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枣树作文300字4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枣树作文300字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枣树作文300字 篇1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实验小学四年级五班 张酉喆
我奶奶的家在泰安市,那里山清水秀,也有很多水果,不过我最喜欢的是奶奶家的枣树。
春天细雨沙沙。枣树枝上展露出嫩绿的幼芽,随着天气渐渐地暖和,这些幼芽变成了许多小叶子。接着枣树开花了,它的花是黄色的,非常美丽。它还有一个特点,别的树长叶的时候,它才开始冒芽呢!它的叶也非常柔软。
枣树上有一种虫子,它很厉害。奶奶跟我说,这种虫子曾经咬过我的姑姑。那时奶奶找了很多地方的医生,才给姑姑治好的虫伤。现在爷爷用农药把树上的虫子全杀死了。
夏天,阳光灿烂,喝饱雨水的枣树长得枝繁叶茂。
很快秋天来临了,在凉爽的秋风中枣渐渐地成熟了。许多小枣压弯了枝头,有时,小鸟们还回飞来吃小枣。它的颜色是鲜红的,让你见了就想吃。枣有大的、小的、圆的,还有得枣突出一块,小伙伴们说,它长了一个“大包”。这时候,爷爷打下很多枣,我们开心地吃着,枣非常甜,也非常脆,好吃极了。
我爱奶奶家的枣树!
枣树作文300字 篇2
我家有一棵冬枣树。它不像白杨那样高大挺拔,也不像柳树那样娥娜多姿,但它异常俊俏,招人喜爱。
春天,大地苏醒,草木欣欣向荣,春雨如丝,光秃秃的枣树贪婪地吮吸着这春天的甘露。几天过去了,枣树上长出了嫩绿色的.小芽,又过了几天,那些小芽就变成了翠绿色的小叶子,叶子是椭圆形的,像一把把小扇子。翠绿翠绿的叶子,连叶脉都看得一清二楚,叶子油亮油亮的,在太阳的照耀下,仿佛是一块块绿色的翡翠。
夏天到了,枣树的叶子变成了深绿色,树枝上还长了一些米粒大的花骨朵,过了一段时间,花骨朵竟相开放出美丽的花朵,好像一位位穿着黄衣服的小姑娘在争相比美呢。一阵微风吹来,阵阵芳香扑鼻而来。
秋天到了,枣叶由绿变黄了,树上也结出了一个个绿色的小枣,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小铃铛。又过了一段时间,枣由绿变红了,就像一个个红灯笼。从树上摘下一个枣放入嘴里,嚼一嚼,甜津津,酸溜溜,好吃极了。
枣不但好吃,而且全身是宝。生枣开胃,煮熟的枣可以补养身子,枣核也是中药里常见的一种药材。想不到吧,枣的作用竟这么大!
啊,我爱家中的枣树!
枣树作文300字 篇3
我家有一颗高大的枣树,它生长在我家院子里,我非常喜欢这颗枣树。
春天,大地万物复苏,花儿开放,我家的那棵枣树早早已偷偷地长出嫩黄的芽来。没过几天,黄芽变成了绿色,绿叶便密布枝头,枣树披上了崭新的绿装。
初夏,枣树正在茂盛时期,那么多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就像一把绿色的大伞遮住了半个院子。不久,树枝上开出了细碎的小黄花,不时散发一阵醉迷人的芳香,一群群蜜蜂、蝴蝶在花间飞来飞去。随着枣花的凋谢,树枝上结出了一串串水灵灵豆粒似的小青枣。
秋天来临了,红彤彤的枣子压得枝头弯了腰,远远望去像一个个小红灯笼挂在枝头上,让人见了就流口水,摘一个枣子放进嘴里,又甜又脆,满口生津。
寒冷的冬天,黑灰色的枣树上落满了晶莹的雪花,像披了一件雪白的纱衣,一阵风吹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好似天女散花。
啊!枣树,你给人们带来了欢乐,我爱你枣树。
枣树作文300字 篇4
小时候的点点滴低似乎都已忘却,唯独那棵终年耸立在我家门前的一小棵枣树,依然记忆犹新。
枣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柳树那样婀娜多姿,花的气味也不浓,不像桂花那般香飘十里,所以一开始我并不喜欢它。知道有一年它结出了满树散发着诱人香味的果实,这才让我刮目相看。
闻着果香,我再也忍不住啦!不管家人有没有同意,我就自作主张,以非一般的速度拿了张椅子出来,放在黑黝黝的土地上,一脚踩了上去,用稚嫩的小手摘下一颗色泽诱人、香气扑鼻的果实,心里可乐了!突然一个重心不猛地从椅子上摔了下来,我把已经‘逃脱’的眼泪擦掉,忍着疼痛,洗枣子咯!
快到冬天了,枣树的叶子一片又一片的往下掉,一阵微风吹过,打在我脸上微有几丝凉意,看着漫天飞舞的黄叶,心中一阵泛酸,有些寂寞的枣树的身影,惹人怜惜。
威严的动过往来了,枣树变成了秃头,四周一片白茫茫的,没有了往日的生机勃勃,枣树耸着脑袋,仿佛在说:“我~好冷!”我轻轻抚摸着它的树干,算是一种安慰吧!
现在已经找不到那枣树的踪影了,我后悔,为什么我没有珍惜,我与它慢慢搭起一座小桥,小桥的名字叫思念,不见桥影,只听流水。
【【热门】枣树作文300字4篇】相关文章:
我爱枣树作文(4篇)03-08
我爱枣树作文4篇03-07
童年的枣树作文5篇02-21
盆栽枣树怎么养08-07
描写枣树的作文精选6篇02-19
有关枣树作文300字3篇03-12
【实用】枣树作文300字10篇03-12
有关枣树作文300字4篇02-27
有关枣树的优美散文06-14
故乡的枣树随笔散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