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高山清渠电影观后感

时间:2022-08-13 09:17:0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高山清渠电影观后感(通用6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山清渠电影观后感(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山清渠电影观后感(通用6篇)

  高山清渠电影观后感1

  以贵州省“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遵义市播州区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讲述了“当代愚公”黄大发艰苦奋斗、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精神。在收看了电视剧《高山清渠》后,剧中,黄大发一句“认命,我就不是黄大发”掷地有声,在轰轰烈烈的时代,做出了最轰烈的举动,让我感悟颇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何修好共产党员的“心学”,做思想上的明白人,政治上的明白人,如何为党和人民的各项事业添砖加瓦,诠释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实干担当,剧中的人物黄大发就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黄大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统一思想,充分展现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救命稻草,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无数实践证明,要发展,必须要实干,要在实践中扛起责任担当,在实干中锻打淬炼成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要当攻坚困难的奋斗者,在摸爬滚打中增长实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要勇于担当,善于担当,做到负责的工作使出最大力气,出手的事情达到最高水平,交出的答卷达到最好效果。

  首先,我们要学习黄大发不信迷信,立足于现实。面对现实努力奋斗,加强理论学习,运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作为当代共产党员要多自学、多读书,把过去不清楚的理论学明白、学透彻。其次,学习黄大发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精神,遇到困难要先自己上,面对艰难从不退缩,主动求变,想办法解决困难。最后,学习黄大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于平凡、微小处做起,用心用情为人民服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要像黄大发一样,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和正确的进取心,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紧提高自身素质,抓紧做好本职工作,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做好公司的好员工,当好党的好党员。

  高山清渠电影观后感2

  看完了最近央视综合频道热播的电视剧《高山清渠》,中间很多次感动得落泪,说实话,主旋律的片子能够拍成这样,已经非常不错了。

  首先感谢原著作者何建明老师给我们挖掘出来这么好的故事,再感谢剧组演职人员的再创作。原著《山神》我没有读过,不知道电视剧《高山清渠》跟原著有多大的区别。但是,黄大发这个人,这个人的命运和故事确是真实的。

  黄大发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在贵州遵义的的大山里,严重缺水,祖先们到死都没有喝上过一口干净清洁的水,生产生活就更不用说。这样的情形让我无法想象。我生长在重庆市丰都县城的长江边,我们家住河街,从小就看到涛涛江水从我眼前流过,抬腿走几步就到了河边。有的年份夏天洪水季节,浩浩荡荡的一江大水就涨进了我们的家里,我们不得不搬着家舍往高地方转移,我们对水的态度跟黄大发截然相反,对于暴涨的洪水是畏惧和害怕的。但是那一江大水却抚育了我们两岸的人民,让我们祖祖辈辈生生不息生活在此,让农人春种秋收,实在是一条非常好又难得的母亲河,只是我年幼无知,不晓得其中的厉害罢了。

  看到黄大发的故事,我庆幸自己能生长在一个不缺水的好地方,也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缺水盼水,找水引水是黄大发一生的梦想,从年轻时起,他就幻想着有朝一日能为乡亲们吃到干净的甜水,为此他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去寻找,为此他摔下悬崖,为此还搭上了一个长辈的性命。过后他终于找到了水源,但是要把水源引进村子里,又费了不少的周折。

  原以为,他要为大家找水修渠引水进村,大家都是积极的支持者和赞成者,但是不然,这里有小农意识在作妖,也有个人表现主义作妖。更有搞供销的人为了自己的私利在作妖。所以黄大发虽然是想为大家做好事,却是困难重重:严重缺钱,工具、石灰、材料等等都不好买。好在黄大发不是一个莽夫,他有他的智慧。好在有一直支持他的战斗英雄徐书记,总能够在最需要的时候站出来,给他支持,也给广大的观众一些盼望。坎坎坷坷中,好不容易开始修建了。

  剧中写了黄大发和许怀春的各种纠结和矛盾,他们一起长大,有着一起成长的兄弟情谊,却又有着相互的利益和矛盾纠葛,就感觉是三国人物的的周瑜和诸葛亮一样。这也是农村中农民的真实矛盾,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心中那一口气,加上受到老婆的蛊惑等等,他们的矛盾从一开始到剧终,后来终于为了大家的利益,得到和解,这也是农村人的朴实和善良,一个嘎啦里长大,抬头不见低头见,有共同的祖先和血脉,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不知道原著里有没有这个人物,可以说,有许怀春这个人物一直伴随着黄大发,让黄大发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鲜活。

  向好里奔,是农村人最朴实的想法,好在还有像茂春、开富、大山等等一帮人紧紧跟在黄大发的身后。经过黄大发的坚持和各种努力,历经十几个寒暑终于水渠修成了。谁知道,由于技术不过关,材料不过关,辛辛苦苦修来的渠,基本是一个报废的水渠,水还是没有到村里,他们想吃一碗白米饭的愿望一直没有达成,可以说,这样的结局,让黄大发的心死过几次。这是黄大发的悲哀,其实也是国家的悲哀,国家太穷,需要建设发展的地方太多,照顾不过来啊!

  剧好就好在,没有把黄大发当成一个神,而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他有七情六欲,他有爱情有亲情,他的前妻巧玲生孩子去世,他的儿子受伤、女儿生病都让这个丈夫和父亲痛不欲生,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想起前妻在死前想吃一碗白米饭而不成,他内心的痛无法言表。写一个人的命运,就能够抓住读者和观众的心。

  黄大发的坚持和执着是最难能可贵的,他从一个年轻小伙变成为一个中年大叔,这期间他经历了结婚,死去妻子的痛苦,后来再婚生小孩。虽然水渠没有修成功,但是黄大发的内心里,没有一天不想着哗哗啦啦的清水流进村子。又过了十几年,他的满头青丝变成白发,他还一直在废弃的水渠边忙活,打扫落叶,清理石块,梦想着有一天清水能够流进村子。

  后来终于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实力强大,科学技术发展,他们的渠修好了。草王坝人祖祖辈辈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在黄大发的坚持下,在国家实力强大起来以后,终于实现了祖辈的梦想。

  一个人一生,坚持不懈做好一件事,就让人感动感怀。电视剧的结尾是温暖的,水渠修好了,水到了村子,人们都喝上了清水,草王坝的人们从此告别缺水的过去,可以种植水稻,再也不会像彬彩那样因为少喝水年纪轻轻就得肾病去世。一直作妖的两个反面人物也意外死去了,这也是罪有应得。

  这个真实的故事,如果不是作家翻山越岭采访出来,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在我们国家有些地方,自然条件如此的恶劣。所以在此感谢原著作家,在苍茫大山深处给我们挖掘出了黄大发这样的平民英雄,让我们这个和平的年代,也有身边的英雄。感谢电视剧编创人员给大家拍制出这样振奋人心的好片子!

  一点题外话就是,感觉现在的演员们都保养的很好,演乡村人物显得那么的洋气和肥硕,不太像农民,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前的农村人。演员们穿的衣服,虽然看似比较旧或者烂,但是其实真实的村民们,衣服应该更破更脏。村民们的房子也没那么好。我前些年到过川西和云贵西藏一些比较贫困的地方,那些人的生活条件,住的房屋和身上的穿戴都很差。当然,电视剧是艺术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瑕不掩瑜。《高山清渠》确是近年来难得的主旋律好作品,值得推荐。

  高山清渠电影观后感3

  以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当代愚公”再现荧幕,受到一致好评,引发未管所(贵定监狱)民警热议。

  黄大发为了村子的发展、解决群众的饮水困难,带领村民历时三十六年、绕过三座大山、穿过三道绝壁开凿出一条近十公里长的人工“天渠”。

  从已经播出的几集来看,黄大发的智慧以及坚毅刚强、机智果断的性格,得到了初步的刻画和表现,不仅为剧情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他人物,如二伯、巧玲父女、许怀春和许茂春兄弟、德保大爷等,也都称得上形象生动、个性鲜明,对推动剧情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部电视剧人物刻画细腻、情感表达细致充沛,以至于我时常在剧集间隙在脑海里浮现出来那令人生畏的悬崖峭壁,还有那条弯弯曲曲水渠。好像黄大发爷爷就走在我们前面,而他的脚下,就是那股涓涓清流。

  《高山清渠》这个剧名取得真的很好,在很多观众心中,黄大发爷爷的精神、人品和情操,其实就是那一股清流。难以想象爷爷一生冒着多大的风险,克服多少困难才真正将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践行在实际行动和工作实绩上。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的我,深感肩上担子不轻,同样需要树立牢固的行业意识去确保监管安全,抓好教育,进一步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

  监狱人民警察担负着刑罚执行的重任,把罪犯教育改造好,责任重于泰山,尤其是工作在监管一线的干警,肩负的责任更重。虽然我们每天都做的是一样枯燥乏味的工作,但是正是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才能奠定监管安全的根基。我们又何尝不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我会向黄大发爷爷看齐,用一颗全心全意的责任心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高山清渠电影观后感4

  36年来,黄大发老支书忠实践行“就算拿命换,也要修通水渠”的'誓言,带领群众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挖出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生命天渠”,彻底改变了山民世代缺水的命运,拔掉了村子的“穷根”。在修筑水渠时虽然物资紧缺、技术落后,但他从未放弃,而是多方寻求资源和学习技术。

  在修期间,他的女儿和孙子相继因病去世,黄大发忍受着悲痛,坚守在修渠一线。这位“当代愚公”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谱写了一曲“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时代赞歌。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将以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埋头苦干的愚公精神以及不畏艰难险阻的创业精神,不断提升自身教学和科研能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

  高山清渠电影观后感5

  遵义市草王坝村支书黄大发,36年漫长坚守,36年初心不改,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让当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向“当代愚公”黄大发看齐,深刻感悟黄大发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豪情,汲取其身上“一根筋”的坚守与执着,不断激发“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志,激扬“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劲头,在矛盾面前迎难而上、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黄大发“风雨如磐不动摇”的坚定信念,“烈火丹心铸忠诚”的担当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乡村振兴战场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高山清渠电影观后感6

  近日,“草王坝”火遍全网,以“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高山清渠》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该剧用贵州省山区基层人民修渠引水的事迹体现了共产党人坚定信仰、执着坚守、勇于担当的崇高品质。看了这部电视剧,让我热血澎湃,思想上受到极大的鼓舞,在此,我分享自己的一些感受。

  信仰坚定,三十余载仍矢志不渝

  黄大发曾说过“我在23岁的时候就在大队当大队长,在24岁的时候我就入党。我入了党过后,我心头,本身是共产党员,要下决心把这个水弄到草王坝来,让我们老百姓吃上大米饭。”为践行入党时的铮铮誓词,为给村子的父老乡亲谋幸福,为了让大山的子孙后代自己掌握命运,黄大发用整整36年青春,绕三重大山,跨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打通了草王坝村的“生命渠”,让老百姓实现喝水自由,吃上香喷喷的大米饭。

  执着坚守,千磨万击仍不忘初心

  黄大发在入党的时候说要奋斗终生,干一辈子革命,不能遇到一点小小的困难就放弃。水修不过来,就拿命来换。为了给村里修水渠的工程立项,1990年的冬天黄大发整整走了两天,脚上的解放鞋磨破,脚掌磨出血泡都浑然不知。亲友都劝他不可能完成,早点放弃的时候,他立下军令状,“修不好我把名字倒过来写,我拿党籍来作保证,我拿命来换”!即使在自己的养父、妻子因故去世的情况下,他仍坚守信念,一心扑在修水渠的工作中,别人总是说要信命,要接受“山神”的惩罚,但是他用实际行动打破传统思想,不畏艰难险阻,敢于在失败后再次“开工凿渠”,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再战险山,他“百折不挠,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扎根基层,不解决困难誓不罢休,厚植为民情怀,永葆初心本色。

  勇于担当,艰难险阻仍冲锋在前

  “打仗的时候,为党为人民,拿胸口去堵枪眼都要干,我是共产党员,帮老百姓做点事情,还有人用绳子拉着我,没得事。”为了能在悬崖峭壁上修水渠,当时已经57岁的黄大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绳子绑在腰上,另一头交给乡亲,自己便闭眼跳了下去。在修渠过程中遇到危险,总是冲在最前方,绝壁悬崖中每一寸推进,都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带头手杠肩挑干出来的。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作为党员的实干担当,敢闯敢干,关关难过关关过的信念。我们应该学习他“实干担当、锐意进取”的精神,勇于迎难而上,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成绩。把他“忠诚为民、甘于奉献”的理念牢记自己心中,以“忠诚”彰显爱国报国的真情,以“奉献”书写有意义的青春年华,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同航空强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用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高山清渠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高山清渠》电影观后感800字(精选6篇)08-10

高山清渠观后感(精选6篇)08-13

高山清渠观后感(精选18篇)08-09

高山清渠观后感(精选11篇)08-05

《高山清渠》观后感(精选8篇)08-10

《高山清渠》观后感(精选5篇)08-10

《高山清渠》观后感悟(精选25篇)08-10

高山清渠观后感范文(精选6篇)08-13

高山清渠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