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心理

时间:2022-11-28 10:16:44 人际交往 我要投稿

人际交往心理【热】

人际交往心理1

  一、了解人和人性

  提高人际交往和掌握成功的人际关系技巧的第一步是。

  了解人和人性可简单概括为DD“按照人们的本质去认同他们”,“设身处地认同人们”,而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人首先是对自己感兴趣,而不是对你感兴趣!换句话说DD一个人关注自己胜过关注你一万倍。认识到“人们首先关心的是自己而不是你”这一点,是生活的关键所在。

  二、如何巧妙地与别人交谈

  当你与人交谈时,请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呢?是他们自己!把这几个词从你的词典中剔除出去DD“我,我自己,我的”。用另一个词,一个人类语言中最有力的词来代替它DD“您”。你是否对谈话感兴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听众是否对谈话感兴趣。当你与人谈话时,请谈论对方,并且引导对方谈论他们自己。这样你就可以成为一名最受欢迎的谈话伙伴。

  三、如何巧妙地令别人觉得重要

  人类一个最普遍的特性便是DD渴望被承认,渴望被了解。你愿意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吗?那么,请尽量使别人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请记住,你越使人觉得自已重要,别人对你的回报就越多。

  1、聆听他们

  2、赞许和恭维他们

  3、尽可能经常地使用他们的姓名和照片

  4、在回答他们之前,请稍加停顿

  5、使用这些词DD“您”和“您的”

  6、肯定那些等待见你的人们

  7、关注小组中的每一个人

  四、如何巧妙地赞同别人

  绝对不要忘记任何愚人都可以反对别人,而只有智者和伟人才会赞同DD尤其当对方犯错误时!“赞同艺术”可概括为以下6点:

  1、学会赞同和认可

  2、当你赞同别人时,请说出来

  3、当你不赞同时,千万不要告诉他们,除非万不得已

  4、当你犯错时,要勇于承认

  5、避免与人争论

  6、正确处理冲突

  赞同艺术的根源在于DD

  1、人们喜欢赞同他们的人

  2、人们不喜欢反对他们的人

  3、人们不喜欢被反对

  五、如何巧妙地聆听别人

  聆听越多,你就会变得越聪明,就会被更多的人喜爱,就会成为更好的谈话伙伴。当然,成为一名好的听众,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这里我有5点建议可供参考:

  1、注视说话人

  2、靠近说话者,专心致志地听

  3、提问

  4、不要打断说话者的话题

  5、使用说话者的人称DD 您和“您的”

  六、如何巧妙地影响别人

  促使人们按照你的意愿去做事情的第一步,是找出促使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即他们想要什么)。和别人说他们想听的东西,他们就会感动。你只需简单地向他们说明,只要做了你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之后,他们便可以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了解人们所想”的方法是,多观察,多聆听,再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

  七、如何巧妙地说服别人

  当你说一些有利于自己的事情时,人们通常会怀疑你和你所说的话,这是人的本能的一种表现。更好的方式就是,而是引用他人的话,让别人来替你说话,即使那些人并不在现场。因此,要通过第三者的嘴去讲话。

人际交往心理2

  1、女性朋友往往会因为自身的修养,学识等因素而在交往当中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在和他人交往当中常常做事犹豫,缺乏胆量,这样就没有了自己的主见这样就会让人感到与之相处是浪费时间,自然会避而远之。

  2、女人的在交往当中更容易产生一定嫉妒的心理,所以在交往中,往往对于别人的优点、成就等不是赞扬而是心怀嫉妒,企望着别人不如自己甚至遭遇不幸。试想,一个心怀嫉妒之心的人,绝对不会在人际交往中付出真诚的行为,给予别人温暖,自然不会讨人喜欢。

  3、最后,还有自私的心理,比如在于他人交往中,总是想着占一些便宜,甚至从中得到一些实惠,如果对方对自己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就不愿意和对方交往。这种自私自利的心理,容易伤害别人,一旦别人认清其真实面目后,就会坚决中断与其交往。

人际交往心理3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语言技巧,交际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相反,心理状态不佳,会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交朋结友和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努力克服以下种种人际交往中的病态心理。

  1.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2.怯懦心理: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怯懦会阻碍自己计划与设想的实现。怯懦心理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断之,弃之。

  3.猜疑心理: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4.逆反心理: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偏偏说坏;你说一他偏说二,你说辣椒很辣,他偏说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

  5.排他心理: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副效应。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人们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

  6.作戏心理: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是逢场作戏,往往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且喜欢吹牛。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

  7.贪财心理: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们只结交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而且常常是“过河拆桥”。这种人际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

  8.冷漠心理:有些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对待,甚至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自己的“个性”,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人际交往心理4

  心理健康的高中生在人际交往中,能与同伴合作,与老师和家长沟通;能关心他人的需要,体谅父母和老师;能宽以待人,诚心地赞美他人,接受他人善意的批评;在增进人际关系的同时,保持自己人格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自私、嫉妒、猜疑、自卑、自满等不良的人际交往心理,具体的说存在下列不良的心理表现。

  1.自我中心

  目前绝大部分高中生是独生子女,长期生活在“四二一”的家庭环境中,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注重自己的情感,高兴时高谈阔论,委屈时诉说烦恼,不注意他人的感受,也不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极易形成同学不愿与其交往的尴尬局面。

  2.嫉妒心理

  嫉妒是指意识到某人、某事可能对自己有威胁时,产生的一种怨恨、愤怒、痛苦的复杂情感,是一种极不愉快的负性心理体验。有些高中生往往表现为不能容忍别人的进步和成功,害怕别人强于自己,但自己又不愿作艰苦的努力。常常讽刺挖苦、诽谤攻击他人,以求通过别人的失误甚至伤害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嫉妒心理是人际关系中非常有害的腐蚀剂,是损己害人的心理。

  3.猜疑心理

  部分高中生过分敏感,在与人交往中过分留意别人的脸色和言语。猜疑成癖,捕风捉影,往往节外生枝,自寻烦恼,制造隔阂。

  4.自卑心理

  部分高中生,习惯于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过低地评价自己,常有 “我不行”、“我不如他们”等消极暗示,对自己信心不足,盲目地依赖别人、取悦别人,不敢涉足新的交往领域,在交往中总是表现为羞怯、忧伤、退缩。而不敢交往、缺少交往则会使自己陷入更深的自卑中。

  5.自满心理

  部分高中生骄傲自大、自以为是,看不起其他同学,喜欢对他人吹毛求疵,品头论足。常常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听不进别人善意的劝告,表现为抱残守缺,不愿延伸自己认识的触角和拓展思维领域。自满心理导致部分学生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里逞能。

  6.冷漠心理

  有些高中生不尊重别人的人格,对同学缺乏热情、关心和帮助,言词尖刻、态度孤傲、表情冷峻,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

  7.胆怯心理

  一部分高中生因为缺乏社交能力而苦恼,总感觉别人在注视自己,时常过度紧张。见到陌生人脸红、心慌、紧张,不愿说话,不敢说话,眼睛不敢看人。与其交谈时常出现面红心悸、手抖出汗、言语支吾、手脚拘束的情形,与人交往中往往采取回避、退缩等消极行为。胆怯心理容易形成自我孤立、自我封闭的状态。

人际交往心理5

  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己短不知己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怯懦心理: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怯懦会阻碍自己计划与设想的实现。怯懦心理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断之、弃之。

  猜疑心理: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偏偏说坏;你说一他偏说二,你说辣椒很辣,他偏说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

  排他心理: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副效应。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使得人们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里兜圈子。

  作戏心理: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是逢场作戏,往往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且喜欢吹牛。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

  贪财心理: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们只结交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而且常常是“过河拆桥”。这种人际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

  冷漠心理:有些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对待,甚至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就是自己的“个性”,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人际交往心理6

  1、“我不在乎”

  当你说这句话时,别人接收到的是“一边儿去,我有更重要的事做。”

  你应该和他们说明你很愿意倾听,但是现在不是很合适。每个人都很重要,不在乎他们就如同否定他们的存在:如果别人对你重要,你对他们一样重要。

  2、“你错了”

  当你这样说时,别人接收到的是“你个蠢蛋,真是无知,一点儿用没有。”

  尝试用更委婉的句子:“我原来真没有想过……”,“我的理解是……”

  通过问问题来确定你和别人看法一致。

  3、“你不行”

  当你这样说时,别人接收到的是“不管你怎么努力,你就是不行。干嘛还要费力去做呢?”

  你为什么就认定别人一定失败呢?我理解你不想你的朋友意气用事,你不想他们到头来伤害自己,但是我想问你:你怎么就知道什么对别人就是好的呢?如果失败就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呢?

  鼓励那些选择更具挑战性的道路的人。

  “好的判断来自经验,但经验却来自过往错误的判断。”

  ——威尔·罗杰斯

  4、“那很简单”

  当你这样说时,别人接收到的是“对于大多数来说这个都很简单,如果你不会做,那你就是傻瓜。”

  难度等级对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长处。如果你告诉别人他的工作简单,那你就在轻视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你也在告诉他们不配获取现在的报酬。

  如果别人有困难而又寻求帮助,他们一定是信任你才暴露自己的短处。不要不留情面说“那很简单”。

  承认别人遇到的挑战,珍视他们克服的决心。

  5、“早跟你说了”

  当你这样说时,别人接收到的是“你没听我的,现在这样都是你的错,我比你能干多了。”

  这句话是常见的不该说的话。

  不要做事后诸葛亮,尤其当别人正需要你的帮助时。不要着眼于孰是孰非。如果有一场比赛的话,那么计较的人一定是败者。

  帮助别人,不要附加侮辱和伤害。

  6、“我已经告诉你了”

  当你这样说时,别人接收到的是“你不听我的,你非让我重复,真是烦人又愚蠢。”

  这是一个隐晦的话题终结者。如果有人问你问题而你说你已经回答过了,那么你就扼杀了他们想要学习的积极性,更别说对你所说的有任何兴趣了。

  换一种方式来表述。

  “首先告诉他们你打算说什么,然后告诉他们你要说的,最后告诉他们你说了些什么。”

  ——亚里士多德

人际交往心理7

  我们人这一生之中都在不断地接触不同的人,我们大家都知道朋友多了路好走,生活里面如果我们的朋友多了,在我们遇到事情和困难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找到方法走出困境从而不会让自己进去窘境。同时,朋友多的人活着整个人也会变得轻松,多一些事情也会变的更加得容易一些。今天在这里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是什么心理状态阻碍了女性的人际关系呢?

  不良心理状态是很影响到我们人际交往的,比如说我们的自卑心理。我们很多的女性可能因为自身的家庭条件,以及自己不好看的容貌和不完美身材等因素,变得害怕去与他人接触生怕别人不接受自己。

  另外,还有的一部分女性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嫉妒的心理,总是嫉妒人家羡慕人家拥有的一切,恨不得人家遭遇不幸,因而不能诚实相交与他人。同时,也有的存在自私心理,老是想得到一些东西,这样是不行。

  还有就是存在着游戏的心理交朋友只是玩玩并没有认真付出,朋友有事就老是不愿帮助。再有就是太自以为是了老是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让人不敢靠近。还有的甚至老是用有色眼光担待他人。注意事项:

  上面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都会严重影响到我们女性的人际交往,因此,当我们人脉少得可怜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多看看自己在这些方面是不是做得不够好,如果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纠正哦!

人际交往心理8

  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顾虑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顾虑是恐怕对自己,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迟迟不敢下决心或不敢按本意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顾虑心理是普遍存在的。比如,有的人与别人打交道时总爱想:他可靠吗?他会瞧得起我吗?而当别人建议他做某事时,他又想:这合适吗?失败了怎么办?这些都是顾虑心理的表现。我们说,与陌生人初次交往,持有一定的戒备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人过于谨慎,似乎天下的人都不可靠,因此办起事说起话来总是畏畏缩缩,担忧之心形诸于色。不信任他人,不仅不可能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会挫伤别人的自尊心,伤害他人的感情。此外,顾虑心理还表现在只求至交,而不愿广泛结友,这样自然就限制了自己的交往面。

  顾虑心理与人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如果一个人一生下来就生活在顺境之中,在他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从没有遇到过意外的刺激,不但自己是一帆风顺的,而且也很少听到或看到别人的不幸和痛苦,那么他就很少有顾虑心理。一个人在后天的环境中遭受的失败越多,遇到的困难越大,接触的人和事越复杂,那么他的顾虑心理也就越严重。

  人的自我意识对顾虑心理也有巨大的影响。自我认可的人,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对自己的能力和现实以及身体和容貌等都给予肯定,这种人自信能把事情办好,所以不易产生顾虑心理。而自我拒绝的人,表现出过分地不赞成自己。他们对自己无伤大雅的身材、容貌、性格、出生等也要自我批评,常把自己带入苛刻的环境中,认为自己不行,自己比不上别人,怕失败了让人看不起,结果办什么事都顾虑重重。

  顾虑心理与个体的性格和气质也有密切的关系。心理学家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四种。一般说来,表现为待人接物冷淡刻板,孤僻,不灵活,沉溺于内心体验,办事效率低,郁郁寡欢等特征的抑郁质的人,易于产生高程度的顾虑心理。在性格上,国际上采用的典型性格类型一般有五种。其中表现为情绪特征不安定,内向,喜欢独自思考问题,不喜欢出门,有自己的偏爱和兴趣的E型性格又叫“现实逃避型”性格的人,易于产生过重顾虑心理。

  此外,民族的传统观念对顾虑心理也有深远的影响。中国人一般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旧观念之束缚,所以顾虑心理就表现得比西方人要明显。

  产生顾虑心理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以上仅是其中的几个主要方面。顾虑心理是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因此有必要加以克服或控制。为此建议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改变带有偏见的传统观念,不可固步自封,对未来要持乐观态度。要坚信世界上好人是占绝大多数的。遇事要达观,态度要开朗,要让希望心理时刻占主导地位。二是要了解和肯定自己。个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了解,而且要坦然地承认并欣然接受。不要欺骗自己,更不要拒绝和憎恨自己。要认为我就是我,别人讲什么用不着介意。三是要善于改变自己的处境,创造条件取得成功。要善于向逆境和自己的短处挑战,不能甘居落后,要创造机会争取成功,成功的次数多了,你也就有了勇气和自信心。四是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坚强的毅力,要有“有志者,事竟成”的胆略和气魄,遇失败不泄气,不会干就尝试着干,养成果断地处理事情的习惯,要培养锻炼自己的意志。假如你摔倒了99次,你要有第100次站起来的勇气。做到了这些,你的顾虑也就烟消云散了。

  朋友们,离群索居,闭门自守的时代早已过去了。在今天谁都需要更多的朋友,让我们走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挣脱顾虑心理的锁链,争取更多地交往机会,去建立更多的友谊吧!

  影响人际交往的七种心理障碍

  自负

  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目中无人。与同伴相聚,不高兴时会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高兴时则海阔天空、手舞足蹈讲个痛快,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别人的态度。另外,在对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上,过高地估计了彼此的亲密度,讲一些该讲的话。这种过于亲昵的行为,反而会使人出于心理防范而与之疏远。

  忌妒

  西班牙作家赛万斯指出:“忌妒者总是用望远镜观察一切,在望远镜中,小物体变大,矮个子变成巨人,疑点变成事实。”忌妒是对与自己有联系的、而强过自己的人的一种不服、不悦、失落、仇视,甚至带有某种破坏性的危险情感,是通过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态。当看到与自己有某种联系的人取得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成绩,便产生一种忌恨心理;当对方面临或陷入灾难时,就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甚至借助造谣、中伤、刁难、穿小鞋等手段贬低他人,安慰自己。正如黑格尔所说:“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低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

  忌妒的特点是:针对性———与自己有联系的人;对等性———往往是和自己职业、层次、年龄相似而超过自己的人;潜隐性———大多数忌妒心理潜伏较深,体现行为时较为隐秘。

  多疑

  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不好的心理品质,可以说是友谊之树的蛀虫。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的:“多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这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一种盲目想象。

  自卑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如果各项活动取得成绩而得到老师、家长及同伴的认可、支持和赞许,便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求知欲,内心获得一种快乐和满足,就会养成一种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相反,他们会产生一种受挫感和自卑感。个体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会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

  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

  干涉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人需要一个不受侵犯的生活空间。同样,人人也需要有一个自我的心理空间。再亲密的朋友,也有个人的内心隐秘,有一个愿向他人坦露的内心世界。有的人在相处中,偏偏喜欢询问、打听,传播他人的私事,这种人热衷于探听人的情况,并不一定有什么实际目的,仅仅是以刺探别人隐私而沾沾自喜的低层次的心理满足而已。

  羞怯

  羞怯心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际场所或大庭广众之下,羞于启齿或害怕见人。由于过分的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心,使得人们在言语上支支吾吾,行动上手足失措。长此下来,会不利于与他人正常交往。

  敌视

  这是交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心理障碍。这种人总是以仇视的目光对待别人。这种心理或许来自童年时期的家庭环境,由于受到虐待从而使他产生别人仇视我,我仇视一切人的心理。对不如自己的人以不宽容表示敌视;对比自己厉害的人用敢怒不敢言的方式表示敌视;对处境与己类似的人则用攻击、中伤的方式表示敌视。使周围的人随时有遭受其伤害的危险,而不愿与之往来。

人际交往心理9

  心理活动对于人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影响,在人际交往方面尤其如此。不良的心理认知与情感会扭曲个体对外界的认识,在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之下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遭受一系列不良的人际交往体验,而这些不良的体验又会反过来加重个体的消极心理状态,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当个体心理的消极状态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导致其在行为上出现偏差。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缺乏和同龄人相处的经验,加之现代社会整体浮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所以,高校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消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使自身的人际关系陷入困境。

  一、当代高校学生人际交往中几种常见的消极心理状态

  影响高校学生人际交往的不良心理认知和情感因素有许多,这里主要分析其中最为常见的几种。

  首先,就是自负。自负可以说是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心理状态,其本质是当代学生对于自身的过高评价及产生的一系列的傲慢情绪,其实就是对于自我认识不清的一种表现,对自己的评价远高于自我的真实水平。

  这种不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源于后天成长的环境,因为当代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便生活在一种众星捧月的环境之中,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过分偏向正面的评价,其本意是想鼓励孩子,但过分夸大的评价会导致孩子慢慢出现自我评价过高的问题,久而久之,其自负的心理状态就会变得根深蒂固。

  伴随自负而生的是一种高傲的心理,大有唯我独尊、舍我其谁的态势,在这种心理状态的支配下,个人中心观念的产生便显得理所当然。有调查显示,“10.94%的学生认为自己待人处事主要考虑自身的感受及自身的利益。28.61%的学生不喜欢配角工作,没能占据主导位置便会产生极强的失落感”。[1]

  人际交往中涉及到许多个人与他人的利益问题,协调这种利益之间的冲突对于交往中的个体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个人中心主义者轻视甚至完全忽视这种协调的重要性,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态度即便是一般的人际关系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更深层次的交往。

  其次,就是自卑。和自负恰恰相反,自卑者对于自身的评价远低于实际的水平,并伴随一系列消极的情绪体验。自卑者对自我进行否定,忽视自己的优点,不断压低自己的价值。在人际交往中,自卑者也显得极为消极、被动。

  自卑的产生同自负一样,主要源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家长的教养方式对于自卑情绪的产生往往有很大的影响。和过分夸赞导致孩子产生自负心理一样,有的家长对子女过于严苛,因为某些原因总是倾向于对其进行否定,久而久之,导致子女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特征,进而对自身的评价也变得消极、负面,自卑情绪由此产生。

  事实上,许多自卑者都有着很强的自尊心,但是,这种自尊是极其脆弱的。自卑者为了保护自尊,往往会选择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在与人交往时,自卑者总会觉得他人的优点极为显著,从而进一步感到自身的无能。久而久之,孤僻、冷漠的标签就会贴在这类学生的身上,其自身的人际交往就会陷入绝境。

  值得注意的是,自卑心理如果长久地存在,没有得到很好的调节,最终就会使学生个体的心灵发生扭曲,进而对社会产生愤恨之情。

  最后,还有一种心理值得我们注意,就是猜疑心理。所谓猜疑,即“个体根据自己的主观推测而产生的对他人不信任的复杂情感体验”。[2]

  猜疑之心在当下高校学生中的存在是确定的,其实这也并不令人意外,在如今这个时代,社会上虚伪的人际交往可以说比比皆是。高校作为亚社会,不可能像一个密封的罐子一般与大社会相隔绝,社会的种种影响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必将给高校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冲击,既然社会上虚伪的交往现象大行其道,那么高校学生以一种警觉的防备之心面对校内的人际关系就是一件正常的事了。

  亲密的人际关系要求一定程度的自我暴露,但是,自我暴露意味着向另一个体展现自身的弱点,很有可能被另一个体所利用,最终对自己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为了避免这种伤害,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避免自我的暴露,但是,这要以牺牲亲密人际关系的建立为代价。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只能勉强维系一般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交到真正的朋友的,有调查显示,“63%的学生感到交往困难,知心朋友很少”。[3]在这种情况下,当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学生无法从交际中得到相应的支持,只能独自面对。

  二、针对不良心理状态的应对策略

  虽然造成人际交往困境的几种心理因素主要源于学生儿时的生活经历,尤其是年少时的家庭教养方式,但是,高校绝不能因此就对学生的消极心理状态视而不见。完全纠正一个人从儿时起就逐渐形成的消极的心理状态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大学作为学生步入社会前最后一个教育环节,有责任、更有义务帮助学生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状态。

  首先,高校应当开设相应的课程,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活动中种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并对其危害性进行阐释。同时,可以进行相应的辅导,指导学生不断改善自我,对自身存在的消极心理情绪、认知进行纠正,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学会进行自我心理的调节与改善。

  其次,高校应当逐步改变辅导员在大学生活中的角色。目前,大学辅导员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但事实上,要想在大学期间更好地对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行辅导,更好的方式绝不是带有命令式的说教,而是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从专业的角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多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心理上有许多的消极观念和情绪,其实这些心理问题只要能得到及时、恰当的指导、排遣,完全是可以消减的。

  最后,高校可以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来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其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开办相应的校内网站,进行与消极心理状态有关的知识的科普,并在版面上设置相应的问答栏,由专业的教师回答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种种困惑,排除影响其人际交往正常进行的消极心理因素。

  诚然,高校学生作为相对成熟的个体,在许多方面,包括人际交往方面都有着自己的主见,高校教育工作者完全没有必要像中小学教师那样

  过于密切

  地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但也绝不能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对于那些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有着消极影响的心理问题,高校完全有能力、更有责任帮助和指导学生解决,放任自流、无所作为不是一个尽责的学校应当有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李伟东,刘敏姬.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与交往能力培育策略思考[J].青年探索,20xx(4).

  [2]丛茂国.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自我解决途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

  [3]张明霞.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xx(6).

  [4]田晓红.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误区及调适对策[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9).

  [5]朱建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应激及其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7).

  [6]孙铁红.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及消除[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xx(6).

人际交往心理10

  一、基本资料与主要问题

  小武今年读五年级,是个长得眉清目秀的女孩子,她成绩中等,人很聪明,可是她却无法和同学、老师好好相处,在她身上表现出谎话连篇、异性关系混乱以及非常严重的拖延行为导致的生活难以自理等问题。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这个女孩子很小时父母离异,由父亲抚养。小武的父亲平常在外打工,一个月不在家几天,回到家也是喝酒,和孩子接触比较少,照顾较少,而且脾气比较暴躁,常用过激的语言责骂小武,父亲与孩子关系非常紧张,小武曾用刀将父亲的房门刺了一个大洞。小武的父亲在其三年级时再婚,几个月后又在离婚。继母与小武关系尚好,但父亲家的亲戚根本不承认小武是自家的孩子。孩子与生母联系较少,其生母虽然会在电话里稍微安慰孩子,但并不真正为她解决问题,来关心她。

  2、本人情况:

  该生和同学相处时总觉得自己受到欺侮,爱记恨,和同学关系紧张,于是在校外寻求认同。本学期该生和外校小混混来往更加频繁,经常以自己在外校的男朋友来威胁同学,并多次在和外校男生约会时被搬上同学看见,更被同学们排斥。老师们也感到该生常以谎言来博取老师们的同情,往往当面答应老师好好生活、好好学习,但行为上却没有改变,使老师对她一再失望,该生在学校更加孤立。

  三、原因分析与诊断

  (一)原因分析:

  1、缺乏家庭中的关怀、榜样:

  从和该生的会谈中,我感到她非常渴望被人接受关爱。

  该生的家庭存在三个问题:

  首先,该生在家庭中长期缺乏关怀和爱,自卑感非常深。弗洛伊德曾说过:“得到母亲的爱的孩子将会终生自信。”母爱被认为是无条件的、最坚强的,是孩子生存的基础,缺乏母爱使孩子对自己的存在缺乏认同和自信,无法从容的接纳自己。

  其次,在会谈中,我发现该生会将想象中父亲对自己的重视、慈爱当做现实的告诉我,这虽然是谎言,但却可以看出她心中对良好家庭关系的渴望。女孩子在进入青春期时,需要通过认识父亲而了解异性,并习得和异性交往的方式。而其父亲对她缺乏关心和尊重,经常粗暴责骂,使其在异性面前不会表现出自尊自爱的品质。

  另外,该生的生活存在经济上的困难,使她在生活中无助感更强。

  最后,她缺乏学校中老师、朋友的支持。

  小武四年级转学到我校,由于自卑的心理,总觉得父母、师生不关心他,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同时又希望有机会改变现状,虚荣心变得强烈起来,因此她在和同学交往时非常强烈的想要表现优越感,同学们不乐意和她相处。由于说谎的行为,班级老师对她印象不好,虽然没有对她特殊对待,但老师的态度也影响了小武在班级中的地位,使同学们对她更加疏远。在学校她很难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关怀。

  (二)诊断:

  对于该生而言,解决其心理问题的根本目标:认识真正的自我和学会用适合而灵活的方式和人交往,这个目标不是短时期内能实现的,仅凭学校心理辅导较难实现,还需要她的家长共同配合,并进行长期的努力。现在已经五年级,临头的问题是必须通过毕业考试,顺利进入初中,因此对于小武而言,当务之急是改变其非常不能被社会接受的行为,例如到异性家外宿、逃学以及参与校外斗殴行为。

  四、辅导过程

  根据小武的情况,经过分析,我决定对其实施多渠道、综合性的心理辅导。

  首先对其本人通过面谈进行直接辅导,倾听她的心声和需求,坦率地表示自己的看法,与她坦诚相见,对她积极关注。从而使之产生老师是可信、可靠的观念,与她建立起心灵互动的关系。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这个女孩子一开始几乎没有办法完整的说完一件事情,往往说上一两句,就把话题转到了其他方面,把现实用大量的幻想混淆,在我和她的老师采集资料时,她的老师对她最不满意的就是这一点,觉得是一种不诚实。但是,经过分析,我发现这是由于孩子强烈的自卑感造成的,而且几乎所有撒谎成性的孩子都可能有这个问题。孩子需要生长在一个充满接纳、包容的环境,那么她才会接受、喜欢真实的自己,所思所言生活中的现实。而小武的情况,与其说是“说谎”不如说是在“扮演”一个更好的自己。在孩子的内心中,母亲遗弃了她,父亲也很可能不再关怀她,她非常迫切地希望得到认可,可是现实中的自己,有那么多的缺点错误,(来自家庭长期的忽视和挑剔斥责让孩子这样看待自己)怎么可能得到爱呢?除非我变成“另外一个样子”。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弱点、困境,但在关爱接纳的环境中,他能接受这就是现实,而付出努力,去改善它们,最终真正获得成长。在小武的内心中在她的心理此基础上进行自尊心、羞耻心教育,培养小谢的自信心,通过行为指导,锻炼他的意志力。其次对影响小谢的相关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与其父母以及同学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

  1、对学生的辅导

  (1)首先,我采用了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因为我觉得"尊重与理解"是心理辅导过程中对待学生态度以及师生关系方面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权利,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与教师、与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这是心理辅导成功的前提。另外,教师还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的所作所为,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感到被他人理解了,才会产生一种"遇到自己人"的感觉,才会对你吐露心声,才会对心理辅导丝毫不产生抗拒。自从担任了小谢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后,我就在他补做完作业后,表扬他作业中的闪光之处,然后再询问他为什么不完成作业的原因,同时问他是否能帮助他。如果他愿意交流,再与他讨论以后如何来按时完成作业。如果他不愿意回答,也不强迫。有时,我还设身处地地为他考虑,充分考虑他的感受。比如,前一天的作业没补好,可是当天的功课较多,我就会让他以后再补。

  也许小谢感觉到了老师对他的尊重和理解,他慢慢对我产生了信任,愿意向我倾吐内心的渴望、苦闷。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心理辅导获得成效的基本条件。

  (2)其次,我采用了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与小谢沟通的过程中,作为辅导者,我尽量避免使用"你听我说"、"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灌输式的口吻,而是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与他谈话。例如,"我能理解"、"请听听我的意见"、"我有个建议"等。他们小队要布置宣传栏,我建议他也去参与。开始他不肯去,说小队同学不会欢迎他。我再三说明只要他去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一定不会拒绝的。在布置工作中,他边学边做,表现积极,一会儿给别人出主意,一会儿帮同学涂色,忙得不亦乐乎。在回家的路上,我与他边走边谈,他说他很累,但不愿让人瞧不起,所以一定要坚持下来,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愿意和他相处了。我就马上表扬他,并希望他将这种精神用到期末复习中去,争取考出好成绩。

  我还和他一起研究制定了改进计划,我负责帮他找一个好学生帮助他,包括上课提醒他听讲,课后帮他辅导、检查作业等等,他表示一定配合,同时表示一定克服困难,让大家刮目相看。小谢很努力,在不久以后的期末考试中终于及格了。

  每当他有些许进步,我就及时加以表扬,有时再给他一些奖励。但由于他坏习惯已养成,再加上自控能力差,所以反复性较强,一个暑假过去,他又故态复萌。

  2、与其他老师及有关同学的沟通

  (1)与其他任课老师沟通。经常了解小谢的情况,希望他们多给他关心,多给机会,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爱心。

  (2)与小谢的同班同学经常沟通。有意识地找到素质较好的同学,对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多带小谢参加活动,与他交心,主动关心他,帮助他一同进步,同时与他们一起商量帮助小谢的方法、时间、内容等。

  3、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我主动与小谢的父母沟通。了解他在家情况,对他家庭的情况表示同情,并与他们一起商量转变小谢的方法,同时也把学校的意图告诉他们,希望他们配合。

  五、结果与思考

  (一)结果:

  师生反映:小谢自觉性提高了,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上课也能坚持听半节课,课后与同学们一起玩,学习习惯大有好转。

  母亲反映:回家比以前懂事了,有时也能帮母亲做点家务,母亲不在家时,常常能坚持先写作业后看电视。

  小谢自己:现在我不怕来上学了,上课也不再觉得无聊了,有时我觉得老师讲的课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我考试也能基本及格了。

  (二)反省与思考:

  1、从结果来看,这次辅导基本上是成功的,对其辅导还将持续下去,因为由于年龄关系,反复性较强。

  2、家庭、学校、环境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我们教师自身的素质尤为重要。

  3、对于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更多的帮助,要转变一个后进生首先应尊重他,然后再引导他,而心理引导应摆在第一位。因为作为主体的学生如果缺乏主动精神,缺乏受辅动机,我们强行对他进行辅导,则这种辅导必定会由于学生的抗拒、冷漠和敌意而毫无效果。心理辅导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学生自我理解与自我指导的能力、自主地把握个人命运与独立地应付生活挑战的主体精神。只有当学生以主体的身分积极加入心理辅助活动时,这一目标才有可能达到。

人际交往心理11

  人际交往要知道这几个心理

  1、自私、自钡,人际交往中的功利上:有的人大与别人交往时处处从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把别人当作自己达到的目的、满足私欲的工具。不尊重生他人的价值和价格,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在交往中,日中无人与同伴相聚时,不顾场合,也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高谈阔论,手舞足蹈高兴时,由抑郁寡欢或乱发脾气。这种人在交往中,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无论他们多么精明,掌握了多少交往,永远也不会与人建立牢固、持久的良好人际关系。只有好些心地善良,待人以诚,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可获得挚友。

  2、冷漠、孤僻、人际交往中的封闭性:有些人在与别人交往时,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在他们看来,人世一切是那么无聊,令人厌倦、平淡、无意义。他们往往缺少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他们的行为和习惯有时令人难以理解。这种人交往的失败就在于在心理上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闭起来,无法与别人沟通。因此,他们只有啬自我的“透明度”,敞开自己的心扉,用热情、坦诚去赢得别人的理解。 这种合适的自我坦露可以增加一个人的吸引力。

  3、自卑、多疑,人际交往中的戒备和敌以性:在生活中,有些人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往往对自己过于苛求,估计太低。如有些青年人感到自己的身体、相貌缺乏魅力,或感到自己能力欠缺,产生自卑心理,然而事实上,他们并不一定是没有魅力、能力差,或事业成就低下者反则是自己期望过高,不切实际,对别人的广告过于敏感,总是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

  与人交往过程中可有犯这种错误呢?

  1、不做自我介绍

  无论何种场合,相互认识是进一步交流的前提。遇到陌生人,主动自我介绍是避免尴尬的关键点之一。

  2、接电话时不回避

  在公共场合,大声打电话会特别显眼、甚至招人厌,最好先道歉并把音量放小声点,这是避免他人反感的不二法宝。

  3、夸夸其谈、自吹自擂

  聊天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话题往自己身上引,往往给人以自恋、爱显摆的印象,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4、对待服务员态度粗暴

  态度是良好沟通的前提,无论他人是什么身份,粗暴的态度、自以为是的神情,只会让人觉得你这个人不可理喻。

  5、总是迟到

  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迟到虽然能找借口蒙混过关,但会让对方觉得你不重视这段关系。次数一多,感情也会打折扣。

  6、不让座

  让座给更需要的人,是最基本的人性表现。如果光想着让自己舒服一点,会在不知不觉中,给人留下自私、冷漠的印象。

人际交往心理12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人们学习知识进入社会,了解自我,获得新生和爱情,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没有与别人的交往,人类就无法生存。

  当前,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滚滚而来,各种机遇和挫折也纷至沓来,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增大的社会心理咨询压力,人们就更需要啬交往的数量和质量。培根在《论友谊》中写道:“如果一个人有心事却无法向朋友诉说,那么他必然成为操作自己身心的人”。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有多么强的能力,多么好的条件,如果没有良好的的人际关系,既无法取得的成功,也不会得到生活的幸福和身心健康。对于如何都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少的人则感到迷茫,他们往往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怨天忧人,认为自己周围生活圈子晨好人太少,无法进行满意的交往,实际上,这是因为他们的交往活动存在着千万的。这些主要有:

  1、自私、自钡,人际交往中的功利上:

  有的人大与别人交往时处处从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把别人当作自己达到的目的、满足私欲的工具。不尊重生他人的价值和价格,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在交往中,日中无人与同伴相聚时,不顾场合,也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高谈阔论,手舞足蹈高兴时,由抑郁寡欢或乱发脾气。这种人在交往中,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无论他们多么精明,掌握了多少交往,永远也不会与人建立牢固、持久的良好人际关系。只有好些心地善良,待人以诚,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可获得挚友。

  2、冷漠、孤僻、人际交往中的封闭性:

  有些人在与别人交往时,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在他们看来,人世一切是那么无聊,令人厌倦、平淡、无意义。他们往往缺少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他们的行为和习惯有时令人难以理解。这种人交往的失败就在于在心理咨询上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闭起来,无法与别人沟通。因此,他们只有啬自我的“透明度”,敞开自己的心扉,用热情、坦诚去赢得别人的理解。这种合适的自我坦露可以增加一个人的吸引力。

  3、自卑、多疑,人际交往中的戒备和敌以性:

  在生活中,有些人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往往对自己过于苛求,估计太低。如有些青年人感到自己的身体、相貌缺乏魅力,或感到自己能力欠缺,产生自卑心理咨询,然而事实上,他们并不一定是没有魅力、能力差,或事业成就低下者反则是自己期望过高,不切实际,对别人的广告过于敏感,总是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其实,在他们深层的心理咨询体验里则是自己看不起自己,他们害怕挫折、失败,特别是在权威、强者或一些强词夺理的人面前,总是感到手足无措,有时则表现出一种戒备和敌对情绪。往往先在自己的思想里,设想别人对自己的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产东真实的证据。有时则把一些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别人,甚至屈解别人的善意,长此下去,他们就人把自己的交往范围限制在父母、家庭这样一个小圈子中,有的则会产生厌世心理咨询。对于这种人,必须对一个清醒的认识,新生自我,接受自己,无论与任何人交往都要做到不亢不卑,既不取悦别人,以博得好评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更不需要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炫耀自己,以提高自己的身价。

  价值正是在于自身,并不随别人的评价而改变。这样,就能渐渐消除多疑凡理,从而获得多数人的尊敬。

人际交往心理13

  心理状态不佳,会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交朋结友和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努力克服以下种种人际交往中的病态心理。

  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怯懦心理: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怯懦会阻碍自己计划与设想的实现。怯懦心理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断之,弃之。

  猜疑心理: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逆反心理: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偏偏说坏;你说一他偏说二,你说辣椒很辣,他偏说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

  排他心理: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副效应。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人们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

  作戏心理: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是逢场作戏,往往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且喜欢吹牛。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

  贪财心理: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们只结交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而且常常是“过河拆桥”。这种人际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

  冷漠心理:有些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对待,甚至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自己的“个性”,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心理解读:这些人际交往中的病态心理不仅会伤害到别人,也不利于自己的人际关系,总之百害无一利,我们必须要改掉这些病态心理。

人际交往心理14

  大学人际交往心理要注意什么?大学就仿佛是一个小社会,也是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但大学生在这个时候会有一些和以往阶段不太一样的心理。所以大学生们要好好看今天的文章,因为人际交往一定要熟悉彼此的心理,这样可以使沟通更加顺畅。

  面子心理

  大学生的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没有什么原则问题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或区区小利等等,本来只要打个招呼、说声道歉,也就没事了,但双方都“赌气”,不打招呼,不道歉,而是出言不逊,结果争吵起来。更有甚者,一个不让,一个拔拳相向,头破血流,事后懊悔不迭。从心理学角度讲,则是双方都在用不适当的方法维护自尊,即典型的面子心理。仿佛谁先道歉就伤了面子,谁在威胁面前低了头,谁就孬种、于是层层升级,以悲剧而告终。

  冲动心理

  大学生处于特定的生理发展期,自制能力较弱,遇事容易冲动,或者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做事爽快,实则也是冲动表现。象骑车相撞以及类似的许多事情,是大家都不愿意发生的,有时也很难断定谁是谁非,双方谦让一下就相安无事了,即使自己有理,也可以忍让一点,好言相对,然而大学生往往一时冲动,气势汹汹,把事情搞糟。

  宽容心理

  同学之间坦诚相待、互通有无,有利于增进彼此友情,减少不必要的磨擦、冲突。但是,如果你和同学交流时遇到意见分歧,或对方有错误时,你是措辞生硬,直道其详,还是近取诸譬,站到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委婉地让对方接受你的意见,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另外,培养幽默感也有助于把本来紧张的局面缓和得轻松自如;几句俏皮话能使一个窘迫的场面在笑话中消逝。

  封闭心理

  大学生人际和谐的表现之一是乐于与人交往,然而有的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则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闭心理,阻碍其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的是因为性格内向,情感冲动的强度较弱,外露表现不明显,被人误认为封闭。实际上他们是情感深沉,能帮人一帮到底;有的是整天忙忙碌碌,因为紧张的工作和繁重的家务所累,始终处于疲倦状态,自然也就很少有高涨的热情,只要紧张气氛松弛了,他们的热情一般能很快调动起来;有的则是因为心灵上的创伤所致。如过去曾赤诚待人,结果却遭致欺骗、暗算,因此对人渐存戒心,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事业屡屡受挫,世界在其眼中被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对生活的追求,自以为是看破红尘,新的事物,新的活动难以再激起他的热情,看不到自己改造世界的力量,只想消极混世,了此一生。对于心理封闭的同学,最重要是要努力改变自我,自强不息。大家要以更大的热情关心他(她)、帮助他(她),不能简单予以责备,甚至孤立他(她)。

  所以以上心理,大学生们都记住了吧。人际交往就是要注意彼此的心理,每个人的心理都不一样,所以彼此的交往一定不要伤害对方的心理,然后再要满足对方的心理,当然在不会使自己不舒服的前提之下才行。

  揭秘!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特征

  走入了工作岗位,就应当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才可以更好的适应职场。现在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都是很浮躁的,并且也很难进入角色,所以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特征要及时了解,如果你是大学生,则就要做好心理保健,让自己更快的适应这个社会。

  了解环境进入角色

  社会好比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部有自己的角色位置。毕业生进入新单位后,首先应该认清自己在工作环境中所承担的工作角色以及这个角色性质、职责范围,弄清楚工作关系中上级赋予自己的职权和自己承担的义务。只有这样,才能尽心尽力地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果角色意识淡漠,一意孤行,我行我素,该请示的擅作主张,该自己处理的事务不敢作主或推给上司、同事,势必会与新环境格格不入。

  客观全面评价自己

  大学毕业生大都自视较高,在走出校门之前,大都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创造一番业迹的宏大抱负,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估计往往失之于简单或片面,他们的理想目标不是建基于客观条件之上。一旦遭遇挫折,很容易产生不安或不满情绪,失去竞争的勇气。

  其实,社会是一个万花筒,其中既有好的、有利于人发展的一面,又有不好的、不利于人发展的一面,作为大学生,只有正视现实,接纳现实,正确地了解、认识自己,恰当地评价自己,将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才能站稳脚跟,找到真正改造世界创造业绩的切入点。

  完善自己知识结构

  任何一个毕业生产可能在学校就学到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全部知识,这是因为学校培养的是专门人才,而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涉及到跨学科、多领域的知识。你是学工的.领导要你写一篇新闻报道或调查报告,动起笔来你会感到很吃力;你是学新闻的,到工厂、科研单位采访,会因自然科学知识贫乏,科技专业术语不通而力不从心。

  社会需要的是“通才”、“复合型人才”,要使自己胜任工作、适应新环境,必须不断根据工作需要学习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总之,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必须明白,社会不会再象家长和老师一样,欣赏你的天真清纯。社会将会关心但不会迁就你这样一个年青的新成员,社会要求你遵守规则,社会期望你劳动、贡献。社会与自然一样奉行一条法则:适者生存。

  主动调整生活节奏

  结束了宿舍-教室一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学校生活,来到了一个生活节奏全然不同的新环境,只有主动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首先,作息时问的变化要适应。早上睡到九点,下午三点起床的″九三″学社生活方式千万要不得了。如果你是在医院、部队、公安等单位工作,还要适应三班倒或夜间值勤的规律。

  其次,由于南北方的生活习性、饮食结构、风土人情等差别,还要学会调整原来的生活习惯,培养新的生活习惯,顺利度过异地生活关。再者,要学会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在学校里课余有作业,晚间有自习,周末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参加工作以后,业余时间的学习和文化生活,主要靠自己来支配、安排,不善于支配自己的业余生活.同样很难适应新环境。

  综上所述就是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对于这些心理特征适应社会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做好心理保健,变的更成熟,才可以更好的进入社会发展。此外,可以多了解一些保健常识,多结交一些社会上的人,可以让自己更快的适应。

人际交往心理15

  人际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适、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入际交往。每一个人,都希望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家庭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同事关系……而这些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生活和工作。但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影响了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

  在来访者当中,最常提到的问题如:“我怎样才能使别人喜欢我?”,或者“怎样才能消除自卑感?”,还有“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等等。还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体会不到人际交往的快乐?”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些在人际交往中颇受好评,很得“人缘”的人一般具以下特点:乐观、聪明、有个性、独立性强坦诚、有幽默感、能为他人着想、充满活力等等,当然,不是说这些特点都具备才能有好的人际交往。而那些在人际交往中不太受人欢迎的人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自私、心眼小、斤斤计较、孤傲、依赖性、自我中心、虚伪自卑、没有个性等等。有了以上的参照标准,大家就可以对照自己,扬长避短。当然,在人际交往中,最主要的是坦诚,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人,不能丧失掉自我。阿谀奉承,随声附和并不能换来良好的人际交往。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正确地估价自己和别人。古语说得好: “人贵有自知之明”,何为“贵”,为何“贵”,贵,说明其难。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的确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错误的自我估价中,对交往妨碍最大的,莫过于自卑和自傲。

  自卑,即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才华等作出过低的估价,进而否定自我。自卑的人在交往中,虽有良好的愿望,但是总是怕别人的轻视和拒绝,因而对自己没有信心,很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又常常很敏感地把别人的不快归为自己的不当。有自卑感的人往往过分地自尊,为了保护自己,常表现得非常强硬,难以让人接近,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格格不入。

  自卑心理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很多心理学家指出,自卑感和本人的智力、受教育程度、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因素无关,而仅仅是对“自己不如他人”的确信。所以,要克服和预防自卑心理,首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对于一些不可改变的事实,如相貌、身高等等,完全可以用别处的辉煌来弥补,大可不必自渐形秽。 其次,要正确地与人相比,自卑心重的人往往很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这本身不是坏事,可是他老是用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不是激发起奋起直迫的勇气,而是越比越泄气,从而贬低、否定自己,以偏盖全。其实,人各有所长,自己不可能事事都强过别人,反过来也一样。见贤思齐应当鼓励,这其中还有一个量力而行的问题,所以,要防止和克服自卑感,还要注意不可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在选择目标时除考虑其价值和自身的愿望外,还要考虑其实现的可能性。与其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还不如设立一些较为现实的目标,采用“小步子”原则,不断地使自己得到鼓励。最后一点,要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一蹶不振,或因自己某一方面的过失而全盘否定自己。

  自傲与自卑相比,也源于错误的自我估价,自傲者喜欢过高地估计自己,在交往中表现为妄自尊大、自吹自擂、盛气凌人,而且不愿和自认为不如自己的人交往。这样的人当然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自傲者一旦受挫,往往会较为自卑。自傲者要学会尊重别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样才有利于客观评价自己,还要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否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同样 关系到人际交际能否顺利进行。要走出对他人认知的心理误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以第一印象作为取舍判断的标准。第一印象,也 就是第一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形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常会成为一种基本印象而影响对他人各方面的评价。俗话说,先入为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很重视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但也该看到,第一印象得之于较短时间的接触,又无以往的经验作参照,主观性、片面性较强。所以,一定要注意其消极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盘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要练就一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在长期的相处中全面、正确认识和了解他人。

  第二,不因一时一事评价人。某人刚犯了一个大错误,于 是就有人发现,他从来就不是好人。这是近因效应在作怪。在较为长期的交往中,最近的印象比最初的印象更占优势,这是一种心理惯性。由于这种惯性的作用,人们往往会以最近的印象来评价人。另外,还有所谓“光环”效应,某人的一种优点、优势放大变成了笼罩全身的“光环”,甚至原来的缺点也被掩盖或者蒙上了一层夺目的光彩。这种对他人认知的最大失误就在于以偏盖全。“借一班而窥全豹”并不总是适合于一切人和事,个别和局部并不一定能反映全部和整体。在人的诸多行为或性。格特征中抓住某个好的或不好的、就断定他是好人、坏人,无疑是幼稚的。恰当地、全面地认知他人,就要克服说好全好,说坏全坏的绝对化方法。

  第三,切莫先入为主,第一印象固然是一种先入为主,除此之外,在我们的头脑中,总有一些先在的,得之于各种途径的观念,并常常以此来评价和判断他人,因为这样做所耗费的心理能量最少,也就是说,它最省事。但是,图省事往往会造成一些认知偏差。什么美国人开放,英国人保守,商人精明世故,农民老实本分……。这些说法虽与某些人的特征相吻合,但绝不是个个如此,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人如其面,各各不同,不能用概念来衡量人,把人简单化。

  为什么有的人不能从人际交往中得到快乐?人是社会的动 物,人际交往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需要。在人际交往中,过分留心、处处算计、总怕吃亏上当,这当然得不到快乐。可以说,这样的人还没有领悟人际交往的真正内涵,因此他无法体验到交往中的快乐。俩人互相交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俩人互相交换一个主意,一人就有了两个主意,这个例子是交往露内涵的一个体现。此外,交往的意义还在于增大个人的心理空量问,减少彼此的心理距离,建立“我们感”。这些都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社会需求。

  消极的情绪,如不快、痛苦、愤怒、失望等,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这点不言而喻。这些消极情绪的产生,可能来自某种压力、或者受挫、或是某种丧失。每个人都要学会在生活中对付这些不良情绪,这也是个人成长的一种重要表现。现代社会主张个性独立,人际交往也日益复杂,如果说在一些场合,或和某些人的临时性的交往需要一些表面的客套、应酬,那么,建立和发展深入持久的人际交往,最重要的是坦诚相见、表达真实的自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人们并不喜欢那些假扮的圣人。当然,如果是自己身上存在着明显的缺点,理应努力克服和改正。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审视、认识自己和他人,不断领悟人生,这是人际交往的内涵之所在。

【人际交往心理】相关文章:

人际交往的心理07-24

人际交往心理03-07

人际交往的心理缺陷06-23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06-22

人际交往心理分析06-22

人际交往心理趣06-22

人际交往的心理趣谈07-13

人际交往心理【热门】11-27

人际交往心理学人际交往中的病态心理08-27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