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描写景观的作文4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景观的作文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景观的作文 篇1
家乡的竹林是我最爱的地方,是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我时常在竹林中,流连,徘徊,感受竹林幽寂清新的意境。
春天的清晨,蒙蒙小雨淅淅沥沥地纷飞着。
竹林怡然自得地沐浴在这润湿的雨中,竹叶上挂着的雨滴儿晶莹剔透,轻轻一摇,缤纷的雨珠落在脸上,凉丝丝的。雨中的竹林,显得更加苍浓郁翠,墨绿欲滴。这是一种闪烁着希望、洋溢着活力、充满着朝气的绿意啊!这一株株嫩竹,将会是春天旋律中一个个快活地跳动着的音符。
秋天的黄昏,落落余辉星星点点地飘洒着。
夕阳给幽静的竹林抹上一层温馨的色彩,晚风送来阵阵竹的.幽香。清风从竹林中穿过,竹叶在微风中轻轻摇响,竹影在轻风中摇曳多姿,风吹竹叶那飒飒的声音,应和着清泉那咚咚的声音,演奏着一首动听的歌。
夏天的夜晚,盈盈月光丝丝缕缕地倾泄着。
一轮明月升起来了,几颗孤星点缀于薄云间。清幽淡雅的月光泄下来了,给竹林披上了一层朦胧的轻纱。风,轻悠悠地吹拂着竹林,竹叶微微地颤动着,像是在喃喃细语。几只萤火虫,忽闪忽闪地,翩飞在幽静的竹林。恬静的月夜,星星伴着月亮,流荧伴着竹林……
在这喧哗的世间,家乡的这片竹林,就像一方净土。在这里,我感到自己心里像竹林里的轻风一样清清爽爽,像竹阴下的小径一样静静幽幽,像破土而出的新笋一样莹莹洁洁,像踏石而过的清泉一样澈澈澄澄。
家乡的竹林啊,我永远爱着你!
描写景观的作文 篇2
细雨蒙蒙,迎着丝丝寒风,我们来到了迷人的北固滨江风光带。来到风光带,以感受轻风的凉爽;傍晚,我登上山顶,可以领略夕阳的.缤炫;深夜,我登上山顶,可体味城市的繁华。风光带上,每日都吸引着男女老少,他们有的是为陶冶情操,有的是为了锻炼身体。不管何时,风光带上总是能看见行人迷人的笑容,听见行人快乐的笑语。春天,风光带上定是生机勃勃,鸟语花香,处处洋溢着春光;夏季,风光带上一定多了不少优美的乐声,人们一定喜欢晚上饭后在这儿吹着凉风听着大自然的音乐漫步;深秋,风光带上肯定也会姹紫嫣红,生机半点不减;冬日,风光带上一定有许多常青的植物,让冬天不再寒冷滨江风光带美轮美奂,让我如痴如醉。
描写景观的作文 篇3
去年暑假,咱们一家三口去春城——昆明玩。一下车就感觉空气清新,景色优美,一切都是焕然一新。
咱们先去石林玩。这真是大自然的杰作呀!瞧,唐僧西行师徒四人的石像。孙悟空抓耳挠腮,猪八戒踉踉跄跄,沙和尚忠厚老实,唐僧菩萨心肠,真是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呀!这边还有武松打虎,武松手上拿着一根木棍,老虎趴着正准备攻击他,真让人心惊胆战。
石林的石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据说有一个叫阿诗玛的姑娘,是个穷苦人家的女儿,她美丽极了。地主听了她的美名后,便让她和自己的儿子成亲。阿诗玛死也不肯,地主就把她和哥哥关在一起,她和哥哥想办法逃走了。地主要用洪水淹死他们,洪水过后,阿诗玛和哥哥不见了。岸边只留下两块石头,很像阿诗玛和她的哥哥。
石林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每年有数万人来这里旅游。
我喜欢奇特的石林。
描写景观的作文 篇4
踏出家门,看到满地散落的金黄色的桂花才忽然醒悟。秋天来的这么快!夏,已经消身匿迹。原先穿着单薄短衬衫的孩童,也披上了几件长袖。
秋姑娘悄悄地从那里飞过,把什么都变成金色的了。我走在那条熟悉的林间小路上,却有一种陌生的感觉。两旁的银杏树撑起金色的大伞。在阳光的照射下,掉落的叶子轻轻拂过我的面容,顺着发丝摔落在地上,我赶忙用手去接,生怕这些叶子在碰到地面的时候摔碎了。
前面是一片池塘,顽皮的鱼儿蹦出水面,划出一道金色的弧线,溅起无数的水花,碧波荡漾。引起水草在水底翩翩起舞。岸边火红的枫树林里住着几户人家,棕色的小木屋里发出悦耳的琴声,盘旋在空中变成金色的'音符。
过了池塘就是一片金黄的麦田,麦田上有着许多割麦的人们。男人们在前面卖力的割着,妇女背着箩筐在后面拾麦穗,调皮的小孩子则在麦田上奔跑、嬉戏、打滚儿,弄得满身都是泥土。秋风轻轻地撩起田野上忙碌的人们的衣襟,又像那些孩童一样在田地里躲躲藏藏。此时的景象成了一副秀丽的风景画。
秋天的声音是最亮丽的,听!喜鹊在给它的孩子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大山妈妈在给土地讲《牛郎织女》的故事……秋,像一个害羞的姑娘;秋,像一个顽皮的孩子;秋,是一种富贵的色彩;是一副最美的风景画。我爱秋,更爱金色的秋!
【描写景观的作文】相关文章:
描写景观的作文09-15
描写景观的作文10-19
描写景观的作文(精选)11-12
描写景观的作文[经典]11-19
有关描写景观的作文09-16
关于描写景观的作文08-24
精品描写景观的作文09-05
描写黄山景观的作文12-16
实用的描写景观的作文10-14
描写自然景观的作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