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卫星》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失落的卫星》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我喜欢读一些真实的故事,随笔游记可能是我的第一选择。轻松的同时还能足不出户的让自己的思想放飞到其他国度,既省钱又省力。
偶然间,在一档每期必看的《圆桌派》节目中得知一本好书,随即收入囊中。
茫然、徘徊、混乱是我开始看本书的直观感受,后来我才知道打开这本书的正确方式——看地图。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光是听到这五个名字就需要分辨一会。这还不算,书中还包含了大量晦涩难读的城市名称,历史人物等。如不是对照地图阅读,我很快就变成一只无头苍蝇,迷失在中亚五国的领土上。不过这也在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本书作者为了能够写此著作而付出艰苦的努力。作者刘子超(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员)为了能够更透彻地了解这五个神秘国家,自学当地语言并且用九年时间深入中亚旅行,探寻当地人的思想、历史、生活,并通过阅读世界各地为数不多介绍中亚五国的书籍,思维极其缜密地完成了这本随笔旅行笔记。本书作者竭尽所能的把自己看到的细节活灵活现的呈现读者面前,让我们在看书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看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亚的混乱与彷徨:1937年,斯大林将二十万远东朝俄边境的朝鲜人流放到中亚的一个小镇。至今他们的后代还留守在此,他们长着精致亚洲人的面孔,说着俄语,却身在哈萨克斯坦。你问他们怎样定义自己的国家——“你用什么语言思考,你的祖国就是哪里。”
刘子超在游历过程中并不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流水账似的记录下来,而是通过对事物的'多元化的解析让读者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对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细致描述让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以第一人称视角去感受神秘、虚幻的中亚五国。多方位的描述让我对其中的苏联摇滚教父:维克多—崔,以及作者多次提及的亚拉拉特白兰地酒兴趣倍增。这样立体的写作手法也给了经常写游记的我很多创作上的启发。
书中主要就是阐述中亚五国人民在各种人文、历史、自然环境冲突下挣扎、生存、生活的现状,这也正是吸引作者来到中亚的原因。
最后引用本书中一段话:“经历过蒙古入侵、汗国争霸、苏俄重塑以及独立后的混乱与复原,中亚又恢复了长久以来的模样——像一颗卫星,徘徊在不同文明与势力之间,校正着自己的方位。”
【《失落的卫星》读后感】相关文章:
《失落的文明》读后感01-27
失落的玫瑰读后感11-28
失落的文明读后感12-13
《失落的宝藏》读后感05-22
失落的秘符读后感01-18
《失落的一角》读后感11-23
失落的一角读后感12-07
失落的情感缘何失落的爱情散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