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大学生孔子观后感

时间:2022-11-28 18:02:4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大学生孔子观后感(精选19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孔子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孔子观后感(精选19篇)

  大学生孔子观后感 篇1

  电影《孔子》主要讲述了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王朝已日渐衰落,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战。此时社会混乱,民不聊生。一代大思想家孔子出身于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而深感忧虑,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想要就单单用一个简单的“礼”字来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结束那纷乱的社会是不可能的!所以,孔子在鲁国碰壁后,被迫离开亲人离开故乡,开始他长达十四年之久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他率领着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在期间,他们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但是不管怎么样,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想要被世人接受这些思想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最终孔子于晚年返回鲁国,仍然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最终,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报国热血空付东流。但是,礼崩乐坏终促成万世师表。孔子逝世之后,其言行及思想终为后世所认同推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谥“大成至圣先师”。从这部电影我们了解到孔子渊博的学识的同时,更让我们了解到孔子真实的为人,他的家庭,他的教学,他的胸怀??尽管电影中有可能有捏造的地方,但是这还是让我们了解到一个我们所没有了解过的孔子,这样呈现出来的这样的一个孔子更令人佩服!

  在电影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孔子为救回从季式葬礼上本要陪葬的一个小男孩,也为了反对那种没有人性令人愤慨的陪葬制度,而在殿堂上那激扬愤慨的演说,在那朝堂之上,孔子舌战群儒,圆形的会场,整个场景就像现在的英国会议,让人忍俊不禁!而对待像公山狃那种小人,孔子的方法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句“给个话啊”完全把孔子的从容与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充分地把孔子幽默的一面展现了出来!

  另外,提到孔子当然不能不提他那些弟子们。在孔子所有的弟子中,颜回、子路、冉求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这三个虽性格各异,但是他们都非常尊敬他们的老师,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可以说真的是完完全全把孔子的思想收入心底呀!最后,子路选择了帮助卫国,冉求则是回到了鲁国效命!然而,最牵动人心的则是颜回,而颜回也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他外表虽然文文弱弱的但却也机智灵活、意志坚定。但是,最终却也是英年早逝呀!而他死的那一幕,也真的令人震撼不已呀,为了挽救掉入水中孔夫子的竹简,而放弃自己生命!当看到孔子抱着颜回尸体大哭的那一幕,我的眼泪也情不自禁地掉了下来!当时我在想,孔子是有多大的魅力多大的才华才能赢得弟子如此的尊重呀!这也充分说明了孔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的礼仪他的儒雅他的胸怀他的大志都是让人非常佩服的,我想着也是孔子能被世世代代人铭记学习,他的思想能够流传百世影响世代人的原因吧!

  当初,在那纷乱的社会里,孔子的志向没能够得到实现!但是,如今孔子和他的思想影响着无数人,我想孔子当初的志向也算是实现了吧!我从电影《孔子》中也深切感受到,作为年轻的新一代,我们更应该学下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还有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正直、有学问、光明磊落之人!

  大学生孔子观后感 篇2

  今天我们上完白天的课,晚上7点在魏老师陪同下我们观看了一部具有强大的教育性质的电影《孔子》说到孔子我想人人都知道这位历史文人名人,在春秋割据,各国战乱时期,孔子的历史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与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多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礼节仁和,能让我记住非常多故事精彩情节,但是他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与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非常好团队文法、团队精神,他带着他心爱的弟子与一些文弱的书生一起漂荡。但是给我感觉到好像他带领的是我们中国的革命前辈,因为他们改变了一个世界,统领着一个朝代。

  在影片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当时因为是国难时期鲁国的诸侯非常欣赏他智慧与才华,鲁国的诸侯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与智慧来改变春秋诸国的历史,然而就在鲁国与齐国会盟之时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震慑了齐军,还为鲁国夺回了三个城市,正因为他的正义与忠诚遭到了奸人三桓相国的陷害,后来回到鲁国后遇到三桓相国的反对势力欺压,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文化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被魏国宋国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还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后来经三桓相国的多次邀请,见到相国的玉环后才同意回到鲁国。

  孔子临终说的那句话:“后人对我的赞赏是因为这部书《鲁春秋》,对我的误解也是因为这部书,孔子生前颠沛流离如丧家之犬,死后极尽哀荣成万世师表,他拥有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并且为了一个理想不断前进,能够在困境中始终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这才是孔子的伟大之处。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在我们平时工作与生活中要多关心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多组建像孔子那样的团队,不要犯我们鲁国诸侯的那种错误,错失良将,错失良将后会给我们国家或者企业带来损失,也会增加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我们要分清楚什么人该用什么人不该用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不要轻易被美色等诱惑,要长期保持良好的品格,应当多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敬业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企业,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可以从电影《孔子》中学到了非常多关于现代管理的非常多办法,具体的感想如下。

  1:要有一个始终对你不离不弃的团队。在这部片子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孔子门下的弟子为了宣导孔子的礼仪文化。对孔子不管贫穷、富裕、始终如一的追随者他随他。这就是当前比较流行的非权力影响力。

  2:通过这部片子感受到了文化礼仪的重要性。在这部片子中孔子宣导的文化就是礼仪。并不是以暴治暴。我国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在加上我们维也纳酒店有事一个服务行业、想我们的服务礼仪的重要性。

  3:一个人要坚持自己的目标与理想。在现在的非常大一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目标与自己的理想。在这部片子中孔子为了宣导自己的文化不惜在外颠沛流离18年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正所谓有志者立长志无志着长立志。

  大学生孔子观后感 篇3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跟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跟。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跟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孔子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跟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电影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跟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跟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跟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献祭的戏,十分精彩。朝堂之上发哥舌战群儒,圆形的会场,不知道当时是不是这样的,整个场景很像古罗马元老院或者现在英国议会,呵呵,对待公山狃这种小人,最经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个话啊”,展现了孔子的从容跟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跟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对话,也可在历史上找到印证,史书中有关于孔子向老子请教学问的记载,而电影中编剧为了剧情的需要,让孔子去回忆他跟老子的对话,此情节并无不妥,反而可以从他们的对话中表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同异。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跟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矫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动了,我相信颜回不顾生命,甚至都没有想到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很多观众也落泪了,我也相信当孔子一直抱着死去的颜回不肯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

  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之死,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颜回为了抢救夫子的书简,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点让我很感动,在颜回的眼中,孔子的书简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细想想,正因为后来有着无数个颜回,我们现在才可以领悟到孔子的精神。当我看到孔子抱着颜回的尸体大哭,弟子们劝他:已经三个时辰了,已经缓不过来了。可是夫子依旧抱着,那个场面真的跟悲惨。还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实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但是他始终记着夫子的教诲,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记着夫子说过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后,丧徒如丧子,但是夫子没有让泪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虽然没有如偿所愿,但已得为仁。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大学生孔子观后感 篇4

  《孔子》这部影片讲述了孔子前期被鲁定公重用,先由一介布衣提拔为中都宰,小有所成之后,被任命为大司寇和代国相。之后被陷害,被罢黜,不得志而郁郁寡欢,就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周游列国之旅,而后回到鲁国。

  在朝堂上,孔子为了保下漆思弓这个要为季氏殉葬的小奴,与公孙狃辩论,说死去的人也是你最要好的朋友,那你为什么不去陪葬呢?这体现了孔子不畏强暴,敢于革故鼎新,改掉不好的旧制度以及他的仁爱之心。而在齐鲁的夹谷会盟中,孔子不仅为鲁国要回了失地,而且还以一百辆牛车吓退了齐国的五百辆战车,阻止了一场战争,保住了鲁定公和鲁国的尊严。这展现了他有见地的政治思想和四两拨千斤的军事谋略。

  但是,就像片中颜回所说,他将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鲁定公一个人身上,这让我想起了戊戌变法康梁也是将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光绪这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之后孔子就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漂泊之旅。当他被罢黜,被迫离开鲁国,他难过、颓丧;当他周游列国,他也会思念故乡。在这之中,当我们看到颜回在冰河中用生命去护卫圣人的思想而被冻死时,子路临危出仕,孔子担心不已,谆谆告诫。子路战死卫国,却宁死不屈,就是死,他也记得夫子教诲,冠帽要堂堂正正。他扶正冠帽后,即被敌军多枪刺杀,那倒下的身躯让我潸然泪下。

  十四年后,当孔子再次回到鲁国,扔下手杖行跪拜之礼时,物是人非。城门还是当初的城门,宫殿还是当初的宫殿,行的礼还是当初的周礼,行礼的人却不再是当初那个有着一身鸿图抱负,希望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时局的孔子。而他的身边再也没有为他跳入冰河捞书的颜回,没有直爽善良的子路,他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们不知道。

  在这部影片中,我知道了圣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但是他们就是有常人所做不到的坚韧以及恒心。所以,圣人与常人的距离很近但又很远。

  片中卖傻充楞但又知人善任,胆小保守的鲁定公,奸诈,多谋的季孙斯,还有颜回、子路、公孙狃、君夫人甚至漆思弓等等性格鲜明的人物,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历史和孔子。演员演技精湛,剧情紧凑连贯。

  影片的开始和最后都出现了头发花白的孔子坐在地上说:衰老了,很久没有梦见周公了,礼乐仁和的梦想,只能托付给未来了。而孔子也说过: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总结了孔子的一生和对未来的向往。

  影片不仅有观赏意义还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对《论语》中的仁爱,善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等有了更深的理解。

  大学生孔子观后感 篇5

  抽空在周末去看了孔子,在网上倒是首先看到一大帮愤怒的青年给的.低分。

  让我震撼的是在孔子在众多纠葛中仍然保持着一种执着的信仰,这种信仰到底的底线在哪里,不是说出来,孔子一生都追随了他的信仰,不管是为官受挫、家人分离、颠沛流离、施教受辱,环境在变,他的做法在变,但是信仰不变。

  故事从孔夫子五十多岁,得以实现梦想,踏上仕途开始,感觉开场有点突然,接下来就是孔子运用计谋,抗衡齐国、三桓,然后平步清云,连升几级,做到代相国之职,剧情很紧凑。精彩的辩论,让人精神一振,不过不失的特效,也带来了一点视觉刺激。 再到后面,让我有印象就是的就是颜回落水,来回多次在冰水里抢救竹简一幕,虽然他的行为很伟大,我也有那么一点感动,但转念再一想,这样是不是有点迂腐呢?不管怎样,他是为这些孔子最爱的书简献身了,导演让他死得很唯美。

  最后,孔子与弟子们得以回鲁国,一众人喜极而泣,及孔夫子在城门前跪拜,老泪纵横,那时候我也哭了,不过不是为故事本身而哭,而是被演员的入戏所带动。

  大学生孔子观后感 篇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听老师和妈妈常说这句话,今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电影《孔子》,当孔子通过反对“殉葬”用这句话反驳那些大臣时,使我印象更深刻了。影片讲诉了孔子以“礼”治国的思想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的故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影片中孔子的弟子称孔子为“夫子”,我看字幕的英文翻译是“Teacher”老师的意思。当回答“是”时说“诺”。这部影片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孔子的学生颜回跳进冰河里不顾自己的性命抢救老师的书简,最后死在冰冷的河水里,孔子抱者他的尸体一遍一遍喊着他的名字“回”。

  我的眼睛都湿了。看这部电影不仅让我长了知识还让我懂得了一些道理!

  大学生孔子观后感 篇7

  1月25日(星期一)的晚上,爸爸单位组织我们去营房部大院看电影——《孔子》。周润发的演技十分逼真,电影的场面非常壮观。电影院里面座无虚席,很多家长都带着孩子来体验和感受孔子――这位伟大先贤不朽的精神魅力。

  孔子,公元前551出生在鲁国。当时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各种学说百家争鸣。其中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几千年,我们现在还在受着孔子的教诲。孔子5岁时父母双双早故,于是他过着流浪地生活。一天鲁国的贵族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贵族的眷属也可以去。孔子听说后也去了(孔子的父亲是贵族),到了门口,门卫看到他落魄的样子,以为是个叫花子,便没理他。结果,孔子径直向门口走去。门卫把他拦住,问他是谁,孔子说自己是一个贵族的儿子。门卫将信将疑,没让他进去。正在两人争执不下的时候,孔子父亲的生前好友前来赴宴。孔子本来想让他说说情,哪料到他说:“哪来的小屁孩,快走开!”听了这话,孔子如同五雷轰顶,十分失落。在失落之际,他也明白了事事都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实现的道理。这事儿对他触动很深,为了受到人们的尊重,他开始学习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数学)这六艺。他先后拜老子等名家为师,并刻苦钻研古代典籍,还整理撰写《诗经》、《尚书》、《礼书》、《乐书》、《春秋》、《易经》等儒家典籍。他创立了儒家学派,主张国家和人民要遵从仁、义、礼、智、信的要求。经过不懈努力,孔子终于成为一代大家,受到了人们的崇敬。孔子收了很多徒弟,到处讲学,名气很大。鲁国国君听说孔子很有才华,于是把他召进宫里。听了他的见解,鲁国国君觉得孔子很有才干,想让他当大官,但又唯恐众人不服,于是鲁国国君便让他和他的弟子去一个偏僻的地方治理一下。鲁国国君在一年后惊奇的发现他和他的弟子治理的那个小城如今已变得比鲁国的都市都繁华。于是他让孔子做了个大夫。不久,齐国国君想和鲁国国君会面,想乘机利用大峡谷的险要地形逼迫鲁君,孔丘明白齐国的用意,也知道鲁君此去是多么的危险。他彻夜未眠,想到了一个既能保护国君,不失两国友好的办法。之后,孔丘不仅成功的保鲁君平安归来,还逼迫齐君归还失去的三座城池,并与其成为盟友。孔子,不是一个文弱书生,他身高体健、武功高强、足智多谋、文武双全,是个难得的将才,他心底善良,充满仁爱,的确称的上是“圣人”。我不禁从内心深处更加佩服他了。

  后来,一些大臣起来反叛,叛乱分子前来攻打鲁国国都,鲁君任孔丘为主帅c。等到进攻的时候,孔丘命人将几口大锅推出去,装满油,待叛军过来,把火把仍进油锅里,趁热将着了火的油锅往下一推,顿时,几万大军葬身火海……虽然叛乱暂时被镇压下去了,但因诸多因素,孔子的改革失败了。经过这两件事,孔丘的地位大大提升,成了代宰相。成了代宰相的孔子并不居功自傲,而是在国内进行了改革,这使一些权贵的利益受到了影响。于是,这些大臣便把他赶走了。

  被赶走的他无依靠,只得带着弟子周游诸国,到处流浪,上顿不接下顿,很是可怜。

  几十年后,鲁国国君去世,幼君登基。齐国借机攻打鲁国,眼见破城之日指日可待。当初把他赶走的那些大臣这时才知道孔子的用意。于是,那些大臣派人把孔子请到鲁国。但是孔子心意已决,不再参政。在众人的请求下,孔子便让大徒弟冉求去解围,等冉求到鲁国时,已经十分危急。冉求不愧为孔子的大徒弟,他三下五除二的就把齐国大军赶走了。等到孔子被接回鲁国时,他已是古墓之年的老人了……电影是向我们讲述孔子一生坎坷的经历,也向我们述说了孔子的伟大与不凡。

  孔子面对贵族与恶势力不低头,面对困难不畏缩,面对孤苦不冷漠,他的精神激励我永远向上。

  大学生孔子观后感 篇8

  片头刚放,表江问我,你觉得这片票房多少?我说,8千万?她说,撑死这个数吧。看完片,我不免怀疑8千万太高估了,并不是说电影质量不好,其实它诚意十足,只是在这“后阿凡达时代”,这种没有噱头的商业电影真的好难自处。

  整体来说,《孔子》严肃而紧凑,前半段的官场争斗和后半段的流离失所在周润发的演绎下,都让人信服。片中台词在大量的文言文和现代话中穿梭,听到“那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搭配,观者不觉得出戏已算难得。

  孔圣人也会经人挑拨,便扔官抛妻弃子,背井离乡十几年,在各国传道授业解惑,却不得重用,食不果腹,颠沛流离。一个道德高尚的中年男人空有理想和满腔抱负,无从施展,郁郁不得志,思乡情切却不能归。周润发精湛的演技无可挑剔,只是我看时很是心疼……那场刻意煽情的暴雨中离家出走、摔倒泥沼、泪流满面的“孔子落魄戏”,真是难为发哥了。

  饰演卫国夫人、美而淫的“南子”的周迅赫然女主角的地位,可片中只有一场“子见南子”的戏。南子对子表达满腔欣赏,并邀其日后常常相见,子拒南子,仅用一句“我未见过你这般好德如好色的人”把南子噎了回去,再得体不过。南子经过这番挑逗,确认了子的君子为人,感叹道“世人也许很容易领悟夫子的痛苦,但未必领悟夫子在痛苦中所体悟到的境界”,此话一出口,子热泪盈眶,两人伏地互拜,成为知己。这出戏处理得细微而精彩,不但不荒谬,还看得意犹未尽,嫌周迅的戏份太少了点。

  除了南子,还有几位重要人物衬托孔子,一是鲁王,二是孔子夫人,三是弟子颜回。这三个角色的演出一个比一个让我出戏。先说鲁王,他是君,孔子是臣,影片前半部分在鲁王对孔子的重用与否中展开,每每切到鲁王的画面,他挤眉弄眼,对孔子爱意绵绵,让广大腐女不多想都难。凯丽扮演孔子的夫人,大概是《渴望》中慧芳深入人心,她和孔子一贴在一起我就立即穿越。白净秀气的任泉出演孔子弟子颜回,他落水的那场戏,镜头从水底往上拍,我又穿越到了好莱坞,古装传记片的风格无影无踪。

  如果穿越之事因人而异,特技一定人见人不爱,《孔子》中有好几场大规模的战争戏,场面全靠特技,动画拙劣,效果实在不好。虽然有特效这个硬伤,可一部思想家传记题材的电影拍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至少它和2009年动不动就裸奔而出的那些山寨电影相比,实在是太有诚意了。导演胡玫说她从未这么忐忑不安过:“我只能祈祷孔子在天之灵保佑了。”这事儿,还真悬。

  大学生孔子观后感 篇9

  老师给我们发了一本《孔子的故事》,书中的内容非常精彩,以前我只知道孔子的一小部分故事,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我会认真看完这本书来重新认识一下孔子。

  孔子是中国有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还是儒家创始人。看完这本书我最喜欢《在挫折中前进》,孔子是个很有志气的人,他在十五岁就已经立下要好好学习各种知识和本领的志愿。在孔子十七岁时母亲去世了,母亲走后孔子还是个年少不懂事的孩子,孔子穿着孝服跑去季氏欢宴名流却被人当叫花子赶出来,此事后孔子非常发愤。

  之后孔子更加刻苦努力学习逐渐成了博学多能的人,旁人见孔子就夸,可孔子却很谦虚,就这样大家对孔子的评价更高了。孔子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勤奋认真,在挫折中锻炼自己,他的谦虚善良精神值的我学习,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不断磨炼自己。

  大学生孔子观后感 篇10

  孔子不仅是个教育家,他还是个思想家,他还是儒家的创始人。

  这本书里面讲了孔子从没落孤苦到从事教育成为一代名师的边程。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故是“在挫折中磨练”这里面讲了孔子非常有志气,孔子幼时家境不好,穷困的生活对他的磨练。这是他之后经得起各种困难的原因之一。

  孔子刻苦学习逐渐成了好学的人,读到这里我想起了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江静娅,她和孔了一样是一个好学的人,也是我们班的班长,在学校也经常帮助我们,比如说:有一次,我们班有人作业不会做,她都会细的帮助我们。向孔子这种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学习,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困难、挫折,我们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不懈努力让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这本书还有好多孔子的一些故事,看了这本书让我学到很多。我们都要学习孔子的坚持不懈和不畏惧困难的精神。

  大学生孔子观后感 篇11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一提到孔子,他仁义的形象,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可《孔子》这部电影还表现出他的另一个优点——勇。

  他一心想让鲁国强大,于是他就在鲁君面前推广仁义。果真,鲁君让他当了代丞相。从此,鲁国的形势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又过了不久,季氏的家臣公孙狃发动战争,想要登上鲁君的宝座。反军打进都城,鲁公跑到季家,公孙狃步步紧逼,可季家人都去打猎了。这时,孔子说:“把叛军引到武子台!”字路领命,便去把公孙狃引到武子台。公孙狃见孔子在台上,便下令放箭。可台上有盾,孔子的弟子冉求下令把盾往后放,把一个个装铁浆的大罐子推上来,冉求一声令下,鲜红滚烫的铁浆流淌出来,把公孙狃的军队士卒烧得个个焦头烂额。公孙狃在乱军中自杀。孔子看到这个场面哭了,因为他一向讲仁义,不希望看到国人自相残杀。

  孔子的仁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不过他的勇也不可缺失呀!

  大学生孔子观后感 篇12

  影片的开头是伴随着悠扬的铃声开始的,让人不自觉的就想到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习惯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封制的弊端也日渐显露,分封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均田制逐渐瓦解,社会出现了新的社会形势,诸侯国不再遵循周天子,出现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现象。而孔子,从小就在礼乐的熏陶下成长,自是不愿大好的周王朝如此衰败,礼乐从此没落,于是他青年起,就发誓要实现礼乐仁和的梦想。

  该影片按照一生回忆的方式展开,开头展现了孔子白发苍苍,而他礼乐仁和的梦想,也只能交给未来去实现了。其中演员所表现出的的沧桑,眼神中的无奈,无一不让人觉得,他就是孔子,孔子就是他。之后从孔子青年时期,鲁国三桓叛乱开始,展开对孔子一生的叙述。

  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能够很大程度上吸引观影者的兴趣。

  细节把握较好。该影片主演孔子周润发,从影片中的细节可以看到,孔子去拜见鲁定公的时候,门前的侍者道孔大人您可到里面再拜见,而孔子依旧坚持自殿外就开始拜见,这样的行为是很符合周礼周范的,再其次,孔子进入殿内后,殿上座鲁定公还未到,他依然坚持上座好像有鲁定公一样拜了下去,恭恭敬敬的等待鲁定公的到;再者在鲁定公想要依靠孔子的主张,使鲁国强盛起来的时候,问是否可以按照齐国那样强盛起来?孔子说齐国的百姓之所以不犯法,是因为害怕刑法,而若能够使百姓因为讲仁义而不犯法,那不是更好吗?在说这话的时候,孔子眼中的光芒,亮的吓人,那是一个人对梦想的渴望!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却始终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容得下他,容得下他的主张。这既是孔子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在那个诸侯争霸战乱纷纷的年代,孔子的礼乐征伐早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诸侯国要的是能使他们的国家强大起来的主张,所以孔子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礼乐衰败,百姓流离失所,别无他法,但我想他是恨的吧。即便没有一个国家任用他的主张,他还是不肯放弃,于是回国后办私学,著文章,说来有些许可笑,孔子一生未能成就官业,他的学生却很多都做了官。

  他一生求礼问和,也许大多数人觉得他失败了,但我觉得从长远意义上来说,他成功了,通过他弟子记录的讲学的内容,将他的仁义清清楚楚的传达给了后世,他的仁义必将在后世发扬光大!

  大学生孔子观后感 篇13

  最近学完了《论语》,今天趁放假之际,看了周润发演的《孔子》,颇有感触。这部电影刻画的孔子,一直微笑着,很端庄,但是不傲的感觉,温润而宽厚。

  很明显,这是一部人物传记,而主人公就是孔子。电影从人物选角再到场景布置,无一处不体现了电影制作的精良。电影极力还原春秋时期的齐鲁卫三国,演员很敬业,把每一个人物都演绎的活灵活现。《孔子》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展示了我国春秋时期鲁人孔丘跌宕起伏的一生,呈现出一个有战争、有阴谋、有圣人、有枭雄、有美人、有思想的恢弘大气的春秋乱世。

  孔子政治生涯大起大落,大半生都处在颠沛流离之中。孔子年轻致仕,做到了国相,在鲁国大力推行自己的仁政思想,鲁君看到了孔子的贡献,在齐卫两国争先聘请孔子之际,他重用了孔子,然而孔子的思想显而不符合当今的乱世。孔子提倡恢复古礼,可春秋时期战乱纷争,齐国推行法治,鲁国如果以礼治国就不能同其他国家抗衡。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认为,电影《孔子》的诞生,是国产史诗巨制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中国大片的标准提升到了圣贤这一步,实现了一个大的突破,也让中国文化走上了一个新的平台。我们都知道,大片,向来指的是美国好莱坞电影,那种饱含科技的电影。但是看了《孔子》以后,我知道,大片,不仅仅是科技和威亚,还有中国人的智慧,用心去制作。据悉,电影《孔子》的后期特效由鲍德熹操刀,且花费巨资调用了曾为《第五元素》等影片担任制作的好莱坞特技团队,来完成多达400个特效镜头。其中,在武子台平叛那场戏中,孔子在高台上迎风而立,指挥千军万马。画面肃穆大气,很有震撼效果。

  片中也有不少惊心动魄的场面:夹谷会盟山雨欲来,彰显圣人智谋;堕三都短兵相接,营造紧张氛围;武子台平叛夫子亲自擂鼓挥兵,展现军事才华和大将气度;齐鲁大战是影片场面最为壮阔的一幕。

  夫子独有一腔智慧,却没有得到重用。君夫人南子说未有人懂夫子,这话不假,真正理解孔子的怕是只有他那一行弟子了。孔子重仁,弟子们跟他推行仁政,孔子著书,书掉在冰河里颜回下河救书。

  孔子,这位圣人,今天我更加了解了他。

  大学生孔子观后感 篇14

  纵观整部电影,确实拍得很好,能够充分地展示我国春秋时期的大圣人孔子万世师表的形象,并且抓住了孔子为政持官掌权时的政治特征,反映着其仁和礼的核心思想体系,当中的确不乏催人泪下的片段和插曲。辨证的说一句,该片更应该像一种全新风格的历史记录片,很多人认为孔子作为圣人,生活在春秋时期,很多东西无法考证,只能通过纪录片的形式来展示,但其实不然,电影尽管通用的是白话文,但处处体现着原始的仁礼思想语言风格,在感动苍生的同时必然给予一种精神和思维上的震撼和影响。至少我是这样理解的,因为看完该影片后,我甚至乎结合当今的民族和社会特征产生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

  关于克己复礼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中礼这方面主要反映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的意义在于克制自己,凡事向往礼的方向,本质上是教育人们要重视礼的教化与熏陶,孔子终其一生,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教育方面,都强调礼乐对个人,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影片中描述的鲁国政权为三桓贵族所掌握,三大贵族拥城自重,屯兵自立,即使在与鲁国的宿敌齐国和谈未遂,眼见要兵戎相见时,也无动于衷。后来更是使计迫使孔子离开了鲁国,四处漂泊。其实孔子的出走是必然的,正如鲁国国君所言,处于这样一个乱世,诸侯分封割据,称霸一方,名义上是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然而在周室颓危的情况下,大家都想取而代之。尊王贱霸暂且难以坚持,而孔子还期望君主能够以仁义治国,这样百姓避免战乱,才会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他的想法其实是很值得提倡的,但结合那个多事战乱的春秋,难免会有何很多人不理解他,这也为他日后周游列国时,即使在树林处收徒讲学,也会遭到民众们的反对,他也被迫带着他的门徒被诸侯王们由一个国家驱逐之另一个国家。经历了十几年,终于回到了鲁国,他已经很老了,但仍然执着着那个克己复礼的梦,含笑而终!

  关于取义成仁

  除了礼,孔子的另面思想则表现为仁,为后世所称道的仁者爱人,仁者无敌都是其仁之思想的一个延伸和继承。在《孔子》影片里,没有情节明确反映孔子如何取义成仁,但却通过他的两个徒弟子由和颜回充分刻画出来。首先是周游列国的时候,孔子和门徒一行人等踩着冰封的河面过河时,突然发生了冰裂,一车满满的典籍掉进了水里。颜回没有犹豫半刻,马上纵身潜入水里把典籍给一卷卷打捞上来,因为在他眼里,这些典籍是远比他性命珍贵的,能够影响后世的儒家伟大学著,更是这十几年来,孔子和徒弟们的思想结晶,对仁义的传世,是及其重要的,结果颜回溺水而亡。当孔子还没有从见到颜回去世时表现的悲痛中振作过来时,又传来了用兵如神的子由在卫国作战时,因保护卫国幼小的皇子被叛军群杀而逝的噩耗,子由在临死前依然牢记老师的说话,把官帽戴正,以示正义凛然,结果取其成仁。这两个片段我相信不仅仅是我,很多人看着都会有那么一种心酸和体会,有时候,仁义的实现和追求,比我们很多东西更值得去奋斗,甚至乎牺牲性命都在所不惜!

  大学生孔子观后感 篇15

  暴雨,轰鸣的雷声,迷茫的路……跌于泥池,再爬起,大笑……几近痴狂的老人带着几近生根的痛苦,泥塑般让人触目,让人心惊。他,就是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其不可却执意为之的孔子!

  电影中,孔子被一块玉玦决出鲁国,四海为家。离开时,适逢暴雨。在轰鸣的雷声暴雨下,在前途无路的迷茫中,孔子跌于泥池,挣扎爬起却于雨中酣畅淋漓的大笑。笑自己,一并的笑这世道。为何痛苦?为离别,为信仰。

  鲁国,是孔子的家,是弟子们的家。那里有妻儿,有安定的生活。但这处故土,他注定不能承担信仰。孔子的政治抱负、礼乐梦想统统毁在这里。建武子台,推行礼乐,志堕三都,带着血汗与期望的举措统统被现实打得落花流水。末了,鲁定公无奈一笑:“论聪明,夫子还需学会如何装傻。若是执意如此,夫子恐怕下场还不如我。”

  下场?是呀,世界如此杂乱,正是因为看清了局势,长沮、桀溺、荷蓧丈人等人才会选择归隐。这个决定,多少有些自私,顾不得天下苍生;这个决定,却也何其聪明,天下混沌,苍生怎顾?何必为难自己,归隐已是不易。孔子却正相反,不会考虑下场!他不仅要顾苍生,还要为此赌上自己的一生。孔子不是不知道天下局势如何,也不是不知道自相残杀的人们有多不可救药。他知道,所以他不能放手不管,既然自己信仰的仁义可以救世,那么即使人们不信、不用、不取、不甘,他也依然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以求得这个世界对美德、对礼义的最大认同以及最大实现。他要救人,救整个天下的人。

  大道通天,有路不如无路,无路便是有路。离开鲁国,无路。孔子豁然一笑,携其弟子始其行途——有路无路都是一般区别,天下一般混沌,走哪儿,都一样。

  至卫,君弱国乱,储君无义。后宫干政,乌烟瘴气。乌云聚集,终降暴雨。离!

  至郑,君弱国乱,下臣干政。不尊道义,喧扰讲学。离!

  至蔡,君庸国乱,外封城门。围追堵截,可怜可笑。离!……

  就这样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走,挫败感已熟悉如掌心纹路。大把的时间从掌心流逝,不觉,孔子老矣!

  托书过冰河,冰裂,颜回救书,亡。

  卫国起内乱,君危,子路护君,亡。

  颜回逝时,怀中犹有书数卷;子路逝时,犹记夫子仪表之训,结缨而死。在孔子师徒心中,仁,义,高于生活,高于生命,高于一切。

  齐国攻鲁,季子急召孔子回。赠玉环,孔子归。重返故土的孔子热泪盈眶,此生将尽,便寄希望于后世。风烛残年的孔子整理大量史书,将自己的信仰和痛苦寄予其中。虽心愿未了,再也无能为力。公元479年,孔子逝。

  “世人都知道夫子您的痛苦,可未必能领会这痛苦的深度。”——南子见孔子,如是说。这痛苦的深度,恐怕只有孔子知道了。

  大学生孔子观后感 篇16

  电影的开端,盛大的葬礼,逃跑的小奴,仿佛一下子就将我们带回了那个诸侯割据的奴隶社会。

  “求仁得仁,又何怨。”影片中一开始展现的孔子并不是一个不问世事满口之乎者也的归隐者,而是一个关怀生命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孔子。他坚定地救下小奴漆思弓,刀剑加身而面不改色,舌战众臣主张废除不合理的殉葬制,打破世俗偏见收漆思弓为徒,对生命的尊重和维护令人动容,这也是他能够提出“仁”的学说的原因吧,尽管他的“仁者爱人”具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走在了那个时代的前端。他为了挽救一个素不相识的地位极低的小奴的性命,甚至不惜得罪当权者季孙斯与他背后盘纵错杂的势力,为他征途不顺离开鲁国埋下了伏笔,但孔子从未后悔过,就如同他从未放弃过他的信仰。

  于是当他跟随鲁定公赴齐鲁边境会盟时,季孙斯并没有按约出动五百乘兵车。但孔子早就料到了这一局面,他事前安排了一百辆牛车埋伏在山谷外面,制造假象震慑齐国退兵并还回了鲁国三城。至此,孔子作为一个政治家所拥有的的政治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让孔子得到了鲁定公的赏识。但这并不能改变孔子不顺的仕途,鲁国一直被“三桓”所把持,孔子为了改变鲁国这种国将不国的局面,殚精竭虑,提出了隳三都的提议,最终引发了佞臣的叛乱。尽管在武子台上孔子用十二条火龙击退了叛军,他还是失去了鲁定公的宠信。鲁定公知道孔子的才识,可他需要稳定他的国家,稳定他的政权。孔子给鲁国带来的强大繁荣的希望最终破灭,于是在鲁定公和季孙斯沉溺于歌舞中时,孔子含泪挥别了鲁国,开始了他十四年的游历讲学生涯。其间不管是被乱军包围断粮还是遭受众人的辱骂诟病,孔子一直没有停下自己读书讲学的步伐,将自己的思想在中原大地散播。最终垂垂老矣的孔子在同样垂暮的季孙斯的恳求下重新踏上鲁国的土地,追随老子的步伐不问世事,归而不隐,开始整理自己的著作,教书育人。

  这是电影《孔子》为我们展现的孔子的后半生的片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评价。孔子的一生可谓是传奇的一生,他博学多才,虚心好问,学富五车,是那个“百家争鸣”的辉煌时代的杰出文化代表,也是当时游走在各国之间的传播自己政治思想的政治家,在政坛上沉沉浮浮,最终隐退政坛,他的“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不仅影响了三千多名弟子,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颜回、子路还是冉求,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为此不惜牺牲生命。短短两个小时的影片只能展现孔子人生的一些方面。他开启了以“乐礼善学,尚中贵和”为精髓的儒家文化的时代,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至今他的名字还以“孔子学院”的方式在世界各地传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名词而被各种肤色各个民族的人们所熟知。塑造这样一位人物是对电影人的一个巨大挑战,短短两个小时,小小的银幕,根本不足以展示孔子丰富多彩的人生的十分之一。()如何让世界通过这小小的银幕更多更全面的了解孔子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尽管电影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还是在短短的时间里尽可能的展示了孔子智慧的多方面的体现,让观众大饱眼福。

  尽管如此,电影的最后颜回之死还是让我不知该哭还是该笑,竹简沉水本来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颜回居然还为了救六个竹简而采取了相当于自杀的举动,最终死在了回鲁国的路上。好吧,就当电影是为了赞扬颜回爱书甚于爱命,为传承文化而牺牲吧。

  大学生孔子观后感 篇17

  当你被迫离开鲁国时,磅礴大雨敲打你的身躯时,你在想什么呢?是在怨恨吗?你似乎知道这是大司徒的阴谋,可又似乎不知道。看着手中的‘决玉’,你是否心酸不已?大雨中的大笑声,是你的心声么?努力,不让眼泪流下,你的心,也变的沉沦了么?是否后悔当初说的那句:“我的道,在人间。”……

  你在想什么呢?孔子。

  望着茫茫无尽的沙漠,你额前的几缕发丝轻轻的在飞舞。此时的你,在想什么呢?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么?是在诅咒那姓季的么?还是在担忧自己的未来……颜回来了,你却不愿他跟随与你,你望着无垠的沙漠,说:“前面的路不平坦,也没有荣华富贵,你怎能走呢?”殊不知,颜回的的话,却让你改变了主意,“如果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自己的内心吧。”这,曾是你对颜回说过的话……

  你在想什么呢?孔子。

  你弹琴数日夜,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弹琴,成了你唯一的事情——在这荒凉的山谷里。指尖抚琴,一个个音符飞舞出来,这是否是你想说的话,你那紧锁的眉头,是在思考吗?在抱怨命运的不公,在伤心自己的遭遇,还是在……就像南子说的:“人们都只是领悟了孔丘那痛苦,却未真正体会他那痛苦的境界……”

  你在想什么呢?孔子。

  抱着颜回那冰凉的身体,听着子路战死的消息,你,落泪了。你曾经面对齐国几百乘战车,没落泪;在武子台上面对血流成河,你没落泪;自己被迫离开鲁国,你没落泪……可如今,你却落泪了。你在想着颜回拼命救回你的书的样子吧,在想子路浴血奋战的样子吧。他们在你的教导下,是那么的善良,勇敢……

  你在想什么呢?孔子。

  重回到鲁国已数年的你,已满头白发。靠在门柱上,清风吹起你那白发,望着门外那座山,你是否会忆起你年轻时候的事情?你身边的《春秋》静静的看着你,你也望着它。终于,你说出了你心中所想:

  “后人理解我,都因此书;后人误解我,也因此书……”

  大学生孔子观后感 篇18

  影片《孔子》,我看了不止一遍,并不是因为它不好懂,而是因为它让我感动了。《孔子》,从视听出发,到达了心灵的感动与震撼,渲染了当时那种气派氛围。当然,我也必须承认,影片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虽然尽可能的穿插了孔子的一些名言,也借用了别人的,但不免给人牵强之感;故事是讲到了,但不精彩,情节片段之间缺乏很好的衔接;节奏缓慢,人物讲话平淡呆板,没有灵气。也许是自我太不习惯文言文的缘故,加之中间有篡改历史的情节,觉得有些别扭。

  因为这是电影,仅有短短的两个小时时间,要将孔子的一生表现出来,实属不易。所以总体上而言,它还是成功的。

  首先,感触最深的便是影片将尊师重道之风表现得淋漓精致,真是值得今日的人们好好学习啊!古今对照,令人汗颜。古人需拜师求艺,学生自当十分尊敬教师,也会刻苦学艺。师生情谊真切深厚。孔子落魄流亡,学生依然紧紧追随,伴其左右;子路至死不忘师之教诲,扶正官帽;颜回不畏艰险地保护书籍,为之献身。我哭了,且不说修改了历史,不说两人的行为有些迂腐,却将他们变得崇高而又伟大,使其境界得以升华。

  其次是孔子回乡后的那深情一拜,鲁国啊,父母之邦,养我之土,我最终回来了。我又哭了,为何影片要将其渲染得如此具有杯具色彩?我不明白为什么就不能用孔子推行的礼乐来治理天下呢?我也同样追慕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男守本分,女有归宿,老有所依,子有所养。”的大同世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得多好啊!

  颜回说,孔子错在将全部梦想都寄托在鲁君身上。我不敢苟同。我觉得自我也错了,如孔子般太梦想主义了,没有能够勇敢地应对现实,而是将期望建立在一个完美的伟大的梦想之中。可是无论怎样依旧不能放弃对完美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依然期望能够经过完善个人道德,而不是经过严格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孔子认为拿法来治国,是人们出于无奈才做的,人们不犯法是因为害怕法律,并不是出于真正的自我约束。

  然而有一天,我无意在书上看到这是一种鲜明的道德泛政治化倾向。调节伦理关系,要诉诸人们的道德自觉,可是并非人人都能到达高度的道德自觉,即使一个有高度道德自觉的人,也未必都能自动的表现出道德自觉。在“子见南子”一节中,应对巨大的诱惑,孔子的眼神与身体也有颤动,他是圣人,作为普通人,如何能向孔子那样坚守自我的信念。何况做君子是何其不易,像孔子那样,会遭小人的算计与嫉妒,也会被世人误解。无怪南子一句“世人只明白夫子的痛苦,有谁又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领悟的境界呢?”便称其为知己了。显然,仅仅依靠道德来协调社会关系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过于抬高道德,将发现无力控制社会秩序的尴尬局面。这样的行政观念与伦理价值意识等都与当时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

  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今日,有多少人是像鲁君那样“装点疯,卖点傻”,充当一个见风使舵者呢,又有多少人依然能像孔子那样一生坚守自我的梦想呢?“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我的内心吧。”有空看看《孔子》,读读《论语》吧,充实自我,内心的强大能够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的遗憾。

  大学生孔子观后感 篇19

  孔子,可谓是家喻户晓,但我们也只明白他大体的一些作品和事迹,《孔子》这部影片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这位伟人的一生。

  孔子从政,期望实现自我的社会梦想,却被现实无情地抛弃。孔子一心只想实现自我的梦想,对可能的困难估计不足,最终只能黯然离去。

  孔子到了晚年,认清了梦想与现实的差距。他最能影响社会的,是教育弟子,而不是从政。他的弟子有各种各样的才干,能够将他的思想传到更多的地方。孔子把精力放在讲学上,能够影响更多的人,意义要远大于参政。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抱怨身边的事不如自我所愿、不合理等等,还喜欢去描绘一个梦想的情境。可是,这些都于事无补。

  现实摆在那里,我们也仅有从思想上转变,亲自去行动,不要总依靠于别人。把握好方向、有步骤、有计划、从实际出发,梦想才会越来越近。

  这部影片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也能让人深受教育,人们能在这种场景中得到知识。孔子应对贵族与恶势力不低头,应对困难不畏缩,应对孤苦不冷漠的精神会激励我永远向上。

【大学生孔子观后感】相关文章:

孔子观后感07-01

孔子的观后感07-27

《孔子》的观后感06-20

孔子观后感08-05

《孔子》观后感12-28

《孔子》观后感08-16

《孔子》观后感04-07

孔子的观后感范文06-27

电影孔子的观后感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