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公共管理概论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公共管理概论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共管理概论心得体会1
公共管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活动,它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对国家和公共事务进行有效治理的管理活动;它是一门经过科际整合而形成的交叉性学科,是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为宗旨的应用性学科。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近百年来,人们把研究管理活动规律所形成的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统称为管理学。自从人们开始组成群体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由于人类社会越来越依赖集体的努力以及越来越多的、有组织的群体规模的扩大,管理人员的任务也就愈发重要了。因此,管理者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还要有解决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靠得住,会办事,能共事,不出事等各方面的素质。通过这半年来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学到了前沿的管理学知识和理论,提高了对公共管理的认识水平。
管理学潜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计划”这个词。大到美国政府的火星探测计划,小到我们身边的一次周末旅游计划。由此可见,计划几乎无处不在。首先就一个学生而言,他在学习中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必须通过制定一份计划(或长期或短期)。然后通过这份计划控制自己,并且有效的分配自己的时间,还要有效的选择合适的信息,从而达到自己的计划目标,取得成功。又或者一个人的一生必须经过自己的规划、组织;要不然这一辈子将碌碌无为。计划是任何一个组织成功的核心,它存在于组织各个层次的管理活动中。一个组织适应未来技术或竞争方面变化能力的大小与它的计划息息相关。
在为群体中一起工作的人们设计环境,使每个人有效地完成任务时,管理人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使每个人理解群体的使命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如果要使群体的努力有成效,其成员一定要明白期望他们完成的是什么,这就是计划工作的职能,而这项职能在所有管理职能中是最基本的。然而许多管理者总是强调日常的经营活动而忽略做计划,这是造成他们日后到处“救火”的主要原因。现在有很多人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做了计划也只是在做无用工而已,所以他们都不愿意做计划。其实不然,我认为计划是为了有备无患。做了总比没做好。计划包括确定使命和目标以及完成使命和目标的行动;这需要指定决策,即从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确定行动步骤。作为计划的一种——战略则是意指确定企业的使命和企业的长期基本目标,并制定行动方案,配置相应的资源以实现这些目标。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制定的目标应有其明确的衡量标准,不能含糊不清。
二、增强了对具体事物的分析和把握能力。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意思是:事物的这一面也就是事物的那一面,事物的那一面也就是事物的这一面。通过对国学知识、人治与法治等知识的学习,聆听了大师们的教诲。特别是有的倡导道家,认为道家思想是当代领导必修之学问,有的又否定它,而独尊儒学。在儒家与道家、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人治与法治上,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是的选择和正确的吗?如何把握一个事物好的方面和不利的影响,从而做出选择。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到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并存和相互依赖的关系,认识到在一些问题是和非的判断上并不一定有明确的标准,为自己全面的理解公共政策,正确把握问题实质,更好的做好工作,稳妥处理各种问题提供了借鉴。
三、增强了对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解。
老师讲到:中国农业为了应对加入WTO的挑战,大规模调整种植结构,从而造成了粮食种植面积的萎缩,为了粮食安全,又再一次调整了种植结构。她说:“调整种植结构有助于农业应对WTO挑战,但关键要把握好一个度。”度的解释就是合适、适度。在发展中,如何理解适度?在学习了《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与科技革命》、《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和《管理经济学》等课程后,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必须是和谐和可持续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尊重客观规律,避免急功近利。
四、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有了冷静的认识。
在学习中,通过专家、学者对国情的分析和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层面面临的问题与矛盾、机遇与挑战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
五、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境界。
通过学习使自己认识到,中国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政府管理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世界很多国家产生过重要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是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源地之一。现代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研究和教育始于19世纪的西方国家,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公共事业的内容迅速增加,“公共”领域不断扩展,旧有的.行政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对公共管理的要求。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需要从更多方面融入全世界的政治、文化、社会和军事关系中,这对中国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的公共管理活动提出许多未曾遇到的重大复杂的问题和挑战。未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能否顺利健康向前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公共管理能力。因此,研究和学习公共管理学对于认识和提高我国的公共管理水平和增强体制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学习使自己还认识到:要想做好事,先要做好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是做好工作的基础。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深刻理解了加强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论语》讲:仁、义、礼、智、信,给我们讲出了做人的标准。但有时为什么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出现错误和不应有的失误,通过对国学等知识的学习,找到了答案。归根结底,就是缺乏境界和定力。《道德经》讲:致虚极,守静督。就是说达到无限的境界,要切实保守定力。要作到有定力,就要树立良好的心态,抵住诱惑,经受考验,宠辱不惊。有了定力,才会有境界和智慧,做事情,干工作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做事和做正确的事,才能不偏不倚,符合中庸之道。如果把定和境界看作是内在的,那么智慧就是外在的表现,同为一体,互相依存,如同心口,内外一致。这也是加强个人修养的根本。
六、掌握了有效处理问题的工作方法。
通过学习,掌握了诸多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特别是对危机管理的学习,对自己分管的宣传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基层宣传工作中,最难处理的就是负面新闻造成的影响。它影响面大,破坏力强,持续时间长,往往一篇负面新闻造成的影响会超过所有的正面报道,一旦影响形成,各种媒体会潮水般跟进,直到象最牛钉子户一样演变成一场公共危机。
总之,通过学习公共管理学,使我不仅获得了许多公共管理、创新思维、区域经济发展等领域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前沿信息,更学到了教授们认真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精神和思维方法,极大的激活了自己的思维,开阔了胸襟和眼光,提高了履行公共职责、从事公共服务的认识水平,同时也树立了新的管理理念,认识了公共管理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大意义,做到了在一些问题的分析上既知其然又知所以然。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也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很多管理方面的不足,我会再接再厉,争取为进一步深造和以后的工作积累更全面的知识。
公共管理概论心得体会2
危机是种普遍现象。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成功地预防危机,处理危机,尽快在危机中复原、甚至得到机遇和发展,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正确认识危机
危机的爆发大致分二类:一是事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爆发,可称为“积发”;二是不可预测的事物的突然袭击,可称作“突发”。危机发生之后必然会集结不同利益群体,表现为媒体追逐、舆论责声、情绪对抗、群体间搏奕谋利等等冲突。企业如何应对,进行危机管理?关键在于事前预防,检视潜在危险,研定防范措施;危机来临时,准确判断危机的核心所在,及早分化风险,尽快结束危机,把负面效应减至最小或转化为企业有利因素甚至机遇。危机管理的实质就是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统筹兼顾,谋取利益。
培育公司危机意识至关重要。中学时读《扁鹊见秦桓公》的故事,至今尤新,秦桓公对扁鹊的提醒无动于衷,最后竟从“汤熨、针石之所及”的小毛病变成“在骨髓,无请也”的大病并死亡,就在于他没有危机意识。比尔盖茨缔造出世界电子帝国,在于他有“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的危机理念。必须让每位员工知道:我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影响着公众对公司的印象。市场经济下正视危机,对企业成长是一种考验和砥砺。
二、正确处理危机
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企业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二点:一是事件本身的性质;二是主管单位和新闻媒体对事件的评论。注意:事件本身的性质并非不能改变,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关键在于如何与当事方和新闻媒体打交道,特别要化解媒体的过度报道和聚焦,尤其是网络媒体,要设法引导舆论、分散或转移媒体视线,迅速减轻危机的.负面影响。平和心态、主动积极、低调处理、控制范围、好的定性,对危机管理最要紧;主要手段则是刚柔相济、整合资源、先急后缓、着眼稳定、内外有别、主动积极。
1、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企业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完善应对机制、健全危机预案,才能发现危机,临危不惧,快捷响应,正确处理。危机可分三级:一般紧急、重要紧急、特别重大事件。不同的危机状态,启动相应的处置方案,才能保证危机处理组织有力、人员到位、物资支援、信息通畅,工作有序高效。
2、构建和谐媒体关系
网络时代和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与媒体建立和谐关系。和谐的公司媒体关系是企业危机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企业要善于和媒体打交道。众多案例说明,好的媒体关系能为企业所用,对宣传企业形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差的媒体关系不仅不利于企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媒体甚至可以把企业导向被动挨打的局面。因此企业要重视与地方媒介和新闻单位的团结合作,与主流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关键时刻才能让它为我服务。
3、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和谐的政企关系也是企业危机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政府掌握着行政资源,代表着公众利益和公平正义,政府对危机事件的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事件的定性和公众舆论,因此企业要善谋政企关系,建立感情,在危机出现时加强联系和沟通,主动汇报情况,争取理解和支持;既要查找政府的责任,又要利用和发挥好政府作用,形成利益共同体,双赢思维是当前处理好政企关系的导则,往往事半功倍。
4、评估总结改进提高
评估总结的目的,在于提高素质。危机事件对企业的影响,毕竟主要取决于事件本身的性质和影响范围。评估总结可以发现危机预警、危机处理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完善,进而提高企业危机管理的能力。危机管理既要充分借鉴成功的经验,尤其要借助新技术、新信息和新思维,也要根据危机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创新。企业要明白:养兵不在于用,而在于防和治。
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不仅仅是“使企业免遭损失”而是“在危机中寻找发展机遇”。
公共管理概论心得体会3
危机管理,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应当包括危机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危机事件也和其他事件一样,其形成有一定的过程,只是该过程长短不同,危机状态也是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危机发生前,一般会有一些先兆。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这些可能导致危机的先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则可能防止危机的发生。在危机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将危机化解于萌芽阶段,避免危机的发生,并且为积极应对危机做准备。因此,要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将对危机的事前预测、控制纳入日常管理中。
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危机发生的时间、地点往往是不可预见的,危机的发生往往是出乎人们意料的。同时,危机事件又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危机事件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影响范围等在事前均是未知的。比如自然灾害引发的危机,其发展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另外,对于危机采取的处置措施不同,也会对危机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为应对危机,应当在平时进行主动监测,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若发现可能引起危机的征兆则应尽快采取措施,以避免危机的发生。而当危机一旦发生,则应当尽快采取措施,隔离、控制危机,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是危机管理中两项最基本的制度,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公共紧急状态给民众生命和财产所造成的损失和给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的巨大破坏。
危机发生前的准备阶段对于危机管理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阶段。通过收集到的大量信息,根据科学的依据进行分析,能够对可能引发危机的事件的前兆进行防范、加以疏导,争取将危机的前兆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避免危机的发生。但是,建立了预警机制,也并非所有的危机都能完全避免。
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等诸多原因,不是所有的危机都可以事先通过预警机制发现其征兆,采取措施使之避免,很多危机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即使预测到了危机的征兆,也可能没有十分有效的措施避免危机的发生,也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危机征兆都能得到有效处置以防止危机的发生。根据预警信息,能够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预防,作好各种准备,当危机真正发生,能降低危机发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当危机一旦真的发生了,就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对危机进行处置,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将危机造成的损失最小化。对危机的处置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比如,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需要大量的药品、医疗设施、运输工具,需要医疗、公安、运输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这就需要具有良好的危机应急反应机制,保证危机一旦发生,能够尽快正确处置,尽可能地控制事态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所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由于危机本身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危机一旦发生,则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危机的决策者应当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做出果断的决策,调动各个部门,动用各种资源,尽快控制危机的发展,恢复社会秩序。
在长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应急机构,包括军事上的应急机构,也包括重大自然灾害、社会治安、医疗救护等方面的应急机构。危机一旦发生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比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参与,物资、交通、公安等许多部门都要参与到应对危机中来。面对突然爆发的危机,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并非易事,因此,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应当建立统一的决策和指挥机构,负责危机发生时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并依据决策对整个危机处置进行统一的领导和指挥。
为应对危机不仅仅需要统一的指挥决策机构,还需要统一的危机管理综合协调部门。如前文所述,为应对危机需要的往往是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在目前我国分部门、分灾种的危机管理体系下,应急机制中各个部门是相互独立的,这些部门之间应当进一步加强配合,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危机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相关的法律,统一规定政府在处理紧急事务中的职能和职责,确定依法对抗紧急状态的法制原则。应急管理机制中的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的运做是依托于一定的组织结构的。一个完备的危机管理体制应当由五大系统构成:指挥决策机构、职能组织体系、信息参谋咨询组织体系、综合协调部门和辅助部门。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必须是建立在有效的管理体制上,而每一个部门的职能、权限等必须有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以使机制的运行有法律保障,真正做到预防和处置危机。
公共管理概论心得体会4
按照中共峨山县委的安排,XX年7月3日—15日,我参加了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峨山县领导干部公共管理研修班”为期13天的学习培训。
学习培训期间,我与其他学员一道,聆听了名师、专家和领导讲授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新型工业化与自主创新”、“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公共危机与媒体应对”、“国学智慧 与现代领导素质”、“城市规划与管理”、“创新思维与科学决策”等专题,参观考察了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青州市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及青岛市的部分工业企业。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增加了知识,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拓展了眼界,为今后做好各项工作打下了基矗在此我就县域经济发展问题谈一谈学习体会:
一、发展县域经济要紧跟世界的发展潮流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更加紧密地与世界相融合,国内外的任何情况,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经济版图和产业分工正在调整,扩内需、保就业、调结构、转方式、实现保增长的发展要求给国内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改革开放三十二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比较而言,我们的发展能耗高、污染重、对资源依赖性大、综合竞争能力不强,与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合,制约了我们的可持续发展。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从全球的角度把握世界发展形势,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与时俱进,顺应潮流,抓住机遇,趁势而上,确保峨山的县域经济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探索和建立适合峨山的经济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快速发展,形成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三角模式等许多成功的典范:苏南模式以乡镇企业为主体,依靠能人发展经济,但居民生活水平不是很高;温州模式是依靠民间资本发展私营经济;珠三角模式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低成本的技术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成为世界加工中心。这些发展模式各有成功之处,但我们与这些地方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人才和资源禀赋不尽相同,只可借鉴,不可照搬,立足实际探索适合峨山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我县的发展状况,我们要抓住制定“十二五”发展计划的时机,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发展特色经济、低碳经济、规模经济为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特色城镇化、产品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之路,高起点谋划未来峨山县域经济发展。
三、对峨山今后县域经济发展的初步设想
(一)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工业化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我县经过多年的发展,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以矿冶、化工、酒类、油料为主的特色产业,有了一定的工业发展基矗XX年全县完成现价工业增加值120526万元,拉动 gdp增长7.6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1.2%,成为了我县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但与其他县区相比,我县的工业水平依然很低,节能减排任务重,持续发展能力不高,迫切要求我们把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转型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根据当前国内外发展形势,我们要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规模经济园区化、园区发展循环化、循环经济低碳化”的思路,调结构、促转型、保增长,以建设云南省铸造产业核心区为重点,树立区域经济品牌,力争建立 1—2个产业链长、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力强,带动辐射面大、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产业。
(二)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人口众多,农民增收困难,消费能力弱,内需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二年,我县的农业得到较大发展,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农民生活依然困难,城乡差别不断扩大,对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了影响。作为西部不发达地区,“三农”问题是当前县域经济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主要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扩充城镇居民,减少农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注意抓以下关键环节:一是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烤烟、油菜、蔬菜为主,稳定产量,提高质量,巩固传统产业;加快推进“2213”工程,尽快形成规模化的新兴特色产业。二是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建立农业专业化组织,使农产品走向市场,提高效益。三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改革农业生产方式,按照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生产要求实施标准化生产,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建立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的源泉,对经济发展越来越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专家指出:历来经济繁荣之地,必然为文化兴盛之邦。世界经济百年发展表明,财富和资金正在向文化厚重的地方流动。我们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不能忽视文化事业的发展。要全面实施峨山彝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抓项目、建基地、创精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与旅游文化产业相互联结才能产生经济效应,形成产业。旅游文化产业是资源消耗低、就业指数高、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我们要充分利用峨山良好的生态资源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把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成一项支柱产业。
(四)加快城镇化进程。在经济发展中,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保证,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峨山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峨山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不可能实行“大拆大建”、无限扩大城市规模,只能根据发展的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稳步建设,形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具有彝族文化特色的滇中生态城。一是按照“工业上山、项目入园、农民进城”的思路谋划城镇化发展,确立城市发展方向,合理功能分区,优化产业布局,搞好城市发展规划。二是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优化城市投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坚持政府主导,吸纳社会资金,鼓励开发商投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三是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有效办法,理顺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总的来说,谋划县域经济的发展,眼界要开、理念要新、定位要准、措施要实,立足实际,开拓未来。
【公共管理概论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概论心得体会03-26
艺术概论心得体会04-19
质量管理工程概论心得体会(精选17篇)12-15
企业管理概论学习心得(精选12篇)06-29
公共管理实习报告10-19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心得体会(精选13篇)08-24
公共管理课程学习心得体会05-23
建筑概论实习报告01-15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情景模拟试题(精选5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