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霸王别姬观后感

时间:2022-11-25 11:38:1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霸王别姬观后感(通用22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霸王别姬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霸王别姬观后感(通用22篇)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1

  影片讲述一对从小一起长大的师兄弟,段小楼演生,程蝶衣演旦,两人一向配合天衣无缝,尤其一出《霸王别姬》誉满京城。师弟倾慕师兄,然而段小楼在认为该成家之时迎娶了名妓菊仙,自此三人围绕一出《霸王别姬》生出的爱恨情仇开始随着时代风云的变迁不断升级,终酿成悲剧。

  作为反思文革最优秀的影片之一,《霸王别姬》有太多太多感人至深的神来之笔。这部电影浓缩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也是中国史上一个灾难深重的时代。它把时代的转换与人物命运的转折紧密相连,结合社会性和民族性去表现人性的发展,又以人物命运来反映当时现实,使几者达到完美融合。同时,《霸王别姬》生逢其时,在九十年代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三足鼎立时期,它找到了极好的契合点。综合以上种种,使此影片得以一直屹立于中国百年电影难以逾越的高峰。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2

  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戏就是他的一生。从小就能看出细腻的情感。他坚守,但为了段小楼,一次次放弃自己的坚守。被母亲抛弃,但是一直在写着信,写完又烧了,虽如此但仍可以让他内心好受一点吧。

  菊仙、段小楼可以说被时代推搡着生活着,他们不能改变命运和时代,只能不断放低姿态去适应社会,但社会兜兜转转,标准一变再变,他们自己有时候确是停滞的。菊仙最后在房里上吊时,红色刺绣嫁衣,红得刺眼。他们岂不是最可怜的?蝶衣至少还有自己的一方净土,他们俩只剩了无可奈何。

  自尽也许是程蝶衣最好的归宿,其实一开始我就认为这样子情感细腻又另类的他是不适合这个社会,不适合人间的。

  看完对京剧竟然顿生兴趣!哈哈哈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3

  面对楚汉争霸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虽然项羽最后失败了但是我还是喜欢项羽的。

  就像李清照说的“生亦豪杰死亦鬼”,想想当初霸王举鼎,破釜沉舟。楚霸王是何等的豪气云天,虽然吴江一别,但西楚霸王仍然是西楚霸王。其实我特别想项羽能回江东东山再起,但是想想项羽是何等的英雄气概,他又怎么会抛下八千江东子弟而独身离去,于是他依然自刎去乌江边。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杜牧也曾感慨,可惜时光不再,杜牧不能回到当初为项羽身边谋臣。就像大众说的“不是项羽不肯听亚夫范增的良言,而是项羽的豪气不惧怕刘邦的阴险,就算项羽死了那是他成全了大汉的大风起兮云飞扬”。

  如今很多人对项羽刘邦褒贬不一,我感觉项羽挺成功的,至少在古人眼中他也在史记的帝王一册之中。这是很多诸侯或者争霸天下者所没有的待遇,这也是我对项羽喜爱的原因。

  想想杜牧,李清照的话我也深感同身。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4

  该片是中国电影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它为张国荣带来了崇高的国际声誉。《霸王别姬》在说两个京剧艺人半世纪的悲欢离合,实则在言中国人对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时代的转换与人物命运的转折紧密相联,社会性与民族性紧密相联,信仰与现实紧密相联,陈凯歌说他要拍一个关于迷恋与背叛的故事,于是他拍了这样一个真虞姬、假霸王的故事,人性的错位与灾难的重击为影片罗致了多面和丰富的戏剧性。加上张国荣对程蝶衣近乎完美地演绎,可以说无论从影片还是表演,《霸王别姬》都是中国百年影史上的一座高峰。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5

  面对楚汉争霸中的两个主角,虽然项羽最终失败了,但我还是喜欢项羽。

  正如李清照所说,“生也是英雄,死也是鬼”。想想霸王举起三脚架跨过卢比孔河的时候。楚霸王是多么英勇。吴江虽然被分割了,但西楚霸王仍然是西楚霸王。事实上,我特别想让项羽回到江东东山再起,但想想项羽是多么英勇,他是如何独自留下8000名江东儿女的,所以他还是自杀了。

  “到目前为止,我想到项羽,但我不会过河,”杜牧曾经感叹道。不幸的是,时间已经过去,杜牧无法回到他原来的项羽顾问身边。正如公众所说,“不是项羽拒绝听范增的好话,而是项羽的英雄主义不怕刘邦的阴险。即使项羽死了,也是他帮助那大汉最终飞上了云端”。

  如今,许多人对项羽和刘邦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项羽是相当成功的,至少在古人眼里,他还被列入了《史记》。这是许多州长或那些争取世界霸权的人所没有的待遇。这也是我喜欢项羽的原因。

  想到杜牧和李清照,我也有同感。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6

  作为少女时,我看它一遍。书和电影都看了一遍。书版小楼>影版小楼

  影版里,幼时的小楼是个血气方刚的愣头青,是个小霸王,但渐渐的,骨气都化作血流走了。即使这样,我也一直喜欢他,直到菊仙出事。好感都化作绵绵惋叹。印象最深,却是班里的戏子都化作牛鬼蛇神,用细细的丝挂住铁牌,在脖子上勒出一道细细的线,脸上涂的花彩,每个人都狼狈,除了他。但是最后他也失了仪态,太贱了,太苦了,太难熬了,这个世道和世道下的人都太疯了。所以看到电影结局是他作为虞姬死去时,竟是感到要为他欣喜的。

  小说中,作为虞姬死在霸王的怀中,只能是他奢求的梦。醒了,也只能在心中嫉妒虞姬的好运,然后活下去。

  最后,菊仙是个好姑娘。

  等我成长为女人,心境转换后,必要再捧一场霸王别姬的戏。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7

  看了张国荣版的《霸王别姬》,里面实在太多令人感动的内容,同时也发人深思。

  这是一部细节极度精致的影片,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那样的底韵,大概是照顾到国粹京剧这个极具内涵的文化吧?学艺的日子是苦的,但是并没有太多的逼迫,他们都是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心甘情愿。我看到小豆子、小赖子逃出来了,本该欣喜的,可是在那种情态下哭得无声。他们看到有名角表演,终究抵不过内心的诱惑,冒着被打死的危险回到科班。我记得他哭着说了一句他怎么能成角呢,这得挨多少打啊。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心情,正如看到一个好的轮舞者,我会默默想着他会摔得多惨,摔多少次一样,正因来之不易才让人舍不下又拿不起,矛盾可想而知。

  我们总说人生如戏,反过来想想戏如何不是人生?一曲《霸王别姬》蕴藏着多少道理?师傅告诫要从一而终,四爷解说得却很残忍,可是都有道理,不是吗?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自刎是一切的结束,可是她却在所有人心里活了千年,时间不是一个结局,很多时候只会是开始。酒不醉人人自醉,戏本无情人多情,奈何!奈何!

  如果只看了前半段,我是开心的,那段时光的他们虽然矛盾重重,吃各种苦,受很多的罪,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对生活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

  那时候的楚霸王的确是霸王,不畏强暴,有几分骨气,恣意而为,潇洒活泼,不懂得怎么趋炎附势,让人时刻担忧但是又时刻竖起大拇指,是一个好汉。后面的霸王已经没了霸王的风采,懂得了将就,开始去讨好人,尽管第一次是为了救师弟,无可厚非。可是他的表现越来越让人失望了,各种退步,直到后来对师弟的揭发,违心对妻子说出不爱她划清界限的话,已经彻底丧失了自己。虽然在那种大环境下为了自保做这点牺牲算不了什么,可是他对观众的伤害可算是很大的。其实最开始他就没有全心全意在戏上,他把它当作生活的手段,为了更好的生活,生活中有它没它都是一样的。

  蝶衣不是这样的,京戏是他的全部,他已经完全入戏了。他的师哥最常骂他的一句话便是:蝶衣,你真是不成魔不能活啊!骂他是戏痴戏迷,总是在生气的时候告诉他分清楚现实和戏。可是对于一个爱戏懂戏的人来说,它和生活早就已经融为一体了,借用古圣先贤的一句话就是道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程蝶衣是他还是她?我总是愿意用这个她来称呼这位程老板,她早已经超越了性别的界限。蝶衣对于唱戏是不分国界不分阶级地位,她眼中的人只有懂戏或者不懂之分,这是一个无邪纯真的人至死都在捍卫着为戏者的尊严。对于日本侵略者,她夸赞青木是懂戏的,后来又在生死关头说青木要是不死,这京戏早就传到日本国去了。八年艰苦抗战终于胜利,在大家对日本人恨之入骨的时候,她还在尊重死者的尊严,还在称日本国客观公正,思想情怀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高度。她的一生纯粹为了虞姬活着,为了京戏活着。

  她深情而又决绝,不肯将就,我想她的世界里也许除了黑便是白吧?爱京戏所以不肯被糟蹋,在她救回的小四和师哥再一次欺骗打击她之后,她心伤了,迷茫了,于是她一根火柴烧掉了所有的戏曲服装,独自一人走到了少时练功的地方,默默缅怀。她至孝,对于母亲不肯透漏半点辛酸苦楚,一路坎坷,但是几句碎语就为母亲勾勒了一片净土。直到最后,她怨的只是原来你们都骗我,不是怪世道不平人们不懂她和她的京戏,就是这么简单却让人羞愧。我宁愿她哀叹,她大声抱怨,至少这样我会觉得她会开心一点,或者找到一二知己。

  她曾问过虞姬为什么死?,最后她也是和虞姬一样死去,扮了一辈子的虞姬,她终于懂得了吧?不,也许她早就知道了,可是不愿意相信,当所有的事情都过去,一切风平浪静,大家都老了,不能唱了,她是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了吗?所以追随自己的梦入了九泉,她在为霸王为虞姬为无辜死去的文化者,以及为京戏殉葬。可是用她做这个祭品,我觉得太过于奢侈。若她能到当世,那水袖一甩,兰花指一翘,圆润的声音慢慢从嗓子里逸出我必为之倾倒。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8

  写在前面:在《霸王别姬》的文化视野中,首要阐释的是人生理想与现实在这对永恒的矛盾。在银幕上,这对矛盾具象化为戏剧理想与生活困惑。"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

  本片充满激情地叙述了这个延续半个世纪的故事,但并不满足于仅仅动人地讲故事。片中一些镜头,极具张力,具有相当大的历史涵盖面,每一个时代的更替对人民而言无所谓好坏,他们只关心自己的生活,过得好就是好政府、好时代。

  在此过程中人物的变化益加发人深省。这部影片,在华丽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摄影机紧跟人物命运而运作,情节波澜起伏,富于戏剧性的生生死死的剧烈感情冲突一直贯串到底,比如影片刚开始时程、段两人缓步进入黑暗的剧场,镜头在前方一路跟随,极富意境。人物居于焦点,色彩的使用非常成功,红色与暗色的对比巧妙的突出了人物,同时运用烟雾营造朦胧、神秘、哀怨的效果,在程蝶衣身上尤为明显,台上的艳红台下的青色相得益彰,他眼睛和身体的轻微转动看来特别传神,将内心的痛苦侧面的突出的反应了出来。

  另外,表演元素在电影语言构成中的比重大大提升,于是在演员的选择上转向明星。陈凯歌电影的演员表上第一次出现一批显赫一时的星群:张国荣、张丰毅、巩俐、吕齐、葛优、英达、雷汉等,具备充分的商业元素,但同时,却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造型刻意求工,镜头的涵义却趋于明确简练,一目了然;节奏亦趋紧凑。香港影评界对于本片的"雅俗共赏",叫好又叫座,以"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来形容,相当中肯。

  在《霸王别姬》的文化视野中,首要阐释的是人生理想与现实在这对永恒的矛盾。在银幕上,这对矛盾具象化为戏剧理想与生活困惑。"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

  "无论中国或西方,都盛行这种对戏剧与社会人生关系的概括,因为这种概括确实相当精当地把握了这种关系的要领。但这种概括只侧重于艺术反映现实的一面,艺术之为艺术,还在于它不等同于现实,首先,它融铸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现实人生总是不完美的,戏剧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不完美人生的弥补,从而或多或少带有梦幻色彩。戏剧理想作为一种艺术境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陶冶人的情操,却并不提供现实人生所遵循的具体生活模式。因为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着巨大反差的。

  在《霸王别姬》里面使用了两样绝妙的道具,分别是—霸王(段小楼)和自刎的宝剑。电影通过段小楼成功的展示了程蝶衣的迷恋和对菊仙的背叛,通过宝剑的浮沉委婉的见证了段小楼、程蝶衣不寻常的"爱情"。而影片在理想与现实永恒矛盾的审美观照中,显然倾斜于理想化人生。虽然仍具那种理性批判的目光,并未将理想化人生过分理想化。

  影片未回避程蝶衣为日军演出的失节,也示加避他沉沦于鸦的失行。但程蝶衣对京剧艺术痴迷的执着,"从一而终"的情感的真挚,超越世俗是非的我行我素,倘徉于梦幻与现实的迷离,寓有一片纯真的童稚之心,构成了一个超凡的精神境界,弥漫着一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朦胧之美。

  此片时间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并记述几个不同时代政治变幻社会嬗替之轨迹,艺术难度很大。在这个意义上,影片的解答已属难能可贵。不过人物命运的跌宕与时代风云的投射,尚未到水乳交融之境。

  某些政治变革之笔触尚见意念显豁,人物的时代沧桑感略显不足,比如菊仙。影片最后的高潮,这种人物与时代的分裂更见痕迹。程蝶衣与段小楼在《霸王别姬》绝唱中虞姬以剑自刎,构思精妙,气氛浓郁;没有这戏不足以为全片划一个圆满的句号。遗憾的是,程蝶衣未自刎于演出权力被剥夺或被“”中人的尊严遭到残酷蹂躏之际,悲剧的心理依据和情绪积累就不能说是很充分了。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9

  写写霸王别姬的观后感。

  段小楼与程蝶衣小时候的名字为小石头与小豆子。

  师哥总是照顾师弟,在那个集体宿舍里,很是累,很是苦,但也有奔头,因为将来又可能成角儿。

  在这里主要想讲讲俩个人的性格。

  首先师哥段小楼是个性格开朗,喜欢乐于助人,但心思却没有那么缜密。

  他的乐于助人也仅限于日常看的见的生活里,没有想在思想上,想法上去改变或是帮助其他人。

  段小楼的思想世界比较浅,所以比较容易快乐,也不屑其他人的眼光。

  这是他们的徒弟小四抢了虞姬的角色,后来演霸王的师哥来给屋内失落的师弟认错和劝阻时说的话。

  你也不出来看看,这世上的戏都唱到哪一出了。

  师哥段小楼适应着周围的变化,而师弟程蝶衣却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我才是你的虞姬。

  所以我认为在这个片里演霸王的角色是师哥,所以才有人说程蝶衣应该是同性恋,我却不这么认为。

  我认为程蝶衣只是迷恋与执着,痴迷与虞姬这个受保护,受楚王挂念的这样一个角色,

  如果就算这个楚王不是师哥而是师姐,他也会一样的痴迷。

  按现在的话就是,虞姬的感情是在与楚王的感情世界里,至于谁是楚王根本没有关系。

  其次小师弟程蝶衣则完全相反,虽然也是男孩,却特别的安静,他的思想世界里很深也很窄。

  别人说的一句话,装在心里几十年都不会丢的那种。非常执着,活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

  小时候段小楼说了一句,霸王要有这把剑,早就把刘邦给宰了,当上了皇帝,那你就是正宫娘娘了。

  就是师哥随口说的一句,程蝶衣却一直记在心里,当他看见袁有这把剑,也有意思赠与他的时候,无论其代价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程蝶衣一直活着戏里,应了那句不疯魔,不成活。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10

  首先不得不说一下,自己看这部电影的原因。这学期我选了中国当代小说研读这门研讨课,老师带我们解读了很多的中国当代小说,而他提到了很多次霸王别姬这部电影,而且一直在对它好评,所以忍不住就看了。

  这部电影给我的直观感受就是震撼,真的是震撼。从故事的设想、演员的演绎、情节的细腻、电影的场景、人物的成长、时代背景的反映,给我带来了极大地冲击。以前从没有接触过张国荣的任何作品,所以对于大家对于张国荣的尊敬都没法了理解,但是看了霸王别姬之后,真的不得不佩服张国荣,感觉他把蝶衣的那种柔与刚以及隐忍都表现出来了。还有就是巩俐的表演也让我咋舌。以及影片所反映的那种京剧文化在逐渐受到破坏的现状,也让我在看影片的过程中思考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感受到了在不同的时代下人民大众以及文化事业者的痛苦。还有一个我的感受就是,我感觉这个电影以蝶衣的成长为主线,似乎蝶衣的每一步成长都伴随着死亡。踏进戏园子的蝶衣,伴随着的是他身上的女性一面的消失;少年时代的蝶衣,伴随着小赖子的上吊死亡;日本人侵略中国,成角儿了的蝶衣伴随着科班师傅的死亡;民国时期的蝶衣,伴随的是陆小楼和菊仙的孩子的死亡;建国时期,伴随着袁四爷的死亡;文革时伴随着菊仙的死亡;直至最后他自己的死亡。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11

  霸王别姬叙事紧凑,环环相扣,节奏合理,不拖拉,我觉得很好看!

  本片用社会的发展促使人性的改变,用人性的改变,完成命运的不同故事情节和李寻,遵循因果,以时间顺序的叙事顺序,层次清晰,不冗长,描写手法自然不做作,在时代的刻画方面,既符合当时社会背景,又能体现历史的沧桑感。

  电影中光的特效运用的很出色,电影开头就是用光线渐暗的方式把观众拉回旧时代!在小楼结婚时,喜庆的色彩与伤心绝望的蝶衣,处于黑暗的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人物内心,感受精神状态与气氛,电影音效与配乐方面也是极佳的,电影中多次出现的叫卖声,反映了人物紧张局促不安的心理状态,电影的配乐营造了大气恢宏的气氛和中国典型文化的格调,电影中演员的造型方面也非常考究,符合时代特征的服饰道具等,更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程蝶衣和段小楼的经济,精细造型!段小楼有一套京剧行头,程蝶衣有四套。这五套行头,无论是法官服装配饰还是妆容,都十分精致,突出中国京剧的特征,使人看起来赏心悦目。

  总之,《霸王别姬》是一部极具视听之娱,又能让引人深思的好电影!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12

  很久以前看过这部电影,那时年轻,不能体会,看不出它好在哪里。

  最近重看,久久不能平静。

  首先是演员的演技好。很多男演员演这种女性化的角色,很容易演得别扭尴尬或者令人生厌。他们是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去表演。张国荣已经和角色合二为一了,他的眼神,他的动作,他的一颦一笑,都是带着蝶衣的故事和思想的。巩俐的菊仙也非常有魅力,把一个敢爱敢做,老辣聪明又美丽无奈的女性演得入木三分。她的美不是网红们标准的大眼睛、瓜子脸,而是非常有辨识度,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和性格,令人印象深刻。

  我想,真正的艺术家大概都是像程蝶衣那样,眼里揉不下一粒沙子。这样,才能投入,才能让思想始终保持纯净。纯净了,才能创作,才能出神入化。艺术,真的是要不得半点功利心,要不得半分污染的。小四的急功近利和霸王最后的屈服,越发衬托出程蝶衣对感情和对艺术的坚守、执著。

  喜欢老电影的暗色调,喜欢菊仙为了爱情奋不顾身、孤注一掷的勇敢,喜欢程蝶衣站在舞台上的风华绝代。程蝶衣吃了那么多苦,经历了那么多的污浊不堪,可是,依然是干净的。不是那些花花绿绿的戏服,也不是什么技巧,内心的干净才是一个人最大的魅力。

  创作,就得眼里揉不下一粒沙子,不受花花世界的纷纷扰扰。

  做人,就得眼里揉不下一粒沙子,不能随便妥协和低头。

  这世界充满艰辛,有的人像霸王被生活改变了,有的人像菊仙被生活打倒了,有的人像程蝶衣,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都要活出自己,活得洁白,活得纯粹。面对生活,程蝶衣是真正的赢家,哪怕遍体鳞伤但心始终强大和昂扬。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13

  作为一部电影,他是很冷门的,全天全上海排片九场,当晚我看的场次只有6名观众。甚是凄凉。整部电影约一个半小时,讲的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的故事。如果作为国产京剧电影的试水,我觉得有几点做得很不错。一是开头有故事简介,能让我这种对历史知识不熟悉的人有个背景了解,不过开头字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还是惊着我了,这么大的排场。二是京剧的特色可谓原汁原味的保留了,从布景到走台,从人物形象到声音唱腔,几位老艺术家的表演值得称赞。

  不过可能碍于京剧本身形式的局限性,整个故事镜头几乎用的都是正对着主人公的构图让人看多了有点别扭,部分戏码的面部大特写也难以与整体镜头切换连通,倒是十面埋伏时候台上约莫十来个人的打戏拍的觉得十分流畅,一气呵成,效果远远好于给脸谱角色的单独特写。加上京剧表演的色彩本来就浓重,红是红白是白,如此饱和度高的色彩在电影荧幕上更是鲜艳。虞姬和霸王的行头不用多说,隔着荧幕都能感受到做工精巧,令我捻捻不忘的是虞姬后半段穿的一件斗篷,外头黄色,里头青绿,外头绣花,里头好像绣的事梅花,内外兼修表里如一,不得不感叹戏曲服饰与如今时装的不同。

  就像所有老物件一样,京剧用的是一种缓慢的节奏,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老祖宗的智慧不容小觑,一根杆,就演出一匹马,两面旗,就化成一座山,再那个年代,如此美好的色彩能给人带来多大的想象力,好似儿童用木杆玩起的游戏,玩的人沉浸其中。

  国粹有国粹的魅力,我看过无数遍张国荣演的虞姬,我以为因为是他演的虞姬,所以才那么美,今天发现,原来无论哪一出的虞姬,都是美的。

  在我心里,虞姬不是因爱而死的,已经感知到前路不详的虞姬,是做好了准备与霸王一起赴死的,可是霸王缺一句奈何兮一句奈何兮,对着眼含泪光的虞姬说,你说我该把你怎么办?难道是为了逃命要丢盔弃甲么?难道是没了虞姬就能突出重围么?难道是嫌她走的慢要抛弃他么?虞姬不是因为爱霸王而死,不是因为恨霸王而死,真正促使虞姬拔出宝剑的,是对眼前这个男人深深的失望。

  明明我已经决心刀山火海都跟着你去赴死,你却问我奈何。

  明明我们都只有死路一条,你却还要我死的离你远一点。

  明明可以共同投江做一对神仙眷侣,你却愚蠢的以为自己还能逃脱。

  虞姬不是为爱赴死,她只是我心已死,就是我们常说的哀莫大于心死。

  拔出剑的那一刻,她应该希望那个征战七十多次战无不胜的霸王能拦住她吧,打下她手中的剑,相拥而泣。只可惜,他没有,正如哥哥拔剑时来不及救他的霸王一样,他们都是对世界失望和绝望的人,但又不甘心的留有一丝希望,于是只身赴险,终于没能回头。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14

  这两天学了《京剧》这一课,京剧被介绍的淋漓尽致,作为课外补充,我决定看一场戏。

  其实对我来说,戏曲并不怎么有魅力,在幼小孩童的感知里不过是又烦又噪,吚吚呀呀的难听死了。我烦那踱来踱去的步子,那断断续续若干分钟才能唱完的歌词,那浓装重抹的面饰——而今天,已经六年级的学生,深为过去的看法而感觉到羞愧。我要重新在这,认认真真的看一出戏。

  《霸王别姬》是被认为是东方美代表的四大名旦之一梅兰芳作为主角演唱的。讲的是霸王的部队已军心涣散,四面楚歌,霸王欲带虞姬杀出重围,可虞姬怕连累霸王,挥剑自刎。看到这里,我竟然感动了……

  是啊,他那……不,不如说“她”那嗓音十分好听,圆润优雅,听起来似乎辽远而逼近,又柔和而铿锵。“她”将这感人的画面演出的惟妙惟肖。或许这就是中国的艺术吧!是成为国粹的原因吧!是外国人都为之敬佩的原因吧!

  八年了,我从没有仔细的听过一场完整的戏曲。今天,我静静的倾听,认真的品味国剧的美。这是一门中国及至全世界都闻名的艺术精品,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国粹而感动骄傲。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15

  早听说张国荣版的《霸王别姬》很好看,分两次看完,到最后谢幕才感觉自己没看懂。是从头到尾彻彻底底的没看懂。于是又上网去翻网友们的影评,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剧情有这么深刻的内涵啊!

  这种感觉让我哭笑不得,我竟不懂电影到这种地步了吗?

  后来又仔细翻看了不同网友的影评,觉得他们都有很深厚的文化修养,这么一对比下来让我吓了一跳,别人都看懂了,就我没看懂,岂不说明我的文化修养很低?

  仔细回忆一下,我是从来不看文艺类电影的,就算去年李安的《少年派》炒得沸沸扬扬我也没看,不是没时间,我知道就算看了我也看不懂。至于文字方面的东西,散文和诗歌我都是不碰的,高中的时候曾经买过一本《余秋雨散文集》,看了几篇也没看了,说实话兴趣真的不大。

  但是我对思想类的作品很感兴趣,尤其是古文。韩愈文集、道德经、论语什么的被我背的滚瓜烂熟,而且还不是有意去背自然熟的那种。我觉得这种微言大义的东西才叫有意思。

  单是这样的话,仅仅只能说明我个人口味有倾向性,但不止于此,就电影来说我肯定不是什么电影都不看,当然,是有被动性的,如果哪部电影不是宣传的人尽皆知,我也很少有闲情去观摩观摩,所以你看,什么样的电影会宣传的人尽皆知,都是些大制作啊,像《战国》、《夜宴》、《无极》、《新四大名捕》等等,那画面多恢宏啊,打斗多刺激啊,看得我一愣一愣的,巧的是每次等我看完没多久网上就好多影评说这些都是烂片。

  大家可能知道我要说什么了,一个平时只看商业烂片的人,怎么可能看得懂真正的好电影 。

  这个我真的是感同身受,尤其是看完《霸王别姬》之后,我不认为程蝶衣是因为沉醉于艺术而分不清男女,我只看到整部电影就是在讲两个好基友的故事,我也不认为小楼和蝶衣有多么高尚的节操,只看到他们的矛盾从没消停过,更加没觉得程蝶衣的扮相有多貌美,甚至没觉得哥哥的演技好在哪里(仅指本片)。

  这么好的电影就被我糟蹋了,这就是只看商业烂片的结果。

  作为普通网民我们不可能有专业电影人那么执著的审美观,往往别人搞一下宣传,强调一下卖点,我们就被吸引过去了,尤其是透漏一下里面有哪些美女帅哥,我们这些纯情青年哪忍得住好奇心。

  试想一下十年后,90后和00后都成长起来了,他们看电影以商业烂片为主,看书以快餐小说为主,看电视剧以言情戏为主,看综艺以明星爆料为主。

  那个时候,好电影只有奥斯卡评委在看,文学巨著只有诺贝尔评委在看,好电视剧只有学院派当成案例研究,好综艺节目只能半年内销声匿迹。

  觉得很悲观是吗?今天有我在这里反思自己和所处的环境现状,十年后肯定也会有人干同一件事,甚至可能更多。成龙连拍了两部电影都表现得中流砥柱大义凛然,所有人都在拍烂片,他拍好片,就很容易脱颖而出。烂透了之后正是棒极了的开始。这就是,物极必反。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16

  《霸王别姬》于我的震撼之处不外乎张国荣的演技与剧情。就像段小楼说的`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他把程蝶衣这样一个角色演绎的让人过目不忘,每一个看过影片的人,或震惊或不可思议或心痛或难以理解,各种各样的情绪都是对他的肯定。

  这部影片我看了两遍,第一遍看的剧情,第二遍着重体会影片所要表达的意思。通过段小楼和程蝶衣华丽又曲折的半辈子,会让人不禁想到,还是作为小石头、小豆子的他们更加快乐,尽管那日子苦,可他们两人是相依的,是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影响的。文革害人,情欲害人。没有了小石头的小豆子,就没有了生的希望,是小石头救活了他,改变了他。他一生的轨迹里,最没办法缺少的就是小石头的存在。可惜最后,段小楼不再是小石头,程蝶衣也就不再是小豆子,比起无望无趣的现实,他选择了死亡,完成自己的从一而终。终的或是自己对于小石头的爱恋,或是那一段不复返的羁绊。

  我比较愿意说,整部影片交代给我们的,是这样一个人凄美又无力的爱恋。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17

  当一切开始就再难停下,红色的幕布缓缓拉开,各类角色依次入场。被世人奉为经典的京剧曲目:《霸王别姬》就此拉开序幕。

  那锣鼓声响起时,寓意着一场大戏的开始。故事已经遥远到上一个世纪,由《霸王别姬》结缘,因《霸王别姬》结怨。而程蝶衣和段小楼就是这戏里的主角。

  他们同是命途多舛的人,小小年纪被买入戏班子里学戏。在这段时间里,程蝶衣对他的师兄段小楼产生了一种似亲人又似恋人的感情。他们凭借一曲《霸王别姬》相识,却也因此而离别。

  一道缥缈却有力地声音在程蝶衣的耳边响起:“我本是男儿身,又不是女娇娥。”随着一次次的反抗,那叹息终是落下,他终是向命运投降。

  投降之后,是名声远扬。可程蝶衣的内心却在煎熬,像是在泥沼中努力挣扎的鱼儿,却始终出不来。渐渐的,他放弃了最后的抵抗。

  乐声响起,那种弥漫在空气里的淡淡忧愁开始发酵,如痴如醉。伴着蝶衣的戏腔响起:“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身。”戏幕进入高潮。恍惚间,仿佛看见了狂傲不羁的楚霸王狼狈的逃至江北,虞姬自刎于霸王眼前。

  《霸王别姬》讲的是楚霸王和虞姬,又何尝讲的不是程蝶衣和段小楼呢?度过种种磨难,程蝶衣与师兄段小楼不再相见。彼此也不想主动认错。

  蝶衣青衣披身,不再穿着华丽的戏服,不在登台唱戏。一切是那么可悲,双方都活在回忆的旧梦里。时光在悄悄流逝,程蝶衣与段小楼彼此间的再次重逢,也只能一笑泯恩仇。他们再一次合作《霸王别姬》,随着落幕的是程蝶衣的死亡。

  台上,《霸王别姬》正在谢幕。耳畔突然响起那带着忧愁的旋律:时过镜迁若再描一笔,无非是痴人入了梦…自娱,你若不在,我又岂敢,妄提往昔……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18

  大约一周前,看到宗老师“重看影片《霸王别姬》”的博文,阅读之下,共鸣甚多,勾起了我脑海深处点滴回忆,更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感伤。

  1994年,尚在念高中的我,曾在父亲的陪伴下,观看了影片《霸王别姬》,当年,恰逢母校东阳二中50周年校庆,全校师生在庆典之后,又集体观看了一遍。以当时的阅历和经验,虽然看了两遍,我亦无法理解此中之深刻内涵。倒是和父亲的这番看电影经历却成了我回忆中的难忘一幕,之后,2007年元旦,那段时间,父亲病重卧床,鲜有外出,那天父亲兴致很高,我即陪父亲到翠苑电影大世界看了两场电影《满城尽是黄金甲》和《伤城》,当时迈步走在阳光下,我突然发觉父亲蜡黄的脸庞,一种不祥的预感开始在心头蔓延,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多次瞥见,即使在非常精彩的情节下,我父亲仍然耷拉着脑袋,显得非常疲惫,两天后,他入住浙江肿瘤医院,两周后,进入重症监护室,三周后的1月31日下午,溘然离世。这就是为什么2009年的某一天,我偶然重看《霸王别姬》,一下子看明白时,再也无法控制内心情感的爆发。“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当年听戏的外婆和父亲都不在了,只剩我独自面对银幕欣赏,无法隐忍的眼泪,哗哗地流下来,满面啊!

  说道《霸王别姬》,不得不提中学语文老师张尚水,当年印象中,他胖乎乎的,很可爱,烟不离手,牙齿没剩几颗,说话漏口风,据说他的鼻子可以闻出是什么品牌的香烟。是他教会我写文章不能记流水账,要有矛盾的情节,是文章的看点。因为当年,张老师是老教师,回校参加校庆的很多知名校友都是他教过的学生,所以,那天他很兴奋,教书一辈子无非就是为了享受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张老师本来打算不去看《霸王别姬》,他想当然地以为这是一部楚汉争霸的电影,在我的提醒下,他的眼神中闪出期待的光彩。次日,我们一起分享了观后感,无非是什么“同性恋”之类。2011年的夏天,我又见到了75岁高龄的张老师,行动明显老迈,唯有那双眼睛仍然保持着睿智和鲜活,很多细节,我记得,他已经不记得了,也许他的学生太多了,未必记得我,而对我而言,语文老师就他一个,当然记得。

  2000年的9月,我已经参加工作,偶然的机会,我到浙江日报社,看望我的一位朋友,笔名孙劼人,他是工交部的记者,他的办公室窗户正对浙江体育馆的大操场,大操场上正在搭台布置一场晚会,孙劼人告诉我,是张国荣演唱会,当时,我对张国荣的歌并不熟悉,对演唱会也不热衷,当然囊中也羞涩,所以,压根就没有去参加演唱会。却是宗老师文中所写的张国荣泛舟西湖的情节,时空相吻合了。迄今为止,我只看过一场演唱会,也是别人(徐波)赠票给我,仅有的一次,是beyond乐队,我最喜欢的黄家驹的歌曲。

  其实我一直喜欢唱卡拉ok,记得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和工大的夏颖翀,天天去唱歌,上瘾了似的。大多会去凡人和蓝雨歌厅,印象中是在文一路和教工路岔路口,靠杭电这边的文一路马路边上,现在已经拆光了。记得有一天(应该是2003年,不是4月1日就是4月2日),整个歌厅的人都在点唱张国荣的歌,当时很奇怪,后来才知悉,张国荣在非典盛行的愚人节跳楼离世,我当时没有特别的感觉,只是发现有很多人怀念他。之后,同样是在卡拉ok,当张国荣的名曲《风继续吹》音乐开始播放,伴随着银幕上帅气的张国荣出现的时候,歌厅里一下子兴奋起来,歌厅里面无论是少男还是少女们,看到自己的偶像情不自禁的发出尖叫声,让我突然好奇,为什么大家都称呼张国荣为“哥哥”,是少女对他的昵称呢?还是少男对他的昵称呢?不得而知。这种困惑,一直到2009年重看《霸王别姬》,全明白了。“雌雄同体“是一种境界,是用男儿躯体,从里到外,从内心到形体,去体验女人,这是一种艺术的巅峰。张国荣的表演绝对是炉火纯青,京剧中的青衣角色本来就是。张国荣的争议,不在戏内,而在戏外。伴随着他的离世,各种非议也就渐渐消散。高尚的艺术可以战胜世俗、道德和伦理,他赢得了异性的怀念,也得到了同性的热爱,这是一种奇妙的景象。不是吗?

  阅读宗老师的博文,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共鸣?无他,唯生离死别耳!宗老师,想到了旅居澳洲的儿子;而我,想到了离开多年的父亲。

  清明时节,未必都是感伤的,连绵的密雨浸润和洗刷了飘浮的雾霾,也澄明了心中的积郁;明前的西湖龙井茶入口淡淡的苦涩,沁人心脾;美味的清明螺蛳浸泡在菠菜汤里,飘散出诱人的香气。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19

  不记得这是第几次看这部电影了,每次我都会被触动。看完之后脑海里会出现那样一个温婉细腻,重情重义,满腔柔情的人。那样一个以戏为命,“不疯魔不成活”的人,演了一辈子的虞姬,自己心心念念的都是自己的楚霸王。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付与了戏,一生痴情都给了师哥。可是他的师哥却只是个凡俗之人,又怎能理解的了。爱情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一个人动心,一个人努力,一个人付出,一个人惆怅,有个人烦闷,一个人患得患失,一个人撕心裂肺。可那又能怎样了?就像《白马啸西风》结尾中写的那样“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 这将是人类永恒的悲哀,无论你有多么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无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你有钱、你有权、你可以去杀人,但是人家就是不喜欢你,你有什么办法?你应该是什么办法都没有的,任何人遇到这个都是一种悲哀,这是一切文化都不能解决的问题。

  你爱的人不爱你,甚至于他都不会理解你,更没有凡俗之人能够理解的。你付出了一切,付出一生,却原来发现你爱的那个人,他就是个自私自利的小人,他为了凡尘中的那一丝安稳,利益与名利,他可以放弃任何人,他可以伤害任何人。他已不是你当年爱着的那个人了,他变得污秽不堪了。你是那样的失望,绝望啊!可是那又能怎么办呢?你爱了他那么多年,那已然成了一种习惯,怎能停止不去爱他呢?

  “小尼姑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思凡》的这段戏文贯穿始终,故事的最后,程蝶衣发现自己”我本是男儿郎“时,最终从戏文中醒了过来。是啊,”不疯魔不成活”,终究自己疯魔了那么多年了,也该清醒了。“大王请将剑赐予贱妾吧。”最后还是死在霸王的剑下,死都要为了霸王呀。或许,那一刻程蝶衣的生命才算是完美的吧。

  电影就是这样结尾了,什么都没有说,却也什么都告诉你了。看完之后,我就开始失眠了,我的脑子里久久浮现这样一个程蝶衣,他一次又一次为师哥出头的场景。为了救师哥去唱堂会,因为师哥小时候喜欢过一把宝剑,甘愿忍受袁某人的欺辱,以换取宝剑。但当师哥接下剑后,只说了句是把好剑,却什么都不记得了,他失望了,或许也应该是死心了吧。故事中,一拨又一拨的执政者,他们来了去,去了来。一个视戏如命的人,一个凡俗人,在大时代洪流中,俗世中的生活点点滴滴,都是那样的无奈啊......

  剧终人散后,我的心里难以释怀啊,心里仿佛某一角被深深触动了。人这一生能在自己最美丽的年龄里遇见自己心爱的人,也是一种美好,即使结局不圆满,那段惊艳到自己的时光,会温暖着今后平淡索然的生活。以后的生活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眼睛像他,有的人声音像他,有的人的看着你的某个眼神像他,有的人背影像他。你会在看到这些时突然安静下来,不说话。内心绞痛翻滚的疼痛,久久不能平息。那个人就像封存在你内心深处的一枚种子,某个相似的场景,某首歌,某句话,甚至某个沉默的时间段里。那枚种子就肆意疯长起来,盘根错节地缠绕着你的心,封锁的严密又紧实。甚至于你会心痛到难以呼吸,一呼一吸之间都带着绵远又悠长的酸楚。多少个夜深人静时你在心里百转千回,那些思念似错乱纠缠的藤蔓,好似长在你心上伤疤,不触碰它会慢慢愈合,一碰还会隐隐地痛在那里。偏偏那颗让你痛到窒息的种子,却是最美丽的花结出来的果实。那花的名字叫爱,果实却叫不爱!

  世人大多喜欢歌颂爱情的美好,殊不知爱情也会成为这世界上最大的灾难。感情最易伤人,特别是爱而不得,那是件无奈又悲凉的事情。安然转身的背后刻着的是深深浅浅的情伤,真正的喜欢一个人是做不到死缠烂打的,因为生而为人的自尊与骄傲是不允许自己那般卑微的。你在爱他的过程中会丢失了自己,你的心,你的一切仿佛都是为他而存在的。可他不爱你,也就否定了你,否定了你的一切付出与等待。那当然是场灾难,你的精神与身体再也承受不了这般的煎熬与折磨。你的精神世界在那一瞬间全线垮塌,轰然一下心脏骤停。剧烈的难言的酸楚和悲伤袭来。这是需要到少个难眠的深夜,多少个无语对黄昏,多少次泪眼婆娑恨相逢。可是爱情来的时候像阳光驱散阴影一样,那份光明与美好,引的你像扑火的飞蛾那般奋不顾身。 他的一切你都在乎你都介意,可是一切也都可以原谅。因为那是你珍爱若生命的人,即使他视你为草芥,那又怎样呢?你还是爱他呀!这像个难解的死局,就像蝶衣一样,或许死在他的怀里这一切才是个了断,才会是最完美的结局吧。 最后凝成一句话吧: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20

  千百部戏,千百种人生,最终打动你的,是你自己的人生。戏台上,身披精致戏服的戏子咿咿呀呀唱念做打,一颦一笑学尽了前世今生音容相貌,人人喝彩,为其戏子的一生。落幕台后,怔怔地脱下戏服,望向镜中的自己,像是看着另一个世界的戏子,逃不出这戏子的命。

  有首歌中唱:“人生有许许多多的路口,常常不知向左还是右。”这样的迷茫只出现在有的选择的时候,而现实中常常没得选择,被带进一扇门就不再出来。被迫的生活的选择,是戏的开头。必不可少的坎坷纠葛、恩怨情仇、悲欢离合、相爱相杀的不可理喻,折磨着人的心肠,是生活的主体,戏的骨节。末了前尘往昔湮灭,岁月流长,当爱已成往事,一粒滚烫的沙尘入眼,盈盈了浑浊的眼球,不愿放,放不下。遂结局了生活,戏的高潮。

  人啊,难为偏执。偏其所痴,执其所信。披着戏服,乃是虞姬,脱了戏服,更是虞姬。一旦入了戏,便无出戏之路。戏台上洋洋洒落传单纸片,贵妃仍舞。灯灭,舞,灯亮,舞。为懂的人舞,不管皇权富贵,不管外敌内党,轻轻蹙眉,眼角上抬,张口就来。“从一而终!”是口中念念的不忘。在被错误的时代狠狠地剥下了戏服后,疼痛难忍,如剜心一般,愤愤地一把火焚了所有的华服丽饰动作优雅,燃起不灭的是骄傲与不屈。执念如此,是当,或不当?这番骄傲与不屈是刻骨的,也蚀骨。戏子将一生交托给戏,严丝合缝地将自己与角色重叠,无论他是谁,在什么年代,都应得到世人的尊重。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人哪,倒本不该如此执着。戏中角色的枷锁不知何时紧紧套住了自己,既为戏疯魔,又为尔痴迷,不许尔别离。“我要你跟我,不,是我跟你,好好的唱一辈子戏不行吗?!”“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可戏是那个戏,生活是这个生活。生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妻子捂热的被褥,是无事小赌逗逗蛐蛐,亲朋聚首斟斟小酒。戏呀,总要归于生活。人间,只是抹去了脂粉的脸。俗世里无他那么多盖世英雄,柔情红颜,有的是你不想触碰的掉在地上的煤渣,胡洒的狗血,胡乱上身的是非。不疯魔不成活的世界里一人无论如何自在潇洒,都不应迷了心智,睁眼看看这世界吧,看看这世道都演到哪一出了。

  戏子入画,一生天涯。你我不过凡夫俗子在这世间苟活,你在台上先亮嗓,我遂应;你若在这熙攘街头大声唱念,我祗低垂下眉眼,不敢上前。确实是真虞姬,假霸王。你用这一生的戏成全了你的命,你看到生死相许的来世,幸福地无怨,也无迟疑。而我愿在这俗世里做一个俗到透顶的人,我念着初见你时冻红的小脸,不肯被人欺的瞪眼,我念着你总念错的“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我念着你当时还唤作“小豆子”。常念若此生未曾相逢,只愿人各圆满,如此最好。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21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霸王项羽,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总是会让我们想起他身边的那个女人——虞美人虞姬。这二者的一生就是红颜知己,历史上无数次谈到红颜祸水就愣是没联系到他们,这也是对他们一生最好的诠释。项羽垓下被围时,虞姬自刎而亡,这就是著名的霸王别姬。

  无论在什么方面,霸王别姬总是被人所津津乐道的,不仅是因为其重要的历史意义,更是因为他们之间的那份情。当我看完了《霸王别姬》这部电影后,我更确信了这个想法。

  在电影当中,“霸王”和“虞姬”的爱和情的表现十分微妙,无肉无欲。在乱世、谎言与背叛之中,它讲述的是一段“从一而终”的苦恋。

  而在戏中虞姬的扮演者程蝶衣身上,我看见了一种令我惊叹的情,那便是“执”。

  程蝶衣简单的一句台词“就让我跟你唱一辈子戏不行么”,里面却包含了他一生的三个执念。其一,是对“你”,霸王的执念,找一个真霸王的执念。其二,是对“一辈子”的执念,从一而终的执念以及对“唱戏”的执念。这三个执念,都被程蝶衣发挥到了极致,丝毫没有可以商量的余地。霸王就得是真霸王,一辈子就只能是一辈子,少一年一个月一分钟一秒钟都不行。而京戏,也必须是原腔原调的京戏!

  幼年时期的蝶衣,被母亲送到戏班子学习时,是渴求母爱的。但在后面的生活中,他被迫面对了现实,从此产生了一个新的执念——当男儿郎,当霸王!

  少年蝶衣,在被师哥小石头捅了一嘴后,恍恍惚惚,终于向现实屈服,唱出了“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秉持着另一个执念——和师哥,和霸王唱一辈子戏!

  当蝶衣正值青年,度过了清末,民国,抗战,抗战胜利,解放,新中国成立等时期,在每个时期他都不懈的唱戏。无论台下观众是谁,他都是那么卖力命的唱。但就是这样努力的蝶衣,却在最后文革时期被段小楼揭发后崩溃,迷失自己。

  最后是蝶衣的晚年。时隔多年,他再次与师哥重逢同台唱戏。蝶衣在和小楼最后的一场《霸王别姬》上,三请宝剑而不得。接着段小楼故意唱错《思凡》,让蝶衣忽然忆起了曾经的幼年和少年时期,那两个在现实的压迫下崩溃的两个执念:做男儿郎和做霸王。最后的最后,蝶衣自己抽出宝剑自刎,他此时已然成为了霸王。蝶衣这一生都在追求霸王,从段小楼到袁四爷,但是谁都没能做成他的真霸王。他最后自己成为了霸王,此时虞姬就是霸王,霸王就是虞姬。

  师哥戏虐的笑着:“错了,又错了。”

  当蝶衣再度唱出“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时,茫然的看向师哥。

  可是,师哥,这是你引得的我错的。原来,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原来,我一直错了。哪有什么从一而终,人还得是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他突然明白了,他从那个台上的虞姬,因这一出“思凡”,终于将戏和人分开了,又突然回到了那个男儿身的小豆子。

  当年把自己想成女的,本来就是因为现实。现在他醒了,他忽然悟了,他怎么想之前那个人戏不分的自己?一切都是假的,都是假的!你们都骗我,我也骗我自己!现实太冰冷,太荒谬,太复杂,太可怕。干脆一了百了,去另一个梦中。

  当戏班师父说出 “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人”这句话的时候,程蝶衣听进去了。甚至以此为毕生的信条去恪守。但是,“想要成全自个儿”正是蝶衣悲剧故事的源头。他在每个成长阶段的“理想”或者说“执念”,都在现实环境打压之下始终无法“成全”,他的一生都在追逐自己的种种”执念”而不得,最终造就了程蝶衣这个悲情角色。

  霸王别姬究竟好在哪里?好在导演,好在演员,好在剧本,好在配音,好在深刻复杂,好在里边,令人惆怅叹息的人生。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22

  前几天看完《霸王别姬》心情真的是挺复杂的,可能是因为这是我看过最好的电影了吧。

  这部电影年代算得上比较久远了,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没看过的也应该看一下。故事开始是一个女人抱着小男孩去看戏,可能这个女人太喜欢戏了吧,所以才会不惜一切代价让小男孩当上戏子,小男孩叫小豆子,在学戏时结识了小赖子和小石头,但小豆子因为学不好总是被打,小赖子也是。后来他们逃跑了,并且一起看了一场戏,他们都很羡慕那些角儿,小豆子决定回去好好学,小赖子也跟回去了,尽管他知道却还是怕打最终选择了自杀。

  小赖子自杀前往嘴里塞满吃的的样子令我很深刻,还有他那句“他们怎么成的角儿啊,得挨多少打啊?我什么时候才能成角儿啊?”,当下有很多人都是如此,尽管知道努力就有可能成功却还是不愿努力。再后来就是小豆子和小石头的感情越来越好,小豆子和小石头都成了角儿,有了新的名字——程蝶衣,段小楼。

  程蝶衣把师哥放在第一位,戏放在第二位,志同道合的人放在第三位,他很爱很爱戏,可以看出师哥在他心里的地位有多重要。段小楼逆来顺受,也很爱程蝶衣,与程蝶衣相反的是他把戏和人生分的请清楚楚。

  看了很多评论,有人说程蝶衣活在戏里,分不清戏和人生,可我却并不觉得,他只是很爱段小楼很爱戏而已,他把戏和自己融为了一体,所以有人才说程蝶衣是真虞姬,段小楼是假霸王。

  《霸王别姬》豆瓣评分很高,Top250排行榜第二,还获得了一个什么奖(我记不清了),这些名誉都是很符合的。程蝶衣的饰演者张国荣,他在众人心里的地位不言而喻,他的演技令我吃惊,相貌更是,无论多少岁都风华依旧。《霸王别姬》是我看完第一部想找原著的电影,以后也一定会再刷很多遍。

  同时也谢谢它,让我认识了一个连骂人都帅炸的男人。

【霸王别姬观后感】相关文章:

霸王别姬观后感01-20

霸王别姬优秀观后感09-14

《霸王别姬》电影观后感(精选14篇)10-13

霸王别姬经典台词04-28

霸王别姬优秀散文07-07

《霸王别姬》英文阅读07-12

霸王别姬散文随笔07-11

霸王别姬读后感08-18

霸王别姬读书笔记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