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匠》读后感(通用28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书匠》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书匠》读后感 篇1
初看《不做教书匠》题目,脑海中会有一个疑问:“教师不做教书匠,那做什么?”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逐渐明白了作者的是要求教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是为了心中要树立起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做“教书匠”,要“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
教育是充满实践性的工作,工作中固然不可缺少经验的支持,然而还需要智慧的决断。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准正体现出他是否充满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到顺利完成。可以说,爱敲教鞭的教师还缺乏专业水准,爱发脾气的教师也缺少专业水准。具备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亲和的、充满爱心的,他们能从多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反省自己,解决问题,他们能从孩子的心灵角度出发,找出教育的契机和展示教育的力量。他们还具备创造教育资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个模板、一个样本,他们能够从孩子的实际表现出发,创造出符合孩子的不同特征以及反映自己个性的方法来。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并不是知识的代表,而是智慧的象征。
反思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自己,与孩子们仍缺乏细致有效的心灵沟通,所以在教学中还找不到教育的良好契机—孩子练习完成不好,原因何在,如何弥补?孩子违反常规习惯,原因何在,如何纠正?活动中孩子答错问题,我又有多少思考和面对呢?
这个寒假,零零碎碎的就阅读了这本书,做了这篇读书反思,应该说还算用心。希望在此次阅读反思中能理清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沉下心,踏实做事,告别浮躁。上学期,我对教材钻研不够,课前大多借助于教案,这学期开始,我会哎课前仔细阅读、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及时总结,查漏补缺,发现弥补自身的不足;与此同时,还要乐观的面对一切,困难也好,挫折也罢,坦然面对,因为没有谁能永远一帆风顺的。取得成绩时,不沾沾自喜,微笑已足够,时刻告诫自己:路还很长,我不能抱着成绩睡大觉,否则,醒来后,一切都已晚了。
“不做教书匠”,要我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孩子,每天都努力地学习,工作,紧紧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我就能成为孩子心中的好老师。
从现在起,调整心态,勇于实践,努力学习,做一名具备专业水准的教师,将是我长久的追求。
《教书匠》读后感 篇2
最近不知什么原因,就是写不出东西。每天的生活都发生着很多感人的事情,自己也留心积累了不少的素材。可是每当自己坐在电脑前,脑子里就是一片空白,想不出一个句子、一个词语,写作出现了“失语状态”,键盘上敲不出一个字来。这种状态我不知道会持续多久,心里焦躁不安。有时甚至还担心会不会从此就写不出文章了?着急也没有办法,我只有放弃写作,还是静下心来读点书吧。就这样,在今天,终于读完了校长的赠书《不做读书匠》。
纵观全书,有这样的一句话
“实践是孕育思想之花果的肥沃土壤”(第149页)。我极为赞同,并深有感触。
20xx年年底,我开始了自己的阅读生活。过去的两三年里,我读书只是为了求量,根本谈不上系统性、目的性,逮住一本是一本,胡吃海塞地吞咽,看得脑子乱哄哄的。与别人交谈的时候,口里蹦出来的都是书中这个大家、那个学者的观点,自相矛盾的现象时有发生,自己却不自知。
出糗多了,就有了自知之明。羞愧的我就特别渴望拥有自己的见解,发出自己的声音。当时我苦无良策,还是选择了读书。那时自己一直相信,读书就能读出明白来,读出明白也就能活出明白来。
三年过去了,成效并不大。
20xx年3月初,开学后的第一周,我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了一个访谈调查的实践活动。从访谈问题的设计、访谈对象的选择、学生访谈过程的注意事项、活动小组的分工安排、访谈后感受的资料整理、分析以及最后结题报告的撰写,我一点一滴地做到最后。静下心来读书,我可以毫不费力,但静下心来做事,我从未有过。每次做事,我都是在脑子里过一遍,自认为懂得了,就动手草草地完成。
整个活动结束,我没有疲惫的感觉,胸中反而充满了愉悦感和成就感;整个活动结束,我发现自己好似学会了深思,对所读的教育理论有了自己的真正理解。我感受了做好一件事是这样的快乐。接下来,我又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到讲台上讲课,我走下讲台;学生访谈调查后,我也寻求突破,对被采访的老师进行了回访……
就这样,在一件又一件的做事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我从封闭的读书状态中慢慢地走出来,开始积极地做事,并在做事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我发现我的心胸变得比以前开阔了。比如,以前自己的学习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读书。现在已扩展为三条:读书、向身边的人学习和做事。
真地感谢这句话——
“实践是孕育思想之花果的肥沃土壤”,它道出了我的心声。
《教书匠》读后感 篇3
看完管建刚写的《不做教书匠》一书,我开始反思一个问题,“教师是什么?”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燃烧的蜡烛,是铺路的石子。教师这个职位,充满汗水与血水,充满辛勤与努力,充满喜悦与悲伤。一根粉笔,传授千万学子知识,一个课堂,教育千万学子道理。通俗的看法有多种,人梯与蜡烛是始终被推崇的。不过我觉得这都不是教师的真意。教师是干什么的?教师只是一种职业,是三百六十行中普通的一行,如木匠、瓦匠、篾匠一样,最适当的称谓就是“教书匠”。
长久以来,人们总是不假思索地认为,教学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因此教师被戏谑性地冠以“教书匠”的绰号,否定或者压根就没有认识到教学是一种非常专业的工作。不仅非教师者如此看待教学,而且匪夷所思的是,很多教师亦是如此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教书匠,是没有活力的,没有创新的,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重复再重复。在教书匠面前,学生是“一碗水”,教师就是“一桶水”。学生年年换,教师从不变,直到教师的那桶水变得混浊不堪,波澜不现。试想,在麻木的教书匠面前,学生怎能鲜活?教育如何发展?
书中的八个章节主要讲述了“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智慧感”。我想以上种种品质都是一名“有效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这些特征或品质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或品质,如个人外表、魅力、整洁、善良和亲切、智力、机智、开放、热情、幽默等;二是与教学工作相关的特征或品质,如体谅学生、对学生有高要求、教学能力强、学科知识丰富、教学的适应性等等。我想身为教师,应该注意对自身的素质培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系统,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学习终生,认真对待学生,无论怎样认真都不为过,这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责任!
我相信,不管未来怎样变迁,暂且坐定目前那把叫做“教育”的椅子,用心地去做,投入地去做,这是无愧于只有一次青春、一次生命的人生的行动。而当你心无旁骛地工作时,工作的乐趣也就离你不远了,机会和赏识也离你不远了,人生的精彩也离你不远了,即便你还是没有机会走向你梦想的那条道路,但那个时候,你一定恍然大悟,先人把教育喻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并非是无病呻吟的赞誉
《教书匠》读后感 篇4
最近,我一直在读《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管建刚。起初是被它的书名说吸引。
本书作者管建刚是一位特殊的教师。他用对联来谈论他自己“病重一年,休养两年,经商三年,农村八年。七代耕田,八面无书,九九冬,十年板凳。”也许正是这种独特的人生经历使管老师成为一位独特的老师。
当然,我喜欢读这本书,不仅因为管老师这份与众不同,更因为这本书的内容给了我很多启发。结合我自己的工作经验,我有了更多的新见解。
举其中一个例子——“教育,从小做起”,我也有同感。它说:只有那些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那些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就是由无数小事结合而成的吗?
的确,作为老师,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需要花很多时间做的都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例如:早上到学校,进了班,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在这里,如果没有人,是什么原因?谁没有完成作业?为什么?学生们在课间休息时吵架,不得不调解等等。虽然这些都是小事,但是这些小事是我们老师的日常工作,通过这些小事来教育学生,是我们的工作。
这本书还讲述了一个哲学家的故事,他让他的门徒去麦田里摘最大的麦穗,条件是没有人能回来。因此,当哲学家们说“时间到了”时,很多门徒都空手而归。
因为他们总是在比较,总是认为前方有很多的机会,没有必要过早的做出决定,所以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了机会。直到那时,门徒们才突然意识到,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子的唯一方法就是把你面前的那粒拿在手里。
这个故事的重点是,不管你喜不喜欢,不管你想不想做,不管它离你的期望有多远,既然你已经在做了,你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读到这里,我也有些庆幸,庆幸的是,我是一个牵着麦子的手,踏实的工作,踏实的管理自己的生活。只有珍惜现在才不会抱怨,才会感到幸福。
随着我阅读深入,我真正理解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要求老师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意味着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
最后,我想说,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应该更宽容,更爱他们。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知识储备,还要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不要做教书匠,要做一个辛勤的园丁!我相信,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像一朵朵鲜花,即使经过风雨,也会有一天盛开,让我们期待着春天的到来!
《教书匠》读后感 篇5
据我所知,很多青年教师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轻视心理,认为偶尔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没什么大不了。纪律和自由是孪生兄弟。纪律越完善,自由度越高。一方面,中国人从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经受大工业化时代的锤炼;另一方面,中国人一向讲究人情和面子,做事随感觉和情感而定,做事随性、任意已成为当前中国发展的一股巨大阻力。
一个教师经常对学校的纪律及要求感到苦恼。在我看来,出现这种烦恼,你首先应该感谢这个社会依然容忍你这个不成熟的教师呆在教师队伍里;感谢学校领导依然热切地盼望你成长,等待你成熟;感谢你的学生依然亲切地呼唤你,把你当作真正有学问的老师。意识到这些,你应该奋起直追。曾经名噪一时并放言“肯德基开到哪,我就开到哪”的荣华鸡惨败而归。总裁姜伟闭门思过两年后归纳出几大失误。其中一大失误是“管理规章不实不细”,姜伟说:法规的制定仅仅是第一步,其后必须增加两方面的内容,即法规实施细则和实施检查细则。
一个学校如果连教师遵守纪律、模范地完成任务都有问题,这决不是一所好学校;一个青年教师如果连遵守纪律、完成任务都有问题,哪怕自身素质再好,再有才华,也绝难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有一些教师总以为纪律是管理者有意与他们做对,以为所有的制度都是管理者吃饱了没事干想出来整人的。其实,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里,一个校长想要凭自己的喜好来制定纪律,已不大可能。我以为,如果管理者制定的纪律,出发点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就无可非议。对敢于得罪人做点实事的校长,我心存敬重。
年轻的老师们,面对学校的种种规章制度,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去超越它,一旦超越了它,我们就不会有束缚感,我们会看到束缚之后真正的自由,纪律之后真正的自由。那是别样的天空,你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湛蓝天空,这是人生的大境界。
一个真正走向成熟的教师的困难和艰辛就在于既要在老于世故中保存自己,又要在老于世故中保持自己。不“老于世故”,你就永远是个不受欢迎的“愣头青”;沉溺于“老于世故”,你就失去了作为教师该有的那颗长青的童心。我并不想说,中国式的集体意识如何美好,但是如果你在现实的世界里蔑视它,就不可避免地会彼此伤害。很多体罚事件调查到最后,大家都觉得惋惜,都觉得这个老师工作蛮认真、蛮负责的,就是一刹那间控制不了情绪。这就是缺少约束感,由此酿成终身遗憾的苦酒。
《教书匠》读后感 篇6
今年暑假里,我读完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读完以后确实像书中的序言所说,“你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
这本书由浅入深地分别论述一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这对现今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来说,无疑是一剂“苦口良药”。管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历与振聋发聩、令人惊醒的经典故事结合着,向我们年轻的教师们讲述着教师如何才能更成功。这既是一部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是一本量身定作的励志书,而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师也是一本提高修养,修炼“内功”的教科书。
这本书凝聚着管老师的教育人生经历与教育智慧,它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出身”并不重要,一名教师在教育的历程里跌倒过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选择好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再不断的反思、学习、实践,终究会成长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的。我敢说这本书绝对值得我们年轻的教师一读,这本书处处体现着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终极关怀”,对今天我们的教师来说,比所有的教育理论性的书籍更值得一读。读后我深深感受到作者管建刚老师强烈的责任感,感受到他对教育的无限忧患,对年轻教师的无限希望。他针对教育现状和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与青年教师聊人生,谈教育。书中讲述了一个个令人警醒的教育案例,他心平气和地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告诉青年教师,他以他的热情、智慧和广博的知识来激励青年教师。
全书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师群体的“终极关怀”,可以说,他是以教育生命和教育人生的锻造为己任来写这本书的。因此,“教师”被人戏称为“教书匠”。我从心里不喜欢这个称谓。一个充斥着功利性的“匠”字,把“师”的神圣和崇高全淹没了。但反思一下,作为一名教师,只把目光集中在一个分上,把快乐建立在孩子们认真完成了冗长的作业,坐得笔直地听讲,做事情以老师的意志为准绳,把判断好与坏的标准狭隘地定义在成绩和是否听话上,而对孩子们真正喜欢什么,对什么充满好奇和迷惑,却不闻不问的老师,不就是一个教书匠吗?“教书匠”和“教师”相同的都是一种职业,最大的差别也是根本上的差别就是:教师是一种理想;而教书匠却是一种糊口的工具。前者是引导学生学习,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者只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有机会的话,推荐各位老师去看看这本书。你就会发现受益良多!
《教书匠》读后感 篇7
看了《教书匠》让我明白了,因为我们没有做到像迈考特先生那样换位思考,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孩子们的心理,不知道他们的真正需要。如果我经常从“假如我是这个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想很多问题的处理方式我都要改变,有时虽然不能立即见到效果,但经常这样做,一定会让我们走进孩子的心理,让学生接纳我们,成为他们真正的朋友,使教育更有效果。
迈考特还让我知道了一名老师如何面对各种学生千奇百怪的突发状况,作为教师,更重要的是勇敢的面对学生,用那颗火热的心真诚而执着地拥抱学生,将知识、想象力、正直的品质带给学生,渐渐地让爱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学生的心田。
教书,应该这样理解,“教”就是教育,“书”代表所教知识,“教书”就是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让孩子体验生活,体验快乐,从而教育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教书匠就是执行这个过程的人。一名优秀的教书匠,不仅仅要看你所教班级的成绩,还要看你是否能把学习的能力和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植入学生的心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书匠》读后感 篇8
《教书匠》这本书,书中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用辛辣诙谐的文字,回顾作者30载从教生涯的苦涩与甘甜,讲述令人过目难忘的精彩人生。作者从不吝惜对自己的嘲讽,从不否认与学生似敌似友的关系,对规则和权威从骨子里透出蔑视,幽默和善良也从未在生命中缺席。他从不向学生灌输什么,而是在春风化雨见教会了他们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讲自己的故事。迈考特真诚而执著的拥抱学生,与学生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将自己作为学生成长的最好素材……这个本来似乎糟糕透顶的教书匠,终于赢得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20年后,成为美国“优秀教师”。
初读这本书觉得有点闷,第二天开始看正文,迈考特的文章很多是倒叙或插叙的方式写的,看的时候还要想想这段内容的时间是他上学的时代还是他教书的时代,就这样开始慢腾腾地看着,开始就是逐字逐句地去读,当我看到迈考特处理学生扔三明治的事件时,书开始吸引我,我追逐着迈考特的处理方式,我震惊迈考特的行为,我被他的智慧所吸引。 教书匠,应该这样理解,“教”就是教育,“书”代表所教知识,“教书”就是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让孩子体验生活,体验快乐,从而教育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教书匠就是执行教书育人这个过程的人。一名优秀的教书匠,不但要看你所教班级的成绩,还要看你是否能把学习的能力和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植进学生的心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这是一位非常执着的教书匠,他以风趣、幽默的语句诠释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衷心。“你正在开始你的教学事业,而这并不轻松。你最好辞职当个警察,那样至少你会有支枪或有根警棍保护自己,老师除了嘴巴外什么都没有。如果你不学着热爱它,你将在地狱的一角坐立不安。”
这是一位非常睿智的教书匠。他从不向学生灌输什么,而是在春风化雨间教会了他们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讲自己的故事。任凭他们如何搞怪,麦考特先生每次都有出奇的做法,他奇怪的想法和做法正是他懂得换位思考,了解学生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他做的事情都是和学生有同感的事,学生便会接纳他,从而使他赢得了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教书匠》读后感 篇9
《教书匠》这本书讲述了讲述的是弗兰克迈考特,这位伟大的教书匠从教30年的苦涩与甘甜。走上讲台的第一天,童年受尽饥饿的迈考特,捡起学生掷落在地的三明治捡起并吃下,结果令路过的校长大为光火;第二天,他又因出言不慎,招致众多将行的投诉。但迈考特真诚而执着的拥抱学生,与学生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将自己作为学生成长的最好素材……这个本来似乎糟糕透顶的教书匠,终于赢得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20年后,成为美国“最佳教师”。
读过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迈考特先生并非用老套内容去教授学生,而是用现实中的实例去教育他的学生,教他们怎么做人,而从中学生们得到的并非单纯的理论知识,而是做人的道理。在他的引导下,每件事情都变得有意义,而同样正是因为迈考特先生这种对学生平等尊重的态度,让他拥有了可以与学生亲密交谈的资本。他的学生可以在他面前毫不拘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讲出自己的困惑,来帮助这位和蔼的老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让这些渴望得到知识学到更多,让那些厌恶学习的学生们发现学习的乐趣。他一直都在用一种平静的心态去面对他的学生,因为他们年轻,他们会犯一些错误,但是作为一个教书匠,你要用你的大度去宽恕和容忍他们的错误,让你的学生有所进步,在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中明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社会人,如何做一个有用的社会人,而不是去抱怨,去发泄。
有时我会有这样一种担忧,与学生走得太近会不会影响到上课时的效果,以及自己在学生面前没有威信。但是,有时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了“畏惧”感,或者是“厌烦”感,会对教学产生相反的作用。我试图去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喜欢什么样运动,厌烦什么样的运动。倒是有时自己对他们发脾气了,效果却不好,引起了学生的逆反情绪,特别是个性比较强的学生。感情是相互的,有作用力就必然存在反作用力,为什么不用迈考特先生那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周围所发生的事情呢?
《教书匠》读后感 篇10
最近看了《教书匠》一书,刚开始抱着无聊的心情看的,但看了几部分内容后,不由得被书里生动的故事、辛辣诙谐的文字,令人过目不忘的精致人生所感动,便孜孜不倦的一气读完,掩卷而思,感概万分,针对自己的教书经历,难免有一番感想。
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老师的确不好当,好老师更不好当。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你不能只有书本上的知识,上课照本宣科,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经历和自己的见解。教学中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特质和自己的思想,他们能阅读能思考,他们需要的是老师的观点,老师的体会,当他们和老师的观点和体会产生共鸣时,回报的是他们对你的喜欢,教师本身也能从中获得快乐幸福,并且更加的热爱这份工作。
在大学毕业之前,我从未想过自己会真正成为一名教师,虽然小时候就认为是一种崇尚的职业,但离我的个性有一定的距离。我印象中的教师应该是言辞犀利,不怒而威的。踏上教育岗位后,我遭遇了很多的挫折,也总结了很多的经验教训,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感触是: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学生。在《教书匠》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迈考特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老师,他从不在学生面前摆架子,与学生和睦相处,真诚相待,他尊重每一个学生,能随时的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变化和表现,并且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秀的一面,鼓励他们努力,激励他们上进的信心,因此,他的学生没有差生一说。我从心中找到了和作者共鸣的地方,那就是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多是培养他们学习知识的能力和为人处事的能力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彼此之间的关爱与尊重是最重要的。
教书匠,我是这样理解的,教就是教育,书代表的是知识。教书就是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快乐,从而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教书匠就是这个过程的执行者。我认为一名好的教书匠,不但要看学生的成绩,还要看是否把好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根植于学生的心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们现在所教的学生,他们已远离孔孟之道时期,经常令我们老师感到头疼。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学生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从教书匠这本书中我了解了很多,迈考特先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有时就地取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的教学智慧是我最受感触的地方也是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的。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像迈考特先生一样用兴趣去引导学生学习,用教学智慧与学生和谐相处,用长远发展的育人眼光去培养和教育学生,以尽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总之读《教书匠》一书,使我获益匪浅,觉得做一名教师责任重大,我用我的知识在教育学生,同时我的言行也在影响学生,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为此我感到荣幸,为此也激励我更加努力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教书匠》读后感 篇11
我从小的理想就是长大做教师,当师范毕业踏上这个工作岗位后,就想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然而,面对的是一群不知烦恼的孩子,付出的永远多于回报。有好多次我都觉得自己迷失了方向,不知该何去何从。我总是觉得青年人初出茅庐,应该是满怀激情,汹涌澎湃地朝前冲去,不知自己为何会这样,或许看到工作的压力退却了,或许……缺少了一份执着的热情。
实在的,我并不讨厌看书,但却实在讨厌看有关教育的书籍。除非写论文不得不查资料或学校逼着学习才无可奈何的会去翻几页。学校又发新书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心也跟着沉。无非就是呼唤理想教育,呼唤素质教育,要给予学生“爱”的教育,给学生自主,课堂要开放……教育家们说的很有道理,可为什么操作起来总也背道而驰,太难了,难的快做老师的信心都没有了。
手头的事情做完了,百般无聊之下拿起桌角上的《不做教书匠》,不经意的翻着,不经意的看着。“做一名有方向感的老师”,句子很短,文字很美,字字扣人心弦。道出了大部分老师的心声。我也是其中一个徘徊在教育十字路口的人。考师范更多是当初环境所迫,并非自己热爱这份职业。确切的说,对于一个农村的孩子,许多因素的制约,很少有人会去考虑自己的理想。“及至做了教师,发现教师之苦之累出乎自己的经验与认识”,原来套在教师头上的那些美丽的光环在自己身上竟成了难以挣脱的桎锆。于是一颗心总是在迷茫和无奈中游移不定。及至读了这本书,里面对教师的心里分析很有道理,也给一些教师指明了方向。站在十字路口,迫切需要的是人生的抉择,智慧的抉择。文中举了不少例子,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同时作者也告诉我们: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才能更进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
考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能不认真面对的问题,我们无法选择考试,我们只能积极应对。不从考试的角度积极组织教学,我们会觉得对不起学生的眼前利益,但如果仅仅满足于从考试的角度组织实施教学,则对不起终生为业的教育。只从考试的角度组织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终生喜欢自己所教得学科的,学生离开学校,教师毕其一生,至多只能算是一个优秀的教书匠。好的教师,应该喜欢捕捉生活中的点滴,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与学生一起涉及欣赏。这样的教师,不仅令学生日益积累起雄厚的知识基础,增强学生的考试能力,更能令学生日益迷恋上学习,令学生在提高自己的素养。这样的教师,才能告别教书匠这一头衔。但是我总是被考试这两个字限制着我的教育,令我自觉不自觉地围绕考试进行我的教学活动。有时候想想真是对不起学生啊!
无论今后会怎样,我都会善待我的教育,善待我的生命。“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行动永远不晚。
《教书匠》读后感 篇12
《教书匠》这本书我可以相信它是一本小说,但很难相信它是一部自传,因为我不相信有人会那么真实地描述自己的经历隐私,从而怀疑书里的迈考特先生是不是作者本人,或者只是借用了作者名字和身份的一个虚构人物。
不管怎么样,开始读这本书时我就对它产生了兴趣,尽管我始终怀疑迈先生在语法和写作的课堂上教授的东西的真实性:大段不加伪装地给学生讲自己屈辱苦难的童年、一些情史和失败的婚姻、将菜谱当成诗歌念、让中学生讨论一首儿歌“小鲍.皮普”这样奇怪的事、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自己家吃晚饭的故事、在上课时间带学生到广场举办美食宴会、阅读米米.谢拉顿(美食杂志编辑)的美食评论好像那是文学家的名著.....这真是个出格的老师,默默忍受学生的敌意(师生之间总是有敌意的,特别是我们都曾经有过青春期。),担心教育委员会的批评之下竟然出格了30年,最终成了为美国“最佳教师”。
我也是带着不解看完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始终觉得迈老师在课堂上浪费学生的时间,如果我的语文老师像他这样讲课,考试准是过不了关的。直到在倒数第二章读到这句话时,我喜欢并且相信上了这个老师:“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在这所学校做什么?你们可以说你们努力让自己毕业,以便上大学或者为工作作准备。但是,同学们,教育不仅仅只是这些。我问过自己:我究竟在这个教室做什么?我为自 己列了个公式。在黑板的左边,我写了个大写的F。在黑板的右边,我又写了个大写的F。从左到右,我画了个箭头,从‘害怕’(Fear)到‘自由’(Freedom)。我认为不会有人获得完全的自由,但是我要对你们做的就是将害怕赶入角落。”
看到这里我想到自己被所受的1 6年教育同化了,其实我是认同教育并不是为了应试的观念的,在我步入社会以前最不喜欢最害怕的人就是一些老师。我有时就觉得学校就是个大监狱,老师就是看守的人,把所孩子的白天都关在教室里,以免他们出去惹祸,学习就是训化的手段,你不需要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你所学到的内容,也不急于去应用,只需要应试,去面对紧张的考试。不要对所学的实用性和真实性提出质疑,你不过是个孩子,教材可都是教育专家编写的,那些老学究的杰作,你所要做的就是服从,听讲,完成大量的家庭作业,通过一个个考试,这就是教育。
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所谓的“文化课”成了主流,其他课程没有存在价值,劳技课发过教材,可从来没人教,孩子们不需要劳动技能,需要应试;音乐美术课是罕见的保留科目,可是别指望能学到什么东西,时间短暂而且内容单调。
相比之下,我喜欢迈考特这样的老师,他不为应试教育所折服,他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尽管他对自己的工作无奈,对所教的叛逆青少年们没有办法,但是他坚持教下去了,按照他从F(Fear)到F(Freedom)的原则教了30 多年。我不赞同他教的内容,也不喜欢他的个人生活,但我敬佩他的教育精神。
《教书匠》读后感 篇13
《教书匠》作者弗兰克。迈考特先生自称教书匠,曾经荣获美国教育界最高荣誉“全美最佳教师”称号,被誉为“老师中的老师”,他是退休后才开始写作的,三十余年的一线教师生涯是他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是最值得尊敬的。
在书中,他为我们老师提供了很多的案例和教育教学中的启示,他鼓励老师要勇敢地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带着正气、带着吸引力、带着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走进教室。尤其是他所面对的生源差,和我所处的学校的生源有相似之处,作为新手的他在学生基础差不爱学、家长不认可老师的困境中,艰难调整教学思路,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拼写和规则,而是启发孩子学到知识并锻炼其创新精神。例如“约翰去商店”一句让孩子不排斥语法,记住一点是一点;例如让学生带菜谱来读,后来更是让学生发挥所长,带各种乐器来伴奏,把菜谱唱出来等等。他的很多做法都富有个性,更富有创新,但是,比所谓“个性”与“创新”更重要的,是他一颗纯粹的教育心,他无比真诚,发自内心爱学生,尤其是他没有回避自己的出身,跟学生平等地讲述从事教师工作之前的艰难,这种沟通交流利用同理心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得他们最终亲其师信其道,这使我想起了我最初参加工作时也曾经这样跟学生交流过……
记得在班干部“我的心声我诉说”的主题班会上,我以班中一员的身份委屈地向全班同学诉说当班主任的难处和不易;当班中因为某个同学的不遵守纪律而被别的老师找上门来时,我愤怒地大喊当时的难堪和伤心;而当班级获得荣誉时,我会和他们一样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当他们好奇我的个人问题和成长经历时,面对一群城市的宠儿,我从不讳言我是一个农村人的事实,我愿意以当年朋友和自己的求学经历,去鼓励我的学生像我一样自信而坚强——我告诉他们我的初中朋友从一个资质平平的瘦弱小子到全县的理科状元进而成为读直博的清华才子的事实;也坦然讲过我在大学时因为生活的压力以至假期打工不能归家的痛苦,同时我又以我现在的幸福让我的学生明白只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理解,但从他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敬佩,我上课时偶尔露出的乡音再没有孩子取笑,也许老师自己的某些亲身经历比书上的事实更容易打动学生,更具说服力……
同喜同悲同乐同进,在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当中,我特意拉开了老师高不可攀的神秘面纱,慢慢地走进他们,走到了他们心里——爱是双向的,当你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颗真挚而又坦诚的心时,你会收获更多爱的种子!有了爱就有了处理一切班级事务的“法宝”!
读《教书匠》,让我有了做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教书匠的信心!
《教书匠》读后感 篇14
我是一名很普通的教师,我也只能够教教书,从我现在的水平看,我能够做好一名教书匠就很不错了。
从假前拿到书的那刻起,脑海中就有一个疑问:“不做教书匠,做什么?”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明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
整个暑假,自己零零碎碎就读了这一本书,圈画勾勒,做了读书笔记。应该说很用心了。然而真要让自己写出一篇读后感,还真有些难度。只好坐在电脑前,重新翻阅记录前两次筛选下来的重点章节,希望在此过程中能理清自己的思路,真正留下深刻的印象。
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文,颇有一点感悟。想到当今的学校教育,对我一名青年教师而言,除了对所教专业知识要有深入研究之外,对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也应有个深层次的思考。不做教书匠》一书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
阅读《不做教书匠》,使我深刻理解了教师应当具有心灵的力量。教育就应该是给学生营造一种人文的气氛,人文的课堂,让课堂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成为质疑问难的场所和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更懂得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要有一份责任感。我们常常想教给学生更多,用自己的一杯水去滋润学生。因为不放心的缘故而讲了又讲,让学生做了又做。我们愿意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来为学生补课,素不知事倍往往功半,只会苦干是不行的。教师应有启发学生思想,引领学生感情的素养。今天的教师可以只有一杯水,但是必须懂得如何教会学生取水,带着责任心走进课室,走上讲台,让孩子们在你的点拨下受到启发,从而步入知识的殿。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教师要不断地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只有肚里有货,才有生产的本钱;教师只有让肚中之货日趋壮大,才有生命的产生,才能让教育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最忌孤陋寡闻、眼界狭窄、知识结构单一。为了当好今天的教师,您可能会舍弃很多,失去很多,但无疑您是快乐的,因为您生活在充满童真的孩子中。一本书,一面镜子。
《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
《教书匠》读后感 篇15
看到这个书名时觉得很有意思,我还特意去查了一下字典,字典里面对“匠”字的解释是具有某一方面熟练技能,但平庸板滞,缺乏独到之处。那书名表达的意思应该就是不要只做一个会教书的老师。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不只做一个单纯的教书匠呢。抱着这样的心思,在某天中午之后,我开始对这本书进行真正的阅读。
读完这本书的前面一部分内容,我的脑子中浮现出来的是这么一句话:我一旦丢了,就再也找不到了。从字的结构上来看,“我”和“找”差了一个“一”。但就是这么一个“一”,要是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刚刚踏上教坛的我们,这个“一”,我理解为一点快乐。
正如管老师一开始在书中提到的一样,高考结束后,填志愿的时候选择了教育,但并没有对教育充满着神圣的情感,更多是因为家里的因素。在毕业后刚刚踏入校园、踏上讲台时,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容易让我们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当我们还没来得及回味在教师节给我们带来的喜悦的时候,就已经被一叠叠作业本,一节节备课压垮了——做老师确实很累,很苦。学校的生活是枯燥的。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觉得做老师有什么快乐呀,看老师的工作就是改作业,训学生,上课,备课,检查……多么繁琐,并且日复一日,丝毫没有变化。那么快乐在哪里呢?在和我们玩捉迷藏,还是根本不存在?
现在,身份转变了,我成为了一名教师,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忽然觉得教师是一份能使人变年轻、充满活力、保留童心的职业。每天来到学校,迎接我的是孩子们的喧闹,他们在操场上就会扯着嗓子喊“快看快看,周老师”“周老师好”“周老师早”……一大早,就能在这愉悦的氛围中感染到一天的好心情。我们整天面对着这群质朴、活泼、天真、快乐的孩子,感觉自己的年龄也慢慢被年轻化。
在书上还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经过努力奋斗的富翁,和一个乞丐在一个沙滩上晒太阳之间的一段对话,富翁鼓励乞丐去奋斗,拼搏,取得成功。乞丐却以现在在与富翁做着同样的事情拒绝了富翁。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我觉得这个乞丐很豁达,对生活很乐观,生活中很开心。这个故事同样适用于我们,如果我们对学生要求稍微低一点,与他们嘻嘻哈哈地相处,我觉得我们也会快乐,至少表面是这样的。那其实呢,这像极了鲁迅笔下的悲惨人物阿Q,自娱自乐,这所表达的快乐以及呈现的状态和蕴含的价值与真正的快乐是不同的。
当你一步一步带领着自己的学生,学会一个个知识点,慢慢有一点点进步,看到他们比赛时,一起加油的激动,在台上绽放才艺时,引以为豪的幸福感,又会感受到付出是有回报的。这才是历经风雨见彩虹,这可能才是一种高尚的快乐。这种快乐,要被我们发现,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不管你发现还是没发现,它,快乐,不都是在那里吗,你才会觉得,教育原来有这么多的流连忘返的区域,教育还可以做的有滋有味。
借用书上的一句话,没有哪一个工作会预先支付给你工作的快乐、幸福,除了教育。希望我们不要丢掉这一点快乐,让自己只成为一个教书匠。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仿佛在听一次课,听一名资深教师在谈教师的方向——约束,责任,上进,奋斗,专业亲和以及智慧。管老师在书中列举了很多例子,展示了很多不同的一面。我们就像昆虫的复眼一样,将这一幕幕收集,最后形成一个优秀的教师的形象。很高兴,也很幸运能阅读到这本书,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一点快乐,坚定的在教育这条路走下去。
《教书匠》读后感 篇16
我阅读了《不做教书匠》这一本好书。刚开始我只是抱着看书打发时间的'心态,但是之后我被书的内容深深吸引。它的每个章节都让我着迷,很快地我就把这一本书看完了一遍。之后又不断地阅读,每次阅读对书的内容都有更深的认同及感悟。
这部书是一个年轻的校长对教师的七条教育。管建刚老师在书中和我们谈人生、讲教育,他将道理寓于故事,他引述了故事经典,振聋发聩,令人惊醒;他针对教育现状以及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谈经论道;他以响鼓开篇,令人振奋;他以悠长的乐曲结尾,让人回味无穷;在书中呈现出的是他讲话的语气是那么热情诚恳、语重心长;他对民族对祖国无限热爱,他对教育有无限的忧患,他对年轻教师给予无限的希望……
整部书的各部分乃至每章节都相互呼应,浑然天成,耐人寻味,令人爱不释手。在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把握未来。”这一句话。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那么我们都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握自己,从而获得一个充满自信,永远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用激情和思考点燃生命,放飞梦想的地方。每个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的灵魂跟生命。
“教育是朵带笑的花”这一章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有孩子都喜欢老师能把微笑挂在脸上。当我们能微笑着倾听学生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摩孩子的头,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反之如果老师板着一张严肃的脸,动不动就批评教育,那学生肯定是大气不敢出,战战兢兢的坐在课堂里。当读到这章节时,我回忆起了我上学期的教学。的确如管老师所写,当我微笑着讲课,课堂的气氛确实活跃了不少,同学们也较愿意参与课堂活动。举手回答的同学也多了。而相反,有时候因为自己的关系或者是刚好要上课的这个班级课堂纪律比较差,我就比较严肃,担心因为笑着讲课而使同学更放肆。虽然在一定的时间内会有效果,但是这堂课我却发现自己上得很累,学生也上得不理想。
这学期我改变了做法,得到了不错的效果。我尝试着对自己的学生微笑,走进教室就把家庭工作上的烦恼抛开,在教室里我是属于学生的,看着这么多可爱的面孔、求知的眼神,让我由衷感到幸福。我对学生们微笑,学生们也对我会心的微笑。课堂氛围轻松了,课还是这么上,作业还是这么布置,但是教育效益却提高了。
书中指出:善读书,再加上善思考,他就能从教书匠的行列中走出来,成为一名有思想的真正的教师。教师应当是人类中最具思考力的人群之一。教育的哀伤在于,教育传播的主体——教师——严重缺失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索的精神。我觉得,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更应是人生的引领者,试想一位缺乏独立自主和思想的老师,又怎能引领出富于思考的学生?
我认为,思考在这里还应包含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反思。有专家指出:经验+反思=成长。所以要成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必须要源于实践、形成于思考。我愿与思考为伴,使我的工作从有效走向高效。
只要我们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生,我们每天都很努力地学习着,工作着,始终跟着时代的脚步在前进,我们就能成为学生心目的好教师。
一本书,可以是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当之无愧。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教书匠》读后感 篇17
据我所知,很多青年教师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轻视心理,认为偶尔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没什么大不了。纪律和自由是孪生兄弟。纪律越完善,自由度越高。一方面,中国人从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经受大工业化时代的锤炼;另一方面,中国人一向讲究人情和面子,做事随感觉和情感而定,做事随性、任意已成为当前中国发展的一股巨大阻力。
一个教师经常对学校的纪律及要求感到苦恼。在我看来,出现这种烦恼,你首先应该感谢这个社会依然容忍你这个不成熟的教师呆在教师队伍里;感谢学校领导依然热切地盼望你成长,等待你成熟;感谢你的学生依然亲切地呼唤你,把你当作真正有学问的老师。意识到这些,你应该奋起直追。曾经名噪一时并放言“肯德基开到哪,我就开到哪”的荣华鸡惨败而归。总裁姜伟闭门思过两年后归纳出几大失误。其中一大失误是“管理规章不实不细”,姜伟说:法规的制定仅仅是第一步,其后必须增加两方面的内容,即法规实施细则和实施检查细则。
一个学校如果连教师遵守纪律、模范地完成任务都有问题,这决不是一所好学校;一个青年教师如果连遵守纪律、完成任务都有问题,哪怕自身素质再好,再有才华,也绝难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有一些教师总以为纪律是管理者有意与他们做对,以为所有的制度都是管理者吃饱了没事干想出来整人的。其实,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里,一个校长想要凭自己的喜好来制定纪律,已不大可能。我以为,如果管理者制定的纪律,出发点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就无可非议。对敢于得罪人做点实事的校长,我心存敬重。
年轻的老师们,面对学校的种种规章制度,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去超越它,一旦超越了它,我们就不会有束缚感,我们会看到束缚之后真正的自由,纪律之后真正的自由。那是别样的天空,你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湛蓝天空,这是人生的大境界。
一个真正走向成熟的教师的困难和艰辛就在于既要在老于世故中保存自己,又要在老于世故中保持自己。不“老于世故”,你就永远是个不受欢迎的“愣头青”;沉溺于“老于世故”,你就失去了作为教师该有的那颗长青的童心。我并不想说,中国式的集体意识如何美好,但是如果你在现实的世界里蔑视它,就不可避免地会彼此伤害。很多体罚事件调查到最后,大家都觉得惋惜,都觉得这个老师工作蛮认真、蛮负责的,就是一刹那间控制不了情绪。这就是缺少约束感,由此酿成终身遗憾的苦酒。
《教书匠》读后感 篇18
看了管大的一系列书籍,机缘巧合下认识管大,我敬佩他,敬佩他对工作的态度是那么的一丝不苟,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从教第四年,身边的教师形形色色,坚持用心从尊重学生身心方面出发去教书的同行很少很少,也许每一个老师的教育理念不一样,教育方式不一样,希望达到的效果也不一样吧!我崇拜管建刚,他教育的理念深深地吸引了我,他的作文主张更是深得我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体察内在的语言,是一种自我的表达与交流,只是孩子们不知道这就是作文,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他们发现生活的琐碎,带着自己的想法去分析问题,想到自己也经常会把一些不同寻常的心得体会通过日志写出来,仅仅为了表达内心的想法,他们常常说,我的文字比较细腻,也很朴实,读起来很舒服,我常常一笑而过,毕竟那些一个一个码出来的文字是我的内心的情感世界,孩子们也是如此。
想到前几天开学第一课,我给孩子们上的第一堂班会课,新的学期,做一个有想法的人,孩子们写出来的日记五花八门,上次圣诞节,孩子们送给我的贺卡,其中一个超级内向的女孩子,洋洋洒洒长篇大论的一篇文章表达了对我的爱~~
看完管大的一系列书,几百次有冲动,我要把管大的作文主张和作文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中去,到实践中去检验管大的作文主张,用实践去检验理论,也希望自己在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中找到新的方向,体验到不一样的工作乐趣和幸福!加油吧,2018,愿自己不再迷茫中堕落!!!
《教书匠》读后感 篇19
寒假前,我们园内每位老师都发到了一本名为《不做教书匠》教育书籍。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个疑问就是:老师不做教书匠,那要做什么呢?从教几年来,在我心中总是认为自己就是个教书育人的教书匠。此书的作者管建刚老师是一位教育人生智慧的思考者,他睿智的思想,生动的例子和质朴的语言给了我很大启发,他的话语不是简单说教,而是充满了一种人生哲学、价值的思索和发现。
我利用寒假空闲的时间,大致翻阅了一遍,其中“第七章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给我印象最深刻。管老师说“微笑使人安全”、“教育在欣赏中微笑”、“教育在人性中微笑”等哲理,老师的微笑能给学生一种安全感,一种心灵的安全感。作为一位幼儿教师,我深有体会,就拿刚刚来上小班的幼儿来说吧,他们离开了熟悉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他们害怕得哭闹,这时老师的微笑尤为重要,幼儿看到了老师的微笑,他们就感受到了安全,渐渐地不再害怕,努力适应幼儿园生活。书上还讲到:请我们给自己定一个微笑的计划,每天至少要对全体同学微笑三次,每天至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笑一次,这就是教育,教师以行动在教育学生,要微笑着面对学习,微笑着面对生活。每天向学生露出几次真诚的笑,会发现,课还是这么上,作业还是这么批改,但是,教育效益却提高了,确实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
《不做教书匠》中提到了“教育在欣赏中微笑”。 很久以前大文豪笔下的私塾先生就是教书匠,他们手拿戒尺,板着脸,苛刻严厉,只管教书,而不管学生的感受及环境的渲染作用。其实,教书匠们不明白,教师的爱心和欣赏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自身的心境对学生心境的影响相当大,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老师的欣赏与尊重能点亮孩子的心灯。无数失败的教育案例向我们表明,对后进学生,越是用粗暴的教育方式,得到的教育效果越是令人失望,所谓的破罐子破摔。对这样的学生,教育首先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尊重他们,欣赏他们,让他们从老师那获得自信和尊严的信息,帮助他们找回做人的尊严,基于这样的教育是微笑的教育,是学生喜欢的、向往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没几个是喜欢学校的,因为在学校里,学生们得到的是呆板的教训,铁一样冷冰冰的分数的否定。所以更需要老师好好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发现他们的美好,我要努力成为一个“欣赏者”。
不管何时,学生调皮了,退步了,我要告诉自己: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求。我要用心去爱学生,收获的就不仅是一张张贺卡,一声声“老师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和满足。总而言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应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愿我们,决不做教书匠,而做一名真正的新时代的好教师!读完了《不做教书匠》,这是一本非常适合老师阅读的书,里面说了很多的话,我觉得让我对我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者,教育家!而不单是照本宣科的知识播种机,培养的是真正的有活力和思想的人
《教书匠》读后感 篇20
《不做教书匠》。书中朴实的语言,精辟的论点和鲜明的事例,令人深受启发。它启发人去学习,启发人去奋斗,启发人去创新。
一、“先投入地爱你目前的工作吧”
人都有许多美好的理想,梦想自己将来功成名就。人,只有在选择正确的情况下去努力,才能做出成就。人生道路的选择,第一位的不是做什么职业,而是问一问自己,你是不是真心地爱你目前的工作吧。我是一名中学教师,教的虽然是副科,但我仍热爱我的工作事业,有时为某一个课题经常与同行做好研究和学问,并取得了令自己比较欣慰的成绩。我觉得把教育做好,是对学生有个交代,是对社会有个交代,也是对自己的人生有个交代;把教育做好,生活也一定会过得更坦然,更舒心。
二、呼唤师师合作,师生合作
现在,我们教育界的荣誉评比、职称晋级都牵动着每位教师的心,从而也引发了一些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最终结果是两败俱伤。师师合作才是正确的选择。就某一个问题,大家集体协商,共同出谋划策,你会在别人的谈话中得到启迪,产生新的思想。本学期我们体育组成功地举办了本校首届校园文化周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各自为战,只有失败,害人害己。我们成功的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师生合作。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对象,但学生的潜能,学生的智慧是不容我们忽视的。在跳竹杆中,我只让学生学会了一个简单的跳法,但学生又通过合作探究,研究出了“井”字跳法和“米”字跳法,使跳竹杆活动焕然一新,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一个体育项目。在师生的合作中,你就会发现学生的智慧和闪光点,发现的闪光点越多,你就越有教育的信心。
三、做有思想的教师
“一个老师,不管你是语文老师还是数学老师,不管你是体育老师还是音乐老师,是老师,就该是个读书人,用诗书气来滋养教师气。”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技能还停留在当年的层次和水平上,用当年的技术和思想适应现在的要求和质量必将会被淘汰的。现在只有多读书、多充电才是最好的方式。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才能读出属于自己的、从自己心灵深处产生并与自己浑然一体的理念来。把所学理念用于实践,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发现自己正从一个教书匠走向一个教育者。
《教书匠》读后感 篇21
初看《不做教书匠》题目,脑海中会有一个疑问:“教师不做教书匠,那做什么?”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逐渐明白了作者的是要求教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是为了心中要树立起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做“教书匠”,要“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
教育是充满实践性的工作,工作中固然不可缺少经验的支持,然而还需要智慧的决断。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准正体现出他是否充满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到顺利完成。可以说,爱敲教鞭的教师还缺乏专业水准,爱发脾气的教师也缺少专业水准。具备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亲和的、充满爱心的,他们能从多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反省自己,解决问题,他们能从孩子的心灵角度出发,找出教育的契机和展示教育的力量。他们还具备创造教育资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个模板、一个样本,他们能够从孩子的实际表现出发,创造出符合孩子的不同特征以及反映自己个性的方法来。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并不是知识的代表,而是智慧的象征。
反思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自己,与孩子们仍缺乏细致有效的心灵沟通,所以在教学中还找不到教育的良好契机—孩子练习完成不好,原因何在,如何弥补?孩子违反常规习惯,原因何在,如何纠正?活动中孩子答错问题,我又有多少思考和面对呢?
这个寒假,零零碎碎的就阅读了这本书,做了这篇读书反思,应该说还算用心。希望在此次阅读反思中能理清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沉下心,踏实做事,告别浮躁。上学期,我对教材钻研不够,课前大多借助于教案,这学期开始,我会哎课前仔细阅读、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及时总结,查漏补缺,发现弥补自身的不足;与此同时,还要乐观的面对一切,困难也好,挫折也罢,坦然面对,因为没有谁能永远一帆风顺的。取得成绩时,不沾沾自喜,微笑已足够,时刻告诫自己:路还很长,我不能抱着成绩睡大觉,否则,醒来后,一切都已晚了。
“不做教书匠”,要我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孩子,每天都努力地学习,工作,紧紧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我就能成为孩子心中的好老师。
从现在起,调整心态,勇于实践,努力学习,做一名具备专业水准的教师,将是我长久的追求。
《教书匠》读后感 篇22
说实话,学生时代的我不是一个特别爱看书的人,因为我始终觉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闲暇之际,总爱四处溜达,寻觅生活的美好。但自从身份转变后,我开始爱上阅读,因为在知识的海洋里同样有很多让我为之惊叹的智慧和乐趣。
感谢徐老师推荐了一本好书。管建刚老师执笔的《不做教书匠》,给处于迷茫彷徨的我指明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本书板块很清晰,共八章,每一章节都有各式各样的故事佐证对应的观点看法。
在我还小的时候,格外崇拜老师,觉得他们博学多才,于是我就立志要当一名教师。长大后,觉得教师可以桃李满天下,幸福感爆满,于是乎理想就更加坚定。因为目标明确,故哪怕前面有千万个拦路虎,我也从不畏惧,放弃。诚如书中魏书生老师的话:教师这个工作除了工资回报,另有三重收获,即“收获各类人才”“收获真挚情感”和“收获创造性的劳动成果”。虽然我才从业短短半年,但是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人生中的第一个教师节,稀稀落落收到学生自制的贺卡。到圣诞节,全班学生精心的制作,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平时特别调皮的男孩羞涩的拿着贺卡对我说:“老师,画的有点丑,希望你喜欢。”我看着他那幼稚的图画,心里突然荡漾起一股暖流。他,是多么的纯真善良,不管我平时怎么批评教育他,他永远都会笑着对我说“老师好”“您辛苦了”。这一切足以融化我的心。这就是教师获得的精神力量。现今的教师,温饱已不再是问题,物质解决了,又多了精神食粮,不是一件很令人羡慕的事情吗?我很喜欢管老师说的这句话“没有哪一个工作会预先支付给你工作的幸福,除了教育”。哪怕幸福都是伴随痛苦的,但那只是附属品。所以,坚定你的教师之路吧,不要再彷徨。
但是教师之路是漫长的,作为非师范生,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稍欠缺,为了对得起教师这个关荣的称号,我必须要不断去提升自己。那么要如何去充实自己呢,这本书犹如一盏明灯,给了我指引。
当前教师的五项专业能力
1、教材解读能力。一个教师必须要在阅读教材的时候自觉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以及训练的价值角度等去审视教材。
2、与学生交往的能力。教师往往和学生有隔阂,作为青年教师要多和学生交往,在实践中学习这种能力。
3、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教师要及时、有效、艺术的管理组织课堂。
4、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要以“尊重、迂回、冷却、不正面冲突、少正面说教”等为原创。
5、试卷编制能力。
这五项能力,与时俱进。愈发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以人为本。解读文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要做好的就是引导,站在学生的角度,以他们的思维来看待问题;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我们应该联系年级段,做好如何发展他们能力的问题。纯粹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合学生的发展,如何去发展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即所谓的“最近发展区”,显得尤为重要。至于与学生的交往,本着尊重的心态,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劳动” “尊重学生的隐私”,平等的和他们交流,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我也摘取了书中的其他一部分,为我今后的努力提供了方向。
专业化的教师形象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具备心灵的力量。一个教师要具有心灵的力量,那就是在他心灵深处,把自己的人生信念和人生价值锁定与教育,在现实的妥协中始终坚定这教育的理想。
2、具有情意的关怀。教师应该是一个内心细腻、情感丰富的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总是敏感的,教师如果不能体会他们这样的情感往往会在朝夕相处中不经意的伤害他们。
3、具有人格的熏染。教师应当是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对人世的看法、对名利的豁达、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理解、对事件的宽容、对美好的追求等教师的品质都将清晰鲜明的印刻在学生脑中,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4、具有文化的气质。教师应当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必须具有专业的文化知识。
5、具有实践的智慧。一个爱敲教鞭的教师还不具备专业水准,一个爱发脾气的教师也不具备专业水准。教师应该是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能从多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是知识的象征,而是智慧的象征。
愿每个人都能脚踏实地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快乐的教书,更重要的是快乐的育人。真诚的爱着教育,真诚的爱着学生。将心比心,把自己童年所期望的,放在学生身上;把自己童年所痛恶的,从学生身上拿走。
最后,借用管建刚老师书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心得体会。“如果你只为薪水而工作,你的生活将因此陷入平庸之中,你找不到人生中真正的成就感。工作的目的虽然是为了获得报酬,但工作能给你带来的远比工资卡上的工资要多的多。”我会在今后的教师工作中按照方向不断的努力,依照专业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不做平庸的教书匠。
《教书匠》读后感 篇23
工作已经第十五年了,虽然天天都要接触书,但真正静下心来看一本书似乎已经是很久之前的回忆了。拿到管建刚老师的书心理想的首先是哪位名教师又在著书立说了,看完书后却感想很多。
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人的态度就决定了他的高度。作者是这样诠释的:积极的态度就是积极富有生命意义的人生;消极的态度就只能收获庸庸碌碌的无为人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有着不虚度此生、充分体现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
“一个人有很多种活法,归根到底的哲学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教育就等于选择了精神守侯,保持内心丰富的安静和寂寞的充盈。
“地球上每晚有30亿人饿着肚子睡觉,有30亿人进出教堂寺庙,因为有生命的威胁;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有衣服穿,有房子住,有床睡,那么你就比这世界上75%的人富有。如果你在银行海域存款,钱包里还有钞票,那么你属于这个地球上8%的幸运的人。我们有着中等以上的收入,还有着可观的精神收入,这样屹立于世界上不也挺值得吗?”
作者的话虽然很平实,但句句扣人心弦,说得很真诚,回想自己,和朋友同学在一起,很多时候都在羡慕别人的工资比自己高,别人的机运比自己好,却没有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很多时间就这样浪费了,可能自己在这样的想法中度过一生,真正到老可能一无所成,管老师的话就像当头棒喝,把自己叫醒了,也帮助自己确定了方向。
书中又有这样一段文字:“清闲,正是消磨人奋斗志向和勇气的杀手。拿出鹰的勇气来改变自己,把身上的懒惰摔打个粉碎,再把身上的清闲一片一片拔掉,最后把身上的借口一个一个无情的揭穿,象鹰一样勇敢地向自己开刀。教育,什么时候起步都不晚,可怕的是不想起步,只是在安逸中走向安乐死。”
管老师的书中告诉我们,要做一名有责任感的老师。
我觉得这个责任感,首先是要对自己负责。我们不能期望一个对自己不负责的人,会对学生和学校负责,会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未来联系起来。人,只有一次青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对自己有责任感,最重要的行动是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不少青年人认为只有趁着大好年华,尽情享乐,才对得起这青春。殊不知,这其实是糟蹋了青春。不管享乐主义怎样泛滥成灾,我仍要坚持说,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也只有这“不一样”,教师才能在精神的世界里,保持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
对自己有责任感,就要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做一天教师撞一天钟。人说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能给自己制定一个长远的计划目标,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那样只能在碌碌无为中浪费自己的一生。
管老师报考师范学校的理由是:教师有美好的寒暑假,还能转户口,能从田里走出来,拿月工资,吃公家饭,病了有公费医疗,老了坐在家里拿退休工资。说实话自己也并不是抱着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理想报考教师的,更多是当时父母和老师的影响,做了老师也发现,做一个教师也是很苦很累,要做个好老师更难,可正如作者也告诉我们的:教育,有快乐的意义。这个快乐不是作者当初所想的任何一点,而是其他得更多,更有意义。
《教书匠》读后感 篇24
“教书匠”这个词是对教师的贬称,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在上学的时候,有位老师向我们解释道:教书匠就是不读书,不思考,机械性的重复同样的教育工作的人,不能称为教师,只能是匠人。
在假期看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时,书中给青年教师的7条真诚建议,使我受益匪浅。
一、做有目标感的教师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而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做教师就是做学问,就是从学问中感受生活的快乐,教育的幸福,人生价值的轻舞飞扬。人生最糟糕的境遇是,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永远地迷失,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不断的消耗。当你心无旁骛地工作时,工作的乐趣也就离你不远了,机会和赏识也离你不远了,人生的精彩也离你不远了,即便你还是没有机会走向你梦想的那条道路,但那个时候,你一定恍然大悟,先人把教育喻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并非是无病呻吟的赞誉。
二、做有约束感的教师
作为教师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各方面要严格要求,一举一动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这正是身教的作用。面对于学生犯的错,我们要约束自己的情绪,宽容他所犯的错,帮他分析犯错的原因,帮他改正错误,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而不是指责他的错误。
三、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
青年教师要有责任感,有责任感的人才是值得信赖的人。人,也只有有了责任感,才会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最有成就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往往是那些有一股“傻劲”的人。这“傻劲”就是执着,对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的执着,向理想和信念指引的方向排除万难,付出最大努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对自己有责任感,最重要的行动是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对自己有责任感,就要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
四、做有积极感的教师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可以说就代表了这个人。积极的态度就有积极的富有意义的人生;消极的态度就只能收获庸庸碌碌的无为人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有着不愿虚度此生、想要获得人生价值体现的强烈愿望,这样的人是值得敬仰的。如果愿意奋斗,那么从此刻起你不妨这样积极地做教育:
1、不做机械重复的事,做出灵气来。
2、不做不动脑子的事,做出思想来。
3、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
4、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来。
五、做有学力感的教师
书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厂找到份工作,报酬不错,工作条件也好,他很珍惜,下决心好好干。第一天,老板给他一把利斧,并给他划定了伐木范围。这一天,工人砍了18棵树。老板说:“不错,就这么干!”工人很受鼓舞,第二天他干得更加起劲,但是他只砍了15棵树;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只砍了10棵。工人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那儿道歉,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像力气越来越小了。老板问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磨斧了?”工人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哪里有工夫磨斧子!”那个工人感觉砍树吃力的时候,该想到去磨斧子。同样,当我们做教育觉得吃力时,就该想到要充电,而不是一味抱怨教育要求高。教师充电、磨刀,读书是最好方式。
教育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认为自己不缺理念,他们知道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知道平等民主与尊重,知道个性化解读,他们以为知道这些就是有了先进理念,可是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人的身体的发育有年龄限制,人的精神发育却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到哪个年龄,精神就停止成长的事。教师应该走了一辈子精神发育的路,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未来的学生抛在后面,才不会被未来的学生称为“老古董”。读书,是精神一辈子修炼的需要;读书,是教师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来说,读书就是练内功,这个功不是靠给的,是靠自己修炼出来的。只有修炼出属于自己的、从自己心灵深处滋生出来的、与自己浑然一体的理念,那么,你的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都将是别人羡慕得想模仿和借鉴的方式方法。
六、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
职业的专业形象不是由职业本身赋予,它是由一群具有专业水准的工作着的人赋予的。一个人,不是有了知识就能做好一名教师。一个真正的教师,他对教育的认识,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育手段的运用,对教育现象的思考,对教育契机的捕捉,都有着极强的专业能力、素养和精神的要求,并且,所有这些都必须在教育实践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才会产生实际的意义和价值。
任何职业,只有首先被其从业者看重,才能引起别人的重视。当所有的教师都把教育看得足够尊严的时候,当所有教师都把它当作生命一样神圣守候的时候,别人就不能不对它肃然起敬。坚信,一个人只要理想之光不灭,就一定能朝着教育的理想境界前进。
《教书匠》读后感 篇25
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管建刚老师的著作一共分为8章,每一章都是精髓、至理,生动精彩的故事,精确的解读,留恋于每一章,这是一本指引我们教师的著作,如同灯塔照亮远方的船舶,使我们行驶到大洋的彼岸,我们不止是教书匠,我们也是学生学习的启明灯。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一名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的教师,才符合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在教育的十字路口,既然选择了教师,就要无怨无悔,诲人不倦,甘为人梯,关爱尊重学生。我们对教育充满憧憬,可能教学中遇到坎坷,但是教师要有理想,不忘初心,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管建刚老师的著作,使我对教学充满了信心,一段时间的教学,虽有欢声也有苦恼,教学就是这样,班级里那么多的学生,每一个都是一个哈姆雷特,他们好奇的面对着老师,老师需要理解他们,而不能一味的批评,以老师的标准去呵斥,这样学生的叛逆情绪会加重,累了老师苦了学生,一节课效率大打折扣,只因部分同学的批评,影响了全班同学的上课。
学生上课走神,课后作业不完成……作为老师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教师的爱是无私的,教师的付出是值得的,教师的责任是艰巨的,学生的成绩有着老师辛劳的汗水,学生知错就改的态度有着老师的谆谆教诲。
管建刚老师的著作深深的触动了我们读者,他是教育的精华,使我们感到自身有许多的不足,是我们教学的启明灯!
《教书匠》读后感 篇26
《教书匠》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用辛辣诙谐的文字,回顾作者30载从教生涯的苦涩与甘甜,讲述令人过目难忘的精彩人生。作者从不吝惜对自己的嘲讽,从不否认与学生似敌似友的关系,对规则和权威从骨子里透出蔑视,幽默和善良也从未在生命中缺席。他从不向学生灌输什么,而是在春风化雨问教会了他们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讲自己的故事……
本书为普利策奖得主弗兰克·迈考特继《安琪拉的灰烬》后的最新力作,以不动声色、辛辣诙谐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教书匠从教30年的苦涩与甘甜。
走上讲台的第一天,童年受尽饥饿折磨的迈考特,将学生掷落在地的三明治捡起并吃下,结果令路过的校长大为光火;第二天,他又因出言不慎,招致众多家长的投诉。但迈考特真诚而执着地拥抱学生,与学生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将自己作为学生成长的最好素材……这个本来似乎糟糕透顶的教书匠,终于赢得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20年后,成为美国“最佳教师”。
教书匠,需要把心思用到精巧。独创性的运用精巧的心思叫做“匠心独运”。匠心是指巧妙的心思。教书匠也该具有教书的“匠心”,具有教书的巧妙的心思。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我们能不能认真研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尽管有课程专家反对“渗透”的说法),来解决德育的漂浮、空洞、肤浅等问题?我们能不能努力发现学科教学中难以落实的教育目标,研究其形成原因、解决方案并用教育教学实践加以证明?我们能不能细心探讨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先进的学习方式,并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我们能不能精心设计和实施教育信息化,使之与学科教学整合,让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这样一来,别人想不通的问题我们想通了,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解决了,别人难以做到的我们做到了,别人做不成的事情我们做成了,别人墨守成规的时候我们已经有所创新,那么,我们就有了精巧的心思,我们就先人一步、胜人一筹了。
教书匠,需要把技术练到纯青。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丹就炼成功了。后来人们就用“炉火纯青”来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纯熟完美的地步。教育教学更是这样,因为教育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生动活泼、正在发展的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没有炉火纯青的教育教学技术怎么能行呢?我们的教育教学手段掌握得是否纯熟?我们的教育教学环节把握得是否精当?我们的师生互动展开得是否恰如其分?我们的课后辅导、作业安排得是否恰当?我们的课堂用语是否生动有趣,我们的教学过程是否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我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学基本功是一项常规的、实用的、必须过硬的教书匠的工夫,而这样的工夫非要达到炉火纯青不可。
教书匠,需要把小事做到极至。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教书无小事,事事为育人。教书是为了育人,教书的本质是育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育人,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起。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了,教育也就成功了。“全国十杰师德标兵”、南京市五里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说过,“把小事做到极至便是大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何晓文说,校长,应该是一个具有理性思考的实践工作者。
我想,基层教师,也应该是具备了新的教育理念的“教书匠”。
《教书匠》读后感 篇27
我常在班中对学生说;”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决定他的学习成绩,”但看完《不做教书匠-一位年轻校长对青年教师的7条真诚建议》这篇文章后,让我想起了“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高度”这句话,对于一个教师而言,只要有了积极的教育态度,才能有正确的职业观。
在《一位年轻校长对青年教师的7条真诚建议》这篇文章中,他把目前的教师做教育大致分为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是: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将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为包袱,视为学校不让我过安宁日子,总想着早点卸了这包袱才好,才自在。第二种状态,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他们对于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或许有牢骚,最终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做了,尽可能的去做了,“尽”了“可能”就不管了。对教育工作,他们大都抱着吃良心饭的观念,这类教师就像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干得很卖力,饶来转去,却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究竟是哪儿。第三种状态,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他们明确地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教育,于是一切有价值的活动都围绕着教育展开,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教育的活动,就是有教育的意义了。看过这三种状态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自己到底是属于这三种状态中的哪一类状态呢?
回想自己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到现在,转眼间也有近七年的时间了,在这近七年的时间中,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是在满足于年复一年照本宣科、炒炒冷饭,还是旧曲新唱、旧课新上呢?是满足于让孩子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还是要帮助他们掌握真正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技能呢?是满足于传授知识,还是融入对他们进行独立性、创造性、主动性的素质培养呢? 我有些茫然,但茫然的同时,我忽然又觉得自己好像属于第二类状态教师中的一员,就像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一样,每天干得很卖力,忙忙碌碌的,但最后饶来转去,却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究竟是哪儿。
人生最糟糕的境遇是,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永远地迷失,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不断地消耗。所以不管将来如何变迁,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与其在抱怨,烦恼中度过,还不如去用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抱着不愿虚度此生的想法去享受这份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广告语中曾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境界有多大,他的眼界就有多宽,让我们回首看看那些特级教师的成才经历,他们无一不是从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做起,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层面,努力发展自我,从而成为一代名师。相反的,如果一味地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徘徊,那永远只是个教书匠,而且是最无能的教书匠。
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却可以使自己高尚,生命可以没有灿烂,但不能失去执着。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时间在自己手中,路在自己脚下,成功就在明天。
《教书匠》读后感 篇28
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至今已有十六个年头了,十六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感触特别多。也许“红烛”“春蚕”“园丁”等对教师的美誉已经不若早年那么让人动容,但十六年与学生共度的时光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仍然称得上是这个社会上最光辉又伟大的职业,这是一份“走心”的良心活,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偶然读到《不做教书匠》这本书,很有共鸣,推荐给大家。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作者管建刚老师高屋建瓴、旁征博引,向我们阐述了怎样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有亲和感和有智慧感的老师,他用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引领着我们走向自己美丽的教育人生。读后心得与诸位分享:
一、教育:需要努力,拒绝借口。
“我有一个信念: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多远。”翻开《不做教书匠》,这几行字印入了我的眼帘。这是朱永新先生对教育的呼唤,更是多少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而得出的人生真谛。我感慨颇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也不例外。而我为什么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苦苦反思、追寻这几年来我走过的路,结论是:我为自己寻找了太多的“借口”,而教育,需要的是努力,教育,拒绝任何借口!
有这么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科罗拉多州朗峰的山坡上躺着大树的残躯,它有400多年的历史。在它漫长的生命里,曾经被闪电击中14次;400多年来,无数狂风暴雨侵袭过它,它都战胜了它们。但是最后,一小队甲虫的攻击了这棵树,使它倒在了地上。那些甲虫从里往外咬,就只靠它们很小但持续不断的攻击,渐渐伤了它的元气,使它终于倒了下来。而借口,正像是这些小甲虫的咬噬——即使你曾经是一棵身经百战的大树。
二、握紧你手中的麦穗
管建刚老师在书中谈到这么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要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作为老师,当家长把自己的心肝宝贝交付到我手中时,同时也把全家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就必须认真对待这项工作,责无旁贷。我不敢信誓旦旦地说要把自己现在从事的工作当作毕生的事业来追求,但是我必须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我会倾其所能,努力做到问心无愧。”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该握紧手中这个麦穗,让其粒粒饱满,颗颗成熟。
三、欣赏让教育无限
美国电影《师生情》中有这样一段:一位优秀的白人老师在给一个长期受到种族歧视的黑人孩子上课时,耐心说:“孩子,老师相信你是天下最好的孩子,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你不要紧张,仔细数数老师这只手究竟有几个手指?”那孩子缓缓地抬起头,涨红了脸,盯着老师的五个手指,数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开口说:“三个。”“太好了,你简直太了不起了!一共就少数了两个。”老师的鼓励像久旱的土地遇到甘霖,孩子的眼睛一下子放光了。
成功诱发动力,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往往看到成功的希望,才有努力的力量。积累小的成功才能化为大的胜利。管建刚老师用一个小小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要吝啬给孩子成功的机会,不要吝啬给孩子的鼓励。
让教育在欣赏中微笑。
【《教书匠》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书匠读后感05-01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07-13
不做教书匠的读后感04-22
关于《教书匠》读后感09-12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04-07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08-09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3篇06-05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作文450字07-15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