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事迹

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

时间:2022-12-15 14:30:11 先进事迹 我要投稿

【热】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事迹吧,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

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1

  x月x日,天刚蒙蒙亮,xx村的保洁员便开始清理各家各户门前的垃圾桶,并转运至垃圾中转站。说起xx的变化,村民们都喜笑颜开,多年来遗留的卫生死角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整治;“脏、乱、差”现状得到根本改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也逐步提高。xx镇环境整治观摩会多次在xx村召开。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提升村民幸福感最直观的举措,也是首场硬仗。硬仗难打,但xx村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强有力的党建引领“五个一”举措,不断夯实“堡垒”建设,以问题为导向,不断补短板,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军,赢取民心,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一是打造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需要强有力的组织。有道是“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这种“关键时刻”尤其需要肯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干部,需要一心为集体、为老百姓着想的好干部。

  20xx至20xx年,xx村党支部积极争取一事一议资金,为村民修了x条主路,治理坑塘解决周边群众院内积水难题。新的支部班子上任后,更是团结一心,坚强有力,但苦于环境治理工程量大,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平时整治卫生停留在生活垃圾的清运方面。

  20xx年x月x日区、镇两级乡村振兴动员会召开后,让xx村党支部找到了工作的方向及动力,认识到乡村振兴是改变xx农村面貌的难得机遇,抓住机遇村兴,错过将晚。当天中午立即召开村班子会议,制定行动方案,抢抓机遇,结合村实际情况,把党员、村民代表及家属的违建自拆作为环境卫生整治的突破口,将村内垃圾治理、硬化、绿化、美化、改厕作为着力点,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下午开始通过广播、发放明白纸倡议书、悬挂横幅、发送手机短信等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乡村振兴的好政策,使整治工作家喻户晓。晚上又连续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这连续会议迅速统一了村“两委”、全村党员、村民代表的思想,为日后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员xx立即配合支部工作第一时间拆除院外违建,党员带头自拆x处,打响了环境整治“第一炮”。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村“两委”每天6点多开工,组织清运车逐街清理垃圾,和村民们一起弯下身子,拿着扫帚、铁锹……服务群众的意识和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增强,xx村真正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合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建成一支人民为主体的生力军。乡村振兴的政策给广大村民注入了一剂“强心剂”。xx村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村庄规划,也让广大村民对未来发展更有期待。环境整治工作中xx村在发挥党员、村民代表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也注重发挥群众在环境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和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倡导自拆自清,到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环境整治场面。垃圾池变成了花池、多年的垃圾坑清理干净、整条街的环境变好了,村民得实惠了,没有一户阻工,没有一户因为拆违建上访,整体工作进展顺利。

  在xx镇党委发出“共建清洁家园,我为振兴添彩”倡议书后,党员带动群众开展了清除村内小广告、清理卫生死角、清洁河道、养护绿化等志愿服务活动,共同建设美丽新家园。

  三是建设一个为民服务的好阵地。xx村现有党支部办公阵地存在办公室房间少、面积小、设备设施配置不足等问题,满足不了为民服务需求,严重影响了“战斗堡垒”的形象。为改善村党支部的办公条件,改变之前的“小、差、乱”的局面,xx村结合乡村振兴活动的开展,对村委会办公场所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将在村委会原址上新建一座办公楼。村级阵地的规范化建设,将大大提高村“两委”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极大地方便前来办事的群众,从根本上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大大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是制定一个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xx村拆除违规建筑x处、户外厕所x个,粉刷墙体x万余平米,安装围栏x余米,清运垃圾x立方,治理村内排水坑x个,取缔垃圾池x处,村内植树x多棵,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改善。

  为了确保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针对如何将治理成果维持下去这一难题,xx村研究细化了具体机制。

  1、划定x个党员责任区,每月确定一次卫生清扫日;

  2、门前放置垃圾桶,坚持“户分类、保洁员收集、保洁机构转运”的方式,垃圾日产日清;

  3、建立微信环卫工作专用群并组织村“两委”定时巡查,发现随意张贴小广告和随意倾倒垃圾行为在群内举报,村“两委”出面及时制止,对于屡教不改的进行批评教育;

  4、建立卫生评比制度,每户实行“门前三包”,将环境卫生工作责任到户,结合“美丽庭院”建设,通过定期星级评比方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激发农村内生动力,齐心协力建设美丽乡村。

  五是健全一个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为不断激发农民群众的担当精神,培养村民保护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良好舆论氛围,xx村制定了一份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从村民行为规范、环境卫生整治、乡风文明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同时,对于违反村规民约所应承担的责任也进行了详细说明。村规民约的制定对于推进xx村乡村振兴工作持续长效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乡村振兴的蓝图需要全民共同绘就,需要一茬一茬接续奋斗,行稳致远。

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2

  自20xx年到摆龙村任村主任助理以来,我便开始思考:乡村振兴,该如何振兴?《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一文中是这样说的“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而应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纵观我党百年发展历史,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三农”工作始终都是我党关心的重点,脱贫攻坚以后我们的工作重心便转向了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抓好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建设已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望得见山”,“山”既是金山银山,亦是绿水青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摆龙村位于贵定县昌明镇猴场堡社区东北部,与都匀市毛尖镇接壤,地势较高,村内多山地林地,自然资源丰富。驻村以来,我积极协助村支“两委”开展村事务管理,积极推动村经济发展和产业项目发展。项目前期,我顶着烈日与村“两委”到贵州云华农旅有限责任公司参观调研山桐子生长种植情况、规模以及种植技术等,回村后我们便在各个网格组织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向村民们讲解为什么要引进山桐子种植项目、如何种植、如何管护等相关事项,最终经过再三协调处理,我们成功说服了村民把山桐子种植项目引进了摆龙村,村民们增收致富又多了一条路。

  20xx年,粮食安全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都对粮食安全做出了相关的工作指示和安排。为了能够保障摆龙村的粮食安全,我协助村“两委”积极开展玉米大豆套种的入户宣传工作。20xx年3月31日一大早,村委会门口早已热火朝天,大家在学习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后纷纷排队领取大豆玉米,他们边领边说“学完新技术,我准备种植4亩,2+3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提高产量,增加收入,是好事啊”“我准备种植5亩”“我要种9亩,我一直将土地空着,就是为了种植这个玉米大豆”,村民们热情高涨,看着大家这么积极,我也加快了手上的动作,将一袋袋玉米大豆送到村民们的手上,并再次告诉大家种植方法,在大家的满载而归中我结束了充实的一天,也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看得见水”,“水”既是水资源充足,亦是驻村干部与村民们鱼水之情。

  走向基层,最基本的就是要识五谷、分六畜,敢于挽起裤脚踏进田间地头,敢于撸起袖子扛着米粟稻谷,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知晓农业信息技术知识,与村民们学在一起、干在一起。每每我进行入户走访时,“姥姥”们热情招呼“小娃崽,来我家吃饭啊”,秉承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原则,我都婉拒了“姥姥”们的热情邀约。在基层有这样一句话,“驻村工作是否开展成功,看村民们会不会主动叫你去他家吃饭”,这意味着你的群众工作开展得好,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他们已经把你当做了一家人,我也在大家的热情邀约中逐渐有了归属感,摆龙村也成为了我的家乡。

  “留得住乡愁”,乡愁是一条无形的线,连着在外奔波的游子与故乡。

  摆龙村布依族分布较多,有极具少数民族风采的民族文化,如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四月八”、“六月六”,这些颇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是村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多少在外务工农民的乡愁,我们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宣传家乡文化,让更多的人看到家乡的风采,激励更多的青年才干热爱家乡,返乡建设家乡,推动家乡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乡村是奋斗的战场,是展示的舞台,是成长的天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一文中曾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乡村振兴离不开年轻干部的力量,年轻干部成就自我亦离不开乡村振兴的舞台。我们这一代的年轻干部应抓住乡村振兴这个机遇,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以青春之我、以奋斗之我,书写美丽乡村之画卷。

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3

  张xx,女,1992年08月13日出生,汉族,xx县xx镇赵庄子村人。20xx年河北农业大学植保系毕业后,为实现人生价值,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她回到家乡xx县xx镇赵庄子村当起了职业农民。通过八年的努力,获得了颇多收获。现将事迹总结如下。

  一、以“一心一意”为宗旨,当好为民办事的贴心人

  张xx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业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可是当农民后,才发现农民没那么好当,首先得懂政策才行,在前期了解了政策背景后,她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潜力,但初入行的她对农业生产几乎一无所知,从零开始。搞农业,从种养技术,到电商销售,方方面面需要学习的很多。遇到问题,她就向科研院校、农业农村局专家、技术人员请教,参加各类培训班,了解最新市场动向,不断给自己充电。她热爱祖国,代表着一份厚重的情感,内含着对农民深沉的热爱,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份责任。也正是这样一份执着的热爱,让她选择了农业用自己的热情与汗水,自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和发展现代农业,诚实守信,勇于进取,无不良记录。

  二、加强理论学习,发展现代农业

  张xx就在想:“一个人致富不算啥,带动更多的人一起脱贫致富,才是最有意义的!想做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就要能够吃苦耐劳,沉得下心,放得下架子,融入到田间地头,然后一切从村民的实际需要出发,以积极的心态去帮助村民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她在20xx年10月和20xx年7月份参加了河北省高素质农民合作社骨干培训,通过参加培训在今后的发展经营中学以致用,不仅让她成为了一名绿色杂粮种植能手,还让她成为了带动当地农民共同发展的“领头雁”。

  以前她吃过不懂技术的亏,现在不想让大家再走弯路。农广校的老师常常教她们,作为高素质农民要自己干得好,还要带着大家一起干好。于是,从20xx年开始,她每年免费举办技术培训,她通过举办创业导师培训、实训实习、技术咨询、项目帮办、项目申报、技术人才引进等模式为种地大户及广大村民们提供服务,目前已开展的活动主要是涉及粮食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植保体系技术、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无人机等农业新科技等种植技术培训20余次,创新创业培训9次,政策宣讲5次,电子商务培训3次,财务咨询3次;培训参加人数共达700余人。

  张xx领办的鑫翰合作社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合作社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大面积应用以节水小麦种植技术为主的粮食增产技术,确保了粮食产量连年增加。小麦亩产达495公斤以上,玉米亩产达700公斤以上。近几年来,合作社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发展粮食生产的精神,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农业局的安排部署,取得了粮食生产丰收,农民群众获益,为粮食生产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农民群众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生产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的信心高涨。粮食生产在稳健中得到不断发展。

  三、夯实基地建设,标准化农业生产

  近3年来她的规模不断壮大,现在合作社拥有耕作、收获、土地深松、农作物播种、病虫害防治等多种农用机械,合作社以诚信服务为宗旨,以推广使用农业新技术为纽带,在大面积承包土地种植农作物的同时为广大农民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加工业务。合作社现流转土地13850亩,其中合作社自建基地6540亩,社员以土地入股7350亩;托管土地29500亩,每年社员分红资金约110万元。

  随着农民种地成本增加和土地收益的降低,农村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家中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一些土地因没有及时耕种变得荒芜。为帮助农民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张xx牵头组建了xx县鑫翰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土地流转”为切入点,以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力就业为目标,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调整种植结构,突出特色,努力实现杂粮种植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和市场多元化;积极发展订单生产,开发杂粮种植基地;依靠科技进步,稳步扩大杂粮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打造本地杂粮品牌,逐步扩大市场,助推脱贫攻坚,带领全乡镇村民致富奔小康。

  20xx年,她意识到合作社农机化转型升级需要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农机技术装备作支撑,合作社在20xx年承担了《河北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在项目中与国家农业智能装备中心、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多方合作,共同搭建起了农业全程机械化平台。

  她积极发展粮食深加工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在确保粮食市场稳定的同时,也带动农民增加了收入,可谓一举两得。主要是特色农产品加工,拥有现代化绿色食品石磨面粉、鸡跳脚玉米渣生产线3条,分装线20余条,原粮收储及加工基地2个,年加工杂粮杂豆90万吨。她的合作社始终坚持“做名牌、创名牌”的经营理念,目前xx县鑫翰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鑫翰”农副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宸福农场”牌杂粮品牌扶贫公益品牌、“鹏沃”牌小杂粮系列产品品牌商标。助推了杂粮杂豆产品畅销北京、天津、广州、深圳东莞等全国50多个地区,解决了当地农户杂粮杂豆销售问题。

  今后她将继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以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富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努力让土地成为“聚宝盆”、大农业成为“致富源”。

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4

  20xx年,安图县委组织部委派xxx到亮兵镇大西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4年来,他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建强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全面提升治理水平和持续为民办事服务,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较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强党建筑堡垒,建强“一心为民”的基层组织

  xxx利用换届契机,配合镇党委选优配强村班子队伍。创新实施党员积分管理,用积分衡量党员作用、评定党员优劣,促使党员肩上有责、考核有据,有效解决了农村党员管理难问题。同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带领村“两委”干部学习先进理论和各项国家政策方针,不断提升村干部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大西村连续两年被镇党委评为“优秀党支部”。

  根据村情,xxx与帮扶单位积极谋划实施绿皮蛋鸡养殖项目,以发放养殖补贴为推手发展庭院经济。三年来,累计发放绿皮蛋鸡鸡苗补助4.7万元,村民销售鸡蛋获利30余万元。为进一步拓宽村民致富增收渠道,在全村推广辣椒订单种植项目和刺嫩芽种植项目,全力打造山野菜繁育基地。全村先后成立了养鸡、养蜂、养猪、养牛、水果种植等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致富合力,实现了由弱变强的根本性转变。

  夯根基扶志智,培育“重德崇善”的文明乡风

  xxx带领工作队队员以环境整治、移风易俗、选树典型为重要抓手,不断推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选树典型模范入手,组织开展了“共产党员户”“勤劳致富光荣户”“勤俭持家荣誉户”等挂牌活动,不断激发村民勤劳致富、自主脱贫积极性。从涵养良好家风入手,组织开展“干净人家”和“美丽庭院”评选活动,以典型引领、榜样示范,在全村营造整治环境的浓厚氛围。

  办实事惠民生,争做“群众满意”的驻村干部

  xxx聚焦困难群众,帮助重病家庭申请慈善救助,送重病患者到外地就医,帮助村民销售土特产。他积极协调州铁路护路办和延吉工务段整修铁路沿线机耕道,及时解决农民春耕出行难题;协调县交通局为村民捐赠“爱心”长椅,解决村民休闲无场地难题;协调相关部门帮助村内合作社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登记,全力打造大西特色农产品品牌;协调联通公司,为水库屯村民安装宽带网络,实现网络覆盖,终于解决了多年网络不通的难题。

  帮助水库屯居民解决多年无宽带网络难题

  俯下身抓治理,创建“环境优美”的魅力乡村xxx积极协调帮扶部门向上争取了价值30余万元的环境卫生整治车辆,结合村情实际,建立“全体村民月集中清理、老年卫生队日常维护、村民责任担当区划分”工作方式,组建“脱贫户卫生队”,促使村容村貌和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向好转变,着力打造示范村建设。

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5

  xxx,黑沟乡石虎子村民委主任,20xx年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上任以来,尽职尽责,心系百姓,为石虎子村争取资金上千万修缮基础设施。任职期间多次带领当地百姓外出考察,并于20xx年带领村民发展富硒稻米,带动建档立卡户脱贫。20xx年成立了康鑫猕猴桃合作社,并带领村集体建成770平方米气调库和标准大棚产业,带动农户持续增收。

  作为一名村干部,他牢记工作职责和光荣使命,以特色产业发展带领石虎子村村民在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6

  张xx,xx省xx市xx区xx镇挂多村人,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硕士研究生,xx三习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微生物农业特聘研究员、微生物菌剂开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2012年,家庭困难的张xx考上大学,成为挂多村第一位大学生,他的两个哥哥、妹妹常年在外省打工,父母则带着哥哥们的孩子在家务农。

  2016年,张xx考上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深知读书能改变命运的他,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学习。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张xx渐渐意识到读书不光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更是为了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如果有能力还想改变更多像他一样家庭的命运。

  2017年,是张xx家乡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他深知,农村要脱贫,产业是关键,在他的再三力劝下,在外打工17年的二哥张习祥回乡创业,同时,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和福建农林大学几位老师的支持下,张xx几兄弟开始了回乡创业的漫长路,从此菌草资源利用与饲料微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在xx的大山里开始生根发芽。

  2018年,张xx几兄弟成立xx三习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因为合理经营、科学管理,再加上对技术的创新,申请了三项国家发明专利,2018年12月,三习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科技创新型企业。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张xx经常想,要是在农村种点地、养点猪不但能养家糊口,还能发家致富,这样很多人就不用再出门打工,还能照顾、教育子女,赡养父母。求学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能让家乡摆脱贫困,2019年底张xx毅然回到故乡,扎根乡村,认真探索一条符合xx山区农业发展的道路。

  在xx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张xx的公司迎来了很多改变,公司将菌草资源利用与饲料微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推广到贵阳市、毕节市、凯里市、遵义市、铜仁市,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新疆阿克苏地区,湖南省张家界市,四川省宜宾市等多个地区,得到广大养殖户一致认可。以此同时,张xx的公司得到了贵阳市福建商会的投资,整体提升了公司实力,加速公司的正规化发展。

  “菌草资源利用与饲料微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对于参与农户而言,具有种植成本低、养殖圈舍成本低、养殖管理成本低、养殖防疫成本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等优势。现在张xx的两个哥哥都在家利用这两项技术养猪,每年每家能收入10万元左右,再也不用出门打工,孩子也能自己照顾和教育。通过这种模式,张xx和他的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改变越来越多传统养殖人的养殖观念。

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7

  xxx,雅河乡第一书记。20xx年5月,xxx作为全省第二批派驻干部的一员,来到了雅河乡担任乡第一书记。到雅河乡工作后,他找准了立足党建促进乡村振兴、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角色定位,捋清了党建、扶贫、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信访稳定的工作思路。积极协调派出单位市发改委为雅河乡编制了《雅河乡振兴发展规划(20xx年-20xx年)》和8个行政村振兴发展规划。

  20xx年,共协调争取80万元专项资金,完成了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协调资金投入99万元,完成了董船营村边沟改造、荒甸村组道路硬化;争取到位产业发展资金200万元,正在积极协调资金推进联合村、湾湾川村自来水水源地改造项目。

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8

  小文,现任佛山市南海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区委农办、区扶贫办专职副主任,20xx年6月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授予“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大学时代,培养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

  小文1993年入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成为国土与房地产开发管理专业的第一批学生。大学期间,他担任班长,也加入了学生会。“在仲恺校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老师们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老师们在学习上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在生活上又很亲切,对我们很关心,还经常跟我们一起打羽毛球、打排球,我们管理学院书记李锡儒老师当时就住在学校里面,经常带我们去他家吃饭。可以说,在仲恺校园的这两年,既充实又快乐。”小文回忆起仲园的点点滴滴,还是记忆犹新。

  小文在专业学习上刻苦认真,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大二期间,光荣入党。“李锡儒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多出去锻炼,做事情要多实践。”“务实做人,踏实干事”是小文做人做事的宗旨。大学期间,专业的老师常教导他们要肯吃苦耐劳、敢于创新,老师们的教导小文一直记在心里,他也养成了务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用心帮扶,助力凉山州脱贫

  20xx年6月,小文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授予“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个人”称号。实际上,早在20xx年响应号召到贫困村挂职任村委副书记时,小文便与扶贫工作结缘。

  20xx年,为响应党中央“东西协作”的政策,南海区与凉山州的甘洛、越西、喜德三县签订了结对帮扶框架协议,小文开始了凉山州扶贫的攻坚克难之旅。

  “像是从现代社会穿越回到了原始社会,村民们的住宅分散在山上,地板是泥土,卫生环境很差”,回忆起当初入凉山州时的情形,小文仍充满感慨。当时凉山州是我国的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甘洛、喜德与越西是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的其中三个,彝族人口占大多数。当地自然条件恶劣,地形比较封闭,原本村民的住宅分散,小文每次走访当地居民都需要坐四至五个小时的车程,下车后,小文还要徒步走一到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各个散落的农户。

  地形的封闭导致当地与外界的交流较少,思想封闭,村民文化水平低,有些村民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村民们平日仅靠手工种植玉米、荞麦等作物维持生活。有些贫困户家里只有一口锅,一把勺子,也没有区分碗筷的意识,吃饭时一家人坐在泥地板上,用手抓饭吃,这把勺子全家共用。由于当地卫生环境的较差,村民们也不讲卫生,医疗资源匮乏,导致肺结核在当地比较多发,诸多问题摆在小文等扶贫工作人员的面前,他们感到时间的紧迫和扶贫的压力。

  小文觉得扶贫工作千头万绪,不可能一蹴而就,最重要的还是要转变人的观念和思想。“在仲恺学经营管理时,老师一直强调,管理最重要的是激发人的内生动力,发挥人的优势。”他想让“一部分人先走出去,起带动作用”。小文牵线搭桥、想方设法让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到珠三角地区打工,一开始他们没有工作技能,小文就先对他们进行培训,耐心指导他们。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让他们尽快适应外面的世界,融入社会。几年间,共有6000多村民走出大山,到珠三角地区务工。这不仅改善了村里的经济,更重要的是,他们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技能,假期回到家乡,也会传播先进的思想、带动周围的村民改变观念,让他们看到依靠勤劳奋斗,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慢慢地,村里人也开始讲卫生了。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改变。

  小文不仅带领村民“走出去”,还采取了“引进来”的方法。他与扶贫队伍一起多方联系,为凉山州北三县引进企业11家,因地制宜,打造7个产业园区,总投资超3亿元,带动2万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村民的经济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村里的卫生条件还是比较差,特别是学校条件简陋,设施也不齐全。没有开水房,学生们只能从家里带水到学校,带来的水喝完就没有了,实在渴了只能喝生水。小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成立了“雏鹰助飞扶贫慈善基金”,筹集社会善款310余万元专款为北三县104间学校安装255台净水热水器,使凉山州北三县学生饮上安全热水。

  聊起扶贫中遇到的困难,小文打趣道:“头发就是这样白的。”他顿了一下,说:“扶贫工作中的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常想起仲恺李锡儒老师的教导: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不要惊慌,保持乐观,一步一步地去解决,要奋进,不要松懈!”这些话给了他前进的力量。

  在南海区扶贫干部们眼里,小文一直是特别能战斗、特别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的“一线操盘手”,务实肯干的他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扶贫路上的“老黄牛”。

  小文每年都要进凉山十几次,每次短则一周,长则十几天。回忆起刚到凉山的日子,小文笑着说:“起初什么都需要我们手把手去教他们,就像父亲教孩子读书一样一遍遍地去教,虽说很辛苦,但是帮人的人是最幸福的,看到群众脱贫走向幸福,我也觉得很幸福。”

  科技扶贫,发展智慧农业

  “互联网对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而物联网是超越互联网的形式,通过物联网发展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向。”小文对物联网发展农业的前路信心满满。小文在帮扶地推动5G农业、智能化农业发展。最近几年,南海区配合当地在凉山三县打造起7个产业园:在喜德县,他们打造起鲁基乡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该产业园成为四川省第一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在越西县,打造的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园区,采用5G信息技术栽种“5G苹果”,成为凉山州首个产供销一体、物联网智能化农业园区……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促进帮扶地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

  小文结合云浮罗定地区特点创立了“万亩南药基地”,除了引导利用好罗定当地资源外,他结合南海区的优势,联系南海区制药厂与南药基地对接,为基地引入实力雄厚的合作企业,以“强强联合”做大做强南药基地。同时,小文还联动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为基地注入先进技术力量。“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源泉,我们也致力于利用科技智能化推动帮扶地的产业发展。”小文说。

  扶贫期间,小文及其团队为云浮56条贫困村集约土地超过3万亩,落实产业项目326个;为凉山北三县引进企业11家,打造产业园区7个,建立“带不走”的.长效脱贫机制。发动企业募集近1亿元款物,助推民生发展。20xx年发动165家企业结对云浮56条村,助力脱贫攻坚。20xx年底,云浮市2060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凉山州北三县全部脱贫摘帽。

  “看到群众脱贫过上好日子,我也觉得很幸福!”务实做人,踏实干事,小文用自己在大学的所学、所悟,为乡村振兴和扶贫事业贡献力量。他,值得吾辈致敬和学习!

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9

  小西,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人,2019年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2019年10月份担任岗巴县岗巴镇琼修村乡村振兴专干。作为一名乡村振兴专干,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服从组织指挥,第一时间投身到战“疫”中,在战疫中磨练自己,服务社会,以一名年轻干部的担当与使命,为琼修村防疫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摸清底数做好排查工作

  防疫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任务紧急。1月23日,武汉市正式封城,1月24日镇政府要求统计岗巴籍湖北省就读学生后,他主动配合驻村、村两委及时入户对本村群众外出情况及身体健康情况进行全面细致排查,要求如实报告个人外出行程,对有感冒、发烧等症状,近期返藏特别是有湖北出行经历或有与武汉人员接触史的群众进行重点关注,排查出的1名返藏人员进行居家隔离14天,并跟踪测温。他主动担任返藏人员“一对一”管理任务。他制定疫情防控应急方案,带头成立了青年志愿队,为打好防疫战斗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他配合村医护人员做好重点人员的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工作。在为了不影响居家隔离人员的正常生活,在配合村医做好日常体温检测等工作后,还为其送去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资,方便日常的生活。

  未雨绸缪做好村内卡口防守

  按照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部署,小西积极配合村委做好村内设卡处防守工作。一方面通过以身作则积极号召更多党员参与到防守工作中,并成立了党员突击队,村内设卡处防守的工作任务,有效保证琼修村在疫情下能够固若金汤。在发挥在村干部带头前提下,他找出先进方法提升防守效率,在他的建议下村里暂停一切聚集性活动、所有经营场所暂停营业,并签订了《琼修村人员车辆出入协议书》。琼修村采用组建封路网、建造临时检查站等方式,对村进出口实行半封闭式管理,24小时对外来人员和车辆进行盘查、询问,消毒,提醒佩戴口罩,并测量体温,做好登记,加强本村人员的管控。在提升防守效率的同时,也保证成任务的质量。

  凝心聚力宣传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琼修村全体上下,思想重视、认识统一、宣传到位、服从指挥、戮力同心、迎难而上,展现出良好的政治素养、大局观念和精神风貌,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投入到疫情防控斗争中去。

  琼修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组织带头全村党员成立党员突击队,及时传达学习致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一封信,疫情防控工作中党员先锋队争当宣传员、巡逻员、管控员,监督员,努力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的作用。二是由小西带头的青年志愿服务队用通俗易懂语言和发放宣传单子形式各家各户进行宣讲疫情防控措施,并由他负责每天早上和下午两个小时村广播播放疫情防控知识,截止目前,带头入户宣讲6次,受益群众125人,发放宣传单84份,消毒清洁22场次,监督巡逻32次,发放口罩130只,脸盆、毛巾、香皂各122个,洗洁精22瓶,并开展科学规范的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扎实做好防疫工作。

  他说:疫情是对我们年轻干部的一次考验,我会努力面对考验,坚持战斗在“疫”线,用担当奏响青春凯歌,与全村广大干群一道,更好地履职尽责,相信在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也一定会战胜疫情,“疫”去不复返。

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10

  xxx,木盂子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自任木盂子村第一书记以来,他坚持以“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助脱贫”为工作内容,积极深入基层中、群众中去,认真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创新党建教育模式,以知识竞赛等形式检验支部党员学习成果,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充分发挥木盂子区域资源优势,壮大红松果特色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帮扶单位资金支持12.9万元,对村内险桥进行修善,为村委会提供电子办公设备,争取36户建档立卡户扶持资金,帮助贫困户利用产业发展资金有效发展种养殖业。

  组织各级帮扶责任人对36户建档立卡户逐户排查、信息填表和建档,确保数据精准,顺利完成贫困人口退出工作。

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11

  我叫黄xx,198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是一名退役军人,目前担任桂平市木圭镇泓源村党支部书记。

  自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泓源村积极围绕贵港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国富硒小龙虾之乡”目标,坚持“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的原则,以“四级书记”抓稻虾产业发展机制为抓手,通过经营土地流转、引进龙头企业、反季节养殖等措施,推动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

  泓源村全村人口6358人,人均田地0.5亩,人多地少,土地综合效益不高,加之没有产业支撑,村民们一年四季种农田,面临着“农业单一、农民贫困、大量劳力外出务工、农田土地撂荒”的境况。面对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泓源村党支部结合村情实际,抓住近年来龙虾市场火爆和贵港市、桂平市出台稻渔综合种养奖补政策的机遇,大力流转土地,大力发展稻虾养殖产业,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路子。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稻虾种养产业。

  泓源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党建+合作社+公司+农户”农企合作新模式,引进广西桂平市浔盛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采取提前育苗、虾苗分养的方式繁育小龙虾,发展稻虾共作面积1000亩,建成了木圭镇首个千亩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农户增收、股份分红等多种方式,帮扶全村30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带动周边农民“抱团”发展稻虾产业,吸纳周边60多户农民务工,每人每年增收2万余元。

  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推动稻虾产业的发展,重点是土地流转,关键在村“两委”干部。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由政府党员干部和村“两委”干部为主要成员的土地流转工作专班,实行“5+2”“白加黑”工作模式,通过召开动员党员大会、村民小组会、张贴告示、进屯入户宣传等方式,深入了11个自然屯900多户农户家里宣传发动。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一名老党员在发放土地租金时向我说道:“我儿子也是在外地发展稻虾产业的,现在看到稻虾养殖在我们家门口发展,政策又好,政府也大力支持,他也希望回来发展稻虾产业。我们村委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走了一条好的产业发展路子啊!这不仅使我们村里面的产业得到了发展,也使我们村的农民得到增收,这才是为民着想、为民办实事的好政府!”经过一个多月,完成土地流转1200余亩土地,为稻虾养殖发展夯实了基础。

  三是践行“三变”综合发展模式。

  泓源党支部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共同致富”的理念,探索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综合性发展模式,形成了人人是股东、户户当老板,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新路子,推动了乡村振兴发展。在资源变资产方面,我们将集体和农民掌握的资源和土地经营权以股权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变“死资源”为“活资源”、“冷资源”为“热资源”,解决村集体有资源无资产,农民有权利无利益等问题。在资金变股金方面,我们将与公司合作所得到的土地租金进行进一步整合,集中投入到村合作社,合作社在与公司合作,量化为村集体和农户的股权,激活和放大资金使用效益,变“一次性”投入为“持续性”增收。在农民变股民方面,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将个人的土地资源、资金等入股到经营主体,从而获得稳定的收益回报,让他们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由“打工族”变成“主任翁”。比如,桂平市浔盛公司从村里流转土地1000亩,每亩年付租金700元。20xx年小龙虾预计亩产量最低300斤,按照每斤最低20元计算,收入600万余元;无公害水稻按种植面积800亩,亩产500斤,每担300元计算,收入120万元。除去生产成本和人员工资,预计稻虾养殖第一年就盈利200多万元。按照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占股25%计算,全村11个屯的400多个股民可以分享50余万元的“红利”。随着“三变”的实施,我们村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壮大,乡亲们的“钱袋子”将装得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幸福。

  下一步,我们泓源村将进一步发挥支部党建引领作用,依托稻虾基地,聚焦产业振兴,积极探索稻虾发展的新路子,推动稻田产业升级,促进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更多农户发展“稻虾共作”综合种养,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12

  2016年4月10日,由市委指派,xxx来到省定贫困村龙门县xxx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4年来,他不忘初心,记住使命,扎根瑶乡,甘于献身,唱响了新时代消除贫困和振兴乡村的雄浑乐章,给村民们带来了消除贫困的成果。目前,上xxx劳动力贫困家庭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从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加到39万元,从贫困村到小康村,从后进村到后进村,从产业空心村到网红打卡地的变化。

  用真相赢得民心,激发消除贫困的内在力量。

  上xxx,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龙门县青田瑶族乡最大的少数民族村,这里的贫困在省里挂号:全村生病、残疾、智力贫困现象突出,集体经济弱、交通堵塞、公共基础设施不足、大众生产生活困难……

  得知被派往xxx时,xxx兴奋焦急。市委要求将上xxx建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表率。这意味着上xxx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好,还要做好新的、优秀的工作。作为军转干部,他深感重任肩膀,心里暗暗地给自己立了军令状:不拔贫穷的帽子决不接受士兵!

  要想脱贫,先改变自己。从机构到乡村,只有扎根,才能把两心变成一心。白天访问贫困家庭了解情况,晚上熬夜整理扶贫资料,到了上xxx,xxx忙于工作。

  第一次来的时候,有些村民给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推测xxx是否来镀金。但xxx决心以真心战胜民心,凝聚消除贫困的攻势。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吃、住、工作都是村里的工作模式,很快就融入了上xxx。他积极深入村民家,嘘寒问暖家,了解村民家庭成员和收入状况、贫困原因等,正确识别建卡贫困家庭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力贫困家庭35户153人,无劳动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地,与村民寻找财富的良策,与贫困家庭一起工作。四年来,xxx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xxx贫困大众筹措扶贫慈善金和物资共计一百多万元,帮助大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最令村民感动的是,在2020年抵抗新冠肺炎流行期间,xxx一直与村党员干部奋斗在防疫现场,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担当守护者。

  xxx的辛勤工作和真相深深感动了上xxx村民。现在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消失了,富奔康的内生力进一步激发了。

  寻求良策实际招募,铺设产业兴村新路径。

  治贫困要治根。产业扶贫是消除贫困根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大众就地就业的长期计划。

  上xxx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很难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卡,最大限度地将现有资源转化为现实财富?xxx认为,产业扶贫只有根据土地条件、对症疗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的扶贫。

  在实际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xxx和村两委班寻求构想,提出构想,寻找产业兴村的突破口。他立足于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租赁、竹制品加工等。此外,xxx为上xxx赢得韶新高速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说他为上东人民做了现代、工作千秋的好事。

  xxx通过建立财富领导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培训财富领导人,培养技术、通电商、会管理财富领导人,建立专业合作社3人。四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途径,帮助上xxx和贫困家庭形成造血功能,走上长期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抓住党建促进和谐,描绘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送钱送货,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xxx指导省、市、县加强党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实施方案,强调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设体系引领上xxx党建设,建设不去的扶贫团队。

  针对上xxx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多、经常教育困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党员之家的微信群,在小组中及时发表了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党员建立了学习教育的便利平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重视发展培养党员,近3年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多岁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重视制度管理党务村务,致力于解决班级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了上xxx党支部的战斗要塞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驱模范作用。党建促进和谐,现在上xxx各社会事务呈现出繁荣景象。该村也相继荣获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xxx坚信,在党建的带领下,上xxx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现在的上xxx,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富裕奔走的力量更充分。

  上xxx的蝶变有目共睹,而xxx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2021年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xxx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13

  xxx,县住建局科员,是一名思想积极进步,政治立场坚定,秉承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优秀青年,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在工作和事业面前,始终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

  在住建局扶贫帮困工作表现优异,深入农村调研村情、民情,在“一对一帮扶”工作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协调住建局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实,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踏实苦干的实际行动勇于投身脱贫攻坚战。

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14

  小胡同志自20xx年3月入驻拉伯乡拖甸村委会以来,按照省、市、县关于“回头看”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四项工作”,以走村入户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为前提,以解决群众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目的,与当地党员群众同学习,同工作,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了拖甸村委会帮扶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深入走访,准确掌握村情民意

  拖甸村位于拉伯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47公里。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610户,2542口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1户,667人。

  小胡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村民,把驻地当作自己的家,克服了高温的考验,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深入农户调查摸底,访贫问计,短短两个多月时间,足迹踏遍了拖甸村委会15个村民小组,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159户。他还不时与村组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座谈交流,了解生产生活状况,认真记好民情日记。通过查村情和深入的走访调研,他不仅准确掌握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第一手资料,还清楚掌握了整个村情社貌。

  吃透政策,深入查找扶贫对象是否精准

  小胡同志刚来,正赶上全省扶贫工作转入整改阶段,按照省、市、县关于“回头看”文件精神,先后进行了7次“回头看”。他先后参与了拖甸村委会易地搬迁工作存在问题的摸底调查、拖甸村卡外农户的摸底调查和托甸村精准扶贫动态调查等专项活动。小胡与两委班子一道,及时组织广大扶贫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把握政策要点,吃透政策精神,并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六九五六”贫困退出标准,严格对标对照,逐户分析研判。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进村入户摸底调查等工作任务。

  在调查工作中,小胡同志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脱贫目标,深入查找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创业、安全饮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兜底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查找扶贫对象是否精准,扶贫措施是否有效,资金管理是否严格,贫困退出是否真实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四定一公示”的要求,逐村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对村内建档立卡户进行核实,拟定贫困户于组内,经村内评议、村内张榜公示后无异议报乡政府,确保了全村贫困户的准确性。

  摸底调查结束后,他与其他队员一道不辞辛苦,认真撰写出《宁蒗县拉伯乡托甸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入户调查统计表》、《托甸村回头看整改意见汇总》、《托甸村回头看统计表》《托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增减情况明细表》、《托甸村贫困户信息表修改》等,准确掌握了拖甸村民委员会建档立卡贫困户变动情况,着力降低错评率、漏评率,努力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从而确保了拖甸村委会“整改”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谋划项目,农牧民受益匪浅

  小胡同志与云南省社科院驻村工作组,筹建了托甸村委会精准脱贫作战室,并以查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为出发点,同村班子一道,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把跑办帮扶项目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尽最大努力争取项目资金。

  小胡与他的队友们,在确保托甸村委会贫困户1万元挂联配套资金、家庭助学基金10万等足额投入外,时刻关注并落实托甸村委会三江口、布落、两家村“灌溉用水”、托甸村委会文化活动广场等工程项目推进情况。同时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更多资金帮助村民解决安装太阳能路灯及安装厕所+淋浴室+太阳能热水器等项目建设。为此,小胡同志亲自认真撰写了《安装厕所+淋浴室+太阳能热水器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安装太阳能路灯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等报告。经过小胡等同志不懈的努力,云南省社科院共落实项目资金27万元,在格落、草皮甸、古鲁甸三个村组试探性地实施了太阳能路灯项目,经评估验收后进行运营,效果十分良好。在最短的时间内办成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到,用得上的好事实事,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小胡还直接参与了《托甸村精准脱贫示范村建设项目》方案的草拟工作。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掌握了拖甸村目前的发展现状,初步确定了以打造4个示范村,即民族文化生态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房屋固化工程、道路硬化工程、路灯亮化工程、庭院美化工程、环境净化工程、特色产业、村民素质提升工程、基层党建创一流工程等为主的10大惠民项目。

  艰辛的付出,收获了累累硕果。如今,拖甸村委会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发展思路明确,农村经济有了坚实的保障。走进拖甸村,一条条宽敞的路面、一盏盏明亮的太阳能路灯、一间间整齐的民房、完善的各类公益设施,俨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祥和、安康的农村新景象。

  牢记宗旨,展现人民公仆形象

  在离开昆明时,小胡在他的日志中写道:说实在的,年逾五十,重新接受一项全新的工作,确实有一定的挑战性,何况是去偏僻的乡下,有那么一瞬的忐忑。但这次去的地方,却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我能拒绝吗?我拒绝得了吗?故乡时时象一只无形的手,牵绊着我的心,何况我的故乡还是那么落后、闭塞,我能为她做点什么呢!好吧,去了再说,那怕只有三分力,我会使出四分劲!就让我带着一颗诚心,一份热忱,故乡我来了!

  刚入村那天,看着从车上搬下的三套行李、洗漱用品,乡党委书记惊讶地说:“真住啊?”小胡真诚地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你的村民,每月要住20天以上。”从此,一住就是5个月。作为云南省社科院派出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小胡同志首先认真思考了四个问题,一是省委为什么要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为主题的整改活动,二是下派驻村工作队到村做什么,三是驻村期满给党员群众留下什么,四是回去收获什么。小胡同志为了回答好这四个问题,他时刻警醒自己,驻村工作队是一面旗子、一面镜子,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

  小胡同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坚持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教师,他深知脱贫攻坚工作事关党群、干群关系;事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他毫无怨言、义不容辞地投入乡村。时刻把基层党员群众的反映做为第一信号,时刻把群众满意又不满意做为标准。他时常对身边的年轻队员说,我们工作队来村是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不是来享福的,要多向老党员、老干部请教、学习,加强党性锻炼和思想改造,自觉把廉洁自律贯彻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整改”工作中,小胡同志善于宣传教育和政策落实,他不仅带头讲党课,而且在深入村组和贫困户家中时,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解释政策变动的原因及新政策要点,使群众理解支持政策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几个月的相处,老百姓把小胡和他的队友当成了亲人,他们的住处也成了村办公室,一天到晚总会有老百姓来唠家常,村民谁家有事,不管大小都愿意来和工作队商量。小胡感慨地说:“都说群众工作不好做,通过驻村这几个月工作经历,我看只要心里始终有老百姓,带着感情真正走到群众中去,老百姓就会把你当自己人,那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回到宁蒗,回报家乡,这是本人长久以来的一个强烈愿望。在驻村期间,我一定严守扶贫工作纪律,勇于担当,勤勉工作,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努力完成各项扶贫攻坚工作任务,给组织和当地民众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这是小胡同志抵达拖甸村委会后第一篇日志中的话,可也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15

  作为一名乡村振兴专干,小布始终不忘组织的要求、为村民服务的宗旨。一场蔓延性的疫情在全国席卷而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处于扩散期的严峻形势下,他始终坚定信念、团结一致、服务群众,主动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与全村党员双联户长等共同组建“党员突击队”“双联户长突击队”“人大政协突击队””退伍军人突击队”,坚守岗位、服从安排、随时待命,争当防控一线的“排头兵”、为民服务的“勤务员”。

  他始终坚定信念、坚守岗位,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关键时刻不懈怠、不退缩,在防控疫情斗争中践行宗旨意识、锤炼理想信念。

  在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组织下,小布挨家挨户进行宣传疫情防控措施,并做藏语翻译,细致讲解、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况知识,劝导村民加强自我防护,不参加聚会活动、无特殊情况暂不外出;引导村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在全村营造浓厚的防疫氛围,提高村民的防护意识。

  他主动对对近期返乡人员的工作地点、返乡途径等进行详细登记。每天电话等方式逐一询问反乡人员的身体状况、其中从湖北省武汉市返乡回乡人员,进行居家隔离14天、检测每日体温,做到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同时,监督村里各家商铺,检查商店商品有无涨价,蔬菜、粮食等群众日常用的物资供应情况,有无存在供不应求情况。定期安排人员到市区购买生活用品、满足村里生活必需品,让“制度与温度”并存。

  他定期对每家每户进行消毒,对公共垃圾箱、村便民服务中心、村超市等人流量相对多的区域消毒,日夜轮流巡逻。耐心劝导集中聊天、晒太阳消遣的村民回家;提醒不戴口罩就出门的村民做好防护措施。

  几天以来,小布与工作队和党员始终坚守在各村出入口,逐一排查、登记外来车辆人员,耐心劝返前来走亲、串门、拜年的外来人员,牢牢守住防范疫情输入性风险的前沿关口。

  他说:“我也会同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为“抗疫情”全面胜利作出更多贡献”。

【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相关文章:

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11-20

乡村振兴先进事迹11-20

【热门】乡村振兴先进事迹11-28

【精】乡村振兴先进事迹11-28

乡村振兴先进事迹【推荐】11-28

乡村振兴先进事迹【荐】11-28

【推荐】乡村振兴先进事迹11-28

乡村振兴乡镇先进事迹11-21

乡镇乡村振兴先进事迹11-22

乡村振兴人物先进事迹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