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广州除夕的习俗

时间:2023-03-02 17:44:11 芷欣 除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广州除夕的习俗

  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州除夕的习俗,欢迎阅读。

广州除夕的习俗

  广州除夕的习俗1

  广州自腊月廿三“谢灶”那天开始,便进入了年关,每天活动都有严密的安排。即廿三谢灶、廿四开炸、廿五蒸糕、廿六扫尾、廿七洗嘢(嘢,广州方言,即东西),廿八包粽、廿九贴春联、卅团年。这是节前的安排。

  谢灶:

  腊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有:一碗米,两砖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桔,纸钱等。(说到贡品,想起小时候奶奶说过的一句话:“冬柑,年橙,谢灶桔”。意思大概是冬至拜神的时候要用柑桔,过年用橙,而谢灶就要桔)。并写好一张“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请罪,请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从谢灶那天起,就开始进入年关了,人们忙碌起来。廿四开炸,我想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样的习俗了。《粤东笔记》所云:“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糯谷,名曰炮谷,以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效之,以祀先及馈亲友,又以糯饭盘结诸花入油煎之,名曰十花;以粉杂白糖沙入猪油煎之,名沙壅。”开炸的东西大概会有炮谷、煎堆等。

  廿五蒸糕:

  广州市除蒸年糕外,还喜欢做萝卜糕、伦敦糕、马蹄糕、九层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廿六扫屋,以便干干净净迎新春。还有“迎春扫尘歌”:腊年二十三,晒被洗衣衫;腊月二十四,清洁房边地;腊月二十五,扫房掸尘土;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腊月二十七,里外洗归一;腊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物都搬走。

  至于廿八包粽,我从来没有听过,问了家里的老人,他们都说广州现在没有这样的习俗,以前就不得而知了,后来看了一些资料,这样的习俗在粤西地区还有保留。我们家廿八会去买鱿鱼、发菜、冬菇、虾米、粉丝等年货。廿九贴春联包括贴门对、横额、单语等。单语多写着:“天官赐福”,“新春大吉”,“万事如意”“出入平安”,“恭喜发财”。这些单语都是要按照神位来张贴的。三十团年,劏鸡杀鸭,拜祭天地、祖宗、接财神等,这一天,家庭主妇们都会很忙。晚上全家吃团年饭,然后就正式进入新的一年。

  开门炮:

  这里要另外说一个传统的'习俗,广州人叫“开门炮”。年三十晚守夜至深夜,迎侯良辰吉时,到了交子之际,便打开大门说“开门大吉”,或者贴上红底烫金的“开门大吉”单语,烧开门炮。此时各家各户,点燃鞭炮。有些人为了“抢炮头”,提起几分钟把炮烧响。其他人闻声接引,一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持续几个时辰。两三点后才逐渐安静下来。四点多钟,鞭炮又一次响起来,到天亮方止。开门出去,家家门口,大街小巷,都铺满了一层星碎的炮竹红纸,增添了不少节日气氛。但是现在的广州,由于禁止了鞭炮的燃放,除夕夜已经没有这样的新年习惯了。虽然还是会有些“不怕死”的人会“开门炮”但是热闹的程度真是不及过去。少了这一活动,总是觉得,现在的过年与小时候相比,气氛没有这么的浓厚。

  不仅是“开门炮”,现在的广州人保留这些节前风俗的也不多了,拿我家举例,我自己觉得,相对其他家庭,我们家算是春节的习俗还是保留得比较完整的。廿三谢灶、廿七洗嘢、廿九贴春联、卅团年,这些活动还是有进行的,母亲在年关有空的时候还是会蒸一些糕品。但是现在绝大多数广州家庭都怕麻烦,或者是没有时间,糕品都是用买的,三十的团年饭不再在家里面吃,大多是到一些酒家团年。

  正月初一开始过年;每天亦有固定的礼俗:“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穷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寻春去,初八八不归,初九九头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火明,十五祈完灯,采青走百病。”春节的活动,一直闹到元宵,方才告一段落。

  行大运:

  大年初一,据说是以前的广东人,初一早上就会到野外去郊游。有的绕着村边,有的围着田园,有的循着屋宅走圈圈,叫做“出行”,俗称“行大运”,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好事常来,万事胜意。正月初二谓之“开年”,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携儿带女去串亲访友。继续拿我家的情况举例子,早上妈妈会杀鸡拜祖宗,拜完之后就开始做开年饭(正月初二是一年之中的“头牙”,吃“开年饭”)。吃完开年饭,就带齐东西回到外婆家,开始拜年。走的时候,外婆或者外公就会把用红纸捆扎的生菜,芹菜,葱给妈妈,当回礼。表示:全家生机勃勃,大人勤勤恳恳,小孩聪明伶俐。人日游花地——正月初七为人日,广州人日游花地的风俗。

  广州除夕的习俗2

  广州除夕干的事情

  广州人在除夕一大早,就会去买一条有叶有根的甘蔗回家,寄寓“有头有尾”的意思。

  年三十晚,广东许多地方都有“卖懒”风俗。以往,除夕之夜,广州市各家各户的小孩一人提一个灯笼,拿一个红鸡蛋和一个慈菇,三五成群地在街头巷尾走来走去,边走边唱:“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不懒。”其他小孩看见“卖懒”队伍来了,也跟在后,一起唱那童谣,只见处处烛光闪闪,童谣四起,是除夕的老羊城一景。小孩卖完懒回家,把红鸡蛋分给家中的长辈,分吃的越多越好,表示自己的懒卖得很多,来年就越勤快。

  广州人除夕的团年饭可以说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广州人的团年饭十分讲究,饭桌上有鸡、鸭、鹅、烧肉,还要有鱼,惟独没有“炒鱿鱼”这道菜。广州话“炒鱿鱼”是被老板辞退的意思。一年之中大家都很忙,过年才团聚一起,因此特别重视除夕的团圆。广州煮团年饭,还喜欢煎一两条土鲮鱼放在米缸上,过了年才吃,称作“责年”(广州话“责”是压的意思),寄寓“年年有余,丰衣足食”。

  逛花市是广州人的一大特色。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是19世纪初形成的。那时在市中心藩署前(今北京路财厅前)一带成为花市。到了20世纪初,老城拆除,藩署前一带成为大道,逛花市的人逐渐多起来,以后成了习俗。从上世纪60年代始,广州的花市设在教育路、西湖路,以后,又在4个老城区各自设花市。每年花市在除夕前3天举行,到了除夕,广州人由通宵达旦守岁的习俗,渐渐变成逛花市。到现在,每逢春节,广州的每个区都设定特定的区域举办花市。

  广州人流行守岁,到除夕夜零晨,家家户户都开门燃放爆竹迎接新的一年到来,爆竹声持续一个多小时,全城都被硝烟笼罩,震耳欲聋,遍地都是红纸。

  现在过节,许多旧内容已被新内容代替,有的习俗也已不复存在,例如“卖懒”、“烧炮仗”,但除夕习俗体现的一种广州人向往新生活的愿望,在现代生活中依然不能缺少。

  广州人除夕食俗

  年糕

  年糕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蒸成的糕,是农历年的应时食品。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广东人喜欢把年糕切成片,放进锅里煎香了。一口咬下去,表面香气扑鼻,里面则是黏稠软糯的年糕,加上甜甜的味道,大人小孩都喜欢极了。

  糖环

  以前未有现代的水龙头,水喉上只有一个尖尖的突起。每家每户总有一个中空的铁环,要取水时,将中间的小洞对准突起按下一扭,自来水便哗哗地流出来。这铁环被称为糖环。广东人过年也爱吃糖环,此糖环当然不同彼糖环,糖环由糯米粉做成,两个糖环唯一相似之处是形状,两个都像一个一个扣起来的环状物。

  煎堆

  在广州过年,一定要吃煎堆,黄蹬蹬的煎堆像个大胖小子,稍微触动一下,随即滚动到老远。因此广东有句俗语:“煎堆辘辘,金银满屋”,意思就是吃煎堆能够为家里人带来财气。

  蛋散

  蛋散也是煎炸食品的.一种,用薄条面皮旋扭后,丢进油锅中炸成。常见的蛋散有两种,一种是咸味,常常在面皮中揉进芝麻,吃起来又香又脆。另一种则是甜味,口感没有咸味的脆,却多了一份酥感,蘸了蜜糖丢进口,一咬下去就化掉了。

  蛋散不像其他传统煎炸食品厚重,由于是用薄面条炸成,往往一碰就散掉。因此,广州人又喜欢把胆小怕事或不成气候没出息的小人物称之为蛋散。

  广州除夕好去处

  白云山

  每年过年白云山都是人头涌涌,作为广州市区内的最高最大的山,新年爬白云山既可以登高远眺感受节日气氛,也有很多当地人是冲着新年“行大运”来白云山游赏的。

  荔湾湖公园

  荔湾湖公园融合了许多西关风情:西关大屋、小桥流水、风车、灯笼、食肆、欢声笑语,在这里遇见熟悉都是一句新年好问候,让人感觉非常温馨。

  越秀公园

  这里有越秀山、体育场、镇海楼、五羊雕像,过年出门爬爬山呼吸新鲜空气,这里是很好的选择。

  大夫山

  处于番禺区的大夫山,近来越来越多的广州人过年选择来这里玩,这里的一大特色是骑自行车,围绕面积广阔的大夫山环游,每一处都是不同的风景。

  广州除夕的习俗3

  广州除夕夜习俗

  广州的春节花市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题街道上搭起彩楼,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人春节爱插桃花,所谓“一树桃花满庭春”。一株靓桃花插在厅堂里,满树星红,持上节日彩灯,披上绿绸杏带,确是增添了不少春色,所以不但居家喜爱,各大宾馆酒楼,届时必以一株大桃花装点门庭。桃花成了广州的春节“圣诞树”。

  老北京人的除夕习俗

  1、买荸荠

  在老北京,除夕的黄昏时分,是街上最清静的时候。店铺早打烊关门,胡同里几乎见不到人影,除了寒风刮得电线杆上的线和树上的枯树枝子呼呼响,听不到什么喧哗。只有走进大小四合院或大杂院,才能够听到乒乒乓乓在案板上剁饺子馅的声音从各家传出来,你应我和似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像是过年的序曲,是待会儿除夕夜轰鸣炸响的鞭炮声的前奏。就在这时候,胡同里会传来一声声“买荸荠喽!买荸荠喽”的叫喊。由于四周清静,这声响便显得格外清亮,在风中荡漾着悠扬的回声,各家都能够听得见。如果除夕算作奏响辞旧迎新的一支曲子的话,前奏是剁饺子馅欢快的声响,高潮是放鞭炮,那么,这寒风中传来的一声声“买荸荠喽!买荸荠喽”的叫喊,则像是中间插进来的一段变奏,或者像是在一片剁饺子馅的敲打乐中突然升起的一支长笛的悠扬回荡。

  这时候,各家的大人一般都会走出家门,来到胡同里,招呼卖荸荠的:“买点儿荸荠!”卖荸荠的会问:“买荸荠哟?”大人们会答:“对,荸荠!”卖荸荠的再问:“年货都备齐了?”大人们会答:备齐啦!备齐啦!”然后彼此笑笑,点头称喏,算是提前拜了年。

  荸荠,就是取这个“备齐”之意。那时候,卖荸荠的,就是专门来赚这份钱的。买荸荠的,就是图这个荸荠的谐音、图这个吉利。那时候,卖荸荠的,一般分生荸荠和熟荸荠两种,都很便宜。也有大人手里忙着有活儿,出不来,就让孩子跑出来买,总之,各家是一定要买几个荸荠的。对于小孩子来说,不懂得什么荸荠就是备齐了的意思,只知道吃。那年月,冬天里没有什么水果,就把荸荠当成了水果,特别是生荸荠,脆生生、水灵灵,有点儿滋味呢。

  2、泡腊八醋

  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在北京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从这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3、贴春条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广州除夕好去处

  北京路步行街

  北京路步行街北起中山五路,南至惠福路,全长440米,沿街商铺138户,以经营服装、百货、鞋类、餐饮、珠宝为主。服装类的`专卖店占34%;百货类占17%;皮革鞋业占15%;餐饮类占14%;珠宝类占11%;文化类5%;医药保健类占3%;服务类占1%。广州市商业的龙头企业一一广百百货就坐落在步行街上。

  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位于广州市中心,该街区是广州城建之始的所在地,是广州有史以来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区,两千多年来,其中心城区和中心商业区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不仅创造了国内外城市建设史上罕见的奇观,也造就了广州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和商业文明。

  中华广场

  相对,东与休闲广场——英雄广场为邻。地下负一层连接地铁一号线烈士陵园站A出口,多路公交车路经此地,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中华广场由广州兴盛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其股东之一香港昌盛集团有限公司全额投资建成,地拥3.5万平方米,其中,商场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写字楼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是一座融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和甲级写字楼为一体的广州市标志性建筑。

  广州塔

  广州塔是一座集旅游观光、餐饮、文化娱乐和环保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大型景观建筑,她集合了当代工程设计和施工最新技术,承接了广州这座历史古城2000多年的文化,向世人展示了腾飞的广州、挑战自我、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气魄。

  广州除夕的习俗4

  广州除夕首要拜神,吃年糕、逗利市,逛花市,买些买个风车、鲜花、年桔,只要不空手回就可以。

  广州除夕习俗:拜神,拜祖先、拜寺庙里的神佛,求平安,发财。

  广州除夕习俗:逗利市,孩子(未结婚都是孩子)跟长辈要红包,寓意利利事事。

  广州除夕习俗:蒸年糕,寓意年年高升,如糯米年糕、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九层糕、松糕都可以。

  广州除夕习俗:年货,必备八宝果盒(糖金橘、糖莲子、糖马蹄(荸荠)、糖椰角、糖椰片、糖冬瓜、煎堆、蛋散、糖莲藕……),集够八样,摆客厅。

  广州除夕习俗:逛花市"行大运",不可以空手而归,买个风车、鲜花、年桔都可以。

  广州除夕习俗:除夕花市买风车转运,风车越大越好,寓意新年风生水起。

  广州除夕习俗:除夕花市买桃花,粤语"红桃"与"宏图"同音,寓意"大展宏图"。

  广州除夕习俗:除夕花市买年桔,大小关系不大,但一定要有,寓意大吉大利。

  广州除夕习俗:除夕花市买年花(鲜花),一般买菊花、芍药、水仙、鸡冠花、银柳、百合、牡丹、月季、比利时杜鹃、玫瑰,贺新年

  广州除夕的习俗5

  广东除夕的风俗有哪些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在广东,除夕人们还会行花街。以前老人家常说:“行花街就是为了讨个好运气。鲜花象征着花开富贵,金桔代表如意吉祥。”现在行花街除了可以买花、看花以外,更是广州人过年希望“行运”的.标志。

  广东人流行守岁,到除夕夜零晨,家家户户都开门燃放爆竹迎接新的一年到来,爆竹声持续一个多小时,全城都被硝烟笼罩,震耳欲聋,遍地都是红纸。

  广东客家人怎么过除夕

  大年三十这一天,广东客家人的关键事儿是“上红”(贴对联和大红纸)表明蒸蒸日上。以后,贴门神、祭祀祖先、提前准备年饭、守岁等。而年饭中“腕子筒”与“长寿菜”是闽西广东客家人免不了的菜。“腕子筒”便是红烧猪蹄;“长寿菜”实际上便是一整只的鸡或一整块的生猪肉放入锅中烹制,再将全部大萝卜和整棵的介菜加上,这里边的寓意很刻骨铭心。

  在饭桌上,广东客家人怎样进餐也也有一番注重。鸡头由年长者吃,羽翼给外出的男人吃,读书的孩子吃鸡游戏臂(腿)。酒洒倒在桌子视作发家致富,碗被摔坏当作会添子,爆出了木筷作为有食缘。守岁,也称点岁火。广东客家人要用特别制作的三盏灯油各自点在厅、门、灶上,直至天明。如一夜透明,这将寓意明年吉祥平安,瑞气盈门。

  广州除夕的习俗6

  广东除夕风俗习惯1、接神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

  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

  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

  广东除夕风俗习惯2、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有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

  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广东除夕风俗习惯3、守岁

  守岁的习俗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晋朝人周处《风土记》中说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馈送年节礼物,称为“馈岁”;相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但这时守岁似乎还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岁成为全国的共同年俗。

  广东除夕风俗习惯4、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广东除夕风俗习惯5、隔年饭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

  广东除夕风俗习惯6、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广东除夕风俗习惯7、祭祖

  据民俗专家、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介绍,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广东除夕风俗习惯8、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如果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广东除夕风俗习惯9、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

  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起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广东除夕风俗习惯10、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福”字究竟该怎么贴没有统一的标准。

【广州除夕的习俗】相关文章:

除夕的习俗08-31

广州清明节的习俗11-23

关于除夕的习俗06-22

除夕的习俗作文08-30

关于除夕习俗12-10

除夕的民间习俗09-02

除夕守岁习俗09-01

除夕习俗作文02-17

除夕的习俗【精】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