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1
还有十天,我来雅园就整整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成长了!发展了!还记得在上学期雅园举办的“精神家园”里。林华老师就和我们交流过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读哪些书籍。她当时举了5类书籍,其中有有一类书籍就是哲学书籍。读哲学可以使人富有智慧。在雅园总是提倡快乐,清新,智慧的生活和工作。而多读一读哲学方面的书籍就更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快乐,清新,智慧的生活和工作。这不在假期里,我们雅园的自主发展菜单里就要求我们读一读周国平老师的《守望的距离》或者是《经典的理由》。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终于在新教育书店旁边的书店里找到了它。当时我捧着它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激动。《守望的距离》我终于找到了!
当我在阳台上阅读第一章-存在之谜的自我二重奏的那部分时,作者仿佛把我带到了他的哲学世界里在他的哲学世界里他向讲述,分析,了他的哲学理念。仿佛我也在和作者一起思考,讨论,品味人生的奥妙和宇宙的玄机。当我读完一半时,我觉得虽然作者非常喜欢哲学,而且他又能沟通过散文的方式将它哲学观点和对生活的追求告诉人们。能够读到这本书,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和幸运,我想不仅仅是我很多人都会在这本书里收获智慧和超然吧!
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通过读这本《守望的距离》后,我的感悟和收获吧!
1、人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这短暂的生命有时过于拥挤的。
我从中的感悟;是啊!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每一天都会过于拥挤。就像这学期我在雅园里度过的每一天一样,每一天我都觉得似乎特别漫长,在经历了单元考试,半期考试,期末考试甚至是马上又要开学了。到现在我回想起去年开学的时候。似乎一切的一切就像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而95个小时后我又将坐在雅园的学术厅里开始下半学年的工作。
2、哲学给人带来的不仅只是快乐,更有痛苦。
我从中的感悟;我们学习哲学为了是更好的把哲学的理念运用到生活当中,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乐幸福和充实。而在柏拉图的哲学理想当中,哲学王既无恒产,又无妻室,全身心的沉浸在哲理的探究中。
我认为,我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职责是让我的学生幸福快乐的度过每一天。所以奉献,责任,谦让成了我的职业本能。而万事不可过头。像第欧根尼,他不要居室,学动物睡在街头,从地上捡起食物。我认为只要哲学在你心中即可,就像中国的一句古话。心中有佛便是信佛。怪不得苏格拉底说;“我从你外衣里的破洞可以看穿你的虚荣心”。
在世界上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矛与盾。都有两面性。所以每一个人都必须把握好度,否则可能好事变坏事。
3、我曾经嘲笑廉价的人情味,如今,连人情味也变得昂贵而罕见了。试问,不花钱你可能买到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丁点儿恻隐之心?
我从中的感悟;也许作为一名教师,就像校长说的那样。我们的学生以后一定会比我们优秀,这是必然的!
在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们的成长离不开每一位雅园老师的谆谆教导,在雅园的六年每一位老师都会真诚的去关爱他每一个学生,一个微笑,一个鼓励。都会给孩子们增加无穷的自信!让他们成长,让他们在每天在雅园的天堂里自由的飞翔!
也许在当今的社会上,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如今,连人情味也变得昂贵而罕见了。但是在雅园你会发现每一个团队,每一个班级,甚至是每一名孩子都会做到这一切。作为老师我们懂得关爱,懂得奉献!更懂得去珍惜!
4、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
我从中的感悟;全世界有近70亿人,她们来自世界上的各个地方,说着各种语言,在饮食,文化,宗教。都有很多的不同,但是只有一点我们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是人,都是社会人,都是这个地球的人,在我看来每一个人都是世界整体的一部分。但是我们把个人放在这70亿里面我们简直就太渺小了。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对于世界,对于生活我们不奢望能够凭借着我们个人的力量去改变他,当然,我们不可能去改变世界。也不要去妄想改变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去改变我们自己。比如;在工作上;确定目标;脚踏实地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从中获得经验。慢慢地使自己的能力有了提高。就像哲学里面讲得一样,人的前进都是波浪式的。意思就是每一个人走在这条路上都会经历很多坎坎坷坷。但是只要你战胜了困难你一定会继续前进。而哲学里面把他称作螺旋式上升。当你成功时。你就会发现你站的更高了,甚至是脱胎换骨的变化。在哲学里这叫做量变到质变。
一本好书不在于你只读完一遍,而这本《守望的距离》我还会上反复的阅读。反复的去体会和感悟。我相信在以后的阅读中我还会收获更多的智慧!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2
初识守望者一词是源于“麦田里的守望者”,脑海里出现的竟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和稻草人的意象,还觉得颇为形象和贴切,稻草人静静的驻守,遥望远方,多温暖唯美的一幅画面啊。那时的我对塞林格和他的作品甚至一无所知,莫名的就喜欢上守望者的称谓,或许就是因为这种意象吧。“守望者”在我心中是静默的,属于自然的,就如同灯塔守护归航的渔船,永远出现在画面了,浮现在漫无天际的各种想像中。
及至读《麦田里的守望者》之初,有些失望,我对主人公的种种“劣迹”以一个乖乖女的角度去评判,真不明白作者浓彩重墨塑造这样一个角色有何用意?及至霍尔顿说出了他想做“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梦想,惊讶之余更多的是不解,不解主人公顽劣的脾性何以敢亵渎这神圣的梦想,穷极一个中学生的理解也觉得突兀的不真实。《麦田里的守望者》谜一样的留在心里。
后来工作了,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们并非我理想中的那般样子,有时顽劣得令人沮丧,反叛的使人气馁,“堕落”得让人绝望。但我始终补相信那是“天使”本来的面目,于是我开始读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学方面的书,迷雾慢慢剥开了,我又想起了《麦田里的守望者》里那个焦虑,困惑,被误解了的不羁少年和他那个纯真的梦想: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护一群孩子。不禁为自己曾经对他梦想的嗤之以鼻而愧疚了。成长就是如此,我不再单以眼之所见来评判一个青春期的少年。守望者的静默中开始涌动出一种生命力量,一股温情的暗流。这股暗流深藏在卡西莫多的守护里,隐匿在杨绛《我们仨》的浓情中,身边比比皆是的守望:父母的守望,战士的守望,恋人的守望,朋友的守望,孩子的守望……
我们都是守望者,也都被守望着。这守望中蕴含着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又饱含着多少的厚望衷情。心中守望者的画面似乎又飘出舒缓而又深情的背景音。
近日读完《守望的距离》,守望者在周先生的笔下又升华了:”一个人一旦省悟人生的底蕴和限度,他在这个浮华世界上就很难成为一个踌躇满志的风云人物了。不过,如果他对天下事仍有一份责任心,他在世上还是可以找到他的合适的位置的,守望者便是为他定位的一个确切名称”守望者不单单是静静的守护,守候,深情地凝望,眺望,更多了一份哲人的通透与豁达。这样的守望者是我钦佩和敬仰的,深处世事喧嚣的大众非一定的阅历是难以企及的。似乎也只有‘守望’的份了。
我更愿做一个生活的守望者,守护心中所爱之人,所衷之乐,所执之志,即便平凡但不至平庸,足矣。
每个人都是自己心中那片麦田上的守望者!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3
《守望的距离》是周国平先生的一本散文集,里面每一篇散文读了都让人觉得扣人心弦,每一篇散文都体现了他对待生活充满着激情与热爱,对待人生充满着睿智与希望!而散文里那些魅力的近乎格言和诗句的语言,也深深地触动了我的灵魂,使我不禁思考自己的境遇,关怀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在本书中,他怀着对生活的深深爱意,谈生活、谈人生境界。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人必然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会建筑和他人身上。”在人的现实生活之中,还应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家园。失去精神价值的生活,纵然轰轰烈烈,也只是浮光掠影的表象,是一种空虚和无聊的生活。
还有一处说道“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的确,全世界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来自世界的各个地方,说着不同的语言,饮食、文化也有诸多的不同,我们把个人放到其中简直太渺小了。对于世界,我们没有理由奢望能够凭借个人的力量去改变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我们也有足够的能力去改变自己,我们可以对待学习多一份责任心;对待同学多一份关心;对待自己多一份信心。在遇到任何挫折时都永不言弃,因为自己是自己的全部,如果自己都放弃了,谁还会来帮助我们?
《守望的距离》也是本关于审美的书。审美本身就超过功利,审美并不仅仅止于欣赏自然或艺术,而是以一种更开阔的眼光看世界的人生态度,是以自己的理想涂抹生活和周围世界的结果。一位西方哲人说过:一个人只要肯有审美的人生态度,那么他从茅棚中和从宫殿中看日落,其实感受是一样的。只要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周国平将这本集子命名为“守望的距离”,正表明精神家园的守望需要恰当的距离。以守望的态度来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着一种期待,而这种期待是守候的,守候是踏实、是不浮躁、是宁静、是信心十足。我要做一个守望者,守望快乐与幸福。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4
最近阅读了周国平先生的《守望的距离》一书,让我深受感触。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书中饱含哲学思辨,人文思想和人生寓言,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与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虽然是上个世纪的作品,却依然动人心弦,因为我们都是热爱生活之人,都希望寻求到人生的意义与真谛。
在本书中,先生怀着对生活的深深爱意,谈生活和人生的境界。先生说他的孤独“带着如此浓烈的爱意,爱着田野里的花朵、小草、树木和河流。”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人必然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会建筑和他人身上。”
在人的现实生活之中,还应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家园。失去精神价值的生活,纵然轰轰烈烈,也只是浮光掠影的表象,是空虚无聊的生活。“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
他告诫人们,不要让琐屑的生活淹没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是不要失去精神家园,一个人拥有了精神家园,他就拥有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先生还对探讨死亡情有独钟,因为死亡和人生的意义紧密相连,即所谓“未知死,焉之生”。对生命的思考,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寻求,全出于人只有一次人生。
人总有一死,无论经过多少喧哗和骚动,有过多少梦想和荣光,总要走向寂灭。他认为人如果想明白了生生必死的道理,就不会看重和孜孜追求到头来却一场空的浮利虚名。因此他感叹“我们短暂的生命过于拥挤,我们把太多的光阴抛洒在繁忙的工场和喧闹的市场”。
他觉得一个人思考了死亡,就像是“把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如此就会形成一种豁达的胸怀。”先生的这本书充满了睿智和哲理的隽永内涵,让我感到这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是一种人生境界与另一种人生境界的碰撞。充满魅力的近乎格言和诗语的语句,深深触动了我,让我不禁思考自己的境遇,思考我的人生,思考自己的灵魂。国平先生将这本集子命名为“守望的距离”,正说明精神家园的守望需要恰当的距离。我愿以守望的态度来面对人生,来守望我的快乐与幸福。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5
优秀作文推荐:近期,我阅读了周国平先生写的《守望的距离》一书,该书是周国平先生的第一部散文集,记录了他在1983年至1995年间经历了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包括女儿的病死,父亲的离世等之后所产生的一些对生与死,爱与孤独,执著与超脱等人生哲学的思考。
该书收录了作者的散文十四辑,分别是第一辑―存在之谜、第二辑―未知死焉知生、第三辑―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第四辑―绚烂归于平淡、第五辑―智者的心灵、第六辑―淡泊中的追求、第七辑―守望的距离、第八辑―书与人生、第九辑―爱的智慧、第十辑―人生寓言、第十一辑―随便走走、第十二辑―对话和独白、第十三辑―格言的本色、第十四辑―读元曲随想。全书均以以哲学的眼光和充满人文的思考融入内涵睿智的文笔,发人深省,使我对人生的理解不再拘泥于现实中的平庸生活而是上升到了一个对生命,爱情,自由,成功等无限向往的高度。
书中的语句“消逝是人的宿命,但是有了怀念,消逝就不是绝对的,失去了童年,我们还有童心,失去了青春,我们还有爱,失去了岁月,我们还有历史和智慧,没有怀念,人便与木石无异。”教会了我人要学会怀念,怀念一切我们所值得怀念的,不要让灵魂跟不上你在现实中的前进速度;
书中的语句“每个人都追求成功,然而,还有比成功更宝贵的东西,这就是追求本身。”提醒了我完美的结果固然能使人欢愉,但是成功所带来的最本质的欢愉还是我们创造成功的过程;
书中的语句“我走在自己路上了,成功与失败,幸福与苦难都已经降为非常次要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是这条路本身。”警示着我自己选择的路就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通读全书后,我认为所谓超脱,并非是超然物外,遗世独立,而只是与自己在人世间的遭遇保持一个距离。有了这个距离,也就有了一种看世界的眼光。一个人一旦醒悟人生的底蕴和限度,他在这个浮华世上就很难成为一个踌躇满志的风云人物了。不过,如果他对天下仍有一份责任心,他在世上还是可以找到他的合适位置的,而“守望者”便是他的名字。
我们不经意间已经成为了“守望者”,但可怜的是我们自己却认为我们自己还在成为“守望者”的路上前赴后继??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6
《守望的距离》是周国平先生的一本散文集,里面每一篇散文读了都让人觉得扣人心弦,每一篇散文都体现了周先生对待生活充满激情与热爱,对待人生充满睿智与希望!而散文里那些魅力的近乎格言和诗句的语言,也深深的触动了我的灵魂。
从周先生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一位智者的沉思,一位长者的感悟,也找到了一份力量去面对凡尘中的一切琐事。周国平在自序中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守望者,“与自己在人世间的遭遇保持一个距离,有了这个距离,也就有了一种看世界的眼光”。而做一个守望者,“职责便是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了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这样,即使到头来你在物质上一无所有,但你在精神上一定是一个富翁。这是多么深邃的思考啊。其实,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人的使命不仅仅是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
人生是场边走边唱的戏,有太多的欢喜和悲伤要我们用一生去品尝,去守望,去记载。但人生也终究是美的,不管这其中夹杂着多少零乱不堪的东西,从中领悟一份真谛,得一份智慧,然后始终平和而从容的走下去,一直到结束也不会害怕,这就是一份完美的世俗人生!
周先生将这本集子命名为“守望的距离”,我想也正表明了人生的守望需要恰当的距离。以守望的态度来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着一种期待,它期待的是一个完美的世俗人生。
以守望的姿态来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守望中含着期待,而这种期待是不浮躁、是踏实、是宁静、是信心十足。读他的书,我的心变得轻松,思想变得澄澈,对生活有了更新更积极的理解。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7
《守望的距离》是周国平先生的一本散文集,里面每一篇散文读了都让人觉得扣人心弦,每一篇散文都体现了周先生对待生活充满激情与热爱,对待人生充满睿智与希望
散文里说“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是的,全世界有近70亿的人,他们来自世界的各个地方,说着不同的语言,饮食,文化也有诸多的不同,我们把个人放到这七十亿里简直太渺小了,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对于世界,我们不奢望能够凭借个人的力量去改变它,也不要妄想去改变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我们也有足够的能力去改变自己,以守望的姿态来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守望中含着期待,而这种期待是不浮躁、是踏实、是宁静、是信心十足。
周国平书中谈论人生,说不能把一生放在利益社会中,他的书中充满着智慧的魅力。周国平告诫我们不能让生活淹没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是不要失去精神家园,一个人拥有了精神家园,他就拥有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审美不仅是欣赏和观察大自然和人的魅力更是一种开阔的精神看待这个世界,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是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的,生活也会更加美好的!
所以要放松的对待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8
生活本来就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它不会因为痛苦或者快乐而改变形状。《守望的距离》是周国平先生的.一本散文集,里面记叙了他对生活的感受,每一篇散文都扣人心弦。
作者说他的孤独“带着如此浓烈的爱意,爱着田野里的花朵、小草、树木和河流“在这本书中,他怀着对生活的深深爱意,谈人生、生活的境界。他认为一个人不能吧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带着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他告诫人们,不要琐屑的生活淹没自己,不要失去自己,更不要是去精神花园,一个人拥有了精神家园,他就有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守望的距离,正表明精神家园和守望血药恰当的距离,一守望的距离面对人生,面对生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着一种期待是守候。
合上书,闭上眼,静静的思考,去守望着快乐和幸福。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9
《守望的距离》是一本充满对生活热爱的散文。作者是1945年出生于上海的文学家周国平。主要作品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读了这本书之后,感触很深。作者的生活有许多辛苦与幸福经历,体会过爱与孤独的感受。
作者没有用多么华丽的语句来描绘他的人生,在我的想象中:“优秀的散文家都是一位旅行者。”是的,作者就是如实的记录了自己的经历,平凡、普通,但含有很深的意义。一开始,我不知道作者为何要以“守望的距离”为题目,最后,我把题目分为两种意义,“守望”和“距离”“守望”也许是说,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事情,因为你得不到,所以才想去努力得到它,或是盼望、守望它。
还有一种意义,就是执着和珍惜,执着追求那些你做不到的事情;珍惜那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后都能值得回忆。“距离”也许是说,想靠近却怎么也不能到达,想实现却怎么也实现不了。两者放在一块,就合成一段人生哲理,想做的事情如果做不了,而你也要执着的去追求。去品味人生的价值。
书中的情节令人感动,也使我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作者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所谓智慧的痛苦,主要不是指智慧面对无知所感觉到的孤独或所遭受到的迫害。”他告诉我们,智慧的痛苦来自内在于它自身的矛盾。作者在书中常常对死亡进行讨论,死亡跟我们有着密切关系,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有死亡的经历,但价值是不一样的。
所以他才说:“我们短暂的生命过于拥挤,我们把太多的光阴抛洒在繁忙的工场和喧闹的市场。”这句话别有一番蕴意,我的看法是:珍惜人的一生,生命真的很短暂,应该在匆忙的人生路上缓缓脚步,世界有许多美好的东西,要学会审美,不要错过……
这本书用自然的语言写出一句又一句的人生哲理,仿佛能够用心灵来你沟通。我喜欢作者说的一句话:“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书中有说道“守望者”,我也要做一位“守望者“守护我身边的每一个人,守护属于我的那份快乐;我要放眼未来,体会生活、品味世界。而那个“者”就是我。我愿做一个快乐与幸福的守望者。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10
《守望的距离》一书是周国平的一本散文集,最早出版是在1996年6月,收集了1983年到1995年4月周国平的散文。在那个年代,周国平先生经历了人生特殊而重要的阶段,研究生毕业的他以接近不惑的年龄迎来了迟到的青春,一切都是那样新鲜刺激,希望在哲学的事业上有一番作为。然而,生活却发生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变故。也正是这些个变故,使他暂时搁置学术计划,而把更多的精力用来思考困惑的人生难题。现在看来,他所思考的确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思考的问题,存在、生死、平淡、追求、守望、爱与人生。
最近休假在家,没事就是看看书做做饭,做做瑜伽看看老爸。《守望的距离》是先听聪爸的电台然后买书仔细看的,有时静下来趴在书房慢慢看仔细揣摩作者内心丰富的世界,有时边做饭边听听电台,静静聆听聪爸不急不缓的倾诉。字字入耳,句句入心。就这样慢慢看着感动着,琢磨着领悟着。
第二辑《未知生焉知死》看了两遍听了不只两遍,对于生死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上没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儿。他走入这个世界的门户,他走出这个世界的屏障,都随之塌陷了。父母在,他的来路眉目清楚的,他的去路则被遮掩着。父母不在了,他的来路变得模糊,他的去路反而敞开了”是的,大多人对于父母都是这样的想法,在今年春节的时候父亲步入90岁,我满心欢喜的想着我自己也能活到90,好像父亲的存在是给我指明了一条生的道路。然而,在姑姑去世后卧床不起的父亲带给我的却是一种对于死亡的恐惧,以前总是担心失去父亲,担心父母没了之后自己也会变成一个孤儿,然而看完本书后我明白了生死。如今面对父亲,我多了一份淡定和坦然。
大多人对于亲人的离去是抱持一种不舍的状态,因为亲人的离去自己多了一份孤独,因为亲人的离去自己失去了一份牵挂,又或者因为亲人在世时自己没能照顾或者没能尽一份心而懊悔,这样就体现在亲人离去后嚎叫痛哭,甚至是昏迷不醒。我个人理解对于死亡的恐惧让我们不敢也不想面对亲人的离去,然而面对耄耋之年的老人,器官的衰竭使他喝水也会呛到自己,吃饭难以下咽,五六天拉不下来,身体的精神上的苦痛只有他自己才能明白。在他来看,生死已经淡然,死亡反而是一种最大的解脱,我们又何必苦苦纠缠?放下恐惧和焦虑,尽最大可能帮老人解除身体的和精神的疼痛,是目前作为儿女能做的事情。至于老爸的离去,我抱持平静的心,不纠结,不强求,顺其自然。
在第六辑《淡泊中的追求》“习惯于失去”一文中,我明白“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就其最终结果看,失去反而比得到更为本质。我们迟早要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赠礼――生命。随之也就失去了在人生过程中得到的一切。有些失去看似偶然,例如天灾人祸造成的意外损失,但也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人有旦夕祸福”,既然生而为人,就得有承受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至于在社会上的挫折和失利,更是人生在世的寻常际遇了。由此可见,不习惯于失去,至少表明对人生尚欠觉悟。一个只求得到而不肯失去的人,表面上似乎富于进取心,实际上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后一蹶不振。
联想到自己,以前总是为得到某种东西和荣誉而高兴,现在好多外在的事物已经不再重要了,反而是内心的喜悦和平和来的更为重要!以前总是为得到领导的赞许和嘉奖而信心满满虚荣暴涨,现在平静做好自己 善待同事陪伴家人一样感到幸福和满足。至于物质上的东西更是如此,家里东西多了定期整理,清除没用的东西,让家里更清爽;没有车开的日子里,走路上下班一样心怀感恩神清气爽。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11
优秀推荐:美,源于距离。
人生,源于哲学。
或许我们不明白存在的价值;或许我们不明白人生的含义;亦或许,我们不明白渺小的自己到底有何存在的意义……
我们不过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你感叹!
我们太过于渺小,所作所为不过是一些庸俗的不必,我哀怨!
而当我翻开眼前的这本书,周国平用35万个字告诉我许许多多人生的哲学,我突然明白我一直在虚度光阴,一直在杞人忧天,一直在愚蠢的幻想。
读《守望的距离》,领悟人生哲学。
这本书一共分为十四辑,每一辑都有一个主题,周国平在每一个主题里细细阐述自己的人生见解,或平淡细致,或晦涩难读,或平易近人,我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犹如品着上好的观音茶,沁香扑鼻而来。
其中,要数我最喜欢的,就是第十辑――《人生寓言》。
“人生就是一个从一而终的女人,你不妨尽自己的力量打扮她,引导她,但是,不管她终于成个什么样子,你好歹得爱她。”简短的引言,却铿锵有力,不缓不急地告诉你,不论人生是怎样的坎坷,或是怎样的乏味,你至少得热爱自己的人生,热爱自己的生活。短短二十六个寓言,却概述了人生的种种,我务必很诚实的告诉你,我并不能全部理解这些或浅或深的寓言。
但是,我乐于向你们分享这些,我所明白的――
从《告别遗体的队伍》里,我明白了生命害怕单调甚于害怕死亡,我们用一生充实自己的生命,无关于结局是否徒劳;从《潘多拉的盒子》里,我明白了灾祸其实源于自己悲观的想象,其实源于愚蠢的人的杞人忧天,因此,勿要用自己的思想来折磨自己,不如去干几件实在的事情;从《生命的得失》中,我明白了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而我们不能一直念叨失去的多少,这只会使我们更加伤心,正如上帝所说:“谁被这个念头折磨,谁的确就是最不幸的人;从《寻短见的少妇》中,我知道了生命得换位思考,有得必有失,想通便好;从《落难的王子》中,我懂得了灾祸发生时,要有一种正确的心态面对……
合上这本书,已经深夜了,我想,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人生哲学,更是一番大彻大悟的生命含义。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12
周国平说:“守望者”的职责是,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
在作者写作期间,生活中发生了一连串变故,因而偏多对于人生难题的思考,诸如生与死、爱与孤独、执著与超脱、苦难与幸福等等。事实上,这些问题是每一个热爱人生但又难免遭遇挫折的人都会面临的。也许正因为此,这本书让人悟到人生的哲理,能使人在面对命运的变故时,能够更从容一些,能使人时不时也思考自己的人生,在人生道路上走走停停,既不错过沿途的风景,也不落后于时代。也能使人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一)关于幸福
周国平认为:“世人常把善终视作幸福的标志,其实经不起推敲。若从人生终结看,善不善终都是死,都无幸福可言。若从人生过程看,一个人只要痛快淋漓地生活过,不管善不善终,都称得上幸福了。对于一个洋溢着生命热情的人来说,幸福就在于最大限度的穷尽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其中也包括困境和逆境。极而言之,乐极生悲不不足悲,最可悲的是从来不曾乐过,一辈子稳稳当当,平平淡淡,那才是白活了一场。”
幸福,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但是,有些人倾尽毕生之力去寻找幸福,却往往没有结果。其实,我认为,幸福就是享受生命的每一刻,不管你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只要你内心充实,那便是幸福。
(二)关于信仰
周国平认为:“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明显事实。这个事实是如此明显,以至于一个人并不需要有多么敏锐的心灵,就可以感受到了。其主要表现之一是:信仰生活的失落。人生缺乏一个精神目标,既无传统的支持,又无理想的引导。尤其可悲的是,人们甚至丧失了对信仰问题的起码认真态度,对之施以哄笑,以无信仰自夸。”
有人说:“这是个信仰缺乏的时代”。确实,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安全感。相反的,越来越多的人迷失在物欲世界的诱惑中,因为他们缺乏信仰。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因为他生活在盲目中,没有最高的来自信仰的指导。
(三)关于死亡
周国平说:“我们短暂的生命过于拥挤,我们把太多的光阴抛洒在繁忙的工厂和喧闹的市场。”人总有一死,无论经历多少喧哗和骚动,有过多少光荣与梦想,结局总要走向寂灭。他认为人如果想明白了生生必死的道理,他就不会如此看重和孜孜追逐那些到头来一场空的虚名浮利了。
就像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因此,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莫过于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才不会辜负来到这世上走一遭。
读完《守望的距离》,总能感受周国平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他告诫人们,不要让琐屑的生活淹没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不要失去精神家园。确实,一个人拥有精神家园,他才会拥有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03-26
守望的距离优秀高中作文07-24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01-28
守望读书笔记11-13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01-09
守望的距离优秀读后感心得感悟作文07-12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9篇01-31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读书笔记08-21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05-22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