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传说

时间:2024-02-21 13:36:58 芊喜 元宵节 我要投稿

关于元宵节的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元宵节的传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元宵节的传说

  关于元宵节的传说

  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这有一个传说,话还得从汉朝说起……

  汉武帝有一个宠臣,名叫东方朔。有一天,东方朔闲来无事,去了后花园赏景。走着走着,看到一个宫女准备投井自尽。东方朔慌忙拦住了这个宫女,并且问她为什么投井自尽。宫女说:“我叫元宵,从小当了宫女,没有见过父母和妹妹几面。每当春节,看到别人高高兴兴的,我心里就更加难受。所以就……。”东方朔想了想胸有成竹的说:“你不要沮丧了,我保证一定在这个月十五就让你见到你的父母和妹妹。”东方朔第二天化妆成一个算卦的,在长安街头为人算命。每个人抽到的都是“正月十六必自焚”。众人忙求问怎么破解,东方朔说:“在正月十五火神君会派来一位赤衣女神,她就是奉命来烧长安的使者。只要我们求她就可能躲过这一劫。但你们要让皇上知道这件事,不然就会有灭顶之灾降临在我们头上。”说完扬长而去。众人联奏送到皇上,皇上猛的一惊。连忙叫来东方朔来商议此事,东方朔假装思考了一下,说:“到了十五,命全城人燃放烟花爆竹,挂上灯笼,让城外所有人进城赏灯。这样,把长安城里闹得热热闹闹,火神君就以为长安城里起了大火。”皇上连夸:“此计甚妙,此计甚妙。”到了十五元宵的父母和妹妹来到了长安城里,看到了灯笼上写着“元宵”。元宵的妹妹大声叫着:“元宵!元宵!”元宵听见了,和父母妹妹见了面,高兴地不得了。

  从此,人们将正月十五定叫“元宵节”。并且每年这个时候都燃放烟花爆竹,成了一种习俗。

  我第一眼看见的是一棵大树,上边开满了花,树干装扮的金光闪闪,我第一个想法就是:这是一棵许愿树,我要许愿.因为它太像qq宠物里边的许愿树了!正月十五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去看灯展.天一黑,我们便迫不及待的来到了那里.人可真多呀...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细。风雨夜深人尽散,孤灯犹唤卖汤元。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元宵快来到。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似乎是听到我的唤喊似的,驾着小火车,来到了我眼前。

  人们在春节的爆竹声后,在走亲访友后,有各自忙活了起来,因为又要迎来又一个热闹的节日元宵节。元宵节这天傍晚,寂静的村子便热闹起来,锣鼓喧天,村民的心也随之沸腾起来。听到这盼望已久的声音,小孩子们更是欢呼雀跃,心花怒放。

  我最喜欢元宵节了!既能看花灯,又能吃元宵,简直就是一种享受。看,花灯各种各样,有糖葫芦的,喜羊羊的,还有熊大的数不胜数。看!那是什么?哦,那是一束束鲜花从天而降,地上的东西是什么?哦,那是一架架飞机飞上天空。好美好美。

  面对着这一条和蔼可亲的巨龙,我真想问它: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阵风吹了过去,龙须抖动了一下,好像在说,我从远古来,要把和平带到末来去。

  倒进面粉,放上水,和成面团分成小团,捏成碗形,裹进豆沙馅,捏紧口,搓圆。哇我这个豆沙小元宵诞生了。才刚刚出生不久,便发生一阵地震,我和我的同伴被装进了花花绿绿的袋中。放我出去!我惊恐万分,拼命叫喊。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我的耳边不断响着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表情,两眼笑得都快眯成一道细缝儿。晚上,我和姐姐买了许多烟花,一起来闹元宵。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我们一家过得快快乐乐的。听妈妈讲,传说在很久以前,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元宵节习俗

  1、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2、踩高跷

  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3、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4、舞狮子

  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舞龙又称耍龙灯、 龙灯舞。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5、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6、游龙灯

  两千多年的龙灯史,演绎着世世代代龙的传人积累的丰富的耍龙灯技巧,孕育着一代代舞龙人。每到春节元宵节时,龙灯在广场上狂舞,气势十分壮观。

  7、迎紫姑

  迎紫姑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紫姑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8、放烟花

  元宵节放烟花是一个习俗,其寓意是为了庆祝团圆,为了和和美美。

  9、扭秧歌

  扭秧歌是北方一些地方的传统民俗活动。扭秧歌一般是很多北方人在各种节日举办的活动。扭秧歌的人一般穿着鲜艳的民俗衣服,跟着音乐,身子有节奏地扭动起来。

  10、打太平鼓

  打太平鼓也是很多地方用来庆祝各种节日的活动之一。打太平鼓也是一种我们中国的传统民俗活动。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饮食

  1、汤圆

  在元宵节,南方地区要吃的食物就是汤圆,汤圆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早在北宋时期就已经有了,与元宵不同,它是逐一手工作成的,馅料是软的,大多数是以甜为主,香甜软糯,轻轻一咬,甜滋滋的馅就流出来了,由于“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因此在元宵节吃汤圆,象征家庭团圆,吉祥。

  2、元宵

  南方吃汤圆,北方食元宵,因为这一天又叫上元节,称夜晚为宵,故元宵由此得名。虽然外形看起来跟汤圆相似,但制作手法和馅料都不同,汤圆是将糯米团包起馅料,而元宵则是把冻硬的馅料沾上水,放入糯米粉中滚成圆球状为止。做好的元宵食用方法很多,可以采用煮、炸、煎、蒸、烤等多种方法。

  3、枣糕

  在河南西部一带过元宵节吃枣糕,在人们的心里,其带有着步步高升、吉祥如意的寓意。枣糕最初是清朝的皇家糕点,后在民间流行,形成节日美食,它入口软绵,浓浓的红枣味,营养价值高,尤其爱美女性、中老年人别错过。

  4、饺子

  北方地区逢年过节都有喜欢吃饺子这种食物,特别是河南人,在元宵节这天还有“十五扁、十六圆”的说法,意思正月十五吃的是扁食(即饺子)。饺子美味的精髓在于馅料的无穷变化,还象征着金钱,正月十五吃饺子,不仅期望来年发财,还有贺岁之意,以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5、打油茶

  广西、贵州、湖南等地在元宵节会吃打油茶,这种茶亦称"吃豆茶",它与传统的泡茶不一样,而是提前炒好的面茶,主要是用油、糖和面粉制作而成,类似于咸粥,炒好的油茶粉熬成糊状,吃的时候加入爆米花、糍粑、炸花生等,热乎乎还香喷喷的,不但暖心还可以暖胃,寓意着来年的丰收与美满。

  6、年糕

  过元宵佳节吃年糕,是北方地区一种风俗习惯,因为年糕与“年高”谐音,所以有着“年年高”的美好寓意。年糕又叫粘糕,一般用粟米和红枣做成窝头样,上锅蒸制,又香又黏,通常新出锅时必须撒上白糖吃一个,软糯香甜!其余切片蒸或炸或煎着吃都可以。

  7、面条

  长江以北的江苏、安徽等地在元宵节晚上会吃面条这样的家常食物。因为面条细细的比较长,且顺滑可口,正月十五吃面条寓意今后的生活如面条一样顺顺利利,健康长寿,让一整年都有好运气。有道是“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现在的面条的种类和口味多样化,可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8、生菜

  广东人是非常讲究“好彩头”的,元宵节除了吃汤圆,还会吃生菜,因为生菜寓意着“生财”,元宵节吃生菜寓意新的一年财源广进,生活更富有。尤其过年期间人们吃多了油腻食物,这时候吃一些爽口的生菜能起到很好的解腻作用。

  9、麦饼

  麦饼是浦江当地的传统小吃之一,一般在元宵节这天大家都会吃麦饼。浦江麦饼主要馅料是土豆泥,青菜,咸菜等,有荤有素,品种繁多。由于麦饼又大又圆,在元宵节这天吃麦饼不仅有渴望团圆的愿望,还表达着对亲人的思念,所以独具地方特色。

  10、元宵茶

  元宵茶有些地方也叫灯茶。这种“茶”并不是指我们日常冲泡的茶水,其实它很像古时的“元宵粥”。在面汤里加入各种食材,包括蔬菜、水果、瘦肉等,再调料煮成类似粥的东西,清淡营养,正好可以给过年时吃多了大鱼大肉作为解腻作用。

【元宵节的传说】相关文章:

元宵节由来与传说内容01-10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精选18篇)02-02

关于元宵节来历的传说故事大全03-09

元宵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通用09-24

传说典故2023:黄山神奇的传说05-05

星空传说作文11-24

铁观音的传说08-03

除夕的由来传说09-30

有关长城的传说08-03

中元节的传说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