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奋斗拼搏中飞得更高、更远……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 篇19

  我是学校四(2)班副班主任,同时还兼任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我校地处农村,许多学生的家长期在外务工,使学校“留守儿童”超过了60%。由于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友照看,因此使得这些留守儿童更需要关爱。近年来,我在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大力帮助下,我采取多种形式,从关心“留守儿童”(欢聚资料网)的生活入手,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我凭着特有的执著和坚韧,给“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环境,帮助“留守儿童”走出了阴霾,走向了成功;同时,我也获得过嘉奖,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

  一、诲人不倦,架心灵之桥

  正确认识“留守儿童”优点和缺点,就要真正有“诲人不倦”的信心、恒心、耐心和诚心。为了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我与他们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平等民主的关系,进行情感交流。学生刘凯琳因父母离异又无暇照顾她而被托寄在外婆处,外婆年老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一段时间刘凯琳的思想受外界诱惑出现较大的.波动。我发现后及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状况,与之亲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感觉她的心灵与我靠近时找适当的时机与其促膝谈心。我俩在用真心交流后,刘凯琳的思绪恢复平静,她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

  二、找闪光点,铺情感之路

  “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这就需要长辈与他们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西方教育流行一句话:“孩子是没有错的。”所以,要尽量寻找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扬他们的特长,并适时加以引导。学生高某父母离异后,父再婚长住黄石并又生一子,他从小就被扔给奶奶照顾未感受父母之爱,心灵寂寞。在受人迷惑接触过一次网络后,他便被网络的新奇所吸引,心之所向,行为之动,于是他背着人深夜到网吧通宵上网,且有愈陷愈深之势。我发现这一状况,便找他来谈话,先述其优点并表示对他的好感,后询问这一段时间他精神不振的原因。在他不肯说真话时,我点破其不实,并暗示已知实情。谈话间,我注意技巧和方法,因为美的语言,不但可以更好地传授知识,而且还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孩子的心灵。“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像这样的留守学生并非本质的恶劣,而是心灵寂寞缺乏关爱误入歧途。我于是经常询问他的生活,给他讲一些做人的道理,转变他的人生观、世界观,鼓励他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其自信心。当该生出现反弹波动时,我及时调整教育思路,使其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心。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 篇20

  小张,男,现年12岁,某中学七年级学生。

  小张同学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把理想付之于实际行动。从入学以来,他总是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他遵守纪律,讲文明,热爱集体,助人为乐;他热爱劳动,积极带领全班同学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有益活动;作为一名留守儿童,他能很好的适应独立的生活,在家主动帮助爷爷、奶奶做家务,坚强地为家庭撑起一片天,是一名真正品学兼优的学生。

  一、诚实正直,做讲道德的中学生。

  在学校,他乐于助人,哪位同学需要帮助,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他都抢在前面;在家里,他除了做好自己的'事,还帮爷爷、奶奶做家务;在社会上,他总是会利用假期与同学结伴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因此,他总是受到大家的好评,同时也带动了不少同学加入了“讲道德”的队伍中。

  二、刻苦学习,做爱学习的中学生。

  小学时他的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上中学后,他又积极调整学习态度,努力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很快地投入到了紧张的中学学习中。无论是主科还是副科,他都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与老师交流,听取老师的建议。面对现在学习生活中的激烈竞争,他并不畏惧,还总是笑着说:“有压力,才有动力,受过压力的弹簧才能弹得更高!”正是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使他在各科考试中都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学习标兵”。

  三、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积极进取。

  小张同学是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人,一旦确定了目标,他会全力以赴,朝着目标奋斗。他不仅自己成绩优异,还想方设法让全班一起进步,一切都为了班级考虑。有时候早自习,他会主动带领大家,高声朗读课文。遇到难题,都是勇于面对,努力解决,从不逃避。他会给自己定期制定生活计划或者学习计划,力争每段时期都有所进步。

  由于他的卓越表现,取得了不少骄人的成绩,相信他能够保持一贯的优良作风,并把它带到同学中去,做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正因为有了坚定的梦想,才会收获硕果累累,正因为有了执着的追求,才会更加相信自己。小张同学正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凭着自己踏踏实实的努力,在浩瀚的学海中奋力遨游。用正直与善良为歌,以阳光和快乐为曲,弹奏着一曲质朴的暖人心扉的青春乐章;他用理想和追求做笔,进取和奋发为墨,正书写着一张留守儿童多彩的人生画卷。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 篇21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在我镇1059名在校学生中就有308名是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30%以上。这些留守儿童远离了直接监护人的关爱照顾,远离了父母的情感抚慰,成为了有父母的“孤儿”,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的真空。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高阜中心小学针对这一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形成了一种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抓好留守儿童的管理氛围,为“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

  一、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

  在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工

  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关职责,把工作任务落实到人。校长为“关爱留守儿童工程”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本班“关爱留守儿童工程”的直接责任人,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和任课教师都是教育管理者。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关爱留守儿童工程”管理网络体系。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各校充分发挥舆论工具和宣传阵地的作用,大力宣传实施“关爱

  留守儿童”的目的意义。同时加大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关爱工程”在全社会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了“关爱工程”的氛围。

  三、落实措施,开展活动。

  1、全面摸底,掌握三方面情况。

  各校要求每个教师通过摸底,要清楚地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

  情况,清楚地掌握“留守儿童”代管人的基本情况;清楚地掌握“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和联系办法。在此基础上,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

  2、加强沟通,建立三项制度

  一是建立谈心的制度,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掌握他们学

  习、思想、生活状况。让“留守儿童”感受老师、同学对他们关心,从而增强师生的亲切感受和责任感。

  二是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学校领导和教师经常到“留守儿童”家里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卡,做到“三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外出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的代管人沟通,定期与义务家长沟通。)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外的表现,指导代管人教育管理“留守儿童”,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代管人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三是建立帮扶结对制度。学校领导、教师与“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积极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3、积极开展三项活动。

  一是学校每周开展一次以亲情关爱为主题的集体活动;二是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围绕规范行为,塑造美好心灵的特色主题班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三是每月进行一次才艺展演,给“留守儿童”搭建展示自我,发挥才能艺术的平台。

  四、力求创新,取得实效

  各学校普遍开展了以亲情关爱为主题的集体活动,为“留守儿童”过生日,如初居小学六年级全班同学为“留守儿童”邱进,赠送自制的生日贺卡。开展《给远方亲人的一封信》书信活动。

  学校教师用真挚的爱对待“留守儿童”,如高阜小学老师方正连老师经常为学有困难的“留守儿童”补习功课,在去年端午节时,为班上“留守儿童”送去粽子。邓慧莲老师在去年中秋节把班上三个“留守儿童”留在家过节;樟溪小学杨细芳老师在上课时发现“留守儿童”官小杰耳朵流脓,立即自掏钱带他到卫生所就诊……

  通过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程”以来,全镇各小学营造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使每个远离父母的孩子都有“有人爱、有人护、有人帮”,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使广大“留守儿童”走出了心灵的困惑和学习、生活的困境。使他们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全面发展。通过开展活动,为“留守儿童”搭建展示自我,发挥才能艺术的平台。高阜小学女学生张亚参加全市自然科学课堂操作竞赛荣获二等奖;在全市“我爱我的祖国”暨“校家共创”才艺赛中,方贝贝等6名留守学生获得一等奖,在全县中小学防灾避险自救知识竞赛中,留守学生黄波获一等奖。

  虽然我镇各小学在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取得了一定实效,但是“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创新工程和系统工程。我们将不断地总结经验,创新方法,努力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做到更好,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让“留守儿童”在爱的蓝天下,健康成长。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相关文章:

优秀留守儿童的事迹12-23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12-22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材料12-22

优秀留守儿童的事迹材料12-28

优秀留守儿童事迹(通用5篇)12-21

优秀留守儿童的事迹(通用23篇)12-25

关爱留守儿童事迹12-22

留守儿童典型事迹材料12-22

关爱留守儿童事迹15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