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知礼义作文900字(通用2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论语,知礼义作文9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论语,知礼义作文900字 篇1
论语,在穿越时空的千年中,是智慧的碰撞与思想的交合。--题记静静地坐在窗前,听着“雨打梨花深闭门”的音韵,耳畔回荡着清扬明快的读书声,一句句古话,一章章论语,把我带回了中华大地那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我看到了荀子,他采儒家、法家、道家等各家之长,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学说主张;我看到了孟子,他看透了战争的残酷与暴虐,明白了“春秋无义战”,提出了以“仁政”为主张,安抚民生……这些学说成就,令我惊叹,让我折服。在诸子百家学说中,我最欣赏的学说是儒家,最欣赏的人当然也就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孔子。
透过历史的面纱,我眼前看到的是一个“仁以为己任”的孔子;一个“有教无类”孔子;一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尽管他的思想不全部正确,偶有错误;尽管他的思想为不能为当时统治者所接受;尽管他周游列国施教,却仍穷困潦倒,但是却不妨碍他在教育上的所取得了辉煌的无人能及的成就,后世之人把他尊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
捧读孔子智慧的结晶--《论语》,书里“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复习是好的学习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让我们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导我们怎样为人处事,与他人和睦相处……。在这么多金玉良言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是,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当我在小学时,说话经常不经大脑思考就脱口而出,横冲直撞、口无遮拦,因而得罪了不少人,与同学的关系也没有相处好。再加上与一些学习不努力及志不同道不合人做了朋友,使得我有一段时间,学习心不在焉,成绩飞速下降。当我读到这句话时,它仿佛当头棒喝,使我恍然大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对待朋友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从此,我说话做事开始三思而后行,努力地修补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与萍水相逢的朋友只可点头相交,话说天气;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则在一起谈天文,说地理,讲政治,聊理想……我们共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随着我的朋友相处之道的改变,我的心思又回到在了学习上,成绩当然也逐步地提高了。
论语,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晨星,细细品读,你会理解两千年前孔子仁爱的思想。一个有着温文尔雅学富五车的气质,有着仁为已任的思想的孔子,永远在我眼前浮现,耳边飘荡.
读论语,知礼义作文900字 篇2
不知道从何时逐渐,我变成了一个害怕理想,担心成功的人。应对凡心所向的事情我褪去了,逐渐的学好用“不在乎”三个字来掩盖你内心深处的失望与伤心。有时,在我没法不应对混浊的气体,拥堵的室内空间,我发现了我从此找不回当初那一个呼着“钟头不知日”的我了。
而这类心理状态,在碰到孟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我逐渐坚信有那麼一种人,境况比我相差太多,却仍在用自身的心为这一日渐无奈的社交做着无私奉献,仍在为相近“挟山东泰山以超北海市”的理想坚持不懈着。我忽然想到了自己,从来没有一个人像荷蓧丈人那般用出众的语气批判我的愿望,由于我没有梦想,精确地说,是沒有有着生命的理想。
时至今日,我就“傻傻的”地去给老年人让位,在地面上捡了钱去交到警察蜀黍,看到同学们抄作业会严格劝阻。如今呢,我看到老年人进入车内要装入睡,见到同学们抄作业会走过来笑着告诉他:“需不需要抄我的?”见到插队的我就不容易管,冲着不太喜欢的事我能笑,冲着不合理的事我可以忍。
在我以一个“恰如其分”的状态再次起身的情况下,我以为我是不会再受伤了。但是,对不起,我躲不开。我终究不可以像孟子一样喊出:“谦谦君子无终食中间违仁,造次必因此,颠沛必于是!”在一个战争持续,老百姓居无定所,公平公正难寻的时代,讲出那样的话的孟子,确实不可以不许我钦佩。由于我不甘心。
孔子说:“仁”即“恋人”。我一次次地期待这世界充斥着仁,但是真的很难,如今还是做不到,何况孟子所在的时期?因此我想到一个脸色憔悴却神色仍然容光焕发光采的人,在一个尔虞我诈的全球说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当他应对外部“今之从政者殆尔”,若有所失地说“兽类不与同群”时,谁又可以像他一样轻拂吉他琴弦,浅吟低唱那千载之音?
我轻拂着这冷淡的打印纸张,读着这些逐渐消失在时在空中的文本,我完全征服了。我的痛楚确实无所谓了,由于真真正正的谦谦君子是绝对不会为残酷的现实所战胜,绝对不会猜疑自身所挑选的路,也绝对不会由于置身窘境而絮絮叨叨地埋怨自然环境的极端。她们会亲自动手,用自身的方式去更改自然环境。
孔先生教會我的,要我终身使用。他在梦中跟我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老先生,我能努力实现的,由于理想早已回家了。
读论语,知礼义作文900字 篇3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问他的学生们:“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意思是,如果有人对你们有知遇之恩,你们将怎么做来报答他们。
子路性急,他首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这是何等宏大的目标!现今的老师如果知道自己的学生如此知恩图报,理想远大,一定会对其赞赏有加。孔子则不然,“夫子哂之”。孔子用一笑表达了他对子路的不满。在后文孔子对曾皙讲明了他笑的原因:“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孔子嫌子路在回答问题时不够谦让,不符合“礼”的要求。可是,在心中有了答案之后,为什么就不能慷慨陈词说出一番豪言壮语呢?
以我——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孔子这种对“礼”的要求可以说太僵化了。由于孔子的“笑”,接下来,曾皙、冉有、公西华的言辞都变得异常谦逊。公西华明明很有才华,却只谈自己要当一个穿着礼服的小相。孔子也知道公西华很有才华,为什么非要引导公西华说出使自己大材小用的话呢?如果这样做仅仅是为了符合“礼”的要求,那么“礼”此时便不是一样好东西了。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拥有豪情壮志总是值得鼓励的,但孔子没有,他只看到子路没有遵守“礼”。孔子对“礼”僵化固执的追求,大大削弱了谈话的主题。
就我而言,我还是喜爱一节大家争论得很激烈的课,这样思想才能产生激烈碰撞,涌现出更多灵感的火花。孔子如此强调谦虚,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了他学生的思想呢?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重点在“争”字,许多学说在竞争中发展完善。要想使自己的学说被君主采纳,成为“显学”,怎能不与其他学派的学者据理力争?而这似乎又不够谦让,不合乎“礼”。但是孔子不也一直在坚定地宣传自己的学说吗?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不能一味谦让。比如在应聘过程中,我们若有好的想法或策划,一定要敢于展示出来。倘若像孔子和其学生那样刻板地“依礼而行”,你就会把机会白白地让给别人。
不知道我对《论语》的理解是否到位,但这只是我的观点。观点无所谓对错。我不否认孔子是“万世师表”,是“圣人”,但至少在我这个“今人”看来,这次“侍坐”中,孔子的言辞与表现着实有不妥之处。
读论语,知礼义作文900字 篇4
在那个缕缕阳光穿针引线般溜进屋子的午后,我坐在桌前,翻开《论语》。从牙牙学语到滔滔不绝,我已对其中的句子耳熟能详,而它带给我的,是对成长的感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伴随着上课铃声,我的眼睛里似是要溢出兴奋,不住的向门外看,期待响起往常轻快的小碎步。可是,走廊上响起的却是沉重的脚步声,还带着隐隐的叹息。老师跨过门槛,手上的青筋暴起,把一沓试卷狠狠地摔到讲台上,同学们倒吸一口凉气。
老师平静的让同学们发试卷,却是那么可怕,像是暴风雨来前的宁静。时间在流逝,看着众多同学陆陆续续拿到试卷,有的欢喜有的愁。而我还在静静地等,可那不断嘟囔的嘴,用力攥着衣服的手,额头上细细的汗,无一不说着我的紧张与不安。终于发到我的卷纸,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映入眼帘的大片红叉,白纸黑字扎的我眼眶干涩,怎么也不愿相信这如此低的分数。我发现我错的大多数是学过的,简单到我在考试前对它们嗤之以鼻,现在回想起来只是不断的捶打自己的脑袋,恨自己自负不复习,心中满是懊悔。细细想来,读书囫囵吞枣,学习生搬硬套,更是不回来温习巩固,考差也是情理之中。
通过这个惨痛的教训,我深刻认识到“温故而知新”,只有复习好了旧知识,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投入新知识的战场上,打赢每一场战役。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回到家,或许是早已习惯,头也不回的进入屋里,只剩笔尖摩挲纸页的声音。在这寂静的夜晚,陪伴我的,除了眼前的台灯,便是母亲的催促。
母亲每晚都会提醒我写作业快点,早点休息。可我被那可恶的作业包围,心情烦躁,耳畔又响起母亲的催促,只觉得那声音刺耳。我不由得大喊:“知道,我知道!不要你问!”母亲很惊讶,没再说话。作业写完,才惊觉说错了话,可又不知如何开口,独自战争了好久。无意间瞥了一眼,看到了“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顿时恍然大悟,心中更有一份悔意,便去向母亲道歉。母亲一怔,对我微笑,还是那么亲切。我心里那担子也重重的放下,更是明白百善孝为先。
我放下《论语》,看向窗外,正撞见皓月当空,清辉铺地,不禁感叹《论语》是我成长中无声的老师。
读论语,知礼义作文900字 篇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想来孔夫子的话,做为中华儿女的我们都能说上一两句吧,可是你了解它的意思吗?你会说当然,从幼儿园就开始和老师一起学习的东西,当然多少也会懂得一些意思。之前我也和你想的一样,直到看见一位学者对论语的解析……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三思而后行,我们一直以来理解的意思都是做事之前要好好思考,慎重行事。学者华杉的理解确是不要想得太多,想两次就够了,想多了就把事情想糊涂了。按照我们学习过的知识,从字面去解释,也是很有道理啊。再说一个道听途说,我们学习的意思就是传播没有根据的消息,华杉解析说,一个人在道上听见一个道理,就急于显摆自己的学识,还没回家呢,就说给别人听了,把善言,有德之言丢弃了。同样四个字,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到底哪个更接近孔夫子的意思呢,我们真的知道吗。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孔夫子的话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其实真正的历史到底是如何呢?很多学者大咖觉得当下的各种影视剧和大卖的小说与历史严重不符,误导群众正确认识历史。可是我想说,除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外,其他的细枝末节谁又清楚呢。皇帝的老婆或者真的不似电视小说里说的诡计多端,但若是没有些聪明智慧也难以在皇宫后苑里好好存活吧;都说雍正篡改了遗诏才登的基,可你怎么就知道他爹就不是真的爱他,赏识他腻,所以啊,历史真正的样子我们谁也不知道。
我们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除了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的文字,语言,诗歌等使我们的历史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任何可以引起我们了解历史的欲望的源泉都在助力历史的传承,文化的延续,而这其中必将加入我们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新的元素。所以课本上的知识是对的,华杉先生的解读也有其信服的道理。就比如此刻正在奋笔疾书的我的旁边正坐着研究甄嬛和如懿关系的老妈,没有好看的电视剧,想必娘亲也绝无研究历史的雅兴吧,而她若坚持研究下去,或许真就比我从书本上学的多了。
我们这个时代,只要你想,你肯做,总会收获些什么。子曰:……你真的知道孔夫子说什么吗,谁又真的理解孔夫子的话呢。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从曾经的历史里吸取经验教训,从圣人的话里寻找智慧,得出自己的体会,从而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修身齐家治国之道,便是圣人真正的语意了吧。
子曰:……我们在听,我们在学,我们在思,我们在做……
读论语,知礼义作文900字 篇6
半部论语治天下,若得论语,完璧归赵。为君之道、为儿之道、为军之道、为人之道皆在于仁、义、礼、智、信。孔丘之言,智慧是 不因人而异、因时过境迁的财富。
“文质彬彬,谓之君子”真正的君子是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不显做作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是一切奋斗的力量,在黑夜的吞噬中,有了挣脱命运枷锁的勇气,才能有了“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一切的苦尽甘来,是为了享受努力的过程,见证自己蜕变的瞬间。在黎明敲开窗户的那一刻,接受阳光的洗礼,看成功的麦田里,春风拂过的金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应承了一份努力一分收获,世间万物是矛与盾,却又是环环相扣,对于学习的态度,孔丘虽然是坚持过闺中待字的女子不得入学堂,却给了后人积累智慧财富的窍门,“知之为知之,不知只为不知”一般的坦诚,也以身示范“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爱好文学,放下地位隔阂去虚心请教,这大概就是孔丘为什么学富五车的原因了。更有甚者,孔丘宁愿用一生去衡量知识,才有了“朝闻道,夕死可矣”,课间孔丘对于文学知识的热爱,如同五柳先生一般质朴多学,可谓是君子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勉励自己进德修业,要像奔流的喝水一样孜孜不倦,不舍昼夜奔去。倘若我们听从孔丘所悟出的道理,所坚持的志向,是否今日回首过去,便无过多遗憾?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苏俄气访港,截至再斗:及其老也,学期既衰,戒之在得。”孔丘一生中曾遭受了许都冷遇,也历经劫难,在古人的平均年龄中,孔丘是很长寿的一位老人人了,逝世时73,这跟孔丘对自己的要求是离不开关系的,人生七十古来稀,根据自己一生的经历,孔丘总结了君子三戒以及君子三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谦受益,满招损”从小学开始,老师就让我们牢记着这句话。论语是孔子语录的总结,孔丘一生为人处事所悟出的道理都集结在这里了,所以才有人言“《论语》的确是一部人人都必读的经典”读诸子百家,悟人生智慧,这些话,一点都不为过。
《论语》涉及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伦理、人际关系等等,教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交友、行善、慈孝、成事、仁义。孔丘让肉体化作拂尘,在四季的风中游历,继续追求着知识的航船。《论语》是人生的老师。
读论语,知礼义作文900字 篇7
窗外,蝉鸣不绝,街边的大叶女贞伸展着枝叶,天空似一潭清澈的湖水,空灵又亮丽。暑假期间,街上的汽车和行人络绎不绝,我坐在桌前,不禁想起了那次考试……
那是一个阴天,乌云密布,灰绿色的树叶衬着天空灰白灰白的。我来到教室,空调的冷气扑面而来,让我打了个哆嗦。我心中激动极了,像有只兔子在到处乱蹦。
老师进来了,他拿着成绩册缓缓走上讲台,我突然间害怕了起来:这次考试前我都有好好背书吗?考试试卷写名字了吗?答案会不会写错完了?我政治几乎没怎么背……一连串的问题在我心中浮出,我也突然意识到自己这次考试并没有做好准备,一定考得特别差吧?在害怕与兴奋中,老师公布了大家的成绩。果不其然,我退步很大。
接下来的课自然是没心情听了。我难受极了,像是有一条铁链紧勒着我的心脏,胸口又闷又疼,喘不上来气。怎么会考得这么差?我考试前在干什么?一股无名火升了上来——我开始生自己的气。
回家后,我一下子倒在床上,欲哭无泪,只好气愤的把书包扔出去发泄。我抬起头,一张《论语》从书包里掉了出来。我从床上爬起来,一把抓过来那张《论语》。我瞟了一眼,一句话震撼了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那一瞬间,我悟了。孔圣人说的对,学习了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我不禁想起了考前的自己,那时的我并没有把学习当做是一件愉快的事,而是当成了一种负担,老师讲完课之后也没有主动去复习。我对自己进行了反思。此后,我渐渐转变了我对学习的态度,认真学习,按时温习,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水平。
果然,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一个月之后的期末考试,我考了很不错的成绩。领到成绩单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像起飞了一样,快乐极了!天空蓝蓝的,一阵微风吹过,校园里的梧桐树沙沙地奏着交响乐。鸟儿唱着清脆的歌,灿烂的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筛下来,投下大片的影子。那一刻我深切的明白了《论语》的作用有多大。从那以后,我也对《论语》产生了巨大的热情。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不仅是孔子的圣言,更是一种态度。这是《论语》教会我的。除了学习,《论语》还教会我如何与朋友相处,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我只希望,像《论语》这样好的古代文章,能一直保存下来,激励、教育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不断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浪花。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习《论语》,做一个像孔子一样品学兼优的人吧!
读论语,知礼义作文900字 篇8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在品读论语的过程中我对道德观有了新的认识。如:以生命捍卫仁义,不以个人利益为重,不以非正当手段去追求富贵名利,重视个人修养,追求内涵与外表的统一等。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孔子说,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要重视自己人生的责任,注意义、礼、孙、信四个字。本质上要有义,凡事都合乎义。行为上要合礼,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行为。态度上要谦逊,不自满,不骄傲。待人上要诚信,言而有信,自信而信人。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孔子对那些一心想当官的人斥为鄙夫,这种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一旦得到又怕失去。为此,他就会不择手段去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危害群体,危害他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当然,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的。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论语》经历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经典永远不会过期,我们要继承这些中华传统文化,让《论语》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总之,《论语》是我们必读之经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读论语,知礼义作文900字 篇9
《论语》让我明白了······一本《论语》让我爱不释手。果然“书中自有黄金在”,谈过之后,我明白了很多名言的真正内涵,第一次觉得自己身上存在着太多太多的缺点,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我也深深的感到惭愧。
《论语》的真谛是就人们如何得到真正的快乐,他的精华则在于叫我们做人的心态。《论语》让我明白了孝敬。“百善孝为先”,我们从父母身上索取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父母付出的是人间最宝贵的爱,平时经常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真正到了自己当父母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父母多不容易。所以我们回报父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表现在实际生活中,从小事做起,小到打扫房间,洗菜等,等到我们完全了解父母心时,我们也就长大了,懂事了。《论语》让我明白了诚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如其可也。”可见诚信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所占的分量。如今社会中,很多企业品牌都是靠的诚信,比如一个新产品,必须有特别好的口碑才能够立足。集体是这样,而小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在学习中一丝不苟,刻苦努力;在家中对父母要坦诚相待;对同学朋友要说到做到,不能有欺骗行为。
总之,从《论语》出发,结合现实,以《论语》中的诚信来引导今天的生活,走好我们的人生道路。《论语》让我明白了仁爱。仁爱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我们都希望人们互相爱戴,然而“爱”字说起来简单,其中却蕴含着太多太多的道理。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它不仅是仁爱的一个宣传者,也是一个人爱的实践者;而我认为仁爱其实贯穿了整个人生,正所谓只有人人都献出了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人世间无不充满爱。亲情中,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友情中,和睦相处,帮助他人。因为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论语》让我学会了改进自己,读书中我反省———我认为自己做到了最好,却不懂得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以为自己很善良,很宽容,但是孔子的那种心境和胸怀,我真的没有。细细回想,生活中要做到这些的确很难,但要不断的努力。
“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对于这句话,我深感惭愧。其实真理告诉我们的道理永远是最简单,个人的许多点点滴滴,片片断断,有好的,也有坏的,就让我们在这简单的道理中一点一点改进吧!
读论语,知礼义作文900字 篇10
《论语》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智慧宝典,又是品悟人生修身养性的至理名言,有中国人的“圣经”之称。
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意思是: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而要“见贤思齐”。
曾经,我对这句话不以为然,人为什么一定只能结交比自己好的人?于是,我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和一个成绩很差的同学成了至交好友。
我和这位同学每天一起回家,一起玩乐,好得就像一个人。即使是在上课的时候,她也会避开老师的耳目,拉着我在课堂上窃窃私语,我为拥有只属于我们两个人的秘密,而沾沾自喜。这从未有过的经历,让我新奇不已,从而沉迷其中,而不可自拔。那段时间,只要她一来我家约我出去玩,我就会抛下自己最好的朋友——书,飞奔出门,和她一起聊八卦、侃明星。妈妈提醒我,近墨者黑,如果有能力,就让自己的好习惯影响朋友,两人共同进步,如果自控力受影响,就不要和这样的人太过亲近。我却不听。我认为,交朋友还要看对方的成绩?这是对我们纯洁友谊的一种玷污。
后来,我和这位同学的关系越来越好,几乎到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地步。
直到一次考试结束,当那刺眼的分数像一记耳光狠狠抽打在我脸上的时候,我懵了!我的那个所谓的朋友,竟然真的把我的分数拉了下去?!
此后,我开始试着和这位同学疏离。上课时,我全神贯注,这位同学对我的挤眉弄眼,我视而不见。我又捧起了心爱的书籍,沉浸在知识的海洋。又一次考试降临,得到的结果令我失望,同时也令我心悦诚服:远离那位同学以后,我的成绩又恢复到了以前的优秀!
妈妈的话是对的,孔子的“无友不如己者”更是对的。从此以后,每当我捧起《论语》时,就会对孔子产生一种敬畏感,因为他是站在千万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好像阳光普照大地一样,沐浴在我的心上。他所说的话蕴含着哲理与道德,时时涤荡着我的思想尘埃。
我现在能保持优异的成绩,离不开《论语》,更离不开向我推荐《论语》的妈妈。这传承千年不可逾越的中国圣贤第一书,如一叶穿越千年的心灵之舟,是妈妈把我推向它的舟头,让我乘风破浪。在风浪的洗礼下,我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或于春日、或于秋季,或在良辰、或在清宵,捧读《论语》,谛听前古的哲人之声,让心灵徜徉于道德的田园,接受德性之光的照耀和抚慰,我所感到的,是无限的自由与欢愉。
读论语,知礼义作文900字 篇11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曾一度怀疑,两千多年前人们的言论真有那么神奇,那么经典吗?直到满怀好厅翻况了这本书后,我才懂得,这里面的每一句都是真言,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让我明白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与欠缺。
粗略地说,《论语》是教导我们如何过简单而又快乐的生活。更深一层,《论语》是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帮助我们找到人生的真谛。“百善孝为先”,首先,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受到父母、老师、同学对我们的关爱,其次,我们要用真诚之举去回报第一份爱。从出生到现在,十几年的光阴,父母在我们身上倾注了心血,用汗水把我们养育,父母的爱是无私,不求回报的,但我们理应知恩图报。俗语说:“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连动物们都有情有义,我们当然得做得更好些。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回报,平常洗洗碗、拖拖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当父母唠叨的时候做到不还嘴,这都是孝的表现。它伴随我们一生,一生的奉献,一生的回报!一个拥有高尚品德的人,一定也拥有“诚”和“信”。
《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事实也是如此,人与人之间的友谊需要诚信来搭建,来维持。平时生活中,我们对待任何一件事都要一丝不苟,诚信做事,诚信待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必定是非常守诚信的,只有这样,下属才会听从他,用心工作,对他充满了信任,才有动力去做得更好,有更好的业绩。生活中需要诚信,拥用了诚信才是美好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做到了“孝、悌、忠、信”之后,可以学习文化知识来丰富我们的内涵。
《论语》中也提到了有关学习方法的名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温故知新、循序渐进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习需要与思考结合,稳扎稳打。古人的“智”一直是令我所敬佩的,两千多年前,他们的条件艰苦,比起现在的优越相差甚远,但他们却创造了一个个奇迹,留下了惊人的文化遗产,如:圆明园,长城,秦始皇,兵马俑......三国战乱时期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计,无不表现出古人的智慧。
读论语,知礼义作文900字 篇12
两千五百年前,一个伟大的人降生了,他就是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人,他不仅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给了我们许多令人深省的文章,例如《论语》。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这部书一共二十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在这部书里告诉了我们许多关于如何学习、待人接物、与人相处的知识和哲理。
《论语》中的许多句子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等。
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年过八旬的老者,可以在生命的尽头感悟到那么多的人生哲理,实在令人赞叹!实话说,对于孔子我确实不了解多少,《论语》我也没有读过多少,但其中的道理我还是略懂一些。
就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来说吧,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我觉得这句话说得非常好,因为他告诉了我们对待学习应该去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没错,对待学习我们应该采取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定要脚踏实地,这句话也告诉了我们人生哲理,不光是在学习重要脚踏实地,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做到。
再比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是说天凉了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那么,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它告诉我们遇到困难的是千万不要向它低头,一定要努力地与它斗争,是啊,松柏都能够与严寒抗争到最后,何况我们人呢?
在《论语》中,我觉得深刻含义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条关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修身做人的名言,之所以说这句好,是因为它所蕴含的哲理很深刻,自己不想干的事情,千万不要强行施加给别人,这句话运用在生活中最合适,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许别人也不喜欢做,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别人想一想,看看他愿不愿意做,然后再做决定。
如今,孔子他老人家已经驾鹤西去了,但他留给了后人许多宝贵的财富,那就是这些人生哲理,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些哲理去做,不辜负孔子用尽一生总结出来的哲理,脚踏实地,清清白白的做一个好人!
读论语,知礼义作文900字 篇13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的明白是,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那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不感到疲倦。
我认为,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做到“学而不厌”,为什么呢?
其一,我们都知道,此刻知识的数量正在以几何级的速度递增着,作为教师务必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能总抱着自己原有的那一桶水不放,而是要让你那一桶水长流长新,不能让它成为死水,那就必需要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智慧,只有不断学习,也才能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其二,学习就应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假如你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是很无奈的事情,厌倦在所难免,又怎能学的下去呢?不知道孔老先生“学而不厌”是否也有这层含义。只有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当作生命的务必,你就会心甘情愿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并且能在学习中享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和幸福。
其三,学习还就应掌握好的方法。会学习的人总是能在较短的时刻里获得超多的知识,而不会学习的人则是花费了超多的时刻却收效甚微,尤其是此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获取知识的渠道有许多,信息量巨大,如何在短时刻内获得超多的信息,并且获得信息后又能及时进行整合加工,变成自身素质的一部分,这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学而不厌”,不断探索,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拥有更丰富的知识,也就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了。
其四,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我们期望学生“学而不厌”,首先教师要“学而不厌”。“身教重于言传”,“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老师,其学生也必然会继承老师的传统养成善学善思的习惯,要是教师厌倦了学习,学生又怎会热爱学习?
因此,教师要“学而不厌”。
只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只有在“学而不厌”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诲人不倦”。没有前面“学”的基础,就不可能有不倦的“诲”,没有必须的知识积累,没有必须的文化底蕴,是不可能做到“诲人不倦”的,否则的话,“诲”也将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没搞笑味、没有创新了,这样的“诲”自然也不会去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而是只把学生当作储存知识的容器,更不会关注学生的心灵、人格、健康了,这样的“诲”甚至可能会误人子弟、害了学生呢。
“诲人不倦”,我的明白是乐教、善教。
读论语,知礼义作文900字 篇1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朗朗上口的诗文,这深奥朴素的语言,都出自于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论语》中。
小时候,每天晚上,妈妈都给我念《论语》。可是,那是我什么也不懂,只能牙牙学语的跟着妈妈摇头晃脑的朗读。
现在,我长大了。从这一段智慧的话语中,我也明白了很多。其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论语》的开篇:学而时习之。它揭示了人间的两种快乐“悦”和“乐”,这种快乐无处不在,只要善于发现,你就会获得。这段话告诉我:学习并时常进行复习,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望你,也很值得高兴;别人不了解你而自己并不愤恨,这样的人才是君子!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的不只是学习,在成长方面我也懂很多。其实,一个人的成长,都不外乎三种事。就是对于别人,自己和社会要学会实践。我们首先要先学会学习,这是一定要做好的。可是,单纯的学习也是不够的,因为人是要在社会上生活的,很难脱离群体。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很重要,要做到不忘老朋友,结识新朋友。我们交到一个益友时,既提高了学习,又增加了个朋友,何乐而不为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正确的认识自己,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真正的做到提高修养,接受磨练。成为真正的自己。
去年,我在班中成绩不错,导致太自以为是,认为我总比他们强。可是,当我洋洋得意时,一个小小的三乘三魔方吸引了我的眼球,只见同桌只用一会儿的功夫,便毫不费吹灰之力把打乱的魔方拼成了六面。这让我看的眼花缭乱、心服口服,我顿时知道了原来我并不是什么都在行,什么都会,还有许多比我厉害的人。这时,我想起了《论语》中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脸不觉已经羞的像煮熟的虾似了。于是,我拜了那个考试总是倒数第一的同桌为师傅来教我拼魔方。虽然我只学到了一面两层,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我懂得了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很多不足,要虚心的.何必自己在其他方面优秀的人学习,自己才会更棒!并且,我们不能小看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他们也有优秀的一面。
读《论语》使我提高了很多,这一句句短小深奥的语言,告诉我们生活总是简单的、朴素的。从学而篇中,我懂得了读书和鞋子是提高自己自身素质的一个好方法;从君子篇中,我懂得了君子应该举止庄重,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从德孝篇中,我懂得了万事孝为先,要做一个孝敬父母、品德高尚的人;从先进篇中我懂得了认识一个人不要以貌相而要以才华;从为政篇中,我懂得了……
正因为《论语》的博大精深、寓意深远,才使得它能流芳百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读论语,知礼义作文900字 篇15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热,名人讲《论语》,历史题材影视剧热播……。首先我们意识到这对普及传统文化是好事,但是如何理解并且正确把握《论语》的本质,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前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把握好《论语》其中的真谛,对激发我们热爱伟大祖国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
儒家思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而《论语》就是儒家文化轴心和精髓。翻开七年级语文课本《论语十二章》,我们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一个慈祥的老者的声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好像就在你的身边向你娓娓道来,他没有强迫的语气,完全是在建议启发。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你会从他所给予的教导中领悟到:你不但要学,而且要时习之,这就不仅仅是学到一个知识点,背下来,记到脑子里,更重要是要将这些中肯的话付诸行动,那需要学与行的完美结合,贯穿于生活当中。在生活中去体验,不是僵化摆设,是要融入到我们的血液里和行动里的。教育人怎样能够成为有修养的人,这才是“教育”,融入了更多的智慧,哲理和理想,能够与宇宙自然合一。
通过查阅,我们知道,《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及其弟子语言论撰之汇集,是保存下来的孔子思想最完整的著作。《论语》详实地记录了孔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他对学生的教导。孔子对六经进行详细整理并通过他的讲学使其流传,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开风气之先,堪称提出自成体系的伦理思想的第一人。孔子是普普通通的老师、长者,但他又无愧于人们对他的“圣人”、“至圣”的称号。《论语》每章虽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之间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但每一句都是那么的质朴,就好像是我们都熟悉的日夜交替、四季变化一般,是我们生活中最朴实的规律的体现。《论语》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领域,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这个时代每个炎黄子孙都面临的责任和义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是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强有力支撑,它一定会在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散发出灼灼异彩。我们正在茁壮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更应该担当起中华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让我们以身载道,以行载德吧!
读论语,知礼义作文900字 篇16
科技时代高速发展,人们的脚步愈来愈快,城市烟火气蔓延至各个角落,繁忙之余一定要捧起一本《论语》,慢慢翻阅,让内心变得安静,让情感得以升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自《论语·颜渊篇》。我从小性格内向,害怕与人交往,在陌生的环境中从不主动同他人交流,有时候一句简单的问候也需要在心里纠结很久,这让我很苦恼,一度以为自己有社交恐惧症。无意间,我看见这句话,仔仔细细读了一遍,“天下之大,走到哪里都是朋友”,或许是内心得到宽慰和疏解,又想起妈妈平时对我说的话:“你要尝试同别人的交流,把对方当成你的朋友,只要你大大方方,自然不会紧张”。慢慢地,我的朋友越来越多,虽然现在我还没完全克服内心的障碍,但是我仍然感觉到我与人交往的能力在不断提升,与陌生人的距离也越来越小,相信在未来的生活里,我终能敞开心扉,大大方方同他人交流。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摘自《论语·阳货篇》。小学的时候,我不小心丢了东西,有位同学因为平时喜欢顺手拿别人东西总遭到其他同学的排挤,我本对他有所偏见,也听信了同学们的话,认为是他拿走了我的东西,二话不说就去质问他,那位同学的不一定偷了东西,可是三番五次遭人嫌弃,也不去解释太多,我没再追究,但两人之间产生了隔阂。后来看到论语上的这句话,经过一番思索,再加上了解了事情的经过,我才明白误会了同学,可现如今早已分开,我的愧疚只能压在心底。我开始改变自己的认知,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凡事都要有根据,要坚持眼见为实,不再对任何同学有偏见,不歧视任何人,如果社会上没有歧视和偏见,那人与人之间便会多一分信任。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自《论语·微子篇》。本次期末考试,我的数学发挥失常,考试结束后,我心里非常失落,撕烂卷子,趴在桌子上大哭,虽然朋友和老师都来安慰,我也久久未能平复。看到论语这句话,我又回忆起考试那天中午回到家,努力让自己不再去想那场不堪回首的考试,因为下午还有其他科目的考试,我不能影响情绪。在接下来的几场考试中,我尽量保持镇静,果然,经过自我调节,其他科目的考试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这刚好印证了“过去的事情已经没办法挽回,但未来的事还来得及改正”。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有一颗强大的心来包容万物,及时反思、调整,只有心胸宽广,我们才能在成功的路上更加出彩。
《论语》是儒家文化的珍宝,它流传至今教给我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道理,孔子先生的谆谆教诲不会终止于我一字一句的话语中,而是会激励我的一生。
读论语,知礼义作文900字 篇17
宋初宰相赵普,大家都说他只读过半部《论语》而已,但却辅助赵匡胤,打下大宋的半壁江山。他曾对宋太宗赵光义说过:“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他只读过半部《论语》,却治理着整个天下,这难道不是说《论语》对于我们是很有用的吗?
在国学课上,国学老师第一节课上就让我们读《论语》,使我对《论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我来谈谈我读《论语》的体会。
《论语》教我们怎么样去学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知识而可以有新的体会,则可以成为老师了。对于一本书,看过一遍后再看一遍,则对它的认识不仅仅在表皮之上;对于一题,做一遍再做一遍,则可以获得一种新的思维去做这道题。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在任何方面,这句话都是很有用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值得学习的人就要向他学习,见到不是值得学习的人则就得想想自己有什么地方像他一样需要改进。在《论语》中,我们总可以学习到很多学习方法,对我们是很有帮助的。
《论语》不仅是教我们怎样去学习,还教我们怎么去做人。
论语中的一段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觉得这句话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句告诉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反省着自己,在事情上我们有没有做到位,对朋友讲不讲诚信,学过的知识有没有复习?若做到了,则就可以在人群中出类拔萃,在精英中鹤立鸡群,自己也会受益匪浅,受到别人的尊敬。
我曾经体会到了何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在六年级之时,奥数老师讲课时,讲了一个比较难的题目,比较难理解。讲完后,我是一头雾水,云里雾里的,没弄明白。老师问我们有没有听懂,我本来是想说我没听懂,但是看别人都好像懂了,就自己没懂,怕被嘲笑,便没有说。
谁知道,随堂小测时就考了这一道题,让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下课后,老师叫我和几个同学留下来,对我们讲:“你们那道题其实都不会吧,为什么上课不举手来问我呢?”
我们都不知道说什么。
“你们是不是看别人都没举手你们也不敢举手啊,”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啊!不要看别人怎么样你就怎么样,要有自己的头脑,知道了吗?我希望下次你们就不要不懂装懂了,不会就问,没什么大不了的。”
真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有这样,你才知道,你是不是“知”也。
“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让我们读《论语》,学《论语》,懂《论语》,体会《论语》的益处吧!
读论语,知礼义作文900字 篇18
生来喜欢读书,小说、散文、杂志,常常爱不释手,读起来废寝忘食。读书也让我受益匪浅,陶冶了性情,美化了心灵,医治了愚昧,强健了精神。而读《论语》更是让我感到与圣人对话,聆听谆谆教诲,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论语》为我打开一扇大窗,让我看到更明亮、更广阔的世界,《论语》为我架起登山的梯子,让我站在更高的层面上。
读《论语》我明白了怎样学习和怎样对待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要结合起来,缺一不可;“学而时习之,不也悦乎?”学了并要按时温习,那才有良好的效果。“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虚心求教,才是学生所应该做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身边处处有值得学习的老师,“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啊!
读《论语》让我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当我拈轻怕重、挑肥拣瘦时,夫子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想要的东西,别人也不想要,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真是与人相处的原则。当我与朋友产生误会,心里纠结时,夫子温和声音在耳边响起,“宽则得众,”我心中的烦闷一下子烟消云散,我明白友谊之花需要宽容去浇灌,宽容才会得到大家的支持。当我被别人伤害,心理失衡时,夫子有告诫我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们应该像君子学习,心胸宽广、开阔,容忍别人的过失,容纳各种事件,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不要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那样会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当我与朋友意见不合,心内忐忑,不知如何处理时,我看到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如释重负,原来朋友之间可保留不同意见,不必人云也云,随声附和,只要保持和谐、融洽就好。
曾经学习中小有成绩,年少轻狂,沾沾自喜,得意忘形时,打开《论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四字跃入眼帘,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意识到自己要目光长远,不要为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忘了远大的志向,正所谓“是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我贪图玩耍虚度光阴时,又听夫子在和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如流水一般不分昼夜的向前流去,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
……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而我则从《论语》中收获了太多。没有一本书像这样细致的、全面的关照过我的学习与生活。《论语》,你是一位无声的朋友,总是耐心的倾听我的诉说,化解了多少烦恼与纠结;论语,你是一盏明亮的航灯,驱散了我前进路上的迷雾。我热爱你,我衷心的感谢你,你是我人生路上的导师,我会用一生去读你。
读论语,知礼义作文900字 篇19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的确是悬挂在古今世界的明灯,照亮了暗暗的时代,像是一颗启明星,在黑暗中带给人们希望。他曾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写春秋,又为中华民族留下中华圣经《论语》,为中华所做的贡献不可数之。
过去的孔子周游列国,广收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用行动影响了一群又一群人,如今的孔子以仁为矛,《论语》为盾,用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便是其中之一,并收获颇多。
我与孔子的偶遇要由邢老师说起。记得那是初二,运动会结束后,邢老师带我们去文庙祭拜孔子,走进文庙,每次落脚都十分轻盈,脸上露出庄严肃穆的神情,生怕打扰了在这里休息的神灵。走到孔子圣像面前,仿佛全身流过从未有过的严肃感和压迫感,令人对孔子无比敬仰。再看那孔子圣像,一袭布衣,却掩盖不住满身金光,垂耳微笑。如果说记忆是海滩上的散沙,那么我与《论语》的美丽相遇便是最美妙的贝壳了,我读《论语》的琅琅声就是贝壳鸣出的动人心弦的海之声吧。
回到家,已是夜晚七时,顾不上吸尘除垢,径直打开《论语》,迫不及待接受思想教育,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我无法不为这句话而感动。让人尊敬是有条件的,读了不少书,明白了不少知识,并不代表你有素养,只有学会承担,才真正能被人真心相敬。我的境界又高了一层。
而那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又令我怦然心动。匹夫尚不能被夺志,那么我呢,三军将帅可夺,那么各种职业怎么能一步青云呢?想不到当代的生存精神早已被古人演绎。
孔子是圣人,《论语》是圣书,很荣幸的,人生路上我遇到了孔子,碰见了《论语》,从而改变了我的人生。
课下的时候,每仰望头顶的孔老夫子,都不禁为他的一生而慨叹他以有教无类做宗旨,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做道路,以知其不可而为之做行动,以不亦说乎做动力,创建儒家,将仁,义传承了下去。
孔子不仅是我的老师,也是我心中的精神领袖。
我总感动于孔子的有教无类,在孔子三十而立的时候,开办学堂,广收学徒,肯学便授,走进他的学堂,到处洋溢着融洽的气氛,不远处望到众弟子围坐到老夫子旁,闲情雅致,令人动容。
我总感动于他的道之以道,齐之以礼。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各国的人民都受尽了压迫,只是唯有孔子,关心民生,反对刑罚,坚持道与礼,政者,正德者,得也。孔子真正做到这样,却遇到的只是战火和昏君,但我相信,一切都无法掩盖他的正气和仁义。
我总感动于他的不亦说乎,以事事为乐,生活在快乐之中,总是乐以忘忧,正是这种乐观的精神,才支撑着他写完自己的一生。
他的执著,他的仁德,他的和乐,走过了两千多年,走到我的心中,带来一句句叮咛。想必孔子就在不远处,隐身在天空中,静坐在香书里,与我心灵相通,携我同行。
我读《论语》,感到心中的一丝升华。我相信我与孔子的缘分会走下去,永不停息。
读论语,知礼义作文900字 篇20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读一本好书即是跨越时空同道德高尚的名贤对话。从小我就经常听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的名言,伴随着脚步的逐渐坚定,步入初中的我开始品读《论语》,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学习、思考,使我受益匪浅。
而孔子的那一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给了我坚定的信仰和无穷的力量。
六年级的那个冬天,烦恼如乱麻般缠绕在我的心头,在挫折的席卷下,滴着血……寒冬,已至。
困难的奥数题,如同信心杀手,将那苛刻的目光投在我的身上。之前完全没有概念的残酷的小升初带来的学习压力瞬间降临,我徘徊在各种培训班之间,我的汗珠顺着腮边、混杂着泪水下落,心中仿佛有万块石头压抑着,喘不过气来。我的内心,因奥数而冻结。
我极不情愿地离开温暖的被窝,窗外寒风凛冽,飘着片片飞雪,寂静的空气更添了几分寒意。看眼日历,是寒假的第一天,而我却要到外面去补我最头疼的数学。
背着沉重的书包,冷得直哆嗦,于是我裹紧厚厚的棉衣,如同行尸走肉般走向公交车站,走向那通往奥数的恐怖世界。随着人流,挤进了公交。我随意地倚靠在窗边,眼神飘渺于路边光秃秃的棵棵树木,“最后,我会不会也像这些树木一样光秃秃的,一无所获……”这时,路过一个小巷,巷内的树依旧很青,很青;针叶依旧很密,很密。定睛一看,这,并非其它,正是一棵松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中的这句话几乎在一瞬间涌进了我的脑海。天寒地冻,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困难重重,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和品格。在困难的处境里,特别是在逆境中,磨练自己的品格,培养坚强的意志,才能赢下自己的目标!
当我猛然抬头,发现有个人不慌不忙地拉住一个把杆,将书包取下。我看得出,他学业也是繁重的。掏出一本书,专心地研究起来。“奥数”两字赫然印在书皮上,刺着我的眼睛,我的心灵,鼻子不禁一酸。他眼睛专注地盯着那一道道难题,而不舒服的姿势与颠簸的列车没有让他皱一下眉,抬头张望一下,只是专注地写写、算算。突然,公交车猛烈地晃了一下,他手中的草稿掉了下来,站在他面前的我急忙去帮他捡起。
那么一瞬间,我愣住了。这张在我手中轻飘飘的纸,因为那写满的算式变得多么厚重,面前这位,我看得出来是一位尖子生,并且他心中是有追求的,是有梦的。
我陷入了深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谓人如松柏,环境愈严酷愈显意志之坚定。我的希望终于迸发而出,并在我的心中筑起了坚定的信念。我想着,不管现在逆境多么困难,压力多么大,也一定要攻克“奥数”这个敌人。
我静静地看着面前的奥数题,草稿纸不再是一张薄纸,而是我叩开数学之门的钥匙,将鞭策我更好地前行。汗簌簌落,我也不再抱怨,只是专心想题!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选自《论语·子罕》,在困境中激励我前进,使我的脚步不再踌躇!
【读论语,知礼义作文900字】相关文章:
关于读论语的作文12-23
读《论语》有感03-11
读论语有感高中作文02-17
初中读论语有感08-12
读《论语》 的人生感悟05-02
读论语的读后感06-09
读《论语》的感想范文600字07-29
读论语心得体会06-09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