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调查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节的调查报告1
台风,这个词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在天气预报、新闻媒体和网上都争相报道着最近几个星期的“海棠”、“麦莎”两次台风。
今天,“麦莎”来了,我还亲身去体验了一番。一出门,台风就把我吓了个胆战心惊--不远处一块广告牌从天而降,与建筑物摩擦了几下就“啪”的一声落了地。我想:幸亏那里没人,不然砸到行人身上可不是小事了。我不经意间抬头看了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发现一个花盆正在扭着身子,似乎在说:“你再过来,我就掉下来砸你!”吓得我赶紧抱着头,逃离了这片“危险地带”。
在街上,更是觉得处处充满着危险。想靠左边走,总是害怕广告牌掉下来;想靠右边走吧,又怕被摇晃的路灯砸了个正着。马路旁的树也被吹得痛苦的扭曲着身子,发出“呜呜”的“哭”声,但这仅仅只是打了个擦边球呢!看来,台风的威力还真大呢!在台风面前人类是多么的弱小,像一只巨形的手肆虐着大地,让我望而却步。台风究竟是什么?这巨大的威力从何而来?又如何消失?在她面前我们不会束手无策吧!我的内心充满了无数的疑问和好奇,自然界的奥秘已牢牢地吸引着我,我为此而激动。小课题研究的内容有了!在大自然的怒吼声中我踉踉跄跄跑回了家,解开自然之谜已成了我的当务之急。
一、台风的由来台风是一个强烈的热带气旋。它好比水中的漩涡一样,是在热带洋面上绕着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同时又向前移动的空气漩涡。在移动时像陀螺那样,人们有时把它比作“空气陀螺”。由于台风影响时常常伴有狂风暴雨,气象上给它取了一个与普通大风不同的名字-台风。
二、台风的命名台风有许多名字,如“麦莎”、“云娜”等等,像是人名。我听到妈妈不只一次地问过:“台风干吗取这些名字?”但从没有过答案。你也想知道这些名字的由来吗?
春节的调查报告2
一、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另一名称为“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目,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直到正月十五,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风俗习惯,许多相传至今。
关于过新年还有一种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除夕这天从海底爬上岸伤害人命。一位智慧的老人,在门上贴大红纸,燃放能发出劈劈啪啪响声的竹子,把“年”吓跑了,人们再也不用四处躲藏了。因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二、春节的习俗: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主要有:
1、腊八粥:腊八这天,不管富人和穷人,家家都要喝腊八粥,是过新年的前奏。这天之后,人们就开始购置年货,打扫卫生,布置居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来。
2、祭灶神:腊月二十三,人们供红烛、糖瓜,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3、扫尘:腊月二十四,全家一起年终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
4、贴对联: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对联,表达人们迎新纳福,祈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5、贴年画:年画和对联一样,起源泉于“门神。”各种彩色年画,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发展到现在,月历和年画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挂历。
6、倒贴福字:人们用福字来表现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
7、除夕守岁踩岁:除夕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的重要时候。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别换新岁。俗称“熬年”,在年夜饭之后,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
8、年夜饭:除夕之夜,全家一起吃团圆饭。寓意着全家团圆。
9、压岁钱: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10、放爆竹: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给人们带来欢娱和吉利。
11、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与年夜饭一样,最能体现年味儿的春节习俗。拜年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
12、逛庙会、观社火:庙会上,人们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还有各种小吃和传统节目: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13、包饺子: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饺子的形状象元宝,意味着包住福运,象征生活富裕,大吉大利。
14、元宵:元宵节吃“汤圆”,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
三、不同时期的过新年方式
下面由我来当小记者,分别采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是怎么过春节的。
1、 爷爷奶奶儿时的记忆。
小记者:“请问爷爷小时候过新年吃什么?”
爷爷:“我小时候,过新年只能吃黑面馒头,最好的情况是在初一早晨吃上一块白面馒头。”
小记者:“啊?那么不好!怎么不吃点面包什么的。”
爷爷:“那时穷呀!哪像你这么富有,还有地主要来收税呢!”
小记者:“那过新年放鞭炮吗?”
爷爷耸耸肩:“也放鞭炮,但是只有一小挂,没有现在这样五彩缤纷的烟花。”
“那你们过新年有压岁钱吗?”小记者好奇地问。
“当然没有了,都没钱吃白面馒头,有什么压岁钱呀!”奶奶插嘴说,“那时候呀,我们过新年都追着大人磕头,只为了女孩要花,男孩要炮。”
小记者:“没有压岁钱还要拜年吗?”
爷爷说:“当然要拜年,初一的早上,早早起床,先给长辈一一磕过头,才能吃饭呢!”
“我的妈呀!我可不要回到旧社会!”小记者惊呼到。
2、爸爸妈妈儿时的过新年方式
小记者:“请问您小时侯吃什么呢?”
爸爸:“我小时候,因为爸爸在外面工作,所以过新年不但可以吃上大肉包子,还可以吃到香喷喷的肉呢!”
“哇,那么好,比爷爷奶奶可强多了!”
“那当然,旧社会正在一点点地消退嘛!”爸爸一本正经地回答道。
看着爸爸那得意洋洋的模样,我接着问道:“那你过新年玩些什么呢?”
“过新年可是我们的天堂,穿着新衣服到外面去拣许多的鞭炮回来,每天都有小鞭炮放。”爸爸说。
“为什么不买成串的新鞭炮回来,那不是玩得更爽吗?”我问道。
爸爸的情绪开始失落起来,“那时大人怎肯花这个钱呢!他们觉得花钱给我们买炮是一种奢侈。”
“那您能有多少压岁钱?”我问道。
“大概一次20元吧!”爸爸怔怔地说。“已经很不错了”妈妈插话说,“我小时候,奶奶让磕头,一次才给2元呢!”
“那你们的年有什么好的?”我嘟囔道。
“好玩着呢!”妈妈说,“我们小时候,快过新年时,会上街买漂亮的年画送同学;大人们都休息下来了,在一起耍狮子、舞大龙、划旱船、踩高跷……大人玩得热火朝天、红红火火,我们跟在后面,一路吃着、笑着、闹着,别提多开心了,可惜你现在看不到这个场面了。”妈妈一连串说了这么多,我真担心她会喘不过气来,馋得我呀……
看着我有点失落的表情,妈妈又说:“还是你们幸福,我小时侯,为了能吃上肉,妈妈晚上煮肉,我就像只小馋狗,围着妈妈,只等着香喷喷的肉出锅,好有大骨头啃。”哈哈,我又笑了。
想想我们现在过新年,可以随心所欲地放鞭炮;吃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压岁钱也比爸爸妈妈小时候多,坐在家里用手机就可以拜年;生活不知要比以前强多少倍呢!但是,在娱乐的过程中也失去了许多的年味儿和乐趣。
通过调查,我发现:传统文化习俗正在一点点消退,新的过新年方式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其实,春节的一些传统文化习俗不应该被我们丢掉,有了它们,我们的春节会过得更加丰富多彩。
春节的调查报告3
经过一定范围的调查,得出此报告(范围有限,不能全然说明一切)。
普遍的人购置衣服都是在春节前的一个月内,因为那时商场都抓住了机会,纷纷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这样便吸引了广大的购物爱好者(尤其是未工作的母亲及已经放假的中学生和少数的青年)。其实这样的购物热,并不是眼见的那样实惠,细细调查发现,那些所谓的打折的优惠,都是商家的一种获利手段,这些打折品的价格都是经过提升后,再处理的,经过对比有部分物品打折后比其它时候更昂贵。
另外就是近年的十天左右,人们都开始精心备办年货,有的人需求较大,而价格也在不知不觉中有所上涨,只是幅度不大。许多人购置的主要是烟火(城市居民,以及家里子女较多,也比较有钱的农村居民),糖果及一些干货。这些都是人们年三十所需品。
另一现象是,这段时间内,已放假学生是绝大数的光顾者。因为这时,很多的家长都还在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管理自己的子女,所以他们才可以放心大胆的上网。
大年三十,不管是乡下的农人,还是在外工作的,或是城市的市民,都会在这一天去购置主食,主要是鸡鸭鱼,有钱的就再购置更贵重的肉食。另外就是些新鲜菜食,主要是炒肉的配菜及煲汤的原料,而猪肉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居民去购买,住在农村的人们也会购买一定的肉,尽管他们杀了猪(其原因是他们已经把肉用盐腌制过的,口感已经不佳)。这天购衣物的人仍是不少,因为都有一个观念,新年穿新衣,但是此观念也在一年年的淡化。
年后的节日中,人们的主要消费是集中在了餐饮上,绝大多数的城市居民会和自己的朋友,亲戚一同到街上享用美食,此时生意兴隆的餐饮店主要是集中在商业购物区,以及平时比较有名的餐饮店。但是有一个现象是现在人们暴露出来的,那就是人们对食物的健康关注程度还不高,而是对随大流及追求美味就足够了。
年后的生活再提到网吧行业,这时可以发现,这些网虫已不是学生为主,几乎都是那些工作不久的青年,他们这时主要也是玩游戏为主。这也许是为了减轻一年工作下来的压力和缓冲疲惫。
再看年前红火的服装店,白天还有些顾客外,晚上就是暗淡了。
这时仍不褪色的商业,也许就应该算大型商场,诸如超市(人们要买礼品送亲友)。
我的建议:如果有愿意从小事业开始创业的同志,可以从餐饮开始,我觉得这个餐饮要给出合理的价格让顾客接受,但是自身的利益也要可观,再者要有好的地段优势。
春节的调查报告4
调查目的:在春节期间,我国每个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庆祝,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应了解这丰富多采,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
调查时间:xx年xx月xx日
调查地点:家中及周边
调查对象:家中及附近老人
调查方式:询问并记录
调查结果: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直到正月十五。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扫尘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就一直留在家中,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恶行。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到灶房摆上桌子,向灶王爷敬香,供上甜品。举行过祭灶后,便要扫尘,新春扫尘其用意是要把“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腊月三十贴门神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守岁年吃饺子放爆竹给压岁钱
除夕是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过年都有贴门神春联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旁,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春联原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大红纸上,有吉祥避邪的意思,但守制要用白绿黄三色。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饭要慢慢地吃,一直吃到深夜,而饺子则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在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到半夜子时吃。当新年钟声敲响时,整个中华大地上爆竹声震响天宇。下面就是给压岁钱,这可是我最喜欢的节目了。
正月初一开门炮仗拜年聚财春节早晨,开门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称为“满堂红”。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表达美好祝愿的方式
拜年的形式
一是走亲戚的拜访。初一必须到长辈家,须带礼物。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般寒喧两句就要告辞。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一年来欠人家情,就要借拜年之机买些礼物。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见面彼此说:“恭禧发财”
另外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
正月初二祭财神
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新年中第一个十五月圆之夜,天上一轮圆月朗照,人间则聚食形如满月的元宵。今天,元宵的吃法就更加丰富了,不少人甚至开始了中西结合吃法,比如巧克力就已成为元宵馅之一。鳌山灯杆、火树银花,这是元宵节最突出的景观。张灯放火、观灯游赏是元宵主要的节俗活动。元宵节真是中国的狂欢节
过了正月十五,这一年的春节算是结束了
春节的调查报告5
从各方面统计和估算的数字分析,广东人过春节花钱越来越大方。在广州一大学做教师的小彭称,因为供了一套房,加上孩子上学,所以一家人春节花费还是比较节省,但即便如此,置办年货加上亲戚、朋友、同学人情的走动,还是花去7000元。在白领阶层中,小彭的钱花得还不算多。今年天冷,又为逛商场多吃多穿多花费再添一把火,几乎所有的消费场所全面火爆,春节前后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消费时段。
广州市的天贸南大、广百集团等百货公司,今年春节的期间投放市场的商品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而销售增幅也同样超过20%。其中,广百初一至初七销售额达3365万元,增幅达45。5%,这说明了虽然供应量大,但是需求量也在增大。而且友谊百货1月前28天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0%,王府井这28天的销售额已达到去年一二月的销售总和,相当于去年全年销售额的1/3。
省经贸委市场流通处罗房枢说,今年春节来得早,从元旦开始市场已开始启动。在前后持续约一个月的春节消费月里,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全年月平均零售总额上涨约30%,达到600亿元。分摊到全省近8000万常驻人口粗略估算,意味着平均每人花费近800元。这还是一个较保守的测算数字。
横看竖看春节地位有变
消费虽然依然火爆,但年味似乎并不是用金钱能买得到的。
说到年味,人们的眼前常常会浮现这样经典的传统图景:风雪夜归,阖家团圆,围炉夜,守岁至明,开门三声爆仗。新年游,看花市,百戏竞阵,货郎蚁集。然而年复一年,这样的简单图景反而离我们越来越远。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暨南大学商学系主任杨建华认为,花钱更多,但品味年味更难的原因很多:
其一,将春节的过去与现在纵向相比,过去过年是人们一年消费的集中体现,虽然现在仍是这样,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过年消费远没有过去那么高度集中。如果划曲线图,过去的曲线更陡峭,现在则平缓得多。
其二,将春节放在全年中横向来看,过去的文化较为传统单一,春节地位高企,现在东方西方文化交流,古代现代文化荟集,一年大小节日隔三差五就有一个,冲击了春节的传统地位,使得春节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不再那么神圣化。特别是年轻消费者,传统观念更是淡薄。
一位消费者对记者表示:“该买的总是要买!和其它日子一样,春节只是给了自己一个花钱的理由而已。”
大人小孩不用等到新年就能换上新衣裳,餐桌天天都能摆上以前过年才能吃到的美食,小时候盼望能打打牙祭的“年”也就极大地失去了它的意味,没有人再炫耀自己的新衣新鞋,因此人们越来越体会不到“年”有什么特别。
别样消费冲淡年味
剪窗花、放鞭炮、拜祖宗天地等许多传统过年的习俗,现在已经变成一种文化的符号和标签。在新兴消费观念的支撑下,日益兴起的别样消费正在逐日冲淡年味。
当然,过年办年货,全家老少买新鞋新衣等传统消费需求仍然存在,且还在增长。以广州酒家集团为例,其年宵品市场的投放量比去年增加了50%,仍是供不应求;传统年货一条街也是各商场、超市的保留“节目”。但是年货制作的社会化、商品化,包括吃年夜饭的酒店化,极大地冲淡了传统年味。或者说,这过年味“不地道”了。
虽然如此,“年”的“旧瓶”中更添进了许多“新酒”,别样的消费更是冲淡了传统的年味。譬如短信拜年使拜年这一大过年的重头戏大大简单化,仅广州移动除夕一天的短信发送量就达3500万条以上。拜年在许多年轻人眼中已经淡化为一种形式。
大量市民的出游计划使得广州传统年节市场上部分消费者缺席,不少人已不再坚持“风雪夜归,一家团圆”。广州市假日办的调查显示,在1960位被访者中,春节黄金周期间有意出外旅游的比重为57。3%,比去年同期上升了9个百分点。根据测算,出游者人均花费552。9元,预计全市居民旅游总花费21。6亿元。同时,随着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多以及节前掀起的一股购车热潮,今年春节不少市民自己开车回家过年,而选择了自驾车游的人也明显增多,自驾游已成为一种过年时尚。
传统的“年味”还转移到了车市、楼市。除夕日,在汽车市场仍可以见到不少人在看车买车。他们是怀着节日购车会有优惠的心理来到这里的,而商家也想尽量回笼资金过年。而广州春节的楼市从早年的“7天不卖楼”到“初三、初四启市”,到去年的“春节照常卖楼做展”,虽然一年一变,但基本上都是销售之前的尾货。今年春节楼市再有新突破,众多楼盘都将一批保留单位或者新货在春节期间拿出来入市。不少广州市民乘春节相互拜年时候顺便来看看楼盘,体验小区的良好居住环境,即使拜年期间不成交,节后也可能付诸行动。
因春节而拉动的像家电、家具、楼房、靓车、旅游等部分消费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因此传统型消费虽然也有所增长,但相比之下,其“光芒”就变得十分微弱了。
春节的调查报告6
从进入腊月门儿开始,距离我们中国的最传统节日——春节,一天一天的临近。从腊月初八到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春节。
腊月初八,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腊八”,这一天,我们要吃腊八饭,所谓的腊八饭,就是把几种杂粮放在一起熬成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腊八粥的品种花样也日益繁多。关于为什么要喝腊八粥,民间也流传着许多传说。有说某人坐吃山空后苦思悔改,痛改前非以此为鉴的;也有说朱元璋当皇帝后,为不忘从前的艰难经历而教育后人的。但不管哪种传说,都表达了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好年景的美好心愿。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小年,民间叫法是“辞灶”。每年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就会“请”来“灶王老爷”,有的叫它“灶码”。上面是“灶王爷”的画像,下面是一个二十四节气表。
辞灶这天是灶王老爷上天见玉皇大帝的日子。“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所以灶王老爷走的时候要给他吃糖,让他上天以后多说好话,以此保佑一家人来年丰衣足食。
“灶王老爷本姓张,一年一碗大面汤”,这天人们要放鞭炮,吃面汤(面条),有的地方吃水饺。吃饭前要祭祀,摆供桌,供桌上面用小碟盛着糖、水果等供品。晚饭时把灶码上面的灶王老爷剪下来烧了,把剩下那块灶码头(二十四节气表)贴在锅台上面。
辞灶这天还要大扫除,把买来的新笤帚用绳子绑在长棍上,把家里的边边角角都打扫干净,以除旧布新,让灶王爷将这家干干净净的情况上报天庭,以祈降幅。
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还要贴春联,有的人家会在大门前挂两个大红灯笼,有的人家把灯笼挂在院子里的树上,除夕晚亮一夜长明灯。大红灯笼的确给这个快乐的节日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
奶奶家年三十不但贴春联,贴福字,还要贴萝卜钱(也叫过门钱),就是在每个门的门楣上,窗户上都贴上萝卜钱,有贴万事如意的,有贴招财进宝的,有贴吉祥如意的,都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三十下午,女人们包饺子,置办吃食,男人们还要拿着供品,粮响到祖宗的坟地里上坟,请祖宗们回家过年。年三十晚上吃的饺子是肉馅的,随着噼里叭啦的鞭炮声,一个个胖嘟嘟的饺子也端上了饭桌。
除夕夜的饺子一定是素馅的,奶奶那里大部分人家都包豆腐的,因为豆腐谐音“都福”,大家都有福的意思。
姥姥家会把钢蹦洗净,一般放十个,象征十全十美;把泡好的小枣十个,象征甜甜蜜蜜;把年糕切成十小份,象征步步登高,包到饺子里。除夕夜吃到钱的预示来年钱财满贯,富贵有余;吃到枣的家庭幸福,甜甜美美;吃到糕的事业有成,新的一年一定官运亨通,步步高升。当然这些都是人们的美好理想与追求罢了。
然后就是守岁了,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除夕夜要进行一系列的祭祀和祈福活动,院里摆上供桌,供上香案,烧上高香,把叠好的金元宝用笸箩盛好,等到快十二点时,拿到院子里烧了,这时早已挂好的长长的鞭炮也已点着,四面八方噼里叭啦响起了鞭炮,万家灯火,彻夜的欢声笑语。
一大家子人,老的少的,一个都不缺,大家脸上都挂满了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看电视,吃瓜子,满屋子的和谐,满屋子的喜悦。各家各户都吃起了团圆饺子,大家互相问好拜年。老人们把早已准备好的崭新的压岁钱喜笑颜开的塞到孙子孙女们的口袋里,孩子们高兴的依偎在老人的怀里,大人们拿出给老人买的喜庆的唐装,给老人穿在身上,多好的一副天伦之乐图。
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有的地方已不再那么早过年了,有的早起四五点钟过年,有的六七点钟,一切都以当地风俗为主。
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成群结队的人们便穿着崭新的衣服开始走东家串西家,互相拜年问好。先是自己本家的,一个老祖宗,到处去转转,挨着问个好。平时忙没功夫串门的,也趁这个机会访一访老邻居、看看老朋友,走到哪里,哪里都有笑声,哪里都有祝福。现在信息发达了,不管相隔多远,一个电话,一条信息,就把年来拜了,就把福来祝了,而且也乐在其中!
姥姥家现在还时兴跪拜礼,就是给长辈磕头。没出阁的姑娘不磕,结了婚的小媳妇就要跟着丈夫,和家里的其他男性一起给长辈磕头了。在正屋摆放中堂香案的下方,放一铺垫,小辈们就跪在这块铺垫上给长辈们磕头,一位长辈磕一个头,初二姥娘初三姑初四初五拜丈母,这几天给长辈磕头是最隆重的,年龄小还会得到一份压岁钱,因此年年喜欢磕。年龄大的不愿意也没办法,就是装装样子也还是要磕的,这一风俗,也许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一种祝福形式了吧?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吃元宵,庆团圆。新春期间的节日活动也将在这一天达到一个高潮。
元宵节,也叫“灯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点起万盏花灯,携亲伴友出门逛花市、放焰火,猜灯谜,载歌载舞欢度元宵佳节。
这样人们就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和美、幸福、团圆的新春佳节。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一些地方的风俗可能会逐渐变化,除旧迎新,跟着人们的美好理想前进!
春节的调查报告7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家人团聚,欢天喜地的日子。在新年悠悠的余韵中,人们摸摸荷包发现瘪了不少。仔细一回味,不少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春节虽然好,但是也是一个消费开支非常大的节日。春节消费集中在食品、礼仪、服装、文化等方面、对此,我对家里的消费情况做了一次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食品消费
春节还没开始,家里就忙着买年货,一回家就看见一大堆各种各样的食品。在春节消费中,食品消费占的比重最大,基本上占了45%。由此可见,对于春节人们还是比较传统的。劳动了一年,人们都希望在年尾时好好享受一下犒劳犒劳自己,大部分认为,在年尾时就应该吃好,我们家里也不列外。从食品消费中看,零食方面的东西少了,水果类的东西多了,最多的就是吃的肉和蔬菜,这部分支出又占了食品消费支出的30%。
由调查可见,吃,在人们心中占的位置重大,人们的消费思想还是处与传统阶段。
二、礼仪消费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家人团聚,欢天喜地的日子。大部分人走访亲戚,互相送礼也是不可少的。当今社会,春节送礼,许多人已经司空见惯了。许多人认为,春节送礼时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我们家里,春节走访亲戚,给小孩压岁钱,占了春节费用支出的第二位。占消费总额的30%。今天这家,明天那家,不知不觉,钱就出去了。而且春节走亲戚,也得送礼,也得花钱。别人家里有小孩的,压岁钱也时免不了的。
从某些方面看,春节走亲戚,送礼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亲戚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加深了感情、这样的消费也时值得的但是,另一方面看,春节走亲戚,有时只成了一种纯粹的社交,时一种生存的手段。这大家认为“送礼”往往会让人在人情往来上有点累,这“累”需要精力的付出,更需要人民币的“支持”。这是一个弊端。
三、服装消费
过新年,穿新衣、我想这是一个深入人心的观念、一到过年,人们便开始忙碌,买衣服之类的服装消费怎么都是少不了的。穿上新衣服好像就预示着告别了旧的过去,迎来一个崭新的开始。而新衣也代表了人们对下一年美好的期望。在家里,买衣服也成了一项忙碌的事情。但有可能是时代观念的转变,现在的我们在过年的时候在服装上面也不怎么讲究了,所以服装的消费相对也就少了。而今年的服装消费只占了总消费比列的15%。服装的重要性在降低。
四、文化消费
这好像是在春节消费中最容易忽视的部分。在过春节时大部分人都只注重吃喝玩乐去了,很少有人注意到文化消费方面。在我们家里,文化消费的主要消费者就是我了,不过所占的比列也少的可怜,仅仅只有5%。也不过是买了点书和出去玩。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转变,文化消费在春节消费比重占的比列也在逐年上升。而且据报道,在其他大城市,人们现在过年也爱往书店跑了,相信不久之后,文化消费的比例会大大的上升。这是我觉得应该消费的地方,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素养又有什么不好呢?
五、娱乐消费
现在的人越来越懂的玩,过年更是该放松的时候,于是娱乐消费的比列便直线上升,大人们就爱打打麻将什么的,小孩就爱三五几个约着出去玩。我们家的娱乐消费占了总消费的15%,也算合理。
总的来说,过年开支相对平时大多了,人们似乎都爱把东西集中在这一个时候买。而消费的内容也涉及到各个方面,样样不缺。吃、玩、穿,是人们消费的大项目。不过从调查来看,人们的消费观念还是没怎么变,在有些方面有些盲目,在某些方面有投入太少。消费观还有待提高。
相信在以后,人们会逐渐合理消费,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春节的调查报告8
调查报告
由于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节约”一词在人们的心里已日渐忽视和淡忘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种种的浪费现象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其后果是很严重的!13亿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元,一年全国就浪费了4745亿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65万吨粮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费1吨水,一年全国就浪费了156亿吨水!积沙成堆,积水成河。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够节约一点点的话,就不会出现这些巨大的浪费了!
春节诚然是个喜庆的节日,我们在玩闹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节约。据调查显示,人们春节期间的浪费竟是平时(非节假日)的10倍!这些数字真要算起来也可说是天文数字了。
人们种种的浪费现象,水、电资源与食物资源的浪费尤其严重。
“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的广告虽然随处可见,但是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真正重视。我国是有大量的“水”,但好的水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人们再没有节制地浪费水资源和污染水资源,只靠污水处理是难以扭转缺水这一局面的!
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最新的水资源十大浪费现象:
1.刷牙时不关水龙头;2.洗澡涂肥皂时不关水龙头;3.自来水管发生漏水或爆管未得到及时修理;4.用过量水洗车,洗车的水未能循环使用;5.随意开启消防龙头用水;6.老式便器水箱容量过大,大小不分档;7.洗衣服时不用手搓而只用水冲;8.直接用自来水冲洗道路;9.在公共浴室洗澡后“人离水未关”;10.解冻海鲜使用“自来水常流法”。
显而易见,这都是我们熟悉的日常行为,勿庸置疑,我们的节约意识还有待提高!
调查结论
很多人认为,节约是一种“寒酸”的生活方式,现在的生活过得这么舒适,哪一点点浪费又算得上什么呢?我是这样认为的,假如换一个看法,大家眼里所谓的“寒酸”,其实便是节约了。节约是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是一种好习惯,是一种品德。
后记
“节约资源,从我做起。”杜绝浪费现象,说易不易说难不难,关键是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春节的调查报告9
前言:了解春节
我们都知道在去年奥运年的时候国家就已经实行塑料袋的禁用。但是在我的调查数据中显示35%的人群还没有真正地去执行。不过我们知道这是需要一个过渡期的。对于政府社在环境保护方面做法和成效方面。55%的受访者的态度是政府的环保的监管力度还是有待提高和改进。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内容: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小年——腊月二十三
当代许多大学生专业不对口,发现自己所学知识难以达到市场需求,从而缺少了很多从事社会实践的机会,自然对社会调查报告也是采取不在乎的态度。
我们北方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
小年也叫祭灶节。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接玉皇——腊月二十五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调查显示,选择做技术工人或农民的人数合计不到8%,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当前工人和农民的境遇和社会地位的确无法与其他几种职业相比。而且这一代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即使农村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也远不如以前的孩子,城市的学生劳动的机会更少。家长、老师仅对学生的成绩提出要求,甚至还向学生灌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落后思想,这些都增加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事实上国家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且学生中的大多数也将进入普通劳动者的大军,追求较高层次的职业本也无可厚非,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的态度既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人成长。因此在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对生产劳动的深厚感情是一项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码。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厌服邪气者也。” 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幅“春联”。 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目前我国的发展形势下,针对城市的环境治理资金尚且不足,更不用说广大的农村了。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许多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得不到落实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严格控制在风景区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旅游饭店,使风景区环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我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大年三十是“除夕”。
有些人经常随便地把一次性饭盒、一次性塑料杯,还有白色的塑料袋,往小河随手一扔,就一走了之了。里面的污染物会渗透到深水里。水就会污染,也会造成白色污染。
现在世界上的能源供应量已经为数不多了,我们必须在能源枯竭之前开发新的能源,所以我们要知道能源的发展史,这样才可能找到新能源。而且,光这样是不行的,如果能源的污染太严重的话,恐怕还没等能源枯竭,地球早已成为混球一个。所以我们要在开发新能源的同时保护能源。正因为这样,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
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大年初一,开门炮仗。
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儿童多生长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环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确调教。调查显示,许多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惯,缺乏道德约束,经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诱,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小事升级,打架斗殴。
大年初一早晨,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每户人家都要起来。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红爆竹,即做爆竹的纸必须是红色的,保证爆炸以后红的纸屑能够遍地铺满,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象征新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这时满院瑞气,喜气洋洋。这就是“开门爆竹”一说。而且,满院的爆竹碎红是不能扫的。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如果非要扫地不可,必须从屋子周围扫到中央,这称为“聚财扫”,据说这样可以聚集财气。同时,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现在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被调查家庭中有近60%的家长都在双休日为孩子安排了兴趣班课程,有关子女的各项支出中,占据前两位的是:上兴趣班(占80%以上)和买书(近60%)。
正月十五——元宵节
这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结尾:春节的意义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的调查报告10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而又重大的节日,贴春联,放鞭炮,给孩子压岁钱等成为了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习俗,每年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也成了固定的传统。一向喜欢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家乡人民会选择怎样的方式过大年呢?他们的年夜饭在哪儿吃?大人们的消费投向在哪里?孩子们的消费方式又有哪些不同?于是,围绕上述几个问题,我就小区的春节消费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 年夜饭在哪儿吃?
关于今年的年夜饭,70%的被采访者表示要在家里吃,30%的被采访者表示会选择在酒店里享受店家推出的年夜大餐。
在饭店里吃年夜饭,48%的消费者预计消费在1000元以下,22%的消费者预计消费在1000~20xx元,12%的消费者预计消费在20xx~3000元,有10%的消费者称,他们的预计消费在3000~5000元,有8%的消费者打算花费5000元以上。这说明了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消费观念改变的同时,已经逐步养成了节约的习惯,不再刻意追求"天价"带来的那份虚荣,而是选择过一个富裕而不浪费的春节。
二、 大人们的消费投向在哪里?
在调查中,大人们的消费投向可谓五花八门。在这其中,送礼以微弱票数胜出,其次是餐饮,购置衣服,旅游,文化娱乐等。
亲戚朋友互相拜年,自然少不了送礼。调查发现,过年的人情消费最多超过5000元,最少的也有近千元,这其中包括给亲朋好友的礼品、礼金,给孩子的压岁钱等。俗话说得好:"今朝有酒今朝醉",71%的被采访者表示春节送礼会选择白酒,而白酒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平均送礼金额中也是白酒最高。23%的被采访者表示会选择一些保健品送给亲友,还有极少数的人表示会选择其它有意义或对方真正需要的礼品。一位丁先生说:"过年嘛,亲戚朋友之间难免要互相走动,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高了,送礼也讲究档次,送低档的东西面子上说不过去。"其实,春节人情消费的增加只是一个缩影,不仅是春节,就是平时,人情类的消费也占了人们消费中的很大一部分,成为一项很主要的消费。随着家乡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情消费也在不断上档升级,礼金数额水涨船高。人情类消费的增加也成为很多人的沉重负担,尤其是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一位去年春节期间人情类消费达到4000多元的张先生就无奈地表示"这样下去实在吃不消"。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对很多人来说,春节活动基本上围绕吃进行。那么,居民们春节期间在食品方面到底要花多少钱呢?据我调查,大部分居民一次购物花费大多在200元至600元之间,有不少还上了千元。邻居林叔叔跟我说:"我家买了3000多元的食品,装了满满三辆手推车,我儿子还吵着说不够呢。"在购买食品方面,我了解到,有以下几种食品几乎成为了家家必备的:各类小食品、糖果、瓜子、饮料、葡萄酒。除了葡萄酒所占花销比较大,其余各项基本在三四十元左右。此外,餐饮消费也是一大消费支出之一。对多数人来说,春节期间走亲串友是常情,既是如此,就免不了要吃吃喝喝,我从家附近的一些酒店了解到,今年春节从三十到正月初五的酒席早20天前甚至更早就被预定一空。在酒店消费的居民大多是图个方便,不愿亲自下厨,但也有不少人为追求家庭气氛,在家里设宴招待亲友的。小区的一位王女士说:"过年不就图个吃饱喝饱嘛,还是在家里吃比较实在。"
春节本就是个辞旧迎新的日子,因而大部分人选择春节期间购物添置新衣,对小孩子们来说,穿着新衣服、新鞋子在伙伴们面前炫耀别提有多得意了。一位刚刚放假的孙女士告诉我,她们这些职业女性平时因为工作忙,根本没时间购物逛街,而这正好提供了她们休闲放松的平台。而那些平时在家操持家务的家庭主妇此刻也终于得以休息,相约几位闺蜜一起为自己、爱人、孩子购买新衣服,一位整日围着老公孩子转的阿姨提到这儿时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平时从早到晚都忙着做家务,哪有时间打扮自己,现在春节到了,自己也可以好好放松,休息一下了。"
相对于"十一"、元旦等节假日,春节是最受居民关注的一个节日。在被采访者中,85%的人认为,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重要,最特别的日子,对他们来说,与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看春节联欢晚会是他们最大的满足。54%的被采访者表示要在家度过春节,16%的被采访者表示会携带家人去外面旅游,27%的被采访者表示会在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也有3%的被采访者表示会以知识充电或健身的方式度过春节。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春节期间外出旅游业成为大部分人的选择。一位陆先生说:"每年春节带着家人出去旅游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调查显示,在旅游形式上,58%的人选择随团出游,42%的人选择自助旅游。在地点上,广东、厦门、深圳、云南等气候宜人的南方和气候相对寒冷的北方城市(如哈尔滨、长春等)最受欢迎。在境外游方面,香港仍是许多人的首选。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而如今那浓浓的年味似乎越来越淡。在对待春节的态度上,有65%的人认为现在春节年味太淡,缺少传统文化,希望能过一个传统型的春节,17%的人认为现在的春节简单轻松,比传统春节要好,另有18%的人认为现在的春节和"五一""十一"长假没什么两样。为了丰富小区居民的生活,小区举办了一次写春联比赛,居民们无论男女老少都踊跃参加,这次活动不仅使这个春节变得年味浓浓,对于小孩子来说也让他们真正了解的春节的传统。
三、 孩子们的消费方式有什么不同?
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压岁钱也是越来越多。那么,这些交到孩子手里的钱,是怎样花的呢?我对小区的一些孩子们做了调查。调查发现,近八成的孩子的压岁钱在800元左右,超过1000元的和低于500元的在少数,还有极少数的孩子压岁钱在1500元左右。他们的压岁钱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与朋友逛街购物,去公园玩或参观博物馆,买游戏卡,去网吧,买图书,购买文具用品,请同学吃饭等,当然,也有极少数选择存一部分钱。调查中,很少有人提出会把压岁钱捐给希望工程或贫困家庭。由此可看出,家长平时对孩子在这方面的教育还是有所欠缺。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调查,让我有了特别深刻的感触,一方面,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条件的进步,无论是在消费档次还是消费水平上,春节消费状况一直呈不断进步趋势,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经验和生活,也增进了我与邻里乡亲的感情,其实与他们虽然同住在一个小区,所谓抬头不见低头见,但真正交流的机会很少,通常都只是匆匆而过,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沟通是打开彼此心门的一把钥匙。
另一方面,虽然在这假期我并没有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上有所提升,但我却学会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而这些是必须通过亲身经历才会明白其中的苦与乐,正如古语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今后我也会更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不断地磨练自己,提升自我,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
春节社会消费调查报告3
春节将至,家乡已经是提前进入了节日的亢奋中了,大路上的行人们步履匆匆,就像节日迫近压上的步伐。我们或许会好奇,他们的春节会是怎样度过的?他们将会怎么样堆砌他们的春节消费之塔?今年的春节七天乐是否依然是人之所至,蓬荜生辉?不同年龄段的消费方式又有哪些不同呢?我见过许多农民工朋友,他们常常说:“这一年的辛劳赚来的钱,就是为了能够好好过一个大年。”所以也就是说,这是一年中花钱多的一次节庆,堪称中国最“贵”的一个节日。这个寒假,我利用了三天的时间对昆山市区的市民做了一个随机调查,以了解人们的春节消观。 消费对象在哪里?
在调查中,大人们的消费投向可谓五花八门,各种方式都在选择之列。不过,送礼以微弱优势拔得头筹。其次是餐饮,再次是添置新装,接下来还有文娱活动、压岁钱、购置日用品、旅游等。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春节期间的消费热点。
人情消费为新贵
亲戚朋友互相拜年,自然少不了送礼。在消费需求逐年攀高的当下,在社会关系愈加错综复杂的当下,送礼已经成了过年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在我的调查中甚至成了多数人春节开销中的领头羊。据我对圣湖小区一些居民的随机调查,过年的人情消费最多超过五千元,最少的也有近千元,这其中包括给亲朋好友的礼品、礼金、礼券,给晚辈们的压岁钱等。一位小区住户苏先生说,过年是一年一度的,亲戚朋友之间的拜年是不能忽略的,总不能空着手去,现在的人品位是越来越高了,送低档的东西也越来越显得寒酸,拿不出手,光给每个孩子的压岁钱就至少要两百块。春节期间光送礼的开销就有三千来块了。
其实,春节人情消费的增加只是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不仅是春节,就是非节假日,人情类的消费也占了人们消费中的很大一部分,成为一项主流消费。诚如广告里所说“送礼就要看档次,送礼也要送健康,送礼更要送出品位。”于是随着家乡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情消费也在不断上档升级,礼金数额水涨船高。人情类消费的增加也成很多人的沉重负担。一位去年春节期间人情类消费达到四千多元的陈先生很无奈因为他如今的人情消费总额已经超过了孩子的学费,这不是一个好现象,但是这又是不能不作出的消费。
新衣裳,新面貌
春节期间购物往往是一些女士在节日期间的首选。一位在电信部门工作的堂姐告诉我,她们这些职业女性因为工作关系平常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基本很少能有机会搞什么集体活动,而在春节假期期间她们刚好可以利用休假时光快快乐乐地逛街购物。据了解,有堂姐这样想法的大有人在。一些职业女性和家庭妇女平常都是没有充足的时间逛街购物,春节的休假正好是补偿自己平日乏味繁忙生活的一个机会。我采访了一位平日几乎不曾踏出家门的邻家大婶,她对于春节的来临喜形于色,说,“往常在家里就是跟着脏衣服和脏碗筷转,老公儿子在家时又围着他们转转,都没有自己的时间。现在他们都休假了,我也要放松放松,买几件称心的衣服好好地打扮一番。” 此外,给爱人、孩子添置新衣,也是春节女士们不可缺少的“工作”乃至一种乐趣。
饮食春节
对很多人来说,春节活动基本上围绕吃进行。家乡人春节期间在食品方面到底要花多少钱呢?百汇商场的一位收银员告诉我,大概在节前二十多天,超市就进入销售高峰,顾客一次购物花费大多在三百元至七百元之间,还有许多是在千元以上,而且卖出去的东西绝大部分是食品。而且有一次,一个六口之家买了一千五百多元的食品,装了好几辆手推车,他们的孩子还吵着说不够。收银员笑了。
在食品的选购上,据我了解,糖果、瓜子、饮料、葡萄酒蜜饯等各类小食品是众多家庭选购的食品中必不可少的,其中源和堂、盐津铺子等泉州老字号是本市民众所青睐的甜果食品。其中葡萄酒所占花销较大,约达到五六十元,其余各项基本在三四十元左右的范围内摇摆。
餐饮消费也是家乡人民春节的一大消费支出之一。对多数人来说,春节期间走亲串友是常情,既然是走亲访友那就免不了吃吃喝喝,我从我在春节所去过的一些酒楼了解到,今年春节从三十到正月初五的酒席早十几天前甚至更早就被预定一空。据一位酒店大堂经理称,这期间在他们这的订制酒席的平均消费大多为六七百元,不少还超过千元。“中国人在过节时总免不了要扯上些吃的,再过春节时当然更不会含糊了。”这位经理笑称。为什么春节酒宴现在越来越成为风潮而供不应求了呢?据我调查了解到,在酒店消费的市民大多是图个方便,不愿亲自下厨,这是时代变化带来的社会风气直接造成的。但是依然有大多数人坚持追求一家过年的和乐氛围,而选择在家里设宴招待亲友。一位住在丰泽新村的洪先生说,“过年了,不就是让大家聚在一起开心开心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这才是真的年味,上酒馆子是花冤枉钱,又没什么感觉。”
春节的调查报告11
调查人员:xxx,xxx
调查时间:20xx年1月10日——20xx年2月10日
调查地点:xxx农村(花园村),xxx农村(九毫堤村)
调查方式: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寻访老人等
调查目的:为响应院系对寒假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空间,激发学习体验,并与专业紧密结合,增强专业素养,我们于20xx年1月——2月10日分别在各自家乡开展了体验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气氛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春的契机,依靠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顺利完成了此次寒假社会调研活动。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能够了解各地春节的节日特色及民俗民风,并进行比较,从而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的精华,摒弃封建迷信。
调查内容:
前言:
春节是最具特色的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在每个华夏子孙的心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地域广袤,不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民俗,春节亦是如此,春节的习俗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特色。而春节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春节的习俗逐渐被新一代人所淡忘。我们通过此次调研就是希望能够具体了解各地春节的节日特色和民俗文化,进行简单比较,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的精华,摒弃封建迷信。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周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春节期间,汉族及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予以庆贺,近些年,东北亚的韩国,东南亚的泰国,南亚的马来西亚等中国周边国家也开始注重春节举行各种活动或仪式。在中国大陆,这些活动也
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迎新,祈求丰收等为主要内容。
在xxx地区,广义的春节是指腊月初八至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而在xxx地区,春节在广义上只指每年的最后一天加上新年的前三天,广义的春节则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一般xxx地区的民众过春节的时候都只过四天,过完就算是春节完毕,开始新一年的准备和活动了。等过过完了十五,大人们都会说年也过完了,节也过完了,忌讳也可以除掉了,同时,小孩们也不能调皮了,不然就不会像过年那些时间不管孩子怎么淘气也不会责罚的那样简单了。一江之隔,南北差异总是明显的,究其根源,还是各自当地自古就延续下来的文化传统在发挥作用。
腊月初八,即我们平时俗称的“腊八”。
xxx地区的农村,在这一天早上,要吃腊八饭,就是把几种杂粮(大米,小米,馓子,豆腐,豆皮等)放在一起熬成粥,咸淡皆有。关于腊八粥的传说,有一种是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当皇帝后,为不忘从前的艰难经历而教育后人的,也有别的相关的传说,但大都与勤俭节约相关,这也表达了不忘先祖的勤俭之美德。而在xxx地区,当地居民是不过腊八节的,这样的猜测可能和腊八节的起源中的主人公朱元璋不是湖北人有关,反正xxx地区的民众是没有腊八节的概念的,这也符合南方地区的饮食上主产大米有关。腊八节毕竟是八中粮食的综合食用,这在xxx地区是没有生存的饮食文化土壤的。
小年,xxx地区一般是腊月二十三,xxx则是腊月二十四。
称为“辞灶”。旧时,家家都有“灶王爷”神位,受玉帝敕封“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简称“九天司命”,而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辞灶这天是灶王爷上天面见玉帝的日子,所以要在他走之前要对其进行祭拜,望其上天后多说好话,以此保佑一家人来年丰衣足食。记得在小时候,农村多要放鞭炮,吃水饺,大扫除,并在庭院中置供桌祭祀。但是现在全国各地的大部分农村中的小年似乎已经名存实亡,没有任何的活动,只有少数老年人嘴上念叨。这样飞春节习俗的改变也当代人生活节奏加快有关。快速的生活节奏下,人们日益受驱使于丰富的物质,对繁琐而单调的春节习俗而能免则免,加上农村地区青壮年大部分开始脱离土生土长的土地,而开始去城市打工,留守农村的老年人则不再有充沛的精力去讲究这些习俗,再加上就算遵循了,也觉得没人理解而怠倦,久而久之,小年的习俗则开始丢弃了。
腊月二十五——二十八,在这几天才能真正感受到春节的气息,因为这几天的在农村的活动并没有固定的哪一天,所以在一起进行阐述。
在xxx农村这几天要蒸馒头和包子,并不是像平时一样,首先数量上要多的多,其次蒸好第一锅馒头的时候要放鞭炮,并拿两个馒头,两个包子(一个馒头一个包子在放在一个碗里)分别祭祀玉帝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天老爷”和灶王爷。所以在这一天很多家庭都要从前一天半夜就起床,而忙到很晚,从时间上的忙碌也凸显对春节的重视。另外在xxx农村地区多自己做很多面食,多为油炸,有丸子,面叶等,俗称这一天为“过油”。xxx地区则是开始准备长达四天过年的食物、鞭炮和走访亲戚的礼物了而到如今,礼物则开始用简单实用的现金代替了,这和现在农村青壮年大多平时不在家,过年匆忙赶回来过个年,在对年长亲戚表达感情的务实观念有关。同时,一年一年的,农村地区打工返乡过年的青壮年对自己的颜面也是越发的看重了,这体现在对除夕夜对鞭炮和礼花的使用数量和质量上有所体现。如果一家中的鞭炮放的时间越长,放的礼花越贵,则表示这一家人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财源很旺盛,家庭闹的很好。新年即将来临之际,要置办年货,洗衣,洗被等,在此我就不赘述。
腊月二十九,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xxx地区上坟的习俗则是在正月初一清晨,即“出行”,表示新年早起勤奋的意义。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我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xxx农村仍保留这一风俗,去上坟的多为家里的长者,但是现在也有年轻人,没有女性,这也是古代重男轻女的表现。同样的,xxx地区的上坟多是每家每户的壮年人和小孩,表达对祖先的尊敬悼念,和祈求保佑家人平安的心愿。妇女则是没有资格祭祖的,同样的这是古代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的遗留。但是今年在鄂东南地区则有所改变,体现在家族女性开始进入族谱中了,这是社会上女性地位提高的表现之一,代表了现在文明的进步。
除夕,多为大年三十,是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
(20xx年春节没有大年三十,腊月二十九为除夕)一般这一天为吃、喝、玩、乐的日子,张贴春联,福字等。
xxx地区当地有个风俗,如果这一年家里有人去世是不能张贴春联的,去世一年两年分别紫色和黄色春联,去世三年以上方可重新贴红色春联。许多地区在当天晚上全家团圆吃年夜饭,守岁,在凌晨时吃饺子。在xxx农村过年丰盛的正餐为除夕中午,而晚上是吃饺子。吃饭之前燃放鞭炮,多为一年之中燃放最长的鞭炮,表示对这一天的重视和纪念。xxx地区则不同,在这一天之前,家中必须有人烧纸钱给祖先,即“包包袱”,表示祖先的阴间也要子孙为其准备过年的钱,让祖先过个好年,表达子孙后代的孝顺之意。这一天家中人必须早起,小孩们做家中卫生的全面打扫,写、贴对联和福字,大人们同时准备中午的团年饭,饭准备好后,家中男性成员必须洗手静脸,准备香烛鞭炮和祭祀食品,去当地土地庙祭拜土地,祈求土地神的赐福。完毕后,家中开始吃团年饭,在摆放碗筷餐具时候,都要多准备一到两幅,菜肴中也必须要有鱼,以示年年有余之意。家中如果有成员未回家过年,堂屋大门则只能半关,后门全关,只有全家人吃饭都吃完比后才能开门,然后年饭吃完了则开始个人的活动,所谓个人的财路而已。走访拜年此时可以开始。同时,家庭成员这天必须洗澡,所谓洗尽污秽,迎新发财之意。
大年初一,除夕夜晚,春晚成为了全国家家户户的一顿盛宴,全家集聚一堂谈笑风生,守岁过节。
当凌晨的钟声敲响,寂静的夜晚便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鸣,这也昭示着新的一年的到来。大年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如果非要扫地不可,必须从屋子周围扫到中央,这称为“聚财扫”,据说这样可以聚集财气。同时,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xxx农村地区仍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早饭是伴随着鞭炮生开始的,吃的是除夕下午的包的“素饺子”,在当地俗称“扁食”,初一的早上不能吃荤。早饭过后,给老年人拜年,会象征性的收到压岁钱。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电话,信息,网络也成为拜年祝福的重要手段。
正月十五,这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
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元宵节全国各地都有燃放烟花炮竹,点灯过节等共同习俗。在这里我只首先简单介绍一下xxx农村的一些特色。如腊月底一样,要蒸馒头,数量较多,但是与其不同的是,这次也蒸面灯(用面粉做成灯的形状,有灯座),还要单独蒸“月灯”,代表十二个月(每个“月灯”上都有花边,花边的数量代表月份)。
据老人说,刚蒸好的十二个月灯里蒸馏水代表着来年所代表月份的降水量,而且比较精准。如贴春联一样,当年家里有人去世的,在这一天也是不能蒸馒头和面灯的,到傍晚时分,村庄里其余各家都会给他们送去两个馒头和两个面灯,在茅山派术数中据说是需要“集万家灯火,借以还阳或者转世”。xxx则简化些,食物跟春节一样,加上在祖坟上点灯笼,和自己点灯笼之外,与xxx地区无异。
结论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春节有着新的内涵,同时春节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文化遗产专业的学生,自身存在着对民俗和民风的敏感性,我们身处于一个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的伟大时代,自然应为春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增光添彩,因为民俗本应是大众生活中自发形成和传承的,来体现民众的文化诉求。春节,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我们要在保持传统文化和接受现代生活方式中找到一个契合点,构建一个新的民族文化体系,在与时俱进中解读我们的春节文化,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的精华。
春节的调查报告12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所以,在这个节日里面也有很多的习俗、借这个调查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贴春联
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2、年夜饭
在大年30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年饭、当然,这是新年的第1餐正餐,既可以在自己家里吃,也可以在长辈家里吃、对于团年饭的菜式和菜数都是有很严格的规矩的、在我们家、每年的团年饭上都得有8道菜,其中鱼和鸡是必不可少的菜、鱼象征年年有余,而鸡又是广东人最喜欢的食物、它们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呢!
3、徐夕夜晚上0时放鞭炮
在大年三十晚上的0时整放鞭炮也是一种特殊的习俗,()它寓意着"辞旧岁,迎新春"。对于迎接新春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守岁"这么说吧,"守岁"其实就是指从大年30到初一期间不睡觉。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这是玩的最好时间。当然这也不是尽然的,有些老当益壮的老年人也会和着年轻人们一起闹新年呢!
4、应节活动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初二、初三日乡镇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如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5、给红包
给红包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6、拜年
给家人邻居拜年也是有规矩的,在大年初一,必须去爷爷奶奶家拜年,初二的时候则必须去外公外婆家拜年,只有到了初三和初四才能外出给街坊邻居家和朋友家拜年。
总之,新年新开始、我相信在充满激情、热闹的20xx年里,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够健健康康,开开心心!
春节的调查报告13
摘要:1月15日——在过年前的这段日子里,各地掀起了一股“装修旋风”,装修材料不是别的,而是“够气派的”的黄金,对此人们有着各色的争论……年1月30日——农历正月初四。前几天过新年的热闹气氛,随着人们投入到工作中去而慢慢退散了。可是,令人吃惊的是家家户户所剩余的过年礼品、糖果……2月2日——农历正月初五。今天在网上冲浪,一条标题为《100吨水在途中消失了37吨》的公益广告,显眼地出现在互联网上。因为好奇心驱使,我在搜索栏上打上了“浪费水资源”,结果出现36,200多条相关信息!其中包括“湖南的地水资源缺乏”,“中国治理水资源浪费低效”,“餐饮业水资源浪费严重”等等。调查报告由于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节约”一词在人们的心里已日渐忽视和淡忘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种种的浪费现象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其后果是很严重的!13亿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元,一年全国就浪费了4745亿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65万吨粮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费1吨水,一年全国就浪费了156亿吨水!积沙成堆,积水成河。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够节约一点点的话,就不会出现这些巨大的浪费了! 春节诚然是个喜庆的节日,我们在玩闹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节约。据调查显示,人们春节期间的浪费竟是平时(非节假日)的10倍!这些数字真要算起来也可说是天文数字了。人们种种的浪费现象,水、电资源与食物资源的浪费尤其严重。“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的广告虽然随处可见,但是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真正重视。我国是有大量的“水”,但好的水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人们再没有节制地浪费水资源和污染水资源,只靠污水处理是难以扭转缺水这一局面的!
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最新的水资源十大浪费现象:1.刷牙时不关水龙头;2.洗澡涂肥皂时不关水龙头;3.自来水管发生漏水或爆管未得到及时修理;4.用过量水洗车,洗车的水未能循环使用;5.随意开启消防龙头用水;6.老式便器水箱容量过大,大小不分档;7.洗衣服时不用手搓而只用水冲;8.直接用自来水冲洗道路;9.在公共浴室洗澡后“人离水未关”;10.解冻海鲜使用“自来水常流法”。显而易见,这都是我们熟悉的日常行为,勿庸置疑,我们的节约意识还有待提高!
调查结论很多人认为,节约是一种“寒酸”的生活方式,现在的生活过得这么舒适,哪一点点浪费又算得上什么呢?我是这样认为的,假如换一个看法,大家眼里所谓的“寒酸”,其实便是节约了。节约是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是一种好习惯,是一种品德。 后记“节约资源,从我做起。”杜绝浪费现象,说易不易说难不难,关键是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春节的调查报告14
我的家乡济南又称泉城是山东省的省会,因泉水满城而得名。但是这次要介绍的不是济南的闻名遐迩的泉水而是我们过年的习俗。其实过年这个概念指的不只是大年三十这一天,而是从大年三十之前的“小年”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十五。我将从年前、年中、年后,来讲述济南的过年习俗。
首先是年前。年前指的是从小年这一天开始到过年的这一段时间。过小年我们又叫送灶,据老人们说老年间的讲法是灶王的权力很大,不但管千家万户饭碗的稀稠,还管人间的善恶祸福,如果触怒了他,便要上奏天上玉皇降祸人间。因此,每逢过年过节,都要用大鱼大肉好酒供奉,烧冥币填实他的腰包。所以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准备象年三十一样丰盛的酒菜好好吃一顿,我想这就是过小年这个名称的由来吧。当然了,我们家是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了传统山东人往灶上帖对联的习俗了,只是大家找个理由一起聚聚。而且这一聚不是白聚的,因为小年之后的第二天(年二十四)就是我们要大扫除的日子了。
从十二月二十四日开始,各家各户在送灶以后就开始进行大扫除置备年货了。大扫除的时间长短要视房子的大小而定的。爷爷奶奶健在的时候我们一般去他们那里过年,我们总是先给他们屋里屋外打扫干净,忙活完了以后再打扫自己家。因为这次的扫除一定要彻底,连墙顶什么的都要扫到,所以会持续1-2天的时间。扫除之后就是置备年货的日子。
我记得小时候并没有什么超市、大卖场的,所以用的年货一般从济南一个四里山的地方买。用的年货几乎是每家的男人出去买的,由于四里山热闹所以每年我也都跟着,主要是买些家里给小辈的礼物玩具,给长辈送的衣服鞋帽。对了,还有春联、福字、摆设、鞭炮、新衣服。用的年货只是年货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当然是过年的重头戏,食物!由于过年的时间长又没有人再卖菜了,所以各家各户都要在年前把所有的食材都买好。鸡啊、鱼啊、菜啊、粮食啊、油啊都是十几斤,几十斤一买的。冰箱里能放多少就放多少,放不了的就放在储藏室里。山东天冷,每家每户都有储藏室,这样才可以保证买回来的东西不会冻坏(天这么冷,腐坏的事情就更不会发生了)。用的吃的都买好以后就开始做吃的年货了。
这吃的年货花样繁多,待我慢慢回忆慢慢道来。
第一样,香肠,别看这香肠看起来黑不拉及的没什么相貌,但是吃起来香味十足回味悠长。做它需要用七成的精肉,三成的肥肉,放大料酱油喂制一天。等颜色都透进肉里以后,拿一个漏斗在漏斗的一头套上肠衣,将肉放入漏斗中用筷子一点点将肉塞入肠衣中。肉不能塞的有空气,但也不能塞的太紧以免将肠衣挤破。做完了以后要放到户外背阳的地方晾,而且一定要是小年以后才能晾,估计是因为这个时候才够冷肉不会坏吧。等个五六天吧香肠差不多就晾好了,吃的时候放在笼屉上蒸熟就可以。一般香肠还会作为礼物,街坊邻里的互相赠送,你尝尝我家的,我尝尝你家的各取所长等到来年再改进。 这个东西年年灌,今年草莓奶奶捣鼓了30斤的香肠,现在就开始没事吃一根,意犹未尽啊。
第二样,腊八粥,刚开始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回家问了父母以后才知道,这腊八粥就是我们山东的八宝粥。这八宝粥用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红枣、花生、不知道名字的大红豆、大米这八宝熬成,喝的时候小孩们还喜欢放点糖这样更好喝。
第三样,腊八蒜,在腊八这一天除了要熬腊八粥以外还有一个重头戏是腌制腊八蒜。这蒜在这一天腌也有一个讲究,说是因为在其他的日子腌蒜腌出来的蒜都是白色的,而只有在腊八这一天腌出来的蒜是绿色的。大人们将前几天从市场上买回来的新蒜在腊八这一天放到坛子里倒上醋什么的(再有什么我就忘记了)盖上盖子,这里面是绝对不能沾生水的,沾水就坏,所以吃的时候先要把筷子擦干才能捞蒜。这是过年时候吃的咸菜之一。
第四样,萝卜干,这是在过年时候吃的另一样咸菜。做法是把青萝卜切成一指半宽、一指长的条状,洗好、晾干,再在每条萝卜上抹辣椒粉、自然粉、五香粉、盐等等不同香料然后放在户外,随吃随拿。洗洗就好,这时的萝卜已经完全没有了辣味只剩下萝卜的香气。我很喜欢吃。
第五样,炸货,这是一个统称,其中的花样其实有很多,包括翻花、馓子、麻花、藕合、茄合、炸肉。翻花的做法是将面压成薄面饼,切成一条条长方形的条,在每条的中间切三条缝,将面条的一头从中间的那条缝中翻出来放在油里炸就行了。其他两种东西估计都有卖的,就不细介绍了。济南出藕,所以藕合也就成了济南人过年风俗里不可缺少的一个美食,做时先要将藕切片,在每两片藕中间放入由肉与韭菜等东西做成的馅,再将塞进肉的藕裹面放油里炸,出锅。茄合的做法类似,就是将藕换做茄子就是了。炸肉没什么可以多说的,这些东西现在过年我婆婆家,娘家都会做很多,不过我婆婆做的要比我妈妈做的种类多,婆婆还会做面鱼之类的。
第六样,蒸馒头。馒头虽然是山东人的主食,但是过年时候蒸的馒头是不一样的,里面要放进一定的糯米面让馒头软糯香滑,而且一定要放在木模子里做出一个形状。那些形状大多是兔子、鱼、莲花与福童,很小的时候家里还这么做,到了初中后就改成做个大馒头上面放很多枣之类的,简单化了,主要是开始有卖的,直接年前买好现成的留着过年了。
第七样,苏锅。这又是一个美食,但是做法很烦琐。先要找来一个大锅,在锅底放一层白菜一层香料,一层藕一层香料,然后再放一层肉一层香料上面再扑一层鱼一层香料,一到两只鸡一层香料,而且每层的中间一定要放煮熟的花生、黄豆做间隔。其中的东西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增减,但是摆放的顺序是一定不能乱,这样菜的滋味才能一层一层渗透下去,最后产生一种难以言寓的美味。再将锅内放水,大火烧开,调小火煮一整天。煮好以后放在户外,等过里的水都成胶制了就可以吃了。吃的时候用刀子切下一大块放在盘子里吃。鸡中有鱼,鱼中有鸡,荤中有素,素中有荤,滋味绝了。我到现在逢年过节都让我婆婆准备材料做,我特别喜欢吃这些。
到这里,在我记忆中年前要准备的东西就基本齐了。随着人们一边置备年货,除夕就一天天的到来了。除夕这天早上各家人就要到今年过年的地方聚在一起,小孩子吃备好的炸货,男人们在聊天、忙活贴年画、挂鞭炮什么的,女人们就在厨房里聊天包饺子。这一天人们一般中午不吃饭,中午就吃点备的年货,晚饭是最主要的。晚饭上,除了年货的大集合还有很多的鸡鸭鱼肉。老人上主座坐好,小辈们按辈分依次入座。如果过年的人多,一桌人坐不开就开两桌。喝酒的男人们坐在客厅的一桌,女人与小孩坐在靠厨房一边的一桌,这样既不扫兴又方便端菜,席间两桌敬酒谈笑好不热闹。到了12点就是该放鞭炮的时候了,一家人都到户外听着鞭炮声除岁。放好鞭炮以后就回屋里吃饺子,山东的饺子同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就是里面有硬币,吃到最大面值的人来年会有最大的运气,大家都喜气洋洋。吃过饺子,大家也都喝的差不多了,桌子简单一收拾就上床睡觉了。这是年中,等到了第二天就开始拜年。
山东拜年也不是随便拜的, 大年初一,这是大家拜年的日子!拜年也是有说头的,老人要给小孩子压岁钱!所有压岁钱就是为了不叫“年”祸害自己的孩子!因为古代人们把年称为“年兽”,俗话说年兽是吃小孩的!所以给孩子点钱不叫“年兽”祸害孩子!拜年也是大家互相的报喜!告诉大家“年兽被”吓跑!这一天也是最忙的一天!
年初二,这是媳妇回娘家的日子!也是姑爷跟老婆回家的日子!这天几乎与30一样1样!也是很快乐的哈!
初三初四没有什么大的活动!是休息的日子!初五被济南人俗称为“破五”,这天我不是很明白!只知道这天应该是放鞭炮最厉害的一天!也是有点送年的意思!因为大家初八就要上班了!虽然表面上看是送年的意思!但是真正的年还没过完!
正月十五又称元宵节,这天大家都穿的喜气洋洋到大街上,公园里看花灯、猜灯谜、放荷灯。这天或是一家人、或是年轻人出来玩的日子有些老人并不参加。只见得这大街上的帅哥美眉各个打扮一新,三三两两游走于花灯之下,如玉美肤点缀着人间红尘,让人如痴如醉。
正月十五吃过了元宵,这年就算过去了。第二天,该上班的上班该忙活的忙活,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春节的调查报告15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一起来看看关于春节的消费调查报告,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春节开封消费市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金银首饰、散装商品、服饰、家用电器、智能小电器、智能手机等商品畅销。从调查情况看,春节期间,商家推出各种促销活动,“春节不打烊”、快递歇业、居民春节传统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店面销售传统模式依旧火爆。一是服饰类商品依旧畅销。商家在推出春季新款服饰同时,开展冬季服饰促销,消费者购买踊跃。二是金银珠宝需求较旺。猴年主题珠宝、婚嫁系列首饰、贺岁金银条等销量攀升。三是中低价商品热销,尤以烟酒、饮料、副食、茶点等商品最为明显。像食用油、粮食类、肉禽蛋类、蔬菜类、水果类、奶及其制品类、烟酒饮料类等类消费增长明显。四是家用智能小电器、智能手机销售较好。这类消费品由于更新换代周期较短,对于年轻一族尤其有着较大的吸引力。
二、与去年春节相比,部分高端礼品遇冷淡。从调查情况看,一是消费者消费趋于理性,高端的礼品套装、高档消费品遭到消费者的冷遇,与之相反,中低档商品、散装商品销售趋旺。二是儿童电教产品、图书类销量略有下降。三是低端家用电器销售下降。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者选择家用电器时更多的是注重品牌、环保、智能、高端、新型、智能,这类家电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低端家电销售下降明显。由于受到春节外出务工者回家过年,居民春节放假休息等因素的影响,家庭装饰材料,建材等销售略有回落。
三、农村消费取向向城市靠拢。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民自主创业等,农民现金收入增加,农村居民消费取向逐渐向城市靠拢,务工人员从大城市带来了新的消费观给与消费方式,冲击了农村传统的消费观念,消费趋向于品牌化、中高端化。
四、中档餐饮企业生意兴隆。从调查情况看,高端餐饮企业纷纷放下身价,走平民路线,经营形势好于住年。中档餐饮企业的经营情况看,高档菜少了,家常菜多了,小份菜、拼盘菜多了,就餐人数明显增多;受到消费观念、方式改变的影响,原来的家庭聚餐、走亲串友,现在都搬到了宾馆、饭店;小型餐饮店停业过节,而大中型餐饮企业抓住节日、旅游消费旺季,纷纷推出不同档次、不同品味的菜肴,吸引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但是,各餐饮企业消费不忘节约,在“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号召下,很多餐馆、酒店在餐桌上摆放文明就餐提示卡,引导消费者适度订餐,避免浪费。
五、住宿业出现了“一房”难求的局面。春节期间,市区各大饭店、连锁酒店、家庭宾馆的房间被预定一空,出现一“房”难求的局面;开封中心较多,价格低于连锁酒店,由于兼营住宿,出现排队等房间甚至是在大厅过夜的局面,服务价格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由于开封龙亭景区的灯展至正月十六结束,组团旅游、自驾游客络绎不绝,房间爆满状况一直持续到了灯会结束。
六、从了解的情况看,今年春节黄金周对开封来讲是真正的“黄金周”,消费品市场异常火爆。今年开封万岁山景区、翰园的春节大庙会,龙亭景区的灯展,铁塔景区的灯光秀、清明上河园景区等吸引了周边省市消费者蜂拥而至,带动了开封消费市场的火爆;加上开封有着远近闻名的小吃,鼓楼、西司、武夷夜市、上河小吃城,市区街头巷尾规模不等的夜市摊点,黄金周期间,四大夜市人头攒动、人满为患,来汴的外地游客饱了眼福后,又饱了口福,拉动了开封消费市场增长。至正月十五,市区交通近乎瘫痪,外地游客不得不将车停到市区周边选择公共交通甚至步行进入景区参观。总之今年的春节黄金周,开封着实火了一把,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更吸引了外地游客来汴旅游的冲动,更为开封的旅游、消费市场“火上浇油”。
【春节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春节调查报告04-23
春节浪费调查报告04-26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04-26
春节消费调查报告04-07
有关春节的调查报告03-01
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08-10
关于春节习俗调查报告04-17
春节浪费现象调查报告04-07
春节社会消费调查报告06-08
春节问候语调查报告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