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宝藏》观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国家宝藏》观后感15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家宝藏》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家宝藏》观后感1
最近,一部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瞬间刷屏。新颖的原创模式,豪华的嘉宾阵容,用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讲述国宝的前世今生,众人纷纷为其打CALL。节目不但有高颜值,还非常有内涵,且知识性特别强,有人总结这个节目是话剧版《我在故宫修文物》,文物版《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期节目主打故宫博物院推荐的三件国宝:千里江山图、各种彩釉大瓶和石鼓。每一件国宝都是那样的引人眼球,背后又有那么多曲折的故事。在请来的国宝守护人的讲述下,让我们既了解了国宝的知识,又看到基于历史合理虚构的国宝故事。有的故事风趣幽默,有的故事发人深省,除了那些明星国宝守护人,还有耗时四个月复制千里江山图的美院教授,有不怕繁琐,不畏艰辛的国画颜料制作人,有如数家珍的故宫博物院志愿者,有世代守护国宝的守护者。
从千里江山图我看到了专注,认真细致对待每一个细节。临摹绘画工艺就有五项,层层叠加,细心涂染,才能达到如此精美效果。而颜料的制作更是让人惊叹,原来珍稀的宝石如绿松石、孔雀石、千年贝母化石,是拿来做颜料的,还必须要顶级的才可以,制作工艺更是耗时耗力。也正是这样,才能历经千年,而不褪色。
从各种彩釉大瓶中我看到了创新。集各朝各代十七种名贵釉彩于一身,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集历代大成于一体,群英荟萃,是清代高超制瓷技术的代表作品。一反当时素雅,简单的观念,这就是一种创新。而烧制这件瓷器成功的概率仅有0.23%,由此可见景德镇工匠的专注与耐心。志愿者如数家珍的解说,不也是一种专注与敬业吗?
从石鼓中我看到了传承。石鼓共有十面,因石制型似鼓而得名,上面一共有600多个大篆,也被称为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中国方言众多,正是当年秦始皇的书同文使各民族,各个地方都能顺利沟通,让中国文化、文明得以传承。而守护者不仅世代守护着故宫的文物,年近七十的他还在故宫做着守护故宫文物的工作,1860000件文物就是被他用了七年的时间一件一件数出来的,不光是简单数数,还要登记诸多信息,这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而完成这件工程的信念来自于前世的传承,今生的守护,文化传承的`责任。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生生不息,流传千古。
这责任、传承、敬业、专注、创新,不正是我们正在提倡的工匠精神吗?只有拥有这种工匠精神,才能创造出国之瑰宝。同样,只要我们秉承着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光谷机电的一名料账员,我的工作就是负责公司自制成品与半成品入库和外购物料入库账务的处理以及不合格品移库账务处理,在工作中做到准确及时录入单据,保证相关数据的及时性,在完成这些工作的同时,还要有创新意识,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将这些运用到每天的工作中,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就是我对于这种精神的最好理解和诠释。
《国家宝藏》观后感2
《国家宝藏》是“大型文博探索节目”,是一种全新的原创模式,即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属于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
首先,《国家宝藏》用年轻人的语言和他们沟通
在播出之后,很意外地在B站上火了,全集播放量为30万+,还有4万密集弹幕。要知道,B站上的用户大多都是95后、90后的年轻人,其中90%的用户是25岁以下。这样一个文博体裁的.节目却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央视节目的年轻化,《国家宝藏》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和年轻人沟通,用年轻人关注的点来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第二,《国家宝藏》用话题性引发热度
节目播出后,热门话题也没有断过。第一期结束,#乾隆农家乐审美#又被玩坏了。
在《国家宝藏》节目中,对于乾隆农家乐审美的调侃更是直接被演绎到了真人秀中,这可算是正宗的官方“吐槽”,直接戳中广大年轻受众的点,在网上又掀起了一波热度。而《国家宝藏》也通过这个引发网友共鸣的点,告诉了大家乾隆迷之审美背后的原因,现场科普道,“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而且它的烧制技艺可以说世间仅此一个。
第三,《国家宝藏》用历史和文化引发共鸣
在《国家宝藏》之前,《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和电影就已经引发了不小的热度,而此次《国家宝藏》更是让中国的年轻人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热爱达到了另一个顶峰。其实,现在年轻人的民族自豪感一定也不比老一辈少,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更是增加了年轻人对国家的自信心。
《国家宝藏》正是想借此机会来引发年轻人对于国家自豪感的共鸣,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也能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通过看《国家宝藏》切切实实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匠人精神,不是套话!真的看着看着就跪了!真正的磅礴大气!《国家宝藏》真的做到了,让我们觉得自己和自己身上流淌的古老血液一起沸腾,涣然新生。我才发现语言是如此的匮乏,除了说很好看,太好看了,竟然一时间想不出什么其他的言语来形容。慢慢安静下来,细细品味。感觉到用演绎前世故事的形式真的让国宝活起来了,尤其是看那个千里江山图…太能激发民族自豪感了!
没有娱乐圈的乌烟瘴气,没有当红小生小花的辣眼刷屏,透过《国家宝藏》,我们仿佛置身于多年前的净土,仿佛在与先人对话,一切都是鲜活的,一切都是有生命力的,正如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张国立说的,我们是一个年轻的民族!有多年轻?也就上下五千年!
《国家宝藏》观后感3
最近,央视播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火了。这档耗时两年制作的诚意之作,号召九大最具分量的国家级博物馆(院),每家甄选出3件镇馆之宝亮相。每件国宝都有一个“保护人”,由明星演员演绎国宝的前世故事。
《国家宝藏》有多火?朋友圈里到处可见人们为这部节目点赞、各路好友竞相向我推荐“一定要看啊”,连一向高冷的豆瓣网友也给其打出了9分以上的高分。当然,《国家宝藏》有很多走红的理由。比如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大气磅礴的解说词,以及华丽酷炫的舞美效果。连在年轻人、二次元们扎堆的B站,《国家宝藏》的热度也排名前列,很多弹幕为其精良的制作水平点赞,大呼“真是良心综艺”。
在华丽的外表之外,《国家宝藏》之所以成功,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颇受欢迎,一方面在于其打破了传统的文化节目固有思路,敢于创新,采用了一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讲述方式。比如,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如果用传统的字幕或者旁白方式呈现,不仅不具象,还很枯燥,而《国家宝藏》采用了情景剧的方式,“演活了”文物背后的故事。尤其是敢于使用“自带流量”的当红明星,台词中还穿插了不少网络流行语,虽然不乏争议之声,但在我看来要达到文化科普的目的,首先要让大众有了解的兴趣,否则再好的内容,没有人愿意看也是做无用功。以明星提升人气,正是大胆创新之举,况且在节目的效果呈现上,各位明星们的演技也可圈可点,值得肯定。
另个一方面,《国家宝藏》的好,还在于在文物背后见人、见情。如果只是展示文物,《国家宝藏》可能不会这么火。正是因为在节目中引入了一系列与文物有关的人物,向观众表现了他们对文物的情感与思考,才让这一节目更加打动人心。比如节目请到了74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仇庆年现场演示,除了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古代绘画颜料的制作难度以外,老人独自去深山老林里寻找能作为颜料的矿石等故事,更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老中青三代故宫志愿者的亮相,让观众感受到了他们的'虔诚和敬业。这让我想起曾引来万人空巷的《舌尖上的中国》,在展现食物的美味之余,也讲述了与之相关的人的故事:厨师对美味精益求精的追求、地方特色美食背后的人情故事、一场家宴中的亲情与乡愁,也许比食物本身更加打动人心。
《国家宝藏》广受欢迎,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文化传承,不能守旧僵化,更不能拒绝创新。只有用当下的社会语言讲出来、用当下年轻人能接受的方式传播出来,才能赋予其时代魅力。只要选对了表现方式,厚重的文化之美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同样能赢得公众的追捧。
《国家宝藏》观后感4
“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妈妈又催了。
“这么快?好吧。”我极不情愿地关掉电视,躺在床上回味着刚才看到的内容。《国家宝藏》这个节目看得我如痴如醉,我对那些颜值与才华并存的历史文物着迷了。一边想着,一阵阵睡意向我袭来......
我这是到哪里了?
“勾践,我的王,难道您忘记了在吴国所受的耻辱吗?”一柄中脊起棱、饰有黑色菱形花纹、寒光闪闪的剑漂浮在空中,它居然在说话。
“不,我时刻不敢忘。这些年来,我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剑对面的人慷慨激昂地挥动着双臂。
哈,是勾践和他的剑在对话。
“是啊,您卧薪尝胆这么多年,等的不就是这个机会?既然楚王喜剑,您何不把我献给他,盟楚破吴,雪洗前耻!王,请您下定决心吧。”剑有些着急了。
勾践摸着胡须沉思不语,我看看这把号称“天下第一剑”的君王剑,捂嘴暗笑,不由说了句,“别着急,你的王会灭吴称霸,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谁,是谁在说话?”勾践剑朝着我的方向飞过来,顿时一股凌厉的剑气逼近。
我吓得掉头就跑。
唉呀,撞到头了,我捂着脑袋四处张望。
“别找啦,你撞到我的硬嘴了。”一个懒洋洋的声音响起。
我定睛一看,哈哈,这是一只有着胖胖腿的鹰。“好可爱的鹰呀。”我伸手摸着。
“别摸别摸,”它不耐烦地偏了偏头,“我可不是什么鹰,我是鼎!”
“好吧,胖鼎,请问你的肚子为什么这么大呢?是盛水?储粮?”我仔细打量着它,它的尾巴和两只前爪巧妙地构成了鼎的三足。
“我不是胖鼎,我叫陶鹰鼎,来自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是用来祭祀的。”它昂头自豪地说,还用力挺了挺胖肚子,“感受到我上古的王气没?”
“有的有的.,好王气!”我哈哈大笑,告别了这个萌哒哒的陶鹰鼎。
前面有音乐声传来,我侧耳倾听,顺着乐声向前走着。
哇,是曾侯乙编钟,65个大小编钟整整齐齐地挂在木质钟架上,大气磅礴的乐曲《离骚》从编钟上飘出,大钟沉沉声如磬,小钟细碎凝秋露。
我沉浸在音乐里,仿佛看到屈原在痛感自己的治国之道不能为楚王所接受时,仍然自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真是一位对理想执着的人啊,值得敬佩!
突然,“叮铃铃。。。”,一个尖利的声音打乱了《离骚》的节奏。怎么回事?我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床上,闹钟响了。
原来我在梦里跟国宝们实实在在地见面了,真有趣。我回味着梦境,想起歌曲《一眼千年》:“它们不仅是一件件宝物,它们是一段段可触摸的历史、一部部生动的史书。”这些国家的宝藏,真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动摇的根啊。
《国家宝藏》观后感5
这个星期天我领略了大国风范,真正了解了华夏文明。具体从何说起?那就从这档综艺节目的开头讲起,开头就是雄壮浑厚的音乐,宛若几千名战士在边疆擂鼓一般,震撼人心。这期讲述的是九个国宝的诞生,每个馆的竞选都异常激烈,群雄逐鹿,不知花落谁家?
随着节目一路往下播放着,一本朴素的几乎不加修饰的书却吸引了我的目光。他看着是那么的不起眼,可是封面上那几个苍遒有力的字,却让我不禁紧盯屏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我立刻端正姿势,用心地记着关于它的前世故事:是建国工程孙膑与乱臣贼子庞涓的斗争,是看似忠诚却暗地里背弃主子的阿离,是每个人心里都存在的那么一丝不甘。看完了前世故事后,我还是意犹未尽,已经被孙膑前所未有的智慧和识人的精准所折服。这两本《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初稿,可谓是非常珍惜。
我一向不怎么想看世界名著,可了解完它的今生故事,我却想好好深入了解一下《孙膑兵法》。这是为何?因为这本书,在外国友人看来是必不可少的绝世佳作。他在外屋国每个书店都能买到,可谓是老少皆知。在记者对外国人的`采访中,有一个和蔼的老爷爷,让我记忆深刻,他不仅中文说得一口流利,而且对《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比中国人还要了解透彻。除此之外,他还品读了一番《中庸》以及其他中国古典古籍。他不仅把这个作为一项兴趣爱好,而且还通过翻译这两本书发家致富了,这不禁让我佩服不已。
另连外国人都对我们中国文化如此热情,作为炎黄子孙,我更应该好好守护这两本书的初稿,并了解这两本书的文化,把它发扬光大。不得不说,看了《国家宝藏》后我收获了很多,既了解了国宝的前世今生,又从心里想发愤图强传扬中国文化。
那么,如果你也对这个节目感兴趣,那我们就一起守护国宝吧。
《国家宝藏》观后感6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诗,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从大禹建立夏朝开始,我国历史序幕拉开,中间经历了无数王朝更迭。时代变迁,一转眼,我国最后一个王朝清灭亡,封建社会自此烟消云散,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如今,我们想探索历史的奥秘、古人的智慧,只能从一件件珍稀的文物中探寻些许。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国家宝藏》。其间的内容很快让我着迷。这个节目就让我打开了通往古代的穿越之门。
中国九大博物馆强强联手,邀请了二十七位国宝守护人,为我们带来国宝的前世今生,看透背后的历史故事,了解中国古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细细观赏《千里江山图》中,它不仅诉说了北宋的大好河山,更体现了少年王希孟的惊人画技。透过壁画《阙楼仪仗图》,它能带我们一览大唐盛世的繁荣景象。而一枚小小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它见证了丝路文明,更是唐明皇和杨贵妃凄美爱情的体现。
我最喜欢的是辽宁省博物馆的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当年,曹植乘船行于洛水之上,在梦中遇见洛水女神宓妃,心生爱慕。但船身一抖,美梦破碎。曹植文兴大发,写就千古名篇《洛神赋》。百年后,东晋一代画圣顾恺之,用他的画笔,描绘出了这一凄婉绝伦的爱情故事。画中人物鲜活,跃然纸上。但是因为顾恺之已没有真迹传世,此乃“下真迹一等”。曹植与洛水女神最终因为人神殊途而终要分开,更是成为遗憾。一曲《仙才叹》流露出两人的难过与不舍,更是牵动着我们的心灵。“求不得,放不下”是人生中最苦之事啊!
而在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也是大火。当然,是跟着它的仇人吴王夫差矛一起火的。据说这两位在博物馆里还想打一场呢!越王勾践剑现代科技感也是十足,剑身上镀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身为君王剑的.它,身上背负的责任重大。勾践剑在节目前世传奇中是作为勾践嫁女的礼品送到楚国去的。它历经两千四百年,依然寒气逼人,锋利无比,更是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剑”。
而乾隆帝更是在节目播出后受到万众瞩目,因为这位皇帝“农家乐”的一面暴露在了阳光之下。他命令景德镇的工匠们做一个精致的瓷瓶,集历代瓷器之大成,用了十几种方法烧制,但是成功率实在少得可怜,也就0.23%。但是奇迹出现了,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各种釉彩大瓶”横空出世了!古人的手艺与智慧是惊人的,一点也不输给当代。他是一个爱艺术的皇帝,但这明显不符合他们家族的基因。比如雍正帝时期的瓷器都是素雅的,他偏偏要用大红大紫等艳色,这才会被吐槽“农家乐”。
看《国家宝藏》,我学习了许多关于历史的知识。我们从这一件件华丽而庄重、简朴而不失尊贵的文物中,窥探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冰山一角。身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历史长河一直滔滔不绝,从未干涸。它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故事。
如今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古文化已经消失,唯我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流传至今!中国古文明的灿烂,值得我们骄傲!千年国宝,一骑绝尘!
《国家宝藏》观后感7
漫漫历史长河,悠悠中华文化。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化。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为我们拥有如此灿烂的文化而感到自豪。但是,对这些“自家”的“宝贝”,我们却是一知半解、知之甚少。看到博物馆的那些文物,往往也是看个热闹、看个新鲜,看个样子,走马观花,对这些文物的来历、背景、传承、故事却是不求甚解。
而更多的却是对这些文物毫无兴趣的同胞,不能当饭吃,不能当钱花,看上去也不好看,有什么好看的。
《国家宝藏》节目把这些与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的“文物”摆在了我们面前,给普通人一个机会,让专家、学者来给我们解读文物,讲述文物故事,使枯燥的历史一下子鲜活了起来。
庸俗一点说,也把那些热衷于追逐“热点”的“庸人”拉到了这些“宝藏”面前,让人在满足“虚荣心”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华文化。一件东西,却能跨越了20xx年的历史长河,经历战乱、经历朝代的更迭,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明保障精神文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变成了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作为国家喉舌,中央台的这类文化节目还是很有质量保障的,绝对值得一看,值得引起大众的关注,引起话题,吸引更多的人来学习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
《国家宝藏》观后感8
12月9日,备受关注的《国家宝藏》第二季开播了,延续第一季恢弘的舞台场面和深入人心的讲解方式,第二季通过音乐剧、舞剧等形式也让国宝活了起来。一件件泛着历史光芒的国宝,传递着先贤们的智慧与精神,带着我们走进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感受泱泱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在实现文化振兴的道路上,这些物质与精神的财富都是国家的宝藏,需要我们代代相传。
传承国家宝藏,感受先贤风骨。《上阳台帖》洋洋洒洒二十五字中,仿佛藏着诗人李白遗世独立的傲然姿态,沿着泛黄的书卷,那个舞着剑,高唱“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仙缓缓向我们走来。这些国家宝藏承载着先贤们心系天下的凌云壮志和不畏权贵的高尚情操,让我们能够窥得先贤们生活的一角,感受到他们的气度与风骨。
传承国家宝藏,延续中华精神。刚过去的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我们对着宪法宣誓,感受法律的.威严与庄重。而中国的法治精神却不仅仅从当代才开始的,随着一个秦朝小吏所撰写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呈现在世人面前,透过千年之前的秦朝律法我们看到了法治精神的源远流长。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法治精神依然是需要我们延续下去的,这也是国家宝藏所带来的精神财富。
传承国家宝藏,振兴中华文化。华夏文明是四大文明中唯一一个从未断绝的文明,是兼容并包的态度让中华文化绵延至今且百花齐放:千里江山图上的如画江山千年不褪色,各种釉彩大瓶使用17种釉、彩,集中国瓷器文化大成,样式雷建筑烫样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高超的设计水平,弥补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空白,还有数不胜数的国宝都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面对这样丰富的文化宝藏,我们更应该牢牢树立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将振兴中华文化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部分,把中华文化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传承延续下去。
《国家宝藏》观后感9
和男票在家看了《国家宝藏》一二,还有被神翻译神配音的《博物馆奇妙夜2》,看完了感叹,原来错过了那么多宝藏!我问闹闹,你不会是看了国家宝藏电影来安排线路吧?显然没有!不过冥冥之中,独立钟、三一教堂、富兰克林墓地都游览了,也像是寻宝一样。
《国家宝藏》和《博物馆奇妙夜》都有点像历史科普电影,需要了解美国的文化背景。编剧把美国重大人物和事件都编进了电影,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独立战争、刺杀林肯。又想起《勇闯夺命岛》里提到的刺杀肯尼迪、登月计划、外星人事件的胶卷,包括《变形金刚》里也提到的登月计划。看来美国人很喜欢研究自己国家的秘密啊。
我们在费城的时候,还花2美元买了一个独立宣言小礼物。看了电影之后才打开看看,不过里面没有具体的《独立宣言》内容,缩印的签名版。看看《独立宣言》的`内容,“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生而为人的感觉该有多好。
《国家宝藏2》里有个情节,凯奇他们去法国寻找宝藏线索,在街头和警察谈孟德斯鸠。突然想起来,怪不得法国人如此有优越感,认为法语如此美丽,还看不起山姆大叔,因为人家有卢梭、孟德斯鸠这帮子牛人,没办法,必须膜拜啊。无论是《独立宣言》,还是《人权宣言》,都是人生而为人的基本保证。文明的精神,才是社会进步的原因。
老外的博物馆,真的都很不错。印象最深刻的是芝加哥的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差不多是科学与工业扫盲博物馆。很多可以参与互动的科学实验、纪录片、各种模型,原来博物馆可以这么好玩啊。在此之前,我也没有去过多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印象中的博物馆都是落满灰尘不见阳光的地方,员工也都是处在颐养天年等待退休的年纪。感受也都一样,没走几步就逛完了。无论是十朝古都还是六朝古都,博物馆都这么小,真有点说不过去,难道因为文物都被掠夺了吗?
也很遗憾,没有去华盛敦的史密斯博物馆和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估计去卢浮宫的中国人不少,不过在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和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时,很少遇到同胞。旅行社的线路中,几乎也都很少安排博物馆之行。
说实话,电影总有相似之处。《国家宝藏2》里面,总统从密室里出来后,看见的是一辆擎天柱卡车,瞬间串戏,柱子哥可以出场了。凯奇和哈里斯的伦敦街头飙车戏,也有点《勇闯夺命岛》里旧金山追车的影子。其中出现抢车的那个镜头,车主人就像是《勇闯夺命岛》里的悍马主人啊。还有油桶掉落的情节,在《勇闯夺命岛》里掉的是水桶。
《国家宝藏》观后感10
我从小就喜欢读历史书,总是津津有味。这不,最近出了一部历史纪录片——《国家宝藏》,让我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国家宝藏》主要介绍在中华辉煌灿烂的上下五千年历史中,人们呕心沥血创造出的艺术瑰宝。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两件文物——曾侯乙编钟和云梦秦简。
曾侯乙编钟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文物,在湖北出土。它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的乐器。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在《国家宝藏》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这一个小小的编钟,可以敲出两个不同的音,互不干扰,和谐共处。这不就像曾国和楚国吗?在相邻的土地上生活,共同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与文化。”这种相处模式,不就是人们一直以来孜孜追求的心愿吗?邻里和睦,和谐相处。
云梦秦简则是由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的小官吏一条条书写累积而成,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竹简里主要记载了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这都为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至今,已有一万多云梦秦简出土。看完不由让我感慨,从古至今,都是这些在平凡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创造出了无数让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因为《国家宝藏》,我知道了,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或感人,或悲伤的故事。它们不是死寂沉闷的,而是鲜活的。只有我们用心聆听,走进文物中,才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国家宝藏》观后感11
周五去看了《国家宝藏2》,唯一有点以外的是米奇·威尔金森的转变,和他最后的死亡。毫不客气的说现在的商业大片在轰炸人的视觉的同时,尽可能的让人忘记自己的.大脑。而我却是不能忘记自己的大脑。
威尔金森的死多少有点俗套之外,他用死换取自己名垂青史,可谓得其所哉。
这让我有点想法。很早就知道论语中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说法,但却不明白既然都要死了,闻不闻道又有什么区别。也知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说法,但却并不知道,为知己而死值不值。
威尔金森的死,让我明白了。道也好,知己也好,名垂青史也好都是人的终极追求,终极追求是值得穷其一生去奋斗的。
很奇怪,我想到了葛朗台,我们早已熟悉的,一个爱钱如命,无比吝啬,无比可怜的法国小老头。但是今夜我不想简单地把这个小老头当作吝啬鬼。吝啬只是葛朗台的表像,我看到他是有终极追求的,他的终极追求是财富。财富能算追求吗?可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说法自来有之,其实我们周围永远不乏求财之徒,而且很多人做好了为财富奉献生命的准备。那么葛朗台又有什么特殊呢?没有!唯一的不同的是追求方式,葛朗台追求财富的方式是吝啬。吝啬当然没什么好的,但总比坑蒙拐骗来的光明些,总比烧杀抢掠来的温和些,总比来的善良些。
葛朗台的追求其实很普遍,只是追求的方式让人觉得可怜,而更可怜的是没有追求。我们先撇开追求的境界高低不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人生追究,就不可能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这样的人生只能是浮萍和墙头草。
当然,追求也有个境界高低的问题。首先,我不能说追求钱财有什么不好。不可否认穷人的我,希望自己有更多的钱。但至少,我发自内心的认为一个人一辈子就为追名逐利,有点俗,有点不make sense。我佩服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辈虽然不一定能做到,但至少应该学习吧。
《国家宝藏》观后感12
曾经引发博物馆热潮的“现象级”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近日再次开播,除了诸多让人惊叹的“国家宝藏”,还有一家卖文创的天猫店也随之而来。上周,《国家宝藏》“你好,历史旗舰店”正式上线并发布了10余款以节目中亮相的国宝为设计灵感的IP文创产品。眼下销量最高的是“唐代仕女mini手办趣味模型”,是根据河北博物馆的“彩绘散乐浮雕”设计而出。
《国家宝藏》背后的制作方中视电传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学慧说,关于文创产品的策划,早在第一季节目结束时就开始了,“而整个项目中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是如何选择适合的文物元素,以及如何设计出面向年轻消费者的产品”。他们开发博物馆文创,首先是要有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其次还要注重文创产品的实用性,比如面向儿童智力开发的、提供生活便利的,以及有趣味的和特别精美的。
不得不说,当下博物馆的'生意非常火。眼下的《国家宝藏》文创产品,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方博物馆在开发文创产品时遇到的资金、人才限制。不过,火爆之余也有隐忧。比如,不久前故宫口红的“嫡庶”之争,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故宫对于文创产品管理的混乱,同时也有不少人对其产品质量提出质疑;还有《上新了,故宫》中,虽然尚在众筹阶段的产品都备受欢迎,但也有不少人提出众筹商品的售后要如何保证等问题。无疑,故宫以及《国家宝藏》都是我们的“地表最强IP”,它们可以以各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但不能忽视的是,千万不要把它“玩”坏了,因为它们身上的文化基因需要保存,博物馆在开发授权时也更要谨慎。说到底,我们必须对老祖宗留下的财产保有敬畏之心。
《国家宝藏》观后感13
前几天,我好好欣赏了一番《国家宝藏》。里面呈现的一些珍宝,样样都令人惊叹不已。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从盘古开天地到唐宋元明清,再到现代,历经多少个春秋,多少次战乱,又留下了多少奇珍异宝,这是人人都为中国之伟大而骄傲的原因之一。九大博物馆陈列的二十七件国宝,也是精品中的极品。
前两集所展示的.国宝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云梦睡虎地秦简和石鼓。喜虽是一小小官吏,在官场尽心尽力,得不到赞赏与奖励,但正需要这小人儿们的努力,才造就了伟大的秦国。大多数人终生只是像喜那样的普通人,干不成像秦始皇那样一统六国的大事,兴许他们只做了自己分内的事,而且在史书上连名字也未曾出现;兴许不会被世人记住,也成不了英雄。但只要做好了自己分内的事,把它做到极致,你,就是自己心中的英雄,也是中国爱国人士中的一员。
石鼓的前世故事也让人感动,司马池为了不让后世被欺骗,宁可自己去认罪,也不愿以假乱真。司马光虽然悲痛,但也应该非常敬佩他吧,因为他为了中国的文脉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虽然这个故事我不知道是否有科学依据,但司马池在我心中的地位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守护律法初心,守护中国文脉”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虽然对于我这样的小学生守护文脉和律法初心有点困难,毕竟还没有深入接触过,但我相信,每个人生命都有自己的责任,找到自己的信仰即可,就像老师常说的“每个人都要有所信仰”。我相信,世上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它独特的价值,我们一定能发出最美的独一无二的光芒。
《国家宝藏》观后感14
“我们这个节目有多年轻?也就上下五千年。”《国家宝藏》001号讲解员张国立开场的这句话,打动了很多人。
电视屏幕上,继“诗词热”和“朗读热”之后,蜂拥而至的文化综艺节目出现了严重的雷同趋势。
“在文学等细分题材被集体消费的时候,我们要着眼未来,探索新的方向。”央视副总编辑朱彤承诺,央视将持续在原创文化节目上发力,从创作源头上秉持高品质与大格局,精益求精、精雕细磨,让央视文化节目品牌再创新高度。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浩瀚如银河,璀璨如繁星,如此极大丰富的文化宝藏,为内容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电视工作者在幸福的同时,也感到了惶恐——如何在珍视与呵护中去继承和发扬?
如今盛行的诗词歌赋和阅读赏析终究没有跳出“文学样态”,或许这正是《国家宝藏》立意的高远和深邃之处。然而,作为承载信息极大丰富的民族基因宝库,文物并非扁平的、冰冷的物件,其所涉及的学科门类堪称包罗万象。它们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不仅可以让我们触摸到那些或神采飞扬,或荡气回肠,或屈辱苦难的记忆,而且可以让今人回溯过去、找到认识自我的坐标;不仅蕴含有博大精深的智慧、巧夺天工的技艺,而且有领先世界的成就。这是一个厚重而广博的领域,也就注定了节目的`格局更加宏大,视野也更为开阔。
从“诗词文化”到“国宝重器”,央视在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以创新思维把握时代脉搏,融入观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国家宝藏》正是央视肩负国家媒体责任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的创新尝试。”朱彤如是说。
从历史中寻找文化自信
同一件文物,用不同的方式来讲,传播的效果差异很大。身处互联网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作为电视产品,历史文化类栏目不能是阳春白雪的学术派,而应放下身段。《国家宝藏》力求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文物“活起来”,通过具有艺术观赏性的设计来为观众展出“国宝”,并对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历史进行充分解读。让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就像主题曲唱的:“一眼千年,沉默也胜万语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这光明似箭。”
让那些珍藏于博物馆的宝贝走到聚光灯下,走进最大众化的“客厅文化”,国家级博物馆与国家级电视台联手把传统文化推向前台,也是让优质资源与文化担当相得益彰。正如央视综艺频道节目部主任吕逸涛所说:“每一件文物都记载了中华文明、文化的基因,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传播方式,让“《国家宝藏》节目立意高、形式新,国家文物局将给予大力的支持,我们也期待通过此次电视国家队和博物馆国家队的合作,能够为全社会提供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观照当下,才是让文物活起来的真正意义所在。正如于蕾所说:“希望观众能够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的血脉相连,从而树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国家宝藏》观后感15
利用电视媒体讲传统文化,最忌照本宣科、呆板教条,好节目一般会把生动故事和声画语言作为赢得观众的两大法宝,如能将二者互渗互糅便更加难能可贵。《国家宝藏》表面上是说文物、讲历史,实质上是通过与国宝相关的古今故事来赓续民族文脉,力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首期节目中选择的三件藏品不但件件堪称国家级珍宝,且在文化、艺术、物质几个领域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见节目在素材选择过程中的匠心所在。尤其值得赞赏的是,节目通过舞台小戏的形式别开生面地还原了一个个动人的国宝故事,其间最沁人心脾的不是“物”而是“人”,以及这些人物所承载的民族精魂、历史风貌、文化担当与人格魅力。在演绎过程中,还原历史与表达当下的融合虽还偶显生硬,但基本实现了“有意义”和“有意思”的有效互动。可以说,节目组利用杂糅互搭的创新性思维,找到了文物与戏剧在大众传播中的契合点,把冷冰冰的远古器物掰开揉碎地精细解析、情感充溢地导入温度,让深蕴于国宝中的'文脉精粹在故事的裹挟下润物无声地化人养心。
如果对文化类节目做些更高的要求,那便是希望可以跨越时空,完成历史与现实的深度勾连和灵魂对话,使那些遥远的文化意象在当代“活起来”。当然,这不是要牵强地生拉硬拽,而是用情怀、智慧和技艺在精神层面实现古今的无缝链接。《国家宝藏》在每一件文物的叙述单元里都做了“前世今生”的创意设计,所谓“今生”便志在于此。《千里江山图》卷之于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冯海涛,各种釉彩大瓶之于故宫志愿者团队,石鼓之于原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主任梁金生,分别存在着某种独具特色的传承关系,而节目对于每一种关系的解锁和升华,则令观众或叹为观止、或动容感佩。主创团队有心的寻找、有力的表述、有情的抒发、有理的感悟,让每一件珍贵器物在无形中宛如一根文化红线贯穿历史、吞吐古今,焕发出生生不息、灼灼其华的时代气息,并富有生命力地绵延向远。
【《国家宝藏》观后感】相关文章:
《国家宝藏》观后感09-19
《国家宝藏》观后感14篇11-29
《国家宝藏》观后感(15篇)12-05
赞美宝藏的句子 关于宝藏的句子10-20
宝藏女孩句子02-12
宝藏的伤感文案03-03
生活的宝藏作文01-26
我的宝藏作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