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22版课标心得体会(精选18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版课标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版课标心得体会 篇1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于今年4月正式由教育部发布,对推进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作。新课标明确在基本理念中提出,落实“教会、勤练、参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其中,“教会”是实施勤练和开展常赛的基础,“勤练”是掌握技能和增强体质的过程,“常赛”是运用技能和培养品德的有效手段。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依存。下面将谈谈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教会”——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教会”是指体育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发展特点,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学生通过积极的课内外学练,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且能在特定的.环境中快速、准确地做出反应,运用所学的知识、技战术,在行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学科素养。每个水平段“教会”的标准不尽相同,应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呈现,最终达到学生在日常生活或比赛场景中灵活自如的运用。
“勤练”——质量兼并,寓练于乐
“勤练”是指尽可能地多练、经常练,时间是前提,主动性是关键。体育课是“勤练”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练时间的重要性,要多法并举地为学生赢得足够的课堂学练时间。不过,“勤练”也不只是量的积累,还要注重质的保障。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学练积极性,综合各种教学要素,有效设计教学,确保课堂具有吸引力,寓练于乐,乐不知疲。新课标强调采用游戏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不同数量、时间、形式、场景,以及个人与小组间的各种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练习环境中体验运动的乐趣,让学生爱上体育与健康课,能够真正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常赛”——赛中检验,赛中成长
“常赛”是指通过比赛对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程度和体能发展水平进行实战性检验。它能展示学生的运动风采,给学生带来荣誉感和自豪感,让学生对体育运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爱上运动。同时,竞赛还是实现体育特殊育人价值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遵守规则、责任担当等良好体育品德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可以利用体育课组织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竞赛活动,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与魅力,有助于学生学习、巩固和运用运动技能,还能促进学生体育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教会、勤练、常赛”是对体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与当下的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是新时代的发展新要求,同时反映出国家对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未来体育工作的重点方向和工作特征。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我们更应该将“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新模式落实到位。
2022版课标心得体会 篇2
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的目的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从“知识导向“向“素养导向”转变、从“单一技术导向”向“结构化知识和技能导向”转变。帮助学生从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获得健康的身心、强健的体魄和全面的发展。
整体设计,落实体育核心素养培育
大单元教学设计就是强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理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体统筹安排单元的教学目标、内容结构、学习方式、资源体系、作业系统及评价方式。让学生通过大单元的学习,能对某个运动项目内容有一个整体化的学习、认识与掌握。核心素养中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在一节课或一个小单元的教学中是无法实现的,需要时间上的积淀,大单元的提出正是针对这个问题,让学科核心素养以运动技能教学为载体,在18个课时以上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渗透,逐步形成素养。
兴趣导向,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理念
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理念是实现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的有效途径。大单元教学有效地将学校“教会、勤练、常赛”理念融入教学当中。通过专项大单元的教学,“教会”学生。通过创新、趣味性的练习进行技能的巩固和强化,让学生在“勤练”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通过课课赛、小赛季、专项运动会等,让学生在“常赛”中享受乐趣。通过大单元教学进行“学练赛”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激发学生学练兴趣,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以生为本,落实核心素养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的引领下,展开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与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不同情境的自主学习者,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方式。大单元教学可以实现深度学习,让学生深入掌握知识技能与学练方法,并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同时,大单元教学,可以推动体育教师改变“教师为中心”的体育学习方式,从而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感受体育学科特有的价值,最终实现体育的育人价值。
大单元教学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开展大单元教学有利于课标倡导的新知识观的贯彻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地。新时代体育教学深度变革需要体育学科专家的引领,更需要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落地课堂,基层体育教师要具备新的知识观,从知识的结构化来考虑单元的建构。坚持不懈不断尝试、探索,用每一节课来践行大单元教学。让学生真正在体育课堂上“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2022版课标心得体会 篇3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价与考试是通过系统收集学生的课内体育学习态度与表现、课外体育锻炼情况与成效、健康行为等信息,依据学业质量对所反映的核心素养水平及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情况进行判断和评估的活动,是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和途径通过多样化的学习评价,促进学生达成课程目标,发展核心素养。下面我将从评价任务、标准、方式三个方面谈谈理解和感受。
设计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有单元前测、课堂活动表现、课时作业、单元后测等。我重点探讨的课堂活动表现,这是一种表现性评价任务,也是课堂学习活动,主要作用在于预设水平、诊断反馈和自主反思改进。如果要评价学生是否达成目标的要求,那么评价中给予学生的任务就必须能够引出目标所要求的那些反应或行为。比如,想检测学生能否“掌握广播体操”,那么评价中给予学生的任务、活动或试题就应当要求学生展示“掌握”,如跟着音乐连贯完成广播体操。
细化评价标准
有了评价任务,该如何让持续性评价落地呢?我们应该细化了评价标准。这些评价标准源自四个方面:
1、基于评价内容/指标
2、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3、能力表现
4、已有经验,预设学生表现水平,形成评价标准。
这一步比较考验教师的教学经验。评价标准与评价任务一一对应,教师预设学生可能达到的表现水平,设定不同的层级标准。课堂学习活动就是评价任务,针对学习活动设计评价方法。评价任务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活动,要涵盖评价内容,但不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有四块评价内容,但是可以设计三大评价任务来评价学生是否达标。此外,评价任务应嵌入教学活动中,我们传统的做法是先教学后评价,而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倡导我们将评价活动直接设计成教学活动,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多元评价方式
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综合运用清单式评价、观察评价、等级评价、展示或比赛评价、书面测评、口头测验、成长档案袋等方法,充分发挥不同方法的特点和优势,多角度评定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比如学习过程评价中的活动表现评价,根据评价阶段的不同,在单元前测阶段,常用的评价方式有纸笔测查、问卷、前置性学习单等,在学习过程评价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活动表现评价、课堂学习单、课后作业等,在单元后测阶段,常见的评价方式有单元检测、素养闯关等。我们要通过评价活动诊断和反馈学情,从而帮助学生自主反思改进。
新课程标准下的的课堂评价是一种持续性学习评价,是指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或者学习结束后,通过对话、观察、作业、评价量表、单元测试、个别化指导等方式,对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分析、诊断,发挥调控学习过程、反馈与指导教学改进,以及促进学生进行反思改进的作用。
2022版课标心得体会 篇4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的发布,是今后我们基础体育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新课标指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目标,确立健身育人的目标导向,提高运动能力,形成健康行为,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体育课从传授知识为主到发展能力为主,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更加注重知识的运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指导学生学会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在教学中逐渐形成“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在课堂中增加学生的运动量,在课程中多方面的发展学生的能力。基于学习新课标的契机,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与收获。
健身育人
体育与健康课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发展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课程是围绕核心素养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有健身的目的,更有育人的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对新课标的认识,以新课标的思想为指导,应用于课堂。在健康课中提高认知,运用运动技能去发展体能,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体育品德。通过对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健康行为的形成和体育品德的养成,达到健身育人的目标。
全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充分体现健身育人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在学校体育中,我们不仅要上好体育课,还要多加组织体育社团活动,落实大课间,组织竞赛活动,让学生以体育课为引,在课堂中“教会、勤练、常赛”,并且会运用到课堂之外的活动,竞赛,在体育活动中渗透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落实课堂
新课标的修订坚持创新导向,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构建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体系。
在日常教学中,应该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比赛模拟教学等多种方式去丰富课堂,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获得长足发展。例如:在董翠香教授在《基于新课标准的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培训中的一个教学案例,围绕一个主题,将运动技能、体能、健康知识、跨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主题学习活动中提高综合能力。在足球课中,模拟世界杯的比赛过程,设计课堂,课堂中就如比赛一样,有裁判,有运动员,有啦啦队……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中各司其职,在模拟比赛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培育健康的行为以及培养良好的体育品德。
新课标带来了新变化,我们将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明确体育课程健身育人的本质特征,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抓手,落实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2022版课标心得体会 篇5
2022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在“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中提倡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练。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要实现“从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真正转变,将过分关注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变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创设故事情境,促进学练激兴趣
教师应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在兴趣的带领下专注于课堂知识的学习。例如障碍跑一课,可设计一个“消防员战士”的情境,所有同学都是“消防员,只有快速通过重重障碍,才能救出被困者,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
巧设问题情境,提升思维促探究
新课标中要求体育与健康教学要实现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真正转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恰当的问题能够带领学生找出正确答案,对学生具有引导作用。因此,在设计体育情境教学模式时,体育教师应该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鼓励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落实因材施教,关注差异共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高度关注对所有学生进行激励与指导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因材施教。高度关注对所有学生进行激励与指导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运动基础、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并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方式,促进每一位学生产生良好的学练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发展。
妙用合作学习,生生互动共进步
合作学习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合作与创新意识。在合作学习中可以进行任务分配,人人有角色,人人有事做,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小裁判,促进生生互动、生生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新课标,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方向,也是挑战,更是机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根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等方面,结合学生的运动基础、兴趣爱好等特点,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022版课标心得体会 篇6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的课程理念基于发展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三大核心素养的育人要求。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以进阶式提升、单元式呈现、结构化实施为统领,使得学生在序列化的体育课堂上享受运动乐趣,增强体质健康水平,并在掌握知识技能、比赛及评价过程中收获意志品质、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立足学情巧用手段,突破重难点促“学会”
教师的“教会”最终体现就是让学生“学会”,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和技能水平,精准确定教材重难点,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会”,达成既定教学目标。如五年级的“8”字绕长绳教学设计时,注重细节,做到目标明确,步步有“招”,环环相扣。让学生尝试先练后学,学生在前后对比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再根据教师的讲解有针对性地练习,逐步掌握重难点。根据生情进行分组,把同等水平的学生分配到一组。一是纵向自我突破;二是横向突破他人。根据进步幅度分类奖励,让学生“边练、边学、边悟”。
玩趣增味合作学练,增强认同感促“勤练”
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点主要在于一个“玩”字,因此,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增强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趣味性、合理分组、合作学练,增强学生自我认同感,引导学生“勤练”。在小组合作学习情境中可以做到观看平板电脑和展板不拥挤嘈杂,小组展示环节不拖沓。通过合作练习感受集体与团队的`力量,优生找到自豪感,后进生也会以能为团队贡献一份力量而增强自我认同感,从而使全体学生明白相互帮助的重要性,感受到合作进步的喜悦,提升勤练的积极性。
明确标准以赛代练,层层递进促“常赛”
“常赛”要抓住课堂主阵地,无论何种阶段、何种形式的“赛”,教师都要让学生明确比赛规则和要求,当学生学会技术动作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对应水平阶段的实赛模拟,并且以赛代练,巩固技术动作的同时促进专项体能提升。利用组内个人赛、小组展示赛、全班表演赛,层层递进的比赛形式,不仅遵循了技能掌握规律,而且难度适宜,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比赛要求,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花样跳绳比赛的氛围,而且通过比赛进一步巩固了动力定型,同时发展了相关体能,使动作更熟练、省力、自如。
想让体育课程的“培养运动能力,转化运动行为,塑造体育品德”的学科素养收到实效,需要高效体育课堂的推进。而“学、练、赛”一体化有利于推动课堂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学生以“学、练、赛”的闭环模式学习,无形中掌握了一套运动方法,是日后体育学习和锻炼必不可少的技能。
2022版课标心得体会 篇7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自发布以来引起了大家广泛关注,课标提出了体育课程应该要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注重教学方式变革;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义务教育总体培养目标,才能分析其课程的价值取向,转变观念,树立新理念,践行新改革。我将从项目特性、大单元教学、课内外一体化三个方面谈谈理解与感受。
紧抓项目特性,发展专项运动能力
体育运动项目都有各自的特性,体育教师要抓住项目特性,深入挖掘,将其渗透融合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如球类运动的结果的不确定性,应激反应的即时性,技能操控的复杂性、战术选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等。根据球类项目特性,可以培养学生球类专项能力,如快速反应能力、预判能力和决策能力等。这样即强化对所学运动项目的深度理解,也促进学生专项运动技能的发展提升。
倡导大单元教学,引领课程整体设计
大单元教学是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课时及以上相对集中、系统和完整的教学。运用大单元教学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和整体规划,提高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和重复性的课时安排。教师从大单元视角切入,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可以优化单元教学和课时教学,将相关知识进行联系与整合,实现课程多样性、综合性与逻辑性的有效提升。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学生在掌握所学项目的运动技能的同时,也在加深对知识与技能完整的体验和理解,还可以增强联系与运用的综合能力。
课内外一体化,培养良好运动习惯
体育教学除了关注课内行为,也要将课内转化为学生课堂外的成长行为。课内所学的内容不结束于课堂,而是课外的开始。教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体验运动的魅力,领悟体育的精神与意义。课堂中掌握了,课后学生就会将课堂所学,在课外延续练习、比赛,并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真正的自由教育意味着对学生的整个生活发生重大的影响,他所学的东西将会影响他的行为、兴趣与选择,意味着他对过去的一切都受到审视和重新评估。我们要从项目特性入手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整体设计课程内容,关注学生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与生成,真正做到以体育人,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
2022版课标心得体会 篇8
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聚焦在“教会”“勤练”和“常赛”,通过课堂教学实施“学、练、赛、评”一体化推动改革深入,带给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种一体化的初心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一脉相承都指向人的发展,即超越知识与技能,聚焦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明确关系整体设计
体育课堂教学一体化,应先明确“学、练、赛、评”四者关系,是认识、理解和实施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条件。描述四者关系,从学习角度说,学是基础,练是提高,赛是运用,评是对“学、练、赛”的反馈。课堂中,一旦将“学、练、赛”有机和结构地关联起来,并做到激活和解放学生,那么就会从中获取学生各种客观的表现性评价信息,继而形成准确的评价结论。反之,学生表现不充分,既影响评价信息获取,又影响评价客观性。而一旦评价做得适当且合理,则对于学生“学、练、赛”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提高起到良好的作用。由此可见,“学、练、赛”和“评”是一种互动关系。从结构角度说,“学、练、赛、评”是一个整体,彼此关联,相互作用,表现的既是一种整体关系,其中“学、练、赛”三者又是一种递进关系。总之,在结构化教学视角下实施一体化,其目的是通过四者结构化的相互作用,在知识与技能结构的相互关联下,共同构建起学生知识结构并提高认知结构力量。
完善结构打通双向传输
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不仅有输入,而且有输出。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在结构化教学看来,输入是基础和前提,是知识与技能结构的输入,输出是将输入的知识与技能结构编码输出,去演练或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知识与技能的意义表达,只有通过结构才能实现,学生才会在结构的作用下,窥到知识与技能的`全貌。所以,实施一体化要高度重视知识与技能结构的完善,摒弃“碎片化”教学。
整体教学深化课堂学习
挖掘四者之间结构的关联点,并通过整体教学贯通起来,让赛因学和练而精彩,让学和练因赛而不可或缺,并在评价的策动下,“学、练、赛”循环起来,这样体育课堂将充满活力、生命力、凝集力和挑战力,进而通过整体学习和整体的知识与技能去涵养整体的人,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体育课堂教学实施一体化,在结构化教学策略下,还原整体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沿着一体化的学习路径,重组结构化的学习素材,强大学生认知结构,激活知识与技能结构,循序递进,一定会逐步实现整体教育培养整体人的目标。
2022版课标心得体会 篇9
最近,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体育核心素养由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要素组成,其将培养学生体育学科素养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且注重学生能力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想真正让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不断完善,我们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模式,落实核心素养观。
1、实践转化,落实课堂
传统教学模式立足于知识、技能的系统传授,遵循“由下至上”的学习模式,简单概括为从分解技术动作学习到综合运用的规律,即“分总”的过程。而新课标的学习让我产生的改变,应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遵循每节体育课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整地体验一项运动,即大单元的学习。是一种“由上而下”的学习模式,过程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即“总分总”的过程。可以看出其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突出了“全面”二字,新课标的引领能有效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突破常规打造新课堂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能够享受运动乐趣,掌握与运用体能与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先创设比赛情景、熟悉比赛的基本轮廓与规则、采用技战术解决比赛中的问题。例如篮球教学或比赛中,我们通过创设球类比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将运动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与突破,其次把球类运动竞赛战术认知作为主线,有效融入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让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3、学练赛结合,提升素养
在教学中,教学的结果受教学过程的影响。对比2011版的课标,2022年版的课标对我们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如何真正落实于课堂还得我们不断去实践与学习。我们要抓住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窗口期”采用“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与练”,在“学与练”中促进“赛”。例如在篮球传接球的学习中,可以采取拦截传球的方式,设计简单的比赛环境,传球的`学生会在比赛中有意识地思考利用怎样的传球方式或传给谁才能避开拦截人员等问题。整个学习过程是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实战中,从多角度、多维度出发,不仅能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还能有效践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内容。
基于此,当下我们要紧扣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从多角度、多方面落实。而作为一名一线的体育教师我们应该深入学习2022版课标的各个要求,积极探索新方向,树立核心素养观。从课堂实践中改变以往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学到技能,真正懂得运用技术,让核心素养的培育之路不断实现。
2022版课标心得体会 篇10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是达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途径。从实现体育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角度审视,“教会”是实施“勤练”和开展“常赛”的必要前提,“勤练”是掌握技能和增强体能的重要条件,“常赛”是运用技能和培养品德的有效平台。有效运用这三路径,能够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本人将围绕“教会、勤练、常赛”这三个环节,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
“教会”——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教会”其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教学要摒弃以往“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要根据各水平段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运动。例如:体型偏胖、体质较为薄弱的学生学习耐久跑时产生厌跑、跑不动、走路的现象,教师可通过引导调整其呼吸节奏、控制跑步速度、适当减少距离、利用优生带领跑、言语激励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练信心,激发学习驱动力。通过游戏化、趣味化的练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享受奔跑所带来的快乐,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意识。
“勤练”——游戏设计,寓教于乐
“勤练”其目的是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增强素质。如何让“勤练”持续有效,在体育课堂上或是课外活动中,可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练,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例如:“追逐超越”发展速度耐力;“木头人追拍”发展灵敏、速度及反应能力;“纵跳摸高”发展爆发力和跳跃能力;“投篮比准”发展专注力和手脚的协调性等方法。通过游戏化的`“勤练”既能让学生掌握技能,又能会让学生更加投入学练,从而更加热爱体育运动。
“常赛”——鼓励成长,赛在日常
“常赛”不全是指各级各类的正式比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把竞赛活动与体育课堂相融合。比赛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新颖多变、灵活多样,例如:两人赛、男女赛、小组赛、班级赛、年段赛等形式开展跳绳比赛、拔河比赛、接力比赛、小篮球比赛、韵律操比赛等竞赛活动。在多样化的比赛模式下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比赛中,在比赛中感悟所学技术动作的重要性、感受体育竞赛的魅力。在享受比赛乐趣的同时增强体质健康。
“教会、勤练、常赛”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依存。在科学有效地“教会、勤练、常赛”体育模式下,才能在强身健体中让生命之花怒放,才能助力学生健康发展,为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加油助力!
2022版课标心得体会 篇11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主要集中于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注重教学方式变革、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六个方面。发展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必须形成体育课堂课内学习的有机衔接性,而“学、联、赛”一体化教学是重要的促成抓手与落实环节。在体育课堂中,“学、练、赛”各自独立运作的个体组成一个紧密衔接、相互配合的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整体,需要先学、后练、再赛,也可以是学中练、练中学、练中赛、赛中练。相比“练”,“赛”是更高级的训练、锻炼,是呈现“学”与“练”的成效、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平台。
“学”——精准“学”
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解示范或引领下进行的.体育运动技术的学习,是学生实现从无到有、从生疏到熟练、从不会到会的基本路径,学具有教师的教学能力因素也有学生领悟能力的因素。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改变以往教什么、怎么教的观念,更多关注学生怎么学、学得怎么样。强调学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和有效性。
“练”——精巧“练”
是指体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多种形式有效练习方法,围绕技能学习与体能发展,是学生对体育知识内化吸收的过程,达成运动技能目标掌握。在教学中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始终遵循科学性、系统性、连贯性原则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赛”——精妙“赛”
是指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学生进行的各种比赛,包括单人的比赛、集体合作的比赛等,是学、练的有效补充和拓展,也是检验体育学练效果的重要手段。我们知道在赛中要会用,能“用”的技术才是真技术,“用”才能把技术转化为技能,“用”才能把动作技术的学练转化为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能用、会用、善用,做到学以致用。
“学”是“赛”的基础,“赛”是“学”的延伸,“练”是“学”的认知过程,练”在学与赛之间发挥着桥梁作用,可以确保学生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进行良好转化,在一体化视域下开展“学、练、赛”是一个学生体育学习的有机整体,是整个体育课程学习过程良性运转的保证。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要积极推动体育课堂改革,践行“学练赛”一体化制度,突出大单元教学,着力解决当下学生运动技能掌握不牢、各学段教学内容不街接问题。最后,我们还应该积极探索体育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路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22版课标心得体会 篇12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一经发布,在学校体育业内反响强烈。作为一线体育教师,认真研读新课标是当下我们迫切要做的事。《课准(2022版)》较之以往的课程标准有了较明显的变化,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紧扣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明确了以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为出发点。在我看来,这是体育课从体育到真正的体育与健康质的飞跃。此外,新课标还增设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块,解决了各科各自为战、分离割裂、学而无用的问题,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国防教育有机融合,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在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这一理念,指导师生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学、练、赛融会贯通。
教会
即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的'运动技能、专项的运动技能。基本的运动技能即人类基本的生存能力,此外,还应该掌握专项的运动技能,才能形成终身受益的运动习惯,享受运动的乐趣,才能够参加竞赛,在竞赛中去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真正意义上的“教会”是要从学习运动技术,到掌握运动技能,再到形成运动能力的系统递进,这就需要我们让孩子不光学会并且还要会应用。
勤练
俗话说,“三天不练手生”,勤练不光是在学校,在课堂中,而需要更多的课外时间和家庭时间。同时“勤练”也不只是量的积累,还要注重质的保障,这就需要练习方法和动机教师必须教授到位。而“勤练”的结果指向养成习惯、掌握技能、增强体能;这也就需要我们要让孩子明明白白勤练的目的。
常赛
“常赛”中的“赛”并非只是正规高水平的竞赛,在课堂上,处处皆可赛,学生学习一项单项技术就可以随学随赛。两人可以赛,小组可以赛,组合技能也可以赛。课外比赛可以举办班级赛、年级赛等,也可以组织单项篮球赛、足球赛等。“常赛”组织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多样,其目的是全面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经常参加比赛,可以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体育精神,从而促进人格更加健全,意志更加坚强。
“教会、勤练、常赛”的提出,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确立了新方向,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明确了新要求,认真把握其内涵,一体化推进才能更好地将其落细、落实、落全,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2版课标心得体会 篇13
首先,教师无小节,处处为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我心目中的理想良师应该仪表端庄、态度温和、言谈文雅、言行一致,做到“慧于心而秀于行”的境界,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非常难,需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不断培养自己的气质,丰富肚中的书墨,这也是一切后话的基底。
其次,作为优秀教师要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可塑性强,正是受到外来影响最为突出的时候。在这个期间里,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学生树立一个标杆、榜样,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材。作为教师更要树立高尚品格、良好的形象,这样才能使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使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成为每个学生的知心朋友,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再次,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要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关注点要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那么在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应该清闲地看着,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思考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是否积极正确,应该给予怎样的引导与鼓励。
然后,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渊博的学识和较高的专业素养。教师之所以能够“传道授业解惑也”,主要的`原因是教师继承着前人的文化成果并拥有开拓创新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专业素养过硬,这是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只有知识渊博,术有精专的教师才可能受到学生的尊重。常听人说,作为老师,想要教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就是陶行知先生说的:“要想学生好学,先得先生好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教学不能再是一股脑的“倾倒式、独白式”,不能只停留在对于课本知识的学习。知识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大网络,由一点可以外延到很多相关的点,教师在课本知识足够扎实的基础上,要做一位终身学习者,去了解更多知识,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共同探讨中传道授业,这就要求教师拥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强大的外延能力,来随时应对学生的发问,使课程活泛,内容丰富,效果显著,使学生信服。
最后,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作为教师要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要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努力做到爱岗敬业,对知识问题小心求证,不误人子弟。
2022版课标心得体会 篇14
4月9日,在区教研室,孙老师对我们进行了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感触很多,收获也很多。会议结束后,我的心情是那么迫切,迫切地回家,回家去看《课标》。路上我就在想:我的《课标》放哪儿了?记得原来就在书架的右边,但好像已经很久没见到它了。回到家,终于在书架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它。上面已有一层尘土,轻轻掸去灰尘,不禁想:这曾经熟悉的《课标》怎么变得如此陌生?轻轻地抚摸着它,看着它蓝色的封面,感觉如此清新,它没有彩色的图案,没有华丽的花边,只有一片蔚蓝,像天空一样深邃的蔚蓝。在众多的书本中,它就是一位朴素、睿智的.长者。
打开《课标》,静心读一读吧!孙老师讲到要把握年段目标,注意阅读的不同要求,要体现低中高年段的要求。自己一直从事的是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平时对低年级的教学不甚了解,所以忽视了很多东西。没有注意中高年段的过渡与衔接。仅仅是理解词句这一方面,各年段的要求也不同。低年级段的阅读要求中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中年级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而高年级段则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了解”、“理解”、“推想”,程度是不一样的,对学生达到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还有,一篇课文的教学不是孤立的,应把它放在一个单元里,一个年段中,这样,才能把目标把握准。我只是结合孙老师讲的说了很小的一个方面,自己要做的、要思考的还有太多太多。
虽然准备上课时间很紧,还要准备不少东西,但是,读《课标》,思考《课标》,绝不是浪费时间,我想这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吧。《课标》会引领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好。
2022版课标心得体会 篇15
通过学习立标课我的收获颇多,在这次学习里,我找到了以后上美术的方法,在这次培训里,解开了许多困惑我很久的难题……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少年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很少去注重学生的生活世界,总是以我们的眼光去评价他们的作品,使很多学生失去了对美术课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让学生自由发展自己的特长,从而达到培育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老师,我们的责任重大!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
作为一名农村老师,除了要上好语文,数学外,对于其他学科会做到一专多能,这就要求我们应多锻炼自身的能力,去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在这次学习中我知道了不要抱怨没有条件,没条件可以自己去创造,去挖掘已有的资源,可以根据办学条件和学生的.能力出发实事求是去上好这门课。
“温故而知新”这不仅要求学生做到,我们自己更应该做到这些。虽然只是上一个班的课,人中也可以总结、反思。常变常新可以知道以后上课应注意什么,下节课应该怎么上。充分利用资源,使美术课的课堂不仅是画画。让学生从“玩”中长知道,利用美术课来陶冶学生情操,激发他们的联想,张扬他们的个性。
爱美术学美术形成美术素养。爱学生教美术培育审美心智。爱生活用美术创造美妙情境。
我觉得这几句话就是我以后上好美术课的路标。做一名专职的美术教师,我会利用好课堂,利用好课外活动去培养我的学会,创造美妙情境。
2022版课标心得体会 篇16
这个寒假,我又认真学习了一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使我收获颇多,思想得到了升华,也为我提供了教学改进的方向。
课标在“前言”部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就告诉我们,语文学习要重视理解,更要重视运用,因为学是为了用。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落脚点就在于正确运用语言文字。
课标十分关注阅读。我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孩子和家长要求最多就是读书,我认为读书的好处很多,可以增大孩子的识字量,培养孩子对语文的感知能力,而且从书中读到的道理对孩子的影响可能不是一个年龄段,而是一生。在要求孩子们读书的过程中,我会给不同的孩子不同的阅读要求,随着他们知识量的增加,我也会增加阅读难度。
课标对于各个学段的学习内容都有着全面的要求和说明,是符合学龄儿童的认知特点的,切不可因为争优争先而人为拔高。
此外,我们应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平时,老师应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异同。老师应该时常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既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也是可以及时了解到自己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多和自己的学生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理论只有应用到实践中才能发光发热。课标的'实施是复杂的,任务是艰巨的。在学习实施课标的过程中,我要不断的发现、调整、完善自己,真正落实课标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2022版课标心得体会 篇17
每一个老师都会希望自己成为优秀的老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学习,两节立标课的观看,对于我来说是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听课活动,让我看到课堂上上课的那些老师从容不迫的教学风度和深厚丰富的教学语言,这些深深地折服了我,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更感觉到要提高自身素质,赶上新课改步伐的紧迫性。现就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1、教师打扮得体
进入课堂,教师的得体打扮让我们听课的老师感觉到端庄、得体、亲切,更容易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从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充分体现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3、教学过程精致
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知识的结构体系。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课堂中的突发事件老师们都能冷静的处理。调控课堂的能力强,
5、了解学生
从听课中我也发现这些教师在课前跟孩子培养一定的感情,让学生放松。在课中运用丰富的肢体,加上幽默的语言,适时的鼓励常常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专心学习。
总得来说,通过这次的听课,它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2022版课标心得体会 篇18
近日,我听了几节组织的小学综合实践立标课。在这三节课中,我收到了很多知识,有了很多收获。下面自己针对这几节课谈一下自己浅薄的认识:
一、动画导课,激发兴趣
三小的孙清华老师在教学中,抓住孩子们爱看动画这一特点,以动画导入新课,而动画恰好与每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关,这样更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老师都是经过精心准备与设计的。
二、自主选择,交流收获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得以体现,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能够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所以每一位老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大限度的自主交流。如:《丝网花》这一课,教师根据同学的问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组交流学习,整个的一堂课,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在交流、自己在学习。这样,教师既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又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这堂课,完全放给了学生,而让人感觉到环节间都紧紧相扣。
三、利用身边资源,服务于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让学生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如:让学生向电脑请教,向周围的人请教,了解一些自然常识,这样,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让身边的.能源,为课堂服务。
课堂上,每一位教师都能去精心的设计每堂课,尽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兴趣更高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然而也有不足之处,每节课的时间太长了,差不多要45分钟,教师要注意时间调控。
【2022版课标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课标心得体会03-13
课标心得体会范文04-11
语文课标心得体会03-22
2022版课标心得体会09-02
课标学习的体会03-02
语文课标学习心得体会05-11
课标解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08-29
小学道法课标心得体会(精选9篇)08-24
g k h课标教学教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