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陆犯焉识》读后感

时间:2022-08-05 14:56:29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陆犯焉识》读后感(精选12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陆犯焉识》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陆犯焉识》读后感(精选12篇)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1

  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有的人因为言论不当锒铛入狱,有的人因为饥饿犯下滔天大罪,有的人因为倒戈相向自食恶果。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微微地透着丝光亮,正是这束光让人看见了希望。

  岁月如梭,蓦然回首醒悟为时已晚。一个才华横溢,会多国语言的富家公子陆焉识迫于继母的威压之下娶了她的侄女婉瑜。婚后的他抛下了新婚妻子,毅然踏上了漫漫海外求学之路。对于这段没有爱情的婚姻他并没有认真对待,出门在外丝毫不受婚姻的约束,像似了一个断了线的风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多年后的一天,他回到了这个不愿面对的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懂审时度势的他大放厥词被认定为“反革命”分子,捉了进去。从一开始的无期到后面的有期,他的妻子为此尽了此生最大的努力。

  在脏乱差的大牢中,有一位留美博士穿着带有号码的囚衣,寸字头,满怀希翼的等着妻子的探视或来信。每一次的探视,给了他活着的渴望。每一次来信,给了他爱的温暖。后来他被流放到西北荒漠大草原,再也见不到婉瑜,信件是他与她唯一的联系方式。有一次,他意外得知自己的女儿来这里表演。不知怎么,他迫切地想看看多年未见的女儿,远远地看一眼。好不容易他的领导批了他的假,路上的大雪阻碍了他前进的路,耐着沁人心骨的寒气一步两步的向场部礼堂走去。在人潮拥挤的舞台面前,他看见了自己的女儿,想起了婉瑜。回忆过往,越发觉得对不住自己的婉瑜。于是他精心筹划了一场越狱,逃了出来,远远的看了婉瑜一眼。面对女儿的质问与斥责,焉识选择了自首。在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牢狱之灾后,焉识重获了自由。他期待着婉瑜的来信,期待和婉瑜的再次相见。不曾想婉瑜不记得他了,女儿儿子也不待见他。没关系,焉识这样想着,婉瑜照顾了他这么多年也该换自己好好照顾她。这是一个多么乐观坚定的人啊!无论他处于何种艰苦环境,凭着一丝光亮向阳而生,茁壮成长。

  爱是每个时代永恒不变的主题,爱给人力量,穿越时光,创造奇迹。相信爱,它就存在。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2

  严歌苓的小说,我一直比较喜欢,最近看完了《陆犯焉识》。这本书是她的上乘之作,也是我读过的她的一些作品当中,十分让我动容的一篇。

  读《陆犯焉识》,我最大的感受是悲,悲伤、悲凉、悲怆。悲那个时代下的所有书中的人物,无论是主角陆焉识、冯婉喻,还是一个小配角梁葫芦。他们有人性的闪光点,但更多的是时代造成的人性的黑暗面。

  严歌苓塑造的老几,也就是陆焉识,有点夸张的味道,在书中对他有大篇幅的描写铺陈。

  他会四国语言,会打马球、板球、弹子,会做花花公子,还会盲写,能把成本成册的盲写成果长久存放在记忆里。他是个天赋过人的机灵鬼,是个文雅淡定的“哑巴”。他过目不忘,被关在黑号子里不吃不睡好久,只顾着盲写,却一直精力充沛。

  这样的陆焉识,无疑是夸张的,却也是作者有意为之。塑造了这样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传奇人物,也注定书中的他的一生是非同寻常的。

  严歌苓巧妙地用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整个故事。书中的“我”是陆焉识的小孙女,从“我”的角度来讲述“我”的祖父母以及父母那两代人的故事。同时作者善于运用线索,明线便是一块白金欧米茄手表,串起了整个故事。欧米茄是冯婉瑜用来讨好陆焉识的,欧米茄在狱中被换成五个鸡蛋,又因为梁葫芦被偷回来,这块表成为贿赂邓指的礼物。老几终于冒着风雪走了十来公里的路去到礼堂,看到了电影中的小女儿,在回去的路上碰到一小群狼,险些丧命。也正因此陆焉识有了逃跑的念头,他要跑到婉喻面前,跟她说:他的一生跟妻子发生了天大的误会,把爱误会过去了。他再不回来就太晚了,太老了,老得爱不动了。为这次逃亡,陆焉识做了两年的准备。他也确实抓紧机会成功出逃了,历经千辛万苦,东躲西藏回到家乡,却不知家人因为他的通缉令,生活再一次受到影响。当他暗地里远远地看到所有家庭成员,“分享”了他们的礼拜天后,便自首了。最终当这场“大革命”结束,陆焉识被释放回到家中,婉喻却得了失忆症,认不出丈夫。孩子们也不曾真心对他,最终仍是孤身一人老去。

  令我感动的是两位老人质朴真诚的感情。陆焉识交给妻子和儿女们、孙儿女们的最后一点贡献,便是寄去的离婚协议书。可想而知,为了见婉喻一面,说清多年的误会,连逃跑都不怕的陆焉识,怎么狠得下心来寄出去这份协议书。而婉喻在无尽等待中始终相信会与丈夫团聚,又是怎样为了孩子的前途,狠下心来签字。在那封回信里,写下她对丈夫最后的关照:身体保重好,将来看见的时候不至于太不敢认。还有老伉俪最后的情话——妻子悄悄地问:“他回来了吗?”丈夫于是明白了,她打听的是她一直在等的那个人,虽然她已经忘了他的名字叫陆焉识。“回来了。”丈夫悄悄地回答他。“还来得及吗?”妻子又问。“来得及的。他已经在路了。”“哦。路很远的。”婉喻最后这句话是袒护她的焉识:就是焉识来不及赶到也不是他的错,是路太远。

  这段感情看起来是有些荒诞的,但其实,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悲哀。为什么陆焉识之前看不到婉喻的好,书里有过叙述。因为冯婉喻是她姑母兼婆婆从娘家搬来的一把大锁,锁紧不安分不老实的继子陆焉识。从结婚到入狱,陆焉识最要紧的一桩私事就是要砸开这把锁,或者不砸,随它去,让它锈掉,锈烂,烂成乌有。这是封建制度下陆焉识作为一个追求自由的知识分子对旧制度做出的反抗,对包办婚姻生出的厌恶。因此陆焉识在家中时,是叛逆的,也是抗争的。

  同时受到迫害的是冯婉喻,冯婉喻是个包办婚姻的受害者,她是个怎么样的人呢?对她而言,陆焉识是神,不求亲近,只要能远远欣赏膜拜就好。在丈夫入狱后,她提着礼物走门串户去求情。她静静地苦,做杂工,当代课老师,却从不跟她的孩子说她怎样含辛茹苦。婉喻的信,一月一封,用她娟秀的小楷一笔一划写给丈夫,孩子的成长焉识一点也没错过。信里,一半写现时,一半写过去。他们的过去,婉喻总是记住事情美好的一半,她在信里跟他重新过一遍那些日子,把他们过成了好日子。婉喻总是每三个月的月初去探监,两人平淡家常地只讲孩子的事。尽管后来得了失忆症,也始终惦念着焉识。她已经认不出焉识,可是却满脸骄傲,满足地炫耀着那些焉识的来信。那些墨迹深一块浅一块,好多字都化成毛茸茸的了,可见她是怎么样哭着读信,每封信读了多少遍。她对他是一种崇拜的爱,也是旧社会女子的一个缩影,以丈夫为天,一切尊重丈夫的意愿。在这份爱里,她得到了什么呢?丈夫的同床异梦,大半辈子守着狱中的丈夫,为孩子操碎心可到最后自己什么也记不清,没能听到丈夫的告白,孩子也不管不顾她的感受。

  陆焉识的一生都没怎么享受到亲情,除了婉喻对他那份矢志不渝的爱,儿女始终以他为耻,不愿与他亲近。小女儿冯丹珏在接到父亲逃亡时打的电话时,对陆焉识说:假如你对我们还有一点顾念,请你尽快去自首。在收到父亲青海来信时,一句“老头子放出来了”,像是在说一个警告,而不是一个喜讯。到后来,也因为丈夫不顾父亲。儿子冯子烨更是不念亲情,十分害怕父亲是再次逃出来的,怕父亲给自己惹麻烦。在他心里,陆焉识只可能是两个身份:一个是逃犯,一个是劳改释放犯。父亲回来之后,被他当成一个老佣,替他去图书馆还书、借书,给他买烟等等。渐渐地,家里所有人都使唤起陆焉识,不是洗衣服,就是买早点、寄包裹、拿信。家里的正常现象就是,谁都差不动的时候,老阿爷总是可以差。却不忘一起嫌弃焉识,吐槽他的假牙,谈论他的口吃……在经历过一个人与人之间不信任的时代后,没有人真心对他,也没有人顾念亲情,真的是讽刺与悲凉。

  在故事的最后,“他把他的衣服带走了,还带走了我祖母冯婉喻的骨灰。”一句话道尽世故与沧桑,真让人唏嘘。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3

  如果不是阅读了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我会一直觉得老谋子的电影《归来》已经拍得很感人了,从老戏骨陈道明、巩俐的演绎到剧本剧情的设置,再到画面、音乐的渲染,都很好的诠释了陆焉识和冯婉瑜延误了几十年的沧桑爱情。但在看完原著以后,我才知道,电影讲述的那个等待的故事,不过是小说中的沧海一粟。电影里没有邓指、梁葫芦,没有恩娘,也没有凌博士、大卫·韦,而小说中不只有爱情,还有被电影一笔带过的亲情,老几和梁葫芦、邓指的友情,还有凌博士、大卫·韦的文人相轻。

  小说的最后,我是听着歌《Drenched》和《莉莉安》看完的,耳畔却一直响起韩磊大叔的《跟着你到天边》的调子。我喜欢严歌苓式的叙述,她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用第三人称的倒叙和回忆,讲述了上海富家公子兼知识分子陆焉识命途多舛的一生,在历经千万磨难后,才幡然懂得他的真爱,才放弃了一直苦苦挣扎追求的所谓自由和尊严。活着,就是为了重新相爱与继续相守。正如书名,陆犯焉识的“犯”,不止是西北流放的“无期”囚禁,也是在探索爱与自由的过程中对他的牵绊和禁锢。小说细腻的内心描写,丰富的情感,让“自由”“爱”与“珍惜”三个词一直在脑子循环,自由与爱是永恒的话题,书中揭示的人性与情感,我想是为了告诉我们,自由的身后需要的是一份责任;同时,也警示我们,要学会珍惜。

  命运,一段惶惶不安的岁月

  陆焉识的生活,并不像外表看上去的那样光鲜亮丽,大户人家的少爷,才貌过人,留美博士,能过目不忘,精通马术球类。然而,命运最初展现的美好很快归于颓败,只剩下千疮百孔蛀洞般的人生,就像张爱玲说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陆焉识的生活就是徒留几只虱子不甘寂寞的爬过。他的婚姻由不得自己做主,因不谙世事的张扬激越而成为xx,又由于迂腐可笑的书生气使他的刑期一次次延长,直至被判为无期,在西北大荒草漠上改造了二十年。如果换做是我或是我们呢?我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许有别人值得艳羡的一技之长,成为了别人眼中拿“铁饭碗”的公务员。但现实可能却是,我们所学的专业与铁路公安工作不对口,特长没有用武之地,还要在沿线小站驻守很长一段时间……也许有的人会失落后悔,有的人会郁郁不得志,有的人会接受不了或是堕落或是另寻出路。可是,对比陆焉识呢?面对苦难人生,他没有被打败,为了活着,为了见到婉瑜,他挨过了可以说是生不如死的日子,他也因此看清楚了自己想要的爱和自由。我想,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一段惶惶不安的日子,可以迷惘,但不可以迷失。所有的际遇和磨难,都是为了让我们看清楚并成为更好的自己。

  守望,一份姗姗来迟的爱情

  爱情恐怕有无数张脸,这些脸都同样会说“我爱你。”当然,有的听不见,有的太响。陆焉识的一生中有4个女人。首先就是“红如鹦鹉舌,黑似蝙蝠翅(《金瓶梅》)”的恩娘。恩娘总让我想起小时候的爆米花,一个黑漆漆的炉子转着转着“砰”的爆出一片香,但吃着却不解馋,所有的好似乎都在一声响里没有了。恩娘便是如此,但对陆焉识的掌控,也算是不枉一生。“像春风轻轻柔柔吹过我身边(《罗大佑》)”遇见望达对于陆焉识而言,最特殊的头衔是“初恋”,但望达对陆焉识颇有我可以不要你,你却不可以如此放弃的态度,这也是唯一我认为陆焉识丝毫不存在爱的一段关系。“我不会怜悯别人家的树木(《我是凤凰,只在烈火中歌唱——茨维塔耶娃诗选》)”韩念痕对陆焉识的爱,是周详没有退路的,就算是千夫所指之下,她也笃定地跟陆焉识过日子,陆焉识一辈子所谓的好日子也就那段日子。但她就像送给陆焉识的那枚蓝宝石领带夹,货真价实却没有用处。在她看了陆焉识给家里的书信后,便干干净净撒手而去。她的爱是有条不紊的,放下的时候也是斩钉截铁。“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红楼梦》)”冯婉瑜是那种一辈子都没有见过如此静的女人。作为恩娘巩固家庭地位的牺牲品,她经受了太多的不公平。她知道陆焉识不爱她,可她从不埋怨。反而是苦难使陆焉识确认了内心对婉喻的爱。婉喻曾是他寡味的开端,却在回忆里成为他完美的归宿。冯婉瑜最后的日子陆焉识悉心照料,如果真有因果循环,真有命数,陆焉识算是一点一滴还了回去。婉瑜全然忘记了自己做过的那些事情,也全然不知他最后做过的事情,她受苦太多,最后落得白茫茫一片干净。

  如果要问陆焉识爱谁,其实我还是有所保留的。陆焉识和4个女人的爱,就如当下很多人的爱一样,已经少了些许纯粹,多了现实和利益色彩;如冯婉喻那样把对方融入自己生命,把对方作为一种信仰的爱,更是没有了。“我爱你”这句话的爱中,有多少情在里面?这不禁让我接出下半句“我爱你。那又有多久?”尽管如此,还是要相信爱情啊,即便是来得晚一些。

  信念,一场遥遥无期的等待

  书中讲述的那个年代,是比我们祖父母还早的时代,精神的匮乏、政治的严苛、犯人间的相互围猎与倾轧,终使陆焉识身上满布的旧时代文人华贵的自尊凋谢成一地碎片。曾经春风得意的漂亮男人陆教授到了那泯灭人性的监狱里成为了一个极其卑微的罪犯,为了生存,曾经一双写文章、小拇指拿来挑蛤蜊的手去扣大粪、刨垃圾,能说4国语言流利的舌头装了二十多年的结巴,为了活命屈尊就地从高傲跌倒一丝一毫都见人脸色行事。而能让陆焉识改变的,是他在流放中一遍又一遍回味自己的前半生,最后竟然慢慢体会到了婉瑜对他的爱的,这份爱甚至让他下定决心要见她一面才肯死,成为了一份活下去的信念。对于婉瑜又何尝不是,因为在她的心里,只要是陆焉识活着,就是她活下去的希望,所以即便是陆焉识被判了“无期”,她也觉得是可以庆祝的,她理解的“无期”是不定期,说不定哪天她的丈夫就会回来。我们的生活莫不过如此,当下也许有些事情会觉得很难,熬不过去,这个时候扪心自问一下,当初为何而来,如何出发,是怎么走到现在,寻回一片初心,重拾信念,继续前行。

  珍惜,一生默默流转的人事

  陆焉识,不问政治,却难逃“凌博士”和“大卫·韦”之间的骂战,最终被搅入xx的泥潭。身着粗砺的囚服,在难抵的饥饿中,他珍惜了年少时积累的学识,在服刑期间用玩味语言精妙,来隔绝监狱里那些肮脏的念头。他的前半生,不懂珍惜家中温顺的妻子、膝下的幼儿,享受家庭和睦,反而是多年的囚禁,在这位隐忍、贤良的妻子多年的守候下,让他最终品味出爱情的厚重滋味。妻子是他唯一持续的外界联系,每次的接触,都让他多一丝活下去的信念,也慢慢让他开始了忏悔。也因此,他学会了珍惜流放中和邓指、梁葫芦的革命情谊;让他几乎以生命为代价,在雪地荒原中步行几天几夜,就为了在记录片上看一眼小女儿丹珏的脸。然而,醒悟来的太晚,身体的不自由也束缚了爱的能力。一心想要忏悔和弥补的陆焉识历经千辛成功越狱,却在远望了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一个清晨,遵从了女儿在电话里的劝告,为不拖累亲人而再度自首入狱。待暮年出狱回归家庭,却依然逃不脱儿女的政治惶恐,爱怨纠结;妻子也因病失去了记忆,人在身边焉未识,妻子已经不需要焉识的忏悔。小说结局,焉识和婉喻没有真正相认的悲剧,在我看来却很美。一生太长,长到等不来一次重来的机会;一生又太短,短到不能弥补所犯下的错误。正如陆焉识用尽一生,才读懂了爱和自由,带上自己的爱,向着自由的归来,却没有换回昔日的温情。它教会我们要珍惜当下,无论好的、坏的,都是我们应该承受,也要欣然接受的,因为你不会知道下一刻将会发生什么?如果未来不尽如人意,这一刻就是美好的回忆;如果未来日新月异,这一刻也是我们的一次经历,何尝不去用心感悟身边的人和事,感受这个过程带给我们的不同体验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4

  花了四天时间读完了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内心是有一些感动的,

  这篇小说最让我感动之处之一在于作为一个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陆焉识早年生活如此优裕,才学卓越,风度翩翩,却没有摆脱那个年代的厄运。但是在遭受了那么多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境遇,各种非人的待遇和磨难后,历经万难,为了达到自己心里的一些念想,能在西部那些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坚韧的活下来,活的甚至不如一条狗,不要说有任何尊严,就连生命都随时都有可能不保,他却能奇迹般的生存下来。感动之二为他晚年的执着。他一直敷衍了那么多年的婉瑜,在他做犯人的这些年她在他的生命里渐渐的明亮起来,直至最后在他心里变成了一颗珍珠,他恨自己为什么一直没有发现自己爱的就是身边不甚其烦的妻子,只是因为她不是他自己选的,所以在那些生活中他总是找各种理由借口敷衍她。他一生最向往的就是自由。却在最后明白了虽不是自己的选择,但这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能像婉瑜那样爱他。感动三,婉瑜的爱,没有谁比她更爱陆焉识了。一辈子的爱,在为他生儿育女中,在每月准时的探监中,在那些她为他准备的探监食品中,在为救他性命而献身的时刻。她是如此的伟大,优雅而隐忍的女性,却在她最爱的丈夫回来时已经变得失忆,是不敢相认吗?或是已经爱到骨髓里,爱到和自己的灵魂已经融为一体,不能接受任何别的人是她的焉识吗?

  关于其他方面,人性的描写,亲情,友情,在文字里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众生相,深刻悲凉。

  今天把小说改编的电影《归来》看了一遍,没有小说那么丰富,但是演员把一些很深刻的内涵表达出来了,很是感动,有些场景结合小说,会显得更为深沉,一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总是显得那么单薄,无法抗拒,唯有坚定的怀着某种信念,才能让自己苦难的生存下去,是磨难,是痛苦,生命显得如此苍凉,但无论怎样,总还是有那么一丝温暖,只是片刻也好。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5

  向来不会起名字,就用这个最通俗的吧。记性不好,很多看过的小说总是忘掉情节,有的甚至连主题都忘了,之前认认真真写过书评的《活着》到现在大部分还记得,《陆犯焉识》跟《活着》一样是不想看过就丢到一边的小说,作者都是用轻快的笔调、调侃的语气一笔重似一笔的把人的感情往沟里带,写的太真实,虽然是隔岸看着别人曲折悲壮的一生,却产生了5D的效果,从外到内被隐隐的悲伤浸润着。

  这本书胜在语言和情节,人物形象塑造并不是特别鲜明,但还是想从人物角色来分析内心的感受。书中一再强调焉识是在二十多年的劳改生活中一点一点体会到对婉喻的依恋的,而我却觉得是焉识在困苦绝望的劳改生活中被婉喻对自己执着炽热的爱恋感动的,没有了恩娘的疼爱,没有了兄弟姐妹子女同学朋友的关爱,连对人的基本信任都将要失去的环境里,有这样一个女子不顾一切地爱着护着,一个月一个月到一个季度一个季度准时的探望,一封信一封信不间断地写着,慢慢成了他在那种死也是重罪孽的日子里的唯一一根精神支柱,如果这个人换成他的美国情人望达(觉得可能性非常小)或者同样迷恋过他的重庆女子韩念痕,焉识还会不会一点一点记起婉喻的好呢?还是当鲜花流云尽皆散去,人们才能看清守在身边的人,识到Ta的好。

  在整个劳改生涯中,除去婉喻为他牺牲求人的那次,总的来说焉识是幸运的,因为他是个好人、心软的人,好人容易受人欺负,却也容易受到他人真心的回报。比如小葫芦、比如邓指和他曾出轨的媳妇,当然得排除不识他好心的大韦卫,焉识很多麻烦都是他带来的,这么说也不全然对,归根结底还是陆博士没用场,别说在那个时代,即使在现在的时代,人们也容不下太清高的人。

  十六岁读完大学,十九岁就成了博士,通晓四国语言,有超强的记忆力,出口成章,美国留学期间是他曾以为的最自由的时光,邂逅了他自以为的第一个爱人望达,回国后在大学任教,后随学校迁移到后方重庆,认识了第二个爱人韩念痕,新中国成立后因不当言论得罪人被扣了反革命的帽子而被捕(焉识的生命历程往坏方向转折的时候都是因了他的不能忍,不能守住在脑子里早已润色加工好的文章,即使匿名发表,依然准确无误地化作炮弹反弹到他的身上,某种程度上,是他劳改时装哑巴的一个原因,人总要学乖),被判15年有期徒刑,因主审领导被捕被想当然地加刑到25年,因不服加刑被判死刑,婉喻牺牲自己肉体为他换了死缓,最后减成无期,后为了见婉喻一面成功逃跑,自首后被当做典型到处演讲,差点被河北管教干部报复致死,最后终于等到了特赦,在长期等待后终于收到婉喻允许他回家的信,陪老年痴呆的妻子度过了最后的时光,最后妻子都没有认出来他就是焉识,最后他又回到了大草漠,那个他早已习惯的环境里去寻找他最后的自由。

  看,一个人的一生可以就这样简短地总结了,可是对于当事人来说,每个阶段或是痛苦的煎熬,或是不舍让时间流走的甜蜜时光(尽管很短暂),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他认真坚持活过来的见证,时间在人的语言里无限压缩,却在活着的人身上无限却有期地延长。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6

  她用一个千帆过境,原来你就在这儿的桥段,描写了原本是富家公子的陆焉识怎么都不爱自己的妻子,而妻子又是把自己的丈夫当偶像一样崇拜着。因为时局的原因,丈夫被扔至命运最低点,而妻子则支撑起了这个家。陆焉识在后来的这些年终于明白,冯婉喻是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支撑着自己活下去的信念。

  那个年代的苦难,不是我们这些80、90后能够理解的。就像是我爷爷看见我在朋友圈上发的有关政治内容的状态都会要求我删掉,他们这一代人是真的怕了。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陆焉识和冯婉喻的爱情就显得与众不同,格外动人。

  这本书已经拍成了电影《归来》,电影只是截取了书中的一部分,着重了爱情的坚持和等待的戏份,虽然不如书中情节那样丰富,但经过陈道明和巩俐的演绎也格外动人。我很喜欢书中和电影里那种戚戚然的等待,因为等待是最磨人的过程。而陆焉识终于回到家的时候,冯婉喻却失忆了的桥段,让我觉得心里说不出的难过。

  如果现在的你对于生活和爱情有着许多的不满和迷茫,可以看看这本书,体会一下哀大莫过于心死,心死莫过于一笑的酸楚和无力感。它会给你指引,让你明白不论现下的经历有多苦,总有一天会过去。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7

  也许对严歌苓的记忆还停留在《第九个寡妇》那本书上,平铺开来的故事总是在情节上比其他作者略胜一筹,这也是我对于她写的书都有种想拥有的冲动是为何。

  陆犯焉识,一出来,似乎就成了有别于她以往小说的一部,虽然名字让人有点摸不清头脑,但还是兴致勃勃买来看完。

  这是两个月以来完整的一本小说阅读,睡前看书睡醒翻两页的习惯又找回来了。今晚饿着肚子看完最后一页后,整个人并没有松了一口气,这对于我来说不是个好的结局,只能说是一个无奈但其实对于所有人都有利好的结局。

  陆焉识,曾经的风流少爷,因为当初被人追捧的才华,在中年成为了xx的无期犯人这就是他书名的缘由。书中以插叙的方式,讲述着,作者的祖父,这位老人从大草原劳改犯到年轻时留学的风流人生阶段,也检视了残酷岁月里生命可能达到的高度。生命就是在这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经历过许许。

  跌宕起伏,不能说明这些故事给他们带来的内心烙印,但其实我能体会到,在那些熬不过去的日子,是什么支撑了这样一位老人,回到自己的老宅。

  可更多的,是他的无奈,与社会命运给人们开的玩笑。

  他无奈源自于自己生来想要不能要的自由;来自于为了见一眼妻子,向她忏悔自己两桩风流史,在途中当了逃兵吃尽苦头;他的无奈,还在于最终获得政府释放可依然顶着抹不去的污点度过晚年,更让人接受不了的是,彼此为对方付出,盼望着再次见面的老两口已经不能像刚结婚时那样,相知相爱,等待已让一个人比另一个更早的活在了回忆的等待里,老年痴呆症,比任何绝症,都让人绝望。时好时坏,愈演愈烈的病情,根本不会可怜,你在她心中的地方。我也害怕自己的晚年会这样,宁可先老去,先走,也不想一个人黯然。

  回到故事中,有很多是我接受不了,或者不能够理解当时的老几(陆焉识在监狱里的代号)。

  在年少的时候,没有察觉到自己对于婉喻的爱,认为那是恩娘对于自己的一种束缚,在国外、在重庆,他都自由的恋爱,顾不上自己以为人夫,可为何到头来他在困境时,才发现了自己如此深爱着婉喻,是因为婉喻送来的蟹黄罐头?还是因为转移监狱时婉喻在监狱外的那一眼?

  还是后来得知的婉喻在外的种种艰辛?

  我最痛恨的就是不能够在当时领悟到这些,而往往要在失去后,以另外一种方式去回味,可人生总是这样玩弄着人们看似高级的智商,让人性与环境掩盖了一切内在的东西。

  还有,老几,为什么要在自己逃离大草原成为通缉犯的时候不名正言顺的见上婉喻一面?一路上的苦头不就是要及那面吗?

  为什么要出现在婉喻的生活中,却不能够直接的告诉她,还好事后得知,其实婉喻都知道,她爱她爱得连他的那种气味,都记得一清二楚,也知道他的用心,也许有时候,只要两个人彼此都知道,自己是爱着的,深爱的,就够了吧。

  可对于读者的我来说,多么可惜这不是一个美好的见面啊,哪怕只是正视对方一眼。

  作者在结尾还要往这完全不能够看下去的小说上,撒盐,婉喻也曾经为了给陆求情,成为了戴的六小时情人,这个在她老年痴呆后最不想想起的事情,还是在她死前清晰的记起了。

  命运怎么能够逼迫人们做出那么多迫不得已、舍己求全的事情呢?

  其实为什么写这么多,还是因为,结尾。陆焉识在婉喻走了之后,在见到了邓指的第三个儿子之后,发现大草原也许才是他最该去的地方。

  多么无奈啊,被释放之后,却依然还是回到了当初受尽惧熬的地方。

  也许人生有时候会发现,苦尽甘来之后,那个所谓的“甘”,已经不是个滋味了。

  那可能才是另外一个苦的开始。可是经历过的,永远都会在那里,不管物是人非,还是洗尽铅华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8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人的一生中,能遇到真正的爱情有几个?被歌颂到烂俗的爱情,其中又包含有多少真正让人落泪的'故事?无论有多少遗憾,爱情终究还是我们的一个个童话般的祈愿,是我们心心念念想要遇到的美好。但在一个人的字典中,爱情只是那句解释用语,生命仅仅是括号中的补充。这个人的名字叫陆焉识。陆焉识是老天的宠儿,因为这么稀有的爱情他一个人就曾占有过三次,尽管前两次是化过妆的。第一次碰到爱情是在陆焉识十九岁出国留学那些年。和他展开浪漫的女子连名字都不知晓,只有个代号,望达。这是一朵火红热烈的玫瑰,浑身上下都是异域的自由风情。虽然长相不突出,但是陆焉识一开始就陷进去了。仔细咂摸咂摸,这段化过妆的爱情是焉识自认为偷过来的浪漫。从哪偷过来的?从一个叫冯仪芳的女人那里偷来的。这个女人是谁?有这么大能耐把这么个狂狷孟浪的大博士圈在她的领地?冯仪芳是陆焉识年轻的继母。她精明能干,又风情万种。她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自己的一生都葬送在陆家。为了保住在陆家的可笑女主人地位,煞费苦心,用道德、温情、柔弱和自己的侄女绑架了陆焉识。而陆焉识内心的文人墨客的怜悯爱惜正好充当了锁链。这条链子即使在他身在美国也仍然发挥功效,最终在可以留美的机会中,坚决地踏上了回国的轮船,走向恩娘为他准备的婚姻围城中。陆焉识在出国前已经结婚,但是他的第一个女人却不是妻子,是望达。他的第一段爱情也不属于妻子,第二段爱情亦然。回国之后的焉识,过着家庭学校的单调生活。他不参与当时的文诛笔伐,但是光芒太盛,有心人会利用他的光芒为自己照亮,也会无耻地抓他的壮丁,把他当枪使。但是所有的龌蹉和硝烟他都能无动于衷,只有那两个女人的纷争让他无家可归。

  确切地说是恩娘一个人的争抢让他失去了自由,只能到一些书店咖啡馆寻得片刻宁静。当时的陆焉识非常难做人,非常痛苦,其实他不知道更大的磨难在后面,当前的不能容忍是多大的幸福,不自由是多大的自由。在日军占领上海期间,陆焉识被迫离开,来到南京,闯入了另一个女人韩念痕怀中。这是个金凤花一样的女人,带着太阳花的气质:冷静智慧热烈。这场爱情故事也是伪装后出现的。毕竟陆焉识没有因为这个女人而抛弃自己的妻子儿女。要知道在当时的境况下,他完全可以这样做。和上一个女主相比,我更佩服这个:她选择爱情的明确,试探爱情的狡诘,跟随爱情的坚决,明知无望而抽离爱情果断。这是一个很清楚自己所需的女人,也有达到目标所必须的手腕,但是她没有在焉识身上使用低贱下流。安静陪伴,悉心照料是她给予的朴实无华之爱。但是陆焉识只是欣然享受,没有认定。陆焉识的第三份爱情是他一个人上演的,地点在脑中。当了老无期后他才明白前半生的不如意、反叛是多么的荒唐啊!揭掉面纱后,原来真正的新娘就曾在身边,不是天边的云,也不是水中的花,只是攀附在身上那最不起眼的藤蔓-婉瑜。冯婉瑜是一个像满天星那样低调温婉的女子。她这素雅的小白花点缀在陆焉识的枝叶中,玲珑细致,洁白无瑕。并且她还有松红梅一样的坚韧果决,能够舍弃贞操拉焉识于生死一线。因为被恩娘包办婚姻这层纱,陆焉识本能排斥冯婉瑜,都懒得正眼看看她的美。当他在大荒草漠熬煎无期徒刑时,老牛反刍一样回味前半生,才陡然发现那朵不起眼的小花是那样耀眼。流失的良辰已惘然,错过的浪漫只能淹没在悔恨中,烙印在一封封家书中。幸运的是这个老无期抓住了爱情的尾巴,又青春了一次,活了一回。三次爱恋,前两次是心的挣扎反叛结的果,不了了之。

  最后一次,身体不自由了,但是心却放飞蓝天,摘下了梦中的星星。当婉瑜去世后,焉识再也没有留下的理由,又马不停蹄地去追寻大荒草漠的天高云淡,安闲自在。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9

  陆焉识这样,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独立思考,追求自由平等,不喜欢束缚,为人谦和有礼,这样的男人,即使犯起错误来都看上去有点儿美丽,容易让人为他心软。这样一个打小从来没吃过一点苦头的富家子地,留学,四国外语,各种风流韵事,看上去再正常不过了。这样的男人,他具备风流需要的各种家底,他不风流,倒奇怪了。他从小到大,顺风顺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学富五车,随心所欲,衣食无忧,无所不能的样子。

  这样的一个穿惯了羊皮拖鞋的男人,在大荒漠上劳改了二十年。在这孤独寒冷的仿佛只有冬天没有春天的二十年里,他有了相当富裕的时间去一遍又一遍回味自己的前半段人生,一遍又一遍在沙子里淘金,最后猛然一看,竟然剩下的是那个他一直没怎么正眼瞧过的婉喻。他是在这二十年里慢慢体会到她对他的爱的。在这二十年里爱上了这个女人。甚至为她越狱,跟踪她,下定决心一定要见她一面才肯死。那么多狱友,熬不住了各种自杀,可是他不能死,这个信念开始还是个小火苗,到后面就在他胸腔里强烈得烧起来了。在他终于重获自由,想用自己余下不多的人生跟婉喻把他们的小日子认认真真地过起来的时候,婉喻失忆了。这个女人用尽了一生去等待的人,曾经远在天涯,相隔万里,如今近在咫尺,却已成路人,相见不相识了。就像这个世界上我们犯过的多数错误那样,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怎么找也找不回来。

  于是陆焉识就这么陪着她,像个亲切的老朋友那样,把前半辈子从来没给过她的耐心和等待攒够了一样都给了她。即使她看上去再也记不起他是谁,他也没有显出半点急躁来。他为什么要着急呢?他早就打算好了,他余下的时间早就在那二十年里盘算好了,都是她的,他是把命给她了,如此一来,反而有了知足的淡然。他们可以就那么静静地像一对平淡无奇的老夫妻,坐着看看书,聊聊天,看看猫,打打牌。如果你看到那样安静安详的场景,你绝不会把他们和旷世恋情联系在一起。绝不会猜想到眼前这个又丑又老指甲永远洗不干净的糟老头,曾经为了这个天真似孩童的老太太翻山越岭,历尽千辛。你甚至还会觉得这对老夫妻的生活沉闷得可以。可假如你知道他们付出了一辈子肝肠寸断的思念,肉体精神的倍受煎熬,最终才能够在这样和煦的阳光下,在这样美好恬淡的下午,就这么静静地坐在一起,坐在同一张桌子的两边,如果想拉住对方的手,就可以毫无顾忌地这样去做,可能就会忍不住落下泪来。原来旷世恋情中,真的是少不了旷世的等待。就这么一点一滴,从旷日持久里熬出头来。

  然而,很意外的,这个一直让人觉得苦涩心酸唏嘘感慨的爱情进行到这一步,竟因为婉喻的失忆,陆焉识对失忆的婉喻的重新追求和陪伴,带来了一丝丝的甜蜜,美好的一如初见,淡淡的,带着最初的爱慕和温馨。直到婉喻在陆焉识重新按照旧的格局布置的家里,从床下摸出她珍藏了一辈子的盒子,她守护的爱情,她懵懵懂懂的脑海里,杂乱无章,永远连不成线的记忆,终于在这一刻顺从了直觉,跟着直觉,跟着眼前这个她认不出来的陆焉识走了。那一刻,陆焉识心里在想些什么。不管他在想什么,这一次,他再也不离开了。再想想儿女们一心想撮合二老复婚的时候婉喻推翻桌子,再想想婉喻因为陆焉识动了她宝贝盒子的时候给他的那个巴掌,再想想……再想……不管再想什么,这份照亮了时光,温柔了岁月的爱情,一切都值了。

  婚后的第二个星期,婉喻在那么美好的一天里表演了一出天人一具。太美好的爱情,美好到了儿子都觉得尴尬的爱情。他们的爱情,从来没有死过,更像是沉睡过后补偿似的,一下子又焕发出活力。过去我总觉得那些没走完半路残废的爱情是最刻骨铭心的。现在我觉得那些走到最后的爱情,如果到最后发现它还是爱情的话,那种我就在这里等着你,一如往昔的画面,会让自己禁不住再感动一万遍。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10

  严歌苓把陆焉识当自己人,替他说了不少心里话,甚至替那一整个时代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知识分子都说了句话。而且语调不卑不亢,甚至带着点难得的幽默和自嘲,其中的智慧又非常人可以企及。我于是想起自己的父亲,想着他失去的以及正在消逝的多年自由,他倒是没有陆焉识那样的学识,甚至他的学历在我眼里也是个迷——究竟是小学毕业了还是没有。但这都不重要,他像陆焉识一样在人吃人的社会里至少还活着,还拼了命在逗他唯一的女儿开心。这比什么都宽慰人心,就好像一个人多余的棱角总要磨掉的,不在那茫茫的青海草原上,也要在北方的极端寒冷里。

  于是我能做的,也就是陪着他说说心里话。当然他的沉默与掩饰比什么都坚硬,这是一个从小没有父亲,作惯顶梁柱的男人的坚硬。他没有陆焉识的本事,能够在心里盲打一篇篇书信体文章,也不忘着做学问。可我总相信他天赋异人,再没有比他更勇敢聪明的男人,勇敢的有但没有聪慧,聪明的有又不够义气。我几乎带着对我自己父亲的崇拜与怀念,用了10个小时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里的36万5千字。我于是得以从过去八年的思念里抽出一小段空隙,去让自己变身为书中陆家的一部分,一个从2011年的末尾硬挤进去的自己人,以此把心里话听的更贴切些。

  我是害怕“犯”这个字眼的,它似乎从造字的第一天起,就注定隐瞒了些秘密,触动了些龌龊。所以当看到封面上《陆犯焉识》这几个字,还没反应出它就代表了直接的意义,对于一个陆姓男子的界定而已,我甚至在没有碰到书的前几天里反复思考着“焉识”二字背后究竟是怎样的的故事。它是一种罪状,还是一种疾病,还是一种幻想。结果,它是一个名字,属于一个年少时风流倜傥的花花公子,也属于一个用了二十年硬把名字埋没起来的老人。我不由得在想,等我的父亲获得自由的时候他会变成什么样子。我用多少精力才能让他重拾对于人间的信任,抚平他的牙痛,去除掉他身体内淤积的脂肪和忍耐。

  真想和你去海边大喊几句呀,爸爸。喊出来,像我们从未失散一样用同样的语气,同样的坚韧,对着那片被我们看熟了想透了的海,大喊。

  严歌苓是一个造字杀人的作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操纵着所有的汉字,也得以调动读者最深切的感官体验。不知道别人如何开启对她的阅读,就我而言,每一次都是一场爆炸,耳鸣眼花,无法进入现实。就是好不容易进了现实,还要小心翼翼,四处打量,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回到的是她笔下的世界。那里生灵涂炭,打打杀杀,可偏要淡定从容,就是怯懦了,也要把怯懦明明白白的亮出来,绝不能私藏。

  可我偏偏是个爱藏的人,有痛了有喜了有伤了有梦了,都不能即刻言说。非要在心里反复推算打量,发酵酿成我想要的那一坛酒的时候,才能若无其事的倒进一个杯子,与人分享。所以我能讲出的故事,都在心里润色好了,也都是几年前的旧事。不是没有做过活在当下的准备,倒真是被这时代的繁华晃得睁不开眼,只得左顾右盼。于是左边看到的旧事过去,是我父亲还斗志昂扬的脸,右边就是尚不可知的未来了,那里隐隐有个团圆的影子。

  我十分挚爱书里写到婉瑜即将告别人世但又清醒时的裸身举动,严歌苓用了一个词,天体。瞬间在我心里拉出一个明晃晃的缺口,那里是我们生来为人,最纯净的时刻。

  小说开放式的结局毫无矫揉造作,甚至自然到陆焉识若不决意离开也就再不是他的地步。唯一的瑕疵是,尽管我十分快速的在阅读,仍然有两处错别字,还特意给出版社写了封邮件。我只是希望这是份完整的阅读体验,对于作者,对于书中的陆焉识,对于我和我的父亲,都是份自己人的敬重。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11

  《陆犯焉识》,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或许是电影《归来》修饰了剧情。很多时候小说更真性情,也更懂得人心。复杂的不说,就像张恨水的《金粉世家》,电视剧版唯美浪漫,金燕西对冷清秋情真意切,冷清秋也爱得纯粹无他物。可是小说版呢?金燕西决定娶冷清秋,多半是因她有孕在身。婚后他不也是朝三暮四,最后对她始乱终弃。而冷清秋嫁他也有一定的虚荣心作祟,当然错主要还在金燕西,是冷清秋遇人不淑。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在婚嫁方面,一方若依附另一方,另一方想整一方实在太容易,而一方也只是百口莫辩。

  明明是《陆犯焉识》的书评,我却说起了《金粉世家》,主要还是前者让我觉得像是咀食粗粮,肠胃不畅。它没有跌拓起伏的剧情,没有最美年华的爱情,也没有清新优美的文字,多的是一种荒凉之感。人如其名,早年的陆焉识家境优越,聪慧而倜傥,因一时左右为难娶了一房妻。没有爱情的他,很快留洋去了美国,与其说深造,不如道是风流。回国后,因为他的大户出身,他的文人气性,在一次“肃反”中,他被发配到西北大荒漠改造。而他也不知虚以委蛇,导致他的刑期一次次被延长,直至被判成无期。“精神的匮乏、政治的严苛、犯人间的相互围猎与倾轧,终使他身上满布的旧时代文人华贵的自尊凋谢成一地碎片。枯寂中对繁华半生的反思,使他确认了内心对婉喻的深爱。婉喻曾是他寡味的开端,却在回忆里成为他完美的归宿。”然而文革结束后,饱经思念的陆焉识并没有得享天伦之乐。苦苦等他的妻子却失忆了,性情大变;俗庸沉沦的儿子,对他没有尊重;才貌俱佳的女儿,对他哀怨纠结。

  最后他带着妻子的骨灰又回到了曾经囚禁他二十余年的大西北,一个他曾经一心想要逃离的地方。他究竟是经历了怎样大的变故,才会让他觉得天大地大竟无容身之处?荒凉之感,无需再言。

  他也是留美博士,才识过人,竟这样浪费了一生。虽说他风流,但学识不假,反而渊博。

  不过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在建国之初从不要紧这样的人才,宁可辜负也不愿承受一点疑似的风浪,这是我们对时代的无力。可是相比古代,我们又实在幸福得多,至少现在言论自由了,至少我们还有途径维权,国家也有意培养我们的维权意识。换作在很久以前,君王只希望你懂得君权神授,忠心不二,君王也只晓得自己的千秋万业,皇家尊荣。所以我们还是知足吧,还是多读书,不光是甜美温馨的味道,艰难苦涩的滋味我也应当品尝。最近也在看《大清相国》不免有些多话偏题……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12

  我本来根本不会看这样一部小说的,陆犯焉识,嘛意思?陆是大陆还是姓陆?犯是侵犯还是罪犯?还有焉,我去文言体?那个识是认识吗?就连《霸道总裁爱上我》,《穿越千年来爱你》这样言简意赅,醒目露骨的标题尚且不能吸引我(咳咳同类看太多),更何况一个四字标题每个字都不能确定明白的长篇小说,且不说我已经被长腿偶吧以及美剧大片长期浸淫,此刻看这本书仿佛装满大葱的菜篮子里躺进一支玫瑰一样触目惊心不伦不类,就算我有意识的想提高一下自我修养,周杰伦有个曲子怎么说《给我一首歌的时间》我觉得已经足矣。但刚巧前两天回家,刚巧前两天的前两天下载了这部书,刚巧在车上百无聊赖翻到。刚巧啊刚巧,不,是万幸!

  两次长途汽车的距离加两天在家的空闲看完了这本书,我觉得想要写些什么必定要像书中陆焉识给婉喻写信一样腹稿盲稿来回打来回润色才不算亵渎,可是我等不及了,我曾认为等待爱情如杨过小龙女一般16年即是人类巅峰,我曾认为越狱如《基督山伯爵》一般九死一生之后便是快意恩仇,我曾认为苦难如《活着》富贵一家父死母死儿死女死妻死孙死已达变态极限,我曾认为父母子女之间如龙应台《目送》所说你们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样纯粹。可给这所有情感加个大环境——中国,加个大背景——文革,一切就都不明朗了。从十七八岁嫁入陆家就开始间或等待的婉喻,她与陆焉识一心相伴而不得的跨度不是杨过小龙女的16年而是将近六十年。比西天取经还难千万倍的越狱成功之后没有能像伯爵一样策马奔腾快意江湖,而是尾随了心上人几次之后便毅然决然的自首。再见面,妻女儿子都在,孙子孙女也有了,有人说物是人非是世上最残酷的形容,那么,物非人是呢?或者物非人非?

  陆犯焉识,讲一个老囚犯陆焉识的。他是精通四国语言的留洋博士 ,是上海大户人家的大少爷,写一手好字,会打马球、板球、弹子,在外有意大利女郎爱得死去活来归国有红粉知己倾尽一切相救。是啊这样的人谁不爱,1米83,风流倜傥,还会盲写。你知道盲写吗,就是草稿初稿润色稿校正稿什么都在脑子里,写好一册当然也在脑子里装订,随时阅随时从脑子里调出。跟腹稿不一样哪怕是20年后想阅读也可以轻易从脑子里调出,这是盲写,也是这篇小说出来的途径,陆焉识朗诵着,他的孙女誊写着。不是陆焉识20多年的牢狱之灾无所事事才练就了这项本领,而是他天生过目不忘,天生而来的还有他的傲气,清高,见不得窘迫和可怜,这种气度给他带来了无数是非恩怨,20载牢狱,九死一生的磨难,但他仍然要感激这份气度,因为这气度为他赢得了冯婉喻的心。

  冯婉喻,这是一位怎样的上海女人啊!和以前所有影视作品或读物不同,我没有奔着男主去,也许我 一开始是奔着男主去的,但是后来我却被冯婉喻深深地,深深地吸引了。简单来说就一个字,静。往深来说分层次来说我就黔驴技穷了,最后看到她的篇幅是在来学校的车上,我的泪掉得跟恩娘一样——“她直直地坐在那儿,眼眶里像是有两把断了线的透明珠子,掉下来不是一颗颗的,是成串地掉,又急又快,一眨眼把面前的八仙桌面就落满了。”旁边的乘客一点眼力见也没有以3秒一次频率转头看我,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防晒霜被冲掉了泪滴成了石钟乳吗!掉泪因为太委屈了,我觉得自己又在找虐,在视听极其方便的时代,我想看什么画面就有什么画面,想看几遍就能看几遍,唯美的感人的大团圆,快意的潇洒的报仇雪恨,我能让简.爱不经历磨难就找到罗切斯特先生从此幸福一生,我也能让镜头掠过傲慢和偏见直跳到他们敞开心扉互诉衷肠的那个大雨滂沱的早晨,我甚至能让金燕西和冷清秋在铺满百合的房间一遍又一遍结婚,但这些没有一点经历的大团圆看过之后让人疲惫且转瞬即逝,万幸啊 ,我抑制住了一直想快进的躁动不安的手,从头到尾旁观了陆焉识和冯婉喻的人生,所以他们小小的见面那么弥足珍贵,那么让人喜出望外,那么忐忑不安受宠若惊。婉喻爱陆焉识从来不能痛痛快快的,先是焉识5年的海外留学太平洋隔着,归国后婆婆处处要占上风压制婉喻,接下来是漫长的遥远的牢狱之墙隔着,最后,陆焉识回来了,记忆却阻隔了他们。儿女子孙全不认得的婉喻却记得她在等一个人,名字都忘了,只临终前颤巍巍问:他回来了吗?陆:回来了婉喻:来得及吗?陆:来得及,就在路上;婉喻:恩,路好远的。她一生都只用行动为陆焉识辩护,最后她有点急了,但还是要护着自己的心上人,即便他赶不回来也不是他的错,是路途太遥远了。婉喻小心翼翼的说:我不去好了,婉喻一口一个说:蛮好蛮好,婉喻紧跟着焉识应声虫似的说:对的呀,婉喻试探着说:侬不要睬伊了。我脑子里都是婉喻,美丽的善良的痴诚的婉喻。婉喻一生不认为受到了什么冤屈,也不觉得有人害苦了他们,她一直把家整理的井井有条,大开门户,等着她的爱人归来。

【《陆犯焉识》读后感】相关文章:

陆犯焉识的经典名句03-16

陆犯焉识读后感06-01

励志书籍《陆犯焉识》读后感04-19

读《陆犯焉识》有感:自由、爱、珍惜08-27

《闻香识女人》读后感07-17

老马识途读后感02-06

感动焉在回首间随笔12-27

面试要注意被识的同时识企业09-18

心不在焉的丈夫英文阅读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