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事迹

学生资助工作主要事迹

时间:2022-10-13 12:01:55 先进事迹 我要投稿

学生资助工作主要事迹(精选7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事迹的经历,对事迹很是熟悉吧,根据事迹的性质,可分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资助工作主要事迹(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生资助工作主要事迹(精选7篇)

  学生资助工作主要事迹1

  在绿树成荫的汉源三中,有这样一位“阳光男孩”,他为了帮助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人生理想,多年来无私奉献,书写了人生的另一种精彩,他就是现任汉源三中学生资助办公室主行聂红钧。在汉源三中,聂红钧这个名字已经成为学生资助的代名词,从事资助工作,学生对他的感觉是“热心”,老师对他的感觉是“上心”,领导对他的感觉是“放心”。

  资助育人

  聂红钧同志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教育专业,2010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汉源县第三中学学生资助办公室主任。担任学校资助办公室主任以来,聂红钧同志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面对资助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被雅安市教育局评为雅安市资助工作先进个人。

  一、做好资助政策宣传,确保政策深入人心

  汉源三中地处我县偏远山区,是一个农村单设初中,全校共有学生668名,其中寄宿生635名,由于生源地地处偏远山区,贫困面大,交通通信不发达,学生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低,对党和政府的学生资助政策知晓度不高。为提高师生和家长对学生资助政策的知晓度,聂红钧同志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工作,一是每一学期都会根据国家政策制作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展板在校内显著并在校园内张贴展板;二是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再次进行宣传,并在宣传前制定方案,收集班主任班会材料进行审核修改,宣传中深入班级指导,宣传后深入学生了解知晓度,确保宣传效果;三是利用家长会亲自对家长进行资助政策宣讲;四是亲自起草、印制并向学生及家长发放政策宣传资料,通过一系列形式广泛、多种多样的宣传,切实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都知晓资助政策。

  二、做实学生困难认定,切实做好国家资助

  为了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让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切实做好国家资助工作,让国家资助最大限度充分发挥作用。聂红钧老师根据上级文件制定了《汉源县第三中学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方案》征求意见稿,在校内征求师生的意见,召开家长会征求家长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定稿,并以此为据对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认定,在认定过程中,聂红钧经常带领老师到贫困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了解家庭经济困难情况,掌握学生家庭贫困程度的第一手资料,为实施国家资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抓好资助制度建设,确保资助工作规范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资助助政策,确保国家的资助政策落到实处,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聂红钧老师在具体做资助的过程中,不断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汉源县第三中学资助管理制度,使汉源县第三中学各项资助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保证了各项资助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进行。在此基础上,他亲自设计、组织实施了学校学生资助办公室标准化建设,并于2018秋季学期完成了汉源县第三中学资助办公室标准化建设,让学校学生资助有了固定的办公室及其相关办公设备,确保资助工作从硬件到软件都得到保证

  四、拓宽资助帮助渠道,真正帮助困难家庭

  在完整执行国家资助政策的同时,聂红钧同志一是牵头推出了汉源县第三中学校内资助,利用每一年的扶贫日活动,发动全校师生捐款,所筹集到的资金都用于资助特别贫困学生,二是亲自出马联系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资助学,让社会资金参与到学校学生资助中,真正将“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落到了实处。在他担任学校学生资助办公室主任期间,共募集资金35634元,受助学生94名,同时,学校利用自有资金向特别贫困家庭学生提供生活费,为他们购买学生险等方式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积极为学生的成才创造条件

  五、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发挥资助育人功能

  为了让获得资助的学生在获得资助金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感恩氛围,聂红钧老师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很多感恩资助的活动。如感恩资助主题班会,感恩教育黑板报,感恩资助国旗下的演讲,资助育人征文活动,资助育人感恩调查表,同时,每学期举办一次感恩励志成才的评选活动;每学期对获得资助的同学进行一次感恩资助调查活动,切实让学生感受国家和学校的关心和关爱,通过一系列的感恩资助活动,使育人内容与“立德树人”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资助的育人功能。

  六、认真学习档案知识,扎实做好资助档案

  聂红钧同志自从从事资助工作以来,非常重视学生资助档案建设,并认真学习相关档案建设知识,从2014年起就摸索资助档案标准化建设,比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出学生资助档案标准化建设整整提前了三年,使得汉源县第三中学的学生资助档案一直走在了全县资助档案整理的前列,多次得到县资助中心领导的表扬。

  因聂红钧同志的辛勤工作,汉源三中在2019和2020年连续两年代表汉源县接受市级资助工作交叉检查均获得满分,并获得了资助创新加分。他本人也被评为雅安市2019年度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面对所取得的成绩,他没有停下脚步,仍然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为汉源县第三中学的学生资助继续努力工作。

  学生资助工作主要事迹2

  张亮同志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学生资助工作,负责学校的学生资助工作十余年。工作中他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面对这项工作,在学生资助工作中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使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被宝鸡市教育局评为“宝鸡市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

  2016年教育扶贫在教育系统掀起了高潮,他又开始投入到教育扶贫工作中。为了做好此项工作,他不敢有丝毫放松,认真学习每次下发的文件内容,每一次的会议他都认真记录领会精神,并积极与脱贫攻坚办公室的领导和其他教师一起学习、沟通,对大家访教师的问题及时反馈和解决,互相学习,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一、立足本职,热爱扶贫工作

  张亮同志热爱脱贫攻坚工作,熟悉教育扶贫相关政策业务,他坚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认真落实各项学生资助制度,坚持原则,廉洁自律,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服务。

  在扶贫工作中,进行资料收集汇总、核查相关扶贫数据、将大家访中教师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参加完上级会议后向大家访教师传达会议精神及要求,这些都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经常遇见的事情。为了使大家访教师能够快速了解相关扶贫政策和工作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他时刻保持电话畅通,方便能够及时沟通和解决。他用自己的勤奋、热情、爱心影响着学生和身边的人,是教育脱贫路上的排头兵。

  张亮同志在扶贫工作中始终怀着对学生和家长经济困难的同情之心,怀着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诚挚热爱之心,处处体现出对工作的热心、爱心和耐心,不仅感动了学生和家长,也让同事们深受鼓励。在近三年的教育扶贫过程中,他为学校教师培训扶贫资助政策十余次,组织学生学习资助政策及办理资助中应注意事项等八十多次,个别对学生讲解近千次。他先后组织各班级通过板报、公示栏、标语、师生会、家长会、“扶贫手册”、“结对帮扶”入户宣讲等形式,广泛宣传教育脱贫资助等各项政策,使教育扶贫政策知晓率明显提高。每年在办理学生资助时,他总是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加班加点,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和节假日。热情接待、倾听学生和家长的咨询,耐心地向他们宣传解释相关政策和程序。尤其是一些家长,有的上了年纪、有的身患重病,他更是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帮忙填写表格、复印材料。

  二、履职尽责,落实扶贫政策

  在扶贫工作中,张亮同志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精心组织各项学生资助活动,精准识别资助对象,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各项资助工作任务。他经常加班加点将上级下发的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对象,通过“陕西省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比对,认真审核、复查、补录、确认,达到了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对象精准化。他坚持严格按照规定的发放方式,将资助金足额落实到人,并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内如实填报资助资金发放情况。

  在扶贫工作中,他始终以“公平公正”的工作态度,积极为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尽可能多的使贫困学生享受到国家的资助政策。对不符合国家资助政策要求的学生,他坚持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尽可能的通过其它途径资助,有效解决贫困生上学难问题。

  三、扶智扶志,注重扶贫育人

  张亮同志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坚持资助与育人并重,始终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坚持在各班组织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在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发挥资助育人作用,培养学生感恩社会、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意识和行为。

  学生资助工作主要事迹3

  1999年7月,怀揣着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的梦想,走出师范校门,从平原来到了西部山区,成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不知不觉已经在教育这条战线上工作了二十二年!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涯,在成长中收获了满满的幸福。看到学生灿然的笑容,我内心无比喜悦;看到仍有学生因家庭遭遇天灾人祸、重大疾病等陷入失学困境,我感到内心不安。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该如何发挥自己的职责,让这一个特殊的群体摆脱困境,享受健康快乐的少年时光呢?幸运的是我从2003年开始连续担任学校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学校资助管理员,在这些岗位上我找到了对这个特殊群体帮扶的动力,从而走上了扶贫资助的道路!虽然学生资助工作平凡而普通,也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可每当看到一个个失学的少年回到梦想的校园,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时,自己心里也或多或少增添了一份宽慰!

  我真的看到你笑了!

  记得自己刚刚担任班主任工作,在自己的心间从来没有“贫困学生”这一个概念,但却就是因为一名单亲学生的作文《爸,你笑了,我真的看到你笑了!》,才让我真正了解到特殊群体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让我感到了他们是多么需要我们的帮助!

  这名学生的父亲因车祸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境贫寒。作文虽然没有华丽的词句,但自始至终流露着真情实感,就是在春节对父亲的思念,特别是那句“天堂的父亲,你过得好吗?儿子长大了,相信你看到这一幕也会由衷的欣慰。孩儿想念你呀!以前是孩儿不懂事,我现在也是男子汉了,我发誓:我要从今年给母亲磕头的那一刻起,让良心约束自我,孝心常伴母亲!”就是在那一刻,我才深深感到:扶贫、励志工作的责任任重道远,我将把这份责任永记心间  !

  一个都不能少

  青州市邵庄初级中学坐落在青州市西部山区,是一所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服务半径20公里,学生分散在沟沟壑壑的小山村,交通不便。有13个教学班,寄宿生485人。根据上级寄宿学校经济困难学生补助政策,每学年孤儿、监护人缺失、因本人或家庭因重大疾病、车祸等致贫的特困生就有20名左右,另外200多寄宿经济困难学生的家访、材料统计、办资助卡、几十万的学生补助资金的发放工作成为我所负责的艰巨任务。

  作为学校资助员的我,本着宣传面广、调查真实的原则,与班主任和教师一起扎实地深入到每一村,每一户,为学校进一步做好学生资助工作获取了重要的第一手信息和资料。

  我已经记不得有多少个雨天我们行走在经济困难学生家访的路上!只记得08年春节我们走访特困家庭时,当我把慰问的面粉、花生油递到学生家长手中,以及我把自费给孩子买的羽绒服穿到孩子身上的时候,看到孩子眼含热泪,扑入我怀里时,那份感动和责任,到现在还压在我的心头。

  有一次,班主任张老师对我说:贾主任,王X芹同学又几天没来上学了。我了解这名学生的家庭状况:爸爸、妈妈精神有问题,妹妹上小学三年级,七十岁的爷爷刚刚去世。于是我们又开车来到了学生居住的山坡上那几间土房家中,看到在石板上趴着正在做作业的孩子和孩子吃惊的眼神,让我的心情又久久不能平静!好在和孩子奶奶沟通,学校为她免除每天的餐费后,孩子又回到了校园!

  每一个贫困家庭都有着自己心酸故事,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的了解和沟通,每当想到这些,我就又坚定了信心。

  励志为重感恩为导

  我在工作中把“帮扶励志”作为工作的重点,助学为先、励志为重、感恩为导,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紧紧围绕“学生成人成才”这一中心,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经济资助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他们进行精神的资助、心理的辅导、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发展其良好的人格与品行。

  我们以资助工作为平台加强励志教育,通过团队活动和举办“优秀寒门学子”报告会,自立自强演讲会,“感动校园”优秀特困学生评选、优秀特困学生事迹报告会、事迹巡展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克难奋进,自强自立。通过教师“献爱心”,对贫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用爱心和耐心呵护、感化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充分感受学校和社会的温暖,重新树立学习信心。通过开展“感恩助学,诚信做人”等系列教育活动,全校上下形成了“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学生的诚信意识明显增强。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2019年,学校建立“党员爸爸妈妈”特殊群体关爱育人机制,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学习生活指导,使留守儿童群体关爱工作落到实处。作为一名特殊群体学生的“党员爸爸”,我深入班级,走访入户,对建档立卡户、低保、孤儿等学生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帮扶。

  记得是周一早刚入校,吴某雨找到我说:“贾老师,我爸爸最近持续发烧,坚持打工又不肯去医院看病,您能帮我劝劝爸爸吗?我怕他……”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不肯落下,未说完的话语,饱含着无尽的担忧,从教虽已有二十年有余,可是,看着眼前这个无助的孩子,刹那间,复杂的心情又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11月份的家访,让我更加了解了这个学生,这个家庭。这是怎样的家呢?很小的院落,时间已久的建筑,有些地方能看到裂缝,屋里很黑,一套小沙发、茶几,两个橱柜,一张床,一台很小的黑白电视机,旁边一间小屋是春雨的卧室,简单的书桌和一张小床,没有太多的陈设,虽然很旧却看的出是精心收拾过的。家里只有父亲和她两个,母亲在她很小便过世了。父亲已有60多岁,话不多,只是一直在重复着“我拼命干,让孩子上学有出息,别跟我一样……”孩子,是他的盼头。

  要离开村的时候,她才慢慢向我道出了自己的身世:十三年前,年近五十的养父抱养了自己,没有亲戚朋友,父亲体弱多病,一天五六十元的收入很难保障爷俩的生活!生活的窘迫让她不能要求很多,害怕加重父亲的担子。就是这个过早懂事的孩子,让我决定担起一份“党员爸爸责任”,尽全力帮助这个困难的家庭。

  此后通过“新春送温暖家访在路上”“疫情时关注,平安挂心间”“家校常沟通,学习勤指导”等活动,关这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适时开展有效心理辅导活动,通过发放暖心包、为孩子过生日等实际行动,引导她自觉做好疫情防控,及时疏导焦虑,调整负面情绪,主动应对当下的学习和生活。

  那年春节前夕,当我拎着油和面粉出现在这个冷清的小家里时,孩子的脸上露出了这个年纪的孩子该有笑容,也许她体会到了温暖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一路走来,教书育人和资助路上有艰辛也有收获,个人专访《家访丈量山区路,资助送到家长“心窝窝”》在山东教育电视台等省、市等媒体进行推介。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关爱学生的路上,有付出、有汗水,也有收获,也成就了我。2010年5月我被共青团潍坊市委评为“潍坊市优秀共青团干部”。2010年12月,被共青团潍坊市委、潍坊市教育局、潍坊市人力资源局和社会保障局、潍坊市少工委评为“潍坊市优秀少先队工作者”。2018年1月被潍坊市教育局评为“潍坊市立德树人标兵”。2019年9月被潍坊市宣传部、潍坊市教育局授予“潍坊市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

  学生资助工作主要事迹4

  工作十三载,她在浩浩荡荡的助学队伍中充当着专职、义工等角色,用快乐的心对待快乐的资助工作,始终将它视作一种信仰,始终以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甘于寂寞、心无旁骛的特质将资助工作力争做到尽善尽美。她是我们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她用十三年的青春书写着与贫困学子的美丽故事,她就是我们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刘畅。

  理念暖心舒畅,励志成长成才

  在十三年的平凡工作中刘畅一直努力用暖心的理念指引、陪伴着贫困学子,用热心、爱心、耐心鼓励着贫困学子,让他们在积极、阳光、令人舒畅的教育氛围中自强自立,健康成长。

  几年来,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努力探索着“从扶贫助困,到励志强能”的资助育人之路。学校以“践行周恩来精神,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展系列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定期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前往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童年读书处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通过接受“红色基因”教育,以周恩来的精神风范和伟大人格为镜,对标找差;开展“热爱劳动,争做先锋”义务劳动,为社区敬老院、为孤寡老人、贫困户送爱心等活动,在实践中接受周恩来精神熏陶,提升思想境界;举办“学习周恩来,读书兴中华”“弘扬恩来精神,争做四有新人”读书和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周恩来精神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心灵,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让暖心理念深入人心,在舒畅的教育环境里陪伴学生,实实在在为贫困学子服务是她多年来努力奋斗的方向。

  工作匠心流畅,力求精益求精

  几年来,刘畅资助工作团队肩负着全校近2万名学生的奖、助、勤、贷、补等十多项具体资助育人工作,她融会贯通资助理念,熟练流畅,工作零差错。为达到“精准资助”,她提出“三个‘不能少’”,即“资助对象精准化,一个不能少”,“资助项目多元化,一个不能少”,“资助工作常态化,一天不能少”,真正做到“精准资助、应助尽助”。

  在专职从事资助工作过程中,她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完善一系列资助管理制度,使得各项资助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她使用“奥蓝”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对贫困学生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实现资助育人的`有限资源科学配置的效益最大化和精准化;她提出以“情系贫困生,时时有关爱”为主题的“春送阳光、夏送清凉、秋送关爱、冬送温暖”四季系列活动,探索资助工作的长效机制。

  同时,她充分利用“淮阴工学院学生事务及发展中心”公众号、“淮工助学贷款政策解答”QQ群等新媒体开展资助工作,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成长服务。

  由于工作成效突出,她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学生资助工作者典型”“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淮阴工学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同时,淮阴工学院获评“江苏省学生资助绩效评价优秀单位”“江苏省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典型”。2017年,在全国第四届“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宣传活动中,淮阴工学院获得全国资助管理中心授予的“优秀组织奖”。用匠心打造学生资助工作,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成就平凡中的不平凡始终是她坚定追求的目标。

  学习专心欢畅,助力职业发展

  只有播撒了爱的教育,才能够收获爱的快乐。几年来,刘畅努力为受助学生搭建更宽畅、更广阔的发展平台,用心打造先锋团队,通过组织贫困学子深入开展志愿实践服务活动,引导他们在志愿服务中实现思想、道德的内化和养成,实现从“接收爱”到“传递爱”的华丽转身,提升青春高度。

  她坚持利用周末及寒暑假带领受助学生志愿者前往社区组织开展宣传科普知识、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服务春运等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陪伴学生成长。她连续多年开展“学生资助宣传大使”活动,组织获得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的学生把国家资助政策带回家乡、带回母校,用榜样力量感染身边的人,活动被江苏省资助管理中心官方媒体专题报道,引起了社会关注。

  她坚持组织爱心支教、学习参访、创新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受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技能;她鼓励和帮助受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活动,努力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社会实践经验、锻炼提升实践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奉献精神。

  作为由贫困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社团——“伯藜学社”指导老师,她精心策划陶学子的培养计划,实施“扬帆工程”。几年来,刘畅先后组织陶学子开展“圆梦暑你”关爱江苏苏北地区农民工家庭和走进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仲弓村支教等活动,受到《中国新闻网》等媒体的关注和好评,被团中央授予“最具影响好项目”、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公益传播力“优秀实践团队”等荣誉称号。

  理念暖心舒畅励志成长成才

  用欢畅、跳跃的思维致力于创新学生资助工作事务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总结凝练工作经验,深入研究把握学生资助工作事务管理的规律,成为学生资助事务管理专家是刘畅一直以来的信念。

  在从事资助工作的同时,刘畅还积极进行科研工作。她主持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江苏省学生资助专项课题以及江苏省社科联研究课题各一项;在《中国成人教育》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十余篇;合作出版相关专著一部。

  同时,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刘畅重点关注与研究的问题。她认为:“贫困学生除了需要经济帮扶,情感上也需要关怀,要给他们鼓励和信心,要让情感育人遍地开花。”她利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为60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疏通。大三陈同学曾因经济贫困而迷茫,与她几次谈心后坚定目标,奋发图强,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勤工助学,后因成绩优异获得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并顺利考上硕士研究生。

  刘畅老师用细致入微的付出,以潜心育人的创新,在“畅式资助育人工作法”的实践与探索道路上,成为贫困学子心灵的导航者和梦想的助力者。十三年的历练和沉淀使她更加热爱学生资助工作,更加懂得什么是爱与责任,更加深知学生的成长成才是自己永远的追求。她始终走在快乐助学的路上,“四心”同向,为贫困学子青春助跑。

  学生资助工作主要事迹5

  孙妍老师,负责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从事学生资助工作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忘我的工作态度面对繁重的学生资助工作,做到学生情况心中有数、经费发放精准资助,赢得了领导、同事、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在资助育人的岗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精准扶贫,贯彻落实国家政策

国家资助政策日益完善,学校的每一步都是认真按照省政策去执行的。在每一个录取通知书的包裹中,都有一份江苏省高校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孙老师告诉小江,这份简介能够帮助新生更好地了解我校的资助政策,以便寻求帮助,三江学院绝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为了在有限的名额里,切实帮助到更多的同学,孙妍老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遵照“逐级认定、受理评审、张榜公示、过程监督”的评审程序规范操作,认真细致地评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学校奖助学金资助政策落实到位,通过发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江学院励志奖学金、“吴其瑾”学生奖助金以及“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学费减免、残疾学生学费减免、学费缓交、临时困难救助、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应征入伍学费补偿等资助项目,真正做到“优有所奖、困有所助”。

  调整状态,从生疏到熟练

今年是孙老师在这个岗位上的第六年了,她和小江分享道,刚刚接手这份工作时,还是有些生疏的,在2016年最忙的时候,几乎没有在12点以前就入睡的时候。自己从前也接触过困难生,但真正深入了解并帮助他们,还是需要在工作中慢慢摸索。

  虽然手上有名单,但每个学生的困难程度都有不同,孙老师为了杜绝“一刀切”的情况,决定一个一个去了解核对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她谦虚地认为这份工作不需要什么技巧,只要有一颗真挚的心,认真地核查核对,就能够完成。

  即便是在假期里,孙老师也心系着同学们,她和东山校区的郁政宏主任就在寒假中一同前往淮安,为我校大一的同学送去生活必需品,考虑到冬季天气寒冷,孙老师又个人为学生购置了一件大衣送去。

  每年的新生报到时,孙老师都会在“绿色通道”现场,介绍国家资助政策,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入学。

随着我校在资助工作上的不断完善,各项政策越来越人性化的同时,资助中心的队伍也在慢慢扩大,除了周学军主任、齐鹏副主任两位一直关心相关工作之外,邵桂红老师也加入了这支队伍。越来越大的队伍,对应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多的学生能够得到切实的帮助,这令孙老师十分欣慰。

  精准扶贫,帮助贫困学子圆梦三江

  孙老师告诉小江,每年九月份开学时的常规工作,就是进行贫困认定和家庭经济困难的认定。这是一年中工作量最大的时候,为了更加精准的帮助到需要帮助的学生,每一年都要进行信息重新审核认定,不容一丝马虎,老师们都需要加班来处理大量的学生资料。有时还会有学年中间家庭突发变故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学院辅导员会及时提交上传信息到每个学院负责老师处,然后汇总给孙老师,最后她再汇报给部长。学校会综合考虑为每一位需要的学生量身制定最合适的资助方案。

  平日的假期中,尤其是新学年开学前的暑假,是老师们比较放松的时间,可对于她来说,却格外的忙碌。在这段时间内,会接到很多家长打来的咨询电话,孙老师都会仔细地一遍又一遍向他们介绍相关申请操作流程和细节,她认为这才是对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以及宣传国家与学校资助政策最好的方式。

  在多年的资助工作中,有很多家庭困难却十分优秀的学生给孙老师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张杰同学就是其中一位,虽然家中是低保户,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学校一等奖学金。在筛选他的信息时,孙老师发现他还可以申请国家助学金却没有申请,便找到了他询问原因。而张同学的话令人深深触动,他表示,自己有了其他的资助项目和贷款,已经足够支付学费,至于生活费,可以靠自己勤工俭学挣来。学校里的名额不多,他想把这个名额留给更需要资助的同学。孙老师讲到这里,十分动容。

  虽然这件事过去了很久,但是想起来还是会非常感动。之后这样的情况也遇到过很多次,孙老师对此也是特别欣慰,因为这就是她一直所坚持的,不仅要“资助”更是要“育人”的理念的最好诠释。

  在孙老师的办公室中,还有着一些勤工俭学的学生。刚开始学生们不擅长使用电脑,一些工作也处理的很慢,孙老师会耐心地指导他们,慢慢地让他们去学习接触,做excel、word等工作软件。工作做好的同时,也通过了计算机考试。

  孙老师在帮助指导他们申请资助,获得国家助学金后,更会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尽可能去获得三江励志奖学金以及国家奖学金等。不仅减轻了学生的生活压力和负担,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后面的学年里,孙老师还会给予学生一些课业上的指导,以及生活上的帮助。面对大三的学生,会多多和他们交流,鼓励他们迈出考研的一步。

  “每一位孩子我们都要公平对待,我们要去鼓励他们,让他们自己努力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孙老师不仅是他们的良师,更像是一位益友。

  身边例子,搬上荧屏鼓励他人

  为了更好的宣传我校资助政策,孙老师想到,可不可以将其与微电影融合起来,用全新形式来展现呢?于是她与我校张丁心老师取得联系,提出想法,将真实的学生经历和国家的资助政策融入进了这个《我要上场》这部作品里。

  在商量确定主题拍摄之前,孙老师精心设计修改过很多次稿。谈起这部作品时,她告诉小江,团队的每个人都为了这个作品付出了很多心血,尤其是张丁心老师,对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都追求完美。功夫不负有心人,作品最后取得了省级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不仅仅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奖项和荣誉,也是老师们为了资助工作付出的良苦用心的一份回报。

  学生资助工作主要事迹6

  梁雪霜,北京四中顺义分校教师,先后荣获北京四中顺义分校“三八红旗手”和年度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学生资助工作的特点也许很难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但能把一件“小事”坚持多年干好,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梁雪霜做到了。

  每学期初,当上级下达相关文件和政策后,她总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起草和印制宣传资料发送到学生和家长手中,广泛宣传学生资助的有关政策、条件、办理程序,使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在日常工作中,梁雪霜及时了解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班主任及时沟通,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积极为他们的成才创造条件。同时,认真梳理、掌握困难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为资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资助工作说到底,就是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做爱心的工作。”梁雪霜说,这些年来,她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换取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她希望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有更好的未来。

  学生资助工作主要事迹7

  孔宁,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会计核算中心党支部组织委员、工会主席、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先后获得北京市学生资助先进工作者,海淀区教育系统“青年教师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四有”教师荣誉称号。

  学生资助工作本来就很繁杂,面对困难,孔宁一边梳理现有的资助政策,一边按学前、义教、普高、中职、生源地信用贷款五大类一一整理成电子版本,方便快速查找和定位。同时,他将现有政策文件的历次修订版本整理成册,系统了解政策颁布的前因后果和演变。不仅如此,孔宁还在学段整理的基础上又按照奖、助、减、免、补五类资助类别横向贯通。

  在对政策文件有了准确的把握后,孔宁按资助名称、资助范围和资助标准进行提炼,制作成手掌大小的折页海淀区学生资助宣传手册《致新生和家长的一封信》发放给学校。这封信以亲近的口吻和关爱的方式,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除了后顾之忧,扩大了学生资助宣传的效果和影响力。

  扎实的工作使孔宁获得了北京市学生资助事务管理中心的肯定,并配合承担北京市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培训工作,为北京市学生资助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学生资助工作主要事迹】相关文章:

学生资助工作主要优秀事迹(通用9篇)10-13

教育资助主要事迹(精选7篇)10-13

学生资助工作先进教师主要事迹(通用17篇)10-13

学生资助宣传大使主要事迹(通用5篇)10-13

资助先进主要事迹(通用9篇)10-13

资助学子的主要事迹(精选7篇)10-13

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主要事迹(精选5篇)10-13

优秀学生资助工作者主要事迹(通用14篇)10-13

学生资助事迹(精选6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