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校本课程研讨会讲话稿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用到讲话稿的地方越来越多,讲话稿是讲话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场合上表达自己想要讲的话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好一份讲话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校本课程研讨会讲话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校本课程研讨会讲话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是冉庄小学校长许国需,今天有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我县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非常荣幸。下面就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的点滴做法向各位领导做以汇报,由于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能够在这和大家一起探讨小学校本课程的开放与实施的问题,倍感荣幸,首先我感谢县局领导能够给我们这次发言的机会,同时也感谢宋道口中心学校及清水小学给我们提供学习交流的空间,今天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与学习,下面我就我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大家都知道,从教育改革的大理论来讲,校本课程的开放就是顺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优势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个性成长、兴趣发展的需要。那么做为一所农村小学,面对学校实际,怎样能够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在众多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能够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的同时并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呢?这是我们领导班子始终关注的问题。
自县局提出“冀东文艺三枝花”进校园活动以来,我校就倍加关注学生专业素质的发展。每周三下午的第三节课评剧活动井然有序开展,风雨不误。大家也都知道,滦南是评剧创始人成兆才的故乡,评剧在滦南家喻户晓。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热爱艺术、享受艺术的风尚正在悄然形成。而且20xx年我校又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这些便成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前身与基础。因此我们成立了根据社会文化、本土文化、学校文化和办学特色确定了评剧校本课程。为了使评剧校本课程更具科学性、教育性,学校领导就该校本课程的开发意义、目标,以及课程的特色等问题,专程拜访了知名人士。继而专门成立“评剧艺术”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由我担任课程开发小组的组长,统领、部署课程开发的整体工作。学校拟定了“传承优秀文化,评剧再绽奇葩”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我们认为评剧艺术不仅是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更是宝贵的教育资源。于是,我们确立了以评剧艺术为教育活动内容,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依托的校本课程体系,引导师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首先确立了校本课程的三个目标定位:
1)了解一定的评剧艺术知识,形成对评剧艺术的关注和热爱,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从而达到保存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目标。
2)坚持“普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求本校所有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评剧知识,另一方面又对那些在评剧方面具有特长的学生重点培养。
3)以评剧艺术课程作为建设校园文化的'突破口,从培养学生热爱评剧艺术,进而形成热爱生活的文化理念。
接着,根据评剧的三个目标我编写了校本教材,教材共分为 “走进评剧、品味评剧、传承评剧”三大板块,同时又分出评剧大舞台、快乐我知道、我会唱、我会画、及实践训练等栏目。
1、评剧大舞台:通过学生欣赏经典的评剧唱段,学生从小就了解评剧历史,从小就喜爱评剧。评剧的发源地在滦南,学生家长大多数都会唱评剧,因此我们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学习。
2、快乐我知道:学生在学习评剧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评剧知识。
3、我会唱:学生学唱经典的评剧唱段,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4、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评剧的兴趣,享受演唱评剧的快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好艺术素养。
5、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评剧,欣赏评剧之美。在尊重和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潜能、个性的发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激发学生和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
对于评剧校本课程的评价,我校本着“淡化成绩、注重参与”的原则,在操作中,坚持学生自我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把评价的部分权利划分给了学生自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此外,我校充分利用班队活动课对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中的知、情、意、行进行评价。最终由学校大队部给学生评定成绩。此外,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技能奖章”、“艺术奖章”、“知识奖章”等,也是评价的有效手段。
我们知道,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过程。因此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把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力交给了学生,学生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学习环境和场所,确定个体和群体合作研究的方式,这种学习往往延伸到课堂以外,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唤醒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懂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逐渐成长为自主的学习者,有个性的研究者、有主见的管理者。这样的学习方式推动了本次实验研究的顺利开展,效果很好。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在校本课程研究上,我还是一个探索者,我们的做法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大家给与批评指点,让我们尽早成为真正的实践者!谢谢大家!
校本课程研讨会讲话稿2
各位领导、同行:
大家好!
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能与大家在这里交流校本课程这个话题。我记得丁局长讲过这样一句话:我最害怕的就是一到学校,他们校长捧出一大堆校本课程。丁局长的言下之意相信在座的各位是心知肚明。我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从校本课程的发展史我们知道,这种由上而下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必然会导致有些学校为了应付检查而开发大量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仅仅是作为落实到纸张上的一种形式而已。作为最基础的农村学校,我们深知校本课程开发的难度。一是很多学校对于校本课程的理解是不到位的,在不理解的情况下,更多的是一种畏难情绪。就像我们前几年,学校根本没有校本课程,而且我们还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专家的事,不是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可以承担的。还有一种是校本课程一味的追求特色,有苗木的地方可以以苗木的种植为校本课程,还有地方特色的学校都可以搞校本课程,但更多的学校啥也没有,搞什么。正是由于教师失去了开发的主动性,想要真正落实校本课程便成为在今天看来有点纸上谈兵的事了。
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校本课程开发本身是在试图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是对国家课程的一种补充,而且今后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种补充。它是针对教育的核心――课程而采取的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行动策略。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学校教育的目标。同时,由于它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融入了学校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因而有助于学校办学传统和特色的创建与发展。它还有助于学校课程的实施与改进。它不仅仅是一种特色的创建与发展,更是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一种校本化的适应,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同时它还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当我们接触校本课程的真谛时,感觉到校本课程是真正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但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得到全体教师的认可,充分发动教师的主动性才能真正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所以,在校本课程开发前,我带着全体教师全面地学习了吴刚平教授编写的《校本课程开发》这本书,让教师全面地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历史,价值,开发的种种模式,从心理上认可,从理论上了解,从方法上掌握后,让所有教师有了课程意识后,我们才开始着手开发学校的校本课程。
我们学校属地没有什么地方特色,或者没有特别显著的地方特色,所以我们的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情况对国家课程计划进行校本化的适应性改造。当然,我们的开发不是为了开发而开发。下面我们就把我们学校的作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历程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我们认为现有国家作文课程的弊端
架空的道德体验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而国家作文课程不可能顾全到每个地方每个学校具体的特点与需要。尤其是不能充分利用学校、教师、学生身边的资源,这样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不能很好地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所以,目前的作文教学很多情况下只是把作文当作一项语言技能来训练,很容易造成脱离儿童生活,脱离儿童心理发展需求。
脱节的生活体验
教材中让学生写参观记,都是以名胜古迹作为例文,而这些名胜古迹大部分学生没见过。因为没有切身的体会,所以学生也无法感觉例文的精妙与游记的写法。
“学得”式的指导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其实,我们的学生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在自然课上可以动手实践,在微机课上可以上网查询资料,在音乐课上可以听老师用钢琴弹奏美妙的音乐,可以电视、游戏、书籍、网络也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各种资料。但学生就是不会写作,不喜欢写作。那么,其根源就不是学生的生活问题,而是学生没有掌握感受生活,捕捉信息的能力,更没有掌握描写生活的方法。我们的作文国家课程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当然,我们对国家作文课程并不是全盘否决,而是就其中的内容进行充实,重组或改造,形成具有本校特征、学生特点与地域特点的作文校本课程。
二、开发作文校本课程具备的条件(学校基础)
在20xx年,我校就申报了常州市重点课题《农村小学开放式作文教学》,扎扎实实地研究了三年,取得了一些成绩。并在课题结题时获得了常州市三等奖。在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充分挖掘作文教学中的开放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开放的教学评价机制,让学生顺利实现内部语言向外部言语的富有个性的过渡。20xx年我们又继续了该课题的研究。申报了江苏省级课题。在这三年中,我们主要研究了学科整合和利用多媒体的作文教学模式。首先,我们提倡每次作文前学生都必须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如写一株植物,教师要让学生对该植物观察两个星期以上,并记录观察的结果。在感受亲情之后,我们会让学生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去回馈养育之恩。再习作。写游记类的文章,我们会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去参观游览,再进行习作。学科整合就更不要说了。其次,我们改变了先教再写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在习作先读例文,掌握方法,再进行体验活动,体验活动之后学生就自行习作。教师根据学生的第一次习作进行批阅,对学生提出具体的修改方法,并出示教师的下水文,学生根据要求再行修改。这便是作文教学的主要过程。第三,充分利用学校与地方的资源。除了各个学科最有效的资源外,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读书节、综合实践活动、运动会等活动,把这些活动直接编入作文教材中作为习作内容。这五年的作文教学研究,为我们的校本化的作文课程提供了最有利的保障。这几年,我们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多篇作文论文,并有几十篇学生习作在省级刊物发表。又因为我们的课题研究一直在教研组中进行,所有的语文老师又掌握了新了作文教学模式。所以是无论从教育教学理论,还是师资力量上,我们开发校本化作文课程都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三、我们是如何实施校本课程的
我们的作文校本课程在全体语文教师的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完成了。今年春学期已投入的实施阶段。下面我就来谈谈这本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
首先,我们的这本校本课程既是教材又是一本备课本,里面有历年来教师的.下水文与学生的优秀习作,有教学过程。那也就是说,这本教材大大减轻了教师备课的负担,减轻了教师去找优秀例文的烦恼,是为教师服务的,教师是欢迎的。但他又不等同于集体备课,因为在这本教材中,一般的作文都要求教师写下水文,从而来提高教师的文学修养与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每一篇作文的后面,我们还编排了与本次作文有关的相关链接。如写游记的作文,我们在链接中有系统的指导游记作文的方法。为什么要作这样的编排,因为我们发现,现在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不同,他少了读写例话,少了一单元系统的写作方法的指导。我不太了解编者的目的是什么,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是需要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方法的,所以我们在每一篇习作的后面安排了这一板块的内容。还要求教师写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遇到的困惑,写教学反思。在这本教材的最后,我们有空白的备课纸,我们给教师一定的空间,你可以不完全照教材上的去上,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学校的活动,学生当时的状态,应时应景性的进行适当地调整。在每学期的结束,我们就这本作文教材开一次沙龙,就在实施作文教材过程中的困惑,相关链接的体系是否科学,教材内容的改动,作文教学的模式等进行探讨。而且,每学期中,我们每隔一段时间会在教研组开一次作文课,中年级与高年级各有一个作文课题进行研究。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觉得校本课程的开发的确是一件有很有意义的事,他发展了教师,更发展了学生。对于这本作文教材的完善,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当然,就我们对校本课程的认识还是非常肤浅的,就像开始我说的,更希望得到各位领导与专家的指正。
校本课程研讨会讲话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梁山小学新教师王雷,今天有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本校农村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研讨,非常荣幸。下面我就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认识和思路向各位领导、同仁做以汇报,由于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多提宝贵意思。
大家都知道,从教育改革的大理论来讲,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顺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优势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个性成长、兴趣发展的需要。那么作为一所农村小学,面对学校实际,怎样能够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在众多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能够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的同时并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依赖于我们的校本课程。
那么什么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但不是专家编写教材,由教师用。而是教师自主研发,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目前,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小组,而不是单个教师。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课程的开发,实现课程决策民主化。国家在作课程计划时应该把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强调学校、地方一级的课程运作,主张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的'决策。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它需要有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教师的努力和参与,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评价。总体上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四个阶段:
(1)需要评估。
需要评估是设计校本课程时首先必须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校的发展需要,评价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求,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
(2)确定目标。
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所做出的价值定位。它是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3)组织与实施。
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申报课程。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后或过程中,写自己承担课程的《课程纲要》(教师用的材料)。
(4)评价。
评价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它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评价的结果向有关人员或社会公布。
以上就是我对校本课程的浅薄理解,那么针对具体的实施方案是什么?我们就请数学教研组方老师给大家做报告。
【校本课程研讨会讲话稿】相关文章:
校本课程小结11-21
校本课程研讨会讲话稿3篇11-02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03-21
校本课程教学总结11-08
校本课程篮球计划11-23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11-03
校本课程活动总结04-04
校本课程教学方案04-07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