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最后58天观后感

时间:2022-08-23 09:26:5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最后58天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后58天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最后58天观后感

  最后58天观后感1

  说起“最后”一词时,不同的人会有着不同的感受。也许是“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的紧迫感,也许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惆怅感,也许是“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的惋惜感,也许是“清秋又是一年新,蔓延丹枫映白苹”的兴奋感,也许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期待感。

  加上“天”呢?把“最后”一词放在时间量词前,我们就能得到一个倒计时时刻表。当这段时间被放在一个确定的历史语境下,它就会变得具体可感。

  电影《最后58天》就是这样的存在,其题材取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1月27日大屠杀惨案这一个特殊时段,它紧扣渣滓洞集中营最后58天的营救与抗争、努力与失败、阴谋与罪行等监狱内外故事展开描述,揭示了重庆渣滓洞监狱黎明前的斗争场面。

  随着电影剧情的推进,观众感同身受,为英雄身处困境感到如鲠在喉,为烈士惨遭杀害感到义愤填膺,为身处逆境不忘信念震撼内心,为大义凛然不畏牺牲倍受感动。

  屠杀在前,最后58天的底色是悲壮的;希望在后,最后58天面板上是带有亮色的。像这样,在暗淡到可以看出血迹的土布上绣上亮色的星,就是这部电影所做的工作。在能够发挥的范围内,这部电影拿出了肉眼可见的诚意,让镜头中革命烈士在那段风雨如磐的岁月里的智勇,力透纸背,刻骨铭心。这是不大容易的。

  电影对于人物的刻画,遵循小说进行。尽管作家李乔亚本人认为《最后的58天》没有《红岩》的影子,针对这部群像小说,他所使用的架构手法、人物定性、叙事手法都有所不同。但我们仍可从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中,看到《红岩》里几个点睛式人物的影子,譬如监狱精神领袖高天、倪虹,前者与许云峰相似,同为决定着渣滓洞人们行动的推手,后者与江雪琴类似,同为刚柔相济、宁难不苟的地下工作者。再比如在监狱出生长大到6岁的“小豆芽”,“小豆芽”出身监狱被女囚长辈们包容爱护,正与《红岩》中“监狱之花”的经历类似。因为是群像剧,因此笔者只选择几位在电影中的人物进行回忆式点评,从个体身上看黎明前黑暗中被捕入狱的地下工作者身上那种群体精神与力量。

  从倪虹身上,可看到刚柔相济、信仰坚定的力量。倪虹是《最后58天》中比较丰满的艺术典型。作为一个地下工作者,她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警惕。在重庆走街串巷,与接头对象碰面之际,她看到柳家银身着中山装四处探查,身旁跟着陌生人的时候,当即识破了柳家银的叛变。冷静遣走接头的地下党员,开始了斗智斗勇。作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她视死如归,宁折不弯。

  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她忍受百般折磨,对党的秘密守口如瓶。面对“小豆芽”,她和颜悦色。面对惨遭酷刑的队友,她敢于斗争,带人绝食断水,又作为代表与敌人谈判。行将就义,她举止从容,整理衣衫,坦然面对被枪杀的未来。她带领同志们作斗争并非空喊口号,她讲政治是带有人情味的政治,为人处世,她知道柔能合力。面对强权她能咬紧牙关,绝不开口,不畏斗争的她明白刚易折断的'道理,却还是为了战友们选择缄口沉默。锲而不舍,在暗淡的空间中为他人的一线生机搏斗到底,可见她党性的纯洁。

  从高天身上,可看到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解放战争初期,中央南方局始终处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只有善处逆境,勇于牺牲,在艰难的局面中开拓,才能打开局面。电影之外的同一时期,周恩来是善处逆境的典范。在南方局工作期间,他不顾个人安危,公开阐明共产党的立场,揭露国民党的各种罪恶行径。面对国民党的恐吓,他大义凛然,保护同志,承担责任,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皖南事变后,面对危局,他庄严宣告:要作最坏的准备,要准备牺牲。要牺牲,我们一起牺牲!”

  以高天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正是这样,如周恩来同志所言,处于逆境,承担责任,善处逆境,宁难不苟。面对艰巨的形势,以及敌人灭亡前夕色厉内荏、垂死挣扎的凶残本性,高天在狱中也保持了自己的判断力,从容地根据敌人的焦躁,判断得出最新的形势,在狱中稳定狱友们的情绪,又在迟迟没有人接应的情况下,及时判断地下党组织已经被拔除,不可坐以待毙,发动在狱中争取过来的黄茂天,带领同志们做好准备。在越狱前夕,他就已被敌人押赴刑场,临走前,他仍在安慰勉励队友继续前行,天光欲曙,斗争愈烈,云破天清有待背水一战。魁垒之士如倪虹曾言:“我随时准备着牺牲”,襟怀磊落如高天方能迎着枪口放话:“少废话,开枪吧”。他们横眉冷对、不屈不挠、大义凛然的样子留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剪影。

  从“小豆芽”妈妈身上,可以看到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真挚。在对国统区群众做工作时,始终与群众在一起,保存党的组织,保存党的力量,是当时南方局的一个核心目标。南方局为此制定了“勤学、勤业、勤交友”和“职业化、社会化、合法化”的政策,指示地下党的同志要深入社会,独立工作,埋头苦干,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启发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南方局既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也严格区分国民党顽固派与爱国民主派的界限,争取多数,化敌为友。在“以诚待人,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感召下,演员周小镔饰演的国民党充当了监狱党组织与外部组织联系的传声筒,电影的末尾,他为了掩护狱中人逃离起身射击,不幸胸部中弹,倒在值班室长眠。狱中的同志没有什么能够给他,他却愿意为了这些生命背水一战。诚难可贵!

  以诚相待除了感化外人,更对于鼓舞战友有着莫大的作用。“小豆芽”的母亲正是这样一个角色,恰如一轮明月清如镜,万道光芒射周身,在倪虹、高天相继被运送到后山射杀后,她毅然带领、鼓舞、指点身边的战友们看清形势,也不要放弃。在临死前,她做的决定所表现的结果始终是冷静的。《最后58天》中,共产党人正是依靠这种互相扶持的精神,互相照顾,互相鼓励,包容共处,团结一心,直面血污斑驳的亲身经历。在渣滓洞越狱前期,人与人还是能互相扶持着做好一切能做的准备。

  从李东方身上,可看到隐忍以待、放手一搏的智勇。欲要成事,在没有条件之前必得潜行等待时机,韬光养晦,厉兵秣马,前工人运动带领者李东方收获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却得到了母亲被杀的结果,他悲愤欲绝,但黎明前夕弃身不顾绝非明智之举。他在狱中强压下悲痛,把新中国成立的好消息传递给众人。短暂庆祝后的那个晚上,他躲在被子里越哭越急,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对敌人的千仇万恨,也在这之后化悲愤为力量,与其战友们一起前仆后继投入战斗。

  沐血浴泪,东曦既驾,正是电影光明来临前夕的写照。革命的浪漫激情,道义的身肩两担,受难的流血躯壳,信仰的吊命药剂,组织启发指导的过程,都在这部电影中得到了体现。狱中地下党员刚柔并济、敢于斗争、不怕牺牲、以诚待人、未雨绸缪的精神,信仰坚定的选择告诉我们,铭记这些倒在黎明前的人,回望惊心动魄的岁月,所有后来人应珍惜当下!

  最后58天观后感2

  8月3日,我观看了《最后58天》,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1月27日这最后58天的特殊时段为背景,讲述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以高天、倪虹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广大狱友与敌人进行一系列惊心动魄斗争的故事。它不仅是一部故事片,也是历史和艺术的高度融合的成果。用更为立体的方式,让先烈们的形象从书本上站起来,让和平年代的我们更为直观的感受到那段充满血污和人性考验的岁月,将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完美展现。

  这部影片让我非常震撼,我们至今没有面对过战争的鲜血和枪口,而先烈们勇敢地面对,换来了如今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希望更多的青年人能够走进影院,了解这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明白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奋斗和牺牲换来的。

  而当前,面对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以及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这种精神的传达、传承显得更为珍贵。作为一名中国人、党员,我将秉承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为构建和谐友爱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贡献智慧。

  最后58天观后感3

  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7月18日,由重庆市女性人才研究会党支部和重庆国际信托党支部联合举办的红色电影《最后58天》观影会在渝北英皇影城举行。

  近百名影迷携家带口、呼朋唤友走进电影院。现场,有放假的小学生、下班的中青年以及退休的古稀老人,三代人隔着静默的荧幕共同触摸一段尘封的红色记忆。

  这是一部群像戏,人人都是英雄

  影片根据重庆知名作家李乔亚的长篇小说《最后的58天》改编而成,全程在重庆取景。

  它以艺术手法再现了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到11月27日大屠杀惨案这58天里发生在渣滓洞监狱里惨绝人寰的故事。讲述了黎明前至暗时刻,以高天、倪虹为代表的本土的共产党人,团结带领狱中广大狱友与敌人进行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斗争,讴歌了革命烈士宁死不屈,坚守信仰的崇高精神。

  电影的总制片人、第一出品方重庆靶点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吕真亲临现场,她表示,这次拍摄《最后58天》是以纪录片的笔触力求真实地再现那段感人至深的历史记忆。

  她动情地说着,“提起红岩,或许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是江姐、许云峰,但11·27惨案中被屠杀的300多人却鲜为人知,他们被隐蔽残酷地杀害在了黎明前的黑暗。这是一部群像戏,没有超级英雄,每一个为新中国付出生命的人都是英雄,都值得缅怀。”

  荧幕上跳动的光影,将在场观众的思绪拉回那个动荡飘零却又不乏坚定信仰的红色年代。

  渣滓洞的革命先烈奔赴刑场时展露出笑脸,褪去囚徒的疲倦,目光里充满了坚毅与信仰,转身从容赴死,眼里的光是对未来无限的希冀。

  类似这样令人破防的电影情节还有很多,在场观众无不深受触动、泪落沾襟,深深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对共产主义事业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观影结束,吴克茂女士眼眶湿润,她说,自己大学时代就深入了解了红岩故事,过去了三十年,虽然本片她已看过一遍了,但再看一遍仍然被烈士们无畏牺牲的精神所打动。片中的小女孩传承着她母亲的革命信仰,正如我们这代人继续着先辈未竟之事业。

  70岁的岑远扬老人观影前满怀期待,她说,“反映我们重庆渣滓洞革命先烈的故事,原来有红岩,有江姐,这次我们肯定要看到它不一样的地方。”没想到走出影院,她就为这段罕为人知的故事哭成了泪人。

  女性要从历史中汲取养分

  “现在和平年代,我们的孩子不会看到这些屠杀,所以影片中有些场面还是吓到她了。”一位妈妈在分享女儿观影状态时说道,“但这部影片的意义就是让她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重庆市女性人才研究会会长邹小平动容地说:“女性作为母亲、妻子、女儿,是家庭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存在,她影响着一个家庭,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回顾历史,去看革命先烈是如何奉献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生活。

  女性要从历史中汲取养分,这也是我们举办这个活动的目的。”

  当看着现场一位观众红着眼眶,紧紧抱住身边朋友说:“太感人了,我回去要叫上家人再来看一遍!”

  我想,这部电影最大的价值,就是还原历史,让更多人记住这些革命先辈为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最后58天观后感】相关文章:

《最后的棒棒》观后感09-23

《最后的狮子》观后感06-12

最后一匹狼观后感07-21

电影最后一课观后感06-08

最后一课电影观后感06-21

《最后一课》电影观后感07-06

《最后58天》观后感(精选6篇)08-22

最后的最后句子10-31

最后的最后小学作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