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之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的艺术》之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近期有幸拜读弗洛姆先生著作《爱的艺术》,略有所感。显而易见的,这一著作中,他一方面结合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及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一方面又根据他对病人精神分析所获得的重要经验对这两位大师的理论进行检验,补充,和提出爱的艺术的新的看方法。
通过这本书,我进一步了解了西方文化的实质,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弗洛姆认为,人应该不再同自己的力量产生异化,并且不再通过崇偶像——生产,消费的方式——去体验自己的力量,只有在这样一个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当个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所有人的全面发展时,爱才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态度。
那么什么是社会的异化呢?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偶感会现象。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化达到最严重的程度。
其次,我明白了,爱是摆脱异化的一种途径。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的,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爱的生活中永远也得不到满足。
大多数人认为爱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爱是一种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这种能力,在自私、自利等观念笼罩下的现代社会,有些人丧失了这种能力。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性的倾向,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因为丧失了这种能力,你就感觉不到爱,然而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爱,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平淡的心去发现它。没有爱的能力,你就不会发现爱,也不会欣赏爱,更不懂地珍惜爱。没有爱的能力,爱就是到了你的身边,你也不会接受爱,不会去爱。爱是一种能力,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领,并非想爱就爱那么容易。要想会爱,就得用心去学习,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去灌溉和培养,那么如何的培养呢?
如何留住爱,如何更新爱,如何让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永远爱你。这便是最难的课程。所谓相爱容易,相处难,就是这个意思。也有人比喻爱就像是捧在手里的沙,抓得越紧,失去的越多。人在爱别人的时候失去自我,也束缚了别人。让自己失去了光彩,也阻挡了别人寻求明媚。
有智慧的人爱别人也爱自己。追求和爱慕别人受挫,应该返回来关注自己,审视自己,同样也给别人一个关注和审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你便找回为爱迷失的自己,重新光亮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升华自己,不断地更新自己。这样你便永远是鲜亮的自己,改变和鲜亮自己的过程,也是留住爱的过程。操控这个过程的能力实际上也是爱别人的一种能力。让别人不断地爱上你和你去不断地爱上别人是统一的。当你发现别人不断地爱上你的时候,也发现了别人的可爱之处,此时你便拥有了爱别人的能力。
或许当代文化是以购买欲以及互利互换的观念为基础的。现代人的幸福就是欣赏橱窗,用现金或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他所力所能及的物品。人们一方面渴望爱,另一方面却把其他东西:如成就,地位,名利和权力看得重于爱。我们似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努力达到上述目的上,却很少学会爱的艺术。难道只有获取名利才值得人们付出代价吗?而爱——只对灵魂有用,在现代意义上毫无用处的爱只一种不值得人们付出代价的奢望吗?
对于这样的疑虑,我想引用卡尔。马克思的一句话作结,"应为我有眼睛,所以我有看的需要。因为我有耳朵,我有听的需要。因为我有大脑,我有思考的需要。因为我有心,我有感觉的需要。简言之,因为我是一个人,所以我需要任何世界。"这便是我们对爱的需要。
【《爱的艺术》之读后感】相关文章:
爱的艺术读后感05-03
《爱的艺术》读后感作文05-20
《爱的教育》之读后感02-22
关于爱的艺术读后感范文07-21
《爱的艺术》读后感1200字05-27
爱的教育之读后感400字05-17
《爱的教育之少年笔耕》读后感04-15
有关艺术之美的作文12-21
爱的艺术经典语录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