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由来和风俗

时间:2023-06-26 12:12:25 赛赛 元宵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元宵节的由来和风俗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英文译为Lantern Festival。中国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便是此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元宵节的由来和风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宵节的由来和风俗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的起源很古老,源于远古人类在过节时以火把驱邪。这个节要祭祀天神,由于是夜里进行,自然要打着火把,后来就逐渐演变为元宵节了。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就有了。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因汉明帝提倡佛法,恰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蔡愔称印度摩揭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

  来,蔡愔称印度摩揭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于是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我国流传下来。

  此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扩展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即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达数万人,从第一天黄昏始至第二天天黑为止。

  直至今天,我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的风俗:

  一、猜灯谜

  猜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来的,起源自先秦时期。猜灯谜盛行于宋朝,元宵佳节,在赏花灯会上,将诗词谜语书于花灯上,任人猜度,所以叫“灯谜”。这一习俗一直保留到今天,每逢元宵节都会打出灯谜,深受社会各界人士喜爱。

  二、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最重要的习俗,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汤圆象征着阖家团圆,吃汤圆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传统食俗,意味着新的一年,团团圆圆。

  而在中国北方,元宵节通常会吃元宵,元宵的外形虽然和汤圆相似,但是做法和口感完全不同。元宵一般只有甜味的馅料,做法是将馅切成小块,蘸水后在江米粉中反复滚圆,其表面是干的。而汤圆的馅料荤素甜咸皆有,先把糯米粉和成面团,再将馅包入后揉成团,汤圆的口感要比元宵更加细腻爽滑。

  三、舞狮

  每到元宵佳节,民间都会进行舞狮活动。这一习俗起源于东汉末年,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经盛行于世了,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四、踩高跷

  踩高跷,又称为“扎高脚”,是民间盛行的一种技艺表演,属于我国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就已经出现了。汉代以后,司马迁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为了元宵节的盛大庆典,踩高跷不断发展成为庆祝元宵节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活动。

  五、逐鼠

  在古代,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养蚕的农户都会进行逐鼠活动,人们听说在元宵节这天用粥喂老鼠,鼠就不吃蚕了。于是,人们就在元宵节熬上一大锅粥,有的还会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放到老鼠出没的地方,边放嘴里还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就不得好死。

  六、走百病

  走百病,也称之为“游百病”、“散百病”或“走桥”,这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一种消灾除病的活动。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夜晚,妇女相约出行,见桥必过,古人认为这样便能祛病延年。

  “游百病”是明清以来的风俗,主要流传于北方。有的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进行,也有的在正月十六。这天妇女们通常着盛装,成群结队走桥,或登城、摸钉求子,一直到半夜才回家。

  除了以上几种元宵节习俗外,还有“偷菜节”、“迎紫姑”、“送孩儿灯”等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习俗都被渐渐淡忘了。在此元宵佳节,小编祝愿各位幸福美满、团团圆圆。

  元宵节的传说: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一些传说。

  1、汉文帝为平乱胜利而设

  据传,汉文帝在元月十五日平定了“诸吕之乱”,因此就将这一天定为元宵节。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吕氏家族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刘囊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即“元宵节”。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连续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地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

  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时更加思念家人。她觉得不能在双亲身边尽孝,不如一死了之。

  东方朔了解了元宵姑娘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陷入一片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谶语给你们,可让你们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

  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

  2、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

  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

  东方朔假意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姑娘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宫女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并传令京城家家都做汤圆,一起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宫廷人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长安城里家家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

  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宫女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

  因为宫女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元宵节”。

  3、祭祀泰一神

  按照我国古代的习惯,“元”指月亮正圆,一年之中有所谓“三元”,即正月十五称为“上元”,七月十五称为“中元”,十月十五称为“下元”。因此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

  为“下元”。因此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

  据考证,元宵节的来历,有说与祭祀泰一神有关。泰一神亦称太乙神,主宰人间的风雨、饥馑和瘟疫。

  据说,汉朝武帝曾久病不愈,求助太乙神后竟奇迹治愈,于是开始建太乙祠坛祭祀,每逢正月十五通宵达旦,以盛大的灯火祭祀。每到正月十五元宵夜,汉武帝就来到甘泉宫,主持祭祀泰一神的活动。这一活动后人被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节又称灯火节,在南北朝时,灯火十分盛行。正月十五闹花灯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气洋洋的气氛,被人们称作良辰美景。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成群结队徜徉灯市,来领略“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的节日氛围。

  元宵节的意义

  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夕、上元节,标志性时间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它起源亍汉文帝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从中国传统的春节文化来看,元宵节又只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古代春节习俗为期长达一个半月,漫长的春节要经过备年、过年、贺年三个阶段,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进入春节,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才算是过了大年。如果拿三部曲乐章来比拟的话,处于贺年阶段尾声的元宵节,就是中国春节三部曲的高潮华彩乐段。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真正进入新一年的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所以民间就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活动了。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 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

  在这一天有很多信仰活动,人们祈求神灵保佑。古代人祭祀泰一(太一) 神,因为他是最高神,掌管人类命运。祭祀他,可以获得丰收和平安。古人祭祀地神,是要保佑蚕事丰收。

  还有就是祈子活动,这一活动总是与灯联系在一起。这一方面与灯火通常被视为生命的象征有关,一方面与“灯”与人丁的“丁”音相近、形相似有关。表达着同一种念想。比如在四川成都,新嫁了女儿的人家,在元宵节这天,必买一盏漂亮的台灯和面粉制的小老鼠,送到女儿家,叫做“送灯”, 俗信这样可以多生孩子。广州则有请灯之俗,元宵节时,当地庙里会张挂许多花灯,都编了吉祥的名目,又分了几等的价钱。有想请的,就告诉庙里的司祝,喜欢哪一盏,便用红柬写上“某宅敬请”4 个字,叫做“请灯”,俗信请灯可以使家中添丁。当然,在人口压力巨大的今天,元宵求子活动已经很少看到。

  除了玩的,吃的当然要有,现在民间过元宵节都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 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戒“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节因此获得了新的文化意义。

  狂欢,是元宵节的另一个文化内涵。狂欢就是纵情欢乐,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的狂欢节,元宵节的狂欢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秩序、制度规范的一系列颠覆和突破来实现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传统社会基本的生活时间规范,但元宵节期间这个规范被打破了。政府对宵禁的取消也在空间上给了人们过节的自由。在古代十分强调城乡之隔、男女之防、贵贱之等、雅俗之别,强调节俭,反对铺张奢华,然而这一切在元宵节期间也被打破了。在这一天女子过节都能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也是浪漫的一天。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节在时间、空间、生活内容以及社会规范等方面的一系列突破,使身处其中的人们获得了巨大而难得的自由。

  元宵节之所以得以传承,是因为这个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团圆,和谐,追求自由,这些都是我们所向往,也是我们的美好期盼,每一个节日之所以可以得到传承就是里面包含了人民的祈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端午节被韩国人抢注世界文化保护遗产后,很多国人很生气,明明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却被归属到其他国家,元宵节文化内涵丰厚,其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民俗文化中独树一帜,当下民俗节日的世界之争愈演愈烈,我们必须好好保护好,好好的传承下去,才不会面临断层的危机。我们新一代人肩上背负的历史使命责任感是促使传统节日得以传承与发扬的动力。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而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非物质的文化精神。

  元宵节是传统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吃元宵象征意义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节吃什么?

  1、元宵

  元宵又名汤圆、说团、圆子等,在我国由来已久。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元宵节必吃元宵,以取“团团如月”的吉祥意思。

  2、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元宵的做法

  原料:适量的糯米、大米,适量的白糖、麻酱、桃仁(压碎)、芝麻、化猪油。

  做法:

  1、将糯米与大米混合(5000克糯米可加1000克大米),水浸1一2天,用磨磨细,放入布袋内,悬空吊浆,制成面粉。

  2、将白糖、麻酱、桃仁、芝麻、化猪油和面粉混合拌匀,制成小方块馅料待用。

  3、将面粉加入适量凉水揉和,取一小块捏扁,放入切好的馅料封口揉圆。

  4、将水烧开后放入汤圆,煮时火不宜过旺。汤圆浮上水面,稍过一会儿捞出即可。

  饺子的做法

  材料准备:牛肉、葱姜、芹菜,把所有材料剁碎混合,加三汤匙食用油,其他调料自己放,牛肉必须多放食用油,否则会很柴的。

  做法:

  1、饺子皮中间放馅料,对折,买来的饺子皮干,用手指沾点水,比较容易捏紧。

  2、拿的姿势,肉馅部分往外,传统的就直接扭上就可以,但是元宝状的,要从上往下扭。

  3、大拇指压着一个槽,把角捏在一起,别捏太多,多了元宝就歪了。

【元宵节的由来和风俗】相关文章:

除夕的由来和风俗11-01

元宵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通用09-24

寒露的民间风俗与由来介绍02-29

立夏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由来03-10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10-20

元宵节的由来02-26

生日的由来和意义12-01

门巴族的由来及风俗习惯02-10

雨水节气的由来以及风俗习惯11-27