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事迹

个人致富能手主要事迹

时间:2022-12-13 10:39:47 先进事迹 我要投稿

个人致富能手主要事迹(通用11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要用到事迹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那么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致富能手主要事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个人致富能手主要事迹 篇1

  “咯咯咯咯”,走进信丰县大塘埠镇沛东村石头珍禽养殖基地,网棚里一只只色彩鲜艳的山鸡活泼乱跳,自由觅食,这就是身患残疾的贫困户老磊创办的的山鸡养殖基地。听说笔者的到来,正在给山鸡喂食的老磊,手拄双拐从网棚里热情的迎了上来。

  老磊虽然双腿残疾,但他凭借自己的双手,靠养殖山鸡敲开了一扇致富大门,被当地村民亲切的称为“鸡司令”,成为信丰残疾人中的佼佼者。他不仅自己在养殖道路上脱贫致富,还帮助贫困群众养殖山鸡、传授技术、解决销路,带领村民奔富路。

  回乡开启养殖梦

  1983年出生的老磊,由于家境贫困,1999年初中毕业后,他和大多数年轻一样,随同村里人南下广东务工,做过洗车工、制衣工、手袋工等事情。身为男儿,老磊本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家里生活。谁料事与愿违,2004年父母离婚,屋漏偏逢连夜雨,2006年在上班途中,老磊发现双腿、腰部疼痛,也没有引起重视。

  2007年,老磊的腿病加重,医院检查出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走路都得撑拐杖,他只好辞去工作,专心治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医生告诉他,这是“不死的癌症”,只能靠药物维持,多年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也全部花光了,还负债累累。老磊情绪十分低落,整天把自己锁在出租屋内,房门不出。

  有一天,老磊在租屋内看电视,看到一则新闻,一名残疾人靠饲养山鸡走上了致富路。他想回到家里,自己肯定也会成为母亲的累赘,总是要想点办法赚点钱才行,于是老磊受到启发:“虽然腿不行,但我还有双手,我也可以像他一样搞养殖。”

  当他把养殖山鸡的想法告诉母亲后,得到母亲的大力支持。2008年3月,老磊回到家中,说干就干,他向亲戚朋友借来几万元钱,租了当地村民一块地,从上海买回了250多只山鸡,在母亲的帮助下,搭起了网棚,办起了山鸡养殖场,开启山鸡养殖创业路。

  勤奋好学勇创业

  “虽然每天很辛苦,但看着网棚里的山鸡一天天长大,心中充满了期待。”老磊回忆道,由于不懂养殖技术,当年250多只山鸡最后只剩下6只。

  信心有了,可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老磊首次投资便遭重创,但他没有气馁,又购买了一批鸡苗回来。吸取教训后,他认识到,搞养殖不能只靠一腔热情,还得科学养殖,他买来许多山鸡养殖方面的书籍,上网查阅资料,一边认真学习养殖技术一边养殖,经过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克服苦难,他养殖的山鸡成活率大大提高。“开始的时候,主要靠母亲挑着山鸡到各大圩镇打销路。”老磊说,当时销路并不乐观,他就上网发帖子。

  “很多人实地查看后,都嫌弃山鸡的毛长的不够漂亮。”曾光磊说,信息发出后,虽然得到很多外地老板的关注,但是养的山鸡没有卖相,都打道回府了。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他发现山鸡凶猛、野性大,经常打架相互啄身上的鸡毛,找出了这关键原因后,老磊又上网查找资料,得知山鸡可戴上“鸡眼睛”这玩意儿,可防止山鸡相互打架,这样一来,养出来的山鸡毛顺、漂亮。

  山鸡卖相问题解决后,为让山鸡的品质更好,老磊大胆探索养鸡新途径,在饲料上“返璞归真”,喂稻谷、米糠和青菜萝卜、红薯等杂粮,提高了鸡的品质,由此也引得经销商纷纷找上门来。老磊说,他的山鸡已远销广东、福建等地。

  几年创业赚的钱,老磊全部用于还债、看病及基地投资,2014年,沐浴着精准扶贫的阳光雨露,他被列为贫困户。“不仅能享受三年免息贷款,而且每年还能领取5000元的产业奖补。”老磊说,扶贫政策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面对养殖山鸡市场行业的良好前景,以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2015年老磊成功脱贫。目前,他的养殖基地有商品鸡存栏5000多只,去年,山鸡养殖年出栏2万只,纯收入达十几万元。如今,他对自己的事业十分有信心,今年还注册了石头珍禽养殖基地营业执照。

  致富不忘帮乡邻

  “特别要感谢曾大哥的帮忙,免费教养殖技术,在他的帮助下,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山鸡养殖场,销路都靠他。”残疾人李斌说,老磊为人善良,做事苦干实干、踏实勤恳,相信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的山鸡养殖事业会越做越好,大家早日走上致富道路。

  个人富是小富,大家富才是真富,老磊自己富还要带上乡邻富。近几年来,在老磊的带动下,大塘埠镇沛东村已经有4位残疾人跟着他养殖山鸡。

  “因为自己也是残疾人,知道残疾人的难处,希望每个像我一样的人,都有一技之长,多一条生活的出路”。老磊说,自己深有体会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希望大家都能掌握一技之长,靠自己走上致富路。

  老磊不仅帮助残疾人创办山鸡养殖基地,免费教他们养殖技术,还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他聘请了7个当地村民,在他的基地务工,让贫困户通过务工也“鼓”起钱袋子。今年30多岁的廖红梅,是老磊长期聘请在养殖基地务工的贫困户,她说:“在这里务工每个月有1500元的工资,离家特别近,既能减轻家里经济负担,还能够照顾家庭。”

  如今,老磊成为了信丰众多回乡创业者的榜样,他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谈起今后的打算,他说,现在乡村振兴的话题很热,产业兴旺是乡村真正振兴的保障,作为一名普通的村民,他的梦想是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走好养殖品种多样化,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创业就业。

  个人致富能手主要事迹 篇2

  小花,女,现年48岁,台州市路桥百兴畜禽有限公司经历,大专文化程度,中共党员,她于2004年开始从事生猪养殖。

  她白手起家,从千元资金创业,发展到目前已拥有固定资产上千万元,年收入上百万元的生猪综合养殖公司。浙江工人日报等相关媒体争相报道过她的事迹。

  办起养猪合作社

  养猪?一般人听到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脏,臭,辛苦!但是小花不这么想。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作为人的四大基本需求,“食”也是拥有者让人不可小觑的地位。

  2004年9月,小花在自己生活的桐屿街道埠头堂村办起了养猪合作社,每天起早摸黑,不怕辛劳,加上多方面支持,事业发展的比较顺利,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

  支持政府,拆拆拆!

  2011年台州市重点工程栅岭汪排涝和路桥至火车站直通快车道这二项工程是政府实践强国梦的一大举措,需拆迁大量的民房和企业,小花的养殖场在必拆之列。

  按拆迁政策,区政府拆迁补偿费仅80万元,公司却要损失300多万元。她很矛盾,也很心疼。但是从完成政府的拆迁任务来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她理应带头,主动拆迁。思之再三,小花决定咬紧牙关,主动拆了养殖场。

  生态养殖,从新开始

  拆后必须迁建,2011年,小花边拆老养猪场,边在金清镇民丰村承包38亩土地,投资上千万元,新建生态养殖场,有机肥加工场和台州市净化沼气示范点。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工作,她终于把台州市路桥百兴畜禽有限公司建成为台州市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之一,并率先在台州市成立干湿雨污分流的生产模式中心。

  荣誉归来

  2005年被路桥区评为“十佳妇字号”工程、获得“和谐家庭称号”

  2005年被市妇联评为市级文明家庭

  2006年被台州市政府树为残疾人抚贫基地

  2007年被区政府评为农业龙头企业

  2007年被台州市评为“残疾人扶贫养殖示范基地”

  2009年被路桥区妇联评为“十佳妇字号”工程

  2012年被省巾帼建功和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评为省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

  这些年来,小花获得了各种先进奖项,可真称得上是“满载而归”。她很感谢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她的肯定。这些荣耀,只会激励着她更加努力,更加拼搏。

  不忘本心,热心帮助

  从合作社到有限公司,小花的养殖事业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从创业之初,小花就本着“最大限度的帮助残疾人”为宗旨,尽力给他们提供帮助,尽量多的安排残疾人就业,对于他们的劳动时间却给予适当放宽,保证他们工作家庭事务两不误。

  生活中,小花夫妇每逢节假日都会给他们送去慰问品和节日祝福,也不忘去养老院们,看看老人,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每当他们家庭有困难时,小花夫妇总会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经常和他们谈心,告诉他们树立人生的目标,身残志不残。

  个人致富能手主要事迹 篇3

  老张,原本是泽州县晋煤集团赵庄煤矿的一名矿机维修工人,可政府的一项政策却改变了他的人生。2011年县政府积极扶持南部山区发展万亩核桃基地,向全县果农免费提供核桃苗木,这个政策让他动心了。于是带头承包了村里400多亩弃荒地,带动全村人员,打坑栽树,见空地就栽,连田间路塄上都栽得满满当当的。结果县林业局技术人员看了后,说栽的太密了不合理,又返工移植。

  终于,树栽下了,他又去煤矿上班。想着过几年核桃树结果,卖了果就可以把钱赚回来,只是他把核桃树种植技术想的太简单了。

  当年快立冬的时候才发现核桃地草比树还高,许多苗都干枯了。由于栽植核桃苗死亡多损失大,县林业技术人员知道后和他在地里找原因。告诉他“树栽活了仅是个开端,400亩核桃园没有专人管理、没有劳力投入是见不到效益的”。

  带头管理:严格按照县林业局“提质增效项目”要求,他和表哥迅速组建了“群山绿果农业专业合作社”,吸纳村民25户,其中贫困户19户。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来管理核桃园,同时聘请核桃专家指导讲解,从一般防治常识学起,刨根问底甚至到为难老师的地步。不仅请进来,他还跑出去,到运城,下河南,去汾阳,上新疆,哪里有不错的核桃园,就去哪里学习取经。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断丰富着他的管理技术,现在他已成了泽州有名的核桃土专家。

  2018年举办在全市举办的“十棵树”核桃整形修剪比赛中,老张和他表哥搭档,十棵树修剪第一完成,展示岀精湛的修剪技术功底。今年“十棵树”回头看,哥俩修剪的树形合理,挂果率高,又给来年丰收打下了基础。

  县林业局局长赵亮福带队深入到万杴村进行核桃管理调研指导。当看到400亩核桃园全部“清杂涂白”,果园干净整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老张说,“县里给我们铺好了种植核桃产业道路,市里给了茁壮成长的养份,省里给了提质增效的机会,才使我们走上了规模化核桃种植产业的道路”。

  带头致富:核桃产量向质量转变,老张去年引进的大个好品相青皮核桃,在市场试着每斤卖到3元以上,而且供不应求。他激动的说,计划在三年内,把400亩品种杂、产量低卖不起价格的核桃利用“提质增效项目”全部改良,不但我自己改良,也要向种植核桃户推广,让村里人有活干、不漂泊,不岀村有产业,我这辈子咬定核桃不放松,实现群山绿果累累,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奔小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万杴村郁郁葱葱、绿意盎然的“绿水青山”正在变成老百姓眼前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个人致富能手主要事迹 篇4

  老石同志出生于1972年,是侯家营子村一位普通的农家子弟,他工作认真、负责,内心纯朴、善良。在事业上他没有非凡的业绩;生活中没有动人的事迹,他像草原上一株平凡的小草,但却散发出非凡的魅力。

  刚开始务农的时候,由于耕地机械化、规模化水平较低,加上思维局限,他和大部分农牧民一样,小规模种植农作物,虽温饱无忧却难有发展。2008年开始,国土整理项目进入白泥井镇,并率先在侯家营子村开始,土地规模化、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2011年到2012年,供港蔬菜基地的建立,极大拓宽了白泥井镇产业发展前景及当地农牧民的视野。受其启发,老石主动出击,联合其他四户农户,于2012年12月成立了升茂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专心发展种养殖,誓要找出一条致富路。

  合作社成立以后,老石几乎每天都在奔波,与农户商议土地流转、向企业寻找订单。功夫不负有心人,合作社首先与金泰禾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合作,种植豆角、牛心菜等蔬菜,同时发展肉羊养殖。随后,种植业方面,老石利用手头优质耕地资源,不断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合作方,从与甘肃马铃薯研究所合作种植马铃薯,逐步加入南瓜、有机青贮玉米等作物,产品远销山东、北京、甘肃等地,得到了很高的评价,马铃薯、南瓜、青贮玉米订单稳步推进。养殖业方面,逐步加入肉牛、地蹼、鸡,现以肉牛养殖为主,品种包括西门塔尔和利木赞。

  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还不忘带动周边农户一起进步。首先,他顾全大局,主动参与、调解周边农户土地方面存在的矛盾纠纷,避免因此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其次,他积极引入并配合涉农龙头企业、合作社开展业务,为农牧民增收广开渠道,比如自治区级涉农龙头企业金泰禾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就位于侯家营子村。最后,他鼓励、带动农牧民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在籽粒玉米行情较差的背景下,通过引入利得亨农牧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有机青贮玉米,提高农产品收益。

  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老石,深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为此,他在辛勤劳作的同时还不忘提升自身素质。2015年,他报名参加了国家开放大学农林牧渔大类二年制专科农村行政管理的课程,并通过努力学习,于2017年7月31日获得了毕业证书。这为他更好的发展自身、带动周边农牧民共同致富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老石就是这样一位朴实的人,他的默默耕耘铸就了他的平凡,也是这样的平凡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认可。

  个人致富能手主要事迹 篇5

  阿强,男,汉族,1977年6月出生,系宣和镇敬农村一队村民,于201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时刻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己任,真正发挥出了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致富带头作用。

  万事开头难,在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种植苹果树之初,为了响应号召,支持村“两委”的决定,当时还不是党员的阿强就身先士卒,还动员了十几户群众一起种植,并主动组织群众到其它村学习先进经验。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善于思考的头脑,阿强逐渐成为敬农村苹果产业第一人。成为党员后的他更是积极主动、无私奉献,将自己总结经验、赴外省学习的先进技术无私的教授给群众,让群众少走弯路、科学种植,提高果品的数量和质量。

  2012年,阿强成立了瓜果流通合作社,建起了400吨冷藏保鲜库,先后有本村150户村民入社,农忙时能带动300名群众就业。成立合作社以后,干劲儿十足的阿强积极联系各地苹果商贩前来合作社订购,采取收购、销售、储存一条龙服务,使本村苹果运销到东北、内蒙古等地,甚至出口到印度等国家,从而解决了本村群众苹果销售难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经济收入。

  如今,只要提起敬农村的苹果产业,群众都要说一说阿强这个致富带头人,只要提起敬农村的优秀党员,群众还是要说一说阿强这个好典范。

  个人致富能手主要事迹 篇6

  今年39岁的老袁,是红沙梁乡高来旺村的一名普通的农民,十年来,他转变观念,吃苦耐劳,努力拼搏,成为该乡的养鸡大户,为当地群众勤劳致富树立了榜样。

  老袁结婚以后,和众多农村青年一样,过起了靠种地为生的农民生活。由于地处沙漠边缘,土地又少又薄,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没白没黑,可一算账,收入却少得可怜,经济上很不宽裕。随着孩子的出生,一家四口靠仅有的五亩土地,生活上开始捉襟见肘,陷入困境。于是他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谋一条更好的出路?

  20xx年,老袁毅然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蛋鸡养殖,他考虑了当地的养鸡业市场行情,认真研究了鸡蛋市场的供应和价格,认为在饲养蛋鸡是一条可行的致富路。

  4月,他在妻子的支持下,通过借贷等途径,筹措资金15万多元,新建小型鸡舍两座,购进鸡笼,第一个在全乡搞起了蛋鸡养殖。他的行动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她无偿提供木材8m3,解决了新建鸡舍所需的'檩木和椽材。

  6月份,他购进3000只鸡雏。为了保证鸡雏的成活率,鸡雏头两个月的室温必须维持在38℃—40℃之间。室温超过了人的正常体温,他和妻子每天三次给小鸡喂食,饮水或防疫,每次下来,浑身都被汗水浸透。为了学习养鸡技术,他亲自请来县、乡的畜牧科技工作人员做指导,另一方面,自己认真学习掌握蛋鸡各阶段的饲养配比、防疫及病鸡的治疗技术。一分汗水一分收获,6个月后,蛋鸡进入产蛋的高峰期,鸡场每天产蛋近x斤。当年收入达6万元。

  20xx年,他又筹措资金55万元,扩建中型鸡舍两座,购进鸡雏5500只。现在,他的养鸡场规模又扩大了,鸡舍面积达到了1000多平方米,可一次存栏蛋鸡8500只,年收入16万元。除此以外,家里还添了一辆小面包车,一台饲料粉碎机,家庭固定资产达到了x万元。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身边的群众:致富的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只要找准市场,踏踏实实做事,小康生活就不再是梦。

  个人致富能手主要事迹 篇7

  张x,枝江酒业宣传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爱人罗宏,市农业局办公室主任,儿子罗百顺,湖北经济学院学生,创办武汉未鐳云字节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结婚24年来,夫妻俩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忙。夫妻之间、父(母)子之间都能互相体谅,宽容谦让,构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礼貌家风。

  一向以来,能够坚持孝敬父母,善待老人。关心儿童,热心助人。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俭。虽然此刻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可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一向没有丢。始终坚持诚信待人,扎实做事。

  因为感情,1990年冬天,毕业于中南林业大学、分配在新洲林业局工作的罗宏调到枝江百里洲人民政府,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妻子张x是百里洲八亩滩村一个农民,曾自学完日语中级教程,常在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和新闻作品。罗宏调到百里洲以后,他们在百里洲镇上安了家,住在不足十五平方米的镇政府办公楼的301室。那时的家仅有“一张床,两扇窗,三个小凳,四面墙”,清贫如洗的日子,夫妻俩勤俭度日,诗书相伴。1991年夏天,儿子罗百顺出生了,新洲老家的爹爹给孙儿起名:“百顺”,意思是在百里洲生的,只求他们一家人平安顺利。儿子出生后,一家人的生活并非如老人所愿那样顺利,罗宏先后被派到镇政府下属的六个管理区工作,他们先后九次搬家,直到1996年冬天,他们才在镇政府新建的公寓里安顿下来。

  为了照顾家庭,张x放弃了到宜昌一家公司任日语翻译的机会,就近在镇上的企业里找到一份工作。为鼓励罗宏好学上进,张x到枝江市委组织部为罗宏报名,要他参加行政专业的本科班函授学习。2002年,张x所工作的企业破产,一下子成了下岗工人,心里升起说不出的悲伤。罗宏鼓励她:腹有诗书气自华,工作没有了,能够再找,因心境影响了健康,得不偿失。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x在家整理平时发表的作品,书稿《孤洲心语》能够说是在丈夫的鼓励下完成的。出版社及修改教师对《孤洲心语》的资料十分看好,要作者出7000元联合推出。这7000元对当时的张x一家来说是个大数字,夫妻俩家底本来就薄,加上罗宏老家连续几年遭遇不幸,夫妻俩有限的积蓄全贴补了老家。张x给枝江酒业董事长蒋红星写信,如果枝江酒业资助她出版《孤洲心语》,她愿意无偿给枝江酒业打工半年作为回报。蒋红星董事长为张x的质朴和真诚所打动,同时钦佩她对写作梦想的执着追求。当即安排办公室工作人员与张x联系,洽谈合作事宜。《孤洲心语》在枝江酒业的资助下顺利出版,在三峡女作家文丛中被读者评为“最让人感动”的一本书。六个月的合作期限结束后,张x留在了枝江酒业,当了一名酒报修改,多次被评为公司标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企业中层管理干部。罗宏于2007年从百里洲调到枝江市农业局,夫妻俩仍然坚持勤俭持家的好习惯。有一次张x在洗碗,罗宏提议她用洗碗盆接了水再洗,这样比直接用水龙头冲洗更节俭用水。张x戏笑他太吝啬,说,咱住在长江边上,还怕没有水用啊?罗宏说:“水资源是有限的,你若去北方生活一段时间,你就明白水的金贵了!”一句话,给了张x写作的灵感,随即一篇散文“回不去的江河”写出来了,受到诸多读者的好评。养浩然之气,写道德文章,是张x的座右铭。2011年春节过后,省作协约张x写一个关于“三万”活动的典型。夫妻俩平时喜欢听收音机,明白2011年是建党90周年,张x也早就在琢磨着找一个老党员的事迹来做素材。夫妻俩在闲聊中,谈到农业局的退休职工李文英,张x听完罗宏对李文英的情景介绍后当即表示:“就是她了!”。于是,罗宏帮张x联系采访事宜,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张x出色地完成了报告文学《棉田里的守望者》,这篇报告文学引发各大媒体对李文英的系列报道,李文英被推为全国典型。有的媒体在报道中大段落地抄袭张x的作品,也不署张x的名字,之后获得了国家级大奖。罗宏为张x鸣不平,张x笑着说,和李文英对农民做出的贡献相比,我们这点付出根本算不上什么。

  夫妻俩在生活中关心他人,先后成功为5对年轻人牵线搭桥,帮他们建立了美满幸福的家庭。儿子罗百顺秉承了自强自立的好家风,在湖北经济学院就读期间创办武汉未鐳云字节网络服务有限公司,成为优秀的大学生创业代表。张x于2013年6月加入中国作协,实现了她成为一名作家的梦想,2013她被评为枝江市第三届道德模范。

  个人致富能手主要事迹 篇8

  老侯,男,33岁,汉族,家中6口人,住勉县老道寺镇侯寨村五组,主要从事生猪养殖与饲料营销。

  几年来,他凭着自己特有的顽强与拼搏,凭着一双勤劳的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打拼,走上富裕之路。家有饲料机2台,饲料配送车1辆,有现代化大型养猪厂房12栋,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向社会提供优良三元仔猪4000头,获利20多万元,。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万头猪养殖示范场”、“养殖业大户”、“致富带头人”。

  2000年,目光敏锐、富有经济头脑的他看到当地粮食价格低,结构调整路难找、种植粮食收入少,本地有种植玉米、大麦的习惯,饲料资源丰富,又有养猪的基础经验,又加上生猪行情看好,每头猪盈利在100元以上,通过市场调查与分析,他决心走科学养猪致富之路。

  2000年7月,他克服没有资金的困难,采取自己拿一点、亲戚借一点、朋友帮一点、向信用社贷一点的办法,投资近2万元,建成猪舍20多间,购买小仔猪200头。刚开始没有科学技术怎么办?还得学习,于是他又从书店抱回厚厚几本科学养猪资料。很快掌握了生猪的繁育、喂养、疾病防治等一整套养猪技,由于他精心管理、科学饲养、定期防疫,加上自己的刻苦钻研和实践,饲养的仔猪3个月即育肥出栏,当年就出栏肥猪800多头,净获利1万多元。老侯从第一批养猪中尝到了甜头,从养殖业中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第二年,又扩大养殖规模,由于科学饲养,当年出栏生猪1000多头,净获利12万元。

  老侯的手头有了积蓄,但这些钱如何用,他有自己的打算。在这几年的养殖实践中他发现当地生猪品种落后,生产效益差,饲料转化率低的问题,他决定要解决目前存在于自己场和农户养殖中的这一难题,他先后到杨凌、四川等地考察,通过调查了解后,他决定要甩开膀子大展宏图,加大投入,扩大圈舍,2002春天,老侯在亲友的帮助下,又投资30万元,建起现代化的养猪场房,又购买二元母猪200头,种公猪10头,实现自繁自养、科学饲养,年出栏肥猪4000头以上,。年获利20万元以上。

  老侯在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在省农业厅和市县政府的重点扶持下,通过引进化良的变肉型猪种,推行标准化生产现在存拦母猪已发展到360多头,每年向社会提供7000多头商品仔猪,此外还可向周边养殖户提供1500头优良二元杂交后备母猪,以改良当地的生猪品种。老侯在自己的猪场里从品种和饲养管理入手,严格实行成本管理,以优良的品种,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有力地带动了全县规模化养殖业发展。

  老侯在养猪的道路上发展起来了,但是他总是想:“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他热情地鼓励乡亲们和他一起发展养殖事业,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养殖经验传授给当地农民群众。为了进一步提高当地农民群众的养殖效益,老侯把优良的二元母猪推广到广大养殖户,把饲料转化率高、生长速度快的三元仔猪提供给养殖户,并且向他们提供养殖技术及饲料,使他们养猪无后顾之忧。

  “以点示范,带动全镇”,这是老侯发展养殖的一大心愿在他的带动和指导下,如今,老道寺镇发展生猪养殖大户600多户,平均每户年出拦在100头以上,该镇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之路,使养殖业逐渐成为农村家庭经济的主导产业,逐步走上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家庭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大大地带动了本地养殖业的发展,他已成为养殖户心中一盏不灭的灯塔。

  个人致富能手主要事迹 篇9

  xxx,1976年2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1994年12月入伍,服役期间参加过98九江抗洪,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现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绿园花木合作社社长,家树园林绿化供苗公司负责人,目前花木种植面积253亩,有100多个品种,主要经营常规绿化用苗为主,年销售收入达300万元,每年获利30多万元。2006年以来因成绩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先后获得致富带头人,优秀党员,优秀十佳党员致富带头人,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10年2月18日作为科学发展学习代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播。

  作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远近闻名的花木种植大户,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能吃苦,会钻研,是花木种植的示范户,勤劳致富的带头人。他致富不忘乡亲,积极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几年间共扶持26户花木专业户,为80多名群众解决了劳动力出路,多次自费慰问困难户及孤寡老人,2008年共三次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并缴纳“特殊党费”1000元,支援灾区生产,受到了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花木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流镇耀南村老百姓有着种花养花的传统习惯,但过去都是零星种植且品种单一,档次较低,群众种花只能解决油盐酱醋等生活补贴,并没有起致富兴农的作用。xxx与生俱来就对花木格外感兴趣,1994年12月入伍后来到浙江金华,发现金华原来是全国著名的苗木之乡,于是利用课余时间,到当地的花农家取经学习,在当地的新华书店,购买了大量有关花木种植、培育等书藉。有点空闲就到当地的花农家无偿帮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从基础理论到田间地头,他写下了大量的心得体会,又有幸得到老花农鲍克文的亲身指导。1998年在部队退伍回来,利用在部队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种花养花的特长,克服资金不足等不利影响,走上了艰难的创业路。首先从精心挑通过几年的打拼,他的花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手里的资金多了,经验多了,做事的信心足了,开始酝酿自己更大的引进新品种,搞起了示范园,积极引导当地老百姓走出了一条依托花木产业奔小康的路子。

  近年来,他承包绿化工程30多个,还无偿为周围群众提供信息,帮助销售。周围许多群众刚开始种花时,都是xxx供应种苗,手把手指导种植技术,防病治虫,联合成品销售等。使周围的群众每人增加收入近3000元。xxx已连续多年被评为镇级致富能手,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卉状元。经过几年的打拼,他的苗圃面积已达200亩,每年获利都在30万元以上。他深知: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高流花木协会成立后,他把带领群众致富的突破点放在花木产业上,以做大做强花木产业来实现群众的共同致富。

  为了使广大会员种上“放心花”,xxx以个人名义与群众签订包销合同,让群众吃上“定心丸”,耀南村唐庄组的土地全部规划种花木。村民马明发说什么也不愿意种,xxx多次上门做工作,唐恒水就是不听,xxx又对他说“苗子种好卖给我,要是因为种花没饭吃,你一家都到我家吃。”就这样他还是想不通,xxx和他商量,最后以当时最高价每亩280元的价格承包了他的10亩地,当年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了金叶女贞,一年后,以每株0.55元的价格全部出售,当年获利15万元。村民的想法变了,马明发的思想也通了。第二年,在xxx的带领下,全组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都种起了花木。马明发自己也承包了二十多亩,他逢人便说:“听他的没错,多亏了他帮忙”。xxx就这样走村入户做大家思想工作,并且和镇里的技术人员一起,向花农无偿提供技术支持,主动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以实际行动把大家的思想都统一到“种花发家”这一点上,当年村里花木种植面积扩种2000多亩。

  为了更好的发展花木产业,以xxx为主的向个花木种植大户成立了高流花木协会,以花木协会为龙头,动员广大村民发展花木生产营销,发挥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协会+农户”的良好经营模式。目前,耀南村700多户、2800余人从事花木生产经营,其中有80多名会员在沭阳等地承包土地,带动囝高一村、高二村、程徐村、夏塘村、高流村、三岔村、沟埃村等周边村民发展花木产业,为镇政府争创“国家级花木之乡”打下了良好基础。长年在外的花木经纪人有200多人,大江南北都有耀南村的客户。

  为了扩大知名度,畅通销售渠道,xxx积极在《中国花卉报》、《苗木商情》等杂志刊登广告,本着当了带头人,就要有奉献精神,广告费全部由xxx和几个花木协会种花大户分摊,没有向普通会员要一分钱。而在售花过程中始终优先销售群众花木。

  在生意场上以诚信经营为立身之本是xxx的座右铭,有时协会按照货主要求,货到后再付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群众放心,xxx就亲自跟车送货,来回10多天,路上辛苦可想而知。从来不克扣群众一分钱,所有差旅费自掏腰包。家人、朋友说他是自讨苦吃,但他心里却感到踏实。

  2004年春,xxx和天津一个客户魏玉龙签订34万株红叶小檗销售合同,合同签订后一个月,他来取货时,红叶小檗每株市场价格比合同价涨了2角,供应苗木的协会花农说反正没关系,仍按合同价格,按时起苗装车发走。客户十分感动:“别看你们是农民,做生意却不为小利而动,重合同,守信用,真是实在,以后,我肯定还会来买货的”。杨老板现在已是该村的回头客。今年,他又通过传真和协会签订了价值100万元的绿化苗木合同。就这样和客户们加强联络沟通,密切了感情,并通过他们在大连、沈阳、北京、山东等地设立了销售窗口,及时了解外地市场行情,扩大了高流花木的知名度。

  在下一步的产业规划中,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以适合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为多种新品种为所示目标,在下一步促进花木产业的升级换代,配合镇政府提出的花木四期规划,明年继续扩大花木种植规模3000亩;努力提高花木的技术含量,打出自己的品牌;完善销售网络,努力实现提高城市品位,绿化山山水水,为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xxx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引导当地群众走上花木致富之路,带动更多的农民在花木产业上发展致富,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实实在在的显示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个人致富能手主要事迹 篇10

  1971年出生的xxx原籍广东肇庆,1993年她为爱远嫁到了古井镇文楼新坑村,成为了当地的外来媳妇。结婚之初,夫家家境清贫、生活艰苦,xxx和丈夫只能靠外出打工挣的微薄薪水来养家。

  1996年xxx和丈夫用多年来外出打工的积蓄承包了8亩甘蔗田,正式开始了与甘蔗同甘共苦的日子。一开始因为缺乏种植经验,对甘蔗的生长习性不了解,第一年他们连投下的成本都亏了。面对这巨大的挫折,xxx和丈夫没有放弃。没有资金,他们厚着脸皮向肥料店赊肥,等甘蔗收成卖出之后再还钱;没有经验,他们就积极往别人的甘蔗田上跑,看别人怎么种,虚心请教,如果碰到其他种植难题,他们就自己去书店买相关的书籍回来学习。凭着越挫越勇的奋斗精神,在交了连续亏损四年的学费之后,他们的甘蔗田从当初的8亩扩大到23亩,2003年再次扩大到45亩,一直到现在的50多亩,他们还充分利用甘蔗田周边的小块土地来种植新会柑,多样化的种植取得了一定成效,年产值超过几十万元。另外,xxx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做起了甘蔗北运的工作,为附近的种蔗农户提供了广阔的销路和市场,没有车就自己去联系车队,没有熟人帮忙就自己北上联系想代理甘蔗批发的客户,经过几年的市场勘察和开发,他们一年收购的甘蔗超过了400万斤,每年为他们带来了40多万的收入。2009年他们用种甘蔗挣到的30几万建了90几平方的二层小洋楼。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十几年的打拼,xxx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甘蔗种植大户。现在,她的甘蔗田有53亩,亩产甘蔗1.5万斤,年产值达50多万元,而她的南蔗北运收购队辐射了古井镇十几户蔗农,为他们甘蔗的销路问题找到了很好的解决途径。另外,xxx的甘蔗田除了2个固定的长工之外,每到甘蔗的收获季节还请了十几个农村妇女帮忙打理田地和清洗甘蔗,为附近的剩余妇女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个人致富能手主要事迹 篇11

  上世纪九十年代,跟周围的年轻人一样,初中毕业后不久的小汪也加入了外出打工的行列,大都市的繁华给年轻气盛的小汪带来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他怀揣梦想和激情,一心要给自己闯出一番事业来,而现实的无奈使他不得不当起了建筑小工,每天起早贪黑,10多个小时的工作强度,可每月500多元的工资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面对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膀大腰圆的小汪,有些无从适应,渐渐有了退却的念头,住在低矮的工棚里,面对习习的江风和五彩斑斓的城市霓虹灯,小汪苦苦思索着,难道就这样回家?岂不让村里人笑话?由于常年与山为伍,形成了山里人特有的坚韧、朴实、勤劳等良好的禀性,正是因为这些优良品质使他能够直面人生坎坷。面对创业的挫折,他不屈不挠,又重新振作起来。但他此时已有了新的打算,他暗暗告诫自己不能只为打工而打工,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从此王元龙边打工边学习边思考,主动去搜集一些有用的信息,切身的打工经历带给他丰富的阅历、广阔的见识,是他日后创业宝贵的财富,更被他视为“人生中第一桶金”。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19xx年,他发现处在大建设中的上海对建材的需求量大,建材的销路非常好,小汪抓住这一机遇,说干就干,于19xx年开始尝试从家乡向上海贩运水泥,并尝到甜头,为他今后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精明的他在做稳水泥贩运业务的同时,将业务发展到批发水泥钢材。面对初步的成功,小汪并没有自足,更没有沾沾自喜,随着生意不断做大,他不断地寻求新的商机。19xx年,他在朋友的帮助下,与其兄弟汪元昌、汪根水合伙租赁了码头,从事运输、批发业务,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20xx年小汪创办了上海静塘建设材料有限公司,经过商海大潮的洗礼,小汪也从一个打工者变成了一名创业有成的企业主。

【个人致富能手主要事迹】相关文章:

致富能手事迹12-06

教学能手主要事迹12-03

致富能手典型事迹材(精选5篇)10-11

电焊能手主要事迹范文10-23

岗位能手主要事迹12-05

农村致富能手先进事迹(精选15篇)12-08

青年岗位能手主要事迹12-03

教学能手主要事迹材料12-06

教学能手主要事迹20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