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

时间:2022-08-18 15:11:23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通用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为真学而教》读后感通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通用

  冯院长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从儿童本身的角度去看待学习,教师要不时回到儿童时代,用那时的心与理来“度”孩子的内心感受、学习体验,不能以为自己懂的东西学生也该懂。做到回归“童我”,以己“度”人。这些问题我从来没有反问或检讨过自我,甚至成为许多人共同的追求:追求在最短时间里给学生最多知识,追求最高正确率,追求课堂零缺陷、零遗憾、零阻碍……

  此刻,头脑中浮现出那则著名的寓言:好心人不忍心看着毛毛虫在蛹中苦苦挣扎,帮它破茧而出,结果这只早出的蝴蝶永远失去了飞翔的力量。想来不禁一身冷汗,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我,是否也在急功近利地摧残着学生们的未来?平日里那些所谓立竿见影、行云流水的课堂,是否也在背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需做真人的初衷呢?

  如今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如此,有时一堂课中的教师讲得口若悬河,会被认为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学生口若悬河,往往又被认为忽略老师的引导作用,浮躁而缺乏深度。因此,每一堂课后,教者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静心思索,课的遗憾有没有“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以部分学生的学代替全体学生的学,以“机显”代替“人思”,以结果代替过程,以告诉代替体验,以示范代替试错”的原因呢?于是,学生缺席了,真学离场了。

  甘地曾经说过:“要想改变别人,先从改变自己开始”。为真学而教,说难也易,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学会尊重儿童的学习愿望,将其引领到核心价值、核心素养的.方向;尊重儿童的学习能力,科学地干预和指导;尊重儿童的学习个性和学习差异。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调动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他们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冯老师带领我们回到教育原点,回到儿童,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和辨析多与少、好与坏、快与慢、流畅与阻碍、圆满与缺憾。让我们静心追忆,与童年对话,找寻真学的影子。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通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相关文章:

《为学》教学反思11-04

《为学》教学设计08-01

《为学》优秀教学设计09-10

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10-02

学前教育学真题04-28

为学教学设计及课例12-03

2013年大学语文真题08-09

2013年基础会计学自考真题08-16

2017上半年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11-05

2013年银行会计学自考真题08-16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通用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为真学而教》读后感通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通用

  冯院长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从儿童本身的角度去看待学习,教师要不时回到儿童时代,用那时的心与理来“度”孩子的内心感受、学习体验,不能以为自己懂的东西学生也该懂。做到回归“童我”,以己“度”人。这些问题我从来没有反问或检讨过自我,甚至成为许多人共同的追求:追求在最短时间里给学生最多知识,追求最高正确率,追求课堂零缺陷、零遗憾、零阻碍……

  此刻,头脑中浮现出那则著名的寓言:好心人不忍心看着毛毛虫在蛹中苦苦挣扎,帮它破茧而出,结果这只早出的蝴蝶永远失去了飞翔的力量。想来不禁一身冷汗,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我,是否也在急功近利地摧残着学生们的未来?平日里那些所谓立竿见影、行云流水的课堂,是否也在背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需做真人的初衷呢?

  如今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如此,有时一堂课中的教师讲得口若悬河,会被认为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学生口若悬河,往往又被认为忽略老师的引导作用,浮躁而缺乏深度。因此,每一堂课后,教者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静心思索,课的遗憾有没有“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以部分学生的学代替全体学生的学,以“机显”代替“人思”,以结果代替过程,以告诉代替体验,以示范代替试错”的原因呢?于是,学生缺席了,真学离场了。

  甘地曾经说过:“要想改变别人,先从改变自己开始”。为真学而教,说难也易,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学会尊重儿童的学习愿望,将其引领到核心价值、核心素养的.方向;尊重儿童的学习能力,科学地干预和指导;尊重儿童的学习个性和学习差异。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调动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他们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冯老师带领我们回到教育原点,回到儿童,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和辨析多与少、好与坏、快与慢、流畅与阻碍、圆满与缺憾。让我们静心追忆,与童年对话,找寻真学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