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作文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

时间:2022-02-24 11:40:24 节作文 我要投稿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精选8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元宵节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精选8篇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1

  俗话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的家乡虽然在偏僻的小村庄,但这一天出门在外的人几乎都回家,所以家乡到处人来人往,欢声笑语。

  我和爸爸、妈妈进家片刻后,我就随奶奶去点香。我们要点的可不是普通的香,它很大,而且这一柱香非常精致漂亮,表面有一条张牙舞爪的龙盘着,那条龙栩栩如生,正要腾空而起,真是“神龙盘玉柱”。到了欧家宗祠,这里早已香烟袅袅,许多人都在拜佛,以求平安。我们来到自己的那一柱大香前,只见盘在香上的龙张着大嘴,好像是对我们说:“主人,你们终于来了,我已经等很久了,快把我点上吧!”爷爷、大伯和二伯合力将桶和香搬到一边。接着二伯拿出随身带着的一瓶油,倒在香的最上面,然后点着火。顿时,微小的火苗就迅速变大,变成一条火龙。很快油燃烧完,火灭了,“龙香”上不停地升起缕缕烟雾。点完香,我们来到二伯家门口,吊上鞭炮,然后一起吃团圆饭。听二伯讲,村里有个习俗,就是每逢元宵佳节的时候,村都组织迎春游行、元宵灯会,游行的队伍来到哪家门前,哪家就要放鞭炮。所以游行的队伍所过之处,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正谈着,游行队伍已经来到二伯家门口,只见长长的游行队伍像一条长龙,踏着平坦的村道缓缓向前进。一条引人注目的龙灯,有20多米长,10米来高,吐着鲜红的舌芯,尾巴翘得老高,好象在向人们夸耀自己:你们瞧,我多威风呀!上面还写着“万事如意”、“风调雨顺”等吉祥大字。我正看着,爸爸已经点响了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鞭炮声伴着欢庆队伍、动听的笛声、鼓声,组成了一首欢庆元宵的歌。二伯说:“来,我带你去学校操场看看……”

  来到学校操场往里走,左边是八匹奔腾不息的骏马彩灯,还有鸽子灯、孔雀灯等等。右边是一条大青龙灯,龙身上写着“天使龙王”四个醒目的大字。身旁还有一条蛇灯,它张开血盆大嘴,仿佛要把整个世界吞下去似的。再往里走,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彩灯:“老鼠”正鬼鬼祟祟地在偷肉吃,而“老虎”正在草丛里虎视眈眈地盯着玩耍的“小羊”,“龙”正在天空观看“骏马”和“兔子”赛跑的活动……接着,我们来到了学校的大礼堂,我大喊起来:啊,多漂亮的彩灯呀!我问二伯是从哪里买来的。二伯说:“里面挂着这几十盏灯笼,每一盏灯笼都是村里的能工巧匠用灵巧的手做出来的哟!”灯笼牌坊旁边是动植物花灯长廊,长廊里有可爱活泼的小白兔灯,猴子灯、嫦娥灯、青菜、茄子、西红柿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我和二伯随着拥挤的人群吃力地来到了教学楼的顶层走廊上,举目眺望。大街上、操场上人山人海。这隆重、热闹的场面,我还是第一次经历。望着缓缓离去的人群,我想:元宵的庆祝活动,不正象征着人民的日子蒸蒸日上,祖国繁荣昌盛吗?看到这样热闹非凡、欢声鼎沸的景象,我情不自禁地在内心里大喊:“我爱你———家乡!”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2

  我的家乡在湖北荆山山麓,地属襄樊管辖,是个版土面积三千八百五十七平方公里,总人口六十万人的小县城。原名思安,因境内有漳河,故改思安县为南漳县。

  小学时有篇课文叫《西门豹》,讲的是西门豹治河投巫的故事。课文里西门豹治的那河叫漳河,那时年纪小,以为这漳河便是这打从家乡门前流过的小河,竟高兴得手舞足蹈。后来才晓得此漳河非彼漳河,那漳河在河南安阳,比南漳县城都有名。

  南漳这小县也终于没负了“思安”这名讳,绝不树大招风,恐怕出了湖北就再没人知晓襄樊有个南漳了。但又何必天下皆知呢?这毕竟丝毫不影响这小县城的与乐。淳朴的家乡人,就如此安定地在这块山清水秀的土地上,一代一代生活着。老人们三两聚在树下闲聊,大人们起着自行车在不太宽敞的马路上来回穿梭,孩子们专心地坐在讲堂听老师讲解。街道或许并不繁华,没有繁弦急管,也没有火树银花与灯红酒绿,却安详而端庄。岁月就在小巷厚厚的落叶上慢慢流淌。

  满月象征着团圆、美满。正月十五之夜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自然被这个一心祈求平安的小县所看重。

  提起元宵佳节,除了汤圆,我想更多人会想起赏灯。而在我地家乡,正月十五上午地游街“闹元宵”却更被人们看重。

  清早五点多钟,便有大批人马在水镜广场聚集。老人,小孩,还有其他各式各样地人都在队伍里满面春风。打腰鼓、划旱船、扭秧歌,无人不迫切地表达着自己地欢喜。游行队伍从大街小巷走过,路边观看地人摩肩接踵。调皮地小孩,拿出过年没放完地鞭炮,“刺啦”一声擦燃往人群里一丢,吐吐舌头跑掉了。只剩下母亲无奈地苦笑、抱歉地赔罪及众人宽容地笑声。狮子在街上上蹿下跳,长龙在人海中上下翻腾。夹杂着震天撼地地锣鼓声,欢乐地气氛沸腾到了极点。

  元宵是团圆地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顿丰盛地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点开始,万家鞭炮齐鸣,当满城地地面都被喜庆地红色铺满时,人们便开始吃饭了。汤圆当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地汤圆最令我挂念——奶奶不会夹馅,所以总是把汤圆揉成一个个小团。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它地味道:煮好后盛起来,一人面前一碗汤,加上白糖与炒好地芝麻,绝不亚于蒋雯丽代言地那“味美香甜甜”地“三全凌汤圆”。

  南漳不是个富裕的小城,没有太多的财力来举办灯会。可这并不影响家乡人赏灯的情趣。小巷里,小贩摆弄着各式各样的花灯,牢牢拽着妈妈衣角的孩子睁大眼睛望着花花绿绿的闪光物,央求着。大人无奈地望着孩子,掏出钱交给满脸笑容的小贩。孩子得了心爱的玩具,高兴得手舞足蹈。

  每看到这些,我都会想起自己那如梦般干净淳朴的童年——

  提着哥哥的旧灯笼,在家里各个角落晃悠,唱着奶奶教的童谣:

  “照啥子啊?照虫蝇儿蚂蚁。照死老(了)吧?照死老(了)……”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3

  我喜欢的节日有:喜气洋洋的春节;庄严隆重的国庆节;丰富多彩的儿童节;还有……不过,我最喜欢的节日是元宵节。春节的喜庆还没过去,元宵节又悄悄地来了,我有幸和奶奶一起到大沟村看闹元宵。

  (1) 第一天下午

  我和奶奶刚到大沟村,就有亲朋好友热情相迎,他们带我们来到祭祀宫殿参观,他们告诉我和奶奶:祭祀宫殿前的那块空地,是此次闹元宵的主会场。透过袅袅上升的烟雾,我发现,那里所有的人都兴高采烈,;穿着赏心悦目的衣服,合祭祀用品,准备闹元宵……

  元宵节的游行开始了,大人给我们一面红旗,我想这应该是用来祈福的吧。

  我和小朋友们听着锣鼓声,跟着游行的队伍,慢慢地前进。看!路边的景色可真美啊:有高高的龙眼树;有五彩缤纷的野花,有正在缓缓流动,像一条青绿色的绸带一样的小河;还有青里透红,挂在那叶梢的西红柿……闻着那清新的空气和泥土的芳香,我神清所爽,顿时陶醉了。随着表姐的提醒,我往回一看,后面人山人海,红旗在风中飘扬,只听得锣鼓声一片,那声音犹如一只威风凛凛的猛虎,发出王者般的长啸。在我们游行经过的人家,已点起干草,燃放鞭炮,只见旁过一片火光,那鞭炮的声音,犹如一只狮子在吼叫,好象在庆贺这幸福吉祥的节日,我想:如果从天上看这浩浩荡荡的队伍,有可能会以为是一只巨大的火龙在树丛中穿梭。

  游行完毕,接着进行的是祈福仪式,只见大家有的敲锣;有的打鼓,有的找着妈祖像,有的拿着香火,有的举着祭品,还有的……哦!对了,大家争着祈福,口里还念叨着,仔细一听,原来是:五谷丰登、全家平安、风调雨顺、万事如意、一帆风顺等等吉祥如意的词,这寄托了多少个人的美好的愿望啊!

  (2) 第一天晚上

  夜幕慢慢降临,那演艺队也过来了。

  如果说晚上的夜空像大海,那么云儿们就是大海中的朵朵雪白的浪花。演艺团开始表演,那舞姿犹如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那乐曲声,奏出了吉庆祥和,奏出了喜所洋洋;人们看得如痴如醉。抬头一看,云朵也在悠闲地听着这优美的音乐。

  音乐过后,“扛榄轿”开始了,只见大家扛着榄轿,绕着两堆火,跑着跳着,在不时地动榄轿呢!有时候还会突然换人;原本速度很慢,但过了一会儿,大家都掌握了技巧,速度快了起来,锋如一只猛虎,在火中奔跑,跳跃喔!

  (3) 第二天晚上

  第二天晚上七点整的时候,游灯开始了,大家把自己家里架子上的十盏灯笼点燃,大家开始拿着灯笼游行了,我们站在高外,往下望,高尔夫球下成了我的海洋,灯的世界……

  游行结束后,当然是放鞭炮了,只风四股超级长的鞭炮被点燃,只见外面”啪啦披哩”一阵后,打开门,发现外面充满了硝烟,好象仙境一般。放烟花开始了,突然间,火药像冲天炮一样,“嗖!嗖!嗖!”地射上天去,在天空中绽开了美丽的花朵……我们笑着,欢呼着……

  闹元宵在欢声笑语中渐渐结束了。

  此次闹元宵热闹非凡,明年我还要来大沟村,闹元宵。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4

  家乡的元宵节 每年正月十五,是传统的佳节----元宵节。元宵节也是泉州人的“狂欢节”,更是全年最热闹、最迷人、最有地方色彩的一次文化盛宴。

  每到元宵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欢喜喜;街道、广场上彩灯高悬……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场面。

  泉州人“闹元宵”,灯会是元宵节的主题。元宵节的晚上每条大街小巷,连商店门口也挂上了灯笼。夜幕降临,街上已是人山人海。大人小孩的手上都提着形色各异的小花灯,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沉闷的夜空充满了生气。

  元宵灯展,非常精彩!你瞧,那个粉红的荷花灯,多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披着婚纱,害羞地旋转着。荷花下是一片碧绿的荷叶,有了荷叶的衬托,荷花显得更加楚楚动人。还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小兔子”、栩栩如生的“嫦娥奔月”……这一盏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引得前来观赏的人们兴奋不已,对花灯赞不绝口。

  “踩街”也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活动。“踩街”活动开始了,街道成了舞场,男女老少婀娜而至,威武雄壮的舞狮舞龙队伍;南音如飞涧流泉铮铮交响……

  在“踩街”队伍中我看到一些叔叔们头戴草箍,上身裸露,赤足着地走在街上。他们头上的草箍形制特殊,是将一条红布条与稻草混合编织,围成一个草圈,并于草圈接头前留出一段10多厘米长的向上翘起的顶端,有如蛇之吐信。

  他们不時会拍拍胸,跺跺腳,拍拍手。他们跳得很节奏音乐高昂时可他们双脚反复顿地,舒缓时则抚胸翻掌、扭腰摆臀,动作圆柔而诙谐,活泼而妙趣横生。这是什么舞蹈?看起來为什么那么奇怪呢?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笑着说:“这是‘拍胸舞’,是踩街活动的`重要节目,也是我们泉州的特色舞蹈啊!”

  踩街队伍中迎面走来了一位老爷爷和老奶奶。只见老爷爷他头戴黑中点红柱子帽,身挂开襟蓝褂衫,手里把玩着一把长烟管。瞧,拿起长烟管,放低臀部,踉踉跄跄踱起“阉鸡步”,他那脸上也像吹了口仙气似的,诙谐喜乐的神采熠熠生辉。“妈妈快看呀!这又是什么节目呢?”我拉住妈妈的衣襟激动地喊道。“这是踩街中的传统节日,‘火鼎公火鼎婆’。元宵节火鼎公必定拖着老伴火鼎婆走街串巷、寻欢逗乐!”妈妈说,“火鼎公非常善良,总是能给人带去快乐。”

  呯!啪!……随着一声声巨响,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洁白无暇的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划过天空……把黑夜点缀得耀眼夺目,把泉州这座古城变得更加美丽。多么热闹、多么精彩的元宵节啊!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5

  我的家乡在湖北荆山山麓,地属襄樊管辖,是个版土面积三千八百五十七平方公里,总人口六十万人的小县城。原名思安,因境内有漳河,故改思安县为南漳县。

  小学时有篇课文叫《西门豹》,讲的是西门豹治河投巫的故事。课文里西门豹治的那河叫漳河,那时年纪小,以为这漳河便是这打从家乡门前流过的小河,竟高兴得手舞足蹈。后来才晓得此漳河非彼漳河,那漳河在河南安阳,比南漳县城都有名。

  南漳这小县也终于没负了“思安”这名讳,绝不树大招风,恐怕出了湖北就再没有人知晓襄樊有个南漳了。但又何必天下皆知呢?这毕竟丝毫不影响这小县城的和乐。淳朴的家乡人,就如此安定地在这块山清水秀的土地上,一代一代生活着。老人们三两聚在树下闲聊,大人们起着自行车在不太宽敞的马路上来回穿梭,孩子们专心地坐在讲堂听老师讲解。街道或许并不繁华,没有繁弦急管,也没火树银花与灯红酒绿,却安详而端庄。岁月就在小巷厚厚的落叶上慢慢流淌。

  满月象征着团圆、美满。正月十五之夜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自然被这个一心祈求平安的小县所看重。

  提起元宵佳节,除了汤圆,我想更多人会想起赏灯。而在我的家乡,正月十五上午的游街“闹元宵”却更被人们看重。

  清早五点多钟,便有大批人马在水镜广场聚集。老人,小孩,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人都在队伍里满面春风。打腰鼓、划旱船、扭秧歌,无人不迫切地表达着自己的欢喜。游行队伍从大街小巷走过,路边观看的人摩肩接踵。调皮的小孩,拿出过年没有放完的鞭炮,“刺啦”一声擦燃往人群里一丢,吐吐舌头跑掉了。只剩下母亲无奈的苦笑、抱歉的赔罪及众人宽容 的笑声。狮子在街上上蹿下跳,长龙在人海中上下翻腾。夹杂着震天撼地的锣鼓声,欢乐的气氛沸腾到了极点。

  元宵是团圆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顿丰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点开始,万家鞭炮齐鸣,当满城的地面都被喜庆的红色铺满时,人们便开始吃饭了。汤圆当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汤圆最令我挂念——奶奶不会夹馅,所以总是把汤圆揉成一个个小团。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它的味道:煮好后盛起来,一人面前一碗汤,加上白糖与炒好的芝麻,绝不亚于蒋雯丽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汤圆”。

  南漳不是个富裕的小城,没太多的财力来举办灯会。可这并不影响家乡人赏灯的情趣。小巷里,小贩摆弄着各式各样的花灯,牢牢拽着妈妈衣角的孩子睁大眼睛望着花花绿绿的闪光物,央求着。大人无奈地望着孩子,掏出钱交给满脸笑容的小贩。孩子得了心爱的玩具,高兴得手舞足蹈。

  每看到这些,我都会想起自己那如梦般干净淳朴的童年——

  提着哥哥的旧灯笼,在家里各个角落晃悠,唱着奶奶教的童谣:

  “照啥子啊?照虫蝇儿蚂蚁。照死老(了)吧?照死老(了)……”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6

  在我的家乡河南,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这一天,显得格外的热闹,那热闹劲绝对不逊色于春节,甚至别有一番风味,比春节还要隆重而有趣。

  首先,这一天要吃汤圆,荠菜饺子,放炮竹。不管白天有多忙,晚上也家家团圆,闹花灯,猜灯谜,大人小孩提着小灯笼相互串门。

  吃汤圆是元宵节重要习俗之一。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煮吃汤圆,那锅里的汤圆啊,有白的,黄的,紫的,绿的;黑芝麻馅的,豆沙馅的,果泥馅的……满满一锅的汤圆,不用尝,光看颜色,闻香甜的气味都能让人口水直流,垂涎三尺。吃汤圆时,一家人围着一大桌,有说有笑,边吃边聊,小孩子快乐地谈论哪个颜色的汤圆味道更好吃。一片温馨场面。荠菜饺子一般在河南才有的,田野里麦地旁,刚刚开春的荠菜苗,正值鲜嫩美味,摘回去,洗干净,配上煎蛋皮,剁碎掺在一起,放上盐,滴上香油,不用其他的调料,那清香味都能让人久久不能忘怀。一盘荠菜饺子比满桌的鸡鸭鱼肉更受欢迎。

  晚饭后,夜幕降临,家家户户门口的大红灯笼都亮起来了,小孩子们拿着心爱的烟花玩的不亦乐乎。然后手提着自制的、购买的各式各样的花灯走街串巷。此时,大街上的花灯也都闪耀起来。各式各样,千姿百态: 红的,绿的,黄的,彩色的;花朵形的,人形的,小提琴形的,小鸟形的,孔雀开屏形的,十二生肖动物造型的,应有尽有,惟妙惟肖。无数盏彩灯闪烁在一起,仿佛是一座灯火辉煌的神话城市。

  最有趣的猜灯谜也是不能错过的,老少皆宜。一排灯笼上贴满了小纸条,一张小纸条就是一个谜语,如果猜的中,就可以把纸条撕下来,去揭谜底。揭谜底的地方总是围的水泄不通,不时传来阵阵哄笑声。如果猜中的多,还可以拿到奖品,奖品一般是一把扇子,或一个小灯笼,小装饰品,或一个小卡通娃娃。不管奖品大小,猜中的人都兴高采烈。

  元宵节传统节日,体现了古代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传元宵节的来历起源于汉朝。因为汉朝皇帝信奉佛教,佛教有在正月十五点灯观舍利子的习惯,换地推崇,就命令从宫廷到民间在这一日都点灯,慢慢地就逐渐形成了元宵节的雏形,后来汉武帝将祭祀活动也定在了这 一天。有了祭祀神灵的加持,元宵节开始被人们所重视。

  其实后人更多的是通过吃元宵,观花灯等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商家通过猜灯谜来增加人气,喻意生意红红火火;人们认为人生就像汤圆,岁月是皮,经历是馅,酸甜苦辣象征人生滋味。元宵皮上的点缀象征毅力和信心……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几乎在元宵上体现。

  欢乐的元宵节不仅让我的生活有乐趣,而且使我理解了人生的大道理。我爱家乡的元宵节一一爱吃汤圆,爱看花灯,爱万家灯火,团团圆圆的味道……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7

  我的家乡有一座始建于明朝弘治丁巳?1497 年的龙泉古寺。自龙泉寺建成后,附近的村民每年都要举办元宵节的龙泉盛会,坝子中的关索戏、龙灯、狮子、花灯、打秧佬、般打等古老的文艺表演都要在山上表演。龙泉盛会期间,立在龙泉寺大门外的两炷大香可称得上“世界之最”。大香高6米,顶口最大直径为1.3米,底部直径为0.33米。两炷大香如倒锥形插在专门用青石打制的香座上。由于制好的大香彩绘得五彩缤纷,又高又粗,远远望去,犹似两座倒立的彩塔,蔚为壮观。

  大香的制作要经过几十个人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其做法是:先选一棵碗口粗、6米长的树干为支撑,除留出约一米长的干做插香用外,用篾圈按圆锥形往上编扎,并每隔一米左右用横木做一十字架将树干固定于中心,同时也为在香内装香面的人好上下,两炷香的骨架编扎完后,表面用白纸糊好,由民间艺人绘图、扎花或贴上民间绘图。香面要待两炷香在龙泉寺门外竖立起来后再装,因为大香是在新街编扎,新街离龙泉寺还有近三公里的山路,若在山下就装香面,送上山时就抬不动。并且送大香时还要举行隆重的送大香仪式才能起抬,从新街起抬送大香的日子为正月十五日,两炷香一炷在前,一炷压后。抬大香是用木架支撑,每炷香由四人抬,还有四人用拉绳在四周平衡。这天,送大香时关索戏、龙灯、狮子、花灯、打秧佬、般打等文艺队伍开始表演,锣鼓声、鞭炮声、龙舞、狮舞、花灯的崴步,关索戏、般打的表演,包括穿红戴绿送香的群众约两三千人的队伍,塞满行进的大道,长达一公里多,气氛相当热烈,大香一直要送到龙泉寺大门外。待两炷大香插入坚硬的青石香座竖稳后才息鼓、停舞。继后,选派十几名青年抬上竹梯,分别爬上两炷香的顶口,钻入香内,装填已准备好的香面。香面为一层细锯木,一层柏枝面,一层碎树叶、一层薄细砂?主要防止燃明火 。按此顺序将两炷香装填到顶口。中午开始点香。由青年人从梯子爬上大香,把点燃的小香插入顶口香面上,大香随着燃起来。这时广场上的演出开始进行,这天也即是盛会的高潮。这两炷香一直要燃一个月,每天有四方八面的群众不断来参拜庆贺。大香燃完也正是当地备耕春耕开始,故而据传,龙泉寺盛会点大香是为了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现在已变为当地群众以娱乐为主的民俗活动,并且这一民俗活动一直相沿至今。

  家乡的春节多姿多彩,最快乐的当然要属我们小朋友了。我们可以轻松自由地玩耍。男孩子们可尽情地点放鞭炮,每一次响亮的爆炸声,都预示着一次快乐的欢呼,哪怕是冒着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8

  在我的家乡,元宵节吃的不是汤圆,而是一种叫“团子”的食物。“团子”的“团”字,是家乡人根据它的形状这样叫的。我查了一下字典,有一个米字旁的“团”字,简化后也是这个“团”字,故本人索性将其称为“团子”。团子是这样制作的:将淘洗过的大米磨成粉,和上一点水在锅里炒至半熟放置一旁,将腊肉、莲藕、胡萝卜等切丁炒熟了做成馅,然后把调好的米粉揉成橘子大小的圆球形,在中间捏一个窝放进馅料,再又将其揉搓成雪白光滑的圆球形,上蒸笼蒸熟即可。团子不甜不腻,口感很好,既能吃饱,同样和汤圆一样也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我的家乡在农村,元宵节这天,各家各户的女主人吃过早饭后,就会用水泡一些大米,等水浸透大米后将其捞起,铺开放在通风或向阳处晾干,再用石磨磨成粉。过不了一会儿,出嫁的闺女和女婿,以及儿子儿媳都已带上孩子过来了,这个家将不再安静。孩子们在各家院子里燃放着鞭炮,嬉戏打闹。女人们则走进厨房帮老人炒米粉、炒馅儿、包团子,并将过年吃剩的腊肉腊鱼拿出来,洗净剁好。能干点的女儿或儿媳这天还将亲自掌勺,除煎、卤、烹、炸外,在蒸团子时还会蒸一些新鲜的鱼肉和时令蔬菜。男人们就很悠闲了,或聚在一起抽烟,或相互说着今年的“财喜”(即过年打牌输赢情况)。整个院子都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太阳还未偏西,厨房就飘出了蒸笼里那特有的香味。在女人们的招呼下,男人们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一盘盘冒着热气的菜就端上了桌。最诱人的还是那一个个雪白的,圆圆的,拳头大小冒着热气的团子。三两个团子放在碗里,煞是可爱。一家人围坐一起,男人们推杯换盏,豪情壮语。此时的话题已撇开“财喜”,鼓吹最多的是自己今年的发财计划。女人们则一边吃团子,一边照顾自家孩子,偶尔也会插上两句,见自家男人醉话连篇时,也会忍不住嗔怪几句。

  稍微大点的孩子,直接抓着一个团子一边吃,一边围着桌子嬉戏打闹。一不小心,团子掉在地上,滴溜溜地滚出老远,还未等他反应过来,早已被等候一旁的鸡鸭一拥而上,啄了个精光。等到太阳落山了,男人们的脸红了,女人们笑了,孩子们吃饱了、玩累了,整个乡村也醉了。

  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但一家人会团聚一起,喝酒、吃团子、聊家常,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庆祝这传统节日,尽享天伦之乐,共享团圆之福。所以,出门这么多年,每当提起元宵节,我的心头掠过的依然是在家乡过元宵节的情景,那一张张熟悉而亲切的脸庞,一幕幕热闹而温馨的画面,总是在我的脑子里挥之不去。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精选8篇】相关文章:

描写家乡的元宵节作文02-18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6篇02-07

我家乡的元宵节作文(3篇)02-21

家乡的元宵节优秀作文三篇01-11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800字12-24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500字5篇12-19

家乡的元宵节优秀作文集锦15篇01-11

家乡作文家乡的变化12-18

家乡的除夕作文精选15篇02-23

家乡的橘子作文精选15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