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

时间:2022-11-29 15:01:30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通用20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命的重建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通用20篇)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 篇1

  我被这美妙的诗歌吸引着,这是一首美丽的生命交响曲,充满活力,蕴含着大地苏醒般的气息,来自宇宙、大自然的力量,一切是那么的安静,自然,流畅——我是安全的,我的世界一切都是好的。仿佛看到了我的内心世界阴暗的一面逐渐消退,阳光开始温暖这颗恐惧、冰冷的心。一股新的血液充满了我的身体,仿佛自己变得更加高大,更加有力量——生命在重建中。

  露易丝·海在她痛苦的成长过程中总结并揭示了疾病背后影藏的心理模式,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采取积极的思维方式,实现身体、精神和心灵的整体健康。阅读完《生命的重建》,我发现在我的生活经历中有着很多很多相似之处,也让我明白了我生活中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都得到应证,我很认同露易丝·海的观点(至少有大部分)。很多观点我暂时还没去应证过,但我相信他们的存在。感谢露易丝·海的伟大奉献!

  在我内心世界里充满着许多的负面因素:我不行、我还没有做好准备、这些都是不可能的、没人会爱我、他们会拒绝我的、我太矮了、我长得不帅、我很无奈,不知道怎么办、我穷,没钱、他们不应该这样对我等等。看看,这就是我,所以我的生活环境是那样的一团糟,精神低靡,感觉我的未来是那么的渺茫。突然想起了徐志摩写的“这是一潭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生命的重建》把我从“死亡”中惊醒。一缕阳光照进这黑暗世界,大地开始苏醒。

  番茄苗的成长故事让我感悟到积极的思想对改变我们世界是多么的重要,因为我们的世界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现在我开始懂得爱自己,爱自己首先要懂得宽恕自己,宽恕自己对自己以前的负面的思想,宽恕自己对他们的愤怒。多少次因为愤怒而导致睡眠不好,吃饭不香,没有心情工作,使自己处在痛苦与烦恼之中。

  《生命的重建》中提到,我们现在的思维模式和行动模式都是源自于我们小时候学来的观念。我的惊奇的发现我在人际关系情况,如同我在家庭的关系情况,我的许多模式跟我的父亲很相似,不太习惯语言表达,而更多的是用行动,所以在关系处理上不是很流畅。还有就是父母之间的关系,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家庭显得比较平淡,有关家庭在亲密关系的教育也比较少,所以我现在在亲密关系中也遇到困难。我并没有责怪父母之意,我明白我的父母已经尽他们所学的经验教育我。我只是表达我的现状是跟我们小时候的经验有关,知道这些,我们就有方向去改变他,完形我们的不足之处。

  身体的健康跟我们的思维模式有关,这是我第一次所接触到的理论,但是我对露易丝·海许多观点都很赞同。疾病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我们不间断的思维模式决定了我们身体的动作和体态,从而决定了我们是否健康。满怀爱心倾听身体的信息,你的背痛、腿痛、无故的头痛、经常喉咙不舒服等等,听听这些部位想对我们自己想说些什么。通过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一个人的信念能过达到身体上的疗愈作用。在我的生活经历中,我的身体出现状况时,回想起来确实都得到了应验。例如:我的眼睛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近视,这与我在生活中有我很多不想面对的事,害怕、恐惧,我在躲避它们,现在开始接受它们,然而我的视力也开始有所好转,当然还是有些东西还不能看开。我的喉咙不舒服,跟我长期没有表达自己的感受,压抑自己,恐惧表达有关等等。

  新的思维模式,能够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感受,能让我们更有力量,更流畅,使我们的身心灵更加健康。

  现在我选择平静地对我头脑中的旧思维,我愿意改变。我能够学会,我有学习的能力。我愿意改变,在我做这些之时我选择快乐。

  我是自己世界的主宰。耳畔选择自由。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好。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 篇2

  本章中最感触的有两点:

  其一是疗愈内在小孩,激发内在潜力,突破自己。

  其二是成长过程中身心连接的关注,所谓身体知道答案,成长的路上,我们需时刻关注身体不同部位反馈给自己的感觉,时刻保持与自己内心感知的连接。

  (一)“这个星球是天赋所创造的,而你自己就具有同样的天赋”。“我们所需要的全部东西就是‘愿意’。自然的灵感,或者你的潜意识都会告诉你如何做。”这两句话中的“天赋”、“自然的灵感、潜意识”,我理解为“内在小孩的潜力”,《道德经》中用“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用无名无形的道来揭示万物运作的规律,而蕴藏于我们人的意识深处的内在小孩的潜力也是我们言行的主导。我们需要的便是要找到她、疗愈她、安抚她、陪伴她、给她爱,这之后,她便会给我们巨大能量来让我们突破自己,获得我们想要的、相信会有的东西。

  (二)“如果你学会通过有意识地选择思想的方式控制你的大脑,你就与自身的力量结成了联盟”、“如果你正在用身体做,你也就是在用心来做”。这两句话让我想到了身心连接。身体知道答案,当我们在准备做某一件事时,突然间感觉到身体异常疲乏、脚步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内心或胃部有异样不舒服,那就是我们的身体在告诉我们暂缓此事。除了通过有选择的控制大脑外,来有意识地与自身力量联盟外,我们还可以时时觉察自己的身心连接,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即为日日内省内观自己。

  (三)“经验和情感会锁在身体里。”我们需要表达自己,如果我们无法表达,不妨用尖叫、捶打、运动来释放压抑的愤怒。愤怒源于需求的未曾满足,当处理需求满足的平衡能力达到极限时,经验和情感便会破锁而出,所以,我们需要表达,而不要让这些东西长久地锁在自己的身体里。

  (四)“我们经常拒绝认识到自己仍然沉浸在过去的事情之中”。我们会让自己知道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无可挽救,就如木已成舟无可奈何,此时仅仅是一种无奈的接受,时隔多年,我们以为我们已经摆脱曾经事情的困扰,其实我们仍然沉浸其中而“乐在其中”,只是这种沉浸是在自己无知无觉中被拒绝认识到而已,再一次告诉我,“允许”的功课,我们要允许发生在我们身上的过去、现在的事情的发生,当我们告诉自己“允许”时,一切的一切就会变得柔和,就会变得不那么敌对和抗拒。

  (五)“我选择改变我的思想,我选择改变我所使用的词汇”,这也许是最小、最容易打扫的房间。我们先从我们的语言改变做起,因为语言的支配源自于思想,所以,当我们决定改变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时,事实上已经开始在觉察自己的思维模式,这便是很容易执行的改变!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 篇3

  《生命的重建》一书由露易丝·海所著,生命的健康不只是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更重要,更影响我们的生活状态,我们要努力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你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生命的重建读后感700字,大家一起来看看。

  本章的标题是人际关系,副标题是“我所有的关系都是和谐的”。从第十章开始,本书进入了具体问题的讨论。本章的内容,颇有一些关系心理学的味道。

  作者把人际关系放在第二部分的第一章,我觉得她暗示了这章和其他章节的关系:人际关系是我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核心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我们的工作,也涉及到成功、财富、身体,同时,也是我们在本书第一部分所有努力的最终的目标——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

  最重要的一个关系,是和自己的关系。但是,这个关系又不是凭空生成的,它来源于我们每个人小的时候和周围大人的关系。同时,这个关系也是可变的,等我们长大成人后,可以将这个关系升级,可以将它转换,可以把它变成我们想要的关系。这其实是我们和自己相处的关键所在。机遇与风险并存。

  心理学家们一直说,要到真实的关系里去锻炼自己。因为只有和真实的人、物进行互动,我们才能从和他们的互动中,看到我们自己。只有看到真实的自己,才能把握住事件的真相,从而去调整、修复自己的生活,获得更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本章的练习是“我们与他们的对比”,这个练习特别好,我在生活里也经常来进行使用。我们的麻烦,其实都是自找的。或者说,是因为我们的心中有这样一个钩子,所以相关的人或者事,都可以挂在这个钩子上。我们主要的任务不是去“消灭”这些人或事,而是把心灵里的那个钩子融化掉。当你的心里没有钩子的时候,就不会被挂上各种各样的东西了。

  所以,与其抱怨生活,不如主动、积极的行动起来,改变我们自己,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书中提到了这样几句话:“改变我们自己——这是改变他人的唯一方法。”“责备是没有用处的,责备只会将我们的权利交出去。留住你的权力,没有权利,我们就不能施行变革。无助的牺牲品是看不到出路的。”

  在我广阔的人生中,

  一切都是完美、完整和完全的。

  我爱我自己。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 篇4

  第四章的标题是“问题是真的吗”,副标题是“只有真实的那部分是我不能改变的”。这一章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我们常常说拥抱真相,但是真相到底是什么,有的时候却不容易看清楚。所以检查我们的思想,摸清它运作的模式,可能更容易让我们剥开事情的外衣,看到它背后隐藏的真相。

  这段时间跟咨询师之间的互动正好涉及到生父和继父的丧失这一部分创伤,咨询完毕之后,我感觉自己非常痛苦,而且本能地想逃避这种痛苦,非常的慌乱。甚至心里觉得咨询师也会像父亲一样,悄无声息地从我的世界里消失,不管我如何努力,都无法将他找回。

  这种信念的力量如此强大,让我即使在当下的生活里,也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这一部分恐惧。在这个过程中,我跟咨询师表达了自己的这份恐惧,以及对跟他保持稳定联结的需求。如果是在以前,我可能会硬撑着,用“我应该坚强、我应该勇敢”来要求自己。但是我想到了前面做的“应该-可以”练习,现在我可以表达自己的需求,可以让自己的这部分需求得到满足,而不再用过去的观念要求自己。于是我跟咨询师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并且,每天在不影响他的情况下,跟他保持稳定的联结。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审视着自己的变化:我变得安定了下来,人也柔软了许多。

  一般情况下,咨询师是不会从我的生活里像父亲一样,突然消失的。但是因为过往的生活经历,我觉得生活里对自己重要的男性,都会突然消失,他们一定会抛弃我。这种被抛弃的体验,在我的生活里根深蒂固。也许在当时,这种被抛弃感太痛,所以,我用这种预防被抛弃的防御来保护自己,让自己活了下来,它给我带来了积极有益的地方。

  然而,随着长大,我需要跟更多的异性发生联系,此时这种被抛弃感带来的防御就阻碍了跟其他人之间的交往。跟异性交往的时候,往往就预设了一个结果:他们一定会抛弃我。我也按照这样的一个结果在跟他们互动:对他们不信任,反复试探他们对我的感情,结果,他们都不厌其烦、无法忍受,最后真的抛弃了我。于是,我的预言成真了。你觉得,到底哪个是真相呢?

  再比如经济困境,我一直不敢让自己有钱,觉着自己不应该有钱。因为没有钱的话,可以不用承担很多的责任,实际上,也可能是我不敢让自己活得好。我觉得没有人爱我,所以,一直要让痛苦和贫穷包围着我,来获取别人的怜悯。实际上,怜悯不等于爱。但是,得不到爱的时候,退而求其次,我选择了怜悯。这里,到底哪个是真相呢?

  再比如,我会将小时候妈妈带着我离家出走、跟周围的人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模式,一直延续到现在的生活里,觉得周围的人会嫌弃我,处处不安全。所以我总是小心翼翼,各种不自在,在跟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大的思想负担。这里,哪个又是真相呢?

  这些互动里的轮回,都在咨询室中重演过,而且不仅是一次。我曾经很不能理解,也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重复,所以跟咨询师之间的关系一直总是很痛苦、很别扭,没有办法舒服地靠近,建立安全感。一直到最近,我才终于在各种痛苦体验了很多次之后,意识到这好像是在重复。

  这种意识层面的重新认识改变了潜意识当中的一些无意识运作,让我看到很多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对现在的影响;也让我看到这些观念并不是真的,它只是小小的我在当时的环境下、为了自保而形成的一种符合那个“当下”的观念。这种观念会在惯性中、无意识中带着我,仍旧按照以前的方式行事。如果不能清楚地意识到它们,那么我就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三次、更多次,在不同的人、事、物上重复着以前的生活。这个改变,实际上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足够的勇气,同时需要多方面的觉察。

  以往的中秋节,全家基本会回婆婆家。今年的中秋,全家选择了去皖南徒步。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对母亲的一种内疚,而且是深深的内疚。当八月十五这一天到来的时候,这种内疚到了最强的程度,我甚至没有办法让自己安稳地坐在家里的板凳上。我是一个跟父母分化不好的人,一直把父母背在身上,觉着他们过得好不好是我的责任。其实,我没有分清楚他们是他们、我是我,这么些年里,我都很痛苦。他们痛苦,所以我也要痛苦,并没有意识到母亲的痛苦,可能很大一部分是她自己的责任,而我可以过好自己的生活。即使是到了现在(咨询四年之后),原本以为内疚已经处理得很好了,可是在这一次中秋节到来的时候,我又深深地陷入到了无力挣脱的、重复性的内疚里,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挫败感,自尊受到了打击。

  所以读了这一章,我的心里一直有几个疑问:如何才能在具体的事上看清真实的那一部分?当痛苦来临的时候,或者是当痛苦把自己快压垮的时候,如何保持定力来看清真实的那一部分?如何做到不把问题的某个原因当作问题本身?

  “每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应当去做什么,而是应当去懂得什么。”用文中的这句话作为本章读后感的结尾,要把《原则》拿出来再翻翻,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是需要解决自我意识障碍和思维盲点障碍吗?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 篇5

  如果你在生活中无法放松,或是无法体验快乐

  自从生完孩子以后,作为一个完全没有经验的妈妈要对一个生命负责,而且希望把她哺育好培养好。我每天都以孩子为中心,白天工作晚上陪孩子,经常有一种“好累”的感觉。这种累不仅是身体上的疲惫,还有一些心灵上的“困乏”。为了放松,平时我喜欢听音乐,听喜马拉雅,喜欢泡热水澡,喜欢和朋友小聚。周末喜欢带孩子出去玩,虽然是陪孩子玩耍,也比较辛苦,但是心里会很满足。每年会旅游一到二次,去不同的城市,感受不同的民俗文化。我觉得生活中经常都会疲惫,无法放松,无法体会快乐。人累了就要休息,心累了也要放空。我觉得调整最好的心理状态就是懂得知足常乐。心理放松,心态平衡,别给自己那么多压力。

  帮助你找回本应属于你的快乐

  对我感触的是“本应属于你的快乐”。我觉得为什么我们喜欢看孩子的笑,因为他们纯真。成人后的我们给我们自己设了很多“人设”,比如在家里我们是妈妈的角色,我们要成熟,慈爱,不能有了少女的娇气和任性。在工作中的我们,我们要干练,果断,不能有慵懒和松懈。我们成熟的代价就是失去“原本属于我的快乐”。

  我小的时候不懂什么是爱好,什么是特长,小时候就喜欢疯玩,我觉得我就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等我长大了上高中了就发现大家都有一些特长,而我自己好像什么都不擅长,看别的同学在校庆活动上跳舞,唱歌,表演节目,自己内心开始羡慕,有时还会有点自卑。上了大学,大家都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参加各种社团,我呢,就参加了学生会,团委这些大类组织。虽然在学校发展的很好,取得很多成绩,但是内心还是羡慕有才华的同学。所以,我特别希望我的姑娘比我好点,等她长大了能自信地在舞台上展现她自已。

  于是,我家姑娘三岁学舞蹈,四岁学口才和电子琴。每周要上课,平时要在家里练习。大家听了是不是觉得我疯了,孩子太累了吧。现在孩子5岁了,白天要上幼儿园,晚上要完成各种作业,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少,虽然她内心不排斥这些学习,可是我想如果不让她学习这些,现在的她肯定会更快乐一些,但是能她长大了呢,她会不会有我高中时的心情呢。面对这样的矛盾我也挺纠结的,我好像也在让她慢慢地失去了“原本属于她的快乐”。

  现在的我能做的就是指引,指引孩子如何培养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平时鼓励她多努力一些,多坚持一些。希望我们的努力和坚持能换来她长大后的自信和快乐。

  我爱自己,赞同自己,我的世界一切都好

  自从和范老师相处以后,我就开始关注“我爱自己”这个观念,在她给我讲她儿子的那么多的“不可思议”的有趣事后,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她的儿子能那么优秀,有很大的原因都是范老师在培养孩子的时候总是灌输“爱自己”的观念吧。

  前段时间我在微博上也看了个视频,一个小女孩对着镜子夸自己,表达自己多么好,多么多么好,多么爱自己。当时小姑娘的姿态特别真诚特别骄傲,我觉得她有一种魅力,我也觉得她特别好,我也为她骄傲。然后我做了个实验,转天早上我陪我姑娘洗漱的时候,我让我姑娘对着镜子说“这个小姑娘这么好,这么优秀,我好喜欢她呀”,结果我家姑娘特别害羞,就是不好意思说呀。我两对着镜子照了半天,我一点一点引导她说一些爱自己的话,然后她跟着我说,她还特别不自信的问我“妈妈我真的这么好吗”。我说对呀,你就是这么好,于是她开心地笑了。

  从那天开始,我们总在洗漱的时候对着镜子照一照,说一些肉麻的话。我相信我们开始学习爱我们自己了,正式面对我们自己了。

  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发生了变化

  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生活态度发生了变化,我开始变得积极、自信,生活就如我所希望的那样进行着。我觉得这句话说的特别符合我最近的心境,我觉得认识范老师之后,加入读书群之后,学习《生命的重建》开始,我一直在改变,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都在改变,感觉每天都被大家分享的文章和心得滋养着,使我变得心境平和,容易知足。我觉得我最近的状态就特别放松,如果能坚持下去的话生活一定会是我所希望的那样进行着。我也借着书中的一句话许个愿望吧:“希望我们通过读书,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发现自己的心安宁了许多”

  做上100天

  按照书里的练习坚持做上100天,难以预想的效果就会发生!

  这句话让我想到的就是习惯问题。平时我总和孩子说“一年养习惯,十年改习惯”,平时特别注重好习惯的培养,我比较相信书中的这句话。我家姑娘在学舞蹈的时候也完成过21天和100天的练习,坚持21天之后就发现真的能养成每天练舞的习惯,当时每天练舞都要发照片,等到坚持到了100天的时候就发现效果真的不一样了,动作比以前更标准了,进步的特别明显,最重要的事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我之前总是因为孩子的问题发脾气,孩子哭起来没完没了的,弄得我挺闹心的,我还想范老师请教了经验。自从和她沟通完了,我也给自己定了一个“21天不发脾气的计划”,最近坚持了10多天,效果也不错,虽然我家孩子会因为我不能满足她的要求还是会哭泣,但是我不像之前那样任由着她哭了,开始会理解她,开始哄着她,有耐心的给她讲道理。她哭泣的时间缩短了,等她发完脾气以后我们的关系还会很亲密。

  我亲亲的宝贝

  还有就是从第一轮我分享心得的时候,我姑娘在旁边认真的听着,虽然她可能听不懂,但是她特别爱听。以后每天晚上我都会利用她玩游戏书的时间,在我的卧室里大声朗读《生命的重建》,她也挺支持我的,不打扰我,她还跟我商量,等我再分享的时候还让她在旁边听着。我现在每天都读书,她也开始自己读书,之前每天晚上都是我给她读绘本,现在她愿意自己读了,每天晚上我们亲子阅读的时候又延长了。

  结束语

  感谢大家的陪伴和倾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朋友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同时,我和小伙伴们也期待着您的加入。让我们寝着书香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在幸福读书会遇见自己幸福灿烂的模样!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 篇6

  生命的重建一书由露易丝·海所著,主要介绍了作者倡导的整体健康观念,以及揭示了疾病背后隐藏的心理模式。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生命的重建》第五章读后感:我们现在该做什么。

  第五章的标题是我们现在该做什么,副标题是我看到我的模式,我选择改变。不知道我们一起共读的小伙伴,还有几位坚持在日常的生活里,运用《生命的重建》里提到的练习来提升自己的觉察和改变的步伐?

  经过前面四周的共读和练习,现在我比较常用的几个书中的练习是:尽量少的苛责和批评自己;应该——可以的练习;照镜子的练习;当头脑中有消极观念出现的时候,尽量想一想它从何而来?这几个练习已经帮助我在遇到麻烦或困难的时候,能够缓一缓,平复情绪,减少焦虑与愤怒的发生。让我们一起继续加强练习,提升自我。

  第五章重点谈到的是愿意改变。我想,改变,可能是我们共读的小伙伴最希望发生的事情。在这章谈到改变时,提到的练习仍旧是照镜子,同时,感受自己在说“我愿意改变”这句话的时候,喉部的震动所带来的力量感。国庆前一周,这一章已经读完,当时我的心情有一些起伏,因为遇到了一些事情。于是,我就用第五章的练习来调节情绪。当镜子放在我的面前,我看着她的眼睛、对她说:“我愿意改变,我能够改变。”同时将自己的手放在喉部,当声音发出的那一刹那,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这个力量,可以说它很大,也可以说它很小。说它小,是因为它好像只是我轻轻地震动喉结,就跑了出来。说他力量很大,是因为它让我觉得,改变,原来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困难。当对自己说了好几遍“我愿意改变”,并且感受到自己手部传来的力量时,我觉得原来的困难仿佛不再是困难:我相信自己有力量越过这个困难。

  同时,我也对自己的消极思想进行了觉察,发现里面有很多在抵抗的部分。于是,我看着她的眼睛、对镜子中的自己说:“我愿意放弃所有的抵抗。”当这句话从我的嘴里说出来的时候,眼泪也瞬间而下,流过脸庞。就是在此时此刻,我说到这件事的时候,鼻子仍有一些酸酸的感觉。这些抵抗,可能让我觉得自己有力量,也可能让我觉得有安全感。我就在这样抵抗的模式里与困难作斗争。这个斗争并不是去解决困难,而是与解决困难的方法对抗。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办法解决这些困难,又无法面对自己的软弱(某些方面的无能),所以就用对抗让自己显得强大些。当看清这一点的时候,我非常想抱一抱那个软弱的、无能的自己,非常想对她说:“辛苦的你,不用再抵抗了,让我来抱抱你吧。可以安静地休息了,就在我的怀抱里。”

  这章提到改变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包括身体、思想和精神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我目前尝试的主要是前两种。6、7年前我对身体进行的尝试,主要是进行中药调理。我在两年的时间里连续服用中药,以期来改变自己抑郁的这种状况。(当时不知是抑郁,只是觉得很痛苦,撕裂感很强。)效果是有的,那个时候我主要是失眠非常严重,情绪也低落。服药一年多的时间里,睡眠随着药量的增加得到了改善,心情也有所好转,但是我总是感觉心里的某一个角落仍旧别别扭扭。我曾经跟江苏省中医院名医堂里一位非常有名的中医探讨过一个问题:当时我说在考虑要不要去看心理医生,这位非常有名的中医跟我讲:“不要去看了,你忘掉所有的事情吧,每天看一些开心的电影或者是视频,让自己保持好心情。”现在回过头来看,也许她说的是可以实现的,也是我最终的选择,但是当时的我已经没有更多的心理能量,把自己从那个泥沼里拉出来。所以在吃了两年的中药之后,感觉这个拐棍没有办法帮助自己走得更远,最终我选择了接受心理咨询,并且同时加强身体锻炼。

  身体锻炼一开始进行的时候,我是和自然观察结合到一起的。这个可能不得不提到,我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对中医的接触。中医非常强调人从大自然里汲取营养,所以我在接触了相关的中医的知识之后,经常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植物、动物。所以一开始的身体锻炼是和自然观察、自然体验结合到一起的,为此我还去接受了非常专业的自然体验师的培训,从而进一步帮助我打开了身心,带来了能量的交换与流动。最开始的身体锻炼,是任意游晃。没有硬性规定,晃到自己舒服为止,有时候一上午都在外面,有时候几天不出门。后来慢慢保持规律的、1到2个小时的慢步走,当时的身体非常的疲惫,没有办法承受剧烈的运动。坚持了一年慢步走之后,身体有了自然的变化,它提示我可以把步伐加快一些。于是后来,慢步走变成了快步走,又在坚持了一年多快步走的情况下,我就慢慢跑了起来。到现在,每次出去锻炼身体,如果不跑一跑的话,就会觉得全身不舒服。所以,这种以自己舒服为准的锻炼,更容易持久。

  心理咨询,在本章中作为改变的一种方式,是放在思想这一部分的。在接受了四年的心理咨询之后,我的确改变了自己的思想,提升了自己思维的弹性、广度和深度。其实,我还一直在一个家庭教育网校学习了八年。八年里,我也接触到了很多关于哲学、关于历史、关于文学方面的思想,这些思想对我也有改变,但是由于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局限,在网校学习的这些思想,和我总是有着水油分离的感觉。随着心理咨询的逐步推进,现在我觉着前面在网校学习的这八年里接触的那些思想,慢慢地变成了我的血肉。虽然我念了大学、读了研究生,但是我觉得自己的思想一直都非常浅薄。只能说是一个识字的人,脱离了浅层的文盲水平,并不能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这也让我非常的痛苦。但是我不想给自己找理由、找借口,所以,在前些年的时候,我加强了自己阅读上的广度和深度,一直保持着常年阅读的习惯。这两年,又把过去看的一些书找出来重读,并开始写读书笔记,同时把自己从书中看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的生活里,争取做到知行合一。这个过程,也是伴随着强烈的不适到舒适,通过慢慢的提升,我的思想舒适区不断得到了拓展。

  本章的副标题提到了“模式”,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也非常难以几句话就说清楚的一个问题。我们常常说人有宿命,其实宿命就是代表着人会在自己的模式里不断轮回,最后变成了自己的命运。这里边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心理模式。我们从小学习语文、学习数学、学习英语,甚至物理化学生物,都是有模式的,但是,对人生心理模式的识别,却从来没有人教过我们。在和咨询师痛苦互动的在这四年里,我在前一段时间才终于看清楚了自己的心理重复。为了从医学上寻找到一个确定、科学的答案,我跟咨询师探讨了自己的心理状况在心理咨询中的定义。咨询师说,我目前的状况属于焦虑障碍下的强迫性重复。从具象的跟咨询师的互动方式,到抽象的名词定义,然后再由抽象的名词定义,返回到日常的、具象的、与别人的互动方式里,这样有利于我从更高的层次来认识自己的意识与潜意识、心理与行动之间的关系。

  就如上一章里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日常生活里看到的事情、分析的问题,到底有哪些是真相?有哪些真相代表了我们这一章里提到的最根本的模式?我们要从那些真相里,将这个模式提炼出来,这个模式将是影响我们生活方式的根本所在。所以我觉得这一章提到的“我选择改变”,可能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精力放在寻找模式上。看清模式对我们的控制,然后,再有的放矢,来提升改变模式的能力。

  在每一章的最后,作者都写了简短的几句话,这些话可以常读,也能起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

  让我们一起继续努力,改变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切断创伤的代际传递。加油,伙伴们!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 篇7

  读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的一件事。从小就喜欢看书,崇拜英雄,崇拜有文化、有修养、有高尚品德的人,长大后像他们一样,能做一名工程师,一名画家或医生等,鼓励自己好好学习,就能实现梦想。然而有些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没想到做了一名教师,在讲台上,耕耘三十多年,从最初的不太喜欢到离不开这一工作。教书育人成了我生活的习惯,无论走到哪儿,都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有时忽略了自己的健康。真没想到能遇见史老师,组建读书会,引领我们拜读美作者露易丝、海《生命的重建》一书,感恩史老师,感恩作者!

  此书让我感觉到是我读过的书里最重要的一本书,它是我精神的家园,灵魂的指南,生活的镜子,生命中难得的好朋友。它让我改变了陈旧的思维模式,从爱自己,赞同自己做起,每一次美妙的体验,尝到了生命的可贵,看到了生活的曙光。不管曾经经历过多大的苦难、悲伤,都要学会放下,那是过去,是一段人生历程,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认同自己,欣赏自己,珍惜未来。

  此书还让我知道身体的很多信息,身体的每个器官,每一个细胞都与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情绪变化有关,怨恨持久易生癌症,愤怒喉咙痛,能量集中于咽喉,所有的疾病来源于思维模式和情绪。所以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让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保护着自己,做一个健康和自由的人。

  再次感恩史老师,感恩作者,感恩读书会的家人们,感恩生命中一切!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 篇8

  露易丝·海,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心理治疗专家、杰出的心灵导师、著名作家和演讲家,是全球“整体健康”观念的提倡者和“自助运动”的缔造者。她帮助了千千万万人改变了健康状态,提升了生命质量。书序中这样写到:“假如我不幸被困一个荒岛之上,而又命定只能存有一本可读的书,且无法保有其他的书籍的话;我会毫不迟疑,选取露意丝茜所着这本伟大巨著:《生命的重建》。”

  这本巨著不单给人以师长般的教导,而且是由这位女作家以亲身经历写出,所以有非常感人、巨大的影响力。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知道有关自己生命的一切。这本书就是教导我们怎样应付生命中的一切,和怎样使我们的生命更健全、更充沛。露意丝茜在这本书里,写出心理和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引述她自己的亲身经验,作出非常精辟的讲解。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懂得知足、感恩,学会把握当下,让生命变得充实、快乐。

  我们可能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但是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何不开开心心度过每一天呢?实际上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心理状态的调整来改变这一切。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 篇9

  这本书的作者是露易丝·海,她是美国知名的心理学家和作家。她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采取积极的思维方式,实现身体、精神和心灵的整体健康。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她的观点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并了解,积极的思维方式可以让每个人的生命更加的充实而丰富,让更多的人实现身体、精神和心灵的健康。这是多么重要的事。1970年,露易丝·海在纽约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工作。1976年她的作品《治愈你的身体》出版,奠定了她在心理咨询行业的专家地位。然后露易丝被确诊患有癌症,她开始在自己身上实践整体康复的思想,6个月后,她摆脱了癌症,而且完全康复,1984年,露易丝的代表作《生命的重建》出版,20多年来《生命的重建》在世界各地热销不衰。读到这里我们就发现,她的经历非同寻常,凡是查出癌症的人有几个还能奋斗出事业的高峰来,即便是乔布斯也不能例外。但是露易丝用六个月的时间摆脱了癌症,这就让我们好奇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很多事只是一个念头,而念头是可以改变的。对我们最有害的是憎恨、批评和内疚。如果把憎恨溶化,甚至可以使癌症痊愈。如果我们真正地爱护自己,我们的生命便有成就。我们一定要对过去网开一面,宽恕所有的人。我们一定要开始学习爱护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接受当下的自己,对自己满意。这样,我们便走向积极的一面。写一段话出自她的书,每一句都值得反复阅读,念头是可以改变的,我们要爱护自己,那就要宽恕别人,别人本来就是各有不同,很多事并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如果不能宽恕别人,心中就会产生怨恨,而这种怨恨百害而无一益,甚至会威胁到心理和身体的'健康。我们要接受当下的自己,原谅过去的一切,对当下的自己满意,我们就可以走向积极的一面。

  我们自己内心的每一处都蕴含力量,它们促使我们随心所欲地创造。我们自己的心意可以创造各式各样的事业。生命里每时每刻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可以脱离陈旧的一切,摆脱无聊的纠缠。是的,我们的生命经历,完全由我们自己造成。包括自己身体的疾病。而最有力量的是当下。不是过去和将来。而宽恕,方可自救。放下,才有快乐。专注于当下的每分每秒,我们才能明白时间的意义。这段话很有意思,我们要专注于当下,最有力量的不是过去,不是未来,只有当下才可以创造一切。

  《生命的重建》让我们开始真正的认识自己,去决定我们应该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或许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现实中太多人充满了焦虑和不安,工作中充满了抱怨,长此以往终究会威胁到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我们活着不是为了焦虑,但是焦虑却时常伴随左右,如果一多半的时间都在焦虑之中,这一生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通过阅读去了解露易丝的这些观点,对生活有不一样的认识,让我们更加自信而从容地面对生活。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 篇10

  也许和很多人看到这本书的第一眼的感觉时一样,生命也能重建?我们现有的不就是在经历自己的生命么?生命当如何重建。通过以上种种的思想我们会觉得这是一本不太靠谱的书籍,甚至是一本作者通过自己是外国人的身份来炒作自己,从而达到卖书挣钱的目的。但我还是抱着这本书浏览了一遍。其实不需要你将整本书看完你就会大致明白书中的内容,然而伴随着浏览,我也发现之前对这本书的种种疑虑也在逐渐消失,发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发现生命是可以重建的,它的意义不在于对生命历程的初始化,而在于心灵上的洗涤,或许我的这番言论只是对它的粗略的评论,但是它确实是一本好书。

  打开心灵,放飞思想。提高认识,重建生命。这是我看到此书第二十七页的感悟。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宇宙的伟大和神秘。就是这句话使我感到震撼,顿时把我带到宽广的宇宙空间,思绪随之翱翔。是啊!与之宇宙相比,我们是多么的渺小。在时间的隧道里我们的生命只是弹指一挥间。宇宙用它宽厚的胸怀接纳了我们,我们要用快乐的人生去回报它。来到这个世界我们要去面对,有很多事情要去探索去追求。因此我们要集中精力去做事,不要为一些小事而纠缠,浪费时间,浪费生命。面对人生。笑对人生的进步与挫折。对自己,对他人不要岢求完美,那样自己会活得很辛苦,很累。爱自己,做自己愿意做的事。这是唯一。让那些是是非非见鬼去吧!慢慢体会生活的点点滴滴,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直到人生的终结。

  这本巨著不单给人以师长般的教导,而且是由这位女作家以亲身经历写出,所以有非常感人、巨大的影响力。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知道有关自己生命的一切。这本书就是教导我们怎样应付生命中的一切,和怎样使我们的生命更健全、更充沛。露意丝茜在这本书里,写出心理和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引述她自己的亲身经验,作出非常精辟的讲解。

  我们可能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但是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何不开开心心度过每一天呢?实际上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心理状态的调整来改变这一切。

  身为美国人的露易斯。海不但是著名的心理学家,而且居然是佛门弟子,而且学佛的功力还很深,让我很惊讶也很钦佩。露易丝。海在书中给我们揭示了疾病背后所隐藏的心理模式,从而为人们开辟了重建生命整体健康的完美道路。被媒体称为“圣人”的露易丝·海将深刻的哲理、科学的精神与博大的爱,结合自己的坎坷经历,以浅显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泉般滋润每一个读者的心田。

  她悲惨的童年和多坎的命运使她心理留下了极大的阴影,她潜意识中,有着强烈的认为世界对她就会如此,所以,她本能据绝着会使他改变,会让她美好的东西。结果,她的状况越来越差。命运如此不公平,病魔竟也折磨着她。和佛学老师的接触让她有了改变窘况的决心,人不就是肉体与灵魂的合一吗?在身体上善待自己,在心灵上鼓励安慰相信自己,奇迹出现了,癌症竟在六个月完全无影无终了。这就是生命的伟大与神奇之处啊。也许,故事会有些偶然,但对于绝望中的人来说,与其痛苦无望的接受现实,慢慢珍惜那将逝去的岁月,何不乐观的在欣然接受下,去肯定自己相信自己强大的生命力,接受自己的一切,他们都是属于你的,正是他们构造了你的独一无二,包括你的身体,也包括发生在你身上所有的事情,也许他们只是让你更成熟的武器。置于病患的出现,是你体内的不协调,一种冲突,在医疗手段治疗的同时,自身顽强的斗志也是至关重要的啊!

  她认为很多疾病都来自不能宽恕别人。如果你希望你的病快快好,那么当疾病来到的时候,你便应该快快找出,在你的心里究竟有那一个人令你痛恨?当你找出后,你便应该宽恕他。要是你对这一个人感到很难宽恕,那就证明这一个人其实是你最需要去宽恕的。你不必愁不知道怎样去宽恕他,只要你肯宽恕、准备宽恕,佛法自会教导你怎样去宽恕。一个人认识自己的痛苦容易,认识别人的痛苦较难。其实想通了就会知道,他们也已经尽了全力,只是不自禁的做错事罢了。既然做错,他们的痛苦和需要被原谅是必然的。她还认为与宽恕别人同样重要的一件事是──自己应该喜爱自己。尽管我们健康不佳、缺少金钱,或是婚姻关系不快乐,都只是暂时性的,只要我们喜爱自己,种种不如意事,都会很快过去。

  许多人因为工作上严重受挫,整天认为自己“做的事不够多不够好”、“我没有价值”,对自己的一切没有一样满意。一直都在苛责自己、批评自己。这样做对我们一点用处都没有,徒然使自己傍徨无措。人在自暴自弃的时候,聪明的会变蠢,健康的会多病,福不至,心不灵。过分自我批评,并不会改变我们的拖延和懒惰。我们不该把我们的力量,用作批评我们自己,而不去把它用作解放旧的思想习惯、培养新的思想习惯。我们应该有这种信念:“我愿意放弃‘认为自己没有价值’的旧思想。我在这个世界上,只要行善,便自然会得到所有美好的东西。我喜爱自己,珍惜自己、接受改变,因缘会帮助我成就所向往的一切。”

  我们的确不应该鄙薄自己、看低自己,因为那样等于是在自己身上加锁,把自己锁在一个不见天日的牢笼里,不能出来。要打开这把锁救自己,惟有喜爱自己、接受自己,不要对自己妄加批评。没有耐性,是一种抗拒。我们抗拒的,是学习和改变;我们会希望一步登天,一下就把事情做好、完成。如果这样,就表示我们并没有花出适当的时间,去学习怎样化解问题。你应该抛开执著、放弃抗拒,让你自己学习你需要学习的课程。一旦你这样做到了,那会令你所走的道路,以后更容易走。千万不要让你的抗拒力阻碍了你的进展,终止了你的改变。我们可以从两个层次开始进行改变:一、看清楚自己的抗拒力;二、继续改变你的思想。

  的确当我们接受和喜爱自己时,我们的所有潜力,自然都被发挥出来,会高明的连我们自己都惊奇。不妨想想:是有人在一旁责骂你时,你做事做得最好?还是有人在一旁鼓励你时,你做事做得最好呢?当然是有人鼓励时。事情能做得更好!我们也需要自己来多多鼓励自己!不懂得改善生活,只知道一味自苦的人,是很对不起自己的。书让我学到的最好的东西是——自爱,一切从自爱开始,从相信自己开始,从鼓励自己开始,开始生命,开始生活,耐心些!可以知道,无论我们的往事如何不如意,我们都有能力完全把生命扭转过来,使生命充满正气和快乐。

  生活在麻瓜世界的我们,面对纷扰,面对伤害,总是人莫衷一是亦或是很受伤。有强人对于这些置若罔闻,也有敏感的人痛哭涕零。?多的时候我们对于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心怀憎恨,但更多的是不能宽恕自己。接纳自己,有的时候就是这么难。但真正接纳自己才会发现另一个自己,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己。《生命的重建》给了我这样的通道,接纳自己的通道,但它不同于其他的相关书籍,它是通过心理对身体造成的影响进而产生相对应的各类疾病,这样近乎触目惊心的方式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

  我们的生命经历,都完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的一思一念,都在创造我们的将来。最有力量的,是“当下”,不是过去,也不是将来。我们可能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但是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何不开开心心度过每一天呢?实际上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心理状态的调整来改变这一切。

  首先我们要接纳自己、喜爱自己,找到问题根本所在,批评和职责别人都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我们被束缚在问题之中,所以要尽快从问题中解脱出来,认清问题的本质。当你找到导致问题的心理原因,你有了新的模式。马上让这些思想开始在你的生活中实现。从现在就开始改变……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 篇11

  书籍是一条河,每一朵浪花都是一个让人领悟的道理。

  读过这本书我真的发现,我们真的会变成我们自己所想的那样,我们认为自己好,自己就会更好;认为自己坏,自己就会更坏。这句话是我喜欢的一句,我之所以喜欢,自然会有原因。大家想想,如果老师发了一张卷,同学A想: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考好!同学B想:我一定考不好!结果会是什么样?不用说心态好的同学A一定会考出好成绩,B同学由于没有良好的心态所以分数很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心态的主要性,每天都乐呵呵的去上学,怀着一个好心情,一路上,摸摸小花,看看小鸟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呀!所以,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希望我和同学们无论遇到多么难过不开心的事,我都一定会调整好心态,去和大家共同渡过每一段美好的同窗时光。

  在没有读过这本书时,我不知道如何去宽恕他人和宽恕没有规矩经常做错事的人,而读完后,我明白了宽恕就是给他人机会,给自己机会,而且知道宽恕的重要性后,便要实行。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宽恕别人,让别人更加快乐。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书中更让我懂得思想是可以改变的。无论自己或他人出了什么问题。问题的根本必然来源于思想,自己永远要有一种自信、乐观、宽容的思想,有这些思想,任何的负面情感就会离我们而去。

  所以今后我要更加热爱我的班集体,我要把正能量传递给我的同学,让大家都会拥有积极乐观的思想方式,珍惜属于我们自己的快乐的童年!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 篇12

  最近,在看一本书,露易丝·海的《生命的重建》,真是一本好书,作者在书中为我们揭示了疾病背后隐藏的心理模式,从而开辟了重建生命健康的道路。书中有一部分是关于咽喉疾病的,作者认为,咽喉代表我们为自己“大声说话”的能力和“要我们想要的”和说“我是”的能力。当我们咽喉出现问题时,通常意味着我们感觉自己没有权力做这些事情,我们认为站起来为自己说话是不恰当的。喉咙痛一般是由于愤怒,如果还伤风感冒,那么同时还存在思想困惑。而且咽喉还代表身体内的创造力,当创造力被抑制和挫败时,咽喉就出问题了。

  我的家族,咽喉常有问题,无论是小孩还是成人,都逃不过,凡有病均是咽喉先出问题。所以,大人常阻止小孩吃热气易上火的食品,但油炸的香脆的就是好吃,小孩那里忍得住?我常在想,为什么别的小孩吃了不上火?甚至乎天天吃都没问题?保健的中医的书籍也看了不少,也不管用。书中这样解释,我觉得真对啊!我们的家族,长辈都非常专制,习惯打压人,孩子哪敢大声表达自己?不过幸好近几年我的家越来越民主,所以咽喉疾病发作也越来越少,即使吃热气的东西也没大问题了。而在三脉七轮中,喉轮也是代表沟通、表达和创造力的。

  所以,当家里小孩咽喉有问题时,我们家长不妨反思一下:孩子是否不敢说出自己的心声呢?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 篇13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盛宴,我终不忍,未曾开席,便黯然离去,掩面而泣。也许,上天不给我的,无论我两臂怎紧扣,仍然走漏;给我的,无论过去我怎失手都拥有。

  一梦二十年,流年乱了浮生。开到荼蘼花事了,往事知多少。忆平生,坎坎坷坷,平平仄仄平。

  从小到大,我似乎一直都是命运的宠儿,开明的父母,至亲的手足,温和的性情,不俗的谈吐,屡屡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而高考,则是我人生的分水岭。也许是心中对于名校的执念太深,终究是意难平,岂甘命运有如蒿草?有着拿云心事的我,执意复读。

  如果不是有一种向往,我不会再次背负这沉重的行囊;如果不是有一种期待,我不会抛掉一切远走他乡。本想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到头来,终归只是梦一场。许是压力太大,第二次高考的失利击碎了我所有的梦想,骄傲与自尊。从未想过,聪慧如我,竟会今不如昔,只能上专科。而此时的我,再没了决意复读时的豪情万丈,所有美好的憧憬毁于一旦。

  后来,知道省内的一些高校在大一下学期末有学分互认的机会,通过后便可拿到本科文凭。就算对名校的憧憬再强烈,再心有不甘,也没有勇气读高五。心如死水,波澜不惊的进了泰医影专,而彼时的哥哥,已是北大光华的金融硕士。

  进了大学之后,才发现,原来人生还有更广阔的舞台。泰安的天很蓝,但我的天空却一直有朵专升本的乌云覆于其上,阴霾不堪。压抑着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安安心心的只读圣贤。坚定的相信,我的美好大学生活应是从大二升本成功之后才开始。

  天有不测风云,汶川地震的周年祭,我也在祭奠我逝去的“友情”。那个时候的感情,苍白单薄。朝夕相处的姐妹横刀夺爱,无论是宽恕背叛还是咫尺天涯,我都无力面对。原来地久天长,枉是误会一场。看着他们的幸福模样,我泪落成殇……遇人不淑的我,像个怨妇般惶惶不可终日。半月余,悲哀的开始学分互认考试。

  大一暑假,几家欢乐几家愁。升本成功的同学笑逐颜开。而笼罩于我家的却一直是悲凉凝重。天气热的夏天,心像寒冷冬夜。

  谁能容忍在最美好的青春韶华里有着接连三次的关乎学业的人生挫折?

  谁能坦然面对在未来的人生中将一直因为文凭而永远的低人一等?

  谁能云淡风轻的说一句,只要曾经拼搏过,就算失败也无怨无悔?

  那时候常常在想,如果以后的人生将一直泥泞,如果我能带给家人的只是耻辱的印记,如果命中注定我永远失败,那倒不如一了百了……

  也许永远没有那么一天,前程如朝霞般绚烂;也许永远没有那么一天,成功如灯火般辉煌。也许,只能是这样,攀援却达不到峰顶,也许,只能是这样,奔流却掀不起波浪。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一直以来,喜欢在闲暇时翻些书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在这样悲哀的心境中,也唯有书籍可以让我沉迷其中,暂时的忘掉一切烦扰,抛开一切杂念。而《生命的重建》确是让我如获至宝,喜得新生。

  被媒体誉为“圣人”的露易丝。海将深刻的哲理,博大的爱和她坎坷的经历,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泉般滋润了我的心田,如清风拂去我天空的阴霾,如灯塔,照亮了我黯然失意的人生旅途。

  她解放了我的心灵,治愈我的生命,教会我成长,教会我爱。宽恕,会使我高贵。让我学会接受自己,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生命永不停滞……

  生活是一系列的选择和决心。成功从心起步,从良好的心态开始。选择开阔的高地,打造自己的未来。许是境由心生,当我换一种思维方式,便意外的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温情的瞬间,而我贪恋的那些美好,原来,一直都在。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看透彻了,心就晴朗的多。一花荒芜凋零不了整个春天。就算是专科学历,生活依旧可以芳香四溢,依然可以诗意的栖居,幸福流淌于指尖。

  等待花开,我安慰自己,虽然是在最低的位置,看不到花儿绽放时的美丽,然而,总不会错过,花瓣飘落时,在风中,悠扬飞舞的浪漫。

  洗尽铅华,在一次次羽化成蝶的磨难中,我们日益成熟,生命也愈加完整。相信终有一日,会在更高更远的天空肆意翱翔。

  生命的重建,重建我的生命。用智慧和爱轻松的处理生活中的一切。在我们的世界里一切都好。在生命的盛宴中,终会笙歌婉转。错过的年华在北漠开出斑斓的花,繁华了人生的春夏。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 篇14

  有人说:人类的知识有两种发展路径,一种是横向发展的,如:自然科学,它的研究范围很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微及一粒尘埃,大到茫茫宇宙;另一种是向纵深发展的,如:哲学、心理学,它可以深入到人的内心,似乎在朝着一个无底的黑洞,绵延向前。于是我们不禁要问:“这个洞有没有尽头?”

  这个问题似乎早就有人想到了,他们认为自然界的奥秘无穷无尽,而人的内心世界却是有限的,因此他们甚至怀疑哲学、心理学有一天要走进死胡同,终究是要撞南墙的。其实这未免有点杞人忧天了。人的内心世界同样有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甚至有人很形象地把它叫做“内宇宙”,足以见出它的无边无际。所以道家说:“玄之又玄”,佛家说:“苦海无边”,儒生说:“剪不断,理还乱”,就连俗语都说:“人心难测”。因而,道家干脆无为而治,佛家索性清心寡欲,大有理不顺,就剪断之意。所以消极避世者要么从佛,要么皈道。然而,从佛也好,皈道也罢,他们都是世外之人,而我们大多数人还是要在这滚滚红尘俗世之中度过一生的。所以,我们要另寻门路,解脱自己。

  近来读了路易斯·海的《生命的重建》,不禁使我豁然开朗。

  一本书当然很长,但是我反过来倒过去只不过看到了八个字——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这八个字在我们汉语词汇中是早就有了的,但是我认为一直以来我们都把它误解为一种祝福语,所以每逢春节的时候,都会拿出来挂在嘴边,写在纸上,表示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其实它实在是警世醒人的名言警句,它是告诉我们:只要心想就能事成,万事都在你的意念之中。你之所以没有事成,是因为你的心不够专一,你的意志不够坚定!

  也许这样说有点牵强,但我宁愿就这样牵强下去,其他的我不想,可能真要想下去,就是想破了头也想不明白,可是,头破了也是你自己的事,茫茫宇宙,少了一个你,就像大海里少了一个水分子。我们总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认为世界没有了我将会是多么大的损失,其实这么认为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爱自己就让自己活得简单一点,再简单一点!《大学》中有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我们应该学会“止”。

  过去,我们一直都说:“生命只有一次!”路易斯·海告诉我们:生命可以重建!但是,前提是我们必须学会“止”,止就是停,比赛进行中叫“暂停”。聪明的教练总是在比赛最关键的时候叫“暂停!”我们的生命就是一场比赛,要想赢得比赛,就要学会对自己喊“暂停!”然后把过去的让它过去,一切归零,至于未来,告诉自己八个字: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 篇15

  “在我广阔的人生中,一切都是完美、完整和完全的。……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好。”

  一、我们的生命经历,完全是我们自己造就的

  佛家云: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惡缘,冤冤相报;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來。我们的父母、配偶、子女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我们的工作、生活和朋友也都是自己感召来的。

  我们真的会变成我们自己所想的那样。我们认为自己好,自己就会更好,就像故事中讲的那样,随机挑出几个孩子,说他们是天才,他们长大以后真的多数取得了比其他孩子更大的成就;认为自己坏,自己就会更坏,从小就生活在打骂、责备中的孩子往往都不自信,以至于机会来临时也不敢去争取从而把握不住。

  对自己制造的一切,我们不能将责任推给别人,责备别人,因为“我”是自己惟一的思考者。我们有时会因为自己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而耿耿于怀,担心别人会误会自己,或者对自己有什么意见,其实很多时候别人根本就没注意到这句话、这件事,而我们却会好长时间自己吓唬自己。甚至于有时候明明事情不是那么糟糕,为了渲染自己的“悲惨”,好让别人相信自己的处境多么糟,故意装出一种忙乱、困顿、痛苦、可怜兮兮的样子,而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真的变成自己假装的“悲惨”境地了。反过来呢,每天“装”的很开心、很积极,为了长期保持这种快乐、阳光的样子,嘴角都不会往下耷拉了,自然就能微笑地面对生活了,正所谓:重复上千次,谎言也会变成真理。

  二、对我们有害的是怨恨、批评和内疚

  怨恨、批评、内疚、恐惧,是我们生活中四种最坏的习惯,造成了我们身体上和生活中的主要问题。这四种习惯起源于喜欢责怪他人,却从不勇于承担责任。如果我们敢于对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负责,那么就不会责怪任何人。任何时候我们去往哪里都是我们内在思想的反映。

  别人会以某种方式对待我们,正是我们自己的信念吸引的。“智子疑邻”的故事已经告诉了我们想法的重要性,当我们觉得某个人是麻烦、是负担时,他往往会经常来给我们添麻烦;当我们觉得自己可能惹别人厌烦时,往往会感觉到别人“真的”对自己很不耐烦,我们再因此对别人心怀怨恨,觉得对方莫名其妙的讨厌自己,那肯定也会得到自己设想的答案。对家人,尤其是对孩子,我们往往会怕,怕他们不够好,怕他们犯错误,于是经常提醒他们“千万不要……”可是按照“吸引力法则”,担忧就是一种诅咒,我们恐惧的常常会变成现实。

  经过对别人苛责的阶段后,很容易进入内疚、自责模式,口头禅是“我怎么又……”其实这还是一种诅咒模式、逃避模式,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对自己的不认同,是为自己不愿意改变找到了借口,因为我们这样说时,潜意识里是觉得自己这个坏毛病已经根深蒂固,很难改了,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

  三、我可以从现在改变

  改变几十年养成的习惯的确很难,我经常提醒自己:过去的事已经发生了,没法再去改变,只需要用它来帮助自己少犯错误就可以了,不要总是活在回忆里。要想从过去彻底解放出来,最重要的就是原谅、感恩,原谅自己、原谅别人,感恩过去发生的一切。作者露易丝·海根据自己的经历分析了导致身体出现问题的心理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的思维模式,这些与王凤仪先生讲病的因缘可以说是殊途同归——病由心生,一切法有心想生,想改变命运,只能改变自己;为了自己的身体更健康,生命更有意义,我可以改变。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 篇16

  生命的重建,这本书讲到了用思想治病的原理。他认为一个人有喜乐的心情、愉快的感受,这些就是治病的良药。作者曾经经历了很多精神上的挫折和不同疾病的折磨,曾经罹患癌症。在他坚定的信念下,他通过冥想,积极的自我暗示治好了自己的疾病。他所经历的挫折和疾病的折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他却治好了自己的病痛,不是通过药物而是通过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

  今天科学已经证明,良好的心态,积极向上的自我暗示,愉悦的心情是治病的良药。很多疾病都是因为我们不良的情绪,不良的嗜好而引起的。所以改变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认知,看待事物积极的一面都会让我们的心情愉悦,会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生。尤其是癌症。癌症的发生绝大多数与情绪有关。与恶劣的心境有关。恶劣的情绪往往会产生毒素,使我们的身体不再平衡。所以要想让身体的大环境平衡。首先要保证我们的心理平衡。一但心里失去平衡,就会出现焦虑和愤怒,恐惧等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伴随的是身体内分泌的失调。结果就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

  因此生命的重建,这本书尽管写出来很早,那个时候也没有这些科学证明。但他确实在当时很畅销,受到很多人的追捧。这本书还提到,付出是最大的快乐。因为人在付出当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自然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因此乐于助人,也是自我治疗的一种良方。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 篇17

  内心的支离破碎,该如何重建?

  有时候,内心会有支离破碎的感觉,无论多么努力地过日子,离自己期望的幸福生活总是隔着遥远的距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到达?

  失恋了、婚姻处于水深火热中、离婚了、孩子早恋、工作不顺心、小时候的创伤经历如鬼魅般如影随形,经济出了状况、情绪不佳、虽然能够向朋友、咨询师求助,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但是心理健康有如身体健康,一次的锻炼不能解决永远的健康问题,需要时时保养和锻炼,根源的解决之道,修炼身心,把内心支离破碎的生活重建起来。

  我们的生命经历,完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无论你所面对的是怎样的生活,都是我们过去的一思一念创造了我们的现在。这些观念里面有很大的成分是我们不值得爱,所以我们不爱自己。当我们真正开始爱自己的时候,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正常运转起来。

  我们每个人都受到自我憎恨和内疚的伤害,每个人都曾经认定"我不够好",对我们最有害的是怨恨、批评、内疚。我们必须开始学着爱自己,必须原谅过去并宽恕每一个人。

  心灵的运作是有规律的,就像大自然有规律、宇宙有规律、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在学校受教育学习物理规律、化学规律、甚至人为创造出语文、数学规律,但是在我们的经历里缺乏了最重要的人的规律,我们自己内心运作的规律。

  路易丝。海用自己的生命体验提炼了身体和心灵运作的观念和规律,《生命的重建》是一条道路,带领我们在生活中修炼身心。

  一、生命非常简单,我们所付出的,转眼就能将他们收回来,

  1、我们的想法和信念总能变成现实,世界总是接受我们对自己的评价

  我们真的会变成我们自己所想的那样。我们认为自己好,自己就会更好,认为自己坏,自己就会更坏。所有我们生命中的痛苦和愉快,都完全是自己造成的。我们所思所想的"因",就是在创造将来的"果。"我们付出什么,我们就得到什么。

  2、思想是可以被改变的

  无论你出了什么问题,这问题的根本必然来自于我们的思想。自卑仅仅是你讨厌自己、憎恨自己的一种思想反映。你的思想在说:"你是一个糟糕的人。"这种思想制造出一种感受,令我们失落在这种感受中,如果没有这种思想,就不会有这种感受了。

  二、"爱自己"可以让生活发生奇迹般的变化

  爱自己是充分地尊重自己,带着感恩的心理体验我们身体与心灵发生的奇迹。不爱自己的名单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我们经常批评和责备自己;我们不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我们总是相信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不可爱的;我们生活在混乱与无序之中;我们使自己背上债务。

  如果我们以任何方式否定自己,就是在采取"不爱自己"的行动。否定自己的价值,是不爱自己的一种表达方式。

  我们应该重新学会像婴儿般爱自己,婴儿不用做什么事情使自己变得完美,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完美的,他们自由地表现他们的情感。

  三、你的头脑是一个工具,做自己头脑的主人

  未经训练时,我们使用大脑的方式只是一种习惯,任何习惯,如果想要改变的话都能改变。每个人的内心都具有难以置信的力量和天赋,他们经常会对你所想和所说的做出反应,如果学会通过有意识地选择思想的方式控制你的大脑,我们就与自身的力量结成联盟。

  1、把注意力放在你想要的肯定的事物上

  你把注意力放在哪里,哪里就会成长,而且会成为生活中永久存在的东西。

  2、播下心理健康的种子,把新思想植入潜意识,训练直到成为大脑的习惯。

  比如播下"无论到哪里,我都体验到爱""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等心理健康的种子,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得到。每日功课植入潜意识。

  3、每日功课

  每日冥想、每日种下心理种子,训练大脑的思维方式,唯一能达到掌控大脑的方式就是不断练习和实践。把它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是否幸福与学历无关、与金钱无关、与事业无关……生活的支离破碎是我们的思想不对、观念出了问题、是我们跟随了大脑的习惯性思维,甚至重复了父母的人生。

  最好的解决方式是清除人生阻碍,形成新的思维模式,智慧的人不是从不经历风浪的人,而是在自己的人生经历里面汲取营养,愿意主动改变自我的人。自卑的阿德勒创建了自我心理学,留给世人著名的《自卑与超越》,路易丝。海悲惨的经历让她参悟了人生的大智慧……这个名单还可以列出很长很长,无论你的内心有多么支离破碎,从当下的自己开始改变,找到方法,一定能到达幸福生活的彼岸。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 篇18

  接触《生命的重建》这部书,源于我的同事兼良友苟姐,是她给我推荐的。最先是在《喜马拉雅》听书网听,它,带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于是就去买了一本纸质书,随时翻读。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心理治疗师、杰出的心灵导师、著名的作家和演讲家路易斯.海。

  经年的生活循环往复,不管是无忧无虑的童年,还是求学路上的少年,再或是初入职场打拼的青年,到如今上有双亲下有在读高中的孩子的渐入中年,一切就好像老式收音机里循环播放的江南小调咿咿呀呀,并没有太多精彩的画面留在记忆里。有的是少年时体弱多病,青年时舟车劳顿的单位、家之间的往返……这是因为什么呢?在看了《生命的重建》这本书,一切的疑问、遗憾,皆抽丝释怀。原来是,我并没有在有生之初学会爱自己,照顾自己,让自己每时每刻都活在当下,体验每一天的美好时刻,美丽经历,让自己充满光明喜悦和安全。郑重申明,从现在到永远,我将衷心帮助我自己,非常乐意的照顾我自己,真正的学会爱自己,珍惜老天、父母的恩赐,善待无比珍贵的生命。我只有学会了爱自己,才会创造更好的价值。

  相信不远的将来,我已学会了爱自己,我的身体回馈给我健康和活力。我爱我自己,所以我将拥有一个无比幸福和温暖的家,不管是我的父母、爱人、孩子、朋友、亲人我都好好对待他们,爱他们。而那个温暖的家是能够给我任何帮助和需要的地方,我会为了他而努力的奋斗,努力的工作。而我常怀一颗喜悦的心,面容越来越美;身体越来越棒。在我广阔的人生中,一切都是完美;完整;完全的。每一天,我都选择在过去的经验中开拓学习新思想。过去虽然过去,而美好的东西已经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每一天,我都品味着生活的富足和充实,爱充斥在我身体的每一颗细胞里,每一根纤维里,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好。

  读此书让我感悟到:生命的力量无穷无尽,那么让我们解放心灵,找到生命的价值,绽放万物之灵的光彩!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 篇19

  《生命的重建》这碗心灵鸡汤猛地一看下料太猛,但静下心来品尝是十分美味的。它从我们的心理入手,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读完这本书自信满满,原来自己也是如此优秀,其实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把自己心理矛盾整理好了,一切将会荡起双桨,所谓万事万物皆由心造!

  书中每一句话都值得深入挖掘,都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是“人不能活在过去”,之前的我总是想着过去的美好,幸福,不愿意接受现实的残酷无情。但是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既得不到过去的美好,也把现在的时间给流逝了。

  的确,仔细思考,生活需要这句话,需要这种态度,当问题出现时,我们应换一种态度,换一种思考方式,问题面前我们不是应当去做什么,而是我们从这件事懂得了什么,人生道路中是否又多了一条宝贵的经验。谁都不能只活在过去的巅峰,那样永远不可能有下一个巅峰,要为了之前的巅峰再往更高的巅峰走,打破过去的规则去完成新的挑战。

  光阴飞纵,岁月流逝,消逝的永远消逝了,再不可能回头,存在的还依然存在,只有存在的才是真实的。生命的力量无穷无尽,只要我们愿意“相信”,努力“改变”,“热爱”一切,就能找到自尊和自爱,重建我们的生命,绽放万物之灵的光彩!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 篇20

  第三章的标题是“问题出在哪里”,副标题为“过去已经无法将我羁绊”。这一章我想可以是前面在第一章读后感里谈到的,“善护念”中我们的念从何而来?这些观念可能来自于父母,来自于兄弟姐妹,来自于学校的老师,来自于我们的小伙伴,来自于邻居,来自于权威人物,还有可能来自于广告。当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从身边的环境里吸收了他们给我们的某些限制性的观念,或者说是消极性的观念,并且由于当初孩童的认知能力的局限,慢慢把它们当作了我们行动的唯一指南,并且将它们内化到我们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中。或许我们一开始曾经有过反抗,曾经有过争执,但是小小的我们无法抵抗周围的环境对我们的塑造,最后这些念头留在了我们的心里。随着岁月的流淌,到了七经八脉,变得根深蒂固、理所当然。

  把这些消极的念头写出来,当我刚开始做这个练习的时候,甚至不敢仔细看头脑里周围的人带给我的那些消极观念。可能是我从小成长的环境比较复杂,接触到的很多东西,真的是无法言语。(整理完这篇文章,我在高铁上看起了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的故事,发现:我跟她的童年经历很相似。)并不是说要埋怨,或者说抱怨我成长的环境,我觉得这的确是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客观环境。这些客观因素塑造了我。很多年里,我无法原谅身边的很多人,最不能原谅的可能也包括我自己。先生常常对我说,让我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这个道理都是懂的,但是知道和做到,总是隔了十万八千里。如今,已经到了我接受心理咨询快四年的时候,此时此刻,我的怨恨、我的抱怨,已经降低了一些,但是还没有完全的消失。这些抱怨背后,隐藏着深深的恐惧,如果这些恐惧没有消除,我想那些抱怨,可能也真的没有办法做到彻底的原谅。

  这一章提到的“心灵大扫除”,我对里边提到的一句话非常的敏感,她说:“清扫房间是不需要生气的。”在跟咨询师的互动中,我有很多的愤怒。虽然明白自己是去清扫心理的房间,释放心里的消极情绪,但是我的愤怒无处安放。虽然我知道有一些信条是该丢弃的,比如说让自己痛苦,把母亲和弟弟跟我自己捆绑在一起,没有把母亲和弟弟照顾好而内疚。某一次,林老师让我仔细地、冷静地来想一想这些场景的时候,其实我有很大的愤怒:我觉得他为什么不让我痛苦,为什么要让我从痛苦里走出来?因为我的信条是:只有自己痛苦了,与母亲和弟弟一起痛苦,才能消化内疚。痛苦是痛苦者的粮食。痛苦也是会上瘾的,它可能会让我们在某一种状态里保持很久,而不自知。当我看清生气或是愤怒,来自于对自己的不满意、来自于对自己脆弱的不接受的时候,我反而冷静下来,慢慢放弃了一直端着的假装坚强,接受自己的脆弱,接受自己也有很多事情无能为力。原来觉得接受自己不坚强是懦弱的表现,会自卑。这种接受带来了哀伤,继而带来了力量,自卑不见了。这个时候,那些心灵里边边角角的灰尘,才被自己轻轻地拂掉,而没有怨气。

  关于垃圾,有人说,没有被放对地方的资源才是垃圾。我想用在我们的人生隐喻里也是十分的恰当。有的可能明明是资源,却被我们当成了垃圾,而有的明明是垃圾,我们可能却把它当做宝贝。如何来对二者进行区分?可能需要足够的智慧。

  我们的确无法选择父母,或者说,我们的确有主动权选择了父母。这一部分读的时候感受到,作者在强调是我们选择了现在的父母,让我觉得我应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不应仅仅埋怨、抱怨父母,这样其实是没有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起责任。当看清这一点的时候,内心反而轻松了一些,有的时候逃避责任(真相),反而比承担责任(看清真相)更痛苦。我一直无法原谅自己的母亲,直到现在,我跟她在一起时还会有很多的恐惧,所以我跟她基本没有正常的交流。即使回到家,我也跟她保持1到2米的距离。当我现在慢慢理解到,我的母亲可能也有她的痛苦,也有着跟我一样的恐惧和害怕,这个时候我才慢慢地放下了一些防御,想一点一点走进她。我已经很多年跟母亲没有身体上的接触。这种身体上的亲密感的匮乏,也让我十分的崩溃,阻碍我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所以我也有一个计划,希望在未来的一两年内,能跟母亲有一个拥抱。我相信就会在不远的未来得以实现。

  为什么作者会说把自己看作一个小孩?我的理解是:我们回到原点,回到我们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时的状态,那是我们的观念生成的时候。当我们回到原点,重新感受我们跟这个世界的互动,重新观察我们跟这个世界上的人之间的来往,重新看待那些来到我们身边的观念,用我们现在的智慧和知识重新去塑造。我常常会到大自然中去跟那里的花花草草待在一起,体会它们的生存智慧,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看它们在四季中的轮回。每一朵花、每一棵草都是那么的不同,看到它们的状态,与它们同在,我时常会感动得想流泪。我觉得这就是生命本来的样子,这就是生命本来的状态,在自然里被雨水滋润、被阳光照耀,全然打开自己接受生命的洗礼。或许我们出生在贫瘠的山坡,或许我们出生在富饶的农场,没有关系,都是大自然的孩子,都可以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从最小、最容易打扫的房间开始,修正过去的心灵地图,把控现在的自己,走向新的开始。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相关文章:

《生命的重建》的读后感06-28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作文07-15

生命的重建经典语录06-25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通用11篇)09-26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通用20篇)07-15

《课堂教学的颠覆与重建》读后感07-26

《生命生命》读后感06-21

《生命生命》读后感06-21

《生命 生命》读后感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