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

时间:2023-11-10 18:40:14 禧雯 先进事迹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通用23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事迹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事迹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拟起事迹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分享。

  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 1

  邓亚萍

  邓亚萍在我国乒坛乃至世界乒坛上的地位是无可争议的。自她1986年13岁那年拿到第一个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冠军开始,到1997年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短短的11年间,一共拿到153个冠军。这不但在中国乒坛,而且在世界乒乓史上都是光辉的一页。

  在邓亚萍小的时候,为了培养她成才,父亲曾将她送到河南省乒乓球队去深造。然而,去后不久便被退了回来,其理由是个子矮,手臂短,没有发展前途,这给少年邓亚萍的心灵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令人欣慰的.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倔强的邓亚萍并未因此一蹶不振,相反,她练得更加刻苦。可以这样说,是困难、挫折和毅力成就了乒坛“国手”。

  气场拥有者敢于接受任何挑战,自强不息,正是这种自我肯定为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他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即使身处逆境,只要你敢于挑战生活,勇于突出界限,那么逆境就会变成推动你前进的动力。

  生命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只要看重自己,自珍自爱,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大多数人的命运表明,无论你是从事任何职业,无论你是在较高层次的平台上演绎人生,还是在一般层次上努力求索,尽管所遇到的困境、逆境及诸种矛盾的状况不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必须依靠自己点燃与命运搏斗的激情之火,依靠自我去抓住可行的机遇,挖掘自身的潜能,开拓创造新的命运之路。

  人生恰似海上行船,难免会遭遇到风浪,甚至有触礁的危险。人生变幻莫测,又有多少人能够预测厄运的突袭呢?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自救是摆脱厄运的唯一的武器。”是的,当你身遭痛苦与不幸之时,你可以诅咒命运的不公,但绝不可以放弃心中的勇气和希望。不要总是依赖别人,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而要依靠自己解决问题,最能依靠的人只能是你自己。

  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 2

  蒋方舟

  十一岁写成长篇小说《正在发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争议和讨论,并在台湾出版繁体版本。此书出版,引起台湾媒体的一片惊呼,称其为:早熟的苹果。2008年,蒋方舟被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提前录取,再度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人物。

  三月的清华园,已是垂柳依依,姹紫嫣红。在美丽的清华大学校园里,蒋方舟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当记者请她谈谈自己的梦想时,蒋方舟的目光中顿时溢满了一种无限的憧憬和渴望。那一刻,使人感到她一点也不陌生和遥远,就像是一个邻家的.小妹。梦想,其实这是一个很隐私的话题。蒋方舟一度羞于表达,她已经走过了那个向人急速表达自己梦想的青涩年龄。但无论走过多少千山万水,内心里总有一处芬芳,散发着它那迷人的馨香,山高水长,魂牵梦绕。

  蒋方舟沉吟了片刻,嫣然一笑道,梦想再可笑,也胜过没有。能有梦想,也需要天赋。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当大家对现实的丑恶龌龊、体制与潜规则已经习以为常的时候,我还是保持着震惊和不适。蒋方舟的震惊和不适,使我们感到她的清纯和简单,一点也不世故和圆滑,一下子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无论尘世间如何改变,人们内心渴望的还是一种清纯和简单,这一点并没有改变。

  蒋方舟用一种无奈和沮丧的语气说道,我现在觉得距离梦想越来越远了。大概在去年,爸爸对我说,孩子,你在北京买个房子吧,这样我们的心也就放下了。我当时听了特别地感到不可思议。我想,这样下去,我大概就成了芸芸众生了,生活的很多可能性就被这个东西剥夺了。过了一段时间,爸爸又对我说,孩子,等房价一降下来,你就买个房子。在父亲的催促下,我就真的在看周边的房价了。那一刻,我感到一种特别特别明显的无力感。

  蒋方舟的眸子里溢满了一缕柔软,她深情地说道,我原来的梦想是当大师,但渐渐地觉得当大师不是主观能够决定的了,所以我也就在某种程度上识时务了吧。但我的`奋斗绝对不是一套房子,我的奋斗是想在写作之外,有能够让我逃遁的一个领域,默默地干,它不一定是学术的东西。那样我就不用整天面对一些社会问题或话题了。

  有一个逃遁的领域,默默地干,是蒋方舟梦想中最美的生活状态,她不做意见,也不做畅销书作家,21岁的蒋方舟,她的梦想,不想成为别人中的任何一个。蒋方舟说道,我就是我,我是。“殊途同归”,是一种梦想,特立独行,也是一种梦想。只有这样,才构成了我们这万千世界,芸芸众生。

  蒋方舟的梦想,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并有了一种深深的回味和思考。

  目前,正在清华大学上大三的蒋方舟,正全力投入到其第十本书《审判童年》的写作中。但是在她内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那个梦想是属于自己的,可以躲避风沙海浪,可以拒绝飞短流长,那是她心中最美的伊甸园:菁菁芳草,洒满阳光。

  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 3

  张海迪

  张海迪,1955年9月16日在济南出生。小时候因患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莘县,给孩子当起了老师。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2002年,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问世。《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并连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和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其一是“八十年代新雷锋”,其二是"“当代保尔”。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

  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 4

  张桂梅

  张桂梅,女,满族,中共党员,1957年6月出生,辽宁岫岩人,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

  心系山区,不忘教育初心。从2001年3月起,张桂梅一边在华坪县民族中学当老师,一边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民族中学里不仅女生很少,有的还会时不时从课堂上“消失”,经过多次家访,她终于找到了女孩从课堂上“消失”的原因:“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很多女孩上到中学,就因为经济负担而辍学”,她们中的不少人早早被定下了婚姻,或是在家务农,或是外出务工。于是,张建梅萌生了“建一所免费的女子学校”的想法,于是她开始筹备为这些孩子建一所在校学习期间免除一切费用的女子高中,让这些贫困家庭的女孩有一个继续深造的机会。

  心系女中,牢记教育使命。2008年,在张建梅的努力下,在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建成。办学12年来,张建梅走过长达11万公里的家访,翻过的大山更是不计其数,白天她是校长、晚上她是保安,长时间的高强度劳作,使得张桂梅的身体每况愈下,肺气肿、小脑萎缩等/16种疾病纷纷缠上了她,可张桂梅依旧坚守岗位。在2019年的高考中,全校118名毕业生的一本上线率高达40.67%,位居丽江市所有高中排行榜的首位,在12年间先后让1600多名来自大山的女孩走出大山、圆梦大学。

  没有家庭、无车无房、一身病痛……张桂梅用“蜡炬成灰泪始干”般的'执念,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党、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贫困山区人民。我们要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岗位职责,果敢应对挑战、善于攻坚克难,自觉在党的领导下埋头苦干实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 5

  斯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一天正好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的日子,也正是一个小生命诞生的日子。他就是———斯蒂芬.霍金。但斯蒂芬.霍金成长并不是很顺利,在他20岁时,一次溜冰使他摔了一跤,却怎么也站不起来!他的母亲觉得很奇怪,于是带着霍金去了医院做了检查。后来,医生告诉她,霍金得了als,全称是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在美国被称为:卢格里克症。霍金爸爸完全不相信这个事实,又到处寻医,但结果都一样。

  这一刻,霍金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在他住院时,医院有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昨晚还冲他“哥哥!哥哥!”喊得很亲热,可是到了第二天一早,这个小男孩被全身盖着白布从手术室被推出来了。霍金顿时觉得生命的弱小。

  后来霍金认识了珍妮,并与她结婚。当珍妮知道他的病情,便天天鼓励他,并告诉他,他们将来还要生孩子、做家务、买房......但这必须要霍金配合完成。在珍妮的一再鼓励下,霍金的恐惧感才消失了一半。但厄运再次降临在霍金身上。

  有一天,霍金脸色发紫,喉咙发出怪叫声,原来气管给堵住了,估计得了肺炎,只能让医生把气管割开,做上人工装置,这样才能保住性命。霍金忍着痛苦,不息与病魔做斗争。坚强的面对生活。

  为什么霍金能保持一种坚强乐观的心态呢?在一次演讲时,一位女记者问:“霍金先生,您没有为您失去太多而悲伤吗?”霍金说:“我的.手指还能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爱我的亲人和朋友;最重要的是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现在,有某些人喜爱某个事物,但因后来成了残疾人,而变得郁郁寡欢,原来喜欢的事物抛在了一边,自己就像掉进了无底洞。我要告诉残疾人们:去想自己好的一面,和霍金一样,去做残疾人可以做的事,永远开心!

  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 6

  桑兰

  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栽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 7

  史泰龙

  1946年7月,他出生在纽约曼哈顿一所慈善医院里。不幸的是他被药用镊子伤到了面部神经,导致左脸颊部分肌肉瘫痪,左眼睑与左边嘴唇下垂,语言能力也受到极大的影响。

  幼年时期,他一直和保姆生活在一起,只有周末才能见父母一面。因为长相的原因,大家都不喜欢他,也不愿意和他玩。他十分渴望得到友谊和别人的关爱,得到别人的赞赏和尊重,可人们总是将他拒之门外。

  11岁那年,父母在不断争吵中分道扬镳,唯一让他感到温暖的母亲也离开了他。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并不如想象中那样温馨美好。父亲对他十分严厉,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稍有不慎,就会招来一顿斥责和辱骂。父亲经常朝他嘶吼:“你为什么不能变聪明一点儿?你为什么不能强壮一些?”那段时间,他觉得自己简直一无是处。

  15岁那年,他来到费城,与母亲和继父生活在一起。他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被人认为是一个带坏其他同学的典范。他一共换了12所不同的学校,常常待不了多久就被学校找个理由开除了。走过苦难的童年和少年,他渐渐长大成人,并且在体育方面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他想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或足球明星,可是没有一所体育院校愿意录取他;他想参加海军,可是又不够年龄。无奈之下,他只好来到瑞士,一边给女学生上体育课,一边学习戏剧课程。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排演阿瑟米勒的名剧《推销员之死》时,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做一名演员。

  不久,他满怀信心地回到了美国,进入迈阿密大学,正式学习表演艺术。然而他的导师很不喜欢他,认为他不是演戏的料,永远也不会有前途,还劝他尽快退学。尽管他不相信命运,也不愿意服输,但还是以三个学分之差,被迈阿密大学拒之门外。

  随后,他来到了纽约。迷恋于星相占卜的母亲断言,他会成为一个明星,但不是演员,而是以作家的身份。于是他听从了母亲的建议,暂时放弃了做演员的梦想,潜心研习剧本的写作。他想,人们总是在试镜时拒绝我——因为我的眼睑下垂,因为我的声音太过低沉。既然我无法改变自己的`外部形象,我总有能力去修改润色自己创作的剧本吧!

  1974年,他突发灵感,创作了一个叫《洛奇》的剧本。当时不少制片人都很看好这个剧本,但因为他坚持要求出演其中的男主角,而被所有的制片人拒绝。他不甘心,又带着剧本分别拜访了美国的500多家电影公司,终于,在被拒绝了1850次后,有一家电影公司被他的诚心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要求。片子以很低的成本在一个月内就拍完了,可谁也没想到,这部电影会成为好莱坞电影史上的一匹黑马。

  1976年,这部电影的票房突破了2。25亿美元,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奖,并获得最佳男主角与最佳编剧的提名。著名导演兼制片人弗兰克科波拉由衷地赞叹道:“我真希望这部电影是我拍的。”

  一夜之间,他成了全球炙手可热的人物。他就是观众心目中的超级偶像、单片酬金超过20—万美元、好莱坞武打动作巨星史泰龙。回眸往事,史泰龙感慨万千。如果不是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也许他根本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是别人的拒绝激发了他的斗志,磨砺了他的意志,洗礼了他的灵魂,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用史泰龙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干出点儿什么名堂,来为自己赢得一点儿自尊与自信。”

  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 8

  杰夫·贝佐斯

  杰夫·贝佐斯于1995年7月16日创立亚马逊公司,其性质基本是一家网络书店。贝佐斯看到了网络的潜力和特色。很多人都想要一个虚拟书店,如果你在家穿着睡衣就能逛书店,谁还会到外面去呢·

  亚马逊公司的最初计划原本是在4到5年之后开始有营利,年的网络泡沫造成了亚马逊公司平稳成长,成为独树一帜的佳话,在90年代有相当多网络公司快速成长,当时亚马逊公司的'股东不停抱怨贝佐斯的经营策略太过保守和缓慢,而网络泡沫时候,那些快速成长的网络公司纷纷结束营业,只有亚马逊还有获利。年的第四季度,亚马逊的纯利约有500万美金。年则成长到3亿多美金。

  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 9

  小个子博格斯

  在NBA夏洛特黄蜂队打球的小个子博格斯,身高只有1.6米,在即使身高2米都嫌矮的NBA里显得十分矮小。但这个矮子可不简单,他是NBA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不仅控球一流,远投精准,甚至在高个云集的赛场上带球上篮也毫无畏惧。

  每次看到博格斯像一只小黄蜂一样,满场飞奔,球迷们心里总忍不住赞叹。这个小个子不只安慰了天下身材矮小而酷爱篮球者的心灵,也鼓舞了平凡人。要知道,博格斯并不是天生的好手,他的成就纯粹是他个人意志与苦练的结果。博格斯从小就长得特别矮小,但他非常热爱篮球,几乎天天都和同伴在篮球场上玩耍。当时他就梦想有一天可以去打NBA,因为NBA的球员不只是待遇奇高,而且也很风光,是所有爱打篮球的美国少年最向往的梦。

  每次博格斯告诉他的同伴“我长大后要去打NBA”时,所有听到他的话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有人甚至笑倒在地上,因为他们“认定”一个1.6米的矮子是绝不可能打NBA的.。同伴的嘲笑并没有阻断博格斯努力的方向,他用比一般高个人多几倍的时间练球,终于成为全能的篮球运动员,也成为最佳的控球后卫。他懂得充分利用自己矮小的优势:行动灵活迅速,像一颗子弹一样;运球的重心最低,不会失误;个子小不引人注意,抢球常常得手。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地努力,博格斯终于成为NBA球场上一颗闪亮的明星。

  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 10

  王卫

  二十多年前,他还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今天,他却管理着一家拥有二十余万名员工的庞大快递王国,这个创业大军中的杰出代表,就是顺丰快递总裁王卫。

  在1993年的时候,王卫还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时常骑着一辆摩托车穿行在广东深圳的大街小巷,后座上绑着鼓鼓囊囊的包裹,那是王卫受朋友所托,从香港将包裹运到深圳指定的人手中的,同时也将一些信件捎到香港去。久而久之,托王卫送包裹的朋友越来越多,他们又不好意思每次免费,于是常常塞些红包给王卫。原本只是出于对朋友的信义之举,王卫却从中看到了商机。他想:既然许多人都有这样的需求,能不能成立一家小公司,专门做运送业务呢?当王卫将这个想法跟父亲交流时,得到了父亲的肯定和支持。于是,王卫租了一间仅有三十多平方米的小店面,与几个朋友合作,成立了一家专送快件的小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王卫和伙伴们一样,肩背大旅行包,手里拖着行李箱,一趟趟来往于深港两地。由于他们起步早,又采取了低价策略,在与同行的.竞争中抢占了先机,公司迅速壮大,王卫也因此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然而,商场如战场。就在公司的发展蒸蒸日上之际,危机也接踵而来。由于当时国内快递市场门槛较低,导致快递业异军突起,一时之间大量快递公司纷纷出现。此时,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就要迅速在国内布点,占领市场,因此需要大量资金。王卫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一次次将公司的商铺或物业抵押给银行,向银行贷款。

  2005年,王卫再次以公司作抵押,向银行贷款数百万元,用于开拓国内业务。一次次“豪赌”终于换来了累累硕果,这一年,国内所有的城市基本上都有了顺丰的快递网点。站稳了脚跟的王卫,此时终于舒了一口气。然而,他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随着公司业务的成倍增长,一个大胆的念头在王卫脑海中诞生了。在一次公司会议上,王卫提出用飞机送快递的设想。此语一出,众人哗然,因为在当时的国内快递市场,还没有一家快递公司敢用飞机作运输工具。于是王卫用一番前瞻性的研究和缜密的分析,探讨了这个设想的可行性,最终消除了所有人的顾虑。

  2009年,由于获得民航总局批准,顺丰航空公司开始运营,为顺丰速运的航空快递运输业务服务。此后,顺丰快递的速度成为当时快递市场的第一名。然而,此时也正是金融危机爆发后最困难的.时期,大量快递企业因资金链条断裂而破产关门,顺丰也一度濒临倒闭的边缘,公司上下人心惶惶,都不知何去何从。此时,王卫临危不乱,他激励员工们坚持下去,还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给员工发工资。他对大家说:“如果一定要倒,也要在最后一个倒下。人可以输,但不能输得没有尊严!”终于,顺丰艰难地渡过了市场萧条期。随着经济形势的复苏,公司再次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时至今日,顺丰已成为中国速递行业中民族品牌的佼佼者之一。

  面对顺丰今天所取得的成功,有的人把它归结于王卫抓住了好机遇。但是,如果王卫没有一双善于发现商机的眼睛,没有破釜沉舟的胆识,没有锲而不舍的坚持和斗志,能成就今天的顺丰吗?正如王卫在一个企业家论坛上说过的一句话:“市场根本不相信成功的偶然性,一切的成功都来自于必然。”

  是的,任何真正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那些看上去比较幸运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更努力!

  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 11

  袁隆平

  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八十几岁高龄的他仍然活跃在科研场上,为我国的水稻研究事业做着贡献。袁隆平的励志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的色彩,不畏艰难,知难而进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一贯的原则。“一颗种子改变世界”是对袁隆平所作贡献的诠释。

  这个励志故事从袁隆平年轻的时候开始讲起。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那时国家实行毕业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到穷乡僻壤的安江农业学校当教师,负责教三门课。

  然而就在这个落后的湖南乡下,袁隆平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18年岁月——这些日子里,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业科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那个年代的人都深受饥饿的'折磨。1960年,严重的大饥荒像蝗虫般掠过中华大地,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袁隆平内心的壮志被激发起来了,他发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种高产的水稻,让自己的同胞吃饱!当时,科学家都认定水稻杂交没有优势,可是倔强的袁隆平不认输,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都没有使他气馁。

  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走在实验田里,突然发现一株特殊的稻穗,袁隆平在惊喜之下,继续潜心研究。终于,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 12

  莫言

  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1955年2月17日,祖籍山东高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的作品也是中国及世界文学史上的里程碑。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在讲故事。

  莫言在获奖感言中将了他小时侯印象最深刻的几件事,主要阐述了母亲对他的`教导,他在母亲那里学会了人生最宝贵的真理。他母亲让他懂得了以“仁”待人,对人要宽容,不要贪图小便宜。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他的话语中透着对母亲深深地怀念之情以及淡淡的悲哀。

  莫言在获奖后的心情既惊喜又惶恐,他惊喜的是没想到自己真的'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认为还有很多作者具备了获奖的资格;惶恐的是害怕得罪更多人,以至于这些人将矛头齐刷刷地指向自己,处处为难自己。有人说:“莫言不仅是中国经验的杰出表现者,同时也是古老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忠实传人,更是现代汉语文学表达的创新者。”莫言认为自己并没有改掉爱说话的特性,自己的名字倒像是对自己的讽刺。

  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 13

  马云

  赫赫有名的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读书的时候真的不是一个好学生,他的成绩很差,尤其是数学。1982年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他填报的是北京大学。但是他的数学,只考了1分。 第一次高考落榜后,说实话,马云是很灰心丧气的,他认为自己根本不是考大学那块料,于是他开始四处打零工谋生计。他每天踩着一辆装满货物的笨重的三轮车,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吃力地行驶。18岁的马云常常望着前方,茫然不知所措,难道自己这一辈子就只能当这样一个踩三轮的“骆驼祥子”?他不甘心,他当然不甘心!

  有一次,马云踩着三轮去给一家文化单位运书,在金华火车站的候车室里,他捡到了一本书——作家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人生》里高加林的故事深深感染了他。他从此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之路,不仅是漫长的,更是充满坎坷曲折的,若要有所成就,必将经历一番磨炼。

  在经过一番深入思考之后,他决定再战高考。他开始了勤奋地学习。1983年,19岁的马云第二次参加了高考。这一次,他满怀信心。但是老天偏偏喜欢跟他开玩笑,他再次惨败,数学只考了19分。

  成绩出来之后,父母都对他不再抱什么希望,认为这孩子注定不是考大学的'料,劝他安安心心学点手艺,当个临时工,混口饭吃。

  但是马云却仍不甘心,他不甘心一辈子只当个临时工,他要考大学,他明白只有考大学才能改变他的命运。由于父母不再支持他考大学,所以他只有边打工边复习。他那时常常跑到浙江大学图书馆去学习。在浙江大学,他认识了5个落榜生,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谈着他们的抱负和理想。他们对着天空肆无忌惮地振臂高呼:我们一定会考上大学,我们一定会出人头地!我们一定会考上大学,我们一定会出人头地!我们一定会考上大学,我们一定会出人头地! 1984年,20岁的马云第三次参加高考。马云记得,高考前,一位姓余的数学老师对他说,马云,你的数学真是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马云的表现让余老师大跌眼镜。考数学的时候,靠10个死记硬背的公式,他一个题一个题地去套,结果这一套,居然套出了79分(当时数学满分是120分,72分及格),这个分数在马云的数学考试史上,绝对是破天荒的伟大成就。马云非常幸运地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成为外语系的一名本科生。

  孟亦凡:马云之所以让当今的无数草根创业者崇拜,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马云也曾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没有高大帅气的形象,没有优秀的学习成绩,没有聪明睿智的头脑。他靠的对一定要成功的坚定执著的信念。所以他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多年以后,功成名就的马云来到他当年一手创立的海博翻译社,题下了四个大字:永不放弃。这四个字,如今在海博翻译社的网站首页上赫然在立。它传达着这样一种精神:做任何事情,你可能会碰到很多很多的挫折与失败,但是只要你坚持下去,永不放弃,那么你就一定可以成功!

  永不放弃,是马云终生的信仰所在,也同样应该成为我们在座的`所有同学在中考的这条路上共同的信念。

  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 14

  雷军

  雷军在大学期间就开始追逐自己的梦想。当时的他在图书馆接触到《硅谷之火》,这本书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他要创办一家伟大公司的梦想。然而,对于一个来自县城的大学新生来说,这个梦想似乎遥不可及。但雷军并没有灰心,而是决定先把眼下的事情做好,他制定了两年内修完四年学分的目标。当时的学分制刚刚开始实行,大多数学生还在为如何在四年内修满学分而烦恼,而雷军却敢于突破常规,决心用两年时间完成。他找到懂得选课的老乡们,并通过他们了解了整个课程体系,同时也扩充了人脉关系。这个经历让雷军明白,遇到问题时,不必自己独自琢磨,身边总会有人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并且解决了。聪明的`人应该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

  由于雷军对梦想的执着和对资源的利用,他顺利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并开始投入更多时间追逐梦想。在大学期间,他结识了一位留校老师王全国,两人成为密切的伙伴。他们一起学习切磋,在对方身上不断汲取知识。他们的合作也让他们制作出了一款商业软件BITLOK,并给雷军赚来了第一桶金。这个经历让雷军明白,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有限,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才能更容易成功。

  创业的艰辛与挫折

  创业并非一帆风顺,雷军也曾经历过失败和挫折。毕业后,雷军加入了一家美国公司,并且在一年内升任为部门经理。然而,由于公司内部的种种限制和问题,雷军感到受挫,他决定回国创业。2000年,雷军和几位创业伙伴共同创办了卓越网,这是中国第一家大型B2C电子商务公司。然而,最初的创业并不顺利,卓越网面临着资金不足、技术困难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一度陷入困境。

  然而,雷军并没有放弃。他坚信电子商务的未来前景,并努力寻找改变困局的方法。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卓越网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在用户体验、物流配送等方面取得了突破。雷军带领团队奋斗了数年,最终卓越网成功上市。这一成功经验让雷军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业信念,他决心要在电子商务领域继续拼搏。

  小米的崛起与成功

  雷军的另一个创业故事是小米的崛起。2010年,雷军创办了小米科技,并担任CEO。当时,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被苹果、三星等巨头占据,小米作为新进入者备受质疑。然而,雷军始终相信自己的梦想,并致力于打造出高性价比的产品。

  在雷军的领导下,小米采用了在线销售的模式,有效降低了成本,实现了高性价比。同时,小米通过激烈的市场营销和口碑传播,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和喜爱。小米手机在短短几年内便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手机品牌之一。

  雷军带领小米团队不断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包括智能家居设备、智能电视等。小米逐渐扩大了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并跻身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前列。雷军的创业精神和坚持为小米的成功铺就了道路。

  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 15

  姚明

  姚明,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国球员,曾经遭受了许多人的轻视和怀疑。然而,他用自己的实力和毅力证明了自己,成为了传奇人物。在NBA的征程中,姚明面临了种种挑战和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而是通过努力和才华逐渐征服了所有人的心。

  姚明刚进入NBA时,遭受了轻视和歧视,他不懂英语,也不了解美式篮球的风格。这让他非常想念家乡的亲朋好友,并渴望在NBA中获得认可。然而,他并没有退缩,而是逐渐适应了NBA的节奏,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并展现了出色的表现。他以超人般的身高和反应速度,一次次打破屏障,与对手一决高下。最终,他赢得了大量球迷的追捧和对手的尊重。

  然而,对阵对手并非姚明的.终极目标。他始终坚持用自己的力量为中国篮球赢得更多的荣誉和成就。他认为自己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娱乐明星,更是一个代言人,通过自己的成功和榜样,鼓舞更多年轻人追求梦想。

  姚明的篮球职业生涯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篮球事业和追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困难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对和面对它们。

  姚明的成功道路充满了曲折,但这并没有打击他的信念和动力。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年轻人,教会我们要坚信自己的追求和执着,通过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无论面对何种困境,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勇敢地追逐梦想,就没有什么是不能实现的。

  姚明的篮球职业生涯已经结束,但他的故事仍然激励着人们。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成功没有捷径,只有付出和努力才能换来回报。他的故事树立了一个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形象。他展示了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毅力和决心,面对任何挑战都不是不可能的。

  姚明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篮球巨星的成功经历,更是一段感人的励志传奇。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成功没有捷径,付出就一定有回报”的道理。他用自己的言行树立了一个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形象。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信仰,勇敢地去追求梦想,没有什么是不能实现的。

  姚明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强大而威严的形象,一个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力量。他代表了中国人追求梦想的精神与力量。他将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提升到了世界舞台,这正是他最大的荣耀。

  姚明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仰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们一定能够征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姚明的传奇故事是激励我们努力追求梦想的一个最好的榜样。

  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 16

  李彦宏

  1968年,李彦宏出生在山西阳泉的一个普通家庭,1987年,以阳泉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1991年,李彦宏收到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的录取通知书。1999年,李彦宏回到中国,致力于发展中国互联网。

  在国外生活的8年,对他来说是艰苦的,但同样也为了他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彦宏曾这样评价过自己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挺苦的,但年轻就应该吃苦。”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美国历练的这几年,使李彦宏学习到了很多。不断丰富的商战经验,让他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更加得心应手的处理。面对机遇,他勇于争取,面对困难,他也毫不畏缩。百度的成功并不是偶然,从1995年开始,李彦宏就开始每年回国考察,等待国内互联网环境的成熟。1999年,《硅谷商战》一经出版,就在国内迅速走红,李彦宏的影响力也初见雏形,并且国人通过这本书也了解了关于美国科技行业发展的历程。2000年1月,百度正式成立,使中国成为美国、俄罗斯、和韩国之外,全球仅有的4个拥有搜索引擎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可以说,中国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离不开李彦宏的努力。

  21世纪初,国内百废待兴,站在时代的风口上,李彦宏不怕失败,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创立百度。创业之初,他也曾面临他人的怀疑与不看好,但是,面对这些质疑,他并没有放弃。反而化压力为动力。从一开始以为其他公司提供中文搜索技术为主,到后期成为面向用户的独立网站,这次转型的成功,是李彦宏在正确审视国内环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做出来的正确选择。在转型成功之后,李彦宏感慨的说道:“在这次转型中,我们也是冒了非常巨大的风险的。”可见,成功与失败,有时就在一瞬间,敢于做出突破与改变,可能就是致胜的关键。此后,李彦宏拿下了中国搜索技术服务市场80%的份额,已然成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性人物。

  在李彦宏成立百度之后经历的种种困难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他的“闪电计划”。2002年,为了让百度能够更好的被国人所接受和使用,李彦宏及其团队制定了“闪电计划”。该项目旨在9个月内“让百度引擎在技术上全面与Google抗衡,部分指标还要领先Google……”。为了能够成功完成项目,李彦宏亲自带领仅有15人的团队没日没夜的奋战,“闪电计划”的大功告成,足以看出李彦宏卓越的'领导力以及我国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潜能。

  2009年,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到来,网民的人数飞速增长,但同样也给这位百度创始人带来了难题。李彦宏曾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的心态其实是有点慌的,那时我们的状态是横刀立马,是要战斗。”随着越来越多app搜索功能的不断加强,百度在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时候,面临的竞争对手和自身的压力越来越多。但是,百度凭借自身技术的领先,开发的其他产品也越来越多。如,“百度相册”、“百度网盘”等,专门针对移动互联网开发的产品层出不穷。对于李彦宏来说,百度内部的创新从来没有停止过。面对时代的浪潮,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都能够冷静沉着的应对。其实,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如果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那么就会事半功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民的数量不断增加,而百度的用户却呈现出边缘化,对于百度旗下其他app的使用量在不断增加。但是,李彦宏始终扎根于发展搜索技术,不断进行完善与创新。因此,百度在人工智能以及自然语言的处理方面的技术优势,让手机搜索用户越来越依赖百度。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不断不断,人工智能也进入了大众视线。早在2010年,百度就已经关注到人工智能领域。2014年,百度的人工智能就已经涉及到语言处理,视觉,翻译,深度学习等其他核心领域。无论时代的潮流如何发展,李彦宏始终坚持发展技术是超越其他对手的关键因素。目前,百度的人工智能领域相较于其他企业来说,依旧是独领风骚,是行业的领头者。2017至2021年,李彦宏先后出版了《智能革命》、《智能经历》、《智能交通》三本著作。由此可见,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李彦宏已经做好了准备,并且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2018年1月,李彦宏登上《时代》周刊2018年首期封面,被冠以“创新者”之称,成为首位荣登该刊封面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家。李彦宏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影响中国乃至全世界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人物,其中经历的艰苦磨难是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到的。截至2022年4月,百度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超过2.2万件,其中,中国专利申请量超过1.6万件,中国授权专利超过4600件。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多的成就,是因为其高强度的技术研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一个国家如此,对一个企业更是如此。除了在技术上下心思以外,李彦宏也会通过自己的学术研究,发表自己的看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人工智能的发展走向。今年7月21日,李彦宏在2022百度世界大会上表示,无人驾驶将大幅缩减打车费用,甚至可能改变一些城市的限购、限行政策。无论是准备创立百度时,还是现在展望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时,李彦宏总是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见解,而这种不局限于当下,不盲目跟随潮流态度,就是他能够次次解除危机的关键。李彦宏曾提出过百度云的下一个愿景——成为最懂用户,并能帮助人们成长的全球顶级高科技公司。可见,李彦宏对于百度的发展始终是有情怀,这种坚持将用户放在第一位的理念,是当下社会不可缺少的,想要能够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必须愿意贴近用户,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

  回顾李彦宏的奋斗史,不难看出他眼光的独特,思维的敏捷。从籍籍无名的小辈,到现在无人不知的百度创始人,他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并且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之路,依旧任重道远,人才的缺失,他国的排挤等等都是我们面临的困难。但是,总会有越来越的“李彦宏”带领着我们一起发展,让所有人都看到属于我国真正的实力!

  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 17

  屠呦呦

  她被人戏称“三无科学家”,没有留洋背景,没用博士学位,没有院士头衔。她默默无闻地努力,起早贪黑地工作着,夜以继日地钻研着……

  她就是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儿时的她,家乡正流行着疟疾。幼小的她目睹了一个又一个人倒下,亲人们悲痛不已。疟疾是危害甚是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几亿人民都为此丧生。屠呦呦不忍看到人们生离死别,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治疗疟疾的“神奇子弹”。

  毕竟,科学这条路太狭窄了,太陡峭了。一间小小的实验室,陈旧的设备。屠呦呦和团队在工作室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亲自服用药物,将自己的健康、生死置之度外,一心为药物研发。因为环境简陋,放着药物的大缸时时发出刺鼻的气味,屠呦呦得了中毒性肝炎。屠呦呦他们在长满荆棘的科学道路上艰苦卓越的前进。1972年,她和同事在青蒿中提取的无色结晶物体命名“青蒿素”,1973年,屠呦呦在原有的基础上合成了“双氢青蒿素”。

  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拯救了全球上百万的人民,上百万人民免遭疾病的折磨。“青蒿素”被非洲人民称为“中国神药”,屠呦呦也被称为“青蒿素之母”。

  2015年,屠呦呦获得了世界上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面对如此严谨认真的屠奶奶,我们不禁由衷地敬佩她。可令大家大跌眼镜的是,工作一丝不苟的屠奶奶生活中却是一个粗线条的人。有一次出差时她的东西丢了,让同事帮忙寻找,同事打开行李箱,眼前的`画面让他惊呆了,东西摆的乱七八糟,凌乱不堪,哪像个女生啊。

  虽然获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屠呦呦仍与普通人一样,平平淡淡,继续投入新的研究。荣誉的获得并没有改变她科学研究的初心。

  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 18

  欧阳自远

  7月20日是“人类月球日”。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代表人类,第一次登月成功。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在中国人眼中,月亮从来都不是一颗普通的星球。

  氏族宗教、神话传说、诗词歌赋、民俗习惯,赋予了月亮诸多神奇的想象,凝聚成中国人骨子里的“月亮情结”。

  “中国是有能力搞月球探测的!”这是中国人的探月梦想。

  2004年,中国月球探测的浩瀚长征正式开启。作为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因此被网友冠以“嫦娥之父”。

  始于地面的探月梦

  1935年,欧阳自远出生于江西弋阳的一个医药世家。

  在战争中度过童年的他,从小就明白,一个民族、国家一旦衰败,一定会受到别人的欺负。

  “所以我们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自己坚强起来,建设一个伟大的强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他也在这一年迈入高中。

  “年轻的学子们,你们应该去唤醒沉睡的高山,让它们献出无尽的宝藏……”

  一腔热血的他被校园广播里的这句话深深打动。

  刚刚成立的共和国,亟需加快工业化发展和矿产资源开发。“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这代人的选择。”1952年,欧阳自远毅然报考了北京地质学院,一心为新中国工业化做出贡献。

  1956年毕业后,欧阳自远被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录取为矿床学副博士研究生,研究长江中下游铁矿和铜矿的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谈及勘探地质的那段日子,他说:“非常艰苦,但很愉快,因为我在为国家把这些矿搞清楚。”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这让欧阳自远唤起了一种强烈而复杂的感受:“我们每天就像小蚂蚁一样,在地上‘爬来爬去’找矿;卫星却只用转几圈,就能看得又清楚又全面。”

  他认为,这一定就是人类未来发展的重大方向,而中国一定不能在这个崭新的领域落后于人。

  “我国也得加紧进入太空时代。”

  让他下定决心投身月球探测事业的,是一次“天外来客”事件。

  1976年,吉林省境内曾降落了一次历史上规模罕见的陨石雨,据当地人形容“天上掉下来了三个大火球,害怕极了!”

  欧阳自远却认为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因为他知道,那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

  他带队前往实地考察,完成了一百多篇论文,逐步拓展国内的陨石学和天体化学研究领域。他也从一名地质学家,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

  两年后,时任美国卡特总统将“阿波罗17号”登月航天员采回的一块月岩送给了中国。

  这块珍贵的月岩其实只有黄豆大小,才1克重。

  科学院的领导找到欧阳自远,把研究月岩这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来完成。

  他组织团队,截取了0.5克月岩,先做非破坏性研究,再做破坏性研究,花了4个月,发表了14篇论文。

  “我们将剩下的0.5克送给了北京天文馆,请他们向公众展出,同时介绍一些月球相关知识。”

  这块小石头已经成为“镇馆之宝”,也让欧阳自远的探月梦更加坚定。

  从0到1的.中国探月路

  早在1958年,欧阳自远就开始研究陨石、宇宙尘、月球岩石等地外物质,并整理分析了美、苏两国探测月球的科学目标、技术路线、载荷性能和探测成果等。

  1993年,他向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相关部门提出开展月球探测相关问题的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建议。他用了35年的时间,逐渐培养起一支外空探测科研队伍。

  “搞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当时,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外太空探测工作更是不理解和不支持。“难就难在你得把所有人说服。”

  为此,欧阳自远又用了10年的时间,系统论证了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战略发展和长远规划。

  2004年,他和孙家栋院士带领专家组起草完成《中国首次月球探测立项报告》,获得国务院批准立项。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一号”计划终于提上日程。

  “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中国的探月必须要做得比别人好,我们必须有一两样别人从来都没干过的事!”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他和孙家栋院士、栾恩杰院士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三位老人喜极而泣。

  “不走老路”的探月精神,是“嫦娥工程”一以贯之的主线。

  “嫦娥一号”用了12天抵达月球,绕月13天后,成功探测出月壤中氦-3的资源量。

  氦-3是核聚变原料之一,一种重要的储备资源。

  经“嫦娥一号”预测,月壤中大概有110万吨氦-3资源,至少能保证全人类1万年以上的能源需求。

  就连俄罗斯首席科学家都惊叹:“欧阳,真没想到你们能做出这样一件事来!”

  首战告捷,“嫦娥二号”仅用五天就抵达月球。

  她飞得更低,绘制的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图也更加精确,至今仍是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月图”。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探测器登陆月球,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纪录,并拍摄出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月面照片。

  五年后,“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首次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实现了人类首次对月球背面的探测。

  还没来得及高兴,欧阳自远又投入到“嫦娥五号”的工作准备中。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带着1731克月壤成功返地,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成了月表采样的国家。

  即便洞明了月亮严酷、荒凉的真实面目,浪漫的中国科学家还是亲手把“嫦娥”送上月球。

  至此,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圆满收官,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踏实实。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深空探测是未来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所以我们中国一定要把深空探测做好。”

  登陆月球,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

  月球已然成为未来深空资源的竞争焦点。

  很多问题,没有先例,没有答案,也没有办法参考国外的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点克服。

  以欧阳院士为首的中国科学家制定了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无人月球探测,又分绕、落、回三期;

  第二步,实现载人登月;

  第三步,建设月球基地,充分利用月球的资源能源,为人类造福。

  “嫦娥五号”的成功返地,标志着第一阶段的完成。

  但这不是终点,是全新的开始。

  接下来,我国拟定在2030年前后登月,实现“登、巡、采、研、回”多重任务。

  “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未来的生存环境,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欧阳自远说。

  多年来,他在深入航天事业之余,还一直致力于科普工作。

  “我们花了老百姓的钱,必须要让大家知道研究成果。”

  用通俗的语言对各种航天事件进行分析,将科学知识和思维普及大众,他把这些视为自己的责任。

  他希望可以通过科普,让大家热爱科学、了解科学,让更多年青一代投身于科学,延续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

  从一无所有,到登天揽月。

  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欧阳自远,依然奋斗在航空事业的第一线。

  欧阳自远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定要有仰望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而仰望星空的基础是脚踏实地,认准目标、长期坚持。只有做事踏踏实实,学好真本事,才能以学报国,才能自信地对着浩瀚宇宙说一声: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 19

  许振超,男,1950年1月出生于山东荣成。只有初中学历的他,秉承着“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精神,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从一名普通码头工人成长为“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的优秀工人代表,其创新引领的“振超效率”享誉世界。

  1984年,34岁的许振超被选为青岛港第一批集装箱桥吊司机。当时桥吊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厂家手中,当机器故障停机时,企业只能高薪聘请外国专家来修理。

  许振超常说“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可以不进大学,却不能没有知识。人要活出质量,就要孜孜不倦地学习,这样才不枉宝贵的一生。”面对技术的难题,许振超心里涌起一股冲劲,想要改变外方垄断技术的局面。他开始用每天下班的时间钻研桥吊控制板,一笔一笔绘制电路图。他读过的各类书籍有2000多册,写了近80万字的读书笔记。

  凭着这股劲儿和日夜的苦学钻研,许振超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了一名专业的桥吊专家,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并亲手带出“王啸飞燕”“显新穿针”等一大批工人品牌。

  1993年,许振超成为了桥吊队长。1997年,一艘装满剧毒化工危险品的货船来到青岛港,危险程度极高,此前经过几个港口都不敢接这个活儿。许振超长久以来以高标准要求队伍,时刻接受任务和挑战,决定接下这个重任。

  许振超不打“没有准备的仗”,装有化工危险品的集装箱被安全、高效的卸载下来,现场很多人惊讶怎么就“悄无声息”地干完了。许振超自豪地说:“无声响操作嘛。”,人们纷纷夸赞“青岛港码头工人真了不起!”

  工匠精神、勇争世界一流

  “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是许振超的座右铭。2003年4月27日,在“地中海法米娅”轮的装卸作业中,振超团队创造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

  此后,他们又先后9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成为港航界的一块“金字招牌”,也成为中国港口领先世界的'生动例证。

  许振超始终有着明确的人生追求:“咱当不了科学家,也要练就一身‘绝活’,做个能工巧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港口的培养。”

  在港口生产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重大转变的过程中,经过多次试验,他在冷藏集装箱上加装了节电器,全年节约电费600万元;他领衔组织实施了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填补了技术空白,年节约资金2000万元以上,噪音和尾气排放接近于零。

  “我和工人们一块儿摸爬滚打将近50年,培养更多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仍然是我努力的方向。”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71岁的许振超回忆奋斗岁月,心潮澎湃。

  自强不息的人

  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 20

  林丹,中国羽毛球运动员,被誉为羽坛巨星。他的职业生涯充满了荣耀与传奇,他的人生遭遇也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将分8段详细介绍林丹的人生经历、她的职业成就和个人特点。

  早年经历

  林丹于1983年10月14日出生在福建省龙岩市。从小,林丹就对羽毛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从5岁开始接触羽毛球,被认为是天生的运动天才。林丹的父母也是教师,他们对儿子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职业生涯的开始,传奇的荣耀时刻一一写入史册。

  2004年,林丹成为亚洲羽毛球锦标赛冠军。随后,他在2006年世锦赛上夺得男单冠军,并在奥运会上获得了男单冠军。这些荣誉让林丹成为国内外羽坛巨星,成为一种风向标。

  职业生涯的波折,家庭的阴影

  在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林丹却遭遇了婚外恋事件,这让他成为舆论热点。这次事件让林丹的形象受到了打击,他的职业生涯也受到了波折。在这段时间内,林丹也遭遇了家庭的阴影,这些经历让林丹感受到了人生的苦痛。

  在失落中找回自我

  不过,经历过这些磨难的林丹并没有被打倒,他选择了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人生,通过不断努力和付出,重新找回了自我。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林丹再次夺得金牌

  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林丹再次夺得了男单冠军,这也是他第二次获得亚运会男单冠军。这次胜利让林丹重振雄风,再次证明了羽毛球巨星的实力。

  林丹的传奇经历和被认为是羽毛球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可以是很多人的榜样。

  林丹的职业生涯及其经历,成为了很多信奉“王者归来”的人们的精神支柱,他的努力和拼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羽毛球精神。

  林丹的个人特点和对人生的.看法

  林丹是职业羽毛球运动员,他有着高度的自律性和强烈的竞争心和斗志。同时,他更加看重人生的意义,他认为成功与失败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过分关注,人应该努力向前看。

  林丹是中国羽毛球的传奇人物,他的职业生涯饱满精彩,而经历的人生波折也让他成长为一个更加成熟、坚强的人。他的经历与人生观无疑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他再次努力让人们追求自己的目标,在人生的追求中,要始终保持热情和守望。

  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 21

  李嘉诚

  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很多大人物曾经都是走过一段非常艰苦的岁月,比如说韩信曾受过胯下之辱,只有挺过去了,你才可以有机会站上人生的巅峰。

  华人首富李嘉诚如今在全世界都几乎是无人不知了,他的生意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旗下总计有30多万的员工,他控制了20多家上市公司,公司总资产超过了2万亿。

  可是如此威风的李嘉诚,年少时期也是经历了一段困苦的岁月。李嘉诚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他的父亲是一个小学校长,他们家族一直是书香门第。

  李嘉诚少年时期也是生活得无忧无虑,可是随着战争爆发。李嘉诚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12岁的时候李嘉诚不得不跟着家里人东奔西走,最终逃难到了香港,投靠了舅舅庄静庵。

  庄静庵很早就到了广州做生意,后来又到香港发展,当时在香港已经有一定的事业基础。有了舅舅的接济,李嘉诚一家人在香港也算是站稳脚跟。

  可是当时香港经济已经非常不错,而且已经跟世界接轨了。李嘉诚的父亲学习的是传统的四书五经,在香港毫无用武之地,所以一直找不到工作。李嘉诚一家人又陷入了困苦当中。

  后来父亲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作,却又染上了疾病。李嘉诚14岁的时候,父亲不幸就去世了。父亲去世之后,李嘉诚不得不撑起了整个家庭。

  李嘉诚下面还有年幼的弟弟妹妹,他虽然也是一个孩子,但是他不得不撑起了整个家庭。李嘉诚到茶楼找了一份端茶倒水的工作。靠着辛勤的劳动养活了一家人。李嘉诚19岁的时候,舅舅庄静庵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在香港开了多家的钟表行,还有自己的钟表工厂。

  舅舅也是开口让李嘉诚到自己的钟表店去工作,当一个学徒。李嘉诚觉得当跑堂也不是办法,自己也是得学习一技傍身。于是李嘉诚又到舅舅的钟表店当学徒。一段时间之后,李嘉诚觉得寄人篱下也不是办法,于是他就自己去塑料厂找了一份销售的工作。

  李嘉诚果然非常有天赋,做得非常不错。22岁的时候,李嘉诚在叔叔的支持下,在香港创办了一家塑料作坊,并且取名长江塑料厂。当时李嘉诚就已经心怀天下了,给自己的工厂取名长江。

  从这一年开始,李嘉诚就踏上了创业的路子。其实很多人对李嘉诚的创业历程都理解错了。李嘉诚真正开始房地产,并不是在50年代,反而是在1971年,这比霍英东、李兆基、郑裕彤等人都晚了很多。

  不过在60年代的时候,李嘉诚的塑料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了香港第一大的塑料公司,年利润高达数百万。这是什么概念呢?1961年霍英东跟何鸿燊等人一起合作,拿出了300多万竞投到了澳门赌牌。

  那个时候几百万已经可以在香港买下一整栋楼,差不多可以等于现在是10亿左右。1971年之前,李嘉诚把经营塑料工厂赚到的.利润兴建了多栋的工业大厦,用来收租。李嘉诚自己后来也说了,自己在30岁的时候已经赚到了一家人一辈子花不完的财富了。

  1972年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在香港上市,那一年公司的利润就已经涨到了3000多万。随后几年,李嘉诚趁着香港楼市跟股市快速发展的机会,事业不断做大做强。1978年李嘉诚成功收购了和记黄埔,一跃成为了香港最有实力的华商之一了。到了80年代的时候,可以跟李嘉诚平起平坐的大富豪已经只有包玉刚了。

  80年代初期,李嘉诚控制的三家上市公司,总计市值已经高达100多亿了。也是在这个时候,李嘉诚开始回到内地投资、做慈善,这也让他积攒了极高的人望。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一个往事。2000年香港著名的企业家,也是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安子介去世,随后在2002年霍英东、曾宪梓、叶先生等人都力荐李嘉诚出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填补安子介的位置。

  不过让人意外,面对如此好的机会,李嘉诚却主动拒绝了。光是这个底气,放眼中国,估计就找不到第二人了。如果李嘉诚出任了这个位置,那么他的政治资源,个人威望又将跟上一层楼。霍英东为何在如今还有这么高的威望,这跟他曾经担任过政协副主席关系极大。可是李嘉诚当年却是拒绝了。

  1999年开始,李嘉诚第一次成为了华人首富,一直到2014年他连续蝉联多年的华人首富,如今他的真正身家也是世界顶级富豪的存在。不得不说李嘉诚的人生绝对是传奇。

  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 22

  斯蒂夫.乔布斯

  1955年2月24日,一个叫斯蒂夫.乔布斯的男婴在美国旧金山降生,他的犹太裔父母在儿子出生不到一周,就冷峻地宣告了对他的遗弃。

  此时的乔布斯对未来还毫无规划,他体内生长的只是对死亡的知觉。这一年,他在俄勒冈州波特兰的里德学院读大学一年级。只读了一个学期,因为花光了养父母的积蓄,他辍学了。

  33年后,身为苹果公司CEO的乔布斯,出席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时,忆及他的17岁。此时距离他被诊断患有胰腺癌已有两年。乔布斯的病情牵动着全球人的神经,他对死亡似乎也有了更充分的发言权。生命不是一个被死亡剥夺的过程,而是被死亡赋予的过程。"谨记我随时可能死去,这是我所知道的,这是避开使你失去一切的陷阱的最好方法。"

  成长

  从1976年乔布斯创立苹果公司开始,除去中间不在位的10年,他执掌苹果公司仍然长达25年。

  他声称在苹果公司干活不是为了钱,所以他领着1美元的年薪。

  在NeXT公司被收购时,他将所获的价值150万美元的股票以最低价出售,只留下象征性的一股。

  "我们的目标从来就不是打败竞争对手或者挣钱,我们的目标是做尽可能不平凡的事情或者更伟大的事情。"这样的口号如果不是公司的公关标语,听上去倒更像是暴君卡利古拉发出的低吼。

  1982年,长发过耳、蓄着一抹雅皮士唇髭的乔布斯在创办苹果公司5年后,身价"一夜暴涨"至1.59亿美元,从而首次登上《时代》杂志封面。财富的急剧膨胀并未让这个青年产生心理倾斜,他对自己的扮相滞后于身份还懵然无知。

  直到创立苹果公司前夕,乔布斯还延续着学生时代的邋遢作风。他在Atari公司工作期间,因为身上异味太重,被安排去上夜班。这个工作起来连眼皮也不抬一下的年轻人,似乎对周遭的变化表现得很无所谓。

  但他不是一成不变的。他的着装逐渐形成定式,黑上衣、天蓝色牛仔裤和灰色运动鞋成了他的"标准配置"。

  功绩

  "乔布斯从1975年出道到今天,干了35年。最近这3年仿佛是把35年的功力一掌击出--他用一款iPhone超越了诺基亚,之前用iPod超越索尼,再回过身来用iPad撼动微软和英特尔。"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如此评说乔布斯的见招拆招。

  但是,乔布斯式的以自己为中心并非自我膨胀,他的老搭档斯卡利就曾说:"就算你不是老大,但至少你必须装得像一个老大。"艾马尔.德维特也曾有此感觉:"采访乔布斯不是件容易事,因为他一直在努力保持强势。"

  通过"用户体验"的认识论奠基,在从产品研发到生产线再到市场的每一个环节,乔布斯所扮演的"产品经理"角色,将个人意志传达到公司的每一个末梢。

  在一手缔造了苹果神话后,乔布斯思索过自己的历史使命。在他看来,一家成功的公司的垄断权无非是两种力量交替作用的结果:要么是新产品的研发,要么是销售业务的拓展,而后者总会因为新产品的垄断而最终谢幕。

  造神

  实际上乔布斯已成为全球"苹果教"的神。

  1971年,美国大部分高校爆发了激烈的校园运动。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催泪瓦斯弥漫着整个校园,暴乱的学生们四下逃窜。不过,在树下的一块草坪上,一个长头发、大胡子、身穿蓝色牛仔裤的年轻人冷眼观望着这一切,并对身边同样外表邋遢而窘迫的朋友史蒂夫.沃兹尼克不屑地说道:"我们才是真正的革命家。"

  说这话的人正是史蒂夫.乔布斯,那时没有人知道,这个长头发的嬉皮士日后竟引领着整个人类的数字生活。他的出生正赶上二十世纪50年代的美国婴儿潮,青少年时期正值美国"新左派"运动和"反主流文化"热潮。

  "新左派"追求的是更为平等的社会秩序,而嬉皮士则玩世不恭,不愿受到任何拘束,这两股思潮汇集到一起,就是年轻的乔布斯价值观形成的源泉。他也想打破旧世界的陈规,建立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这是乔布斯最为出名的一句话,从中不难看出他的理想主义色彩,而这层理想主义在他年轻时就已形成。他是一个私生子,中学时他就知道自己的不幸身世,这导致了他内心的恐惧,却也形成了他惊人的意志力。11岁时,他就已能说服养父母搬家,只因为他不喜欢当时的'居住环境。在报考大学时,他又说服养父母拿出大量金钱供其去学费昂贵的里德学院读书。

  从没有办不到的事,这让乔布斯养成了心高气傲的脾性;而被抛弃的事实,又让他感到无助。他不甘心接受命运的嘲弄,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特殊环境,为他开启了理想。在这三重因素的影响下,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正是他的狠劲,以至于他在管理公司时,总是显得强权、刻薄而专横。他总是辱骂员工是"蠢蛋",就是要让员工怕他;他会不顾一切地赶走胆敢挡他道的人,就算是吉尔.阿米里奥这样对他有恩、让他得以重回苹果的人,他也能痛下狠手--因为他要掌控一切。

  独裁

  从某种程度上说,乔布斯就是一个独裁者。事实上,他与阿道夫.希特勒有着种种相似之处:两人都喜欢吃素,都喜欢过简朴的生活--乔布斯常年穿着他的李维斯牛仔裤,希特勒的白色衬衣经常打着补丁。两人又都极其擅长在公众面前进行激情演讲,都能掌控大众的欲望,都对"美"极其有研究--希特勒在欧洲油画的鉴赏上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乔布斯更不用说,对"美"的理解力几乎与生俱来。

  两人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求下属对自己保持绝对的忠诚,并且都极具完美主义倾向。幸好乔布斯对政治并不感兴趣。

  乔布斯的邻居都是硅谷元老--惠普公司的职员。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很迷恋电子学。而二十世纪70年代末,个人计算机风潮开始在硅谷出现,于是乔布斯的精力自然完全投放到IT世界中。

  但这并不影响他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构建改变世界的蓝图,反而他的坚持,从一开始就让苹果有了一种超越平凡的魅力。他顽固地坚持设计要唯美,以及用户体验至上,所以,不难理解苹果的产品为何总是如此精致。

  然而这种精益求精的精英意识,在二十世纪80年代却并不是最有效的,当时,个人计算机乃至其他IT产品,都在走向大众市场。此时人们对标准和规模的追求,远远胜过了对个性和精致的要求。因此,就算乔布斯在1985年没有被迫离开苹果公司,他依然无法同代表了大众意识和规模经济的微软相抗衡。

  乔布斯成为"神",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到来,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

  因为金融危机,"两房"破产,雷曼兄弟破产,通用公司也申请了破产重组,这些传统大公司的权威被打垮了。美国人自己也在思考,价廉物美的消费主义是否真的对整个社会有利。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开始寻找精品和新权威。

  此时,乔布斯的顽固反而赢得了大众的崇拜。苹果坚持的精品策略,让人们觉得苹果的产品不会贬值,虽然价格昂贵,但不会在短时间内被抛弃。就这样,金融危机后,全世界都在为一个电子产品--iPhone而排队,这是从未有过的现象。

  从那时起,乔布斯就成为全球大众顶礼膜拜的权威,所以就算2/3的人根本不知道iPad的用途,但这个平板产品依然上市仅两个月就卖出了200万台。

  相信他的故事会激励更多的人去实现自己想要获得的梦想、去不断地超越自己,也许暂时没有回报,但我们在这之中的成长会让我们收获更多,加油!

  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 23

  王宝强是中国当代最受欢迎的演员之一,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娱乐圈闯出了一片天地,成为了无数人的榜样和偶像。但是,他的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他的家庭环境也并不富裕和幸福。

  王宝强出生在河北省邢台市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亲叫作王银生,母亲叫作刘焕。他有一个哥哥和姐姐。他们家虽然不富裕,但是生活还算幸福。王宝强从小就喜欢看电影,尤其是武打片,他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成为一个大明星。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8岁那年,王宝强去了少林寺学习武术。在少林寺里,王宝强度过了6年艰苦而充实的时光,他每天早起练功,下午学习文化课,晚上还要复习学习内容。他很珍惜这个机会,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武术和演艺方面有所成就。

  20岁那年,王宝强开始了自己的演艺之路。他先后在各个剧组打工,做过武行、群众演员、替身等角色。他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他总是积极地去寻找机会,去展现自己的才能。

  2003年,王宝强得到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机会,他被选中参演了李杨导演的电影《盲井》。王宝强在片中饰演了一个叫元凤鸣的.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宝强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金马奖最佳新人奖,也引起了冯小刚等大导演的注意。

  2004年,王宝强又得到了一个更大的机会,他被冯小刚导演选中参演了电影《天下无贼》。这部电影是一部喜剧片,王宝强在片中饰演了一个叫傻根的角色。这个角色是一个天真善良的农村少年,他跟着一对贼夫妻上了火车,却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王宝强用自己的搞笑天赋和纯真气质,将这个角色演绎得生动有趣,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赞誉。

  从此以后,王宝强的事业就一路高歌猛进,他先后参演了《士兵突击》、《人在囧途》、《唐人街探案》等多部热门影视作品,成为了国内最受欢迎的喜剧明星之一。他不仅在演技上有所突破,还在导演、制片、投资等方面有所涉足,展现了自己的多元化才华。他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捐助贫困地区的学校和孩子,赢得了社会的尊敬和爱戴。

  王宝强的家庭环境、成长之路,是一个典型的草根明星的励志故事。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只要有梦想,有勇气,有毅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他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无数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善良、乐观、感恩的王宝强。

【当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相关文章:

当代自强不息人物事迹11-23

当代自强不息人物事迹(通用21篇)11-29

现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精选12篇)11-29

新时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精选29篇)11-22

现代中国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精选13篇)11-22

关于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通用26篇)11-25

自强不息的事迹材料11-22

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迹12-23

自强不息精神的名人事迹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